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贮藏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2E/01/wKhkGWcwsYqARdztAAE6-sIhFvA253.jpg)
![粮食贮藏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2E/01/wKhkGWcwsYqARdztAAE6-sIhFvA2532.jpg)
![粮食贮藏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2E/01/wKhkGWcwsYqARdztAAE6-sIhFvA2533.jpg)
![粮食贮藏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2E/01/wKhkGWcwsYqARdztAAE6-sIhFvA2534.jpg)
![粮食贮藏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2E/01/wKhkGWcwsYqARdztAAE6-sIhFvA253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粮食储藏
粮食的重要性:人民生活的必需品、许多工业品的加工原料、备战备荒物资。粮油储藏的主要任务是尽量保持粮食的原有品质,采取一定措施减少不应有的储藏损耗,节约保管费用。国库储粮损失0.2-0.5%储粮损失农户储粮损失8-12%
学习文档第一节:储粮生理
粮食是活的有机体,粮食在储藏期间的各种代谢活动直接影响着粮食的品质和储粮稳定性,掌握粮食的新陈代谢规律,对创造适宜的粮食贮藏条件、制定正确的贮藏技术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有利:保持储粮品质、防虫、防霉对储粮的影响
不利:消耗有机物、放热、放水学习文档一、粮食的呼吸(一)呼吸强度及影响因素1、呼吸强度
呼吸强度是指1千克或100克粮食(干重)在24小时内放出CO2或吸收氧的毫克数。学习文档2、影响粮食呼吸强度的因素(1)粮食水分在影响粮油劣变速度的诸因素中,水分是最主要的因素。随着粮食水分含量的增高,呼吸作用愈强。
不同水分小麦的呼吸强度含水量(%)呼吸强度10.64.114.66.915.77.317.880.4学习文档当粮食水分超过一定值时,呼吸强度骤然增强,形成一个明显的呼吸强度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水分称为“临界水分”,不同的粮食临界水分不同,禾谷类粮食临界水分为14%-15%,油料粮食的临界水分为8%-10%。学习文档(2)温度
温度在0-50℃范围内,呼吸强度随温度上升而增强。禾谷类粮食呼吸温度上限为45-50℃
,大豆为40℃
。温度对呼吸的影响还与水分相互制约,粮食水分12%,温度在30℃条件下,呼吸强度无显著增高;温度为0-10℃
,粮食水分虽增高至18%,呼吸也不旺盛,如温度增高至15-20℃时,呼吸迅速增强。学习文档学习文档
这一规律用于储粮实践中,对于水分高的粮食,必须控制较低的温度,对于温度高的粮食,必须控制其较低的水分。即干燥和低温是粮食安全储藏和延长寿命的必需条件。学习文档(3)通风
粮堆通气程度影响粮食的呼吸强度和性质,不论粮食含水量高低,在通风条件好时,呼吸强度大,反之,呼吸强度小。干燥的粮食在不通气的条件下,呼吸作用微弱;潮湿的粮食,在不通气的条件下,由于旺盛的呼吸很快把粮堆内部的氧气耗尽,被迫转向无氧呼吸,从而加速氧化不完全产物的积累,使种籽细胞死亡,水分愈高,死亡愈快。因此,保管水分高的种子量,长期缺氧是不利的。学习文档小麦密闭储藏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储藏方法水分(%)发芽率(%)通气11.2983密闭11.2971密闭13.8270密闭16.411密闭190学习文档
