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关实施保税物流制度的对策研究_第1页
中国海关实施保税物流制度的对策研究_第2页
中国海关实施保税物流制度的对策研究_第3页
中国海关实施保税物流制度的对策研究_第4页
中国海关实施保税物流制度的对策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海关实施保税物流制度的对策研究目录TOC\o"1-3"\u第一部分国际保税物流制度的基本理论 208一、前言 208二、保税制度概述 209(一)保税制度的含义 209(二)保税制度的类型 209(三)保税制度的主要体现载体 210(四)保税制度的作用 212三、保税物流概述 213(一)保税物流的含义及具体业务功能 214(二)保税物流特点分析 216(三)保税物流的对象-保税货物 216四、保税制度和保税物流的基本理论 217(一)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217(二)区域优势理论 218(三)国际物流相关理论 219第二部分发达国家实施保税物流制度现状和经验 220一、各国海关对自由贸易区(保税区)监管的模式 220(一)美国对自由贸易区的监管模式 220(二)其他国家海关对自由港区的监管模式 222二、各国海关对加工贸易保税监管的模式 223(一)美国海关的监管模式 223(二)欧盟海关的监管模式 224(三)日本海关的监管模式 225(四)其他国家海关的监管模式 226三、各国海关对保税仓库监管的模式 227(一)美国海关对保税仓库的监管模式 227(二)日本海关对保税仓库的监管模式 231(三)巴西海关对保税仓库的监管模式 233(四)其他国家海关对保税仓库的监管模式 234第三部分中国实施保税物流制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35一、中国保税物流发展阶段分析 235(一)保税物流发展的初级阶段:(1949~1987) 235(二)保税物流发展的中级阶段:(1987~1999) 236(三)保税物流发展的高级阶段:(2000~现在) 237二、中国海关实施保税物流制度的现状分析 237(一)整体概况 237(二)各类保税区域主要功能和相关保税监管政策 239三、中国实施保税物流制度存在的问题 242(一)各类监管区域、场所间政策功能相互重复,拓展功能得不到发展 242(二)各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在监管区域、场所管理中认识不统一、政策不一致 243(三)各类监管区域、场所联动发展和整体优势未充分发挥 243(四)众多监管区域、场所的建立与海关相对落后的监管手段存在矛盾 243(五)保税物流监管区域、场所功能设置的初衷与实际运行效果存在矛盾 244第四部分完善保税物流监管体系的建设性对策 245一、完善中国海关保税物流监管体系的背景 245(一)保税规模超速发展造成海关有效监管的难度增大 245(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要求发展保税物流 245(三)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并重发展,要求加快海关保税物流监管体系的建设步伐 246二、借鉴国外经验,完善中国海关保税物流监管体系的建设性对策 247(一)积极探索建立保税物流网络,推进港区一体化建设 247(二)推进保税监管区域、场所政策整合、功能叠加,推动保税物流与保税加工相互促进和发展 248(三)建立统一、高效、便捷的保税货物流转监管模式 249(四)集成服务,通过保税物流监管创新来提高海关监管效率 250结束语 250参考文献 251

中国海关实施保税物流制度的对策研究研究报告摘要保税制度诞生于英国。1547年,意大利在西北部的热那亚湾建立了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保税性质的自由港-雷格亨(leghoyh)自由港,1719年,意大利的里雅斯特已建立起保税仓库。1881年德国汉堡港建立了自由港模式。进入19世纪以后,随着航海技术的进步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保税制度逐步扩展到印度洋、东南亚等地区,如新加坡、香港、澳门等。20世纪以后,自由贸易区又在美洲大陆兴起,1936年,在美国纽约市的布鲁克林建立了美国第一个具有保税性质的外贸区。保税制度是海关对保税货物实施进境、储存、加工、装配、出境全过程监管的作业制度保税制度是一种国际上通行的海关制度,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对外经济贸易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货物保税制度在中国并不是一件新兴事物。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为了便于向我国倾销商品和资本,掠夺资源,在我国口岸建立了保税仓库。解放以后,保税仓库也就作为帝国主义侵略的产物而予以废止。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扩大对外贸易中,我们逐步认识到重建保税制度的必要性。1981年海关总署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保税仓库及所存货物的管理办法》。1988年,我国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保税仓库及所存货物的管理办法》,扩大了保税仓库的业务范围,规定凡属加工贸易复出口的进口货物、国际转运货物以及经海关批准可以缓税的货物,均可存入保税仓库。1990年,我国第一个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批准建立,又相继在宁波、福州、大连、厦门等口岸建立保税区;2000年4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了15个出口加工区试点;2004年以来,国务院又批准大连、天津、青岛、广州等开展保税物流园区试点。2004年5月,苏州工业园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上海闵行先锋保税物流中心A型开始试点。2005年6月,中国第一个保税港区—上海洋山保税港区正式经国务院批准设立。2006年以来,天津东疆、大连大窑湾、海南洋浦等保税港区相继成立。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苏州工业园区通过将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的整合,建立了中国第一家综合保税区。至此,中国形成了“三层次、多种模式”的保税物流体系。保税制度的建立,保税物流就应运而生。保税物流与一般的物流系统没有本质区别,追求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作效率与反应速度。但海关为了保证进出口货物的合法性,防止企业可能的偷税、逃税、漏税,需要制定一系列严密、规范的程序来保证保税制度的执行,海关监管追求系统的可控性、严格性。正是由于保税物流是在物流的基础上叠加了海关监管与保税制度,而海关监管的严格性与物流运作的效率性存在“二律背反”,使得保税物流在实际运作中监管难度大大提高。我国加入WTO后,国际贸易增长速度较快,海关监管资源增长有限,迫切要求海关在管理、运作模式、技术等方面进行创新,正因为如此,本课题的研究对有效提高保税物流的运作效率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本课题在充分了解国际保税制度和国际保税物流制度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发达国家实施保税物流制度过程中所采取的形式、内容及相关配套政策,进行比较研究。结合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了中国保税物流制度发展三个阶段,并综合分析了中国保税物流体系的多种表现形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在中国经济在面临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大背景下,如何去做到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并重发展,同时借鉴发达国家保税物流发展的经验,提出中国海关实施保税物流时提高监管效能的相应对策。通过本课题研究,将可以梳理中国保税物流发展的思路,借鉴发达国家海关保税物流监管的有效举措,为中国保税物流监管体系的完善提供有意义的建设意见,同时课题组也会将本研究成果运用到本科教材编写、本科教学中去。

