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农业行动方案实施细则_第1页
绿色生态农业行动方案实施细则_第2页
绿色生态农业行动方案实施细则_第3页
绿色生态农业行动方案实施细则_第4页
绿色生态农业行动方案实施细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绿色生态农业行动方案实施细则TOC\o"1-2"\h\u6034第1章总则 429301.1绿色生态农业行动目标 4103461.2适用范围与实施主体 42343第2章生态农业发展规划 570942.1生态农业发展规划编制 5293492.1.1目标定位 5315372.1.2发展战略 5199512.1.3空间布局 549322.1.4政策措施 5170352.2发展规划实施与调整 5202372.2.1实施步骤 5209782.2.2监测评估 6106752.2.3调整机制 613328第3章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 618653.1农业资源调查与评价 62883.1.1目标与任务 666003.1.2调查方法与步骤 6233503.1.3评价指标与体系 6232793.2农业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 674633.2.1农业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 6107603.2.2农业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74393.2.3农业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 7217283.2.4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73382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7198274.1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753564.1.1生态农业布局规划 766914.1.2农业资源保护 7233034.1.3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7154714.2农业生态修复工程 8109894.2.1退化土地修复 8272624.2.2水土保持与治理 82844.2.3生态农业循环经济 866594.2.4生态景观建设 8253384.2.5生态补偿机制 83907第五章农业生产方式优化 8282335.1绿色农业生产技术 8310455.1.1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894985.1.2发展节水灌溉技术 9113735.1.3推广土壤改良技术 9252025.2生态循环农业发展 9222945.2.1构建生态循环农业体系 912815.2.2发展农业低碳技术 9102195.2.3促进农业生态环境修复 921985.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9235645.3.1推广废弃物利用技术 9195115.3.2加强废弃物利用基础设施建设 1069725.3.3促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化 1029196第6章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10314086.1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10285356.1.1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参照国际、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制定和完善符合绿色生态农业发展需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地方标准。 108286.1.2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农业从业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10222856.1.3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实施,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标准化管理,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10158506.2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与监管 10295266.2.1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建设,提升检测技术水平,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 1087666.2.2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实现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全链条的监测覆盖。 10164996.2.3严格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加强对农产品生产主体的监管,督促其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10234816.2.4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预警,及时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化解风险。 1010616.2.5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应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 10185226.2.6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改革,明确监管职责,优化监管资源配置,提高监管效率。 10324486.2.7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建设,提高监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能力,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有序开展。 11246156.2.8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共治,鼓励和引导公众、媒体等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共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1117687第7章农业生态补偿机制 11302177.1农业生态补偿政策 1147067.1.1补偿原则 1111497.1.2补偿对象 1168237.1.3补偿标准 1133117.1.4补偿方式 11269347.2生态补偿资金管理与使用 1117157.2.1资金来源 11297487.2.2资金分配 117597.2.3资金使用 1154507.2.4资金监管 1254187.2.5资金绩效评价 12227667.2.6信息公开 1219365第8章农业绿色发展政策支持 12248078.1政策扶持与激励机制 1288628.1.1完善农业绿色政策体系。加强农业绿色生态发展的顶层设计,制定一系列有利于农业绿色发展的政策措施,保证政策目标明确、措施得力、执行有序。 12153508.1.2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合理配置财政资金,加大对绿色生态农业的投入,支持绿色技术研发、绿色农业生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 12275608.1.3优化农业补贴政策。调整农业补贴结构,重点向绿色生态农业倾斜,提高绿色农业生产的补贴标准,引导农民转变生产方式,发展绿色农业。 12255518.1.4建立健全农业绿色发展激励机制。对在绿色农业发展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地区、企业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各类主体参与绿色农业发展的积极性。 