通气对呼吸的影响也与温度有关,在缺氧的条件下,往往温度增高,呼吸作用越旺盛,生活力下降愈快,引起种籽死亡。所以,粮食的温度和水分愈高,需要通气的次数愈多,密闭储藏,除了粮食干燥外,还须保持低温。学习文档(4)籽粒状态1、未成熟的粮食较正常成熟粮食呼吸能力强2、破碎粒、虫蚀粒易吸湿返潮,呼吸能力较完善粒强3、受过潮已干燥、发过热、生过芽、受过冻伤的粮食比正常的粮食呼吸能力强4、胚大的粮食比胚小的粮食呼吸能力强(玉米比小麦的呼吸强度强)学习文档胚乳种皮子叶胚芽鞘胚芽胚根胚柄学习文档(二)抑制呼吸作用的措施1、降低含水量:使粮食含水量降到安全含水量以下。2、降低氧气浓度:可将粮食贮藏在含有氧气的CO2或N2中。3、通过通风散热散湿,控制呼吸作用。学习文档4、提高粮食的入仓质量。入仓的粮食要做到“一干二净三饱满”,“干”是指粮食水分含量要低;“净”粮食内混进的杂质要少,入库前,通过对粮食除杂,把杂质、破碎、不完善粮粒除净;“饱满”粮食要充分成熟,籽粒饱满。学习文档二、粮食的后熟(一)后熟的概念:粮食从收获成熟到生理成熟的变化过程称为后熟作用。在后熟过程中,胚发育仍在继续,粮食呼吸作用旺盛,发芽率低,加工和食用品质差。学习文档
完成后熟所经历的时间称为后熟期,不同的粮食后熟期长短不同,麦类后熟期较长,如春小麦的后熟期在半年以上,冬小麦后熟期为1-2.5月,大麦需3-4月;粳稻、玉米、高粱后熟期较短,如粳稻约需28天左右,高粱为20天,玉米为15天,籼稻无后熟期。学习文档(二)粮食后熟期间发生的生理与物理变化1、粮食种籽内水分、可溶性糖、非蛋白态氮、游离脂肪酸等的含量继续减少,淀粉、蛋白质、脂肪含量增加,食用与工艺品质改善。2、酸度逐渐减小,酶的活性逐渐降低,由游离态转为吸附态,呼吸逐渐减弱,有利于储藏。3、种胚成熟,发芽率增高。学习文档4、完成后熟作用的粮食在物理性质方面表现为体积缩小,比重增加,硬度增大,种皮透气性和透水性增强,使发芽成为可能。学习文档学习文档学习文档(三)后熟与发芽的关系粮食收获以后,怎样来判断它是否完成了后熟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它的发芽率,没有完成后熟的粮食,发芽率很低,在完成后熟以后,发芽率提高了,一般完成后熟的种子发芽率应该达到80%以上。学习文档(四)影响后熟的因素1、温度:较高的温度有利于种籽细胞内生理生化的进行,促进后熟,零下低温,影响细胞内生理生化的进行,延缓后熟。2、湿度:湿度高,粮食水分向外扩散缓慢,不利于后熟,相反,湿度低,促进后熟。种皮湿润能阻止水分从内层向外层渗出蒸发,使种皮不透气性增强,不利于后熟作用的进行。3、空气:O2缺乏,CO2累积,延长后熟;通气良好,O2供应充足,有利于后熟作用的完成。学习文档(五)促进后熟的意义和方法1、物理机械处理(1)温度处理:高温能促进后熟,如日晒、热空气干燥等。(2)超声波处理:用超声波处理粮食种子,对促进后熟有良好的效果。(3)电离辐射处理2、化学药剂处理:用赤霉素处理粮食,能促进后熟。学习文档(六)粮食后熟与储藏的关系
新粮入仓储藏,不但要创造条件使种籽的后熟作用加速完成,同时要防止后熟过程中由于种子旺盛的生理活动而导致储粮出汗,引起发热霉变。储粮出汗:粮食在后熟期间由于生理活动旺盛,呼吸作用较强,粮食会释放大量的水蒸气和热,遇到冷空气后形成水滴,附在粮粒表面,这就形成了粮食的出汗现象。学习文档
为防止这种情况出现,首先,新粮入库前,应充分干燥;入库后保持适当的温度和良好的通风,加快后熟的完成;在后熟期间,要勤检查,经常翻动粮面,散温散湿,防止发热霉变,完成后熟后,保持低温干燥环境,使粮食处于休眠状态。学习文档三、粮食的发芽(一)发芽的概念发芽是指种籽由生命机能萌动到形成幼芽的过程。粮食种子在生理成熟完成后,经吸水膨胀,具有生命的胚,在适宜的条件下,开始生长,幼根与幼芽突破种皮向外延伸,这种生长现象称为种子发芽。学习文档学习文档(二)种籽发芽的条件与控制
