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印染生产作业指导书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1/3B/11/wKhkGWcwMnOAalBAAAKSJkFNHDQ231.jpg)
![纺织印染生产作业指导书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1/3B/11/wKhkGWcwMnOAalBAAAKSJkFNHDQ2312.jpg)
![纺织印染生产作业指导书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1/3B/11/wKhkGWcwMnOAalBAAAKSJkFNHDQ2313.jpg)
![纺织印染生产作业指导书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1/3B/11/wKhkGWcwMnOAalBAAAKSJkFNHDQ2314.jpg)
![纺织印染生产作业指导书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1/3B/11/wKhkGWcwMnOAalBAAAKSJkFNHDQ231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纺织印染生产作业指导书TOC\o"1-2"\h\u2599第1章纺织品印染基础知识 4287961.1纺织品印染原理 412941.1.1染料的吸附 424531.1.2染料的渗透 4108761.1.3染料的固着 473591.1.4洗涤 4260481.2印染常用染料及助剂 539251.2.1染料 564001.2.2助剂 5276961.3纺织品印染工艺流程 5224581.3.1前处理 512101.3.2染色 546211.3.3固色 5172911.3.4洗涤 680281.3.5后整理 61277第2章前处理工艺 6192182.1纺织品退浆工艺 6116112.1.1退浆目的 6237002.1.2退浆方法 6126992.1.3退浆工艺流程 670702.2纺织品煮练工艺 6119662.2.1煮练目的 673222.2.2煮练方法 7197802.2.3煮练工艺流程 7155462.3纺织品漂白工艺 7228882.3.1漂白目的 7132772.3.2漂白方法 7322442.3.3漂白工艺流程 74732第3章染色工艺 8161063.1直接染色工艺 8297573.1.1工艺流程 8313283.1.2工艺参数 8132733.2拔染工艺 8105483.2.1工艺流程 849863.2.2工艺参数 898753.3缎面染色工艺 894033.3.1工艺流程 9154493.3.2工艺参数 921996第4章印花工艺 9255614.1滚筒印花工艺 9302914.1.1印花滚筒准备 9260034.1.2涂料制备 9208534.1.3印花工艺流程 961084.1.4注意事项 10168174.2网版印花工艺 10152394.2.1网版制作 10237334.2.2涂料制备 10120454.2.3印花工艺流程 10124344.2.4注意事项 10132584.3数字印花工艺 10323804.3.1图案设计 1177494.3.2印花设备准备 1121694.3.3印花工艺流程 11208994.3.4注意事项 1129061第5章后整理工艺 11101565.1水洗工艺 11276495.1.1水洗目的 11128195.1.2水洗流程 1141935.1.3水洗参数 11263315.1.4注意事项 12180335.2预缩工艺 1264185.2.1预缩目的 12157935.2.2预缩流程 12266855.2.3预缩参数 1255215.2.4注意事项 12256285.3功能整理工艺 1273205.3.1功能整理目的 12204115.3.2功能整理方法 1214685.3.3功能整理参数 1215165.3.4注意事项 1311632第6章印染设备操作与维护 13211446.1印染设备操作规范 1351756.1.1操作前准备 13285526.1.2设备启动 