第一部分国际保税物流制度的基本理论一、前言货物保税制度诞生于英国。自中世纪以来,英国以及一些欧洲大陆国家的沿海地区和港口已从特别关税的便利中获得很大的好处。1547年,意大利在西北部的热那亚湾建立了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保税性质的自由港--雷格亨(leghoyh)自由港,1719年,在奥皇查理六世时的意大利的里雅斯特已建立起保税仓库。德国汉堡港于1881年建立了自由港模式。在19世纪以前,这些保税区域一般集中在欧洲的地中海地区,如意大利的热那亚、那不勒斯、威尼斯等;进入19世纪以后,随着航海技术的进步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保税制度逐步扩展到印度洋、东南亚等地区,如新加坡、香港、澳门等。20世纪以后,自由贸易区又在美洲大陆兴起,1936年,在美国纽约市的布鲁克林建立了美国第一个具有保税性质的外贸区。货物保税制度在中国并不是一件新兴事物。事实上,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我国的海关大权落入外国列强手中。它们为了便于向我国倾销商品和资本,以及掠夺我国的资源,在我国口岸建立了保税仓库。解放以后,保税仓库也就作为帝国主义侵略的产物而予以废止,从此以后的30年,保税仓库在我国便销声匿迹。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扩大对外贸易中,我们逐步认识到重建保税仓库的必要性。我国海关总署于1981年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保税仓库及所存货物的管理办法》,1988年,为更好的适应我国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我国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保税仓库及所存货物的管理办法》,扩大了保税仓库的业务范围,规定凡属加工贸易复出口的进口货物,国际转运货物以及经海关批准可以缓税的货物,均可存入保税仓库。自1990年以来,我国在上海、宁波、福州、大连、厦门等口岸建立一批保税区。保税制度的建立,保税物流就应运而生。保税物流与一般的物流系统没有本质区别,追求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作效率与反应速度。但海关为了保证进出口货物的合法性,防止企业可能的偷税、逃税、漏税,需要制定一系列严密、规范的程序来保证保税制度的执行,海关监管追求系统的可控性、严格性。正是由于保税物流是在物流的基础上叠加了海关监管与保税制度,而海关监管的严格性与物流运作的效率性存在“二律背反”,使得保税物流在实际运作中监管难度大大提高。我国加入WTO后,国际贸易增长速度较快,海关监管资源增长有限,迫切要求海关在管理、运作模式、技术等方面进行创新,正因为如此,本课题的研究对有效提高保税物流的运作效率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二、保税制度概述保税制度是一种国际上通行的海关制度,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对外经济贸易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一)保税制度的含义保税制度是指经海关批准的境内企业所进口的货物,暂缓缴纳各种进口税费,在海关监控下在境内指定的场所储存、加工、装配后复运出境的一种海关监管制度。换而言之,保税制度是海关对保税货物实施进境、储存、加工、装配、出境全过程监管的作业制度。保税制度是由于国际贸易的需要而产生的。随着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逐渐增多,专门从事国际间转口贸易的进出口商人,在进口某一批货物时往往很难确定其销售的最终流向。如果销往其他国家而复运出口,商人则希望能允许将货物置于免纳进口税的状态下储存一段时间从而降低成本。如若准备进入本国市场,他也希望能将纳税时间推迟到货物实际进入国内销售时,从而节省资金占用成本。为了适应国际转口贸易的需要,照顾进口商的利益,就产生了“保税”这样一种不同于一般贸易做法的海关监控制度。(二)保税制度的类型保税制度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两种分类方法,一种是按照海关监管作业程序分,还有一种是按保税的基本形式风。1、按海关保税监管作业程序分(1)保税审批(备案)制度,包括保税仓库审批制度、保税工厂审批制度、保税集团审批制度、加工贸易合同备案制度(含加工贸易进口料件银行保证金台账制度)、区域保税备案制度等等。(2)保税通关制度,包括保税货物进口通关制度、保税货物出口通关制度、加工贸易深加工结转通关制度、保税仓库货物进出库通关制度、特殊监管区域保税货物进出区通关制度和进出境通关制度等等。(3)保税核销制度,包括保税仓库货物核销制度、加工贸易货物核销制度、区域保税货物核销制度等等。2、按保税的基本形式分(1)海关保税储存制度,指进口货物在海关监控下储存于指定场所,并可无须缴纳进口税费的一种海关制度。这种形式能使货物在不须缴纳进口税的状态下长期储存,而货主有充分时间在国内或国外推销货物。值得一提的是,储存中只允许对货物进行分拣、整理以及为保存货物的惯常操作,不得进行实质性加工,这是一种为国际商品贸易服务的海关保税形式。这一制度在中国海关又包括公共型保税仓库、备料型保税仓库、专用型保税仓库的保税货物监管制度。(2)暂准进口在国内加工的制度,是指准许某些货物有条件地暂时豁免进口税进入关境的一种海关制度。这些货物应是为某一特定目的进口,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以进口时原状或经特定制造、加工或修理后复运出口。这种制度使货物为特定目的而暂时进入境内使用或加工制造提供了便利。货物进口目的虽有不同,但原则上都要复运出口。通常申请实施这一制度需提供担保。可以说,这种保税形式超出单纯国际商品贸易,使保税制度由储存扩展为使用或加工制造,它为世界各国充分利用本国资金、技术、劳动力资源发展国际加工贸易创造了条件。这一制度在中国海关又包括对来料加工、进料加工、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货物监管制度、对加工贸易保税工厂、保税集团进出口货物监管制度,加工贸易进口料件银行保证金台账制度。(3)特殊区域保税监管制度,这一制度在中国海关又包括对保税区进出境和进出区的保税货物监管制度、对出口加工区进出境和进出区的保税货物监管制度、对上海钻石交易所进出境和进出所的保税货物监管制度等。(三)保税制度的主要体现载体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及外贸方式多样化,世界各国进出口货运量增长很快。如进口原料、配件进行加工,装配后复出口、补偿贸易、转口贸易、期货贸易等灵活贸易方式下的货物,在进口时要征收关税,复出口时再申请退税,手续过于繁琐,也不利于发展对外贸易。如何既方便进出口,有利于把外贸搞活,又使未税货物仍在海关有效的监督管理下,保税制度的多种表现形式就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为了便于海关监管,在国际贸易中采用货物保税的方法通常将特定的保税货物吸引到本土的某一特定地区。在这一特定的地区内,除了提供保证存储需要的基本设施和必要的运输工具,同时海关制定相应的监管措施与之对应。保税制度,作为一个体系来说,它按照保税业务的不同职能和地理区域范围来看的主要体现载体可划分为:1、自由贸易区(边境区)、自由港。自由贸易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发展转口贸易和进出口贸易、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增加劳动就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促进本国或本地区经济的发展,而划在一国国境之内、关境以外的允许外国货物自由进出,并与其他地区实行严格隔离的特定经济区域。从国际上来看,有将这种特定经济区域称为自由港的,也有将这种特定经济区域称为自由贸易区的,两者没有本质的区别,如果说有区别,是指自由贸易区仅限于港口或城市中的某一特定地区。而自由港通常指整个港口和城市,包括停泊船只的水域、码头设施和路上地域等。目前世界上包括整个港口或城市的自由港为数不多,主要有香港、新加坡等。这种包括整个港口或城市的自由港往往被称为综合型自由贸易区。2、保税区。保税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其境内辟出一定的范围,采取隔离措施,提供仓库或厂房等基本设施,或由外国企业入区投资设厂,免税生产出口产品的区域。这个区域一般是十分易于管理的边境区域,按“国境之内、关境之外”的原则,通过前门开放、后门关住,减免关税的方式进行管理。进入该区的货物可以自由储存,重新分级、加工、包装、制造,然后免税再出口,但如果运入所在国海关管理区域时,则必须缴纳关税。保税区伴随着国际经济贸易的飞速发展,已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并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所采用,它已成为发展国际经济贸易的有效形式。