粮食种籽发芽除本身须具备健全的发芽力外,还必须要有适宜的水分、温度和空气等三个外界条件,缺少其中之一都不能发芽。学习文档1、水分:水分是种籽发芽的基础,种籽干燥,生理作用微弱,酶处于吸附状态,不能发芽;反之,生理作用恢复,胚细胞增长。种籽发芽的吸水量,随品种而异,一般含淀粉多的种籽发芽所需的水分少,含脂肪、蛋白质多的种籽发芽所需的水分多。学习文档
各种粮油种籽发芽所需吸水量学习文档2、温度:种籽发芽除水分外,还需要有一定的温度,适当温度利于种籽发芽,过高过低温度不利于种籽发芽。粮油种籽发芽的温度虽各有差异,但对温度的要求是不高的,在几度温度下就可以发芽,但发芽缓慢,温度在20-30℃时,最易于发芽。学习文档粮食发芽所需温度粮种最低发芽温度℃最适发芽温度℃最高发芽温度℃稻谷10-1225-3536-40小麦1-410-2530-35大麦1-52028-30玉米8-1030-3540-44高粱8-1030-3540-44大豆6-1224-3040蚕豆3-42530学习文档3、空气:氧是种籽发芽的必需条件,种籽发芽时,呼吸十分旺盛,需氧量大,如粮堆氧少,CO2累积过多,种籽处于麻痹状态,就会阻碍种籽发芽。粮食发芽后,营养物质降低,食用品质下降,加工成品率低,酶活性增强,不利于粮食的保藏。学习文档(三)保持种籽生活力的意义
种籽的生活力是指种胚具有发芽的潜在能力。种胚在完成后熟后具有发芽能力,具有发芽能力的种子都是具有生活力的种子。粮食在储藏期间,要尽可能保持种子的生活力,同时还要防止发芽现象的发生。学习文档1、保持种子生活力的目的(1)使种子种用品质不下降(2)保持品质的新鲜度(3)增强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学习文档2、影响种子生活力的因素(1)陈化作用的进行,生活力减弱。(2)受种子本身的遗传特性和生理状态的影响。(3)温、湿度的影响种子的生活力受温湿度的影响较大,温度低于-10℃
,种子受冻死亡,温度高于40℃
,引起原生质凝固,丧失生活力。种子储存在潮湿状态下,生活力丧失快,在干燥状态下,生活力保持较长。遭受虫、霉害和不适当药剂处理,生活力下降快。
学习文档四、粮食陈化(一)陈化的概念
粮食在储藏期间,品质由好变坏的过程叫作陈化。学习文档粮食陈化是一种自然现象,粮食和所有的生物体一样,有一定的寿命期,经过较长一段时间贮藏后,尽管在贮藏期间并没有发生发热、生芽、霉变或其它措施不当引起的危害,但由于原生质胶体结构松弛,酶的活性与呼吸能力衰退,其种用品质、工艺品质和食用品质都会逐步降低,这种现象称为粮食陈化。学习文档粮食的寿命粮食寿命:是指粮食活力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能够保持的期限。种子寿命的划分短命种子:寿命一般在3年以内。花生中命种子:寿命在3-15年。大多数粮食种子长命种子:寿命在15-100年,甚至更长。如绿豆、豇豆、芝麻学习文档(二)粮食陈化的变化1、生理变化:主要表现为酶的活性和代谢水平的变化。粮食在储藏期中,生理变化多是在各种酶的作用下进行的,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粮食中酶的活性逐渐减弱或丧失,生理作用也随之减弱或停止。据测定,稻谷储藏三年后,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5倍,淀粉酶等于零。过氧化氢酶活性高低可作为粮食陈化的指标之一。学习文档2、化学成分变化
就营养品质而言,各种营养素均呈下降趋势。其中脂肪劣变速度最快,其次是淀粉,蛋白质的变化较缓慢。(1)脂肪的变化:粮食在储藏期中,由于脂肪易于水解,游离脂肪酸常常在粮食中首先出现,游离脂肪酸的增多不仅降低了粮食的蒸煮品质,而且游离脂肪酸能进一步氧化,产生戊醛、己醛等挥发性羰基化合物,而形成难闻的气味,即所谓的“陈米味”。学习文档(2)淀粉的变化:新鲜粮食,储藏初期,由于淀粉酶活跃,淀粉水解为麦芽糖和糊精,黏度较强,蒸煮粘稠。继续储藏,糊精和麦芽糖继续水解,还原糖增加,糊精相对减少,黏度下降,粮食开始陈化。如水分大,温度适宜,还原糖继续氧化,生成CO2和水或酵解产生乙醇和乳酸,使粮食带酸味,品质变劣,陈化加深,失去食用价值。因此,对粮食粘度的测定可以鉴别粮食品质和储藏方法的优劣。学习文档(3)蛋白质的变化
