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故乡
【教学目标】
1.把握主要情节,感知小说的叙事手法、线索及其作用。
2.理解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3.分析人物形象,练习片段作文。
4.结合议论、抒情性文字,理解小说主旨。
5.理解对比写法在小说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难点:了解时代背景,分析闰土、杨二嫂和“我”的人物形象,掌握对比手法的妙用。
2.教学重点:理解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及作用。
【课前准备】
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本文作者鲁迅的资料、小说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整体感知了文章的结构与内容。
2.了解了作者主要写的是故乡的变化,不仅是故乡景,更是故乡人的变化。
3.整体感知,把握主要情节、线索。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师生齐读:(出示课件1)
故乡,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
故乡,是漂泊的游子魂牵梦萦的精神家园;
故乡,更是你我他黯然销魂的伤心之所。
教师:(出示课件2)
但一切都在改变,再次展现在眼前的故乡又是怎样的呢?读鲁迅的《故乡》,为什么昔
日的童年伙伴如此麻木辛酸?为什么当年的“豆腐西施”如今竟这样粗俗尖刻?是什么改变
了他们?我们一起走进《故乡》,去寻找答案。
板书课题:15故乡(出示课件3)
二、知识备查,扫清障碍
(―)文本知识
1.作者简介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作者是谁吗?
预设:就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先生。(出示课件6)
教师:(出示课件5)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
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
新文化运动的基石。代表作有《呐喊》《彷徨》《野草》等。他为中国革命文化事业做出了
巨大贡献。
2.背景资料
教师:了解本文的背景资料,有助于我们理解这篇小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篇
小说在什么背景下写的。
预设:(出示课件7)
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
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由于这双
重的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日益贫困化。
1919年12月,鲁迅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京。他目睹了故乡的破旧不堪和农民生活
的贫困,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一年后就以这次经历为素材,创作了小说《故乡》。这次回
到乡间,幼年的伙伴、农民章闰水特地从海边农村进城来探望鲁迅。章闰水年纪刚过30,已
是满脸皱纹,形容樵悴,向鲁迅讲述了农村人的悲惨处境,引起了鲁迅深切的同情。
3.文体知识
教师:本课的体裁是小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小说这种文体吧。
预设:(出示课件8)
小说基本常识
(1)概念: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2)小说分类:长篇、中篇、短篇(按篇幅长短)。
(3)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4)人物塑造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
(5)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6)小说的环境描写包括两方面: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二)预习检查
1.教师引导学生读下列字词,要求学生读准下列红色的字词读音。(出示课件9、10)
biboguquanshechan
和谷鹑鸿趣骨品本潺潺
lingdinghuichahuanjianghuai
伶仃晦蹙建芨躅
biechTseddiwangsi
髀愕嗤瑟塞慢也
jinnianZIsui
廿迄睢
教师提示:注意“强”“廿”“恣睢”的读音。
2.指名学生读出、区分下列多音字的读音。(出示课件11)
s塞车
塞
ai外
塞
s横
塞
ai责
se、
■(xia)惊吓,(zhe)折断
吓.折.
(喉)恐吓[(she)折本
3.要求学生分组辨析下列形近字的读音与字形书写。(出示课件12)
「萧(xiao)萧瑟(e)愕然
)鳄鱼
箫(xiao)竹箫(6
(占)上颗
.潇(xiao)潇洒
(kua)胯下
-蒙(meng)启蒙(kua)跨步
M(meng)朦H
(zhan)毡帽
.檬(meng)柠檬
(tan)地毯
4.请同学们根据课文语境解释下列词语。(出示课件13)
阴晦:阴沉,昏暗。
萧索:缺乏生机,不热闹。
鄙夷:轻视,看不起。
惘然:心里好像失去了什么东西的样子。
隔膜:思想感情不相通。
恣睢:任意胡为。
展转:原指身体翻来覆去,课文中形容生活不安定,到处奔波。现在写作“辗转”。
教师提示:“隔膜”除了有“思想感情不相通”的意思,还可以形容“外行”“不通晓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同学们,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下面三个问题:(出示课件14)
1.作者在本文中都写了哪些人呢?(出示课件15)
教师:同学们,在速读课文时,边在课本上勾画本文的人物,然后回答。
学生:闰土、杨二嫂。
教师追问:还有吗?
