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练习)-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_第1页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练习)-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_第2页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练习)-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_第3页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练习)-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_第4页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练习)-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目录

01模拟基础练

02真题实战练

(23-24高三下•河北秦皇岛•开学考试)欧洲红豆杉喜温暖、荫蔽,耐旱不耐淹,早期在欧洲、北非、

西亚广泛分布,末次盛冰期分布范围萎缩。末次盛冰期后,随着种子扩散,欧洲红豆杉在大高加索山脉逐

渐定植,从山麓一直到海拔2200m的林线以上均有生长,在林线以上呈匍匐状。在大高加索山脉西段,南

北两坡皆有欧洲红豆杉,而在山脉东段只分布在北坡。下图示意大高加索山脉位置。

40045°

1.大高加索山脉东西段欧洲红豆杉分布的坡向差异主要取决于()

A.水分B.热量C.光照D.积雪

2.欧洲红豆杉在林线以上匍匐生长,主要是为了()

A.吸收太阳辐射B.吸收土壤养分C.利于积雪埋藏D.减缓地表蒸发

【答案】1.C2.C

【解析】1.在大高加索山脉西段,南北两坡皆有欧洲红豆杉,而在山脉东段只分布在北坡,结合纬度位置

可知,东段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光照强度较大,南坡不满足红豆杉的隐蔽条件,C正确;红豆杉耐旱,

水分条件不是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A错误;南北坡热量相差不大,不是造成差异的原因,B错误;欧洲红

豆杉自山麓道林线以上均有分布,积雪情况不是造成坡向差异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C。

2.该地位于中纬度地区,林线以上海拔高,温度低,匍匐生长利于积雪埋藏,可以免受大风和冻害的危害,

C正确。匍匐生长对吸收太阳辐射的影响不大,A错误。吸收土壤养分需要发达的根系,而非匍匐生长,B

错误。林线以上气温低,本身蒸发较小,匍匐生长并非减缓地表蒸发,D错误。故选C。

(2024•湖南娄底•模拟预测)加拉帕戈斯企鹅,又名科隆企鹅,是一种分布在南美洲科隆群岛的企鹅,

是唯一生活在赤道附近的企鹅,同时也是唯一分布在北半球的企鹅。根据生物学家的考证,赤道上的加拉

帕戈斯企鹅是南极大陆上的原始企鹅随着秘鲁寒流一路向北,最终漂到了赤道上的科隆群岛,进而定居下

来繁衍生息,形成了一个特有的企鹅种类——加拉帕戈斯企鹅。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因为离开南极太久了,加拉帕戈斯企鹅的身体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它们的体型减小了,其可能原因是

()

A.有利于散热B.躲避天敌C.食物减少D.生存空间减小

4.加拉帕戈斯企鹅能够在赤道上的科隆群岛得以生存下来的原因是()

A.降水多B.海拔高C.生存环境相对封闭D.洋流的影响

【答案】3.A4.D

【解析】3.企鹅在赤道附近生活,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散热,体型小的动物具有散热优势,因为体型的尺

度每增加一倍,身体的表面积只会增加4倍,而体重会增加8倍,身体产生的热量也会相应的增加8倍,A

正确;加拉帕戈斯群岛远离大陆,孤立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上,远离其他生物种群,很少有高级的野生哺

乳动物,没有大型食肉性动物,天敌少,B错误;企鹅以海洋中的鱼类为食,该岛位于秘鲁渔场附近,渔业

资源丰富,食物来源丰富,C错误;加拉帕戈斯群岛,环境封闭,自然环境独特单一,外来物种干扰少,

原生环境好,生存空间较大,D错误。故选A。

4.企鹅适宜生活在低温的环境中,赤道降水多对温度无影响,A错误;企鹅主要生活在沿海的低地,海拔

高对企鹅的生存无影响,B错误;生存环境相对封闭,外来物种干扰少,天敌少,但不是企鹅能生存下来的

主要原因,C不符合题意;由材料可知,“企鹅随着秘鲁寒流一路向北”,秘鲁寒流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使

得海水的温度较低,从而降低了岛上的环境气温,这种低温环境使得科隆群岛的气温远低于赤道上的其他

地区,为企鹅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生存环境,止匕外,寒流还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和鱼类作为食物,为企鹅

