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与服装生产作业指导书_第1页
纺织与服装生产作业指导书_第2页
纺织与服装生产作业指导书_第3页
纺织与服装生产作业指导书_第4页
纺织与服装生产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纺织与服装生产作业指导书TOC\o"1-2"\h\u2390第1章纺织原料的准备 3290261.1纺织原料的分类与选择 348671.1.1天然纤维 424971.1.2化学纤维 461041.1.3纺织原料的选择 4181921.2纺织原料的预处理 4234591.2.1清洁处理 4274301.2.2松弛处理 5310021.2.3加工处理 5279561.2.4混纺处理 531924第2章纺纱工艺与设备 5311592.1纺纱工艺流程 5295252.1.1原料选配 569022.1.2预处理 5295212.1.3开松 557512.1.4梳理 568022.1.5并合 5120452.1.6牵伸 648382.1.7加捻 6144492.1.8卷绕 6301412.2纺纱设备操作与维护 642262.2.1设备操作 6294132.2.2设备维护 6295982.3纱线质量控制 6312282.3.1原料质量 632542.3.2工艺参数控制 6257862.3.3设备维护与调整 7263762.3.4质量检测 7205432.3.5环境控制 722182第3章织造工艺与设备 715363.1织造工艺流程 7220643.1.1原料准备 764233.1.2穿经 729263.1.3纬纱准备 7171413.1.4织造 7291013.2织造设备操作与调整 889073.2.1织机操作 8245883.2.2织造设备调整 8238513.3织物结构与质量控制 848873.3.1织物结构 8178333.3.2质量控制 823655第4章针织工艺与设备 8190734.1针织工艺原理 8287074.1.1线圈结构 9231944.1.2针织机类型 9183204.1.3针织工艺参数 9824.2针织设备操作与调试 923194.2.1设备操作 9327614.2.2设备调试 9105674.3针织产品质量控制 9324924.3.1原材料检验 9220814.3.2生产过程监控 983574.3.3成品检验 912174.3.4质量问题处理 912612第5章染整工艺与设备 10310195.1染整工艺流程 10290135.1.1前处理 10124565.1.2染色 10299285.1.3后整理 10298095.2染整设备操作与维护 10225725.2.1设备操作 10287725.2.2设备维护 10241165.3染色与整理质量控制 11121105.3.1质量指标 11293265.3.2质量控制措施 1112953第6章服装设计与制版 1132736.1服装设计原理与方法 11184846.1.1设计原则 11115696.1.2设计方法 1163846.2服装制版工艺 1292756.2.1制版流程 12314106.2.2制版技巧 1288236.3服装样板修正与确认 12115476.3.1样板修正 12156266.3.2样板确认 127323第7章裁剪与缝制工艺 12130517.1裁剪工艺流程与设备 12263877.1.1裁剪工艺流程 12250447.1.2裁剪设备 13303097.2缝制工艺流程与设备 1331777.2.1缝制工艺流程 13267887.2.2缝制设备 13278487.3服装后整理与检验 13314397.3.1服装后整理 1347567.3.2成衣检验 134652第8章服装生产管理 14228788.1生产计划与调度 1486468.1.1计划编制 14242588.1.2调度策略 14216648.2生产成本控制 14241338.2.1成本分析 14272748.2.2成本控制措施 14187628.3生产现场管理 15258078.3.1现场环境管理 15255018.3.2现场人员管理 15187018.3.3质量管理 15126428.3.4安全生产管理 1513291第9章服装质量控制与检验 15105999.1服装质量控制方法 156689.1.1质量策划 15305149.1.2过程控制 15208059.1.3质量改进 16128589.2服装检验标准与流程 16158089.2.1检验标准 16235979.2.2检验流程 1664889.3服装缺陷分析与处理 16179759.3.1缺陷分析 16187919.3.2缺陷处理 1615776第10章环保与安全生产 172202510.1环保法规与要求 17876710.1.1国家环保法律法规 172438310.1.2行业环保标准 172394710.1.3企业环保责任 171335710.2生产过程环保措施 171008310.2.1清洁生产 172595510.2.2污染防治 171169710.2.3节能降耗 171287610.3安全生产与预防 17783510.3.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172949710.3.2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72071510.3.3安全生产培训与教育 182781210.3.4预防与处理 182578710.3.5安全生产检查与评估 18第1章纺织原料的准备1.1纺织原料的分类与选择纺织原料是纺织与服装生产的基础,其质量和特性直接影响成品的质量。