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册阶段检测联合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湖南省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册阶段检测联合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湖南省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册阶段检测联合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湖南省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册阶段检测联合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湖南省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册阶段检测联合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年级阶段检测联合考试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美育学在发展的历程中已经形成现代性的三种范式,即“情感美育观”“德育美育观”和“大美

育观”。整体而言,这三部曲彰显了中国美育的发展轨迹,深化了当代美育学建构的理论深度和实践广度,

对当下乃至未来中国美育话语体系的建构均有积极的探索意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们美育学的知识来源主要是西方美学思想,特别是席勒的《美育书简》及其

阐发的"审美教育"观点。在席勒看来,美育是为社会的改造也是为人生的感性自由而存在的,这一观

点不仅奠定了现代美育的基本意涵,而且拉开了“美育”现代性的序幕。

席勒美育思想一经传入中国,便与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联结在一起,演变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社会文

化启蒙运动。蔡元培等美育先驱们不但继承了西方现代美育的优良传统,而且对于如何保持人的自由而

全面发展展开了新的理论探索。他们想用美育来切实发挥启蒙作用,这也就决定了中国现代美学思想具

有强烈的实用主义倾向和本土化特征。这种“感性启蒙”不但是中国美育现代性的主要特征,而且与

“民主启蒙”“科学启蒙”等观点一起组成了中国文化现代性的基本面。

中国很多美学家都把德育作为美育的目的或者核心来强调。“德育美育观”这一中国美育现代性面向

的形成,是与教育的变革以及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大众文化的出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首先,从教育方面

来看,20世纪90年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大众文化的兴起,新的社会问题不断涌现。因此,“德育

化的美育”不仅对于维系社会的正常运转,而且对于引领整个社会的积极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

意义。在此需要强调两点,一是关于德育与美育的关系。如果我们仅仅把美育视为德育的附属,或者过

分强调美育所具有的德育功能,那么也就意味着美育对于个体、社会所产生的作用更多是一种“外化”

的道德输入的结果,而不是侧重于个体内在感性、情感能力的拓展,这也就在一定意义上弱化了美育所

特有的“化育”之功能。二是中国美育现代性意义上的“以道德为核心的美育”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强

调的封建伦理道德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当然与现代化萌生时期所说的西方人道主义思想也有很多差异。

我们这里所说的“道德”主要是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现代时期,我们美育的衡

量标准和原则主要依据的是康德哲学的“审美无利害”思想,其理论前提是精英知识分子的理论立场。

而面对当前大众文化风行的文化现实,这种精英立场的审美境界与我们的文化现实有着巨大的疏离之感。

简而言之,以德育为核心的美育观,是西方现代美育思想中国化的一个基本体现。它所立足的,实

际上不是单个个体的物质利益,而是整个社会群体的价值层面。这种“德育美育观”实际上既体现了我

们对西方美育现代性资源的本土化转换,又体现了我们对于中国传统美育思想的合理盘活,同时也是当

前社会文化政策对于美育影响的一种彰显。

如何建构我们的美育话语自信,成为当前学界关注的重点。我们一方面要立足传统,不断继承和弘

扬中华美育精神,另一方面又要有世界眼光,培养人们共同的情感、精神和理想;一方面要坚持跨学科

的交叉融合研究,另一方面要注重美育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这正是21世纪以来美育进入现代化发展新阶

段的重要特征和基本原则。

当前美育学呈现出一种多元化、“居间性”的价值取向和学科特点,这是“大美育观”路径的理论前

提。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大美育观”并不是美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简单相加,更不能用某一个学科来

取代美育学。中国美育学是伴随着中国现代美学的出现而同步产生的。二者之间既相互融通又相互区别,

特别是美育的实践性,充分说明了美育必然也必须打破美学的学科界限,包含更多的内容。“走向生命实

践、关爱个体生存”,这恰恰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当前美育建设的根本任务。

与此同时,“大美育观”绝非将美育“大而化之我国当代美育的关键问题是我们如何才能把这些

多元化的美育话语整合、融通,并真正实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目标。概而言之,中国美育的现

代化必须实现学科化与知识化的融合,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美育的特色,也是未来美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摘编自王亚芹《中国美育现代性的三种范式》)