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使其得以生存,D正确。故选D。

(2024•湖北武汉•模拟预测)中国南极科考站长城站(62°S,59°W)坐落于南极乔治王岛。这里几

乎见不到植物性或杂食性鸟类,而全为肉食性种类。图示意为长城站地区主要气象要素特征图。据此完成

下面小题。

5.与南极大陆相比,长城站周边地区()

A.可能为无冰区B.冻融日数长C.风力更强劲D.天气更利于天体观测

6.影响该地区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的因素主要有()

①纬度②地面积雪的消融③海冰的形成与消融④大气逆辐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长城站地区优势植被类型可能为()

A.矮小乔木B.矮小灌木C.草本植物D.苔萍地衣

【答案】5.A6.D7.D

【解析】5.由南极长城站纬度位置和位于乔治王岛可知,长城站纬度较南极大陆更低,由气象要素图一气

温图可知,与极地气候的南极大陆相比,长城站附近各月均温较高,有近三个月月均温在CC以上,热量条

件相对较好,故冻融日数较短,其周边可能是无冰区。长城站地区全年空气相对湿度较大,成云致雨的概

率较南极大陆大,故天气现象不利于天体观测。故选A。

6.长城站地区气候海洋性明显,说明其全年热量与水分条件变化均较小。该地区地处62的,由温度分布图

可知,该地依据热量条件应为亚寒带气候而非温带(海洋性)气候,气温季节变化受纬度影响较小,①错

误。该地区月均温在2(—7。(2之间,地表积雪的消融,会消耗地表及近地面大气热量,气温上升速度较慢,

幅度较小,②正确。海冰的形成散热,海冰的消融会消耗热量,会降低气温变化幅度,③正确。该地区全

年相对湿度较大,空气中水汽量较充足,故大气逆辐射作用强,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强,④正确。故选D。

7.长城站地区纬度较高,全年气温相对较低,光照热量条件不足,不足以满足乔木和灌木生长;该地几乎

见不到植物性或杂食性鸟类,而全为肉食性种类,说明地表缺少草本植物,故答案为D。

(2024•河北沧州•模拟预测)下图示意在风速固定的情况下我国黄土高原北部风蚀率与植被盖度的关

系。在风速固定的情况下,植被盖度不同,主要风蚀作用类型也会不同,主要表现为风的吹蚀作用和磨蚀

作用两种。风吹过地面使沙粒离开地面,从而使地表物质遭受破坏的过程,为吹蚀作用;风沙流贴近地面

运动,运动的沙粒对地表物质进行冲击、摩擦作用的过程,为磨蚀作用。在该地区进行风蚀试验发现,当

植被盖度较大时,仅产生微弱风沙流;当植被盖度减小至28%左右时,开始产生强烈风沙流,被强烈侵蚀的

部位产生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植被覆盖度/%

8.若在该地野外设置试验场进行风蚀试验,则试验场的走向应为()

A.东北―西南B.南一北C.西北—东南D.东一西

9.植被盖度低于28%后,该地风蚀的变化情况为()

A.风蚀率匀速增大,以磨蚀作用为主B.风蚀率陡然增大,以磨蚀作用为主

C.风蚀率陡然减小,以吹蚀作用为主D.风蚀率陡然增大,以吹蚀作用为主

10.推测植被盖度不同时,各部位侵蚀强度的差异()

①盖度为40%时,下风向可能出现堆积②盖度为40%时,各部位侵蚀强度相同

③盖度为20%时,上风向侵蚀强度较强④盖度为20%时,下风向侵蚀强度较强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8.C9.B10.A

【解析】8.黄土高原北部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为使风蚀试验结果更具代表性,试验场应与

当地盛行风向垂直,所以应为西北—东南走向,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由图可知,植被盖度低于28%后,风蚀率陡然增大;结合材料“当植被盖度较大时,仅产生微弱风沙流;

当植被盖度减小至28%左右时,开始产生强烈风沙流”可知,此时以磨蚀作用为主,B正确,ACD错误。故

选Bo

10.植被盖度较大时风蚀较弱,可能有部分物质被风携带到下风向堆积,①正确;一般情况下不同部位受

风力影响不同,侵蚀强度不会完全相同,②错误;植被盖度为20%时,此时风蚀较强,上风向首先受到风

的冲击,侵蚀强度相对较大,③正确,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24•黑龙江哈尔滨•模拟预测)冻融是指土层由于温度降到零度以下和升至零度以上而产生冻结和