粮食陈化中蛋白质的变化表现为蛋白质的水解和变性。蛋白质水解生成氨基酸,导致粮食总酸度增加,粮食产生劣变。如正常玉米的氨基酸值约为110mg,严重劣变的玉米则高达320mg。蛋白质变性,非极性基团外露,亲水基团内藏,蛋白质变为凝胶,导致蛋白质溶解性下降。学习文档3、物理变化表现为粮粒组织硬化,柔韧性变弱,米质变脆,米粒起筋,淀粉细胞变硬,糊化、吸水力降低,持水力下降,米饭破碎,粘性较差,口吃有陈味,面粉发酵力减弱,面包品质不良。学习文档(三)粮食陈化的鉴别以色泽气味、脂肪酸脂、黏度、品尝评分值等项指标来判定。从品质上看,新鲜粮食外表光亮,陈化后的粮食外表变得灰暗。玉米陈化后,脐部变成褐色;大豆陈化后,脐部呈褐色圈,叫“红眼”。从味上看,新鲜粮食有它特有的香味;粮食陈化后,香味丧失,甚至有一种令人不快的“陈味”,口味变差,严重时甚至不宜食用。学习文档(四)影响陈化的因素1、高温高湿环境可促进陈化的出现和发展,低温干燥条件可延缓陈化的出现。粮食在正常状态下储藏,温度每降5-10℃,水分每降1%,储藏期可延长一倍。因此,要想减缓粮食的陈化速度,首先要把粮食的温度、水分控制在一定范围内。2、杂质多、虫霉滋生,易加速粮食陈化,学习文档第二节粮食的发热霉变及防治
一、粮食的发热
(一)概念:
粮食在储藏时间,粮堆温度不正常上升的现象,称为粮食发热。粮食发热违反粮温正常规律变化,导致粮食出现异常现象,继而发展为粮食霉变,影响粮食品质。学习文档学习文档(二)发热的原因1、生物因子的作用:粮食发热主要是粮堆内生物体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热量积聚的结果。粮堆的生物体包括:粮食、微生物、虫螨2、物理学因素:粮堆孔隙度小、导热性差,热量很难及时散发,造成热量在粮堆内积聚。学习文档(三)粮食发热的鉴别
1、粮温与粮温比较
检查贮粮时,可将各仓囤的粮温横向比较,凡是入仓时间、保管条件、粮食及水分杂质基本相同的同种粮食,若其温度相差3~5℃以上,即是发热现象。学习文档2、粮温与仓温比较在春季仓温上升季节,粮温不正常上升,超过日平均仓温3~5℃以上者,或在秋冬季气温下降时,粮温不下降反而上升者,均系发热现象。学习文档
3、粮质的检查分析在进行温度对比分析的同时,必须细致检查粮食的色、味、虫、霉发生等情况,与正常粮食相比较。学习文档(四)粮食发热的类型
1、局部发热
局部发热,就是粮堆内个别部位发热,俗称“窝状”发热。诱发原因
1)仓顶漏雨,仓壁、囤身渗水(2)干、潮粮食混存。(3)自动分级形成杂质区。学习文档2、上层发热
发热部位多在粮面以下5-30cm处。
诱发原因
1)由于季节转换,气候变化,粮堆温差过大,形成结露而引起的。(2)仓内湿度大,表层粮食吸湿。学习文档
3、下层发热
粮堆底层粮食发热
。
诱因
1)仓库地面返潮或铺垫不好,使下层粮食受潮而引起发热。(2)粮食曝晒或烘干后,未经冷却,热粮入仓遇到冷的地面,也会发生结露,引起发热。学习文档4、垂直发热
在贴墙、靠柱或囤周围,往往由于温差过大而引起垂直发热。也有因墙壁周围渗水浸潮而引起。5、全仓发热由于以上几种发热而疏忽检查,任其发展扩大,造成全仓发热。
学习文档二、储粮的霉变
霉变是微生物活动的结果,它往往与粮食发热紧密相连,粮食发热以后,微生物活动进一步加强,粮粒上出现各种颜色的斑点,叫做菌落。造成粮食霉变。