1388926.1.3印染操作 1322016.1.4设备停机 13112016.2印染设备维护与保养 1326856.2.1日常保养 136066.2.2定期保养 13226346.3常见设备故障排除 14285236.3.1机械故障 14103486.3.2电气故障 14263796.3.3液压故障 148296.3.4气动故障 1410154第7章印染质量控制与检测 1430137.1印染质量标准 14302037.1.1色差标准 1450447.1.2染色均匀性标准 1414517.1.3牢度标准 15281157.1.4物理功能标准 15237817.2质量检测方法 15133137.2.1色差检测 15125187.2.2染色均匀性检测 1597217.2.3牢度检测 15276907.2.4物理功能检测 15121087.3质量问题分析与改进 15212387.3.1色差问题 15220757.3.2染色均匀性问题 1685297.3.3牢度问题 1687887.3.4物理功能问题 165544第8章印染环境保护与治理 17166398.1印染废水治理技术 17137478.1.1物理法 1780268.1.2化学法 17182588.1.3生物法 17112858.1.4膜分离技术 1713998.2废气处理技术 17187478.2.1吸附法 1765028.2.2吸收法 17299428.2.3生物法 18252818.2.4燃烧法 18107168.3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 18115908.3.1物理法 18149218.3.2化学法 18105358.3.3生物法 18183788.3.4焚烧法 18254348.3.5资源化利用 1816044第9章印染生产安全管理 1895739.1生产现场安全管理 18161629.1.1安全生产责任制 1882899.1.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19268009.1.3安全生产检查 1995539.1.4安全防护措施 19250079.2作业人员安全培训 19320049.2.1安全培训内容 1910619.2.2安全培训方式 19174259.2.3安全培训考核 1987879.3应急处理与预防 1950419.3.1应急预案 19103939.3.2应急演练 19180599.3.3预防 19203929.3.4报告与处理 1924742第10章印染生产优化与节能 202690710.1生产过程优化 20719710.1.1优化生产工艺 202506210.1.2生产参数控制 202670010.1.3生产计划调度 201261310.2节能减排技术 202241410.2.1节能技术 202458410.2.2减排技术 20608710.2.3节能减排管理 202956110.3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 201338110.3.1清洁生产 20823410.3.2可持续发展 20第1章纺织品印染基础知识1.1纺织品印染原理纺织品印染是一种通过染料与纤维之间的物理或化学作用,将色彩和图案固定在纺织品上的技术。印染原理主要包括染料的吸附、渗透、固着和洗涤等过程。1.1.1染料的吸附染料在印染过程中首先需要被纺织品纤维吸附。纤维对染料的吸附主要依赖于其自身的化学结构和表面性质。染料分子与纤维分子之间通过范德华力、氢键、离子键等作用力相互吸附。1.1.2染料的渗透染料在纤维内的渗透是指染料分子从染浴中向纤维内部扩散的过程。渗透功能取决于染料分子的大小、形状以及纤维的孔隙结构和湿度。1.1.3染料的固着染料在纤维上的固着是指染料分子与纤维分子之间形成稳定的化学键,使染料牢固地附着在纤维上,不易脱落。固着过程通常需要通过加热、酸碱处理等方法促使染料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1.1.4洗涤洗涤过程是为了去除纤维表面未固着的染料以及过量助剂,保证印染效果的稳定性和纺织品的使用功能。1.2印染常用染料及助剂1.2.1染料印染过程中常用的染料分为直接染料、酸性染料、碱性染料、活性染料等。