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9溶液和溶解度曲线选择题50题深圳专用一、单选题1.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A.碘酒 B.冰水 C.牛奶 D.液氧2.在20℃时向10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5g氯化钾,充分搅拌后全部溶解,则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A.大于5% B.小于5% C.仍为5% D.不确定3.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B.用汽油或加了洗涤剂的水除去衣服上的油污原理一样C.生石灰在某些食品的包装袋内做干燥剂D.服用含氢氧化铝[Al(OH)3]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4.将下列物质溶于水的过程中,溶液温度明显下降的是()A.NaOH B.NH4NO3 C.H2SO4 D.NaCl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A.生理盐水 B.白酒 C.汽水 D.豆浆6.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B.t2℃时,将50ga物质(不含结晶水)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7.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4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3C.升高温度可以将甲、乙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D.40℃时,向100g水中加入50g乙,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50g8.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1℃时甲、乙的溶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比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B.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所含的溶质的质量相等C.t3℃时,在50g水中加入20g甲,形成饱和溶液D.甲、乙饱和溶液由t3℃降至t1℃,甲的质量分数减小,乙的质量分数增大9.三种固体物质a、b、c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别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至t1℃时,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a=cB.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都有晶体析出C.t2℃时,将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80g饱和溶液D.a中混有少量b时可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得到a10.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a>b=cB.t2℃,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b>a>cC.t2℃时,50gb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0gD.b中含有少量的a,若要提纯b,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11.1926年我国科学家侯德榜创立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图1是侯氏制碱法的反应原理,图2是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0℃时,NH4Cl的溶解度小于NaCl的溶解度B.由图1可知,该过程中除水外,能够循环利用的物质还有CO2和NaCl溶液C.结合图2分析可知,生成NaHCO3和NH4Cl.首先结晶析出的是NaHCO3D.60℃时,将等质量的NH4Cl和NaCl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20℃(忽略水的蒸发),所得溶液质量相等12.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乙的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B.t2℃时,将50g甲加入50g水中,可得到100g溶液C.t2℃时,90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到20%需加水110gD.t1℃时,分别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13.如图是A、B、C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用降温结晶法从A,C的固体混合物中提纯AB.t2℃时三种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质质量分数:B>A=CC.若A,B,C中有一种是易溶气体溶解度曲线,那一定是CD.用同一种方法能将A,B,C的饱和溶液均变为不饱和溶液14.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中含有少量乙,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B.t3℃时,甲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乙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C.t1℃时,乙的不饱和溶液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可以转变成饱和溶液D.t3℃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分别降温至t2℃,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15.KNO3、NaNO3、NaCl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NO3的溶解度比NaCl大B.将KNO3饱和溶液升温,溶液中KNO3的质量分数不变C.NaCl饱和溶液中含少量KNO3,可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D.将100g40℃的NaNO3饱和溶液降温至0℃,析出31g晶体16.某实验小组进行物质溶解实验,20℃时,称取2.5g、5.0g、7.5gNaOH固体,分别加入3个小烧杯中(均已盛装50mL水),均完全溶解。通过数字化实验测得它们在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氢氧化钠易溶于水B.三个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都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相同条件下,溶解的NaOH越多,放出的热量越多D.相同条件下,溶解的NaOH越多,溶质质量分数越大17.向蒸馏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不断搅拌,用温度传感器记录溶解过程的温度变化如图。a、c两点观察到溶液中有固体存在,b点固体完全消失(整个过程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氢氧化钠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变大后变小B.d点时溶液的质量大于c点时溶液的质量C.b点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D.a、d两点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相同18.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t1℃时20g丙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70g溶液C.t2℃时,将等质量的甲、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甲<丙D.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19.如图所示,将滴管甲中的液体挤出,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滴管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且不恢复原状,则滴管甲、乙和烧杯①②中的物质可能是()A.甲:稀盐酸①铁;乙:水②生石灰B.甲:水①硝酸铵;乙:稀盐酸②铁C.甲:水①氢氧化钠;乙:稀硫酸②锌D.甲:水①生石灰乙:稀盐酸②氢氧化钠20.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将20g丙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70g溶液B.t2℃时,将等质量的甲、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甲>丙C.甲中混有少量乙,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D.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21.如图所示,将水分别滴入装有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的两支试管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硝酸铵固体溶解时会吸收热量B.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时会放出热量C.