3、出口加工区。国家划定或开辟的专门制造、加工、装配出口商品的特殊工业区。出口加工区一般选在经济相对发达、交通运输和对外贸易方便、劳动力资源充足、城市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多设于沿海港口或国家边境附近。出口加工区可以利用免税等优惠条件吸引国外资本,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增加就业机会,扩大出口贸易,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对投资者来说,不但可以享受关税优惠条件,而且还能利用当地廉价劳力和原料,从而获取较高利润。有单类产品出口加工区和多类产品出口加工区之分。后者除加工轻纺工业品外,还加工生产电子、钢铁、机械、化工等产品。出口加工区由自由贸易区发展而来。4、保税仓库。保税仓库是指由海关监管的存放用于来料加工、进料加工复出口,或暂时存放后再复运出口的,以及经海关批准缓办纳税手续进境的货物的专门仓库。根据国际上通行的保税制度要求,进境存入保税仓库的货物可暂时免缴进口税款,免领进口许可证或其他进口批件,在海关规定的存储期内复运出境或办理正式进口手续。但对国家实行加工贸易项下进口事先申领配额许可证的商品,在存入保税仓库时,应事先申领进口许可证。保税仓库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自用型保税仓库和公共型保税仓库;第二种分类方法就是按欧共体对保税仓库的分类,可以分成公共保税仓库、自有公共保税仓库、专用保税仓库、海关监管仓库等形式。5、保税工厂。保税工厂是经海关批准,在税务机关监管下,对外国货物进行加工、制造、分类及检修等保税业务活动场所。保税工厂一般将整个工厂或部分专用车间置于海关的监管之下,专门从事来料加工,进件装配复出等业务,对于这类生产性的保税工厂,海关审批较为严格,对其加工项目的规定也作了严格的限制。6、保税棚。保税棚是经海关批准,由税务机关监督,用于装卸、搬运和暂时免税储存进口和出口货物、作为进出口货物办理报关手续的场所,通常设置在海关附近。保税棚寄放货物的期限较短,一般不得超过15天。除此之外,还有保税陈列场、保税集团等保税形式。(四)保税制度的作用在当今世界,保税制度正在成为扩大开放、发展经济贸易的有效手段。保税制度,对简化通关手续,加快货物的进出,扩大出口和转口贸易,增加仓储运输业的收入,发展加工贸易,促进对外贸易,都是有利的。它在国家发展外向型经济中有着重要作用:1、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齐全的基础设施,为国际贸易提供运输、仓储、展销、寄售、简单加工、维修服务等方便条件,增加外汇收入。保税区、保税仓库、保税工厂等多设置在港口、机场等水陆空交通十分便捷的边境地区,作为豁免关税区,它们在土地、税收和管理上实行特别的优惠政策,管理环节最大限度地简化,税收最大限度地优惠,资金盈利率高,外商乐于投资其中。由于许可证、税收、现汇管理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商品的进出口,所以会大大增加国家的外汇收入。2、开拓国外市场,扩大我国商品出口,增强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各种保税形式借助优越的地理环境,丰富迅捷的信息容量,成为本国市场与国外市场最为简捷的联系渠道,我国商品可以从此拓展国际市场,扩大出口,并以低廉的成本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3、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发展高、精、尖新产业,推动本国的科技水平向高层次发展,为国家的科技事业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4、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交流。实施保税制度,能够形成更加符合国际标准的投资环境,外商可以通过保税区顺利取得国内充足的生产资料,国内产品亦可借保税区之门更快地打入国际市场,推动外向型经济更快地发展。三、保税物流概述保税制度的建立,保税物流就应运而生。保税物流与一般的物流系统没有本质区别,追求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作效率与反应速度。但海关为了保证进出口货物的合法性,防止企业可能的偷税、逃税、漏税,需要制定一系列严密、规范的程序来保证保税制度的执行,海关监管追求系统的可控性、严格性。正是由于保税物流是在物流的基础上叠加了海关监管与保税制度,使得保税物流在运行方面受到过多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一)保税物流的含义及具体业务功能保税物流与国际物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谓国际物流是指当生产和消费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时,组织货物在国际间的合理流动,即发生在不同国家间的物流活动。而保税物流是指保税状态下货物在保税监管区域、场所或网点间的流通,包括保税货物在供应销售链上的采购、存储、简单加工、增值服务、检测、维护、配送、分拨、分销、运输、流转、调拨等,不含加工贸易企业生产链上的物流和传统的口岸通关物流。保税物流的具体业务功能包括:1、货物运输。保税区或出口加工区等集中了各类物流基础设施,首先使其具备了运输枢纽的功能,可以依托已建立的运输网络,组织保税区或出口加工区内的专业物流企业和各类运输经营者为客户选择满足客户需要的运输方式,然后具体组织网络内部的运输作业,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客户的商品运抵目的地,并达到安全、迅速、价廉的要求。2、储存。保税区或出口加工区等需要有仓储设施,但客户需要的不仅是在物流中心储存商品,更需要通过仓储环节保证市场分销活动的展开,同时尽可能降低库存,减少储存成本。因此,保税区或出口加工区等需要配备高效率的分拣、传送、储存、拣选设备以支持包括堆存、保管、保养、维护等物流活动。3、装运搬卸。为了加快商品在保税物流中心的流通速度,保税区或出口加工区等应该配备专业化的装卸搬运机械,以提高装卸搬运作业效率,减少作业过程对商品造成的损毁。包括对输送、保管、包装、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进行衔接活动,以及在保管等活动中为进行检验、维护、保养所进行的装卸活动。4、分类包装。要实现物流系统运行通畅、提高物流效率,每一环节的物流活动都应与包装材料、包装容器、包装标准等的选择与管理密切相关。商品包装除能起到销售功能,还能起到保护商品的功能;商品经过包装,特别是推行包装标准化,能为商品的流转提供方便,如便于在保税区或出口加工区等对销售包装进行组合、拼配、加固,形成适于物流和配送的组合包装单元。5、流通加工。流通加工是指某些原料或产成品从供应领域向生产领域,或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流动过程中,为了有效利用资源、方便用户、提高物流效率和促进销售,在流通领域对产品进行的初级或简单再加工。在保税区或出口加工区等内部进行流通加工可以增加运输、仓储、配送等活动的附加价值,同时也提高了物流过程本身的价值,使用户获得价值增值。6、配送。配送是在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配送是连接了物流其他功能的物流服务形式,提高了物流系统的价值增值部分。配送体现了配货和送货的有机结合,最终完成社会物流并最终实现资源配置的活动。7、物流信息处理。保税区或出口加工区等的建设是基于现代物流发展对物流链管理信息化、计算机化、网络化的要求。因此,保税区或出口加工区等通过中心内信息平台的建立,利用各种固定通信、移动通信技术及电子信息技术的支持,对在各个物流环节的各种物流作业中产生的物流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分析、传递,并向客户提供各种作业明细信息及咨询信息,并进行与上述各项活动有关的计划、预测、动态的情报及有关的费用情报、生产情报、市场情报活动、财务情报活动的管理,要求建立情报系统和情报渠道,正确选择情报科目和情报的收集、汇总、统计、使用方式,以保证其可靠性和及时性。保税物流的各类业务的综合保税物流模式用图1来解释说明。图1:保税物流的各类业务的综合保税物流模式(二)保税物流特点分析保税物流是物流分类中的一种,符合物流科学的普通规律,但同时具有不同于其它物流类别的典型特点:1、系统边界交叉。保税物流货物在地理上是在一国的境内(领土),从移动的范围来看应属于国内物流,但保税物流也具有明显的国际物流的特点,例如,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及区港联动皆具有“境内关外”的性质,所以可以认为保税物流是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的接力区。