各种染料的特性和适用范围如下:(1)直接染料:适用于纤维素纤维,色泽鲜艳,但色牢度相对较低。(2)酸性染料:适用于蛋白质纤维,色泽鲜艳,色牢度较好。(3)碱性染料:适用于纤维素纤维和蛋白质纤维,色牢度较好,但部分品种对皮肤有一定刺激性。(4)活性染料:适用于纤维素纤维和蛋白质纤维,色牢度优良,环保功能较好。1.2.2助剂印染过程中使用的助剂主要包括:匀染剂、固色剂、碱剂、酸剂、柔软剂等。(1)匀染剂:提高染料的均匀度,使纺织品色泽均匀。(2)固色剂:提高染料的色牢度,降低染料在洗涤过程中的脱落。(3)碱剂:用于调节染浴的pH值,促进染料的吸附和固着。(4)酸剂:用于调节染浴的pH值,中和碱性染料。(5)柔软剂:改善纺织品的触感,提高穿着舒适度。1.3纺织品印染工艺流程纺织品印染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3.1前处理前处理主要包括退浆、煮练、漂白等工序,目的是去除纺织品上的杂质、浆料、天然色素等,提高纤维的白度和染料的吸附功能。1.3.2染色染色是将处理好的纺织品放入染浴中,加入染料和相应助剂,通过控制温度、时间等条件,使染料均匀地吸附在纺织品上。1.3.3固色固色是指在染色后,对纺织品进行加热、酸碱处理等,使染料与纤维形成稳定的化学键,提高色牢度。1.3.4洗涤洗涤过程用于去除纺织品上未固着的染料和过量助剂,保证印染效果的稳定性和纺织品的使用功能。1.3.5后整理后整理主要包括定型、柔软处理、防水处理等,目的是改善纺织品的物理功能和使用功能,满足不同用途的需求。第2章前处理工艺2.1纺织品退浆工艺2.1.1退浆目的纺织品在生产过程中,为提高其可织性和稳定性,常在经纱上施加浆料。但是浆料的存在会影响后续印染加工的质量,因此需进行退浆处理。退浆目的是去除纺织品上的浆料,以提高织物的吸湿性、吸附性和白度,为后续加工创造良好条件。2.1.2退浆方法退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热水退浆:将纺织品放入热水中,通过温度和时间的控制,使浆料分解、脱落。(2)酶退浆:利用生物酶对浆料进行分解,达到退浆的目的。(3)酸退浆:使用酸性物质对浆料进行分解,实现退浆效果。2.1.3退浆工艺流程(1)检查织物:保证纺织品无破损、无油渍等影响退浆效果的因素。(2)预处理:对纺织品进行浸泡、翻布等预处理,以提高退浆效果。(3)退浆:根据所选退浆方法,进行相应工艺操作。(4)水洗:将退浆后的纺织品进行充分水洗,去除残留浆料。(5)烘干:将纺织品烘干至所需湿度。2.2纺织品煮练工艺2.2.1煮练目的煮练是通过加热和碱性条件,对纺织品进行物理和化学处理,以提高其吸色性、手感和外观质量。2.2.2煮练方法煮练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碱煮练:使用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碱性物质,对纺织品进行煮练处理。(2)酶煮练:利用生物酶的作用,对纺织品进行煮练。(3)氧化煮练:采用氧化剂,如过氧化氢等,进行煮练。2.2.3煮练工艺流程(1)检查织物:保证纺织品无破损、无油渍等影响煮练效果的因素。(2)预处理:对纺织品进行浸泡、翻布等预处理。(3)煮练:根据所选煮练方法,进行相应工艺操作。(4)水洗:将煮练后的纺织品进行充分水洗,去除残留的碱性和氧化性物质。(5)中和:对水洗后的纺织品进行中和处理,以消除残余碱性。2.3纺织品漂白工艺2.3.1漂白目的漂白是为了提高纺织品的白度,去除杂质和色素,为后续印染加工创造有利条件。2.3.2漂白方法漂白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氧化漂白:采用氧化剂,如过氧化氢、漂白粉等,对纺织品进行漂白处理。(2)还原漂白:使用还原剂,如保险粉等,对纺织品进行漂白。(3)光漂白:利用紫外线、臭氧等光源对纺织品进行漂白。2.3.3漂白工艺流程(1)检查织物:保证纺织品无破损、无油渍等影响漂白效果的因素。(2)预处理:对纺织品进行浸泡、翻布等预处理。(3)漂白:根据所选漂白方法,进行相应工艺操作。(4)水洗:将漂白后的纺织品进行充分水洗,去除残留的漂白剂。(5)中和:对水洗后的纺织品进行中和处理,以消除残余酸性或碱性。