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三1月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山东省泰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三1月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山东省泰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三1月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山东省泰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三1月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山东省泰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三1月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年级考试生物试题2024.01本试卷共10页。试卷满分为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学校、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骨架被破坏,将影响细胞运动、分裂和分化等生命活动B.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C.细胞内所有的膜结构化学组成均相同D.内质网是一种膜性管道系统,是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聚合而成的三维的纤维状网架体系。细胞骨架具有锚定支撑细胞器及维持细胞形态的功能,细胞骨架在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物质运输、细胞壁合成等等许多生命活动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详解】A、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分裂和分化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故细胞骨架破坏会影响到这些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A正确;B、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B正确;C、细胞内不同的膜其结构化学组成有差异,不完全相同,C错误;D、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是一种膜性管道系统,是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D正确。故选C。2.蛋白质分选是蛋白质依靠自身信号序列,从起始合成部位定向转运到功能发挥部位的过程。下图示为人体某种线粒体蛋白的分选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结构A是蛋白质通道,结构B是受体B.信号序列发挥定向功能与翻译过程几乎是同时进行的C.参与③过程的酶是肽酶D.信号序列和受体是蛋白质分选的物质基础【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形可知,图中示意人体某种线粒体蛋白的分选途径,其中A是蛋白质通道,B是细胞膜上的受体,③表示蛋白质上的信号序列被切除,形成成熟的线粒体蛋白。【详解】A、由以上分析,图中A结构表示为蛋白质通道,B结构表示为受体,A正确;B、由图中信息可知,翻译过程结束了得到线粒体蛋白前体,而信号序列是线粒体蛋白前体上的一段肽链,因此信号序列发挥定向功能发生在翻译之后,B错误;C、③是线粒体蛋白前体在线粒体内释放出信号序列成为成熟线粒体蛋白的过程,参与的酶是肽酶,C正确;D、由图可知,蛋白质分选的物质基础包括信号序列和受体,是细胞内或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物质基础,D正确。故选B。3.研究发现脂肪的合成与线粒体直接相关,丙酮酸在线粒体中可生成柠檬酸,进而转化合成脂肪,其中Ca2+在柠檬酸循环中起重要作用,具体过程如图所示。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可逆浓度从线粒体基质运到内外膜的间隙,线粒体内膜上的UCP-1蛋白介导H+内流却不与ATP合成过程偶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丙酮酸转化为柠檬酸和CO2的生成均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B.蛋白N的缺失可能会导致线粒体基质中的Ca2+浓度过大C.包裹脂肪小滴的膜结构与包裹分泌蛋白的膜结构不同D.UCP-1蛋白表达时,线粒体内膜上ATP的合成速率将增大【答案】D【解析】【分析】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场所为细胞质基质,产物为丙酮酸,产生少量ATP;第二阶段的场所为线粒体基质,丙酮酸与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产生少量ATP;第三阶段场所为线粒体内膜,生成水,产生大量ATP。【详解】A、结合题图可知,丙酮酸转化为柠檬酸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丙酮酸转化为CO2对应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也发生在线粒体基质,A正确;B、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蛋白N的帮助下,线粒体基质中的Ca2+可以向线粒体外运输,故蛋白N的缺失可能会导致线粒体基质中的Ca2+浓度过大,B正确;C、包裹分泌蛋白的膜结构是由双层磷脂分子构成的,而脂肪是疏水的,包裹脂肪小滴的膜结构是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的,二者结构不同,C正确;D、由题干“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可逆浓度从线粒体基质运到内外膜的间隙”可知,内外膜的间隙H+浓度高于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上的UCP-1蛋白介导H+内流却不与ATP合成过程偶联,说明UCP-1蛋白介导H+内流为协助扩散,且H+内流产生的电化学势并不能推动ATP的合成,故UCP-1蛋白表达时,线粒体内膜上ATP的合成速率将不变,D错误。故选D。4.在肿瘤细胞中,许多抑癌基因通过表观遗传机制被关闭,CDK9的特异性小分子抑制剂MC18可以重新激活这些基因的表达。研究人员在人结肠癌细胞系YB-5中引入了绿色荧光蛋白(GFP)报告系统,如图1所示。利用小分子药物MC18处理YB-5细胞系后,得到的结果如图2(DMSO为小分子药物的溶剂)。MC18对小鼠(已诱导形成肿瘤)体内肿瘤生长的影响如图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启动子甲基化可导致抑癌基因不能转录B.MC18可能干扰了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C.MC18可能能去除启动子上的表观遗传标记D.CDK9是打开抑癌基因的关键物质【答案】D【解析】【分析】许多抑癌基因被肿瘤细胞通过表观遗传机制关闭,根据图1:基因的启动子CMV被甲基化,影响了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转录,绿色荧光蛋白(GFP)无法表达;根据图2:在用小分子药物MC18处理该YB-15细胞系后,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量增大,由结果推测,MC18能去除CMV启动子上的甲基化标记;分析图3,在使用MC18后,肿瘤体积的增长速度减缓,MC18是细胞周期蛋白依赖的蛋白激酶9(CDK9)的特异性小分子抑制剂,说明CDK9能促进肿瘤的发生。