2、物流要素扩大化。物流的要素一般包括运输、仓储、信息服务、配送等,而保税物流除了具有这些基本物流要素之外,还包括海关监管、口岸、保税、报关、退税等关键要素,两者紧密结合构成完整的保税物流体系。3、线性管理。一般贸易货物的通关基本程序包括申报、查验、征税、放行,是“点式”的管理;而保税货物是从入境、储存或加工到复运出口的全过程,货物入关是起点,核销结案是终点,是“线性”的管理过程。4、瓶颈性。在海关的监管下进行物流运作是保税物流不同于其它物流的本质所在。海关为了达到监管的效力,严格的流程、复杂的手续、较高的抽查率必不可少,但这与现代物流便捷、高效率、低成本的运作要求相背,物流效率与海关监管效力之间存在“二律背反”,在保税需求日益增长的情况下,海关的监管效率成为保税物流系统效率的“瓶颈”。5、平台性。保税物流是加工贸易企业的供应物流的未端,是销售物流的始端,甚至包括了生产物流(如VMI)。保税物流的运作效率直接关系到企业正常生产与供应链正常运作,构建通畅、高效率的保税物流系统是海关、政府相关部门、物流企业、口岸等高效协作的结果。完善的政策体系、一体化的综合物流服务平台必不可必,例如集成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物流中心将是保税物流的主要模式之一。(三)保税物流的对象-保税货物保税物流货物是指经海关批准未办理纳税手续进境;在境内储存后复运出境的货物,也称作保税仓储货物。已办结海关出口手续尚未离境;经海关批准存放在海关保税监管场所或特殊监管区域的货物,带有保税物流货物的性质。1、保税货物的特征保税货物具有以下特征:(1)进境时暂缓缴纳进口关税及进口环节海关代征税,复运出境免税,内销应当缴纳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海关代征税,不征收缓税利息;(2)进出境时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免于交验进出口许可证件;(3)进境海关现场放行不是结关,进境后必须进入海关保税监管场所或特殊监管区域,运离这些场所或区域必须办理结关手续。2、保税物流货物的范围包括:保税物流货物包括:(1)进境经海关批准进入海关保税监管场所或特殊监管区域,保税储存后转口境外的货物;(2)已经办理出口报关手续尚未离境,经海关批准进入海关保税监管场所或特殊监管区域储存的货物;(3)经海关批准进入海关保税监管场所或特殊监管区城保税储存的加工贸易货物,供应国际航行船舶和航空器的油料、物料和维修用零部件,供维修外国产品所进口寄售的零配件,外商进境暂存货物;(4)经海关批准进入海关保税监管场所或特殊监管区域保税的其他未办结海关手续的进境货物。四、保税制度和保税物流的基本理论(一)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区域是一个多学科研究的基本范畴,在经济领域中区域是人们为了追求多样性需要的满足,经过长期的社会生产分工与经济交换演进,分别聚居在一起,与一定规模的生产要素相结合,形成特有的产业结构功能,在一定地表空间范围内产生内聚力和辐射力的地域性社会产生综合体。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按照一定的地域进行分工与合作,组织系统内区域的产业发展与布局,使一国或一个地区内形成聚集与分散相结合的态势,既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各区域的地区优势,又能建立起分工协作的区域经济体系。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即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其中内部因素主要由需求、供给、区域结构组成。消费与投资构成区域的综合需求,综合需求的变动往往具有乘数效应,即消费或投资的增加(减少)会导致区域经济总量呈倍数的增加(减少)。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供给构成区域经济的供给因素。供给因素的变动也会影响区域经济的增长,同时供给因素也可以用来衡量区域经济增长的潜力。由于经济活动并非均匀分布,发展速度也不相同,良好的区域结构可使经济活动在空间上呈有效率的分布,达到最大的聚集经济,而聚集经济有利于区域整体的经济增长。外部因素由区域间贸易与区域间要素迁移构成。区域间贸易的便利、快捷,可扩大区域市场增加经济要素的聚集,既有利于供给也有利于需求,可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区域间要素的迁移是指劳动的迁移、资本的流动、技术知识的传播。影响劳动迁移的非经济因素与经济因素同样重要,而由于非经济因素难以掌握,因此一般都只考虑经济因素。一个高工资区域必然能吸引劳动的迁入:资本则由低资本报酬率区域流向高资本报酬率区域。现存的资本存量与资本的不可分割性,则成为延缓资本流动速度的两个重要因素。在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中,有的强调在区域内建立大型推动型产业,利用其关联效应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的强调建立核心区为增长极,通过扩散效应促进邻近地区的经济发展。总之,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二)区域优势理论一个国家可以划分为若干地区,地区之间在自然、经济、社会条件等方面往往存在着各种差异。对区域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不同地区所具有的优势,这些优势是形成区域分工和贸易结构的基础,也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区域之间的差异是形成区域优势的基础,但是并非任何差异都能形成优、劣势。差异本身只是表明被比较对象之间的异质性,而不反映对象之间的优劣问题,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针对特定的目标,区域差异才能演变为区域之间的优劣势。在特定的目标下区域之间的差异形成了区域优势,区域优势大致具有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禀赋优势、工业资源优势、发展交通运输业的自然条件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资本优势、技术优势等类型。区域优势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不仅是相对于一定的对象和目标而言,同时也受一定的环境条件制约。当区域所处的环境发生变化时,区域间的有劣势也相应发生变化。而从长远的趋势来看,区域差异的发展逐步在走向区际趋同。(三)国际物流相关理论1、物流组织网络化理论。物流组织网络化是指物流经营管理机构、物流业务、物流资源和物流信息等要素的组织按照网络方式在一定市场区域内进行规划、设计和实施,以实现物流系统快速反应和最优总成本等要求的过程。2、物流要素集成化原理。物流要素集成化是指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对物流系统功能、资源、信息、网络要素及流动要素等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评价,通过要素之间的协调和配合使所有要素能够像一个整体在运作,从而实现要素之间的联系,达到物流系统整体优化的目的的过程。3、物流接口无缝化原理。物流接口无缝化是指对物流网络构成要素之间的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程五个流动要素,信息、资金、机构、人员等生产要素,技术标准、运作规范、管理制度等机制要素进行内部和外部连接,使系统要素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成为无缝连接的整体的过程。物流接口无缝化是物流系统或者系统要素之间通过相同的接口进行对接,形成更大的系统平台,扩展系统的边界,放大系统的功能。这是实现物流系统目标和物流系统要素集成的保证。物流接口无缝化的目的是消除系统内和系统外在边界上的差异,提高系统集成度,使物流系统要素集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以实现整体目标。4、第三方物流理论。简单的说,第三方物流是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现代第三方物流理论认为,第三方物流具备以下基本特征:(1)是合同导向的一系列服务;(2)是个性化物流服务;(3)要求需方与供方之间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4)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第三方物流是物流活动的一种高级形式,是社会专业化分工的必然结果,发展专业化物流能更好的推广使用新技术,使企业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从而有利于核心能力的形成和发挥。