第3章染色工艺3.1直接染色工艺直接染色工艺是将染料直接应用于纤维上的染色方法。该工艺适用于纤维素纤维、蛋白质纤维及合成纤维等。在染色过程中,染料分子通过分子间作用力与纤维分子结合,达到上色目的。3.1.1工艺流程(1)前处理:对纺织品进行煮练、漂白等前处理,提高纤维的亲染性。(2)染色:将染料溶解于染浴中,控制温度、时间、pH值等工艺条件,使染料与纤维充分结合。(3)固色:通过固色处理,提高染色牢度。(4)后处理:对染色品进行洗涤、柔软等后处理,提高产品品质。3.1.2工艺参数(1)染料:根据纤维种类和产品要求,选择合适的染料。(2)染浴:染浴温度、pH值、染料浓度等需根据染料特性和纤维种类调整。(3)时间:染色时间视染料和纤维种类而定,一般控制在30分钟至数小时。3.2拔染工艺拔染工艺是指在染色过程中,通过调整染浴pH值,使纤维上的染料颜色发生变化的染色方法。拔染工艺适用于纤维素纤维和蛋白质纤维。3.2.1工艺流程(1)初染:将染料与纤维充分结合。(2)拔色:调整染浴pH值,使染料颜色发生变化。(3)固色:通过固色处理,提高染色牢度。(4)后处理:对染色品进行洗涤、柔软等后处理。3.2.2工艺参数(1)染料:选择具有拔色效果的染料。(2)染浴:控制染浴pH值,实现染料颜色的变化。(3)时间:拔色时间一般控制在数分钟至30分钟。3.3缎面染色工艺缎面染色工艺是一种特殊的染色方法,主要用于棉、麻等纤维的染色。该工艺能使染色品表面呈现出类似缎面的光泽。3.3.1工艺流程(1)前处理:对纺织品进行煮练、漂白等前处理。(2)染色:采用缎面染色剂进行染色。(3)固色:通过固色处理,提高染色牢度。(4)后处理:对染色品进行洗涤、柔软等后处理。3.3.2工艺参数(1)染料:选择适合缎面染色工艺的染料。(2)染浴:控制染浴温度、pH值等条件,使染色品呈现出良好的缎面效果。(3)时间:染色时间视染料和纤维种类而定,一般控制在30分钟至数小时。注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纤维种类、染料特性和产品要求,合理调整工艺参数,保证染色品质。第4章印花工艺4.1滚筒印花工艺滚筒印花工艺是一种传统的纺织印花方法,其主要特点是采用滚筒作为印花工具。以下是滚筒印花工艺的详细步骤及要求:4.1.1印花滚筒准备选用合适的滚筒,保证其表面光滑、无损伤。根据设计图案制作印花滚筒,保证图案清晰、层次分明。4.1.2涂料制备根据印花图案的颜色要求,选用合适的涂料。将涂料搅拌均匀,调整粘度,使其满足印花工艺要求。4.1.3印花工艺流程(1)将面料平整地固定在印花机架上;(2)将印花滚筒放置在面料上,调整压力,使滚筒与面料紧密接触;(3)将涂料均匀涂抹在印花滚筒上;(4)通过滚筒旋转,将涂料均匀地转移到面料上;(5)待面料上的涂料干燥后,进行固色处理;(6)将印花面料进行后处理,如洗涤、晾干等。4.1.4注意事项(1)保证印花滚筒与面料之间的压力适当,以免影响印花效果;(2)控制涂料的粘度,避免因粘度过高或过低影响印花质量;(3)注意面料与印花图案的对位,保证印花效果准确;(4)及时对印花设备进行清洗和维护,以保证印花效果的稳定。4.2网版印花工艺网版印花工艺是一种常见的纺织印花方法,其主要特点是采用网版作为印花工具。以下是网版印花工艺的详细步骤及要求:4.2.1网版制作根据设计图案制作网版,选用合适的网版材料,保证网版平整、无漏洞。将图案绘制在网版上,并进行感光胶处理。4.2.2涂料制备根据印花图案的颜色要求,选用合适的涂料。将涂料搅拌均匀,调整粘度,使其满足印花工艺要求。4.2.3印花工艺流程(1)将面料平整地固定在印花机架上;(2)将制作好的网版放置在面料上,调整对位;(3)将涂料均匀地涂抹在网版上;(4)通过刮刀或胶刮板将涂料均匀地压印到面料上;(5)待面料上的涂料干燥后,进行固色处理;(6)将印花面料进行后处理,如洗涤、晾干等。4.2.4注意事项(1)保证网版质量,避免因网版问题影响印花效果;(2)控制涂料的粘度,避免因粘度过高或过低影响印花质量;(3)注意面料与印花图案的对位,保证印花效果准确;(4)及时清洗网版,避免因网版堵塞影响印花效果。4.3数字印花工艺数字印花工艺是一种现代纺织印花技术,其主要特点是采用数字喷墨技术进行印花。以下是数字印花工艺的详细步骤及要求:4.3.1图案设计根据设计要求,使用专业软件设计印花图案。