学生:母亲、水生、宏儿。
教师补充:还有一个重要的“我”。
2.小说的叙事线索是什么?全文依据这个线索,分为几部分?
教师点拨:记叙文线索大致分以下六类:
(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如《台阶》以“台阶”为线索贯串全文。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散步》题目即中心事件,也是线索。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如《回忆我的母亲》,以作者对母亲的深沉怀念与感激为线索组
织材料。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
组织材料。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
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学生讨论,寻找线索,划分层次。)(出示课件16)
学生抢答:小说以时间为序,以“我”在故乡的见闻感受为线索。
教师补充:依据这个线索可以分为“回故乡一一在故乡一一离故乡”三个部分。
教师追问:同学们,全文依据这个标准可以分几部分?再归纳一下层意。(出示课件17)
学生抢答:
第一部分(1-5):描写了故乡的萧条景象和“我”见到故乡的复杂心情,并交代了“我”
回故乡的目的。
第二部分(6-77):写“我"回故乡的见闻与感受。
第三部分(78—88):写“我”离开故乡时种种感触和矛盾心情。
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我眼中的故乡”。
3.根据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讨论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乡。(出示课件18)
这是一个的故乡,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预设1:日趋破产的故乡、清晰而又模糊的故乡、萧条衰败的故乡。其中,我认为加萧
条、衰败这两个词最准确,理由是第2段中的景物描写的“天气阴晦、冷风呜呜的响、苍黄
的天、萧索的荒村”所写的故乡农村景象就是衰败荒凉的。
预设2:被压抑、被毒害的故乡。理由是第74段,指出都是“多子,饥荒,苛税,兵,
匪,官,绅”造成的,是封建统治、封建等级观念对群众精神上的压抑和毒害造成的。
四、细读课文,精读细研
教师:同学们,仔细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出示课件19)
教师:如果用一个字来表达故乡给“我”的印象,那就是:
学生:故乡变了。
学生:闰土变了。
教师:杨二嫂变了。
教师补充:“我”变了。
1.记忆中的故乡是什么样的?现在的故乡呢?浏览课文,找出描写故乡的语句,勾画出来。
(出示课件20)
教师:同学们,先找出相关的语句,然后对比回答。
学生1:以前的故乡是一副“神异的图画”。
学生2:现在的故乡是一副“萧索的荒村”。
教师:同学们,阅读课文,并填写下面关于“故乡”之变的表格。(出示课件21)
故乡之变儿时的故乡现在的故乡
神奇、美丽、五彩萧索、沉寂、没
景色
缤纷、辽阔鲜活有一些活气
冷澳、麻木、
纯真、温情、
人性市伶、猥琐、
富裕
穷苦
教师:同学们,继续读课文,在课本上勾画出描写闰土的语句,看看闰土二十多年来发
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出示课件22)
变化一:肖像变化。(出示课件23)
(师生观看图片,说说变化。)
学生1:看第一幅图片,少年闰土紫色的圆脸、小毡帽、颈套银项圈、红活圆实的手。
学生2:可见少年闰土健康开朗、朝气蓬勃。
教师:那么,中年闰土呢?
学生3:看第二幅图片,中年闰土脸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破毡帽、
极薄的棉衣、手像松树皮、无银项圈。
学生4:中年闰土苍老贫困、饱经沧桑。
变化二:动作变化。(出示课件24)
(师生观看图片,说说变化。)
学生1:第一幅图片,少年闰土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猿尽力的刺去。
学生2:可见少年闰土动作身手敏捷、活泼勇敢。
教师:那么,中年闰土呢?