第二部分发达国家实施保税物流制度现状和经验一、各国海关对自由贸易区(保税区)监管的模式自由贸易区(FreeTradeZone)是设区国为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通过特殊的经济政策和手段而开辟的与其它地区隔离的特别经济区域。包括自由贸易区、自由港、自由区、对外贸易区、出口加工区、自由工业区、自由边境区、过境区、保税仓库区等各种经济区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已有1200多个自由贸易区,其中15个发达国家设立了425个,占35.4%,67个发展中国家共设立775个,占65.6%。世界各国自由贸易区的特点有:1、隔离封闭:自由贸易区是在设区国领土上用围栏与该国其他区域隔离且封闭起来的一个区域,其面积一般在十几平方公里以内。2、境内关外:自由贸易区虽然位于设区国边境之内,但却处于该国关境之外,海关对货物的进出国境不征收关税,而进出关境则视同进口或出口要征收相应的关税。3、充分自由:贸易自由、运输自由、投资自由、金融自由等等。4、政策优惠:设区国政府通常给予自由贸易区内的企业减免所得税、放宽信贷政策、提供投资匹配、加速资本折旧、保障投资安全、以优惠价提供土地及水、电等政策优惠。5、港区结合:自由贸易区大多设在吞吐量较大的海港等具有地理优势的地方,例如德国的汉堡港、美国的纽约港、荷兰的鹿特丹港等。特殊情况下也可设在内河港、航空港等地方。(一)美国对自由贸易区的监管模式美国是设立自由贸易区最多的国家,《美国对外贸易区委员会通用条例》规定:“自由贸易区是一个隔离的、封闭的、被管辖的作为公共设施而运作的区域。在进口港(即报关海港)及其邻近地区,配有装卸、处理、存储、使用、制造、商品展示等设施以及拥有海、陆、空的转运能力。任何国外和国内的商品都可以进区,不受美国海关法的约束,而法律禁止的商品或有害于公共利益、健康或安全而被委员会命令禁止的商品除外。允许进区的商品可以以任何方式存储、展示、制造、混合或使用,除了法令和其他法律及条例规定的以外。商品可以最初的包装或其他形式进行出口或从区内发送到关境内。如果运往关境内,应缴纳关税,但是,如果再运到国外的某些地点,就不必交付关税。”为了促进美国国际贸易发展,美国海关法规定,经对外贸易区委员会批准,对外贸易区为私人设立和经营的海关监管场所,在关税法意义上属于美国海关关境之外,但还必须遵守美国的其他法律,企业可在对外贸易区内对合法从海外进入境内的货物从事储存、展示、包装、分类、清洗、分装、加工等活动,海关对对外贸易区实施监管。美国对自由贸易区的监管制度可以概括为“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不干预。”“一线放开”:即放开自由贸易区与国境外的通道,使境外货物可以自由地进入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的货物也可以自由地、不受海关监管地运出境外。如《美国海关现代化法》规定:“存入自由贸易区或自由仓库的货物,不需要向海关当局呈验,也不需要正式报关”,海关对自由贸易区或自由仓库的监管是抽查式的,只有在违反海关法规的情况下才进行。“二线管住”:指严格管住自由贸易区与境内其他区域的通道,货物只要从自由贸易区进入境内其他地区,海关就依据本国的有关法律,征收进口关税。“区内不干预”:指区内的货物可以进行任何形式的储存、展览、组装、制造和加工,可以自由流动和买卖,无需海关批准,只需备案。《美国海关现代化法》第172条规定:“在自由区或自由仓库允许进行任何工业、商业或服务业活动,但进行此类活动应事先通知海关。”第176条规定:“在自由区或自由仓库从事储存、加工、买卖货物的任何人,应按海关当局规定的格式制作存货记录。存货记录应当使海关能够辩认货物并载有货物的流动情况。按照以上管理模式,各自由贸易区都严格实行封闭和高效的管理措施。许多国家的自由贸易区都是依港而建,港区合一,进港即进区,出港即出区。有的自由贸易区,由于受到区位条件的限制,国境与自由贸易区之间存在一定距离,为此,在二者之间设立封闭的海关通道,并由海关指定的交通工具运送货物,海关制定严格简化的海关单证制度,减少货物进出口和转口的监管手续,同时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自由贸易区的货物进行动态监控。(二)其他国家海关对自由港区的监管模式迪拜港自由港区建于1985年,由港口和自由贸易区组成,面积135平方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自由港区。主要功能为港口装卸、仓储物流、贸易及加工制造。区内共有企业5000余家,其中贸易物流业占74%,加工制造业占22%,相关服务业占4%。该区为海关监管区域,陆域设立围网,进行封闭管理。主要政策包括:货物在区内存储、贸易、加工制造均不征收关税及其它税收,如进入阿联酋关税区时再征税。海关对区内货物采取随时抽查的方式进行监管。外国货物从海上进出该区均须向海关和港口进行申报。区内除中转贸易、加工制造业务以外,其他与之相关的中介服务行业等也可进入,除酒店、医院外,银行、法律事务、写字楼业、餐饮业等均可入区经营,但此类企业均须为阿联酋本国所有,外资企业不得进入。阿联酋对港口、自由贸易区、海关采取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其管理机构是迪拜港董事局,为政企合一的实体,统一管理、经营港口和自由贸易区,董事会主席为皇室指派,对协商事宜具有最终裁定权。汉堡港自由港区建于1888年,为世界上最早的自由港,也是欧洲典型的经济自由区。面积为15平方公里,主要功能是货物中转、仓储、流通、加工和船舶建造。主要政策包括:自由港不在关税管辖区,不是海关的监管区域,装卸、专船和存储货物不受海关限制;货物可以自由从水上进出该区,原材料可在区内加工,不须申报及征收关税。按联邦法规定,该区可视同第三国地位,货物只有从自由港输入欧盟市场时才须向海关结关,交纳关税及其它进口环节税。近年来,汉堡港自由港区出现一些新的情况:欧盟为统一关税区,使关税减免作用降低,由1888年的30%降至2006年的3%;区域内加工功能趋于萎缩,现已无实质性业务;集装箱运输方式使货物在港时间大大缩短,对保税的需求日渐减少;“9.11”以后,为适应国际反恐需要,特别是根据美国的要求,各种货物(包括转口货物)入区均需申报。目前,欧盟各国正对自由港政策的走势进行评估,以决定是否继续坚持传统的自由港政策。1994年起,汉堡港自由港区改建为自由贸易区。按欧盟规定,自由贸易区可设在港口及以外的任何区域,属欧盟关境内享受特殊政策的区域,不再视同为第三国地位。汉堡港自由贸易区为海关监管区域,外国货物进区后45天以内不征收关税,以后根据货物不同去向分别处理,如进入保税库、加工区,或进入关税区,可享受不同的关税政策。阿姆斯特丹港在港口内设有自由贸易区,类似保税仓库,面积0.65平方公里。商品进入该区可免交进口税,储存在仓库的商品可以进行简单包装、样品展示,也可做零件装配,具备减免关税和提供转口的各种优惠条件,是大型商户对欧、亚、非洲各国出口的分销中心。自由贸易区外设有若干海关监管库,进一步延伸自由贸易区的功能和服务。此外,阿姆斯特丹港与机场空港自由贸易区业务联系紧密,推动了海空两港物流的联动发展。二、各国海关对加工贸易保税监管的模式发展加工贸易是当今世界各国的一项重要活动,既有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也有像韩国这样的新兴工业化国家,更有印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它们的做法与经验各有所长。(一)美国海关的监管模式美国的加工贸易业务集中在海关指定的监管区域内。根据美国外贸加工区法案规定,允许在进境港内或毗邻区建立特别的封闭区,并当作美国海关关税以外区域看待,外贸加工区即属于这种区域。外贸加工区使企业节省实际的费用,为从事国际贸易的公司降低经营成本。企业可利用外贸加工区延付关税,避开外国原产标记规定,获较低税率或免税,取得较低应税价格,规避许可证限额,以及避免双重付税。外贸加工区是作为公共设施经营的,每个港区可设立一个外贸加工区。为确保美国关税与贸易法的统一性,海关监督尤其重要,外贸加工区经营者必须偿付海关监督管理活动的费用。在某些情况下,外贸加工区委员会将凭现有外贸加工区经营者的申请批准建立一个具有特殊用途的分区。这个分区可作为主要外贸加工区的附属区由单个公司经营管理。由于主要外贸加工区不能适应和满足理想的业务活动,对建立分区的需求呈现出增加趋势。根据美国有关法律规定,任何外国和美国国内的产品均可进入外贸加工区,进行储存、销售、展览、拆散、重新包装、批发、分类、定级、清洗、搀合外国或美国产品,组装、制造或进行其它加工。当然也有例外,下列活动禁止在外贸加工区进行:1、在海关关境进行的而应遵守国内税收法条款的任何加工活动,需要征税的有雪茄香烟、人造黄油、加工或更新的黄油、白磷光体手表、火器或烈性酒;2、酒精和酒的蒸馏活动,不适宜饮料的含酒精产品的生产或制造;3、零售贸易,从海关关境运入外贸加工区的国内或外国已付关税或免税商品除外。此外,因属于煽动性或不道德内容而严禁进入关境的任何商品同样不准进入外贸加工区。在外贸加工区要进行操作性活动、制造或加工产品必须获得该地区海关关长的许可。