保证图案清晰、色彩丰富,满足客户需求。4.3.2印花设备准备选用合适的数字印花设备,保证设备功能稳定、打印精度高。4.3.3印花工艺流程(1)将面料平整地固定在印花设备上;(2)将设计好的图案传输到印花设备;(3)调整印花设备,保证打印精度;(4)根据面料特性和图案要求,选用合适的墨水;(5)通过数字印花设备将墨水均匀地喷洒在面料上;(6)待面料上的墨水干燥后,进行固色处理;(7)将印花面料进行后处理,如洗涤、晾干等。4.3.4注意事项(1)保证印花设备的打印精度,避免因设备问题影响印花效果;(2)选用合适的墨水,保证印花图案的色彩鲜艳度和色牢度;(3)注意面料与印花图案的对位,保证印花效果准确;(4)掌握好印花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以保证印花效果稳定。第5章后整理工艺5.1水洗工艺5.1.1水洗目的水洗工艺的主要目的是去除面料中的浮色、浆料、助剂等杂质,提高面料的舒适性和亲水性,同时对面料进行预缩处理,为后续整理工艺打好基础。5.1.2水洗流程水洗工艺流程包括:进布、水洗、漂洗、脱水、出布等环节。5.1.3水洗参数(1)水温:根据面料种类和色牢度要求,控制水温在适当范围内。(2)洗涤剂:选用适合面料种类和要求的洗涤剂,并控制用量。(3)洗涤时间:根据面料厚薄、牢度等因素,调整洗涤时间。(4)脱水速度:控制脱水速度,避免面料变形。5.1.4注意事项(1)避免水洗过程中产生色差、皱折等问题。(2)洗涤剂需充分搅拌均匀,以保证洗涤效果。(3)定期检查洗涤设备,保证设备正常运行。5.2预缩工艺5.2.1预缩目的预缩工艺旨在降低面料的缩水率,提高面料的尺寸稳定性,为后续加工和使用提供便利。5.2.2预缩流程预缩工艺流程包括:进布、预缩、定型、出布等环节。5.2.3预缩参数(1)温度:根据面料种类和预缩效果要求,调整预缩温度。(2)湿度:控制预缩过程中的湿度,以获得良好的预缩效果。(3)张力:调整预缩过程中的张力,避免面料变形。5.2.4注意事项(1)预缩过程中要保证面料平整,避免产生皱折。(2)预缩设备需定期维护,保证设备精度。(3)预缩后的面料需充分冷却,以稳定尺寸。5.3功能整理工艺5.3.1功能整理目的功能整理工艺是为了赋予面料特定的功能,如防水、防油、抗菌、抗紫外线等,以满足不同用途的需求。5.3.2功能整理方法根据所需功能,选择相应的整理剂和整理工艺,如涂层、浸轧、真空吸塑等。5.3.3功能整理参数(1)整理剂:根据功能要求,选择合适的整理剂,并控制用量。(2)整理温度:根据整理剂的特性和面料种类,调整整理温度。(3)整理时间:保证足够的整理时间,以保证功能效果的持久性。5.3.4注意事项(1)功能整理前,保证面料表面干净、无杂质。(2)遵循整理剂的使用说明,保证安全、环保。(3)功能整理后的面料需进行功能测试,以保证功能效果。第6章印染设备操作与维护6.1印染设备操作规范6.1.1操作前准备在进行印染设备操作前,操作人员需熟悉设备结构、功能及操作流程。检查设备周围环境是否整洁,确认安全防护设施完好,保证设备处于正常状态。6.1.2设备启动(1)打开电源,检查设备控制系统是否正常;(2)启动设备,进行空载试运行,观察设备运行是否平稳,有无异常声音;(3)检查各执行部件是否正常工作,如:泵、阀门、电机等。6.1.3印染操作(1)根据工艺要求,调整设备参数,如:温度、速度、压力等;(2)按照工艺流程进行操作,注意观察设备运行状态,发觉异常及时处理;(3)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生产安全。6.1.4设备停机(1)完成生产任务后,关闭设备电源;(2)对设备进行清洁,清理工作现场;(3)记录设备运行情况,为后续生产提供参考。6.2印染设备维护与保养6.2.1日常保养(1)保持设备清洁,定期清理设备上的油污、灰尘等杂物;(2)检查设备各部件的紧固情况,如有松动,及时紧固;(3)检查设备润滑系统,保证润滑良好;(4)定期检查设备电气系统,保证安全可靠。6.2.2定期保养(1)根据设备保养计划,进行定期保养;(2)对设备进行详细检查,包括:机械、电气、液压、气动等系统;(3)更换损坏或磨损的零部件;(4)对设备进行调试,保证设备功能稳定。