纺织原料主要分为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两大类。1.1.1天然纤维天然纤维来源于动植物,具有优良的透气性、吸湿性和舒适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棉纤维:来源于棉花,具有良好的强度、柔软性和保暖性。(2)麻纤维:来源于亚麻,具有凉爽、吸湿、透气等特点。(3)丝纤维:来源于蚕茧,具有良好的光泽、强度和韧性。(4)毛纤维:来源于羊毛等动物毛发,具有保暖、弹性好等特点。1.1.2化学纤维化学纤维是通过化学合成或天然高分子物质加工而成的纤维。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涤纶:聚酯类纤维,具有良好的强度、耐磨性和抗皱性。(2)锦纶:聚酰胺类纤维,具有强度高、耐磨、吸湿性强等特点。(3)腈纶:聚丙烯腈类纤维,具有良好的保暖性、柔软性和抗起球性。(4)维尼纶:聚乙烯醇类纤维,具有优良的吸湿性、透气性和保暖性。1.1.3纺织原料的选择在选择纺织原料时,应根据成品的用途、功能要求、成本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主要考虑以下方面:(1)物理机械功能:如强度、伸长率、弹性等。(2)舒适功能:如透气性、吸湿性、保暖性等。(3)外观功能:如色泽、光泽、纹路等。(4)耐久功能:如耐磨性、抗皱性、抗起球性等。(5)安全性:如无毒、无害、不刺激皮肤等。1.2纺织原料的预处理纺织原料在正式投入生产前,需要进行预处理,以提高其可纺性和成品质量。1.2.1清洁处理清洁处理主要包括去除原料中的杂质、油脂、污渍等,以保证纺织原料的纯净度。1.2.2松弛处理松弛处理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使纺织原料中的纤维得到充分松弛,降低纤维间的内应力,提高纤维的可纺性。1.2.3加工处理加工处理包括对纺织原料进行热处理、化学处理等,以改善其物理机械功能和外观功能。1.2.4混纺处理混纺处理是将不同种类的纺织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以充分发挥各种原料的优点,提高成品功能。通过以上预处理,纺织原料的质量和可纺性得到保障,为后续的纺织与服装生产奠定了基础。第2章纺纱工艺与设备2.1纺纱工艺流程纺纱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原料选配、预处理、开松、梳理、并合、牵伸、加捻、卷绕等环节。以下详细介绍各个工艺环节的具体内容。2.1.1原料选配根据产品用途和功能要求,选择合适的纤维原料,如棉、麻、丝、毛等。同时对原料进行质量检验,保证其符合纺纱要求。2.1.2预处理对原料进行预处理,包括清洗、脱脂、煮练、漂白等,以去除杂质、油脂、色素等,提高纤维的可纺性。2.1.3开松采用开松机械对纤维原料进行开松,使纤维间相互分离,形成较松散的纤维层。2.1.4梳理通过梳理机械对开松后的纤维进行梳理,去除短纤维、杂质,使纤维进一步分离并平行排列。2.1.5并合将多组梳理后的纤维进行并合,以提高纤维的均匀度和强度。2.1.6牵伸牵伸工艺是通过牵伸机械将纤维进行拉伸,使纤维的长度、细度、均匀度得到进一步提高。2.1.7加捻将牵伸后的纤维进行加捻,使纤维间相互缠绕,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弹性的纱线。2.1.8卷绕将加捻后的纱线卷绕成一定的形式,如筒子、绞线等,以便于后续的织造或针织工艺。2.2纺纱设备操作与维护2.2.1设备操作操作人员需熟悉纺纱设备的结构、功能、操作规程,并按照以下要求进行操作:(1)开机前检查设备各部件是否正常,保证设备运行安全。(2)按照工艺要求调整设备参数,保证产品质量。(3)操作过程中密切关注设备运行状况,发觉问题及时处理。(4)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和维修,保证设备长期稳定运行。2.2.2设备维护设备维护包括日常保养、定期检查、设备维修等方面,具体要求如下:(1)日常保养:保持设备清洁,润滑运动部位,检查紧固件是否牢固。(2)定期检查:对设备的关键部位进行定期检查,如轴承、齿轮、传动带等,发觉问题及时处理。(3)设备维修:根据设备运行状况,进行必要的维修,如更换磨损零件、调整设备间隙等。2.3纱线质量控制纱线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3.1原料质量保证原料质量符合标准要求,对进厂的原料进行严格检验。2.3.2工艺参数控制严格控制纺纱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如牵伸倍数、加捻程度、卷绕速度等,以保证纱线质量。2.3.3设备维护与调整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与调整,保证设备运行稳定,减少纱线质量波动。