【详解】A、根据图1,启动子CMV被甲基化,影响了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转录,绿色荧光蛋白(GFP)无法表达,因此启动子甲基化可导致抑癌基因不能转录,A正确;B、根据图3,两组对照可知,在使用MC18后,肿瘤的体积的增长速度减缓,可能是由于MC18可能干扰了肿瘤细胞周期,使肿瘤细胞的增殖速度变缓,B正确;C、根据题意和图一许多抑癌基因被肿瘤细胞通过启动子上的表观遗传标记机制关闭,根据图2,用小分子药物MC18处理该YB-5细胞系后,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量增大,由结果推测,MC18能去除CMV启动子上的甲基化标记,C正确;D、肿瘤细胞的抑癌基因被关闭,CDK9的特异性小分子抑制剂MC18可以重新激活这些基因的表达,CDK9没被抑制而发挥作用,会发生肿瘤,说明CDK9可能与抑癌基因的关闭有关,D错误。故选D。5.某二倍体雌雄同株的植物,紫花对白花为显性(分别由基因A和a控制),现用纯合紫花和白花杂交,子代中出现了甲、乙两株基因型为AAa的可育紫花植株。研究人员让甲与白花植株杂交,让乙自交,后代紫花与白花的分离比均为3:1。甲、乙两植株产生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异类型分别是()A.个别染色体数量变异,染色体片段易位B.染色体片段易位,染色体片段重复C.个别染色体数量变异,染色体片段重复D.染色体片段易位,个别染色体数量变异【答案】B【解析】【分析】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颠倒、易位。【详解】如果是个别染色体数量变异导致的,则AAa产生A、Aa、AA、a四种配子的比例为2:2:1:1,若与白花植株杂交,后代紫花与白花的比例为5:1,若自交,后代紫花与白花的比例为35:1。如果是染色体片段重复,则AAa产生AA、a两种配子的比例为1:1,若与白花植株杂交,后代紫花与白花的比例为1:1,若自交,后代紫花与白花的比例为3:1。如果是染色体片段易位,则AAa产生A、Aa、AA、a四种配子的比例为1:1:1:1,若与白花植株杂交,后代紫花与白花的比例为3:1,若自交,后代紫花与白花的比例为15:1。甲与白花dd植株杂交,后代紫花与白花的分离比为3:1,甲植株产生过程发生的变异类型为染色体片段易位;乙自交后代紫花与白花的分离比为3:1,乙植株产生过程中的变异类型为染色体片段重复,B正确,ACD错误。故选B。6.某种伞形花科植物叶片含有对昆虫有毒的香豆素,经紫外线照射后香豆素毒性显著增强,乌凤蝶可以将香豆素降解,织叶蛾能将叶片卷起,取食内部叶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乌凤蝶对香豆素降解能力的形成是在香豆素刺激下产生的基因突变B.推测织叶蛾所取食的此种植物内部叶片中香豆素的毒性较低C.织叶蛾对该种植物叶片的取食策略是香豆素对其定向选择的结果D.植物的香豆素防御体系和昆虫避免被毒杀策略是协同进化的结果【答案】A【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乌凤蝶对香豆素降解能力的形成中香豆素起到选择作用,不是诱发突变因素,A错误;B、织叶蛾能将叶片卷起,取食内部叶片,说明织叶蛾所取食的此种植物内部叶片中香豆素毒性较低,B正确;C、自然选择的方向是定向的,能够对生物起着选择作用,所以织叶蛾对该种植物叶片的取食策略是香豆素对其定向选择的结果,C正确;D、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由于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因此植物的香豆素防御体系和昆虫的避免被毒杀策略是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故选A。7.研究发现,果蝇接触某种气味时予以电击并重复多次,可以使其记住并避开这种气味。果蝇的这种记忆与蕈形体神经元有关,电击能将多巴胺传递给蕈形体神经元,引发一系列反应,最终形成了将电击与气味联系起来的记忆。但该记忆很快就会被遗忘,运动和睡眠等会促进遗忘过程,其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多巴胺一旦与蕈形体神经元的DAMB受体结合,就可以使果蝇形成记忆B.条件反射的建立就是记忆的过程,果蝇的这种记忆通过多次电击就能实现C.果蝇的记忆和遗忘与蕈形体神经元上和多巴胺结合的受体种类有关D.运动和睡眠等能够促进果蝇的遗忘,不利于果蝇适应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答案】C【解析】【分析】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都属于脑的高级功能,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是将已获信息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详解】A、图2中多巴胺与蕈形体神经元的DAMB受体结合,使果蝇记忆遗忘,A错误;B、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B错误;C、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电击的情况下,神经元释放了神经递质和相应的受体结合,发生一系列的反应,产生学习和记忆,而在运动和睡眠条件下,释放的多巴胺减少,且多巴胺只和DAMB受体结合,说明记忆和遗忘的启动,可能与多巴胺分子数量和识别多巴胺的受体种类有关,C正确;D、运动和睡眠等能够启动果蝇的遗忘,这种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是果蝇适应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的表现,D错误。故选C。8.随着秋冬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高发季的到来,不少人出现了呼吸道感染症状。某人因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去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急性喉炎,需注射头孢呋辛钠治疗,并提醒使用头孢呋辛钠期间及用药后1~2周内不能饮酒。头孢类分子可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造成乙醛中毒,重者可致呼吸抑制、急性心衰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病原体入侵时,机体通过负反馈调节,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B.感染后出现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症状的过程中,有第二道防线的参与C.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治疗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是血浆D.