材料二:

美育与时代发展有着紧密联系,不同时代对美育的要求和期盼不同,同时也赋予美育不同的使命。

新时代美育对国民审美素养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的美育工作应积极解决时代需要与国民审美素养

之间的落差问题。如今,我们正处于一个物质充沛、科技发达、审美和艺术在个人及社会发展中价值日

益凸显的时代,这使得“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形成文化自信、具备批判性解读视觉文化”的能力,成为

新时代国民必备的素养。

美育的载体不只在于艺术,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等都应成为美育的重要资源。新时代美育应从

多方面入手,打破多学科界限,实现多学科融合发展。大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构建

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显然符合新时代教育的定位和价值,亦是当今“五育并举”的应有之

义。

新时代美育还应在发展创造力、提升审美情趣和人格修养、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凸显审美及艺术的

人文价值。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美育传统的同时,积极应对国家及社会发展对人的艺术能力、人文精神、

创造力、想象力等综合素养的呼唤,切实担负起新时代的美育使命,全面构建新时代以审美与人文素养

培养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美育新格局。

(摘编自王元彬张玲玲《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美育新格局》)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们美育学的知识来源主要是西方席勒的美学思想,其“审美教育”观点成了中

国文化现代性基本面。

B.20世纪90年代,我国很多美学家立足于整个社会群体的价值层面,在对西方美育现代性资源进行本土

化转换的基础上,形成了“德育美育观”。

C.中国美育学经过发展形成了“情感美育观”“德育美育观”和“大美育观”三种范式,并在此基础上,

产生了中国现代美学。

D.新时代美育应从多方面入手,打破多学科界限,实现多学科融合发展,这不仅符合新时代教育的定位

和价值,也是未来美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席勒美育思想一经传入中国,便与中国社会现实联结在一起,演变成一场社会启蒙运动,这使中国现

代美学思想具有强烈的实用主义倾向和本土化特征。

B.”德育美育观”是伴随着教育的变革以及由市场经济带来的大众文化的出现而产生的,它不仅维系了

社会的正常运转,而且使整个社会形成了积极价值观。

C.新时代的美育工作要着力解决时代需要与国民审美素养之间的落差问题,要全面构建以审美与人文素

养培养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美育新格局。

D.我国当代美育的关键问题是我们如何把多元化的美育话语进行整合、融通,并真正实现“以美育人、

以文化人”的中国式现代化美育的特色。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对“德育美育观”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里的“德”与封建伦理道德并不完全一致,主要是指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B.这里的“美育”侧重于个体内在感性、情感能力的拓展,对道德有特殊的“化育”之功能。

C.要平衡美育与德育及其他教育的关系,如果一味偏颇,过分强调某一方面,则会过犹不及。

D.其衡量标准和原则的主要依据是康德的“审美无利害”思想,这与我们的文化现实较为一致。

4.材料二采用了总分式结构,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其好处。(4分)

5.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大美育观”的理解。(6分)

(-)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6〜9题。

渡口和茶亭徐鲁

孙犁在《山地回忆》里写到,在太行山区打游击的年月,他和一个洗菜的小姑娘相遇的故事。其中

有个细节:在河边洗菜的小女孩端着菜走了,“我在河边上洗了脸。我看了看我那只穿着一双‘踢倒山’

的鞋子,冻得发黑的脚,一时觉得我对于面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这样的细节和感

情,显然来自作者真切的经历与体验。

我对于幕阜山区的感情,也是如此。多年之后,当我重新站在富水河畔,看着暮色里的枫林渡口、

茶亭,还有远处的山岭、田映和一座座灯火初上的小塔,那一瞬间,我的心里也涌上了与孙犁相似的感

受!

在幕阜山区,枫林镇下面有个小塘,在富水河边。这里有个古渡,名叫枫林渡。枫林渡口的阿通伯

家,是当年肖冬云带我下乡时的“老堡垒户”①,我们每次下乡到这一带,都住在这位老房东家里。

阿通伯和阿通婶家里有两个漂亮的女儿,大女儿叫阿香,二女儿叫阿秀。朴实能干的阿香,几乎天

天都在帮着阿爸撑渡。日子久了,乡亲们和来这里过渡的人,都称呼她“撑渡的阿香”。

渐渐地,阿通伯年纪大了,退出了撑渡的历史舞台,年轻的细妹子阿香成了枫林渡的主角。

“莫要急,莫要慌,赶得上的咯!”