融化的一种物理地质作用和现象。下图为我国四个地区年均冻融次数统计。完成下面小题。

11.四地中青藏高原冻融次数最多的原因是()

A.冬季气温低B.大气稀薄C.冬季积雪厚D.地热丰富

12.帽儿山森林冻融次数少于科尔沁沙地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B.海拔C.积雪D.植被

13.近年来,全球变暖导致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的变化是()

A.冻土冻融次数减少B.春季冻融开始时间推迟

C.冻土的冻融层增厚D.秋季冻融结束时间提前

【答案】11.B12.D13.C

【解析】1L结合所学知识,青藏高原所处海拔较高,空气稀薄,白天太阳辐射强,气温高,表层冻土容

易融化,夜晚保温作用弱,气温低,土壤易结冻,因此冻融次数较多,B正确;冻融次数多与冬季气温低,

积雪厚和地热能资源关联性较小,排除ACD。故选B。

12.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帽儿山森林冻融次数少于科尔沁沙地,主要原因在于帽儿山森林植被覆盖率较高,

昼夜温差较小,冻融次数较少,D正确;纬度、海拔和积雪方面两者差异较小,对冻融次数影响较小,排

除ABC。故选D。

13.结合所学知识,近年以来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全球气温升高,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面积减少,冻融层

增加,C正确;冻土冻融次数增加,春季冻融开始时间提前,秋季冻融结束时间推迟,排除ABD。故选C。

(2024•江西萍乡•模拟预测)科罗拉多河发源于美国西部的落基山脉西坡,注入加利福尼亚湾。1998

年后美国在科罗拉多河干、支流上兴建了许多大型引水工程,如著名的胡佛大坝,此后墨西哥境内河段河

水几乎再没能成功注入大海。一直以来,科罗拉多河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在不同地区之间、上下游之间存

在利益冲突。左图为科罗拉多河流域示意图,右图示意胡佛大坝修建前后坝下某断面流量的年际变化。据

此完成下面小题。

14.胡佛大坝建成后,其坝下河流()

A.年径流量变大B.泥沙含量增多

C.水位上升D.径流量年际变化小

15.胡佛大坝建成后,科罗拉多河河口三角洲()

A.洪涝灾害增加B.向海洋推进C.土地盐碱化加剧D.能源趋于紧张

16.为缓解上、下游水资源利用上的冲突,实现科罗拉多河流域协调发展,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成立水务机构,统筹调配流域水资源B.流域内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C.减少生活、生产用水,保障生态用水D.拆除水利工程,恢复原貌

【答案】14.D15.C16.A

【解析】14.大坝修建后,水库可以在丰水期蓄水,在丰水期大坝下游的水位不会太高;水库可以在枯水

期放水,大坝下游河流的水位不会在枯水期太低;所以大坝修建后,大坝下游河流的径流量变得稳定,年

际变化小,D正确。胡佛大坝修建后墨西哥境内河段河水几乎再没能成功注入大海,说明大坝修建后年径

流量减小,A错误;大坝修建后泥沙被拦在库区,下游泥沙含量减少,B错误;胡佛大坝建成后,大坝拦水,

坝下河流水位下降,C错误。故选D。

15.胡佛大坝建成后,水库可以在丰水期蓄水,在丰水期大坝下游的水位不会太高,科罗拉多河河口三角

洲洪涝灾害减少,A错误;大坝修建后泥沙被拦在库区,下游泥沙含量减少,河口三角洲向陆地退缩,B错

误;胡佛大坝建成后,上游修建了大型水库,导致下泄水量减少,河口地区土地裸露,加上蒸发强烈,可

能导致土地盐碱化加剧扩大,C正确;胡佛大坝建成后,可以发电,增加了能源供应,D错误。故选C。

16.为缓解上、下游水资源利用上的冲突,实现科罗拉多河流域协调发展,应该成立协作组织,加强统一

规划和管理,统筹调配流域水资源,A正确;流域内植树造林、涵养水源并不能缓解上、下游水资源利用

上的冲突,B错误;减少生活、生产用水,会导致生产、生活不稳定,C错误;拆除水利工程会造成经济损

失,不利于流域协调发展,D错误。故选A。

17.(2024・湖南娄底•模拟预测)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东北地区黑龙江省某农场,阳坡总面积远远超过阴坡总面积,而阴坡共有侵蚀沟200条,阳