甲、乙两只烧杯的溶液中都有固体析出D.甲、乙两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保持不变22.关于如图所示实验的相关判断错误的是()A.固体X可能是氢氧化钠 B.固体X可能是硝酸铵C.硝酸钾溶解度:①>② D.硝酸钾溶液质量分数:①=③2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的上层浓度小,下层浓度大B.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C.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D.物质在溶解时,通常有放热或吸热的现象出现24.制作“叶脉书签”时需要配制10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最好使用100mL的量筒B.氢氧化钠固体应放在纸上称量C.溶解氢氧化钠固体时会吸收大量的热D.配制过程中必须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量筒、托盘天平、烧杯和酒精灯等25.学习化学的目的是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下列说法中你认为错误的是()A.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其原因是增大了蔗糖的溶解度B.天气闷热时,鱼塘的鱼会接近水面游动,原因是温度高压强小,氧气的溶解度小C.夏天,铜制眼镜架表面出现的绿色物质[主要成分Cu2(OH)2CO3],可用稀盐酸除去D.敞口放置的酒精没有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酒精的着火点26.地球上71%的面积覆盖着水,水是生命之源,也是重要的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1gCaO投入到99g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B.常温下KNO3、Ca(OH)2的饱和溶液降温后仍是饱和溶液C.将NaCl、蔗糖溶于水后,溶质均以分子形式存在D.溶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2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称为化合反应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改变,原子不变,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过程中的最小微粒C.配制50克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用50mL的量筒量取47mL水D.氯化钠(NaCl)是由分子构成,组成元素有两个,分别是钠元素和氯元素28.将一定量NaCl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B.溶剂质量可能不变C.溶液质量可能不变 D.溶质质量可能不变29.校园直饮水机内水处理的过程如图所示。直饮水机采用了先进的超滤膜净水技术,超滤膜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藻类、细菌等不溶性杂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自来水属于混合物B.步骤①炭罐中的活性炭可除去水中异味C.步骤②中超滤膜可降低水的硬度D.步骤③的作用是进行杀菌消毒30.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B.溶液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C.将20%的NaOH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20%D.食盐溶液中溶质是以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31.如下图所示,用胶头滴管向装有固体的广口瓶中滴加液体,使气球变大,一段时间后,气球又恢复到原状(装置气密性良好),则下列使用的固体和液体的组合(如表格所示),符合这一现象的是()选项固体液体A氯化钠固体稀盐酸B生石灰水C硝酸铵固体水D碳酸钠粉末稀硫酸A.A B.B C.C D.D32.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洗洁精清洗油污的原理是溶解作用B.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透明的C.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D.物质的溶解度与溶剂的量有关33.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30gB.t2℃时,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C.t3℃时,各取15ga、b、c三种物质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能得到饱和溶液的是cD.t2℃和t3℃时的两份b溶液,所含溶质质量不可能相等34.盐湖地区人们常采用“夏天硒盐,冬天捞碱”的方法来获取NaCl和Na2CO3。结合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B.40℃时Na2CO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50%C.“夏天晒盐”的原理是让湖水蒸发结晶得到NaClD.“冬天捞碱”的原理是让湖水降温结晶得到Na2CO335.MgSO4和KCl溶液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度℃2030405060708090溶解度S/gMgSO433.738.944.550.654.655.852.951.1KCl34.237.240.142.645.848.851.053.3A.甲为MgSO4B.t1℃应介于30℃~40℃C.乙的饱和溶液从t4降到t2的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先变大D.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3,为使其溶液饱和,加入固体质量:甲=乙36.水在生命产生、发育和繁衍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对水的认识错误的是()A.软水不含钙镁元素B.自然界中的水大多为混合物C.水是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物质之一D.冰化为水时,构成物质的微粒未发生变化37.下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30℃时,向100克水中加入25克A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B.30℃时,两物质中A物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B物质的质量分数C.B物质的饱和溶液从30℃降温到20℃,其溶质质量分数减小D.30℃时,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38.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5%的氯化钠溶液洒出一部分,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仍为5%B.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都具有导电性,则蔗糖溶液也具有导电性C.金属镁、锌等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则金属铜也能D.置换反应会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则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39.毛巾用久将变硬,是因为毛巾吸附了自来水中的Ca2+、Mg2+并与肥皂作用产生沉淀物(可溶于醋酸)的结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含有Ca2+、Mg2+的水称之为硬水B.通过过滤操作可软化硬水C.用硬水洗衣服将提升肥皂去污效果D.白醋浸泡用久的毛巾可变软40.下列物质放入足量水中能形成悬浊液的是()A.面粉 B.高锰酸钾 C.食用油 D.酒精41.2015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水与可持续发展”。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将生活用水、地表雨水分类处理,以减少污染B.农业生产中改变灌溉方式,变漫灌为喷灌或滴灌C.工业用水要经过处理达到排放标准才能排放D.为保障粮食安全,农业上应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42.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过滤的方法可得到纯水B.软水中一定不含任何杂质C.工业废水可直接用于农田灌溉D.向天然水中加入明矾可以吸附某些杂质沉淀43.如图所示,将滴管甲中的液体挤出,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滴管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且不恢复原状,则滴管甲、乙和烧杯①、②中的物质可能是()A.甲:水,①:氢氧化钠;乙:稀硫酸,②:锌B.甲:水,①:硝酸铵;乙:稀盐酸,②:铁C.甲:水,①:食盐;乙:水,②:蔗糖D.甲:水,①:酒精;乙:稀盐酸,②:氢氧化钠44.名称中有“水”字的物质可能是溶液,下列有“水”字的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A.矿泉水 B.食盐水C.冰水 D.澄清的石灰水45.如图所示,U型管内a、b两液面高度相同。现将胶头滴管内的少量水挤入锥形瓶内,一会儿后观察到U型管内a液面上升,b液面下降。已知固体X是氢氧化钠、硝酸铵、氯化钠、蔗糖四种固体物质中的一种,则X是()A.氢氧化钠固体 B.硝酸铵固体C.氯化钠固体 D.蔗糖固体46.2022年3月22日是第三十届“世界水日”,其主题为“Groundwater-MakingtheInvisibleVisible'”(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A.