这是当年阿香的一句口头禅。那些急着要过河赶路的人,只要看到阿香满脸的笑意,听到她这句轻

柔的、安抚大家的话,心里再焦躁,也会马上安静下来。

远远近近的乡亲们,没有谁不知道枫林渡口“撑渡的阿香”。搭过阿香渡船的人也都晓得,每天早晚

和晌午头,过河的人较多的时候,很少有人在她手上耽误过工夫。只要小船一解缆绳,阿香的竹篙用力

一撑,小船就会滴溜溜地快速离开渡口,稳稳地驶过河心。这小小的渡口、小小的渡船,就像是土地与

土地之间的纽扣,是河流与道路的延伸,是渡河者和进山客们挥手告别的地方。

导欠乃一声山水绿②。三十多年后,我又来到熟悉的枫林渡口。

淡淡的白雾里,阿香,还有大黄和渡船,已经等在渡口了。看见我,阿香欢喜得不得了,俊俏的眉

眼里尽是笑意。

"徐老师这次回来,可得在枫林镇多住上几天咯!”阿香撑住小船,让我们一一坐稳当。小船在薄

簿的晨雾里穿行,向对岸驶去。不一会儿,小船就荡着浅浅的波纹,到了对岸渡口。阿香插篙、下船、

系缆,一连串麻利的动作,仍似当年。

“以前我住在你们家,听阿通伯讲过,老一辈人为枫林渡立下了一些规矩,这些规矩今天还有用吗?

,,

“徐老师好记性。好规矩,永远不能丢的。不过,有的是旧年月里出土的老章程咯,放在今天就不

能作数了。”

“哦?你说说看。”

“也不晓得是哪一辈的先人定下来的,枫林渡就有个规矩,本增子的人、邻近塔子的人、从本增子

嫁出去的细妹子、同本增子的人沾亲带故的人,过渡都不用给半分钱。”

“那这个渡口,每天就收不到几块钱啦?”

“本来就没指望收到钱。每次过了河,能够给个五块十块的,也就一些进山收货的山里客,还有进

山推销商品的小贩了。有了这点钱,两个茶亭里的茶水供应,就算不用自己往外掏了。”

"哦,我明白了,渡口两头,凉亭里的茶水,都是你家供应的?”

"要不怎么能叫‘义渡’呢?这也是老一辈传下来的。我家阿婆她老人家在世时,一到三伏天,每

日还会煮一大锅子酸梅汤,摆在茶亭里,给路人解渴解乏,分文不收。”

这时候,薄薄的暮色轻悄悄地从小路那边,从小河对岸,从远处的田映,无声地升起,慢慢朝茶亭

这边围拢过来。

在幕阜山区的渡口边、山脚下、村增外的路口上,不时地能见到一些小小的茶亭。乡亲们也喜欢叫

它凉亭。

有了这样一个小亭子,无论是进山客、打柴的、据着毛竹从山道上走来的老人,还是从外地来的货

郎担、过路人、等待过河的贩鱼郎,走过了五里十里,辛劳的人们累了、渴了,就会在此暂且小歇。三

个五个的,虽然素不相识,却也好像一次小小的聚会,各自谈论着近来的喜怒哀乐和听到的新鲜事。

茶亭的一角,放着一口大缸,大缸里面每天都会盛着新烧的茶水。谁想喝,就自己去舀一舀子,喝

完了,再把竹舀放回原处。肯在茶亭里坐下来歇歇脚的人,有谁不是勤扒苦做的辛劳者?所以,大缸里

的茶水,只要能解渴解乏,就是好茶水,谁还会去在乎和讲究别的呢?