2.3.4质量检测对纱线进行定期质量检测,如强力、条干、毛羽等,发觉问题及时调整工艺或设备。2.3.5环境控制保持车间温湿度适宜,减少环境因素对纱线质量的影响。通过以上措施,保证纺纱生产过程中纱线质量的稳定和提升。第3章织造工艺与设备3.1织造工艺流程织造工艺流程是将经纬纱线交织成织物的全过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3.1.1原料准备选用优质原料,进行预处理,如上浆、并线、络筒等,以提高纱线的强度和光滑度。3.1.2穿经将经纱按照一定的顺序穿设于织机上,保证经纱张力均匀,为织造过程做好准备。3.1.3纬纱准备将纬纱卷绕在纬纱盘上,纬纱盘放置于织机适当位置,便于纬纱在织造过程中顺利引入。3.1.4织造织造是经纬纱线交织成织物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开口:通过织机开口机构,使经纱形成上下两层,为纬纱引入创造条件。(2)引纬:将纬纱引入经纱层之间,形成交织点。(3)打纬:将引入的纬纱与经纱紧密交织,形成织物。(4)卷取:将已织成的织物卷绕在布轴上,以便后续加工。3.2织造设备操作与调整3.2.1织机操作(1)开机前检查:检查织机各部件是否完好,确认设备运行正常。(2)穿经:按照工艺要求,将经纱穿设于织机上。(3)纬纱准备:将纬纱卷绕在纬纱盘上,并放置于适当位置。(4)织造:启动织机,按照工艺流程进行织造。(5)停机:织造完成后,及时停机,做好设备清洁和保养。3.2.2织造设备调整(1)经纱张力调整:根据织物品种和工艺要求,调整经纱张力,保证经纱在织造过程中张力均匀。(2)开口机构调整:调整开口时间、开口量等参数,以满足不同织物的开口要求。(3)引纬和打纬机构调整:调整引纬速度、打纬力度等,以保证纬纱顺利引入和织物紧密交织。(4)卷取机构调整:调整卷取速度和卷绕张力,保证织物顺利卷取。3.3织物结构与质量控制3.3.1织物结构织物结构主要包括经纬密度、组织结构、织物厚度等,应根据产品设计要求进行合理搭配。3.3.2质量控制(1)原料质量控制:选用优质原料,保证纱线质量。(2)设备调整:合理调整织造设备,保证织物质量。(3)生产过程监控:加强生产过程的质量监控,及时发觉问题,采取措施。(4)成品检验:对成品进行严格检验,保证符合标准要求。(5)售后服务: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解决客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第4章针织工艺与设备4.1针织工艺原理针织是一种通过针织机将纱线相互钩连形成线圈结构的工艺。针织工艺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1线圈结构线圈是针织物的最小单元,由一根或多根纱线相互钩连而成。线圈的结构直接影响针织物的功能和外观。4.1.2针织机类型针织机主要分为圆机和平机两种类型。圆机适用于生产无缝针织品,如内衣、袜子等;平机适用于生产片状针织品,如T恤、毛衣等。4.1.3针织工艺参数针织工艺参数包括线圈长度、密度、纱线张力、针织速度等。这些参数的调整和控制对针织物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4.2针织设备操作与调试4.2.1设备操作(1)开机前检查设备是否正常,保证各部件无异常磨损或损坏。(2)根据工艺要求,调整设备参数,如线圈长度、密度、纱线张力等。(3)正确安装针织圆筒或针盘,保证针织品尺寸符合要求。(4)操作过程中,密切关注设备运行状况,发觉异常及时处理。4.2.2设备调试(1)定期检查设备各部件的磨损情况,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部件。(2)根据针织物的质量要求,调整针织机各参数,以达到最佳生产效果。(3)针对不同类型的针织品,调整针织圆筒或针盘的规格和排列方式。4.3针织产品质量控制4.3.1原材料检验对纱线进行检验,保证其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工艺要求。4.3.2生产过程监控(1)定期检查针织物的尺寸、密度、线圈结构等,保证产品质量稳定。(2)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发觉异常及时调整。4.3.3成品检验对成品进行外观、尺寸、色差等项目的检验,保证针织品符合客户要求。4.3.4质量问题处理对生产过程中发觉的质量问题,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第5章染整工艺与设备5.1染整工艺流程染整工艺流程是纺织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前处理、染色、后整理等步骤。以下为染整工艺的详细流程:5.1.1前处理(1)退浆:去除面料上的浆料,以保证染料的均匀吸附。(2)煮练:通过高温处理,去除面料上的杂质、油脂和蜡质,提高面料的白度和染色效果。(3)漂白:采用氧化剂或还原剂去除面料上的色素,使面料达到一定的白度。(4)丝光:改善面料的强度、光泽和尺寸稳定性。5.1.2染色(1)选择合适的染料:根据面料种类、颜色要求及成本等因素选择染料。(2)染液配制:根据染料种类、染色工艺要求,配制适宜的染液。