在外贸加工区内销毁产品也必须得到该地区海关关长的预先批准。除此之外,将货物运入外贸加工区必须获得该地区海关关长的批准。货物进入外贸加工区时必须填报有关单证,由于所处地位不同,单证也有所不同。海关申报单必须由受让人填写和呈交。美国对外贸加工区采取海关特殊监管区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制度的优势是区域封闭,便于海关管理。而且企业不必提交资金担保,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二)欧盟海关的监管模式欧盟对加工贸易的政策有明确的规定。根据“对于出口产品,免征其相同产品供境内消费时应征的关税和国内税,或退还与所缴纳数量相当的关税或国内税,不得视为补贴”的规定,欧盟规定了一项进境加工制度。该制度允许某些非欧洲共同体货物在进境时暂时不纳关税和其它国内捐税,或在其加工后得到的产品出口时退还原已征税款。进境加工制度使得产品在出口时能与第三国生产的产品处于同等竞争水平。《共同体海关法典》第114条规定可以适用进境加工制度的业务包括工业生产、工业加工、修理和某些有助于出口生产并在生产过程中全部或部分消耗掉并不存在于补偿产品中的货物。欧盟法律规定,进行进境加工的作业必须取得海关批准证书。目的是权衡欧盟进境加工业的生产者与欧盟同类工业的生产者之间的利害关系,以保护欧盟内相同或相似货物生产者的利益。欧盟法律还规定,进境加工项下进境货物应能够在加工产品中识别。欧盟对加工贸易称为进境加工的指导思想之一是在审批加工贸易时,权衡加工贸易企业与其他生产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并鼓励以欧盟内部的料件制造产品出口。因而,对进口料件的管理政策具有较高的灵活性。第一,欧盟的管理模式分为保税与退税两种体制。欧盟《共同体海关法典》第114条规定,保税方式是指非欧盟货物以加工产品形式复运出欧盟为目的,进境时可不征收关税并不受贸易政策措施限制的海关制度;退税方式是指允许货物在进口时保留在加工后复出口退还已征税款,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货物在进境时没有充分把握加工后的加工产品是否复运出欧盟关境,但希望保留如果复运出境时可退还原征收的进口税的可能性的料件。第二,欧盟对进境货物或加工产品的转移(深加工结转问题)进行了变通的管理方式,允许进境加工许可证持有人在保持加工记录的情况下,在记录中进行登记的变通程序,其特点在于,在连续的记录中,由下一个环节的主体承担相应的责任。第三,即使在保税体制下,欧盟的模式也为进口料件的内销提供了制度空间,在企业支付进口应承担的义务如补交关税及迟纳利息之后,可以转为正式进口,进入内部市场流通。此外,政策还允许进行料件串换,即用欧盟内生产的货物替代从第三国进境的货物进行加工。第四,加工产品复出境的期限规定很灵活。欧盟海关法规定,除某些特殊加工项目或进境货物由欧盟委员会规定加工期限外,进境加工制度项上的加工产品复出境或改为适用其它海关监管制度的时限由海关当局根据加工业务具体情况确定。并可根据加工批准证书持有人的正当理由申请予以延期。第五,核销手续方便快捷。欧盟海关法要求,批准证书的申请人应在规定的加工产品复出境的期限届满后30日内向海关办理核销手续。为方便核销,欧盟海关法允许经海关批准适用保税方式的进境加工业务按月或按季集中核销。(三)日本海关的监管模式日本的“加工贸易”一词,主要是指委托加工贸易,大致分为两种:第一种叫顺委托加工,又称为委托加工出口,即日本企业作为受托者,接受委托者国外企业提供的原料、辅料或元器件、零配件及包装材料等物资,加工组装为成品以后,交付给国外企业并收取商定的加工费。第二种是逆委托加工贸易,又称为委托加工进口,即日本企业作为委托者向受托者国外企业提供原材料等物资,待其加工出产品后再进口,并向其付加工费。除了少数特殊商品或者特殊支付方式外,日本政府对企业从事加工贸易没有限制,而且给予享受关税优惠的待遇。总体而言,日本对企业从事加工贸易活动的管理较为宽松,但是对保税空间有着较为详尽的规定。保税空间根据其功能不同,可分为指定保税地区、保税存放地区、保税工厂、保税展览会、综合保税地区等五大类。在这些地方相应地可以进行外国货物的装卸、搬运、存放、加工制造、展览等。保税工厂,是指经海关关长同意并在海关监管下,对外国货物进行加工或以其为原料进行制造治混合、以及对外国货物加以改装、分类等其它维修养护工作的工厂。保税工厂与保税地区功能不同的是可以将所存放货物作为原料及材料进行加工、制造。为进行保税作业而把外国货物存放于保税工厂的时间,原则上为两年,但在海关关长认为有必要时,可延长时间。(四)其他国家海关的监管模式韩国加工贸易管理模式的特点,在于对参与加工贸易过程的投入品规定了1年内按照复出口的期限减免关税,对用于加工贸易的减免税进口原材料给予退税,同时,在必要时,可以在货物进口时,要求提供相当于减免税款或凭保证金同意分期纳税的担保。海关对特殊区域实行监管和采取先征后退模式都可以有效防范加工贸易的走私。墨西哥的加工贸易以加工装配为主,其根本原因是毗邻美国。在两国边境上,集中了大批从事加工装配的企业,美国方面从事资本密集型的工序,墨西哥方面从事劳动密集型的工序,形成了按照要素察赋及比较成本优势的国际分工。墨西哥实施了出口加工区的制度安排,加工装配业务所需的进口设备及料件等可以免征关税。印度加工贸易的政策具有较高的指向性,明确规定用于生产出口产品的进口产品,以及向完全出口型企业提供的产品,可以免除全部关税和附加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建立的哈雷亚自由贸易区为区内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极其宽松的制度环境。允许建立外商独资企业,免除进出口关税,免征全部的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对资本与利润流出不设任何限制。东盟一些国家如印度尼西亚、泰国,对加工贸易的管理以出口加工区为主。印度也采取了自由贸易区和出口加工区的制度安排,其管理模式与其他国家的出口加工区相近。加工贸易与保税监管业务,国际上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去借鉴。综观世界各国对加工贸易的监管制度,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模式:一是封闭式保税监管,即保税进口的料件只能在海关设定的封闭区域内进行,如出口加工区、自由贸易区、保税区、保税工厂或车间,这样便于国家有关部门主要是海关实行有效监管,防止保税进口的货物流入国内市场。二是先征后退,企业进口原料时,海关先予征税,等成品出口时再予以退税,原材料在国内加工时允许串料。三是实行在第三方担保前提下的保税监管,即加工企业进口料件时,海关保留征税的权利、先不实际征税,但企业必须提供有效担保,担保可采取银行、保险公司对税收的资金担保,企业不动产等财产抵押多种形式,以确保加工企业在成品不能出口时或者发生违法经营时海关有确保国家税收的手段。四是开放式管理,但是有的是在严密监管前提下的开放式,有的则税收保障机制相对不太健全。从实施效果来看,该模式的运作要求市场法制完备、企业守法性强,同时要有信息化监管网络的建立。三、各国海关对保税仓库监管的模式(一)美国海关对保税仓库的监管模式美国保税仓库由美国海关核准,通过美国海关严格审核经营者的个人背景、公司资格、安全指数、高额保证金等之后而颁发给企业执照。1、美国保税仓库的主要功能(1)货柜转口功能。货物从国外进口去第三国(例如墨西哥、加拿大等),路经美国转口,此时货物不需在美国清关和缴纳税金,而直接进入保税仓库,在保税仓库中进行货柜转换,再由美国转运到第三国。所有的程序必须在保税仓库内完成,才可以不纳额外的税金和不需在美国清关。(2)保税仓库报关功能。货主可以在清关之前,将货物存放在保税仓库中,可长达五年之久。适用于需要配额的商品,有时货物先到了,而正本配额还未到,货主可以要求报关代理先做一个保税报关等待正本配额。同时也适用于文件不清楚或类似会引起美国海关误解文件时而采取的一个缓冲的手段。保税仓库报关最常用的是进口商为了缓解高额或庞大的进口关税而采取一种手段。进口商在还没得到有买主之前有权将进口货柜送到保税仓库储存而不需事先清关和缴纳关税,直到有需要时再酌量分批清关,并且只需缴纳相应数量的税金。进口商可以巧妙使用保税仓库达到不积压流动资金从而帮助进口商更好分配资金的合理使用。(3)类似集装箱货运站功能。从国外进口的拼箱货必须在CFS中拆柜,有时候一个拼箱货柜的货主高达10个货主以上,为了让不同的货主可以自由地、单个地清关,拼箱货柜将在保税仓库内通过货主的舱单、包装单等来拆柜,等待货主去各自清关,货主在缴纳必须的费用、正本提单、清关单之后就可以提货。必须注意的是,拼箱货允许停放15个工作日,15个工作日之后还没有清关的话,货物将被搬移到海关监管的政府仓库。(4)起到政府仓库功能。政府仓库(G.O.Warehouse)是指因货主没有在美国海关规定的时间完成清关、缴纳税金职事,美国海关履行政府职能的场所。在政府仓库中不仅有从CFS、机场转送去的拼箱货,也有从港口、码头送进去的整箱货,而且还有被海关扣留和货主抛弃的货物。一旦进入政府仓库,货主必须在6个月之内将货物从政府仓库中提取出来。否则将会被美国海关分批地公开拍卖。货主提取在政府仓库的货物时,要经过报关行进行多项而复杂的文件批准和海关报关,同时还必须如数缴纳在政府仓库产生的所有昂贵的费用,包括上、下货柜费,短途转运费,仓储费,文件费等。