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第一篇: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多重耐药菌病人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近年来,多重耐药菌(MDRO)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为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我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特制订本防控措施。一、重视和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指定“抗菌药物管理小组”为“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专家队伍”,按《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的各项规定,针对院内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各个重要环节,从医疗、护理、临床检验、感染控制等多学科的角度,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二、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微生物室发现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等耐药菌时应第一时间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和病人所在的科室。三、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措施医院感染管理科制定《感染或携带多重耐药菌病人的隔离措施》,并督促落实,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具体措施如下:(一)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都应当实施手卫生。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二)严格实施隔离制度和措施发现感染病人时:1.尽量隔离于单间,也可与其他同种多重耐药菌感染或携带患者共居一室;2.进入隔离房间或接触该病人时须戴手套;3.预计与病人或其环境如床栏杆有明显接触时,需要加穿隔离衣;4.离开病人床旁或房间时,须把防护用品脱下;5.脱手套、隔离衣后,须用抗菌皂液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6.该病人周围物品,环境和医疗器械,须每天清洁消毒;7.该病人如去其他部门检查,应有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说明须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用后的器械设备需清洁消毒;8.一般医疗器械如听诊器、体温表或血压计等应专用;9.不能专用的物品如轮椅,在每天使用后须消毒;10.尽量限制探视人群,并瞩探视者执行严格的洗手或手消毒制度;11.连续3个标本(每次间隔>24h)均未培养出多重耐药菌,方可解除隔离;12.如有任何疑问,请随时与院医务科或医院感染管理科联系。(三)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四)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加强诊疗环境的卫生管理,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按《感染或携带多重耐药菌病人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执行。四、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发〔2008〕48号)要求,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正确、合理地实施抗菌药物给药方案,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减少或者延缓多重耐药菌的产生。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对全体医务人员开展有关多重耐药菌感染及预防、控制措施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强化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视,掌握并实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策略和措施,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2009年1月第二篇: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和防控措施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和防控措施近年来,多重耐药菌(MDRO)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目前常见的包括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细菌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为加强MDRO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MDRO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制度。一、建立对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报告1、临床科室各科室医师在接诊感染性疾病患者后,应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并追踪检验结果,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若属于医院感染散发则于24小时内报医院感染报告卡。2、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鉴定、药敏后,对多重耐药菌应在检验报告上标注,并登记在《医院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处置表》(附件1)并报院感办。3、院感办每天到微生物实验室收《医院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处置表》,然后到科室指导接触隔离工作。4、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发生医院感染暴发、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则按照《医院突发医院感染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处理。二、控制措施临床科室根据回报的检验报告单结果,在隔离房间门上或MDRO患者的病床栏挂接触隔离标识,由科室负责人负责病区内的MDRO患者的接触隔离措施的落实情况,感控医师(质控医师)和护士(质控护士)应积极配合。(一)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导尿、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污染的危险因素。(二)严格消毒隔离措施1、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2、设置隔离病房时,应在门上粘贴接触隔离标识,防止无关人员进入。3、进行床边隔离时,在床栏上标贴接触隔离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以及家属。当实施床旁隔离时,应先诊疗护理其他病人,MDRO感染病人安排在最后。4、分组护理:应尽量减少与感染者或定植者相接触的医务人员数量。最好限制每班诊疗病人者为医生、护士各一人,所有诊疗尽可能由他们完成,包括标本的采集。5、在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患者的伤口、溃烂面、黏膜、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预计与病人或其环境如床栏杆有明显接触时,需要加穿隔离衣,必要时戴防护面罩。离开病人床旁或房间时,须把防护用品脱下,并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6、对于非急诊用仪器(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输液架)等应专用。其他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在每次使用后必须消毒。7、进行床旁诊断(如拍片、心电图)的仪器必须在检查完成后用消毒剂进行擦拭。8、如病人需离开隔离室进行诊断、治疗,都应先电话通知相关科室,以便他们作好准备,防止感染的扩散。在把该病人转送去其他科室时,必须由一名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说明对该病人应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接收部门的器械设备在病人使用或污染后同样应该依据以上方法进行清洁消毒。9、感染者或携带者应隔离至连续2个标本(每次间隔>24小时)培养均阴性,方可解除隔离。(三)加强环境卫生的消毒对于收治多重耐药菌患者和定植患者的房间,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每日1次。使用过的抹布、拖布必须消毒处理。(四)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因根据细菌微生物的培养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当医院感染为质粒暴发时,应根据细菌耐药性,严格控制某些抗生素的应用。(五)严格遵循手卫生的规范在直接接触多重耐药菌患者前后、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后、摘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六)医疗废物的管理锐器置锐器盒中,生活垃圾用双层黄色垃圾袋包装,其余医疗垃圾放置在黄色医疗废物专用袋中集中收集后进行无害化处理。