乙醛中毒引起的呼吸抑制,使通气量减少导致CO2积累,血浆pH显著下降【答案】B【解析】【分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详解】A、当病原体入侵时,机体通过免疫调节,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A错误;B、感染后出现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的症状,是由于病原体侵入黏膜内大量繁殖,说明病原体已突破第一道防线,有第二道防线参与免疫反应,B正确;C、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治疗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分别是组织液和血浆,C错误;D、乙醛中毒引起通气量减少导致CO2积累,但通过调节可以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不会显著下降,D错误。故选B。9.为研究红光、远红光及赤霉素对莴苣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小组进行黑暗条件下莴苣种子萌发的实验。其中红光和远红光对莴苣种子赤霉素含量的影响如图甲所示,红光、远红光及外施赤霉素对莴苣种子萌发的影响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红光能激活光敏色素,进而促进合成赤霉素相关基因的表达B.光敏色素主要吸收红光,红光可以为莴苣种子萌发提供能量C.光敏色素不吸收远红光,因此远红光对种子萌发无影响D.若红光处理结合外施脱落酸,莴苣种子萌发率比单独红光处理高【答案】A【解析】【分析】赤霉素能够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能够维持种子休眠,二者作用相反。【详解】A、图甲显示红光能使种子赤霉素含量增加,其机理为红光将光敏色素激活,进而调节相关基因表达,A正确;B、红光在种子萌发过程中作为信号,不能提供能量,此时不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C、植物细胞的光敏色素主要感受红光和远红光,远红光对种子萌发无影响并非因为光敏色素不吸收,C错误;D、红光处理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会抑制种子萌发,二者作用相反,所以红光处理结合外施脱落酸,莴苣种子萌发率比单独红光处理低,D错误。故选A。10.生态学上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最低起始数量又称N值,科学家研究了某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绘制出该种群的瞬时增长量随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A.该种群的K值为750个,N值为20个B.当种群数量大于K值时,种群数量下降;小于K值时种群数量上升C.当种群数量小于N值时,种群数量下降;大于N值时种群数量上升D.若该种群起始数量分别是75、800,则理论上种群的最终数量依次为0、600【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种群数量小于100时,种群增长量小于0,种群数量减少;种群数量为100-600,种群增长量大于0,种群数量增加;种群数量大于600时,种群增长量小于0,种群数量减少。【详解】A、曲线表示种群瞬时增长量随种群数量的变化,当种群数量大于600时,种群数量下降,所以600为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即K值,当种群数量小于100时种群的瞬时增长量小于0,所以100是种群数量的最小值,即N值,A错误;B、种群数量小于N值100时,种群瞬时增长量小于0,种群数量下降,故种群数量小于K值时种群数量不一定上升,B错误;C、当种群数量大于K值600时,种群瞬时增长量小于0,种群数量下降,故种群数量大于N值时种群数量不一定上升,C错误;D、当种群数量为75时,数量小于100,种群数量下降,最终数量为0,当种群数量为800时,种群数量下降到600,维持稳定,D正确。故选D。11.素有“中华水塔”之称的三江源是中国生态环境安全和水源涵养的关键地区,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该地区实施了大幅度的减畜工作。下图为三江源地区实施减畜工程前后载畜压力指数(草地现实载畜量与草地理论载畜量的比值)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现实载畜量高于理论载畜量使草场退化,违背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B.减畜工程使草地产草量提高,进而使草地载畜压力指数降低,但仍处于超载状态C.该实例体现了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D.修复草场过程中可种植各种灌木和乔木以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答案】D【解析】【分析】生态工程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功能为基础,遵循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生态学基本原理。自生:这种由生物组分而产生的自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维持就是系统的自生。要维持系统的自生,就需要创造有益于生物组份的生长发育,繁殖以及他们形成互利共存关系的条件。循环:循环是指在生态工程中促进系统的物质迁移与转化。既保证各个环节的物质迁移顺畅,也保证主要物质或元素的转化率较高。通过系统设计实现不断的循环,使前一环节产生的废物,尽可能的被后一个环节利用,减少整个生产环节“废物”的产生。协调: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整体:遵循整体原理,首先要遵从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不同组分之间应构成有序的结构,通过改变和优化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详解】A、现实载畜量高于理论载畜量超过了草场的最大承载量,因而使草场退化,这违背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A正确;B、减畜工程有利于草地恢复生长,使草地产草量提高,同时也使草地载畜压力指数降低,但减畜后压力指数大于1,仍处于超载状态,B正确;C、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以及减畜都体现了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C正确;D、种植植物应考虑当地的环境,本地区环境条件特殊,不能种植各种灌木和乔木以提高其稳定性,D错误。故选D。12.所谓频度,就是群落中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凡频度在1%~20%的植物种归为A级,21%~40%者为B级,41%~60%者为C级,61%~80%者为D级,81%~100%者为E级。研究发现,在植物种类分部均匀且稳定性较高的生物群落中,各频度级植物物种在该群落植物物种总数中的占比呈现一定的规律,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A频度级物种数所占百分比越高,则各物种的个体数量越均衡B.若属于C频度级的植物有18种,则植物类群的丰富度为200种C.