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C.水汽化过程中,分子间间隔变大D.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47.推理是化学学习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错误的是()A.溶液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因此溶液都是混合物B.自来水厂净水时需要杀菌消毒,因此净水时加入活性炭的目的就是杀菌消毒C.元素周期表每一个横行叫一个周期,因此现行周期表有七个横行即有七个周期D.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因此水分子、铁原子等都不显电性48.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A.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B.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25:9C.2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gD.20℃时,将36g氯化钠溶解于100g水中,此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49.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广口瓶内装有某种固体,向其中滴加某种液体后u型管内液面a低于b,符合上述实验现象的一组试剂是()A.氢氧化钠和水 B.氯化钠和水C.硝酸铵和水 D.蔗糖和水50.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溶液形成的微观实质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一分散在溶剂中B.碘几乎不溶于水,但溶于酒精,说明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C.某物质溶于水时温度下降,该物质可能为硝酸铵D.蔗糖溶液的下层比上层甜09溶液和溶解度曲线选择题50题深圳专用一、单选题1.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A.碘酒 B.冰水 C.牛奶 D.液氧【答案】A【解析】A.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故符合题意;B.冰水是纯净物,故不符合题意;C.牛奶是乳浊液,故不符合题意;D.液氧是纯净物,是单质,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2.在20℃时向10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5g氯化钾,充分搅拌后全部溶解,则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A.大于5% B.小于5% C.仍为5% D.不确定【答案】B【解析】在20℃时,向10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5g氯化钾,溶液质量变大,溶质质量不变,故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小于5%。故答案为:B。3.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B.用汽油或加了洗涤剂的水除去衣服上的油污原理一样C.生石灰在某些食品的包装袋内做干燥剂D.服用含氢氧化铝[Al(OH)3]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答案】B【解析】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浮渣少、泡沫多是软水,浮渣多、泡沫少是硬水,故可以区分,选项不符合题意;B、用汽油或加了洗涤剂的水除去衣服上的油污原理不一样,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溶解,洗涤剂除去油污是乳化,原理不一样,选项说法符合题意;C、生石灰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生石灰在某些食品的包装袋内做干燥剂,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D、氢氧化铝可以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所以服用含氢氧化铝[Al(OH)3]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4.将下列物质溶于水的过程中,溶液温度明显下降的是()A.NaOH B.NH4NO3 C.H2SO4 D.NaCl【答案】B【解析】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A不符合题意;B、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温度明显降低,B符合题意;C、浓硫酸加到水中放热,溶液温度升高,C不符合题意;D、氯化钠溶于水既不吸热也不放热,温度基本保持不变,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A.生理盐水 B.白酒 C.汽水 D.豆浆【答案】D【解析】A、生理盐水是氯化钠溶于水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溶液,不符合题意;B、白酒是酒精等溶于水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溶液,不符合题意;C、汽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D、豆浆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6.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B.t2℃时,将50ga物质(不含结晶水)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答案】C【解析】A.据图可以看出,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t2℃时,a的溶解度是50g,将5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恰好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在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故b的质量分数大于a的质量分数,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溶液组成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与t2℃时相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故错误,符合题意;D.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7.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4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3C.升高温度可以将甲、乙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D.40℃时,向100g水中加入50g乙,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50g【答案】D【解析】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4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50g:150g=1:3,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升高温度可以将甲、乙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故正确,不符合题意;D.4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向100g水中加入50g乙,只能溶解40g的晶体,所以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40g,故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8.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1℃时甲、乙的溶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比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B.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所含的溶质的质量相等C.t3℃时,在50g水中加入20g甲,形成饱和溶液D.甲、乙饱和溶液由t3℃降至t1℃,甲的质量分数减小,乙的质量分数增大【答案】C【解析】A.由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不符合题意;B.由于不知道甲、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所含的溶质的质量无法比较,故不符合题意;C.由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3℃时,甲的溶解度是25g,故50g水最多溶解12.5g甲,所以在50g水中加入20g甲,形成饱和溶液,故符合题意;D.甲、乙饱和溶液由t3℃降至t1℃,甲溶解度减小,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乙溶解度增大,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9.三种固体物质a、b、c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别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至t1℃时,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a=cB.