三、监督、处罚院感科每天按照检验科填报的《医院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处置表》到科室监督MDRO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填写该表上相应的栏目,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指导,并与科室负责人进行沟通。对MDRO的患者进行追踪,每周应到相应的科室不少于2次监督MDRO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直至解除隔离。科室不执行MDRO控制措施的,由院感科按照《医院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进行处罚,没有认真落实MDRO控制措施造成医院感染暴发,由科室承担相应的责任。第三篇:4.5.13.3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和防控措施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和防控措施多重耐药菌(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为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MDRO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卫办医政发[2011]5号)等的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一、加强多重耐药菌的监测1、各临床科室在接诊感染性疾病患者后,应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并追踪检验结果,及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若属于医院感染散发则于24小时内报告院感科。2、微生物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药敏后,如发现多重耐药菌应立即通知相关临床科室及院感科并登记,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3、院感科依据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监测结果,将每的药敏试验、耐药菌情况做总结分析,在全院通报总结分析结果。二、预防控制措施1、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2、设置隔离病房时,应在门上粘贴接触隔离标识,防止无关人员进入。3、进行床边隔离时,在床栏上标贴接触隔离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以及家属。实施床旁隔离时,应先诊疗护理其他病人,MDRO感染或定植病人安排在最后。4、应尽量减少与感染者或定植者相接触的医务人员数量。每班所有诊疗尽可能由医护各一人完成,包括标本采集。5、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在接触患者前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立即洗手或手消毒。6、医务人员在操作中,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黏膜、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戴手套、穿隔离衣。离开病人床旁或房间时,脱下防护用品,并洗手或手消毒。7、对于非急诊用仪器(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输液架)等应专用。其他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在每次使用后必须消毒。8、床旁诊断(如拍片、心电图)的仪器必须在检查完成后进行擦拭消毒。9、病人离开隔离室去其他科室之前,应通知接诊科室作好准备采取相应的接触传播预防措施。被病人污染的器械设备及环境及时进行清洁消毒。10、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应隔离至连续2个标本(每次间隔>24小时)培养均阴性,方可解除隔离。11、各科室必须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产生。三、严格消毒各科室要认真做好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诊疗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工作,特别是ICU、新生儿病房、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烧伤科病房等重点部门。1、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的病房进行清洁和消毒的工具应专用。2、对医务人员和患者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监护仪、输液泵、呼吸机等仪器的面板或旋钮,听诊器、键盘和鼠标、电话机,床栏杆、床头桌、门把手、水龙头开关等),应当每天至少两次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消毒。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时,应增加清洁、消毒频次。抹布、种侵入性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4、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值患者诊疗护理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必须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四、监督检查1、院感科要加强对重点环节的管理,特别要加大对ICU、新生儿病房、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烧伤科病房等重点部门及长期收治在ICU的患者,或接受过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或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留置各种管道以及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等重点人群的管理力度,落实各项防控措施。2、院感科要加强对医务人员进行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培训,确保医务人员掌握正确、有效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3、医务科应定期与不定期组织有关人员按照本制度的要求进行监督检查,如发现有违反本制度的情形,视情节及后果轻重给予相关科室和责任人员通报批评、扣发绩效工资、行政处分等处罚。需承担法律责任的,将由有关部门追究法律责任。第四篇: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措施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防控措施多重耐药菌(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为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印发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特制定本制度1、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当发现有多重耐药菌株流行可能时,医院感染办应及时组织调查,临床科室、微生物室必须密切配合,并在全院公布感染发生情况,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委员会减少使用可促使这些病原体选择性生长的药物,同时组织人员进行流行病学检查。2、多重耐药菌的监测(1)开展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开展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耐药菌的监测。(2)早期检出带菌者,严密监测高危人群加强微生物室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早期检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对从其他医院转入及易感者的检查,尤其是对年老体弱,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侵入性检查治疗、住院时间长及近期使用广谱、高档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等高危人群要严密监测。3、诊断与报告(1)临床科室各科室医师在接诊感染性疾病患者后,应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并追踪检验结果,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者,若属于医院感染散发则于24小时内报医院感染报告卡。(2)微生物室微生物室进行细菌培养、鉴定、药敏后,对多重耐药菌应在检验报告上标注,通知主管医生或护士长,并登记在《医院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处置表》,每天报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每半年公布一次全院和重点部门多重耐药菌的检出变化情况和感染趋势。(3)医院感染办接到多重耐药菌感染报告后到科室指导消毒隔离工作。(4)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发生医院感染暴发、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则按照本院《医院感染暴发应急预案》执行。4、预防和控制措施临床科室接到报告,应根据检验报告结果,在隔离房间门上或患者的病床栏悬挂接触隔离标识,由科室负责人负责病区内的多重耐药菌患者的接触隔离措施的落实情况,监控医师和护士应积极配合。