若属于E频度级中的甲不是优势种,则甲的分布范围广但密度小D.若植物乙是该群落中的优势物种,则它的频度级最可能属于E级【答案】A【解析】【分析】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同,物种的数目也有差别。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称为物种丰富度;在群落中,有些物种不仅数量很多,它们对群落中其他物种的影响也很大,往往占据优势,还有一些物种虽然在群落中比较常见,但对其他物种的影响不大,它们就不占优势;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原来不占优势的物种可能逐渐变得有优势;原来占优势的物种也可能逐渐失去优势,甚至从群落中消失。【详解】A、A频度级物种数所占百分比高,说明各分布广泛,不能说明各物种的个体数量均衡,A错误;B、若属于C频度的植物有18种,设物种丰富度为x,按照柱状图分析,9÷18=100÷x,则该植物类群的丰富度约为200种,B正确;C、在E级中的植物分布范围广,出现频度高,但甲不是优势种,说明甲的分布特点是密度小,范围比较广,C正确;D、优势物种不仅数量很多,它们对群落中其他物种的影响也很大,乙是该群落的优势种,则它的频度最可能属于E级,D正确。故选A。13.自然界中很少出现蓝色的花,天然蓝色花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花瓣细胞液泡中花青素在碱性条件下显蓝色。我国科学家利用链霉菌的靛蓝合成酶基因(idgS)及其激活基因(sfp)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如下图,PmeI、BamHI、SpeI、SacI为不同限制酶),通过农杆菌转化法导入白玫瑰中,在细胞质基质中形成稳定显色的靛蓝。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上述获得蓝色玫瑰的方案中无需转入能调控液泡pH的基因B.将sfp基因插入Ti质粒时使用的限制酶是PmeI和BamHIC.sfp和idgS基因表达时不是以T-DNA的同一条链为模板进行转录D.农杆菌可将Ti质粒上的T-DNA整合到白玫瑰染色体DNA上【答案】B【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将sfp基因插入Ti质粒时若使用的限制酶是PmeI和BamHI,则会将终止子一同切除,故只能用BamHI;将idgS基因插入Ti质粒时可用SpeI和SacI以避免产生的黏性末端环化,增加构建成功的概率。【详解】A、靛蓝能够稳定显色,不受pH的影响,故本题方案中无需转入能调控液泡pH的基因,A正确;B、将sfp基因插入Ti质粒时若使用的限制酶是PmeI和BamHI,则会将终止子一同切除,故只能用BamHI,B错误;C、sfp和idgS基因具有各自的启动子,表达是相互独立进行的,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进行的,由启动子方向可知:两基因转录的模板不同,C正确;D、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可采用农杆菌转化法,故农杆菌可将Ti质粒上的T-DNA整合到白玫瑰染色体DNA上,D正确。故选B。14.基因组印记(通过甲基化实现受精卵中来自双亲的两个等位基因一个表达另一个不表达)阻碍了哺乳动物孤雌生殖的实验。某研究团队利用甲基化酶、去甲基化酶和基因编辑技术,改变了小鼠生殖细胞的“基因组印记”,使其“变性”,然后将一个极体注入修饰后的次级卵母细胞(类似受精作用),最终创造出“孤雌生殖”的小鼠。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体外培养卵母细胞时,需将培养皿置于只含CO2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B.需对代孕母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后,再进行胚胎移植C.“孤雌小鼠”的诞生过程没有精子参与,其基因型与提供卵母细胞的雌鼠相同D.移植后的囊胚进一步扩大,会导致滋养层破裂,胚胎从其中伸展出来【答案】B【解析】【分析】题图分析,从卵泡中取出卵母细胞,再将经过甲基化处理的卵母细胞进行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等获得孤雌小鼠。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甲基化的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无法合成相应蛋白,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详解】A、体外培养卵母细胞时,需将培养皿置于含95%空气和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A错误;B、胚胎移植是指将雌性动物的早期胚胎或通过体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他雌性动物的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个体的技术;胚胎移植的实质是早期胚胎在同种生理环境条件下空间位置的转移,为了保证胚胎移植的成功率需对代孕母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后,再进行胚胎移植,B正确;C、“孤雌小鼠”是由修饰后的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第二极体结合后发育形成的,同时由于配子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历减数分裂的基因重组,或发生基因突变,将导致“孤雌小鼠”的基因型不一定与提供卵母细胞的雌鼠相同,C错误;D、移植后的囊胚进一步扩大,会导致透明带破裂,胚胎从其中伸展出来,这一过程叫作孵化,D错误。故选B。15.为宣传正确佩戴口罩可降低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风险,某同学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中将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置于距正确佩戴口罩的实验者口部前方50cm处,然后对着培养基讲话1min或咳嗽2次,再进行微生物培养和观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接种前要了解固体培养基是否被污染无需接种无菌水来培育检测B.实验者对培养基进行处理后,放入20℃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2天C.实验中还应设置不戴口罩直接讲话或咳嗽进行实验对照D.培养结束后可根据菌落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确定微生物的种类【答案】B【解析】【分析】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培养基,用以培养、分离、鉴定、保存微生物或积累其代谢物。【详解】A、要了解固体培养基是否被污染无需接种无菌水来培育检测,若接种了无菌水后出现污染现象,无法辨别污染是来自培养基灭菌不合格还是无菌水灭菌不合格,A正确;B、分析题意可知,本实验是为了确定正确佩戴口罩可降低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风险,而人体的温度约为37℃,因此应设置与人体相同的温度,即在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2天,B错误;C、为宣传正确佩戴口罩可降低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风险,本实验的实验组为佩戴口罩对着培养基讲话1min或咳嗽2次,实验中还应该设置“不戴口罩直接说话或咳嗽”进行对照实验,C正确;D、不同微生物的菌落具有特殊的特征,在实验培养结束后,可根据菌落的形状、大小、色泽等特征确定微生物种类,D正确。