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都有晶体析出C.t2℃时,将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80g饱和溶液D.a中混有少量b时可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得到a【答案】D【解析】A.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降温后,a、b的溶解度减小,还是饱和溶液,c的溶解度增加,变为不饱和溶液,降温后,c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t1℃时,b的溶解度大于t1℃时,a的溶解度大于t2℃时,c的溶解度,故t1℃时,b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t1℃时,a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t2℃时,c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a>c,故不符合题意;B.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a、b的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c的溶解度增加,变为不饱和溶液,无晶体析出,故不符合题意;C.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该温度下,将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只能溶解25g,充分溶解后得到25g+50g=75g的饱和溶液,故不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a、b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a中混有少量b时可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得到a,故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0.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a>b=cB.t2℃,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b>a>cC.t2℃时,50gb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0gD.b中含有少量的a,若要提纯b,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答案】C【解析】A.由曲线可知:在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a>b=c,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t2℃,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b>a>c,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溶解度溶解度+100gC.t2℃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50g,50gb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5g,故C错误,符合题意;D.b中含有少量的a,若要提纯b,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比较大,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比较小,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1.1926年我国科学家侯德榜创立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图1是侯氏制碱法的反应原理,图2是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0℃时,NH4Cl的溶解度小于NaCl的溶解度B.由图1可知,该过程中除水外,能够循环利用的物质还有CO2和NaCl溶液C.结合图2分析可知,生成NaHCO3和NH4Cl.首先结晶析出的是NaHCO3D.60℃时,将等质量的NH4Cl和NaCl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20℃(忽略水的蒸发),所得溶液质量相等【答案】D【解析】A.由图可知,10℃时,NH4Cl的溶解度小于NaCl的溶解度,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在流程图中,二氧化碳和NaCl溶液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可循环利用,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因为相同温度下,氯化铵的溶解度比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大,所以碳酸化时溶液中析出碳酸氢钠而没有析出氯化铵,故正确,不符合题意;D.60℃时,将等质量的N说法H4Cl和NaCl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20℃(忽略水的蒸发),NH4Cl析出的多,所得溶液质量NH4Cl<NaCl,故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2.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乙的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B.t2℃时,将50g甲加入50g水中,可得到100g溶液C.t2℃时,90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到20%需加水110gD.t1℃时,分别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答案】C【解析】A.t1℃时,甲、乙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故不符合题意;B.t2℃时,甲的溶解度为80g,故将50g甲加入50g水中,只能溶解40g,可得到90g溶液,故不符合题意;C.t2℃时,90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到20%,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9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90g×80g180g=40g,则:40gD.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分别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均变成了不饱和溶液,溶液组成不变,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3.如图是A、B、C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用降温结晶法从A,C的固体混合物中提纯AB.t2℃时三种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质质量分数:B>A=CC.若A,B,C中有一种是易溶气体溶解度曲线,那一定是CD.用同一种方法能将A,B,C的饱和溶液均变为不饱和溶液【答案】B【解析】A.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可以用降温结晶法从A,C的固体混合物中提纯A,故A不符合题意B.三种饱和溶液降温后,A和B还是饱和溶液,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可以得出B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A,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溶质质量分数没有变,故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故B符合题意C.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一定是C,故C不符合题意D.增加溶剂均能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4.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中含有少量乙,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B.t3℃时,甲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乙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C.t1℃时,乙的不饱和溶液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可以转变成饱和溶液D.t3℃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分别降温至t2℃,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答案】D【解析】A、由图可知,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甲中含有少量乙,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不符合题意;B、t3℃时,溶解度:甲大于乙,甲的饱和溶液额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状态未知,故甲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乙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符合题意;C、t1℃时,乙的不饱和溶液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可以转变成饱和溶液,说法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t3℃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2℃,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但是溶液状态未知,无法比较,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5.KNO3、NaNO3、NaCl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NO3的溶解度比NaCl大B.