6.3常见设备故障排除6.3.1机械故障(1)设备运行异常声音:检查各部件连接是否牢固,轴承、齿轮等传动部件是否磨损;(2)设备振动:检查设备基础是否牢固,地脚螺栓是否紧固;(3)设备卡顿:检查进料、出料口是否有异物堵塞,清理异物。6.3.2电气故障(1)设备无法启动:检查电源是否正常,熔断器是否熔断;(2)设备运行中突然停机:检查控制系统是否故障,电气线路是否短路;(3)设备运行速度不稳定:检查调速器是否故障,电机是否损坏。6.3.3液压故障(1)液压系统压力不稳定:检查液压泵、液压阀是否故障;(2)液压油温过高:检查液压油是否变质,冷却器是否工作正常;(3)液压缸动作缓慢:检查液压油是否充足,液压缸是否漏油。6.3.4气动故障(1)气源压力不足:检查空压机是否工作正常,气源管道是否泄漏;(2)气动执行元件动作缓慢:检查气动元件是否磨损,气管是否堵塞;(3)气动控制系统故障:检查电磁阀、气控阀等元件是否损坏。第7章印染质量控制与检测7.1印染质量标准7.1.1色差标准印染产品的色差应符合我国相关行业标准。对于同批次产品,色差等级不得低于4级;对于不同批次产品,色差等级不得低于3级。7.1.2染色均匀性标准印染产品的染色均匀性应达到以下要求:在正常观察距离内,无明显色点、色团、色斑等缺陷。7.1.3牢度标准印染产品的各项牢度应符合以下要求:(1)水洗牢度:变色不得低于3级,沾色不得低于3级;(2)摩擦牢度:干摩擦不得低于3级,湿摩擦不得低于2级;(3)日晒牢度:不得低于4级。7.1.4物理功能标准印染产品的物理功能应符合以下要求:(1)断裂强度:经向不得低于300N,纬向不得低于250N;(2)断裂伸长率:经向不得低于15%,纬向不得低于15%;(3)缩水率:不得高于5%。7.2质量检测方法7.2.1色差检测采用色差计进行检测,参照GB/T8424.12001《纺织品色差的测定》进行。7.2.2染色均匀性检测采用目视观察法进行检测,参照FZ/T100012008《色织布染色均匀性评定方法》进行。7.2.3牢度检测(1)水洗牢度:采用GB/T3921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洗色牢度》进行;(2)摩擦牢度:采用GB/T3920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进行;(3)日晒牢度:采用GB/T8427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日晒色牢度》进行。7.2.4物理功能检测(1)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采用GB/T3923.12013《纺织品织物拉伸功能的测定》进行;(2)缩水率:采用GB/T292001《纺织品试验用家庭洗衣机》进行。7.3质量问题分析与改进7.3.1色差问题原因分析:(1)染料批次不同;(2)染色工艺参数不稳定;(3)染色设备磨损、污染。改进措施:(1)严格筛选染料供应商,保证染料质量稳定;(2)优化染色工艺参数,提高染色稳定性;(3)定期检查、维护设备,减少磨损和污染。7.3.2染色均匀性问题原因分析:(1)染液循环不充分;(2)布面张力不均匀;(3)设备功能不稳定。改进措施:(1)优化染液循环系统,保证染液充分循环;(2)调整布面张力,保持布面平整;(3)定期检查设备功能,及时维修、更换零部件。7.3.3牢度问题原因分析:(1)染料、助剂选择不当;(2)染色工艺不合理;(3)后整理工艺不完善。改进措施:(1)选用适合的染料、助剂,提高牢度;(2)优化染色工艺,保证染料充分上染;(3)加强后整理工艺,提高产品牢度。7.3.4物理功能问题原因分析:(1)原纱质量不稳定;(2)织造工艺不合理;(3)印染工艺对物理功能影响。改进措施:(1)加强原纱质量检测,保证原纱质量稳定;(2)优化织造工艺,提高织物物理功能;(3)调整印染工艺,降低对物理功能的影响。第8章印染环境保护与治理8.1印染废水治理技术印染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其中含有各种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印染废水的治理。