故选B。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6.细胞周期控制器是由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DK)和细胞周期蛋白(cyclin)两种蛋白质构成的复合物。下图为多种cyclin在细胞周期中的表达情况,Weel蛋白激酶可抑制cyclinB-CDK复合物的活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yclinB蛋白可能参与DNA的复制B.cyclinA可能与启动纺锤体的组装及纺锤丝与染色体的连接有关C.细胞顺利进入M期时,Weel蛋白激酶的活性会减弱D.Weel蛋白激酶活性降低,可使细胞分裂间期的时间增加【答案】C【解析】【分析】有丝分裂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是有丝分裂的准备阶段,此时细胞内发生着活跃的代谢变化,其中主要的变化是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分裂间期可以分为G1期(DNA所需蛋白质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增生)、S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G2期(有丝分裂所必需的一些蛋白质的合成)。分裂间期最主要的物质变化是将细胞核中携带有遗传物质的染色质进行复制,染色质复制的结果是DNA分子数加倍,形成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数目不变。【详解】A、cyclinB蛋白在G2期开始合成,在M期前期达到最多,之后逐渐降低,可能参与前期过程,如启动纺锤体的组装及纺锤丝与染色体的连接等,A错误;B、据图分析可知,cyclinA蛋白在S期合成和增加,与DNA的复制同步,可能参与DNA的复制,B错误;C、Weel蛋白激酶可抑制cyclinB-CDK复合物的活性,细胞顺利进入M期,说明cyclinB-CDK复合物的合成及活性正常,则Weel蛋白激酶的活性减弱,C正确;D、Weel蛋白激酶活性降低,cyclinB-CDK复合物正常发挥作用,促进细胞进入分裂期,细胞分裂间期的时间不可能增加,D错误。故选C。17.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4)的基因型为AaBb,现将其一个精原细胞的DNA都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并放入含31P的培养基中培养并分裂,其中某个子细胞染色体及其基因位置如图所示,且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只发生了一次遗传物质的异常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只有1条染色体有放射性,说明形成该细胞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B.若只有2条染色体有放射性,说明该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前只进行了一次有丝分裂C.若只有3条染色体有放射性,说明形成该细胞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互换D.若4条染色体均有放射性,说明该精原细胞经过一次有丝分裂后进行减数分裂。【答案】ABD【解析】【分析】图示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已经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示姐妹染色体上含有A和a等位基因。【详解】A、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可知,若图示细胞只有1条染色体有放射性,说明上一个时期含有染色单体时,细胞内只有一条染色体上一个DNA的一条链为32P,而另一条染色体的所有DNA链上均为31P,这说明形成该细胞至少经过了三次DNA复制。若A和a所在的同源染色体都没有被32P标记,则发生染色体互换不影响细胞中染色体放射性条数的变化,因此若图示细胞内只有1条染色体有放射性,则不能说明A和a的来源一定是发生了基因突变,A错误;B、若该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前只进行了一次有丝分裂,则形成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内含有2条染色体有放射性,但是若减数分裂前经过了不止一次的有丝分裂,而每一次有丝分裂时若有标记的DNA都分到一个细胞内,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也会得到上述结果,故不能说明该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前只进行了一次有丝分裂,B错误;C、若图示细胞内有3条染色体有放射性,则说明该细胞的上一个含有染色单体的时期是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都含有32P的放射性,而另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中有一条有放射性,另一条没有放射性,这种情况只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A和a所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染色体互换导致了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都含有了放射性,C正确;D、4条染色体均有放射性,说明该精原细胞只经过了一次DNA复制,因此只进行了减数分裂,D错误。故选ABD。18.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是以碘和酪氨酸为原料在甲状腺细胞内合成的一种甲状腺激素,当T3的含量达到一定值时会发生如图所示的调节过程,图中TRs是受体,(-)表示抑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3可调节垂体细胞中TRH的合成和分泌B.T3在细胞核内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C.T3含量升高会促进TRH含量升高D.测定血清中T3的含量可用于诊断甲状腺疾病【答案】BD【解析】【分析】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主要受下丘脑控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运输到垂体后,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促甲状腺激素(TSH)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TH)的合成和分泌。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TH)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这样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就不致于过高。