12139108.2农业绿色金融与保险 12234898.2.1发展绿色金融。鼓励金融机构加大绿色信贷投放,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资金支持,降低绿色农业项目融资成本。 12273118.2.2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适合农业绿色发展的金融产品,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满足绿色农业多样化融资需求。 12321958.2.3建立农业绿色保险制度。推动保险机构开发绿色农业保险产品,为绿色农业提供风险保障,降低农业绿色发展过程中的风险。 1232298.2.4加强农业绿色保险政策支持。对绿色农业保险实施保费补贴,降低农民投保负担,提高绿色农业保险的覆盖面。 13124788.2.5强化绿色金融与保险监管。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与保险监管制度,保证绿色金融与保险政策的有效实施,防范金融风险。 136014第9章社会参与与监督 13231129.1农业绿色发展宣传教育 1370309.1.1加强农业绿色发展理念的宣传普及 13120889.1.2开展农业绿色技术培训 13210579.2社会组织与公众参与 13250039.2.1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农业绿色发展 13203649.2.2拓宽公众参与渠道 13247019.3农业绿色发展监督与评估 13207689.3.1建立健全农业绿色发展监督体系 13151719.3.2加强农业绿色发展评估 1454809.3.3信息公开与公众监督 145952第10章附则 14488310.1解释权与修订 141765410.1.1本行动方案实施细则的解释权归绿色生态农业行动方案制定机构所有。 1474210.1.2如有必要,制定机构可对本细则进行修订,并根据实际情况公告修订内容和生效日期。 141721210.1.3修订后的细则与原细则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相关单位和个人应按照修订后的细则执行。 142994410.2生效时间与实施要求 14921410.2.1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具体实施时间由制定机构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141354610.2.2各级农业部门、相关企业和个人应严格按照本细则规定开展绿色生态农业相关工作。 141026610.2.3在本细则实施过程中,如涉及与其他政策、法规的衔接问题,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执行。 14739510.2.4各级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本细则的宣传和培训,保证绿色生态农业行动方案的顺利实施。 142122910.2.5违反本细则规定的,将依法追究相关单位或个人的法律责任。 14第1章总则1.1绿色生态农业行动目标绿色生态农业行动旨在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农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具体目标如下:(1)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提升农业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3)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证农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4)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提升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保障国家生态安全。1.2适用范围与实施主体本行动方案适用于我国境内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类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实施主体主要包括:(1)各级及相关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绿色生态农业行动的推进。(2)农业生产经营者,负责落实绿色生态农业技术措施,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3)科研院所和技术推广部门,负责绿色生态农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技术指导。(4)行业协会和社会组织,负责参与绿色生态农业行动的监督、评价和宣传。(5)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绿色生态农业行动,提高自身素质,助力农业绿色发展。第2章生态农业发展规划2.1生态农业发展规划编制2.1.1目标定位根据绿色生态农业行动方案总体要求,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理念,结合区域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农业产业特点,明确生态农业发展的目标定位。制定近期、中期和远期生态农业发展目标,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2.1.2发展战略(1)坚持绿色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广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2)强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提升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保障农业生产安全。(3)促进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助力农民增收。2.1.3空间布局根据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农业发展潜力,明确生态农业发展重点区域,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加强农业生态功能区、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农业发展格局。2.1.4政策措施(1)完善生态农业政策体系,加大对绿色生态农业的支持力度,引导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生态农业领域集聚。(2)建立健全生态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生态农业技术应用能力。(3)加强生态农业品牌建设,提升生态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2.2发展规划实施与调整2.2.1实施步骤(1)分解规划目标,明确责任主体和时间表,保证规划有序推进。(2)制定年度实施计划,落实具体项目,保证规划落地生根。(3)加强对生态农业发展项目的跟踪管理,保证项目质量和效果。2.2.2监测评估(1)建立健全生态农业发展监测评估制度,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2)及时发觉并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优化政策措施。(3)加强信息公开,提高生态农业发展监测评估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2.2.3调整机制(1)根据生态农业发展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规划目标和空间布局。(2)建立规划动态调整机制,保证规划与国家战略、区域发展需求相适应。(3)加强部门协调,形成工作合力,推动生态农业发展规划的有效实施。