储粮霉变:粮食在储藏期间,由于微生物分解粮食的有机物质,引起粮粒变色、变味、甚至带毒、品质明显劣变的现象。学习文档(一)粮食霉变的过程和类型1、粮食霉变的原因微生物聚集到粮食上,是导致粮食霉变的先决条件之一,但是带有微生物的粮食,并不一定受到微生物的危害而霉变。因为除了健全的粮食对微生物的危害具有一定的抗御能力外,储粮的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的影响,是决定粮食霉变与否的关键。环境条件有利于微生物活动时,霉变才可能发生。学习文档2、粮食霉变的过程(1)初期变质——粮食霉变的初期阶段粮食上的微生物,在环境适宜时,便开始活动,利用自身分泌的酶类,开始分解粮食,破环粮粒表面组织,继而侵入内部,导致粮食的初期变质。学习文档初期变质阶段的症状:
1)粮粒表面湿润,有出汗、返潮现象,散落性降低,用手搓粮或插入粮堆有涩滞感觉。2)粮粒软化,硬度下降,以大豆、小麦较明显,体积略有膨胀。3)颜色变灰发暗,如大米的反白、发灰。粮食胚部变色,如麦类的褐胚。4)稻米的起筋、脱糠(米粒上未碾尽的皮层脱落)5)轻微异味,如稻谷的糠臭、玉米、高粱的甜气和酒味,一般粮食的轻微霉味。6)粮温可能出现不正常上升趋势。学习文档(2)生霉——粮食霉变的中期阶段
微生物分解粮食和吸取营养之后,在外界环境继续适宜的条件下,便迅速发育起来,首先在胚部和破损部位开始形成菌落,而后扩大到粮粒一部或全部。即粮食上出现“生毛”“点翠”等生霉现象。生霉的粮食已经严重变质,并有很重的霉味,变色明显,并有霉菌毒素污染的可能,不宜食用,一般只能作饲料和工业用粮。种子生活力几乎全部丧失。学习文档(3)霉烂——粮食霉变的后期阶段
粮食生霉的结果,使粮食失去了对微生物危害的抗御能力,为微生物进一步危害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若环境条件继续适宜,粮食微生物的区系不断演替,此时粮食中的有机质遭到严重的微生物分解,使粮食霉烂、腐败。粮食彻底变坏,产生霉、酸、腐臭等难闻气息,粮粒变形,成团结块,以至完全失去使用价值。学习文档学习文档3、粮食霉变发生的类型
(1)劣质霉变:粮食储藏过程中,因粮食质量低劣,如水分高,杂质含量多,虫霉感染严重而造成的霉变。(2)结露霉变:由于温差结露而引起的霉变。大多在粮堆局部发生。间或伴有局部发热现象。多发生在粮堆的顶部,表层下30cm左右。
学习文档(3)吸湿霉变:在仓外湿度过高时,可使粮堆四周和表面的粮食,直接吸收空气的水汽而生霉。在每年的梅雨季节,成品粮大米、小麦粉、薯芋均易吸湿生霉。
由于仓底的墙壁铺垫不善,地坪质量差,地下的潮气上升,使底层或靠墙处粮食受潮生霉。(4)水浸霉变:仓房屋面破漏,墙壁窗子浸水,以及运输中遭雨等原因,而发生受潮生霉。
学习文档(二)发热霉变对粮食品质的影响
1、影响营养品质粮食在发热霉变过程中,其主要营养成分糖类、脂肪、蛋白质等,在微生物酶的作用下,分解成葡萄糖、脂肪酸和氨基酸等简单物质,并被微生物直接吸收,使粮食的干物质大量损失,营养品质逐渐恶化。
学习文档2、影响食用价值
(1)粮食变色:菌体本身及其代谢产物的色素与粮食坏死组织的颜色混杂在一起,使粮食的原有色泽和整洁度消失,呈现出黑、黄、褐、赤红等颜色,粮食变色大大降低了它的商品价值。学习文档学习文档(2)粮食变味:微生物本身以及它的代谢产物的特殊气味与粮食被分解转化时产生的一些具有异味的物质在粮食上积累的结果,往往使粮食产生霉味,哈味、酸臭味等。霉变严重的粮食,即使经过机械加工、烘晒、水洗、蒸煮,气味也很难消除。学习文档(3)粮食带毒:有些霉菌含有毒素物质,使侵染的粮食带毒,失去食用价值。学习文档
经过发热变质严重的粮食不能加工,程度较轻的,加工后的出米率,出粉率以及出油率均低于正常的粮食、油料。3、降低加工工艺品质学习文档4、影响种用
粮食的胚部保护组织薄弱,可溶性的物质丰富。粮食在发热霉变过程中,微生物通常先从胚部侵染粮粒,使种子发芽率下降或全部丧失,影响种用。
学习文档(三)粮食发热霉变的预防和处理
1、发热霉变的预防(1)提高粮食保管质量新收获的粮食一定要晒干扬净后才能入库保管。同时做到储粮分开,即种类分开,等级分开,干湿分开,新陈分开,有虫无虫分开。学习文档
仓房卫生条件地坪要铺设防潮物适时通风与密闭(2)控制环境条件学习文档(3)采用适宜的保管方法