如果你想多听上几个乡间故事和笑话,那就在这样的茶亭里多坐几个时辰好了。两三个故事和笑话

之后,歇脚的行人又有了浑身的力气和对明天的信心,然后再交流一下各自的方向,挑起担子、挑子,

继续上路、赶路去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小小的茶亭,它给人们送来了清凉和润泽,也在人们心头留下了淡淡的乡思和乡愁。茶亭里的茶水,

早就成了与枫林渡口和小小渡船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

“燕来一接到我,就跟我讲了,说你阿香撑渡这些年,乡亲们没有不夸你的,说你的耳朵灵、眼睛

尖,从来没让人误过船。”

“误过的时候也不是没有。”阿香说,“再灵的耳朵、再尖的眼,也比不过雾天里的一盏灯。在夜里

过河的乡亲,现在都习惯了随身带着一盏小一点的照明灯,要过河的时候,打两下亮子就行了。”

“那你晚上不休息?亮子一闪你都能看见?”

“也许是……”阿香笑了笑,好像是半开玩笑地说,“也许是撑渡的日子久了,心里也像是有了一盏

灯,只要岸上一有人招呼,心里那盏灯也就亮了。夜分要急着过河的人,都是有急事的,不是要去医院

的,就是要去赶早班火车的,所以耽误不得。”

是呀,一叶小舟,从这岸到那岸,还真不是风平浪静那么简单呢。我默默地想,到底是谁传下的这

渡人过河的行业呢?在阿香的渡船上,在她的心上,一定是挂着那么一盏明亮的灯,风雪雨雾,都吹不

灭它。

[注]①老堡垒户:在抗日战争极端残酷时期,掩护八路军、地方抗日干部和伤病员或抗日机关、组

织、物资的农户。②皴乃一声山水绿:出自柳宗元《渔翁》中的“烟销日出不见人,皴乃一声山水绿”,

其中“致乃”一说指摇橹声。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们每次下乡都住在阿通伯这个“老堡垒户”家,这种亲密关系是战争时代凝结而成的深厚情感的延

续。

B.老一辈人为枫林渡立下的乡邻过渡不用给钱的规矩,反映了幕阜山区人的淳朴善良,具有浓浓的人情

味。

C.渡船的收入主要是靠收货的山里客和推销商品的小贩,因为他们是做生意的,所以理所当然要向他们

收费。

D.文章叙述了茶亭中形形色色的人,虽然身份不同,但人们都在这里歇脚、喝茶、聊天,尽情享受着幸

福。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孙犁作品中的故事开篇,将其中的细节和感情,与自己在渡口和茶亭的真实体验进行对比,传

达出作者对幕阜山区的感情。

B.“小小的渡船,就像是土地与土地之间的纽扣”一句中,“纽扣”一词,运用比喻,准确贴切,写出渡

船将不同地方的人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C.“软乃一声山水绿”一句,引用诗句,形象地描写出撑渡人摇橹的声音从碧绿的山水中传出的情形,

既有声音美,也有色彩美。

D.文中画横线句子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写出了凉亭带给人们的身体与心理的享受与满足,也是

作者内心情感的自然真实流露。

8.时隔三十年,“我”再次来到枫林渡口,前后的感受有何不同?(4分)

9.最后一段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智伯请地于韩康子,康子欲弗与。段规日:“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狙于得

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则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康子曰:“善。”使使者致

万家之邑于智伯。智伯说,又求地于魏桓子,桓子欲弗与。任章日:“何故弗与?"桓子曰:“无故索

地,故弗与。"任章日:“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

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周书》日:'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主不如与之,以骄智伯,然后可以择交而图智氏矣。奈何独以吾为智氏质乎!"桓子曰:“善。”复与

之万家之邑一。

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襄子乃走晋阳。赵

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韩、魏二子,日:“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魏而攻赵,赵亡,则韩、魏为

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日:“谋出二主之口,入

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阴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

智伯军救.水而乱二子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材料二:

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

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

括,则不能以入坚。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

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

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

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

至矣。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

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选自袁枢《通鉴纪事本末》,有删改)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

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智伯军救水国而乱国二子国翼应而击之国襄子将卒自犯其前国大败国智伯之众

n.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给予,与《六国论》中“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的“与”意思不同。