将KNO3饱和溶液升温,溶液中KNO3的质量分数不变C.NaCl饱和溶液中含少量KNO3,可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D.将100g40℃的NaNO3饱和溶液降温至0℃,析出31g晶体【答案】B【解析】A.比较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时要在相同的温度下进行,选项未指明温度,不符合题意;B.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将一定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后没有硝酸钾固体析出,溶液中溶剂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符合题意;C.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因此当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少量硝酸钾时,可通过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氯化钠,不符合题意;D.4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104g,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73g,由溶解度概念可知,若将40℃时204g硝酸钠饱和溶液降温到0℃,将有31g固体析出,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6.某实验小组进行物质溶解实验,20℃时,称取2.5g、5.0g、7.5gNaOH固体,分别加入3个小烧杯中(均已盛装50mL水),均完全溶解。通过数字化实验测得它们在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氢氧化钠易溶于水B.三个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都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相同条件下,溶解的NaOH越多,放出的热量越多D.相同条件下,溶解的NaOH越多,溶质质量分数越大【答案】B【解析】A.三个烧杯中的氢氧化钠均完全溶解,说明氢氧化钠20℃时的溶解度大于10g,易溶于水,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三个烧杯中的氢氧化钠均完全溶解,溶解2.5g、5.0g氢氧化钠的烧杯中溶液肯定是不饱和溶液,但溶解7.5g氢氧化钠的烧杯中溶液不能确定是不饱和溶液,因为题中没有说明此时溶液能否再溶解氢氧化钠,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根据图像分析可知,相同条件下,溶解的NaOH越多,放出的热量越多,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相同条件下,溶解的NaOH越多,溶液中溶质质量越大,溶质质量分数也越大,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7.向蒸馏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不断搅拌,用温度传感器记录溶解过程的温度变化如图。a、c两点观察到溶液中有固体存在,b点固体完全消失(整个过程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氢氧化钠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变大后变小B.d点时溶液的质量大于c点时溶液的质量C.b点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D.a、d两点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相同【答案】D【解析】A.向蒸馏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不断搅拌,由温度变化图可知,温度先升高后降低,a、c两点观察到溶液中有固体存在,b点固体完全消失,b点后温度降低是因为温度恢复至室温,不能说明氢氧化钠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变大后变小,不符合题意;B.c点观察到溶液中有固体存在,d点时温度比c点低,析出的固体更多,故d点溶液的质量小于c点时溶液的质量,不符合题意;C.b点固体完全消失,所以b点溶液不一定为饱和溶液,也有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D.物质的溶解度是受温度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由图可知,a、d两点的温度相同,所以a、d两点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相同,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8.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t1℃时20g丙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70g溶液C.t2℃时,将等质量的甲、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甲<丙D.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答案】C【解析】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A不符合题意;B、t1℃时,丙的溶解度为20g,20g丙加入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0g,充分搅拌得到10g+50g=60g溶液,故B不符合题意;C、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丙,将等质量的甲、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的质量相等,甲的浓度大于丙,则所得溶液质量:甲<丙,故C符合题意;D、甲乙物质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将t2℃时甲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甲乙析出晶体得到t1℃甲乙物质的饱和溶液,由于t1℃时溶解度乙大于甲,故溶质质量分数乙大于甲;丙物质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将t2℃时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得到t1℃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前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由于t1℃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t2℃时丙物质的溶解度,故降温后溶液的质量分数甲大于丙;故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9.如图所示,将滴管甲中的液体挤出,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滴管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且不恢复原状,则滴管甲、乙和烧杯①②中的物质可能是()A.甲:稀盐酸①铁;乙:水②生石灰B.甲:水①硝酸铵;乙:稀盐酸②铁C.甲:水①氢氧化钠;乙:稀硫酸②锌D.甲:水①生石灰乙:稀盐酸②氢氧化钠【答案】C【解析】A.稀盐酸滴入铁粉中,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亚铁,反应放热,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不会恢复原状,A不符合题意;B.水滴入硝酸铵中,硝酸铵溶解吸热,内部温度降低,气压减小,气球变得更瘪,不会膨胀,B不符合题意;C.水滴入氢氧化钠中,氢氧化钠溶解放热,内部温度升高,气压增大,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至室温,气球恢复原状,再将稀硫酸滴入锌中,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锌,反应放热,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不会恢复原状,C符合题意;D.水滴入生石灰中,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内部温度升高,气压增大,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至室温,气球恢复原状,再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中,中和反应放热,内部温度升高,气压增大,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至室温,气球恢复原状,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0.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将20g丙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70g溶液B.t2℃时,将等质量的甲、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甲>丙C.