可见,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也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详解】A、T3(甲状腺激素)可调节下丘脑细胞中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合成和分泌,A错误;B、据题图可知,T3(甲状腺激素)的受体TRs在细胞核内,B正确;C、“-”表示抑制,T3(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会抑制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合成与分泌,C错误;D、由于激素分泌后进入血液,因此测定血清中T3(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可用于诊断甲状腺疾病,D正确。故选BD。19.下图1为某池塘生态系统中4种生物组成的食物网,图2为不同体长的D种群的食性相对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和D之间的种间关系是种间竞争和捕食B.若池塘中投放大量体长小于2.8cm的D种群,一定时间内A、B数量会增加C.若体长为6.5cm的D种群增重1kg,至少需要消耗第一营养级生物10kgD.池塘中的植物能实现水体净化,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答案】ABC【解析】【分析】分析图1可知,A、B为生产者,C、D为消费者。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A→D、A→C→D、B→D、B→C→D。分析图2可知,体长小于2.8cm的D种群,为100%的肉食性动物;体长2.8cm的D种群,为50%的肉食和50%的植食动物;体长4.2cm和6.5cm的D种群,为25%的肉食和75%的植食动物。【详解】A、D捕食C,为捕食关系,C和D都捕食B,为竞争关系,故C和D之间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A正确;B、若池塘中投放大量体长小于2.8cm的D种群,它们为100%的肉食性动物,而A、B为植物不被D种群捕食,故一定时间内A、B数量会增加,B正确;C、若体长为6.5cm的D种群增重1kg,肉食性占25%,植食性占75%,至少需要消耗第一营养级生物l×25%÷20%÷20%+l×75%÷20%=10kg,C正确;D、池塘生态系统能实现水体净化,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错误。故选ABC。20.基因A中含两种限制酶BamHI和MspI(5'-C↓CGG-3T')的酶切位点,HpaⅡ和MspI酶切位点相同,酶切位点处的胞嘧啶可能被甲基化,HpaⅡ对胞嘧啶甲基化敏感(即不能切割甲基化的酶切位点),而MspI则对胞嘧啶甲基化不敏感。某种小鼠(Aa)有两种表型,用每种表型的小鼠A基因分别做了三组的酶切实验:第一组单独使用BamHI,第二组使用BamHI+MspI,第三组使用BamHI+HpaⅡ;每组完全酶切产物(每一个酶切位点均被切割)通过电泳分离并使用探针得到杂交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一组处理后均可得到包含探针的8.9kb基因片段B.若表型1中的A基因经过第二组和第三组处理后的酶切结果分别是3.5kb和8.9kb,说明表型1中的A基因中四个MspI酶切位点均被甲基化C.若表型2中A基因第三组酶切结果介于3.5kb和8.9kb之间,说明A基因中至少有2个HpaⅡ酶切位点被甲基化D.该种小鼠(Aa)有两种表型可能是因为A基因甲基化程度不同影响了基因的表达【答案】ABD【解析】【分析】1、HpaⅡ和MspI酶切位点相同,HpaⅡ对胞嘧啶甲基化敏感(即不能切割甲基化的酶切位点),而MspI则对胞嘧啶甲基化不敏感。若能被MspI酶切,不能被HpaⅡ酶切,说明酶切位点的胞嘧啶被甲基化。2、第二组使用BamHI+MspI,第三组使用BamHI+HpaⅡ,若都能出现3.5kb片段说明酶切位点的胞嘧啶没有甲基化。【详解】A、根据图示可知,若用BamHI酶切A基因,则可得到8.9kb基因片段,此片段包含了探针结合位点,A正确;B、第三组使用BamHI+HpaⅡ酶切,只得到8.9kb片段,说明MspI酶切位点相同都被甲基化,不能被HpaⅡ酶切,B正确;C、HpaⅡ对胞嘧啶甲基化敏感,即不能切割甲基化的酶切位点,若表型2中A基因第三组酶切结果介于3.5kb和8.9kb之间,说明3.5kb片段两端的HpaⅡ和MspI酶切位点未被甲基化,A基因至多有3个HpaⅡ酶切位点被甲基化,C错误;D、基因中碱基的甲基化会影响基因的表达,所以小鼠(Aa)有两种表型可能是因为A基因甲基化程度不同影响了基因的表达,D正确。故选ABD。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21.小麦和玉米是我国北方地区普遍种植的农作物。一般情况下,在相对较弱光照条件下,小麦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比玉米高;随着光照强度的提高,小麦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时,玉米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仍会继续提高。某小组测定了小麦和玉米叶片在一定的CO2浓度和适宜温度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如图所示。(1)当光照强度为Y时,小麦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玉米的________倍;当光照强度为Z时,限制玉米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_______。(2)假定一昼夜中白天光照时间为12h,当光照强度为Y时,________(填作物名称)一定不能正常生长,原因是________。(3)光照条件下,叶肉细胞中O2与CO2竞争性结合C5,O2与C5结合后经一系列反应释放CO2的过程称为光呼吸。一般情况下,小麦的光呼吸强度大于玉米。光呼吸中C5与O2结合的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________中,光呼吸强度随着细胞内O2与CO2比值的升高而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故生产实践中常用________的方法来降低光呼吸,以减少产量损失。【答案】(1)①.1.5②.CO2浓度(2)①.玉米②.玉米叶片白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仅能满足自身夜晚的呼吸作用消耗,无法满足其他非光合作用部位生长对有机物的需求(3)①.基质②.升高③.提高环境中CO2的浓度【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首先达到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值的曲线代表小麦,在较强光照强度下仍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曲线代表玉米。【小问1详解】小麦和玉米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叶片固定的CO2量来表示。当光照强度为Y时,每小时小麦100cm2叶片制造的有机物是5+1=6mg,每小时玉米100cm2叶片制造的有机物是的2+2=4mg,故小麦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玉米的6/4=1.5倍。