B.说,同“悦”,与《石钟山记》中“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的“说”意思不同。

C.“我心知其然也”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的“其”用法相同。

D.善,善行,形容词用作名词。与《鸿门宴》中“此其志不在小”的“小”用法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智伯对韩康子和魏桓子提出割让土地的要求,韩康子和魏桓子不同意,但谋臣为了讨好智伯,劝说韩

康子和魏桓子答应智伯的要求。

B.赵襄子对于智伯索要蔡、皋狼的要求坚决拒绝,智伯因此勃然大怒,率领韩、魏的军队进攻赵襄子,

赵襄子被迫逃往晋阳。

C.赵襄子派遣张孟谈秘密出城来见韩康子和魏桓子二人,经过张孟谈的劝说,三家结成同盟,最后打败

了智伯。

D.袁枢认为,自古以来,才有余而德不足的人招致国家灭亡、家族破败的事有很多,因此对于治国治家

的人的才德须进行考察。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二子乃阴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4分)

(2)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4分)

14.材料二认为智伯“德不足”,材料一有哪些内容可以支撑这种说法?(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秋日东郊作①皇甫冉

闲看秋水心无事,卧对寒松手自栽。

庐岳高僧留偈别,茅山道士寄书来②。

燕知社日辞巢去,菊为重阳冒雨开。

浅薄将何称献纳,临岐终日自迟回。

[注]①此诗为皇甫冉接到皇帝征召的诏书时所作。②庐岳高僧,本指东晋高僧惠远。茅山道士,原指道

家始祖陶弘景。此处指僧、道方外之士。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紧扣秋水、寒松意象,描绘了诗人悠闲观水、卧对寒松的隐退生活。

B.颔联化用典故,用“留偈别”“寄书来”写出了朋友对诗人处境的关心。

C.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写燕知秋社将至而南飞,秋菊在重阳节时冒雨而开。

D.尾联“浅薄”一词言才疏学浅,诗人用自谦之语婉言拒绝皇帝的任用。

16.面对皇上的诏书,皇甫冉心情复杂。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王老师在历史课上,为了方便学生了解宋代文人的日常活动,引用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

“,"两句来说明他们热衷于写书法、喝新茶。

(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写归家心切、问路于行人的两句是

(3)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有不少诗句运用了借代手法,既抓住了事物的本质特征,又增强了语言

的形象性,如","两句。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各种各样的生物发出的声音共同构成了大自然的交响曲。对科学家和自然资源保护主义者来说,它

们不仅仅是美妙的音乐,(甲)。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独特的声音,包括特定的频率范围和特定的声音模

式,科学家们可以通过声音来识别某个物种,因此,声音景观可以用来评估一个地区生物种群的多少。

有声物种越多,声音的多样性就越大,声音景观就越丰富,这是自然资源保护者评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

的一个有用的指标。通过安装声音收集和监测设备,生态学家可以随时掌握一个地区的物种情况。

古人云:“以自然之声养自然之道。”淅淅沥沥的雨声、叮咚缠绵的泉水声、婉转悠扬的鸟鸣声等,

能唉起心中美好的情感,给人A的纯净感。然而,随着人类社会城市化的进程,人们越来越远离大

自然,那些曾经熟悉的声音——鸟鸣、蛙叫、流水潺潺,渐渐从我们的生活中B。在世界上的很多

地方,充斥着各种交通工具、设备器械发出的轰鸣声,美妙的自然之声正在被覆盖。

声音不仅是一种听觉上的体验,(乙)o噪声对人体的危害是全身性的,①既可以引起听觉系统的

变化,②也可以对非听觉系统发生影响。③噪声污染的早期影响主要是引发生理性改变,④人如果处在

长期接触比较强烈的噪声中,⑤会引发病理性改变。

消除噪声污染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和多层次的综合问题,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建筑设计优化、个人行

为规范以及相关的法规政策等多管齐下的方式来解决。当自然之声能够被更多人听到、感受到,我们不

仅能收获更多来自大自然的治愈力,也能更深刻地意识到保护自然之声、守护自然之静的重要性。

18.文中第一段用“交响曲”比喻生物发出的声音,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以“虎啸”为本体写一个

句子。要求:语意完整,使用比喻;比喻贴切,表达流畅。(5分)