学生3:第二幅图片,我们看出中年闰土手提纸包、只是摇头、默默吸烟。
学生4:可见中年闰土苦不堪言、麻木迟钝。
变化三:语言变化。(出示课件25)
学生1:第一幅图片,少年闰土对于乡间趣事脱口而出,说话滔滔不绝。
学生2:第二幅图片,中年闰土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
学生3:可见中年闰土和“我”见面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
变化四:对“我”的态度。(出示课件26)
(师生观看图片,说说变化。)
学生1:少年闰土,只是不怕“我”不到半日,便熟识了;告诉“我”许多稀奇事;分
别时躲到厨房哭着不肯出门;送“我”贝壳和很好看的羽毛。
教师:同学们,看看,这是何等的情同手足,他们建立了淳朴的友谊。
学生2:中年闰土对“我”态度恭敬,称“我”为“老爷”。
教师:同学们,由此可见,他们之间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
变化五:对生活的态度。(出示课件27)
(师生观看图片,说说变化。)
学生1:我们可以看到少年闰土看瓜、捕鸟、刺猗、拾贝、观潮……热爱生活,无忧无
虑。
学生2:中闰土要香炉和烛台,悲苦无奈,寄希望于神灵。
教师总结: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少年和中年的闰土变化很大!
教师: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具体看看少年和中年闰土具体变化在哪
里。
预设:(出示课件28)
少年闰土中年闰土
十一二岁,紫色的圆脸,头戴小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头戴破毡
外貌毡帽,颈套银项圈,红活实的A帽,身穿极薄的棉衣,手又粗又笨而且
T康、壮实开裂一一饱经风霜
动作手捏钢叉,向旅尽力制去;很高兴、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只是摇
头、默默地吸烟、说话吞吞吐吐、断
语态说话脱口而出、滔滔不绝——活泼机智
断续续一一苦不堪言、麻木迟钝
只是不怕“我”、不到半日,便熟
对“我
识了、告诉“我”许多稀奇事、分别时态度恭敬,称“我”为“老
”的态
躲到厨房哭着不肯出门、送“我”贝克爷”一一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
度和很好看的羽毛——建立了淳朴的友谊
对生活热爱生活,农村生活知识丰富一要一副香炉和烛台----悲苦无奈,
的态度一无忧无虑,快乐纯真寄希望于神灵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预设:(出示课件29)
生气勃勃
热情开朗
勇敢善良
小英雄
木偶人
苍老贫困
因循守旧
麻木迟钝
教师追问:闰士二十多年来为什么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什么原因使闰士前后判若两人?
(出示课件30)
(学生讨论,思考回答。)
教师:闰土的变化原因是什么?(出示课件31)
教师点拨:我们可以从表层和深层两个方面去分析。
学生1:表面原因。
学生2:深层原因。帝国主义侵略、封建社会制度。
教师总结:(出示课件32)
闰土:在生活的重压下,艰难的挣扎着的中国广大劳苦民众的代表。
作者对其态度: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塑造其目的:揭示帝国主义、封建社会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害。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整体感知了文章的结构与内容,了解了作者主要写的是故乡的变化,
不仅是故乡景,更是故乡人的变化。读之,我们能深切感受到作者的悲哀,从而为接下来更
深入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本文所运用的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
2.解读小说中的“我”。
3.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4.学习多角度解读小说的主旨。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课,导入新课(出示课件33)
上节课我们具体分析了小说的情节,弄清了文章的梗概,分析了闰土的形象和故乡的变
化。这节课我们接着分析杨二嫂和“我”的人物形象。
二、细读课文,精读细研
教师:同学们,细读课文第39-52段,找出描写杨二嫂的肖像、语言、神态、动作的关
键词语,看看二十年来,杨二嫂发生了哪些变化?思考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出示课件34)
(仔细默读课文,填写下列两个表格。)(出示课件35、36)
二十年前二十年后
对“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
“便愈有钱……”语言描写。表观了杨二猥的尖刻、势利。
我“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语言
”描写,表现了杨二嫂的势利、尖刻。