甲中混有少量乙,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D.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答案】C【解析】A、t1℃时,丙的溶解度是20g,说明100g水中能溶解20g丙,则50g水中只能溶解10g丙,形成60g溶液,故A不符合题意;B、在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丙,将等质量的甲和丙配制成饱和溶液,丙需要的水多,则溶液质量甲<丙,故B不符合题意;C、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甲中混有少量乙,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故C符合题意;D、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降温后,甲、乙的溶解度都变小,都会析出晶体,因为乙的溶解度大于甲,所以降温后乙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的溶质质量分数,而丙降温后溶解度变大,不会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以降温后的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1.如图所示,将水分别滴入装有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的两支试管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硝酸铵固体溶解时会吸收热量B.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时会放出热量C.甲、乙两只烧杯的溶液中都有固体析出D.甲、乙两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保持不变【答案】D【解析】A、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温度明显降低,A不符合题意;
B、烧碱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B不符合题意;
C、烧碱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有晶体析出;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也有晶体析出;C不符合题意;
D、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减小,溶剂的质量不变,所以溶液变稀,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22.关于如图所示实验的相关判断错误的是()A.固体X可能是氢氧化钠 B.固体X可能是硝酸铵C.硝酸钾溶解度:①>② D.硝酸钾溶液质量分数:①=③【答案】A【解析】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由实验可知,加入固体X后饱和和硝酸钾溶液变浑浊,说明温度降低了,而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热,会使温度升高,故符合题意;B、由实验可知,加入固体X后饱和和硝酸钾溶液变浑浊,说明温度降低了,而硝酸铵溶于水时吸热,会使温度降低,故不符合题意;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由由实验可知,加入固体X后饱和和硝酸钾溶液变浑浊,说明温度降低了,所以此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小了,故不符合题意;D、由①、③是硝酸钾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以硝酸钾溶液质量分数相等,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2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的上层浓度小,下层浓度大B.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C.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D.物质在溶解时,通常有放热或吸热的现象出现【答案】D【解析】解:A、溶液具有均一性,溶液的上层浓度和下层浓度一样大,故A错;B、溶液可以有颜色,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故B错;C、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故C错;D、根据物质溶于水,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故D正确.故选D.24.制作“叶脉书签”时需要配制10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最好使用100mL的量筒B.氢氧化钠固体应放在纸上称量C.溶解氢氧化钠固体时会吸收大量的热D.配制过程中必须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量筒、托盘天平、烧杯和酒精灯等【答案】A【解析】A、选取量筒时要选择比所量液体体积大且最接近的,所以选用100mL量筒量取90mL的水是正确的;
B、称量易腐蚀的氢氧化钠时,应放在玻璃器皿中,不能放在纸上;
C、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故C错误;
D、配制溶液不需要加热,故不需用酒精灯,故错误;
故选A.25.学习化学的目的是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下列说法中你认为错误的是()A.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其原因是增大了蔗糖的溶解度B.天气闷热时,鱼塘的鱼会接近水面游动,原因是温度高压强小,氧气的溶解度小C.夏天,铜制眼镜架表面出现的绿色物质[主要成分Cu2(OH)2CO3],可用稀盐酸除去D.敞口放置的酒精没有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酒精的着火点【答案】A【解析】解:A、加快固体溶解的方法通常有:升高温度、把固体磨碎增大接触面积、搅拌加快分子运动,可以加快溶解,但溶解度在温度一定时,固体溶解度是不会变的,所以A不正确.B、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压强的减小而减小,天气闷热时温度高压强小,深处氧气浓度小,所以B正确.C、铜不活泼不会和盐酸反应,但铜绿可以反应而溶解,从而除去铜锈,所以C正确.D、可燃物燃烧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和氧气接触,二是达到着火点.把容器敞口,但没有达到酒精的着火点,酒精也不会燃烧,所以D正确.故选A26.地球上71%的面积覆盖着水,水是生命之源,也是重要的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1gCaO投入到99g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B.常温下KNO3、Ca(OH)2的饱和溶液降温后仍是饱和溶液C.将NaCl、蔗糖溶于水后,溶质均以分子形式存在D.溶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答案】D【解析】A、氧化钙会和水反应,A不符合题意;
B、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即降温后会变成不饱和溶液,B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溶解后,仍以离子的形式存在,C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热,硝酸铵固体溶解吸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2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称为化合反应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改变,原子不变,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过程中的最小微粒C.配制50克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用50mL的量筒量取47mL水D.氯化钠(NaCl)是由分子构成,组成元素有两个,分别是钠元素和氯元素【答案】D【解析】A.由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不符合题意;B.化学反应的实质为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则原子为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不符合题意;C.配制50克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50g×6%=3g,需要水的质量为50g-3g=47g,则需要水的体积为47mL,选用的量筒为50mL,故不符合题意;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28.将一定量NaCl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B.溶剂质量可能不变C.溶液质量可能不变 D.溶质质量可能不变【答案】A【解析】由于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当升高温度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增大,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组成不变,故其溶质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均不变。故答案为:A。29.校园直饮水机内水处理的过程如图所示。