坡有侵蚀沟247条,两者侵蚀沟数量相差不大,但是单位面积内侵蚀沟数量,阴坡远远超过阳坡。下图为

不同坡向上侵蚀沟的毁地面积及沟壑密度情况。

9

G7

EgO.

aO.8

4wl6

二IuO.07

日O

3I5

6T(

用Jad6E

晅n4q

m5s

曼b6-u

sMo

赧j34-p

aEA

bi3n

ff4l23n

UPO.«e

松-BO.2

中P1

V

wU1契

员0

-3X0

(1)指出该区域不同坡向的侵蚀差异,并说明依据。

(2)从坡度、盛行风向、光照时长等角度分析该区域单位面积内侵蚀沟数量,阴坡远远超过阳坡的原因。

【答案】(1)沟壑密度:阴坡(北坡、东北坡、西北坡)普遍大于阳坡(南坡、东南坡、西南坡)。北坡最

大;南坡最小。单位面积毁地面积:阴坡相对较大。北坡最大;南坡最小。依据:材料中不同坡向的沟壑

密度和单位面积毁地面积数据。

(2)阴坡可能相对较陡,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强;当地盛行风向使阴坡受更多风力侵蚀;阳坡光照长,土

壤干燥紧实,抗蚀能力强,阴坡光照短,土壤松软,易被侵蚀。

【详解】(1)读图可知,沟壑密度方面:北坡的沟壑密度最大,约为8km/km?;南坡的沟壑密度最小,约

为O.lkm/km?。总体来看,阴坡(北坡、东北坡、西北坡)的沟壑密度普遍大于阳坡(南坡、东南坡、西南

坡)。单位面积毁地面积方面:北坡的单位面积毁地面积最大,为0.65hn^knR南坡的单位面积毁地面积

最小,为0.05hm2-km2。总体来说,阴坡的单位面积毁地面积相对较大。依据:图中给出的不同坡向的沟壑

密度和单位面积毁地面积的具体数据。

(2)坡度角度:阴坡和阳坡的坡度可能存在差异。阴坡可能相对较陡,水流速度较快,侵蚀作用更强,容

易形成更多的侵蚀沟。盛行风向角度:当地纬度较高,距冬季风源地较近,冬季风(偏北风)势力较强,

阴坡为冬季风的迎风坡,风力侵蚀强,导致土壤更容易被剥蚀,从而增加了侵蚀沟的数量。光照时长角度:

阳坡光照时间长,气温高,土壤水分蒸发快,土壤较为干燥紧实,抗侵蚀能力相对较强;阴坡光照时间短,

土壤水分含量较高,质地较为松软,容易被侵蚀,所以单位面积内侵蚀沟数量较多。

18.(2024•江西宜春•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鄱阳湖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承接流域内多条河流来水,经调蓄后由湖口注入长江。长期以来由于鄱