的“迅哥儿,你阔了,搬动又笨重,你还要什么这些破炸木器,让我拿去
罢。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语言描写,表现了杨二嫂的贪婪。
态
度“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
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一且讨东西不成,便
又开始造谣。表现了杨二嫂的尖刻、势利。
虽靠
对生搬弄是非。“前天伊在灰堆里,掏出十多个碗碟来,议
姿色招揽
活的论之后,便定说是闰土埋着的,他可以在运灰的时候,
客人,但
态度一齐搬回家里去。“(贼喊捉贼)
生活。
二十年前二十年后
对“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
“便愈有钱……”语言描写。表现了杨二嫂的尖刻、势利。
我“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语言
”描写,表现了杨二嫂的势利、尖刻。
的“迅哥儿,你阔了,搬动又笨重,你还要什么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
态罢。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语言描写,表现了杨二嫂的贪要。
度“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闲?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
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一旦讨东西不成,便
又开始造谣。表现了杨二嫂的尖刻、势利。
靠
虽
对生
搅
姿色搬弄是非。“前天伊在灰堆里,掏出十多个碗碟来,议
招
的
活
但
人
客论之后,便定说是闰土埋着的,他可以在运灰的时候,
度
态
,
分
是
仍
和一齐搬回家里去。”(贼喊捉贼)
活
生
。
教师:同学们,通过填写上面的两个表格,我们明白杨二嫂经过二十年,发生了哪些变
化。
教师:(出示课件37)
学生:由端庄文静的豆腐西施,变成泼辣刻薄自私的圆规。
教师总结:尖嘴利舌、贪财爱小、自私狭隘,可笑、可恨、可怜、可气,她是庸俗的小
市民的典型形象,是“辛苦恣睢而生活”的人。
教师:同学们,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杨二嫂为什么也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出示课件38)
教师提示:同学们要结合文章内容和写作背景来思考回答。
预设:农村经济衰败、生活的贫困、小市民势利贪婪(或市伶)的恶习使她发生了这么
大的变化。
2.作者为什么要塑造杨二嫂这个人物形象?(出示课件39)
(师生讨论,教师指正。)
预设1:以她的自私、刻薄衬托闰土的善良、朴实。另一方面展示了当时人与人之间关
系的隔膜。
预设2:说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统治下,故乡的日趋破产和城市小市民的日趋贫
困。
3.小说怎样刻画杨二嫂形象的?与描写闰土的方法有何异同?(出示课件40)
(分组讨论,小组抢答。)
第一组抢答:(同)都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来表现人物。
第二组抢答:(异)写闰土是先回忆,再眼前,因为少年闰土的美好形象已经在“我”
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三组抢答:写杨二嫂则是先闻其声,再见其人。这更符合杨二嫂尖利、泼辣的性格。
4.闰土要的、杨二嫂连偷带拿的,是些什么东西?说明当时农民生活处于一种什么状况?(出
示课件41)
(学生阅读课文,然后分析回答。)
预设1:东西包括:长桌、椅子、香炉烛台、台秤,手套,破烂木具、碗碟……
预设2:说明人们生活困苦,缺少基本的生活用品。
预设3:说明香炉和烛台一一封建思想的侵蚀,变得麻木。
教师总结:(出示课件42)
小说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表现闰土和杨二嫂在二十多年里发生的巨大变化,说明辛亥
革命前后农村经济衰败,农民和小市民生活的贫困,封建社会传统观念对人们的精神毒害,
造成人们纯真的人性被扭曲。作者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真切地抒发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希望有新的生活的炽热感情。
教师:“我”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人物,结合全文想一想,文中的“我”是不是作者本
人?(出示课件43)
(学生讨论,教师指正。)
预设:小说中的“我”并不是作者,而是作者塑造的一个人物。“我”是小说中的线索
人物。
教师:浏览课文,找出描写“我”的心情的句子,勾画出“我”的心情变化脉络。(出
示课件44)
(学生阅读课文,在课本中寻找,分析并回答。)
预设:“我”的心情变化:回故乡一一急切
见故乡一一悲凉
忆故乡一一沉重、忧愤
忆闰土一一高兴、佩服、依依不舍
见杨二嫂一一惊吓、困窘
见闰土一一兴奋、惊异
离故乡一一茫然、气闷、悲哀、希望
