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古诗三首》类文阅读学问点:阅读时能够运用恰当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一、课内阅读(一)(2023秋·全国·三班级随堂练习)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_______________。停车坐爱枫林晚,_______________。1.补全古诗。2.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3.全诗描绘了一幅(填季节)的山林美景图。主要写了、、、、和六种景物,给人以清爽明快的感觉。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动人的山林春色图,前三句为第四句做铺垫B.诗人通过对“寒山”“霜叶”等景物的描写,表现了对秋季到来时的哀伤叹息C.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句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白云生处有人家
霜叶红于二月花2.唐杜牧3.秋季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4.C5.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特有景色的宠爱和赞美,体现了其豪爽向上的精神。【解析】1.本题考查诗句默写。出自唐代杜牧的《山行》,原诗为: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2.本题考查作家作品。《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3.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绘秋日山行所见的景色,呈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结合诗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可知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表现了作者的高怀逸兴和对深秋山林景色的赞美之情。4.本题考查诗句内容理解。A.《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绘秋日山行所见的景色,选项说法错误;B.此诗描绘秋日山行所见的景色,呈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表现了作者的高怀逸兴和对深秋山林景色的赞美之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5.本题考查思想感情。《山行》是一首秋色的赞歌,诗人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表现了作者的高怀逸兴和对深秋山林景色的赞美之情,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二)(2021秋·河北保定·三班级统考期中)材料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6.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中的“君”是尊称,相当于我们现在使用的称呼“”,在诗中指的人是,这首诗是写给他的。7.诗句“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中“擎雨盖”指的是(
)A.荷叶 B.雨伞 C.荷花 D.菊花8.诗中描绘了秋天哪些事物?9.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是我们读古诗常用的方法。读到“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你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用几句话描述一下。10.回忆课文,按提示填空。秋天,橙黄橘绿,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季节,正如《秋天的雨》中写道: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扇哪扇哪,。它把红色给了枫树,,飘哇飘哇,。11.描写秋天的四字词语很多,如:果实累累、、。赞颂秋的古诗也有很多,比:,。【答案】6.您刘景文苏轼7.A8.(枯)荷、(残)菊、(黄)橙和(绿)橘9.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肯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季节啊。10.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走了夏天的酷热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邮来了秋天的凉快11.天高云淡丹桂飘香红叶似火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解析】6.本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和分析。《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文中指的是刘景文。7.本题考查对字词意思的理解和识记。诗句“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的意思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方荷叶伸展的样子。8.本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和分析。这首诗写的是秋天的景色。为了突出“橙黄橘绿”这一年中最好的景致,诗人先用高度概括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残秋的图景:那曾经碧叶接天、红花映日的诸莲塘荷,现在早已翠减红衰,枯败的茎叶再也不能举起绿伞,遮挡风雨了;独立疏篱的残菊,虽然蒂有余香,却亦枝无全叶,唯有那直立的枝干斗风傲霜,照旧劲节。9.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一句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肯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季节啊。10.本题考查对课文的识记力量。出自课文《秋天的雨》原文: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酷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快。11.本题考查仿写词语和识记诗词的力量。秋天的四字成语:秋高气爽、一叶知秋、金风送爽、秋风落叶、春华秋实、春兰秋菊、金风玉露、秋收冬藏、秋月春风、落叶知秋、秋风萧瑟、丹枫迎秋、春去秋来、秋月春花、秋风习习、秋色宜人、橙黄橘绿、一日三秋、天高云淡等。赞美秋天的诗词: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己秋。——《酬刘柴桑》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雨寄北》降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秋风辞》(三)(2023秋·全国·三班级随堂练习)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夜书所见萧萧____________送寒声,江上____________动客情。知有儿童______________,夜深篱落______________。12.补全古诗。13.这首诗的作者是朝诗人,题目的意思是。14.这首诗描写的季节是。15.诗句中“”字体现了诗人漂泊异乡,“”字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16.对“江上秋风动客情”一句,理解最精确 的一项是(