19.请在文中画横线的A、B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20.文中第三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

得改变原意。(4分)

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

个字。(4分)

22.文中说“噪声对人体的危害是全身性的”,请拟写一条公益广告语,呼吁人们减少噪声。要求语言生

动形象,不超过20字。(3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某著名作家先后三次去华山,三次均半途而归。因为每次还未开始爬山,这位作家便被山脚下的美

景吸引,拔不动脚了。他想:“山下都这么好,山上更是不知有多好了。”“如今不上山,山上的美妙永

远对我产生吸引力。”于是每次都止步于山脚。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

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A项,“其'审美教育'观点成了中国文化现代性

基本面”说法错误,中国文化现代性的基本面是“感性启蒙”“民主启蒙”“科学启蒙”。B项,说法片面,

原文说的是“既体现了我们对西方美育现代性资源的本土化转换,又体现了我们对于中国传统美育思想

的合理盘活”,而不仅是“对西方美育现代性资源进行本土化转换的基础上”。C项,“并在此基础上,产

生了中国现代美学”说法错误,中国美育学与中国现代美学是同步产生的。

2.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它不仅维系了社会的正常运转,而且使整

个社会形成了积极价值观”错,原文说“不仅对于维系社会的正常运转,而且对于引领整个社会的积极

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选项将意义变成了结果。

3.D【解析】本题考查信息整合和思维认知的能力。“这与我们的文化现实较为一致”错,应当为“有着

巨大的疏离之感”。

4.①在总说部分,明确提出了“不同时代对美育的要求和期盼不同,同时也赋予美育不同的使命”观点,

便于读者快速了解作者的思想。②分说部分较为充分地阐述了新时代美育的要求和使命的具体内容,使

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总分结构的好处一般可从文章的论点、论据以及逻辑性等方面

作答。

5.①“大美育观”路径的理论前提是多元化、“居间性”的价值取向和学科特点。②“大美育观”绝非

将美育“大而化之”,而是要打破学科界限,实现多学科融合发展,整合、融通多元化的美育话语。

③“大美育观”既要立足传统,又要有世界眼光;既要坚持跨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也要注重美育理论

与实践的统一。④“大美育观”要积极应对国家及社会发展对人的艺术能力、人文精神、创造力、想象

力等综合素养的呼唤,切实担负起新时代的美育使命。(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

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阅读理解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先从材料中找出与“大美育观”有关的信息,如材料一

倒数两段,然后加以概括说明。

6.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所以理所当然要向他们收费”说法错误,文中说“本

来就没指望收到钱”,这些钱都是他们主动付的,而不是理所当然收的。

7.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进行对比”说法错误,此处应是“类比”。

8.①三十年前在枫林渡口感受更多的是阿通伯一家人带给过渡的人的温馨与安全。②三十年后在枫林渡

口感受更多的是阿香的坚守与传承,以及过渡的人对阿香的欣赏和敬佩。(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

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归纳文本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梳理文本写了哪些内容,如三十年前,文本主要

写了“只要看到阿香满脸的笑意”“小船就会滴溜溜地快速离开渡口,稳稳地驶过河心”等内容,从而得

出“温馨与安全”的结论。

9.①当人们在享受美好生活的时候,不能忘记一些人在背后默默的付出和坚守。②无私奉献的传统美德

需要一代代传承下去。③真正明亮的心灵从不会因一些困难而变得暗淡。(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

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作品内涵、理解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在做句、段的具体内涵分析题时,我们首

先应该把题干放到文本当中,通过理解上文和下文以及整篇文章的意思来理解其内涵,其次可以抓住句

段中的关键字词,由浅入深,反复揣摩关键字词的内在含义,从而深入挖掘出句、段中隐含的内蕴。本

题的关键词是“渡人过河”“一盏明亮的灯”等。

10.BEG【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原文标点)智伯军救水而乱,二子翼而击之,襄子将卒

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

11.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文言知识的能力。“我心知其然也”中的“其”是代词,这件事;“尔其无

