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西方世界秩序的调整与世界经济大危机》教案4 华东师大版_第1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西方世界秩序的调整与世界经济大危机》教案4 华东师大版_第2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西方世界秩序的调整与世界经济大危机》教案4 华东师大版_第3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西方世界秩序的调整与世界经济大危机》教案4 华东师大版_第4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西方世界秩序的调整与世界经济大危机》教案4 华东师大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西方世界秩序的调整与世界经济大危机》教案4华东师大版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9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主要内容是国共十年对峙。通过对国共两党从合作到对抗的历程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以及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

教学重点:国共两党从合作到对抗的历程;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

教学难点:国共两党两次合作的背景和影响;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

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导入新课、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小结。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国共两党的合作与对抗。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国共两党从合作到对抗的历程,以及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

课堂讲解: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国共两党两次合作的背景和影响,以及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通过讲解相关史实,使学生认识到革命道路的曲折性。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的道理。

教学资源:教材、历史地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目标:了解国共两党从合作到对抗的历程,认识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二、核心素养目标

1.时空观念:掌握国共十年对峙的时间背景,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建立正确的历史时间观念。

2.史料实证: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历史资料,掌握国共两党从合作到对抗的历程,以及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

3.历史解释:能够对国共两党两次合作的背景和影响,以及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进行解释。

4.历史思维: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辩证思维,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5.价值观:认识到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理解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和平、合作的价值观。三、学情分析

针对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深度和广度上,还需进一步拓展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有一部分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相对扎实,能够自主学习并理解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可能对于一些历史概念和事件的理解存在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在知识方面,学生对于国共两党的合作和对抗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对于这一时期具体事件的深入理解,如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等。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和分析能力,但可能对于历史事件的解释和思考存在局限,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课堂讨论来提升。素质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但可能缺乏对于历史事件的深入思考和价值观的引导,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培养。

行为习惯方面,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存在差异。有一部分学生对于历史学科感兴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思考;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对于历史学科缺乏兴趣,学习态度较为被动。这种差异对于课程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针对以上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将注重对于学生的引导和帮助,通过情景教学法和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将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分层教学,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给予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和思考机会;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引导和帮助,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国共十年对峙的历史背景、事件发展等,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历史知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国共两党合作与对抗、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等话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景教学法:通过设定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案例研究:分析具体的历史案例,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国共十年对峙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2.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1)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国共两党领导人、革命战士等角色,进行情景模拟,增强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2)实验:组织学生进行有关历史事件的实验,如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革命历程的艰辛。

(3)游戏:设计相关的历史游戏,如革命根据地发展地图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历史知识。

(4)小组竞赛:设立关于国共十年对峙的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氛围。

3.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1)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国共十年对峙的历史事件、人物等,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课程内容。

(2)视频:播放与国共十年对峙相关的历史纪录片,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历史氛围。

(3)在线工具:利用互联网资源,如历史地图、在线讨论区等,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图书、资料: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历史图书、资料,方便学生课后深入阅读和研究。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国共两党关系。

过程:教师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国共两党从合作到对抗的原因,引发学生对这一课题的兴趣。

2.自主学习(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国共两党从合作到对抗的历程,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

过程: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国共两党从合作到对抗的历程,以及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为后续讨论打下基础。

3.课堂讲解(20分钟)

目标:使学生深入理解国共两党两次合作的背景和影响,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

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国共两党两次合作的背景和影响,讲解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过程,让学生深入理解革命道路的曲折性。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历史思维能力。

过程:学生分组讨论国共两党关系、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等话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历史思维能力。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过程:各小组代表进行讨论成果展示,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

过程: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的道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六、拓展与延伸

1.推荐阅读材料

《国共十年对峙大事记》、《国共合作与分裂的历史透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等。

2.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鼓励学生就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历史事件、人物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国共两次合作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对比分析两次合作的异同。

(2)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研究根据地建设的历史意义和作用。

(3)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及其对革命道路的影响,探讨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

(4)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历史人物,如毛泽东、周恩来、蒋介石等,了解他们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5)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重要战役,如南昌起义、长征等,研究战役的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6)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中国社会状况,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了解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变革。

3.实践项目

(1)组织一次历史主题演讲比赛,让学生就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历史事件进行演讲,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历史素养。

(2)开展一次历史知识竞赛,测试学生对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历史论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4)制作一份关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历史手抄报,展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创意。七、作业布置与反馈

1.作业布置

本节课的作业将围绕国共十年对峙的历史事件、人物、战役等方面进行,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历史素养。具体作业布置如下:

(1)阅读推荐材料,并撰写一篇读后感,字数约300字。

(2)就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历史事件、人物进行深入研究,选择一个主题,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字数约500字。

(3)制作一份关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历史手抄报,包括相关事件、人物、战役等,展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创意。

(4)参与课后历史讨论区,就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历史话题进行发帖和回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历史思维能力。

2.作业反馈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批改和反馈,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具体反馈如下:

(1)对于阅读感想的作业,教师将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深度、观点阐述清晰度等方面,给出具体评价和建议。

(2)对于历史小论文的作业,教师将关注学生的论文结构、论点论据、论证逻辑等方面,给出具体评价和建议。

(3)对于历史手抄报的作业,教师将关注学生的设计创意、内容完整性、美观度等方面,给出具体评价和建议。

(4)对于课后历史讨论区的作业,教师将关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观点表达清晰度、合作精神等方面,给出具体评价和建议。八、课后作业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布置以下课后作业:

1.题目: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哪次战役对于革命形势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请简述其背景、过程及意义。

答案:长征。背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过程:红军历经艰难困苦,成功到达陕北。意义:长征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题目: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哪位历史人物对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请简述其贡献。

答案:毛泽东。贡献: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的道路,为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

3.题目: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共两党为什么会出现分裂?请分析其原因。

答案:国共两党分裂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阶级利益的冲突,二是党内的左倾错误。国共两党虽然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但在具体政策和实践中,却存在着阶级利益的冲突。同时,党内左倾错误的影响,也导致了国共两党的分裂。

4.题目: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革命经历了哪些艰难曲折?请举例说明。

答案: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革命经历了许多艰难曲折,如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长征过程中的困难等。这些曲折使中国革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也锻炼了党和人民的意志,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5.题目: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历史启示有哪些?请至少列举三点。

答案: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历史启示有:一是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二是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中国革命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战略和策略;三是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和领导,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和领导。九、内容逻辑关系

1.重点知识点

①国共十年对峙的背景和原因。

②国共两党从合作到对抗的历程。

③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

④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及其影响。

⑤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

2.关键词

①国共合作

②农村包围城市

③长征

④抗日战争

⑤解放战争

3.关键句

①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②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重要基础。

③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使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

④抗日战争是国共两党再次合作的重要契机。

⑤解放战争标志着国共十年对峙的结束,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奠定了基础。

板书设计:

1.背景与原因

2.国共合作与对抗

3.农村革命根据地

4.国共关系演变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