(3)染色:将面料与染液在一定的温度、pH值和时间内进行染色。5.1.3后整理(1)固色:通过化学处理,提高染料的色牢度。(2)柔软处理:改善面料的手感,使之更加柔软、舒适。(3)防皱处理:提高面料的抗皱功能。(4)防水、防油处理:赋予面料一定的防水、防油功能。5.2染整设备操作与维护5.2.1设备操作(1)熟悉设备结构、功能和操作方法。(2)按照工艺要求,正确设置设备参数。(3)操作过程中,密切关注设备运行状态,发觉异常及时处理。(4)保证设备在良好的工作环境中运行,避免过载、超温等不良现象。5.2.2设备维护(1)定期检查设备各部件,保证齐全、完好。(2)定期润滑设备运动部位,减少磨损。(3)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保持设备整洁。(4)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保证设备长期稳定运行。5.3染色与整理质量控制5.3.1质量指标(1)色差:要求染后产品颜色均匀,与标准样一致。(2)色牢度:要求染后产品具有一定的色牢度,不易褪色。(3)手感:要求染后产品手感柔软、舒适。(4)外观:要求染后产品无皱、无损伤、无污渍等。5.3.2质量控制措施(1)严格遵循工艺流程,保证生产过程中各项参数稳定。(2)选用优质的染料、助剂,提高染整效果。(3)加强生产过程监控,及时调整设备参数,保证产品质量。(4)定期对产品进行质量检验,发觉问题及时整改。(5)加强员工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和质量意识。第6章服装设计与制版6.1服装设计原理与方法6.1.1设计原则服装设计应遵循实用、美观、经济、创新的原则。设计师需充分考虑穿着者的需求,结合流行趋势,运用色彩、面料、款式等元素,创造出符合时代审美的服装。6.1.2设计方法(1)灵感搜集:通过观察生活、分析市场、研究历史文化等方式,积累设计灵感。(2)概念提炼:将灵感进行提炼,形成独特的设计概念。(3)款式设计:根据设计概念,进行服装款式的设计,包括服装的轮廓、结构、细节等。(4)面料选择:根据款式特点,选择适合的面料,充分考虑面料的质感、色彩、图案等。(5)色彩搭配:合理运用色彩,使服装更具视觉冲击力。6.2服装制版工艺6.2.1制版流程(1)根据设计图纸,分析服装结构,绘制制版图。(2)确定制版比例,进行初步制版。(3)根据试穿效果,进行版型修正。(4)完善细节处理,保证版型符合设计要求。6.2.2制版技巧(1)掌握各类服装的基本结构,了解人体形态及运动特点。(2)熟悉各种制版符号和制版工具,提高制版效率。(3)学会运用立体裁剪和平面裁剪相结合的方法,使版型更加贴合人体。6.3服装样板修正与确认6.3.1样板修正(1)根据试穿效果,分析样板存在的问题,进行局部修正。(2)优化版型,使服装穿着舒适、美观。(3)保证样板尺寸准确,满足批量生产需求。6.3.2样板确认(1)对修正后的样板进行再次试穿,保证版型符合设计要求。(2)确认样板尺寸、工艺要求、面辅料搭配等,为批量生产提供准确依据。(3)完成样板确认后,将样板及相关资料归档,以便后续生产使用。第7章裁剪与缝制工艺7.1裁剪工艺流程与设备7.1.1裁剪工艺流程裁剪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面料检验:检查面料的质量、颜色、尺寸等,保证符合生产要求。(2)面料铺料:将面料按照规定尺寸和要求铺放在裁剪台上。(3)划线:根据服装款式和尺寸,在面料上划出裁剪线。(4)裁剪:使用裁剪设备沿划线裁剪面料,剪裁出各部位衣片。(5)清理:将裁剪好的衣片进行清理,去除多余线头和杂质。(6)打标:在衣片上打上标记,以便于后续缝制过程中的识别和组装。7.1.2裁剪设备常用的裁剪设备有以下几种:(1)裁剪机:手动、半自动和全自动裁剪机,用于裁剪面料。(2)铺料机:辅助人工进行面料的铺放,提高裁剪精度。(3)划线机:用于在面料上划出裁剪线。(4)打标机:用于在衣片上打上标记。7.2缝制工艺流程与设备7.2.1缝制工艺流程缝制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缝制前准备:检查衣片、配料和缝纫设备,保证一切准备就绪。(2)缝纫:按照服装款式和工艺要求,将衣片和配料进行缝合。(3)熨烫:在缝制过程中,适时进行熨烫处理,使衣物平整、美观。(4)部件组装:将缝制好的各部件进行组装,形成完整的服装。(5)整烫:对成衣进行整体熨烫,使其符合工艺要求。7.2.2缝制设备常用的缝制设备有以下几种:(1)缝纫机:普通缝纫机、多功能缝纫机和特种缝纫机等。(2)熨烫设备:蒸汽熨斗、压烫机、蒸汽发生器等。(3)针织机:用于缝制弹性面料和特殊部件。(4)装饰设备:如钉扣机、订书机、花边机等。7.3服装后整理与检验7.3.1服装后整理服装后整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检查:检查成衣的质量、尺寸、颜色、线头等,保证符合工艺要求。(2)熨烫:对成衣进行最后一次熨烫,使其外观整洁、美观。(3)包装:将成衣进行包装,准备出厂或销售。7.3.2成衣检验成衣检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外观检验:检查成衣的颜色、款式、尺寸、线头等。