根据仓库条件,对不同的粮食应采用适宜的保管方法。如充分干燥的粮食一般应密闭保管。水分较高的粮食要加强通风进行晾晒,包装堆垛不要太高,同时要码成通风垛的形式,便于散热散湿。学习文档(4)做好发热霉变的预测工作
粮食入仓以后,应加强检查,特别是要掌握粮温和水分的变化情况。可用眼看、口尝、鼻闻、手捏等办法,检查粮食的色泽、气味、粮粒的硬软程度。及时发现粮食发热霉变的早期变化。这样能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减少贮粮损失。学习文档
2、发热霉变的处理(1)由于粮食含水量增高而引起的发热霉变,应采取日晒、机械烘干或机械通风等办法降低低水分;因含杂过多引起的发热霉变,则要采取扬风筛选等办法除去杂质。(2)由于结露引起的上层发热霉变,要勤翻粮面,降温散湿。学习文档(3)因储粮害虫集聚而引起的发热霉变,要根据季节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在春、冬季,先对粮堆进行熏蒸杀虫处理,再进行通风降温处理;在夏、秋季,要采取先通风再杀虫的处理方法。(4)由于下层粮食浸水、受潮等引起的发热霉变,要采取倒仓措施。学习文档(5)由于垂直发热或局部发热引起的霉变,如果部位很小,可采取开沟、扒塘等办法将发热霉变部位的粮食取出进行日晒或烘干处理。(6)包装粮发热,轻者要降低堆高,改成通风垛;重者务必倒垛,将发热霉变粮包取出摊晒或烘干。学习文档(7)对于已有发热霉变征兆或严重受潮的危险粮,因气候、仓房、设备等条件的限制,暂时无法采取上述措施处理时,可采用塑料薄膜密闭等方法,必要时辅以磷化铝熏蒸,作为临时应急措施。(8)对于发热霉变的粮食,应根据品质劣变情况和霉菌毒素的检测情况,确定取舍及用途,发热霉变的粮食经过处理后,应单独存放,尽量先出仓。学习文档第三节储粮害虫的防治
储粮害虫是一类危害储粮的昆虫和螨类,它们种类很多,据国内的调查,危害储粮的昆虫就有200余种,危害储粮的螨类约有140余种。储粮害虫的危害,直接损失是数量和品质损失,间接损失是由于储粮害虫繁殖危害,粮食会发热霉变,有些害虫还分泌毒素,污染粮食,降低了种子的发芽率。
学习文档一、储粮害虫的种类
储粮害虫有两个大类:昆虫和螨类。甲虫类:成虫身体较坚硬,背上有两对翅,前翅为角质,后翅为膜质,他们有咀嚼式的口器。学习文档玉米象米象学习文档绿豆象学习文档豌豆象蚕豆象
学习文档谷蠹大谷盗学习文档锯谷盗学习文档
蛾类:成虫的身体比较柔软,前后翅都是膜质的,蛾类只有虹吸式的喙,一般在羽化后不再进食,所以蛾类只有幼虫危害粮食。学习文档麦蛾印度谷螟
学习文档螨类:体形都很小,体长只有0.2~0.7mm,身体柔软,繁殖迅速。学习文档二、储粮害虫的传播
(一)来自田间:粮食在田间生长时,害虫产卵于粮粒上,如麦娥、豌豆象,在稻穗、麦穗、豆荚上产卵,孵化出的幼虫即钻入到粮粒内部危害,当粮食收获后入仓时,他们随粮食也带到粮仓中。(二)来自仓内:一些老仓库的缝隙中往往隐匿着害虫,虽然经过清仓杀虫或冬季冷冻,仍有一些害虫生存,当重新堆放粮食时,害虫又重新传播开来。
学习文档(三)来自包装器材和运输工具:在粮食装运过程中,一些装具、运具都会隐藏害虫,继而传播给粮食。(四)来自仓外:仓外的害虫随着鸟、蝴蝶、人员的进入或通过门窗和缝隙迁入粮仓。学习文档三、贮粮害虫的生存环境(一)害虫分布及危害:1、甲虫类害虫体壳较硬,可以在粮堆中活动,向着温度较高、湿度较大及破碎颗粒、糠屑较多的部位移动。学习文档2、蛾类虫体很脆弱,不适宜在粮堆下层,危害多在粮堆表层。3、螨类喜湿怕干,爬行能力稍差于甲虫和蛾类,但只要粮食湿度大,都能发现它。学习文档(二)害虫的繁殖条件1、温度:害虫生长和繁殖的最适温度为18-32℃