(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在实施侵入性操作如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导尿、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2)严格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科室应当配备充足的洗手设施和速干手消毒剂,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污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3)严格实施消毒隔离制度①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病房应当有隔离标识。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者与留置各种管道,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没有条件实施单间隔离时,应当进行床旁隔离。②应尽量减少与感染者或定植者相接触的医务人员数量。限制人员出入,医护人员相对固定,专人诊疗护理。③在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者安排在最后进行。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完成诊疗护理操作后,要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并进行手卫生。④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输液架)等应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其他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在每次使用后必须擦拭消毒。⑤如病人需离开隔离室进行诊断、治疗,都应先电话通知相关科室,以便他们作好准备,防止感染的扩散。在把该病人转送去其他科室时,必须由一名医护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说明对该病人应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接收部门的器械设备在病人使用后应立即进行擦拭消毒。⑥患者隔离期间要定期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直至连续3次(每次间隔应大于24h)多重耐药菌培养阴性或感染已经痊愈方可解除隔离。(4)结合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严格执行《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目录》,优化抗菌治疗策略:循环治疗,抗菌药物干预,降阶梯策略,短程治疗。5、加强环境清洁工作(1)各临床科室特别是重症监护室、儿科病房要做好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使用专用的抹布等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医务人员和患者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心电监护仪、呼吸机、听诊器、计算机键盘和鼠标、电话机、床头柜、门把手等),采用适宜的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当立即消毒。当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或者疑似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消毒频次。患者出院或转科对房间进行终末消毒处理。(2)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的管理规定进行处置。(3)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基本原则,根据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严格执行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相关规定。6、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知识培训对全体医护人员开展有关耐药菌感染及预防、控制措施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引起医护人员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视,掌握并实施预防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各种措施,保障医疗安全。7、督导检查感染办按照微生物室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到科室监督多重耐药菌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指导。对多重耐药菌患者进行追踪,直至解除隔离。科室未认真落实多重耐药菌控制措施造成医院感染暴发,由科室承担相应的责任。第五篇: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范文模版)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制度多重耐药菌(MDRO)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主要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泛耐药的鲍氏不动杆菌〔MDR(PDR)-AB〕、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其他肠杆菌科细菌等,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有关预防控制制度如下:一、多重耐药菌的监测、诊断与报告1、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原微生物的检验结果。临床科室应及时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及时发现、早期诊断。2、微生物实验室检测到多重耐药菌株,应及时发出书面报告,在报告单上盖上“多重耐药菌株,请隔离”的红章,同时电话通知医院感染管理科或所在科室。3、临床科室接到“多重耐药菌株”的报告或感染监控专职人员隔离反馈单后,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如确诊为医院感染的,必须在24小时内填卡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4、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有关流行病学调查,当发现有多重耐药菌株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可能时,立即向分管院长报告,进行有关相应处置。5、微生物实验室必须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每半年向全院公布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6、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季对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株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并向临床科室反馈。二、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一)严格实施消毒隔离措施1、首选单间隔离(如VRSA),也可同种病原同室隔离,不可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同一房间。隔离病房确实不足时考虑床边隔离,当感染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2、病员一览表有接触隔离标识;设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课题申报参考:教育家精神融入公费师范生培养的实践模型与长效机制研究
- 课题申报参考:家庭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运行及其干扰管理研究
- 2025年度个人快件运输合同范本(快递服务版)2篇
- 二零二五版龙门吊设备维修配件供应与库存管理合同4篇
- 影视作品2025年度海外发行合同3篇
- 2025年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投资合同2篇
- 二手房买卖合同按揭贷款范文(2024版)
- 二零二五年度国际文化交流捐赠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排水管网疏浚承包合同样本4篇
- 2025年新能源汽车电池更换服务合同模板4篇
- 广东省佛山市2025届高三高中教学质量检测 (一)化学试题(含答案)
- 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全面+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各单元重点句子
- 公司结算资金管理制度
- 2024年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测试卷(有答案)
-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咨询管理服务方案1
- 5岁幼儿数学练习题
- 2024年全国体育单招英语考卷和答案
-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可打印【7】
-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中考名著阅读《儒林外史》考前练附答案
- 农村个人房屋抵押借款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