2、美国海关对申请建立保税库的相关监管举措拟建立保税库的法人或租用人应以书面形式向离保税库最近的海关关长提出申请,介绍保税库房屋设施情况,地点以及拟建立保税库的等级。如果海关关长需要,申请人还应提供保税库所有管理人员和经营人员姓名、住址以及与保税库经营有经济利益的人员姓名和住址。申请材料应注明保税库是用于保管申请人加工业务相关的货物和产品还是用作公共保税库。如果该设施用作私人保税库,申请材料应注明保税库保管货物的情况,并提供库内货物量最多时应交关税和其它税的总金额。申请人必须做好准备建立一套仓库货物盘存制度和记录保管制度。仓库经营者必须保证货物盘存制度和记录保管制度符合有关规定。仓库设施的安全系统必须符合海关关长的审批要求。申请人必须提供申请建保税库的防火保险单证。如果申请人尚未就仓库办理防火保险,则必须提供两家保险公司代理人签发的证明材料,说明该仓库的条件符合办理防火保险。申请材料还要注明用于保税建筑物的通道和尺寸等的蓝图。为了对申请进行审查,海关关长有权派海关官员调查申请人的资格、名声、经历以及保税库设施的安全性、适合性和合理性。海关关长还必须要求各申请人在递交申请材料时提供其指纹。如果申请人是一个经营实体,必须提供该保税库所有人员的指纹材料。海关关长必须尽快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人关于保税库的审批情况。如果对保税区的申请不予以批准,书面通知必须对不予批准的理由作以说明。海关关长的决定是代表海关这一组织对申请所作的最后裁定。3、保税库变更地址、终止业务和暂停业务(1)保税库变更地址。如果保税库需要变更地址,那么必须在征得离保税库最近的海关关长的同意之后方可进行。(2)保税库暂时中止业务。在保税库没有保税货物的情况下,经营者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请,并征得海关关长同意后可暂时中止保税库的部分或全部业务。中止业务的时间最多不超过一年。如果要想继续使用保税库,经营者必须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请,经海关关长批准后,把不属于保税的货物清理干净,保税库仍可继续使用。(3)停止保税库的业务。如果经营者打算停止保税库的业务,他必须以书面的形式向海关关长提出申请。待经营者自费将保税库的货物运至其它保税库后,海关关长方可审查申请,批准暂停业务。4、保税仓库雇员监管海关关长可以以书面形式要求经营者在接到通知后30天之内提供下列内容的数据:受雇从事保税货物运送,收发、保管人员的姓名、住址、社会安全卡号、出生时间和地点等。如果以前已经提供过此类名单,经营者则把新近雇用的人员的情况提供给海关。如果从事保税货物的装、卸和运输等的人员是属于与经营者有业务关系的其它独立合同商的雇员,这些人不属于经营者的雇员。5、撤销或暂时吊销保税库营业执照海关关长根据有关规定有权撤销或临时吊销经营者经营保税库业务的权利。如果保税库业务被撤销或吊销,海关关长要求经营者自费将保税货物运至其它保税库。出现下列情况可撤销或吊销保税库业务:(1)通过伪造的或不真实的材料而获得保税库营业执照;(2)保税库经营者拒绝或无视遵守海关官员有关管理保税库的正确指示或海关命令、规章和规定;(3)授权经营保税库的经营者或公司人员被证明或承认犯有重罪,或犯有涉及偷窃、走私或与偷窃有关的轻罪。保税库人员在被证明犯有重罪或犯有涉及偷窃、走私或与偷窃有关的轻罪之前发生的雇用身份变化(如解雇、退休、降级或提升)不会影响本规定的执行;(4)保税库经营者未能提供安全设施对保税库货物进行有效保护;(5)保税库经营者未能提供所需的最新人员名单;(6)保函担保金不足或缺少足够的担保人,没有在合理的时间内提交符合要求的新保函;(7)2年内未存放保税货物;(8)保税库经营者或雇员向外泄露本应由授权人掌握的专有信息和文件数据;(9)保税库经营者未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按有关规定出售有条件的免税商品。6、关于保税库经营者的责任为了对货物进行监督或对货物划分等级,海关关长可以授权一名海关官员对保税库的任何交易或工作程序进行监督。这种监督可以是通过对保税库经营者的记录数据、保税库货物盘存数量的定期审计,也可以是对保税库记录保管、货物存放、安全状况、保税库业务程序进行现场检查。经营者必须根据法律及规章的要求对货物的运送、收发、取样、记录数据的保管、货物重新包装、处理和销毁、仓库状况和安全性能全面负责和监督。经营者了解并监督每个管理人员的职责的实施。保税库人员必须为海关人员进入保税库提供便利条件。如海关人员提出要求,经营者应在合理的时间内向海关人员展示相关货物。经营者或其雇员必须对进入保税库的货物及有关数据进行妥善保管。不得向外人透露(进口商、进口商的受让人、与文件有关的货物所有人或授权的代理人除外)。按有关规定保管好存货清单和有关记录数据。进入保税库的货物的所有记录数据,数据自货物运出保税库之日起保存5年。保护经营者有关资料,不向未授权人透露。随时向海关人员提供保税库内的记录数据,在得到海关关长的书面批准后记录数据也可以存放在其它地方。根据有关规定并获得批准后,经营者可以采用原始记录数据之外的其它方式保存记录数据。经营者必须保证仓库处于安全和卫生状态,并建立有效的措施保证库内货物的安全。海关关长在审查保税库的申请时把保税库的安全问题作为考虑的首要因素之一。保税库的设施建设必须使未经授权的人员不能进入保税库。保税库的入口能够得到严密的监控。如果保税库的一部分用于存放非保税货物,那么隔离保税货物和非保税货物的有效方法将由海关关长确定。海关关长将根据情况确定设立隔离墙、围栏或隔离线。保税罐的进口和出口都必须加锁和铅封。存放在保税库的货物应安全、卫生,并且不对人身产生任何危害。存放环境应符合当地、州和联邦政府对具体货物的要求。入库前,必须把货物的唛头、编号登记在入库登记册上,对未注明唛头和编号而只注明重量或容量的货物应登记其重量或容量。受损或部分丢失、数量或质量不符的货物应分别保管,待与海关人员协商后处理。(二)日本海关对保税仓库的监管模式1、日本的保税仓库日本近些年来进出口货物总值达四、五千亿美元,如不实行保税仓库制度,很难流通,发展也必然受到限制。日本的保税仓库具体形式有:(1)保税上屋。即港口前方中转保税仓库。是作为装卸、运输、中转、储存进出口保税货物而设立的一种保税仓库,需经所在地的海关关长批准。港口前方中转保税货物存放期限为一个月,在仓库内不能长期存放进出口货物和进行复杂的加工、制造。(2)保税仓库。经当地海关关长批准,可以设在港口附近,也可以设在内地。保税仓库可以长期存放保税货物,期限为两年,超过两年的事先向海关申请,办理延期手续。货物在存放期间不必缴纳关税,货物需离开仓库,复运出口免纳关税,如转到国内市场销售,必须缴纳关税。(3)保税展示场。即保税展览馆。经当地海关关长批准设立,作为展览外国货物的场所。实行保税展览馆制度是为使国际范围内从事的博览会以及国家机关开办的外国商品展览会的顺利进行,使外国货物在保税的情况下,以简易的手续进行展出。具体期限则视展览需要,没有具体规定。2、日本海关对保税仓库的监管日本对保税仓库的管理,手续相当简便。日本海关法规定各类保税仓库实行由经营者自主管理,由经营者向海关提出申请,由海关关长在审查合格后批准。经批准自主管理的保税仓库,海关在平时一般不具体监控。具体做法是由保税仓库的经营者自己管理,他们对海关高度负责,按照海关的规定,每天把仓库进、出、存的货物记载在台帐上,同时根据海关的监控要求全部输入电脑,电脑是与海关联机的。特别是货物出库转为内销进入市场,必须先向海关交纳税款,才能将货物转为内销,并作出详细记录。海关经过一段时间要进行具体抽查,一般每年抽查两次。首先是查帐,是否认真登记,存放的货物是否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帐上的余数是否与实物相符,检查有无违法经营管理的。海关通过以上检查,看保税仓库经营者手续是否完备,责任心是否强。如果发现违章的,除进行教育外,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由于日本保税仓库业者把企业信誉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因此都十分认真,会严格按海关的要求去做。经营者认识到,自主管理后一旦被海关查出违法行为,受了处罚并予公布,等于企业自杀。而且,从事保税仓库的职工业务素质比较高,均需经海关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另外,日本成立了保税仓库协会组织,对保税仓库业务加以辅导,海关人员也不定期地参加协会的活动,通报海关的监控规定有些什么修改补充,各地区和保税仓库的经营管理情况,促进大家随时注意改进自己的工作。目前,全日本95%以上的保税仓库采用自主管理,这个数据在横滨海关管辖的地区达到了99%。(三)巴西海关对保税仓库的监管模式巴西海关保税仓库是经财政部联邦税务总局批准,在当地税务机构的监督下,寄放进出口商品的仓库。在巴西各大城市和重点港口均设有。经允许寄放在海关保税仓库的商品,暂免交进口税、工业产品税、商品流通服务税等。但在进入巴西国内市场前,进口商必须办妥进口手续,缴纳各种税金。在保税仓库存放货物的仓储费(按月计)约为货物价值的4%左右,仓储费可在提货前一次付清。海关保税仓库允许寄放以临时的、直接的和间接的方式所进口的商品。