第3章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3.1农业资源调查与评价3.1.1目标与任务开展农业资源调查与评价,明确农业资源现状和潜力,为制定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主要任务包括:摸清农业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的基本情况,评估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及生态环境状况。3.1.2调查方法与步骤(1)采用遥感、地面调查、统计数据分析等多种手段,获取农业资源现状数据;(2)依据相关标准和规范,对农业资源进行分类、评价和统计;(3)建立农业资源数据库,实现数据动态更新与共享。3.1.3评价指标与体系构建农业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土地资源质量、水资源利用效率、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评价指标权重,为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决策依据。3.2农业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3.2.1农业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1)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布局农业生产;(2)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工程,提高土壤肥力;(3)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4)严格保护基本农田,禁止违法占用和破坏耕地。3.2.2农业水资源利用与保护(1)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合理配置农业水资源;(2)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3)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改善水体生态环境;(4)建立健全农业水资源监测体系,实时掌握水资源状况。3.2.3农业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1)加强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提高品种改良能力;(2)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减少化学农药使用;(3)保护农业野生生物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4)合理开发农业生物质能源,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3.2.4农业生态环境保护(1)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2)实施农业生态补偿政策,引导农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3)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4)加强农业环境监测与预警,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4.1农业生态环境保护4.1.1生态农业布局规划(1)依据区域生态环境特点,合理规划农作物种植结构,发展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绿色生态农业。(2)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加强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降低农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4.1.2农业资源保护(1)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农业用水对生态环境的破坏。(2)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加大对特色农作物、地方畜禽品种的保护力度,防止农业生物遗传资源丧失。4.1.3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推广绿色防控技术,降低化学投入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加强农田土壤保护,开展土壤改良、酸化治理和有机质提升,提高土壤生态环境质量。4.2农业生态修复工程4.2.1退化土地修复(1)针对荒漠化、盐碱化等退化土地,实施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修复治理,提高土地生态环境质量。(2)推进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工程,恢复和改善退耕地生态环境。4.2.2水土保持与治理(1)加强水土流失防治,实施梯田、坡改梯等水土保持工程,减少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开展河道综合治理,提高河道生态环境质量,保障农业用水安全。4.2.3生态农业循环经济(1)推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实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降低农业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发展生物质能源,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化石能源消耗。4.2.4生态景观建设(1)加强农田林网建设,提高农田绿化水平,改善农业生态环境。(2)打造生态农业观光带,发展休闲农业,提升农业生态景观价值。4.2.5生态补偿机制(1)建立健全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行为给予补偿。(2)鼓励农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提高农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第五章农业生产方式优化为保证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本章重点对农业生产方式进行优化调整。5.1绿色农业生产技术5.1.1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引导农民采用物理、生物等非化学防治方法,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推广病虫害预测预报技术,提高防治效果,降低农药用量;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绿色防控意识。5.1.2发展节水灌溉技术推广节水灌溉设备,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水资源与肥料利用率;引导农民合理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减少水资源消耗。5.1.3推广土壤改良技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化肥使用量;推广有机肥、生物肥等新型肥料,改善土壤结构;开展土壤修复技术研究和应用,提高土壤质量。5.2生态循环农业发展5.2.1构建生态循环农业体系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多种形式的循环农业;推广种养结合模式,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农业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5.2.2发展农业低碳技术推广节能农业机械,降低农业碳排放;发展生物质能源,提高农业废弃物利用率;推广低碳种植技术,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5.2.3促进农业生态环境修复加强退化土地治理,提高土地利用率;推广湿地保护与恢复技术,增强农业生态功能;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农业生态系统平衡。