)A.江上的秋风感动了在外漂泊的游子B.江上美景令诗人欣慰C.江上的秋风让客居在外的诗人想起了自己的家乡【答案】12.梧叶
秋风
挑促织
一灯明13.宋叶绍翁在夜里写下我所见到的景物和感想14.秋季15.客情16.C【解析】12.本题考查补充诗句。自于宋代的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全诗是: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13.本题考查作家作品。《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绝句。《夜书所见》题目的意思是:在夜晚抒写自己所见到的景致。夜:夜晚;书:写;所见:所看到的。14.本题考查诗句内容理解。结合诗句“江上秋风动客情”可知描写的季节是秋天。15.本题考查诗句内容理解。“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这两句用“梧叶”、“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秋意的清冷,实际上是用以衬托客居心境的凄凉。再以“动”字揭出“客情”,自然贴切,弥见羁愁之深。一个“客”字体现了诗人漂泊异乡,“情”字体现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1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江上秋风动客情。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故选C。二、类文阅读(一)(2022秋·三班级课时练习)课外古诗阅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①西辞黄鹤楼①,烟花⑤三月下扬州。孤帆①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注】①故人:指老伴侣。②黄鹤楼:建在湖北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下面就是长江。③烟花:指春天鲜花烂漫的景象。④孤帆:指小船。17.依据提示,把诗句意思补充完整。与李白在黄鹤楼辞别后,在鲜花如海的阳春,他顺流而下去往扬州。一叶,远远地消逝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见浩浩荡荡的在天际向东流。18.依据自己的理解选一选。(填序号)①扬州
②黄鹤楼
③烟花三月
④送别这是一首()诗,寓情于景。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是();其次句写了送别的时间是(),孟浩然的去向是();三、四句写的是送别的场景。【答案】17.孟浩然三月扁舟江水18.④②③①【解析】17.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故人:老伴侣,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鄙视,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辞:辞别。烟花三月: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下:顺流向下而行。碧空尽:消逝在碧蓝的天际。尽:终点,消逝了。碧空:一作“碧山”。唯见:只观察。孤帆:一叶扁舟。长江:江水。天际流:流向天际。天际:天际,天际的终点。因此这首诗的意思是:孟浩然与李白在黄鹤楼辞别后,在鲜花如海的阳春三月,他顺流而下去去往扬州。一叶扁舟,远远地消逝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见浩浩荡荡的江水在天际向东流。18.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扬州:是地名。黄鹤楼:中国有名的名胜古迹,表示地点。烟花三月: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表示时间。送别:到远行人启程的地方与他告辞,目送其离开。表示诗的题材。综上所述,这是一首送别诗,寓情于景。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是“故人西辞黄鹤楼”中的“黄鹤楼”;其次句写了送别的时间是“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的“烟花三月”;孟浩然的去向是“扬州”;诗的后两句看起来好像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布满诗意的细节。“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始终把伴侣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始终看到帆影渐渐模糊,消逝在碧空的终点,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视,这才留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二)(2022秋·三班级课时练习)阅读。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19.这首诗的题目是《》,作者是代诗人。20.诗中,诗人听到的是“”,看到的是“”,想到的是“”。(填序号)A.篱落一灯明B.梧叶送寒声C.儿童挑促织21.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寒”既有秋风的寒凉之感,又有漂泊的凄凉之情。()(2)“客”在这里指诗人自己,“客情”是指作客他乡时,受到礼遇的友情。()(3)挑促织的儿童肯定是欢快的,与诗人此时的心情一样。()(4)挑促织的儿童玩得欢快,勾起了诗人对家乡的回忆与思念,与诗人的心情形成鲜亮的对比。()(5)“一灯明”反衬出诗人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答案】19.夜书所见宋叶绍翁20.BAC21.√××√√22.思念家乡【解析】19.本题考查作家作品。《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创作的得一首七言绝句。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20.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结合“萧萧梧叶送寒声”可知,诗人听到的是:梧叶送寒声;结合“夜深篱落一灯明”可知,诗人看到的是:篱落一灯明;结合“知有儿童挑促织”可知,诗人想到的是:儿童挑促织。21.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1)“寒”字一语双关,既有秋风袭来寒凉逼人之意,更有落泊天际心神凄清之意。故表述正确。(2)“客情”是指旅客思乡之情。故表述错误。(3)阅读诗歌可知,挑促织的儿童玩得欢快,勾起了诗人对家乡的回忆与思念,与诗人的心情形成鲜亮的对比。故表述错误。(4)阅读诗歌可知,挑促织的儿童玩得欢快,勾起了诗人对家乡的回忆与思念,与诗人的心情形成鲜亮的对比。故表述正确。(5)结合诗句可知,“一灯明”的意思是:此时只剩下一盏灯还亮着,衬托出了诗人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故表述正确。22.本题考查对古诗思想感情的赏析。《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全诗以景衬情,动静结合,以梧叶声和风声衬出秋夜的安静,还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儿童夜捉促织的乐景反衬自己客居他乡的悲情。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三)(2022秋·三班级课时练习)课内阅读。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明月松间照,。竹喧归浣女,。任凭春芳歇,。23.补充诗句。这首诗是代诗人所作。24.这首诗的颔联写得很精彩,作者动用了感官,听到了,看到了;动静结合,有动态的,有静态的,幽静雅致的山间月夜图跃然纸上。25.尾联是诗人情感的表达,表达了诗人对的宠爱,也表达了诗人。2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绘出一幅山中傍晚的画面,清爽宜人。B.“晚来秋”点明创作的时间是在秋天。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韵脚是秋、流、舟、留。D.颈联以静写动,以无声衬有声,突出了山间环境的幽静。【答案】23.天气晚来秋清泉石上流