,温度过高过低会使害虫生长受到抑制或致死。2、粮食水分和相对湿度:害虫的生长繁殖需要水分,但对水分的要求并不太高,它们可以在相对干燥的条件下存活。粮食含水量高于9%,害虫就能生长繁殖。对空气相对湿度要求较宽,一般可在30%-95%的相对湿度下生存。学习文档3、氧气:害虫的生长繁殖需要氧气,当空气中的含氧量减少时,害虫的活动能力受到抑制,如果粮堆内长期缺氧,害虫就不能生存。如氧气含量低于2%,经过两天可以使常见的成虫致死。4、粮食品质:粮食品质对害虫的生存和繁殖影响很大,破碎籽粒、谷屑、杂物不仅可以吸引害虫,而且为某些害虫的生存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组织疏松的软质籽粒较组织紧密的硬质籽粒易受害虫侵染,带壳谷物较不带壳谷物更能抵抗害虫的侵害。学习文档四、储粮害虫的防治
在粮食储藏的全过程中,自始至终虫害问题都应随时加以注意。稍有疏忽,就可能导致害虫大量繁殖为害造成损失。因此在储粮害虫防治工作中我们应当遵循一个原则就是“预防为主”。
防治储粮害虫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物理机械防治法,利用害虫习性进行防治的习性防治法,利用化学药剂防治的化学防治法和利用生物进行防治的生物防治法。学习文档(一)植物性物质的防治
某些植物的代谢物对害虫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毒性小,污染少。用于抑制储粮害虫作用的植物有:苦楝、山苍籽、郁金、花椒、除虫菊等。生姜防虫将生姜切成碎片,晒干后放在粮食表面,把贮粮的容器口盖严,可取得良好的防虫效果。花椒防虫用一个小布袋,内装10-15克新花椒,放入贮粮的坛内,若是用缸、囤贮粮,可多放几袋,用盖盖好,可有效地防止害虫感染。学习文档(二)物理防治1、高温措施:35℃以上温度不适宜害虫及螨类的生存。温度高达48~52℃时,害虫即迅速死亡,并无损于食用和饲料谷物的品质。具体方法有:日光曝晒;蒸汽杀虫;高温密闭;沸水热烫杀虫。学习文档2、低温措施。温度8℃以下贮粮害虫便进入休眠状态。温度降至0℃以下并持续一定时间,可致害虫死亡。利用冬天和秋季自然低温的条件杀死储粮、包装器材、仓储用具中的害虫是目前低温杀虫的主要办法。(1)仓外冷冻,趁冷入仓(2)仓内通风冷冻但对含水量较高的种用粮及花生,不宜采用冷冻。学习文档3、密闭贮藏,缺氧保管。将干燥的粮食密封贮存,使粮粒的呼吸消耗氧气并排除二氧化碳;或用机具造成仓内缺氧,均可致害虫窒息死亡。也可采用真空充氮或充二氧化碳的措施。学习文档
(三)机械防治
利用风车、各种溜筛或净粮机等将害虫从粮食中分离出来,或在机械作用下,使虫体与机械摩擦损伤或碰撞而死。风力除虫:根据粮粒与粮内的害虫和杂质比重的差别,利用风力将虫、杂分离。筛选除虫:利用粮粒与虫体大小不同,通过筛选将虫杂清除。学习文档(四)习性防治1、压盖防治。对聚集粮面产卵的害虫,在成虫羽化出粮面以前,将粮堆压盖封闭严实,使成虫不能外出而死亡。注意事项
1)通常防止蛾类成虫最有效,如果粮食中发现玉米象、谷蠹等甲虫则不应采用此方法。(2)被压盖的粮食一定要在安全水分内,而且要在粮食的温度稳定之后进行。(3)压盖的时间应在蛾类第一代成虫羽化之前进行。(4)种用粮不能用压盖方法杀虫,以免影响发芽率。学习文档2、诱集法(1)粮面堆尖诱杀:利用害虫的上爬习性,在粮面上堆成许多小堆,害虫爬入处理。(2)性激素诱杀:(3)毒饵诱杀:诱饵的配制方法是取害虫喜食的食料,如米糠、麸皮、粉碎油饼;半干的南瓜丝、胡萝卜丝、甘薯丝等作原料。学习文档(五)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方法就是利用杀虫剂防治储粮中的害虫和害螨的方法。优点:杀虫效果迅速,彻底,杀虫谱广,处理费用低廉,可以在不移动粮食的情况下进行杀虫处理,省工省力,并且受气候等其他的影响较小。缺点:杀虫剂对人和高等动物都有毒性,它会给粮食带来程度不同的污染,并且害虫会对它产后抗药性。学习文档常用药剂熏蒸药剂
1.磷化铝2.磷化锌3.磷化钙
4.氯化苦5.敌敌畏
触杀药剂
1.马拉硫磷和防虫磷2.杀螟松和杀虫松
3.甲基嘧啶磷4.辛硫磷
5.敌百虫6.溴氰菊酯
7.保粮磷8.植物杀虫剂学习文档第四节粮油储藏技术一、常规储藏