直饮水机采用了先进的超滤膜净水技术,超滤膜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藻类、细菌等不溶性杂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自来水属于混合物B.步骤①炭罐中的活性炭可除去水中异味C.步骤②中超滤膜可降低水的硬度D.步骤③的作用是进行杀菌消毒【答案】C【解析】A.自来水中含有水、可溶性杂质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因此活性炭可以去除水中异味,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超滤膜可以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但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因此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错误,符合题意;D.紫外灯管照射可以杀菌消毒,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30.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B.溶液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C.将20%的NaOH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20%D.食盐溶液中溶质是以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答案】A【解析】A、为粗略地表示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少,常把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在一定量的溶液里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多的是浓溶液,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少的是稀溶液。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与溶液的浓和稀没有必然关系,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说法符合题意;B、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形成均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溶液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说法不符合题意;C、溶液具有均一性,将20%的NaOH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20%,说法不符合题意;D、食盐溶解于水时,食盐以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形式存在,食盐溶液中溶质是以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说法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31.如下图所示,用胶头滴管向装有固体的广口瓶中滴加液体,使气球变大,一段时间后,气球又恢复到原状(装置气密性良好),则下列使用的固体和液体的组合(如表格所示),符合这一现象的是()选项固体液体A氯化钠固体稀盐酸B生石灰水C硝酸铵固体水D碳酸钠粉末稀硫酸A.A B.B C.C D.D【答案】B【解析】A、氯化钠和稀盐酸不反应,而且也没有热量变化,不能使气球变大,不符合题意B、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瓶内压强增大,能使气球变大,一段时间后,装置温度降低至室温,气球恢复到原状,符合题意;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瓶内压强减小,能使气球变小,一段时间后,装置温度升高至室温,气球恢复到原状,不符合题意;D、碳酸氢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瓶内压强增大,能使气球变大,但一段时间后,气球不会恢复到原状,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32.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洗洁精清洗油污的原理是溶解作用B.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透明的C.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D.物质的溶解度与溶剂的量有关【答案】B【解析】A、洗洁精清洗油污的原理是乳化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B、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水中,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故B符合题意;C、不饱和溶液是不能再溶解该溶质的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故C不符合题意;D、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与溶剂的量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33.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30gB.t2℃时,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C.t3℃时,各取15ga、b、c三种物质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能得到饱和溶液的是cD.t2℃和t3℃时的两份b溶液,所含溶质质量不可能相等【答案】C【解析】A、如图所示,t1℃时,c物质的溶解度是30g,a的溶解度点在其下方说明a的溶解度小于30g,选项不符合题意;B、t2℃时,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以用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C、t3℃时,各取15ga、b、c三种物质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如图,a、b的溶解度都大于3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溶质大于30g,也就是15ga或b放入50g水中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同理而c的溶解度小于30g,说明50g水中最多能溶解c的质量不足15g,则能得到饱和溶液的是c,选项符合题意;D、t2℃和t3℃时的两份b溶液,虽溶解度不相等,但二者若不都是饱和溶液,则有可能溶质质量相等,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34.盐湖地区人们常采用“夏天硒盐,冬天捞碱”的方法来获取NaCl和Na2CO3。结合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B.40℃时Na2CO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50%C.“夏天晒盐”的原理是让湖水蒸发结晶得到NaClD.“冬天捞碱”的原理是让湖水降温结晶得到Na2CO3【答案】B【解析】A、从溶解度曲线图知道,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故A不符合题意;B、40℃时,Na2CO3的溶解度是50g,则此时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50g100g+50gC、“夏天晒盐”的原理是让湖水蒸发结晶得到NaCl,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影响不大,所以适合用蒸发结晶的方式,故C不符合题意;D、“冬天捞碱”的原理是让湖水降温结晶得到Na2CO3,碳酸钠的溶解度在40℃以下是随温度的降低,溶解度降低,因为冬天温度低,所以降低温度能够得到碳酸钠的晶体,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35.MgSO4和KCl溶液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度℃2030405060708090溶解度S/gMgSO433.738.944.550.654.655.852.951.1KCl34.237.240.142.645.848.851.053.3A.甲为MgSO4B.t1℃应介于30℃~40℃C.乙的饱和溶液从t4降到t2的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先变大D.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3,为使其溶液饱和,加入固体质量:甲=乙【答案】D【解析】A、由表中数据可知,硫酸镁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变大后变小,而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则甲为氯化钾,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B、在2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钾,而在30℃时,硫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钾,则t1℃应介于20℃~30℃,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C、乙的饱和溶液从t4降到t2的过程中,乙的溶解度先变大后变小,则乙先变为不饱和溶液,后又变为饱和溶液,但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D、由于t1及t3时,甲、乙饱和溶液均相等,则将等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均相等,则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3,为使其溶液饱和,加入固体质量:甲=乙,该选项说法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36.