限制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当光照强度为Z时,已经达到该条件下玉米光合作用饱和点,所以此时限制玉米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主要是CO2浓度。【小问2详解】一昼夜中白天光照时间为12h,当光照强度为Y时,小麦和玉米每100cm2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分别为6×12=72mg,4×12=48mg;小麦和玉米每100cm2叶片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分别为1×24=24mg,2×24=48mg,故小麦每100cm2叶片一昼夜积累有机物是48mg,玉米每100cm2叶片一昼夜积累有机物是0mg,由此可见,玉米在12h光照时间内制造的有机物仅能满足叶片自身夜晚的呼吸作用消耗,无法满足其他非光合作用部位生长对有机物的需求,因此不能正常生长。【小问3详解】由C5位于叶绿体的基质中,故光呼吸中C5与O2结合的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细胞内O2与CO2比值的升高,O2与C5结合机会增多,CO2与C5结合机会减少,故光呼吸强度随着细胞内O2与CO2比值的升高而升高。如果提高环境中CO2的浓度,会使细胞内O2与CO2比值的减小,减小O2与C5结合机会,增加CO2与C5结合机会,降低光呼吸减少产量损失。22.科学家在果蝇遗传学研究中得到一些突变体。为了研究其遗传特点,进行了一系列杂交实验。(1)果蝇的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为了确定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染色体上,某研究小组让一只灰身雄性果蝇与一只灰身雌性果蝇杂交,后代灰身:黑身=3:1。根据这一实验数据,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确定B和b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若________,则说明B/b位于X染色体上。(2)果蝇的正常刚毛(A)对截刚毛(a)为显性,这一对等位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e纯合时,会使性染色体组成为XX的个体发育为不育的雄性个体。某杂交实验及结果如下:截刚毛♀×正常刚毛♂→截刚毛♀:截刚毛♂:正常刚毛♂=3:1:4。据此分析,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F1中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若F1自由交配产生F2,其中截刚毛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F2雌性个体中纯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3)现已确定灰身(B)和黑身(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研究人员用野生纯合灰体果蝇诱变获得了一种黑檀体隐性突变体果蝇Q,突变性状由基因r控制。为了确定:①r基因和b基因是否为等位基因;②若不为等位基因,两突变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以突变体果蝇Q和黑身果蝇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加以探究,要求写出杂交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和相应的实验结论(不考虑染色体互换)。_______【答案】(1)①.不能②.子代黑身果蝇全为雄性或子代雌果蝇全为灰身(2)①.EeXaXa、EeXaYA②.4③.1/12④.2/5(3)让突变体Q和黑体果蝇杂交,产生F1,若F1为非灰体,则r基因和b基因是等位基因;若F1为灰体,则r基因和b基因不是等位基因,让F1的雌雄果蝇随机交配,产生F2,若F2灰体:非灰体=9:7,则r基因和b基因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若F2灰体:黑体:黑檀体=2:1:1(或F2灰体:非灰体=1:1),则r基因和b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解析】【分析】1、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与性别无关,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与性别有关。性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2、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小问1详解】一只灰身雄果蝇与一只灰身雌果蝇杂交,统计子一代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灰身∶黑身=3∶1,说明体色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于亲本为Bb×Bb或XBXb×XBY或XBXb×XBYb,其子代结果都是灰身∶黑身=3∶1,因此不能确定A和a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若B和b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子一代雄性和雌性都存在黑身果蝇(即黑身个体中雌雄比例为1∶1);若B和b位于X染色体上,则子一代黑身果蝇(XbY或XbYb)全为雄性,子代雌果蝇(XBXB或XBXb)全为灰身,所以若子代黑身果蝇全为雄性或子代雌果蝇全为灰身,则说明B/b位于X染色体上。【小问2详解】由题意可知,截刚毛♀(XaXa)和正常刚毛♂杂交,子代中截刚毛♀:截刚毛♂:正常刚毛♂=3:1:4,由子代截刚毛♀占子代3/8可知,若不考虑ee的影响,雌性全截毛、雄性全正常刚毛:则子代雌性与亲代雌性表现型相同,子代雄性与亲代雄性表现型相同,A和a基因位于X和Y的同源区段,亲本基因型为XaXa、XaYA,截毛♂为ee引起的XX个体成为不育雄性个体,截毛♀:截毛♂=3:1,说明子代中,E_:ee=3:1,则亲代相关基因型组合为Ee、Ee。综上所述,亲本基因型为EeXAXa、EeXaYA;F1中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有4种,为eeXaXa(不育):EEXaYA:EeXaYA:eeXaYA=1:1:2:1;F1中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有2种,EEXaXa:EeXaXa=1:2;F1中雄性个体的精子类型及比例为EXa:eXa:EYa:eYA=1:1:1:1;F1中雌性个体的卵细胞的基因型及比例为EXa:eXa=2:1。若自由交配产生F2,其中截刚毛雄性个体(eeXaXa)所占比例为1/4×1/3=1/12;F2雌性个体中EEXaXa=1/2×2/3=1/6,EeXaXa=1/2×1/3+1/2×2/3=1/2,,纯合子的比例为2/5。【小问3详解】让突变体Q和黑体果蝇杂交,若r基因和b基因是等位基因,则突变体Q(rr)和黑体(bb)果蝇杂交F1均为非灰体(br);若r基因和b基因是非等位基因,则突变体Q(BBrr)和黑体(bbRR)果蝇杂交F1均为灰体(BbRr),让F1的的雌雄果蝇随机交配,若r基因和b基因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则F2灰体(B_R_):非灰体(B_rr、bbR_、bbrr)=9:7,若r基因和b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则F2灰体:黑体:黑檀体=2:1:1(或F2灰体:非灰体=1:1)。