5.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5.3.1推广废弃物利用技术发展农业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理和利用体系;推广废弃物发酵、堆肥等资源化利用技术;鼓励农民利用农业废弃物生产生物质能源。5.3.2加强废弃物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业废弃物处理中心,提高废弃物处理能力;加强废弃物利用设备研发与推广,提高利用效率;完善废弃物利用政策体系,引导农民积极参与。5.3.3促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化推广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支持企业利用农业废弃物生产新型材料、生物质能源等;加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的政策扶持,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第6章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6.1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6.1.1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参照国际、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制定和完善符合绿色生态农业发展需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地方标准。6.1.2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农业从业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认识和应用能力。6.1.3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实施,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标准化管理,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6.2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与监管6.2.1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建设,提升检测技术水平,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6.2.2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实现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全链条的监测覆盖。6.2.3严格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加强对农产品生产主体的监管,督促其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6.2.4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预警,及时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化解风险。6.2.5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应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6.2.6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改革,明确监管职责,优化监管资源配置,提高监管效率。6.2.7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建设,提高监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能力,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有序开展。6.2.8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共治,鼓励和引导公众、媒体等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共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第7章农业生态补偿机制7.1农业生态补偿政策7.1.1补偿原则农业生态补偿政策遵循公平、公正、公开、效率的原则,充分考虑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农民利益。7.1.2补偿对象农业生态补偿政策针对从事农业生产、保护生态环境、实施绿色生态农业行动的农业生产者和相关组织。7.1.3补偿标准根据农业生态环境损害程度、生态保护成本、农民收益损失等因素,合理确定农业生态补偿标准。7.1.4补偿方式采用直接补偿、间接补偿和政策支持等多种方式,保证农业生态补偿政策的有效实施。7.2生态补偿资金管理与使用7.2.1资金来源农业生态补偿资金主要来源于和地方财政预算,同时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业生态补偿。7.2.2资金分配根据农业生态补偿政策目标、区域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合理分配生态补偿资金。7.2.3资金使用生态补偿资金主要用于以下方面:(1)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2)绿色生态农业技术研发与推广;(3)农民生态补偿培训与宣传;(4)农业生态补偿政策实施效果监测与评估。7.2.4资金监管建立完善的农业生态补偿资金监管制度,保证资金安全、合规使用。加强对生态补偿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规行为依法依规进行处理。7.2.5资金绩效评价对农业生态补偿资金的使用效果进行绩效评价,及时调整补偿政策,提高资金使用效益。7.2.6信息公开定期公开农业生态补偿资金使用情况,接受社会监督,提高政策透明度。第8章农业绿色发展政策支持8.1政策扶持与激励机制8.1.1完善农业绿色政策体系。加强农业绿色生态发展的顶层设计,制定一系列有利于农业绿色发展的政策措施,保证政策目标明确、措施得力、执行有序。8.1.2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合理配置财政资金,加大对绿色生态农业的投入,支持绿色技术研发、绿色农业生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8.1.3优化农业补贴政策。调整农业补贴结构,重点向绿色生态农业倾斜,提高绿色农业生产的补贴标准,引导农民转变生产方式,发展绿色农业。8.1.4建立健全农业绿色发展激励机制。对在绿色农业发展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地区、企业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各类主体参与绿色农业发展的积极性。8.2农业绿色金融与保险8.2.1发展绿色金融。鼓励金融机构加大绿色信贷投放,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资金支持,降低绿色农业项目融资成本。8.2.2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适合农业绿色发展的金融产品,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满足绿色农业多样化融资需求。8.2.3建立农业绿色保险制度。推动保险机构开发绿色农业保险产品,为绿色农业提供风险保障,降低农业绿色发展过程中的风险。8.2.4加强农业绿色保险政策支持。对绿色农业保险实施保费补贴,降低农民投保负担,提高绿色农业保险的覆盖面。8.2.5强化绿色金融与保险监管。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与保险监管制度,保证绿色金融与保险政策的有效实施,防范金融风险。第9章社会参与与监督9.1农业绿色发展宣传教育9.1.1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