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印染废水治理技术:8.1.1物理法物理法主要包括过滤、沉淀、吸附等,可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色素等。其中,活性炭吸附技术具有很好的脱色效果。8.1.2化学法化学法主要包括混凝、氧化、还原等,可改变废水中有害物质的性质,使其易于去除。常用的化学处理剂有聚合硫酸铁、硫酸铝、次氯酸钠等。8.1.3生物法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常用的生物处理技术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8.1.4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通过半透膜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与水分离,具有处理效果好、操作简便等优点。常用的膜分离技术有超滤、纳滤、反渗透等。8.2废气处理技术印染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主要包括有机溶剂、粉尘、酸性气体等,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以下为几种常用的废气处理技术:8.2.1吸附法吸附法利用活性炭、沸石等吸附剂对有害气体进行吸附,适用于低浓度有机废气的处理。8.2.2吸收法吸收法利用吸收剂(如水、碱液等)与废气中的有害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达到净化废气的目的。8.2.3生物法生物法利用微生物对有机废气进行降解,适用于处理低浓度、生物可降解的有机废气。8.2.4燃烧法燃烧法将有害气体在高温下氧化分解,转化为无害物质。适用于处理高浓度、易燃的有机废气。8.3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印染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染料、助剂、污泥等。对这些固体废弃物进行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有助于减轻环境负担。8.3.1物理法物理法主要包括筛分、磁选、浮选等,可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回收。8.3.2化学法化学法主要包括氧化、还原、中和等,可改变固体废弃物的性质,使其易于处理。8.3.3生物法生物法利用微生物对有机固体废弃物进行降解,实现资源化利用。8.3.4焚烧法焚烧法将固体废弃物在高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股权质押融资合同文本
- 农产品购销合同范本(标准文本11)
- 《长期筹资决策重》课件
- 音响销售合同
- 《电缆基础知识》课件
- 别墅装修工程建材合同
- 《集团管控与定位》课件
- 合同采购全新变革:履约担保关键点分析
- 《高层建筑设计原理》课件
- 企业市场营销经理聘用协议合同
-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网络控制及应用 课件 项目6、7 列车网络控制管理系统、城轨列车网络控制及应用
- 2024年企业规章制度修订方案
- 史上最完善IPD培训资料华为IPD培训资料
- 2024高二语文期末试卷(选必上、中)及详细答案
- 肺动静脉瘘护理查房课件
- 《选材专项训练》课件
- 2022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
- 分布式光伏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安装平台和架体检查验收表
- DL-T 2574-2022 混流式水轮机维护检修规程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分享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