莲动下渔舟王孙自可留
唐
王维24.泉声明月与青松泉流月照25.山中秋色对隐居生活怡然得意的满足之情26.D【解析】23.考查诗句默写。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全诗为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任凭春芳歇,王孙自可留。24.考查诗句的理解。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意思是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亮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泉水”流过山石的声音是听见的,“明月和青松”是观察的。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班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其次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分,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安静,幽静雅致的山间月夜图跃然纸上。25.考查体会思想感情。“任凭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意思是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表达了诗人摒弃名利场,出离红尘界,醉心于山中秋色而不愿离开,对隐居生活怡然得意的满足之情。26.考查诗句内容的理解。D.错误,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意思是竹林里传来吵闹声,知是少女洗衣归来,莲叶轻摇知是上游荡下轻舟。以动衬静,先写“竹喧”再写“莲动”,以有声衬无声,突出了山间环境的幽静。(四)(2021秋·三班级课时练习)延长阅读山中[唐]王维荆溪①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②无雨,空翠③湿人衣。【注】①荆溪:水名。②元:原来,原来。③空翠:指山间青色的潮湿的雾气。27.这首诗描写的是(季节)的景色,从诗句“”可以看出。28.山路上原本是没有下雨的,为何人们的衣服却湿了呢?()A.由于走在小溪边,被溅湿了衣裳。B.由于行走在山中,山间的雾气沾湿了衣裳。C.由于快要下雨了。29.作者在山中看到了、、等景物,感受到了。【答案】27.初冬天寒红叶稀28.B29.溪流白石红叶初冬山中景色的美丽 【分析】27.本题考查同学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作答此类题目,肯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这首小诗描绘初冬季节山中景色,从“天寒红叶稀”可以看出。28.本题考查同学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即依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细心选择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山路穿行在无边的浓翠之中。山色的空翠,浓得几乎可以溢出翠色的水分,人行空翠之中,就象被掩盖在一片翠雾之中,整个身心都受到它的浸染、滋润,而微微感觉到一种细雨湿衣似的凉意。“湿”是幻觉和错觉,抒写了浓翠的山色给人的诗意感受。29.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时要结合时代背景资料,和诗词表达的含义,结合已有的学问细细揣摩,渐渐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到。这首小诗以诗人山行时所见所感,描绘了初冬季节的山中景色。首句写山中溪水、白石。次句写山中红叶。绚烂的霜叶红树,本是秋山的特点。假如说前两句所描绘的是山中景色的某一两个局部,那么后两句所呈现的却是它的全貌。这幅由白石磷磷的小溪、明丽的红叶和无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斑斓鲜亮,富于诗情画意,毫无萧瑟枯寂的情调。(五)(2022春·三班级单元测试)课外阅读。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释】①泥融:指冻泥溶化,又软又湿。30.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画了春天的景象?31.后两句中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哪两个字?【答案】30.“迟日”、“江山”、“春风”、““花草”。31.迟日【分析】30.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理解。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就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诗一开头,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绚烂阳光的照射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颜色浓艳。“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其次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呈现明媚的大好春光。由于诗人把春风、花草及其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所以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在明丽阔远的图景之上,三、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动的初春景物描绘。31.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理解。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布满勃勃生气,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杜甫对燕子的观看格外细致,“泥融”紧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阳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归,衔泥做巢而不停地飞行,显出一番春意闹的情状。第四句是勾画静态景物。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暖和,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这也和首句紧相照应,由于“迟日”才沙暖,沙暖才引来成双成对的鸳鸯出水,沐浴在绚烂的阳光中,是那样闲适自适。