忘乃父之志”中的“其”是“应当”的意思,表示祈使语气。

12.A【解析】本题考查归纳概述内容要点的能力。“但谋臣为了讨好智伯”说法错误,从谋臣的话中可

知,是权衡利弊。

13.(1)两人于是暗中与张孟谈商议,为起事约定好日期,就让他回去了。(得分点:阴,暗中;期,约

定;各1分。句意,2分)

(2)才与德不同,但世上的普通人没有谁能够分辨,都把它们叫作贤明。(得分点:异,不同;莫,没

有谁;各1分。句意,2分)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对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理解,翻译时

要注意抓得分点。

14.①智伯多次无缘无故地索要他人领地。②智伯贪财好利又刚愎自用。③智伯骄横,对不给土地的赵

襄子发动战争。(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4分,答对三点得5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

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梳理概括相关内容的能力。概括相关内容要抓住文本的主要信息,本题的主要信息在

“无故索地”“彼骄而轻敌”等处。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智伯向韩康子提出割地要求,韩康子不同意。段规说:“智伯贪财好利又刚愎自用,如果不给他,

他一定会讨伐我们,不如答应他。他得到了土地,一定会更加狂妄,而再向别人索要;别人不给,他一

定会兴兵讨伐。这样一来,我们便避开了祸患,就可以伺机而动了。”韩康子说:“好。”他派使臣将一

块有万户人家的土地割让给智伯。智伯大喜,又向魏桓子提出割地要求,魏桓子想不给他。任章问:

“为什么不给呢?”魏桓子说:“智伯他无缘无故地来要地,所以不给。”任章说:“智伯无缘无故地强

索他人领地,其他大夫官员们一定害怕;我们答应给地,智伯一定会骄傲。他因骄傲而轻视敌人,我们

因恐惧而互相团结。用团结的队伍来对付骄傲的智伯,智氏的命运就不会长久了。《周书》说:"要想战

胜敌人,姑且先听从他;要想夺取敌人的利益,姑且先给他一些好处。,主公不如先答应智伯的要求,以

助长他的骄横,然后我们可以选择盟友共同对付智氏。怎么单独让我们成为智伯的攻击目标呢!”魏桓

子说:“好。”于是也把一块万户人口的土地割让给智伯。

智伯又向赵襄子索要蔡和皋狼两处土地,赵襄子拒绝了他。智伯勃然大怒,率领韩、魏的军队进攻

赵氏。于是赵襄子逃往晋阳。赵襄子派遣张孟谈秘密出城,来见韩康子、魏桓子二人,说道:“我听说

唇亡就会齿寒。现在智伯率领韩、魏两家进攻赵家,赵家一亡,那么就该轮到你们两家了。”韩康子、魏

桓子说:“我们也知道这件事会这样,只怕事情还未办好而计谋先泄露了出去,那样就要大祸临头了。”

张孟谈说:“计谋出自两位主公之口,只进入我一人耳中,有什么妨害呢?”两人于是暗中与张孟谈商

议,为起事约定好日期,就让他回去了。赵襄子夜里派人杀死智军守堤官吏,决开堤口,让大水倒灌智

伯军营。智伯军队为救水乱作一团,韩、魏两军乘机从两边杀来,赵襄子率兵从正面攻击,大败智伯之

军,他们杀了智伯,又将智氏族人尽行诛灭。

材料二:

智伯的灭亡,是他的才胜过了德。才与德不同,但世上的普通人没有谁能够分辨,都把它们叫作贤

明,这就是人们寻求不到贤人的原因。聪慧明察、刚强坚毅称为才,端正耿直、中庸平和称为德。才能

是品德的辅助,品德是才能的统帅。云梦泽出产的竹子,是天下制造强力好箭的优质竹材,然而不矫正

它的曲直,不配上羽毛箭头,就不能用它射入坚物。棠溪出产的铜,是天下铸造锋利好剑的优质铜材,

然而不放在模具中熔炼制造,不磨砺,就不能用它击穿硬甲。所以,德才兼备的人称之为圣人,德才都

没有的人称之为愚人。

德胜过才的人称之为君子,才胜过德的人称之为小人。所有选用人才的方法,如果找不到圣人君子

而任用他,与其得到小人,不如得到愚人。为什么呢?因为君子持有才干用来行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