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醉翁亭记》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2课《醉翁亭记》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2页
第12课《醉翁亭记》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3页
第12课《醉翁亭记》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4页
第12课《醉翁亭记》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醉翁亭记【核心素养目标】:1.了解欧阳修的文学常识和本文的创作背景及文化意义。2.语言建构与运用:朗读、背诵全文,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提高文言阅读能力,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3.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全文的脉络,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4.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本文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学习本文精练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5.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及其积极意义,感受作者的高尚的情怀,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祖国文化的高尚情感。【教学重点】积累“而”“乐”等常用词的意义和用法。【教学难点】体会本文个性鲜明的语言风格和层层递进、巧妙呼应的艺术手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激趣导入范仲淹的政治理想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个古仁人和他的政治理想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又有所不同,同学们想知道是谁吗?让我们走进《醉翁亭记》来一次醉翁亭之游,去感受山中的美景,聆听先生的心音。二、走近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欧阳修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其母以荻杆画地教他认读。24岁登进士第,曾任西京(今河南洛阳)留守推官,因几次支持范仲淹等改革派,屡遭贬谪,晩年曾主持进士考试,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又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死后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散文创作成就最大,也擅长诗词,诗学韩愈,多反映社会现实,有议论化、散文化倾向,词则婉约柔美,清新淡雅。字词梳理1.读准字音。环滁(chú)林壑(hè)辄(zhé)林霏(fēi)弈者(yì)阴翳(yì)晦明(huì)酒洌(liè)琅琊(lánɡyá)伛偻(yǔlǚ)觥筹(ɡōnɡchóu)2.词类活用。(1)山行六七里(山:沿着山谷,名词作状语)(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3)名之者谁?(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4)乐其乐也(第一个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5)杂然而前陈者(前:在前面,名词作状语。)3.古今异义词(1)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古义:情趣,今义:愿望,心愿)野芳发而幽香(芳:古义:花,今义:芳香)非丝非竹(竹:古义:管乐器,今义:竹子)四时之景不同(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4.一词多义。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面的“乐”是以……为快乐,后面的“乐”是乐趣的意思)归:云归而岩穴暝(聚拢)暮而归(回去)而:而年又最高(表递进,而且)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不译)日出而林霏开(表承接,然后)溪深而鱼肥(表并列,并且)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可是)秀:蔚然而深秀者(秀丽)佳木秀而繁阴(茂盛)之:醉翁之意不在酒(结构助词,的)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文言虚词也环滁皆山也(也:助词,表判断)山间之朝暮也(也:助词,表判断)故自号曰醉翁也(也:助词,表陈述)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也:助词,表陈述)而溪深而鱼肥(表并列)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表承接)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表递进)6.成语积累峰回路转:形容山峰、道路迂回曲折。也比喻经过挫折后出现转机。醉翁之意不在酒: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多用来比喻真相大白。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也用来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场面。梳理文章结构1段: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亭名的由来,引出醉翁寄情山水的乐趣。2段:山中早晚的阴晴变化,四时景色的迥然不同。3段:滁州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4段:日暮醉归,归结出太守与民同乐的主旨。第2课时朗读,体会语言之美1.通读全文,借助课下注释,小组合作,自主疏通文意。2.重点品读以下句子,注意朗读节奏。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品析课文1.研读第一自然段,学生提出问题,请同学来答疑,老师补充。(1)滁州城的地理特点:环滁皆山也。(概括滁州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领起全文。)(2)作者怎样写出“醉翁亭”的清幽?预设:(由远及近,移步换景)。以“环滁皆山”总起,仿佛一个航拍的全景镜头,再逐层拉近,渐次推出“西南诸峰”→琅琊山→山行之路→酿泉之水→醉翁亭,如层层剥笋,从大到小,由远及近,移步换景,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既准确交代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又给人以移步换景、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3)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两个设问句有什么作用?由写景巧妙过渡到记事,言情。道出醉翁亭的来历,点出“太守”却不言明是谁?设置悬念。(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是表象,“乐”是根本,为全文写景抒情定下感情基调。研读第二自然段。追问:四时之景、朝暮之景有什么特点?朝暮之景:晦明变幻朝:明亮、清新暮:昏暗、寂静四时之景:气象万千春季:花朵盛开,幽香扑鼻夏季:树木繁盛,绿阴如盖秋季:天高气爽,秋霜洁白冬季:溪水低落,石出水面研读第三自然段。(1)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说一说这一段中描绘了哪些场景?并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描绘。预设宴酣之乐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洌。)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太守醉(苍颜白发,酒醉醺醺。)(2)太守仅仅是醉情山水,为山水而乐吗?预设:太守还为百姓生活安定和谐而乐。研读第四自然段。(1)齐读最后一段,思考: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预设乐山水乐情乐人民之乐……与民同乐。(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之乐境界最高,他既知禽鸟之乐,又知游人之乐,既有同醉之乐,又有独醒之思。总结上文,深化主旨。(3)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点出姓名,解开悬念,收束全文,余音绵绵。文章写作特色赏析1.层层递进,巧妙呼应。文章从开头的全景、远景描写,再用特写镜头定格醉翁亭,仿佛在引导读者寻幽览胜,充满发现的乐趣。接着写早晚之景,四时递次。然后写游乐,先写滁人而后太守,更以“禽鸟之乐”烘托众人之乐,以众人之乐,烘托太守之乐。层层递进,累累叠加,把议论和抒情推向极致。语言个性鲜明,极有特色。骈散结合: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4)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巧用虚词,韵律优美:环滁皆山也。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4)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5)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6)四时之景不同,而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