从景物的描写来看,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比,动静相间,相映成趣。这两句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协作,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颜色鲜亮,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就诗中所含蕴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临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季节自然界一派生气、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气,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存地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六)(2022秋·全国·三班级专题练习)课外阅读。
临平泊舟宋黄庚客舟系缆柳阴旁,湖影侵篷夜气凉。万顷波光摇月碎,一天风露藕花香。32.前两句诗中,诗人在一个月光光明的夜晚在________旁泊舟,只觉得湖光月影映照着________,带给人丝丝的________。(
)A.湖边;船篷;凉意B.柳阴;船篷;凉意C.柳阴;船篷;暖意33.后面两句说月光________,让人________。(
)A.被摇碎;心酸不已B.被摇碎;感到惊异C.消逝;感到失落34.于诗人来说,这月光或者代表着他的________,或者________。这让人想到第一句里的“柳”。柳所代表的意象,别离居多,或许诗人正在面对一场别离,这让诗人觉得怅然若失。月亮碎了,只剩下藕花的香味。(
)A.抱负、思念B.美梦、想象C.错觉、幻影D.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35.诗人_______的是万顷湖面上水波动荡,摇碎了月影,粼粼的波光清寒浸人;_______的是阵阵荷花的香气传来;_______的是微风拂面,夜露潮湿。短短两句诗写出了_______种感觉。(
)A.闻到;见到;感到;三B.见到;闻到;感到;三C.看到;感受;闻到;三【答案】32.B33.A34.A35.B【解析】32.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前两句的分析,结合全诗所表达的感情以及前两句的写景,“客舟系缆柳阴旁,湖影侵篷夜气凉”,诗人在一个月光光明的夜晚在柳阴旁泊舟,只觉得湖光月影映照着船篷,带给人丝丝的凉意。这句写出了诗人在船篷中,却明显感觉到外面的湖影水气带给自己的凉意。可以得出,前两句诗中,诗人在一个月光光明的夜晚在柳阴旁泊舟,只觉得湖光月影映照着船篷,带给人丝丝的凉意。33.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后两句的分析,后面两句说月光被摇碎,让人心酸不已。对于诗人来说,这月光或者代表着他的抱负,或者思念。这让人想到第一句里的“柳”。柳所代表的意象,别离居多,或许诗人正在面对一场别离,这让诗人觉得怅然若失。月亮碎了,只剩下藕花的香味。可以得出,后面两句说月光被摇碎,让人心酸不已。34.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主旨的分析和理解,此诗描写了诗人夏夜泊舟所见的景色,境界阔大,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在作客他乡时的那种孤独孤独 之感,相当敏感,对身边的防范和感应都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可以得出,于诗人来说,这月光或者代表着他的抱负,或者思念。这让人想到第一句里的“柳”。柳所代表的意象,别离居多,或许诗人正在面对一场别离,这让诗人觉得怅然若失。月亮碎了,只剩下藕花的香味。35.本题考查的是对全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结合全诗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诗人见到的是万顷湖面上水波动荡,摇碎了月影,粼粼的波光清寒侵人;闻到的是阵阵荷花的香气传来;感到的是微风拂面,夜露潮湿。短短两句诗写出了三种感觉。(七)(2022秋·三班级课时练习)课外阅读。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①,我言秋日胜春朝②。晴空一鹤排③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④。【注释】①悲寂寥:悲叹萧条。②春朝:春天。③排:推开。④碧霄:青天。36.依据意思写诗句。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荒芜,我却说秋天远远赛过春天。37.本诗写白鹤的缘由是()A.白鹤布满活力,敢于逆风飞行,冲破阻碍,飞翔天际。诗人宠爱白鹤这种乐观乐观的品质。B.白鹤强健,外观秀丽。诗人宠爱如此奇特的事物。38.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36.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37.A38.本诗表达了诗人乐观向上、乐观进取的思想感情。(八)(2021秋·三班级课时练习)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回乡偶书①(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②回,乡音③无改鬓毛④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注释】①偶书:任凭写的诗。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来的。②老大:年纪大了。③乡音:家乡的口音。④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39.结合注释,给诗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细胞呼吸课件教学课件
- 三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汇编及答案集锦
- 老年活动项目标前协议书(2篇)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磁场的数值方法》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线性代数(理工)》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分式方程说课稿
- 蹲踞式起跑说课稿
- angengingong说课稿部编版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计算机网络》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黑板字课件教学课件
- 【基于重心法的S饮料公司配送中心选址探究15000字(论文)】
-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协议书
- 工程机械租赁服务方案及保障措施
- GB/T 13077-2024铝合金无缝气瓶定期检验与评定
-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承诺书
- 幼儿园预防近视教师培训
- SY-T 6966-2023 输油气管道工程安全仪表系统设计规范
- 人工智能训练师(中级数据标注员)理论考试题库大全(含答案)
- 医院科室合作共建方案
- 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二
- 小学数学计算专项训练之乘法分配律(提公因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