23.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常见病,每年11月14日是世界防治糖尿病日。糖尿病性外周神经病变(DPN)是临床上糖尿病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肢体乏力、运动异常、对物理刺激反应迟钝,常累及坐骨神经等,严重影响患者下肢功能。(1)正常人进食后血糖浓度上升,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来降低血糖浓度,请将神经调节途径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胰岛素分泌增多→血糖浓度降低。进食较长时间后,人体内血糖浓度会略低于正常水平,主要原因是________。(2)人类的糖尿病分为1、2两种类型,________是其共同外在表现。1型糖尿病的病因是________。(3)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的测定是外周神经病变诊断过程中一种有效指标。科研人员分别对DPN模型鼠(模型组)和健康鼠(空白对照组)的MNCV进行在体(非离体)测定(如图),测定原理为刺激电极(S1)置于左侧坐骨切迹处的坐骨神经传出部位,记录电极(S2)置于同侧踝关节坐骨神经经过部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刺激电极与记录电极间的距离/传导时间。可推断模型组的MNCV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空白对照组的MNCV。据图所示,若刺激电极位置不变,将记录电极放至R处,测得的MNCV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4)临床上,常用甲钴胺治疗DPN。科研人员研发出疗效更好的新型药物G,请设计实验加以验证。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血糖浓度升高②.刺激下丘脑相关区③.刺激胰岛B细胞④.细胞氧化分解葡萄糖(2)①.多饮、多尿、多食②.胰岛功能减退、分泌胰岛素不足(3)①.低于②.减小(4)①.选取生理状况相同的DPN模型鼠随机分成1、2、3三组,健康鼠为第4组,每组鼠数量相等;1组施加适量的甲钴胺溶液,2组施加等量的新型药物G溶液,3、4组施加等量的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分别对每组鼠的MNCV进行在体(非离体)测定②.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4>2>1>3【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糖尿病性外周神经病变(DPN)是临床上糖尿病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肢体乏力、运动异常、对物理刺激反应迟钝,常累及坐骨神经等。临床上,常用甲钴胺治疗DPN。科研人员研发的新型药物G也能用于治疗DPN,且效果优于甲钴胺。要验证上述结论,本实验的自变量为小鼠的类型(健康鼠、DPN模型鼠)和小鼠的处理方式,因变量是MNCV大小。【小问1详解】正常人进食后血糖浓度上升时,神经调节途径为:血糖浓度升高→刺激下丘脑相关区→刺激胰岛B细胞→胰岛素分泌增多→血糖浓度降低;进食较长时间后,人体内血糖浓度会略低于正常水平,主要原因是细胞氧化分解葡萄糖。【小问2详解】人类的糖尿病分为1、2两种类型,多饮、多尿、多食是其共同外在表现;1型糖尿病的病因是胰岛功能减退、分泌胰岛素不足。【小问3详解】DPN对物理刺激反应迟钝,分别对DPN模型鼠(模型组)和健康鼠(空白对照组)的MNCV进行在体(非离体)测定,测定原理为刺激电极(S1)置于左侧坐骨切迹处的坐骨神经传出部位,记录电极(S2)置于同侧踝关节坐骨神经经过部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刺激电极与记录电极间的距离/传导时间。可推断模型组的MNCV低于空白对照组的MNCV。若刺激电极位置不变,将记录电极放至R处,测得的MNCV减小,原因是电位从S1传递到R,需要经过突触,突触处的兴奋传递需要通过化学信号的转换,消耗更多的时间。【小问4详解】临床上,常用甲钴胺治疗DPN。科研人员研发出疗效更好新型药物G。要验证上述结论,本实验的自变量为小鼠的类型(健康鼠、DPN模型鼠)和小鼠的处理方式,因变量是MNCV大小,因此实验方案为:选取生理状况相同的DPN模型鼠随机分成1、2、3三组,健康鼠为第4组,每组鼠数量相等;1组施加适量的甲钴胺溶液,2组施加等量的新型药物G溶液,3、4组施加等量的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分别对每组鼠的MNCV进行在体(非离体)测定;根据题干信息科研人员研发出疗效更好的新型药物G,说明第2组的治疗效果比第1组好,所以预期实验结果是: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4>2>1>3。24.研究人员对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7种生境内的物种数、鸟类的多样性和均匀度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阔叶林狼尾草荒地白茅农田鱼塘互花米草物种数108767975825351多样性(相对值)3.4883.1853.2933.1843.0302.6792.857均匀度(相对值)0.7450.7360.7540.7380.6880.6750.727(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鸟类多样性最低的生境是________,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2)①图1表示互花米草生境中的食物关系,其中包含的生态系统成分有________种,泥螺在该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为________。②若斑嘴鸭摄食泥螺和克氏螯虾的比例为3:1,则斑嘴鸭每增加10kJ的生物量,按10%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通过食物网需要消耗生产者的生物量________(填“等于”“大于”或“小于”)1000kJ。(3)互花米草最初引进该生境时,一段时期内种群数量每年均以130%的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增长,若该种群初始数量为N0,则两年后种群的数量将达到________N0。出现这种变化的条件是________。(4)为探究不同盐度对芦苇和互花米草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者设了3个盐度梯度:淡水(0)、中盐度(15‰)和高盐度(30‰)。实验结果如图2,分析图示可得出结论:________。【答案】(1)①.鱼塘②.植物种类单一,且人类干扰程度比较大(2)①.4②.分解者和消费者③.小于(3)①.5.29②.食物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或其他竞争生物(4)高盐度能抑制芦苇和互花米草的生长,但互花米草对盐分胁迫有着更强的耐受能力【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