(2)功能性检验:检查成衣的穿着舒适度、活动范围、耐用性等。(3)安全性检验:检查成衣的附件、拉链、扣子等是否牢固,是否存在安全隐患。(4)标签和包装检验:检查成衣的标签、吊牌、包装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第8章服装生产管理8.1生产计划与调度8.1.1计划编制服装生产计划是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生产任务分解、生产时间安排和生产资源分配。根据销售预测和订单需求,合理分解生产任务,保证生产目标的实现。合理安排生产时间,保证生产进度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合理分配生产资源,包括人力、设备、物料等,以提高生产效率。8.1.2调度策略生产调度是根据生产计划,对生产任务进行实时调整和分配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策略:(1)按订单优先级进行调度,保证紧急订单优先完成;(2)合理安排生产线,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等待和搬运时间;(3)优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4)动态调整生产计划,以应对突发事件和市场需求变化。8.2生产成本控制8.2.1成本分析生产成本控制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对生产成本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设备成本、管理成本等,以便找出成本控制的潜在点。8.2.2成本控制措施(1)优化采购流程,降低原材料成本;(2)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和设备成本;(3)加强现场管理,减少浪费;(4)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5)建立成本控制体系,定期对生产成本进行监控和分析。8.3生产现场管理8.3.1现场环境管理(1)保持生产现场的清洁、整齐、安全;(2)合理布局生产线,保证生产流程顺畅;(3)提高设备维护保养水平,降低故障率。8.3.2现场人员管理(1)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技能和素质;(2)制定明确的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3)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8.3.3质量管理(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标准;(2)加强过程质量控制,减少不良品的产生;(3)定期进行质量审核,不断提高产品质量。8.3.4安全生产管理(1)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强安全生产培训;(2)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3)建立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第9章服装质量控制与检验9.1服装质量控制方法9.1.1质量策划在服装生产过程中,首先应对质量进行策划,确定质量控制目标和要求。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保证生产各环节符合规定标准。9.1.2过程控制在生产过程中,对关键工序和环节进行实时监控,保证产品质量稳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原材料检验:对进厂的原料、辅料进行严格检验,保证其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2)工艺控制:制定合理的生产工艺,并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保证工艺得到有效执行。(3)在制品检验:对生产过程中的在制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验,发觉问题及时处理。(4)成品检验:对成品进行全面检验,保证其符合产品质量要求。9.1.3质量改进根据生产过程中发觉的问题,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操作方法和质量管理措施,提高产品质量。9.2服装检验标准与流程9.2.1检验标准(1)国家标准:参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产品质量标准。(2)行业标准:依据行业特点,制定适用于本行业的质量标准。(3)企业标准:根据企业自身发展和市场需求,制定严于国家或行业标准的企业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