水在生命产生、发育和繁衍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对水的认识错误的是()A.软水不含钙镁元素B.自然界中的水大多为混合物C.水是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物质之一D.冰化为水时,构成物质的微粒未发生变化【答案】A【解析】A.软水是含较少可溶性钙、镁矿物质的天然水,故错误,符合题意;B.自然界中的水大多为混合物,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水是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物质之一,故正确,不符合题意;D.冰化为水是物理变化,构成物质的微粒未发生变化,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37.下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30℃时,向100克水中加入25克A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B.30℃时,两物质中A物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B物质的质量分数C.B物质的饱和溶液从30℃降温到20℃,其溶质质量分数减小D.30℃时,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答案】B【解析】A.30℃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20g,即在3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20gA物质,所以30℃时,向100克水中加入25克A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还有5g溶质没有溶解,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30℃时,溶解度:A>B,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B,溶液状态未知,无法比较,故错误,符合题意;C.B物质的饱和溶液从30℃降温到20℃,降温后,溶解度减小,会析出晶体,仍然是饱和溶液,溶解度减小,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正确,不符合题意;D.30℃时,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恒温蒸发溶剂、加入溶质等方法,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38.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5%的氯化钠溶液洒出一部分,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仍为5%B.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都具有导电性,则蔗糖溶液也具有导电性C.金属镁、锌等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则金属铜也能D.置换反应会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则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答案】A【解析】A、溶液具有均一性,溶液中的各部分的质量分数相同,洒出一部分溶液,并不会影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A符合题意;B、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都具有导电性,是因为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都含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而蔗糖溶液中没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蔗糖溶液不具有导电性,故B不符合题意;C、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只有排在氢之前的金属才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金属铜排在氢之后,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故C不符合题意;D、置换反应的特征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生成物是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并不一定是置换反应,例如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生成物是水和单质氧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39.毛巾用久将变硬,是因为毛巾吸附了自来水中的Ca2+、Mg2+并与肥皂作用产生沉淀物(可溶于醋酸)的结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含有Ca2+、Mg2+的水称之为硬水B.通过过滤操作可软化硬水C.用硬水洗衣服将提升肥皂去污效果D.白醋浸泡用久的毛巾可变软【答案】D【解析】A.硬水是指含有较多钙镁离子的水,软水是指不含或含有较少钙镁离子的水,故A不符合题意;B.过滤操作只能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所以通过过滤操作不可软化硬水,故B不符合题意;C.分别加入肥皂水,硬水产生的泡沫少,因此用硬水洗衣服将降低肥皂去污效果,故C不符合题意;D.毛巾用久将变硬,是因为毛巾吸附了自来水中的Ca2+、Mg2+并与肥皂作用产生沉淀物的结果,由于沉淀物可溶于醋酸,醋酸起软化作用,所以白醋浸泡用久的毛巾可变软,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40.下列物质放入足量水中能形成悬浊液的是()A.面粉 B.高锰酸钾 C.食用油 D.酒精【答案】A【解析】A、面粉不能溶于水,以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悬浊液,符合题意;B、高锰酸钾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C、食用油不能溶于水,加到水里是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不符合题意;D、酒精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41.2015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水与可持续发展”。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将生活用水、地表雨水分类处理,以减少污染B.农业生产中改变灌溉方式,变漫灌为喷灌或滴灌C.工业用水要经过处理达到排放标准才能排放D.为保障粮食安全,农业上应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答案】D【解析】A.将生活用水、地表雨水分类处理,以减少污染,可以保护水资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农业生产中改变灌溉方式,变漫灌为喷灌或滴灌,可以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工业用水要经过处理达到排放标准才能排放,可以减少污染,保护水资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D.为保障粮食安全,农业上应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不能禁止使用,故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42.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过滤的方法可得到纯水B.软水中一定不含任何杂质C.工业废水可直接用于农田灌溉D.向天然水中加入明矾可以吸附某些杂质沉淀【答案】D【解析】A.过滤只能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还有可溶性杂质没有除去,得不到纯水,故不符合题意;B.软水中不含或含有少量的可溶性钙、镁离子,还可能含其他可溶性杂质,故不符合题意;C.由于工业废水含有有害物质,不能直接用于浇灌农田,故不符合题意;D.由于明矾加入水形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吸附,所以,向河水中加入明矾的作用是吸附悬浮杂质使之沉淀,故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4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工程车运输简单合同
- 2025合同模板化工产品购销合同范本
- 洗煤厂承包合同
- 商铺个人租房合同
- 职称聘任合同书
- 演讲稿格式及范文二十-多篇
- 提升学习能力
- 农产品产销对接合作合同
- 二手房独家代理合同
- 《共情的力量》课件
- 2022年中国电信维护岗位认证动力专业考试题库大全-上(单选、多选题)
- 《电气作业安全培训》课件
- 水平二(四年级第一学期)体育《小足球(18课时)》大单元教学计划
- 《关于时间管理》课件
- 医药高等数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浙江中医药大学
- 城市道路智慧路灯项目 投标方案(技术标)
- 水泥采购投标方案(技术标)
- 医院招标采购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试行)
- 初中英语-Unit2 My dream job(writing)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广州市劳动仲裁申请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