教师:小说中的“我”不等于作者,而是作者塑造的一个人物。想想“我”是一个什么
样的人?(出示课件45)
(师生共同讨论,然后共同归纳。)
教师指正:(出示课件46)
“我”于二十多年前远离故乡,过着辛苦辗转的生活。回到故乡,看到故乡的衰败萧索,
看到故乡人的生活穷困悲苦,看到故乡人的纯真人性被扭曲感到痛苦悲哀。但‘‘我"不失望,
“我”憧憬美好的故乡,“我”希望故乡人过上新的生活。所以说“我”不是消沉的知识分
子,而是一个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具有民主进步思想倾向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
三、深读课文,合作探究
自读课文最后五段,思考下面的问题:(出示课件47)
1.“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这是为什么?(出示课件
48)
预设:因为“我”对故乡的现实(即人与事)感到失望,故乡没有给“我”留下好印象。
2.“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中的“高墙”指什
么?(出示课件48)
教师点拨:回答时,可以从“实写”与“虚写”两方面考虑。
实写就是直接描述事实,正面表现人物,它可以给文章增添现实感和逼真感。虚写则是
通过感受,想象,对比,映衬等手法间接渲染,侧面暗示,它的作用是可以给读者留下充分
的想象空间,使文章更具含蓄之美。
预设:此处是虚写,指封建思想,等级观念毒害下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冷淡隔膜。
3.“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中的“新的生活”是指什么样的生活?
(出示课件49)
(师生共同讨论,学生分析回答。)
学生:“新的生活”指的是我们未经生活过的,不同于“我”的辛苦辗转、闰土的辛苦
麻木、杨二嫂辛苦恣睢的生活。
教师补充:实质上就是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消除封建剥削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隔
膜的生活。
4.课文再次出现海边奇异的图画,表现了什么?(出示课件49)
预设:海边奇异的图画是“我”对美好希望的想象和憧憬。
5.(1)“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为什么“害怕”?(出示课件50)
(学生默读课文,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然后讨论回答。)
学生:因为“我”的愿望是普天下的人都过上自由、平等、幸福的新生活,但愿望能否
实现是未知数,“我”不知道,所以想到希望的能否实现,自然便害怕起来。
(2)为什么说“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学生:闰土的愿望只是希望眼前能过上幸福生活,所以说“他的愿望切近”,“我”的
愿望是普天下的人都过上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我”的愿望能否实现还是未知数,所
以茫远。
6.“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路。”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出示课件51)
教师点拨: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要结合文章内容、主旨,还要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去
分析。
教师提示:作者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结尾充满了哲理。
预设:它告诉人们: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
始终不逾地斗争、实践,希望便“无所谓无”。人们都向着希望之路奔跑,就会迎来新生活。
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分析景物描写。(出示课件52)
教师补述:人物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的,典型人物只有在典型环境中才能形成。所
以我们读小说,一定要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人物不能脱离环境,人物活动受环境的制约,
而环境又为人物提供了发展情节、显示性格的舞台。
教师:同学们,找一找课文中哪些地方对故乡的景物作了描写。(出示课件52)
(学生阅读文章,从课本中勾画景物描写语句。)(出示课件53)
学生1:第2、6、12段分别对眼前的故乡景色和记忆中的故乡景色做了描写。
学生2:第78、84、88段中又再现了故乡的神异景色。
教师追问:结合小说情节想一想,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出示课件54)
学生3:第2段,展示了故乡萧条的景象。
学生4:第6段,写出了老屋的破落,更写出了主人的伤感。
学生5:第12段,明丽、五彩缤纷的图画和明朗愉快的气氛。