临时进口商品指到巴西中转再出口的商品;直接进口商品指用户自己进口供今后使用的商品,可以避免积压资金,又保证货源的供应。允许这种方式寄放的商品约500种,如化工原料、矿产品、五金产品、仪器、零配件、轴承、链条、水泵、电动机、显微镜和其他机电产品。这些商品的现行平均关税一般在15%左右;间接进口商品,即寄售的商品。具体做法是:出口商在发货前,指定巴西某家公司为受托人,给他提供一份准备寄放在海关仓库的商品清单,附上各种商品的税则号、数量、规格、产品的商业名称、单价、总值、产地和来源、厂家和寄售商的名称、地址、寄放商品的单位等情况,提供形式发票,注明“寄去的商品用作寄售,暂不结外汇,期限为XX天”。另外,还要提供一份寄售商品的销售计划。受托人持这些文件向巴西银行外贸局申请批准。出口商在得到受托人发出的获准通知后,方能装船发运。货到后,应立即寄放在预先指定的仓库内。凡巴西允许进口的商品原则上都可以这种方式寄放在海关保税仓库,但对工业原料、中间产品、机器零配件、机械设备等优先提供便利。巴西联邦税务局对以间接方式即寄售方式寄放在海关保税仓库的进口商品还作如下规定:1、货物必须由悬挂巴西旗的船装运。如遇困难,须事先征得巴西国家商船总局的认可。2、海运货物必须在巴西投保。3、寄放时间为一年,期满后可以申请延长一年。如果二年后商品仍未卖出,必须运回产地国或转运第三国。4、进口商凭巴西银行外贸局发的进口许可证纳税通关。(四)其他国家海关对保税仓库的监管模式在亚洲地区,如新加坡是自由港,对大多数商品实行自由出入境,并且不征关税,所以用不着保税储存。只有烟、酒、石油、小汽车以及东南亚国家联盟内相互规定的几种商品,海关才征收关税。因此,新加坡只有烟、酒、石油、小汽车等专用的保税仓库。从管理的角度上来看,也采用与日本类似的自主管理,海关只作原则规定,一般也不派员到保税仓库进行实际监控,手续简便。另外,在鹿特丹港和安特卫普港,建立保税仓库要事先得到批准,并与海关签订合同交纳保证金,履行了这些手续才能经营保税仓库。在这两个港口,海关对保税仓库有三种管理方式:1、由海关派驻人员对保税仓库直接管理,目前很少用。2、经海关批准后,由公司自己通过计算机联网管理,按海关要求执行管理,不受工作时间限制。货物如进入本国,按税率随时通过计算机、电话和银行等手段补税。3、除货物进入国内只有月底一次办理交税手续外,其他同于第二种。这种方法手续更为简化,更有利于经营,被广泛采用。

第三部分中国实施保税物流制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中国的保税制度最早可追溯到1888年,由江海关批准设立的类似保税仓库性质的上海招商局保税客栈,而后就陆续建立了各种类型的保税仓库,但由于当时海关主权掌握在帝国主义手中,对外贸易被洋行洋商所操纵,保税制度未能起到促进民族工商业发展、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的作用,而恰恰起到相反作用。改革开放后,对外贸易突破了进口买断和出口卖断的简单模式,三来一补和以进养出业务率先得到发展,保税业务迅速复苏。从80年代开始,陆续修订颁布了对来料加工、进料加工、保税仓库、保税区等一系列管理办法和规定。经过一段时期的实践,已逐步建立了以保税加工、保税仓储、区域保税为主要内容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保税制度。一、中国保税物流发展阶段分析(一)保税物流发展的初级阶段:(1949~1987)建国初期,我国曾使用过保税货物的概念,也曾有过几个保税仓库,但由于美国及其追随者在经济上对我国采取封锁禁运政策,我国又采取的是闭关锁国的政策,我国的保税仓库未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因此保税仓库失去了存在的必要,保税货物的概念也渐渐为人们遗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我国的对外贸易得以迅速发展,外国产品潮水般涌入我国生产、消费领域,同时进出境运输工具和人员也日益增多,因此,保税货物这一概念又被重新使用。海关总署为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在建立保税仓库和保税工厂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尝试。从1979年起,我国海关已经开始管理带有保税货物性质的进境货物,直到1981年,我国才明确规定了保税货物的初步概念。1981年2月,我国海关总署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保税货物和保税仓库监管暂行办法》。这个办法规定:保税货物系指已经入境但经海关特许缓办进口纳税手续存放后再复运出口的货物。虽说该办法是明确表述保税货物概念的第一个文件,但其表述的保税货物的概念却是不完全的,因为它没有包含加工贸易进出口货物,即这时保税货物的概念只有保税仓库保税货物的内涵,而没有保税工厂保税货物的内涵。从此之后,中国海关考试尝试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点又比较接近国际通行作业规范的保税制度,包括保税仓库制度、保税工厂制度、加工贸易货物保税监管办法、进料加工集团保税制度、保税生产资料市场管理办法、保税区管理办法制度等;1982年10月1日,海关总署公布实施的《海关对加工装配和中小型补偿贸易进出口货物监管和征免税实施细则》,第一次明确规定,加工装配、补偿贸易进口的料、件、设备和加工装配的成品,均系保税货物。随后不久海关总署又明文规定了进料加工进出口货物,也属保税货物。这样,保税货物的概念内涵便逐渐完全了。198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最终以法律形式确定了保税货物的概念:"保税货物,是指经海关批准未办理纳税手续进境,在境内储存、加工、装配后复运出境的货物。"由此,保税货物的概念在我国得以正式形成。(二)保税物流发展的中级阶段:(1987~1999)这一阶段对应的时间跨度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至九十年代中期。这个阶段,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加工贸易蓬勃兴起,海关根据形势的发展需要提出了设立主要以服务加工贸易进口料件为主的保税仓库和专门存放出口产品的出口监管库。1988年4月修订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保税仓库及所存货物的管理办法》扩大了保税仓库的范围。由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和灵活贸易做法的日益增多,保税仓库这种灵活方便的监控模式已越来越多受到各地区、有关部门的欢迎和重视,在全国各地获得了迅速发展。1992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出口监管仓库的暂行管理办法》出台。同时,为了加快对外开放速度,1990年6月,中国建立了第一个保税区,即上海外高桥保税区。随后国务院又先后批准设立了天津、深圳、大连、广州、厦门、张家港、海口、宁波、福州、青岛、汕头、珠海等14个保税区。(三)保税物流发展的高级阶段:(2000~现在)这一阶段时间跨度为从2000年开始至今。这个阶段加工贸易高速发展,已逐步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支柱,另外由制造业带来的物流服务业的迅速成长,也促使国家需要出台符合实际发展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2000年4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了15个出口加工区试点。到目前为止,中国已先后设立了60个出口加工区,形成了以长三角地区为主,珠三角、环渤海地区为辅,兼顾东北地区和中西部内陆地区的格局。2003年12月,区港联动保税物流园区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试点;2004年以来,国务院又相继批准大连、天津、青岛、张家港、宁波、厦门、深圳、福州和广州等9个地区继续开展保税物流园区试点。2004年5月经海关总署批准,苏州工业园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上海闵行先锋保税物流中心A型开始试点。2005年6月,中国第一个保税港区——上海洋山保税港区正式经国务院批准设立。2006年以来,天津东疆、大连大窑湾、海南洋浦、宁波梅山岛和北部湾保税港区相继成立。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苏州工业园区通过将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的整合,建立了中国第一家综合保税区。今年,国务院又批准在天津设立了天津滨海新区综合保税区。二、中国海关实施保税物流制度的现状分析(一)整体概况目前中国海关已逐步建立以保税加工、保税仓储、区域保税为主要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