常规储藏是指粮食系统多年来普遍使用的储藏方法。即粮食经过干燥后,采用适时通风、密闭的方法进行保管。学习文档(一)粮食的干燥1、日光曝晒日光曝晒降水是一种普遍应用的粮食干燥办法。尽管它受气候条件限制,劳动强度大,但它简而易行,费用低,能促进粮食后熟,提高品质,并有抑制虫、霉的作用,是经济有效的办法。学习文档措施:清理晒场,薄摊勤翻,冷后进仓。粮层厚度按粮粒大小而定,小粒粮,如谷子、油菜籽等约5cm;中粒粮,如麦类、稻谷等约10cm;大粒粮如玉米、豆类约15cm。晒粮厚薄对降水效果有很大关系。在晒粮过程中,粮层上下部形成温差,蒸发速度不同,所以要经常翻动粮食,使水分均匀加速蒸发。学习文档晒粮对品质的影响:小麦耐热性最强,即使粮食晒至50-54℃以上亦无损于其品质。稻谷烈日曝晒易产生爆腰,大米不能曝晒。豆类中的大豆耐热性较差。但据实验,豆温不超过46℃,不影响出油率。2、机械烘干:利用热风、太阳能、微波等干燥设备进行干燥。学习文档(二)自然通风贮藏
自然通风是利用空气自然对流进行的。粮堆有一定的孔隙度,利用自然通风达到降温散水的目的。一般来说,温差越大,风速越大,空气交换量就愈多,效果愈好。学习文档1、通风季节与通风时机(1)通风季节:从全年气温变化规律来看,一年中基本上可以划分为气温上升与气温下降两个季节。在气温下降季节,一般是气温低于粮温,储粮应以通风为主,在气温上升季节,一般是气温高于粮温,储粮应以密闭为主。气温上升季节通常为3-8月,气温下降季节通常为9-下年2月。学习文档(2)通风时机A、仓外大气的温湿度低于仓内的温湿度,既能降温又能降水。B、仓内外温度大致相同,但仓外大气湿度低,可以降水。C、仓内外大气湿度大致相同,但仓外温度低,可以降温。注意温差不要太大,否则易发生结露。学习文档2、自然通风的操作方法
开启门窗通风,深翻粮面、改变堆形,挖心通风降温,转仓降温等。学习文档(三)常规密闭储藏
是指关闭门窗或压盖粮面等一般性的密闭措施,使储粮与外界空气隔绝。1、密闭储藏的作用(1)可减少外界温度对储粮的影响。(2)避免储粮在梅雨季节或潮湿天气吸湿返潮,引起发热霉变。(3)可防止外界害虫的感染。2、密闭储藏的条件:粮食水分达到安全水分。3、密闭储藏的方法:仓房密闭,压盖储藏。学习文档二、粮食低温储藏(一)低温储藏的生物学基础1、抑制虫、螨的生长。2、保持粮食品质。3、抑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二手车买卖合同协议书版
- 个人与银行借款合同模板版
- 2025届毕业生就业三方合同协议书样本
- 专业版:模具设计与制造承揽合同样本
- 事业单位临时工聘用标准合同范文
- 个人租房合同协议书范文
- 不可撤销合同担保书范本
-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
- 个人土地交换合同范本
- 三甲医院医生专业技能提升合同
- 建筑材料案例分析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解读PPT
- 《陈列展览项目支出预算方案编制规范和预算编制标准试行办法》的通知(财办预〔2017〕56号)
- 公司战略和绩效管理doc资料
- 特种设备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模板
- 人大商学院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企业管理历年卷
- 2023质量月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民航服务沟通技巧》教案第12课病残旅客服务沟通
- 直埋电缆沟工程专项施工组织设计
- 第五章北方杂剧创作
- GB/T 4214.1-2017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噪声测试方法通用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