学生6:第78、84、88段,静谧的气氛,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师追问:景物描写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请你们分析一下。(出示课件55)
(学生讨论分析,教师点拨。)
教师点拨:运用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感情。
学生L开头景物(第2、6段):反映农村的衰败和“我”的悲凉心情。
学生2:神异图画(第12段):反映农村的衰败和“我”的悲凉心情。
学生2:离乡景物(第78、84、88段):创造明朗愉快的气氛,烘托“我”对少年闰土
的喜爱。创造静谧气氛,形成情景交融的深远意境。
教师讲解:方法指导(出示课件56)
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初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
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③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
④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教师:作品发表以来,人们对其主题产生许多分歧,下面列举了四种。读完文章后,你
赞同哪一种?请你根据本文内容,说说理由。(出示课件57)
(学生互相讨论,然后教师指正。)
预设L隔膜说。渴望理想的人与人的关系:隔绝-----气。
预设2:人的生命和活力被扼杀:天真活泼、健康聪明一一反应迟钝、精神麻木。
预设3:纯真的人性被扭曲了:迅哥儿一一老爷;看守西瓜,捕鸟一一磕头、打拱。
预设4:愚昧、落后、贫穷的轮回:叫闰土管祭器一一要香炉和烛台;多子,饥荒,苛
税,兵,匪,官,绅。
四、课堂小结
1.这课我们已经学习完了,下面请你们概括本课的主题吧。(出示课件58)
教师:要求一至两名学生归纳,最后教师指正。
预设:小说以“我”回故乡的见闻与感受为线索,通过闰土、杨二嫂前后的变化,描绘
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衰败、萧条、日趋破产的悲惨景象,揭示广大农民生活痛苦的根源,
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社会生活的强烈愿望。
2.同学们,通过这课的学习,我们有着怎样的感悟呢?(出示课件59、60)
(师生共同讨论,最后教师指正。)
预设1:《故乡》的主题思想是相当丰富、深刻的。它反映了“苛税,兵,匪,官,绅”
也就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造成了城乡劳动人民从物质到精神、从外表到内心
的十分可悲的变化。
物质和外表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不必多说。精神、内心的变化,则不仅表现在闰土成
了被封建思想俘虏的木偶人,杨二嫂成了令人愕然、厌恶的畸形人,还表现在人与人之间的
严重隔膜,互不了解上。
预设2:闰土、杨二嫂尽管性格悬殊,表现各异,但“我”同他们之间都“无话可说”,
则是共同的。反过来说,闰土、杨二嫂对于“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在他们看来,“我”
已经成了“老爷”,或已经“放了道台",我们之间已经存在厚障壁,也就是隔着一道阶级
的鸿沟。
这阶级的鸿沟,不仅是千百年的传统观念问题,主要还是现实的阶级存在问题。对于闰
土、杨二嫂既有同情也有批判:同情闰土的疾苦并批判他的愚昧和麻木;厌恶和讽刺杨二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版权许可合同许可方式
- 2024年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管理承包合同
- 2024小产权房买卖合同(买方)范本
- 2024年度通信工程安全施工质量保证合同
- 2024年度学生转学与安全责任承诺合同
- 2024年度物业租赁合同:高端商务楼物业管理与租赁合同
- 2024年广告投放合同投放策略与违约金
- 2024年家具企业员工股权激励计划合同
- 2024年度影视制作合同标的及制作要求
- 2024丙丁双方关于合作开展物流业务的战略合作协议
- 【课件】第15课+权力与理性-17、18世纪西方美术+课件-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 儿童早期的认知发展-皮亚杰前运算阶段(三座山实验)
- 国开一体化平台01588《西方行政学说》章节自测(1-23)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极兔速递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威士忌酒相关公司行业营销方案
- 网络游戏危害课件
- 2024供电营业规则学习课件
- 铁路给水排水设计规范(TB 10010-2016)
- GINA2023-哮喘防治指南解读-课件
- 2024年上海市第二十七届初中物理竞赛初赛试题及答案
- 寝室设计方案方法与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