阳湖及周边河道泥沙沉积作用,形成了丰富的沙石资源。由此产生的采沙行为对鄱阳湖及河道的水文环境

产生重大影响。图左示意鄱阳湖①②两个采沙点位置,图右示意采沙点①处河道的变化(深色示意水域)。

(1)比较图中①、②两处河道泥沙淤积严重的时间早晚,从我国雨带移动的及淤积的过程两个角度分析其原

因。

(2)结合材料,说明采沙对河道形态的影响。

(3)分析①处河道形态的改变对枯水期鄱阳湖湖区水文、生态环境的影响。

【答案】(1)②早于①,我国雨带从南向北移,赣江流域先进入汛期,水量增大,带来大量的泥沙;因地形

平缓,(受湖水顶托作用)在②河道处淤积。长江干流进入汛期较晚;长江水补给湖泊,入湖泥沙入湖在

①河道处淤积。

(2)河岸崩塌,(边界不平滑,出现锯齿状河岸线)河岸线更曲折,河道加宽,河床变深。

(3)采沙使得河道变宽变深,枯水期湖水流出的速度加快,导致鄱阳湖秋冬季枯水期提前,水位下降,水域

面积减少;易形成湖滨沙丘,加剧风沙危害;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湿地生态系统。

【详解】(1)我国夏季雨带由南向北推移,首先影响南方地区。赣江流域相对靠南,其所在区域会更早进

入汛期,水量增大,携带大量泥沙。赣江携带的大量泥沙在流入鄱阳湖时,由于②处地形相对平缓,水流

速度减慢,再加上湖水的顶托作用,泥沙容易在此处率先淤积;而长江干流的汛期相对较晚,当长江水倒

灌入湖时,才会将泥沙带到①处淤积,所以从时间上看②处更早。

(2)采沙会直接挖空河岸部分区域,导致河岸失去原有支撑结构,容易崩塌,从而使原本较为平滑的河岸

线变得曲折不规整,呈现出锯齿状。采沙使河道被深挖,河床深度增加,同时也使河道变宽,改变了原有

的河道形态。

(3)因为采沙使①处河道加深加宽,枯水期时湖水更容易、更快速地流出鄱阳湖进入河道,这样鄱阳湖的

湖水补给减少得更快,就导致枯水期提前到来,水位明显下降,进而使水域面积也随之大幅减少。水位下

降后,原本被水覆盖的区域露出,容易形成沙丘,在风的作用下风沙危害会加重。水域面积减少、水位降

低、水质变化等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导致许多生物难以适应而减少或迁移,破坏了生物多样性,

对整个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产生不良影响。

19.(2024・湖北武汉•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嘴尔盆地中心,年降水量为80—160mm,降水主要发生于

冬季(降雪)和春季(降雨)。植物自疏现象是指同一植物种群植株密度出现降低的现象。下表示意古尔

班通古特沙漠不同发育阶段多枝棱柳灌丛沙堆划分依据。

发育沙堆形态特征土壤、结皮特征植被特征

阶段

雏形沙堆迎风坡和背风坡基本为流多以单个灌丛形式生长,迎风坡植被

体积较小,形态不规则

阶段沙,表面无结皮少,长势较好

增长迎风坡为流沙,背风坡有少量结多个灌丛形式坐长,长势较好,迎风

体积增大,形态接近锥体

阶段皮坡出现植被

稳定体积大,形态接近半椭球迎风坡和背风坡均有结皮,结皮多个灌丛形式生长,迎风坡植被覆盖

阶段体发育较完整,结皮面积>70%率略大于背风坡

表退体积较大,形态接近半椭沙堆表面结皮破坏严重,风蚀较多个灌丛形式生长,自疏现象严重,

阶段球体,两侧风蚀崩塌明显,结皮面积<50%枯枝率高,植株主要分布于沙堆边缘

(1)春季,雏形阶段沙堆上多枝棒柳主要利用0〜40及360〜500cm层土壤水,试分析原因。

(2)分析灌丛沙堆从雏形阶段到稳定阶段沙丘体积逐渐增大的原因。

(3)请从整体性角度,分析自疏现象对当地环境的可能影响。

【答案】(1)该季节植物处于生长旺盛期,(多枝棒柳)对水分的需求量大;春季有(季节性)融雪水和降

水补给浅层土壤水,多枝棒柳增加了对浅层土壤水的利用;干旱地区地下水埋藏较深,干旱地区植被根系

发达;为满足对水分的需求,其(多枝棒柳)根系吸收大量的深层土壤水;

(2)植被数量增加,植被覆盖率加大,固沙作用增强;风力减弱,风力侵蚀搬运作用减弱,堆积作用增强;

沙堆表层结皮面积逐渐增大,固沙保土保水作用增强;

(3)该阶段沙堆体积较大高度较高,(多枝桦柳)根系可能无法获取地下水(土壤水),灌丛逐渐退化、死

亡,该地区生物多样性降低;(自疏现象)使植被覆盖率降低,沙堆地表裸露面积扩大,土壤保水能力下

降,土壤水水位降低水量减少(多枝杯柳灌丛出现枯萎、矮化现象);如此循环往复,沙堆植被衰退,土

地荒漠化(沙漠化)加剧,形成新的沙源。

【详解】(1)首先,春季植物生长对水分需求大,多枝桎柳要维持生长就需要足够的水分供应。其次,春

季有融雪水和降雨,这些水分会补给浅层土壤(0〜40cm),所以多枝桎柳会利用这部分浅层土壤水。由于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地处干旱地区,地下水埋藏较深,而多枝桂柳根系发达,为了获取更多水分,其根系能

深入到深层(360〜500cm)去吸收那里的土壤水。

(2)随着灌丛的发育,植被数量增多,覆盖率增大,对风沙的固定作用变强,更多的沙子堆积在沙堆上。

植被增多后,对风力的阻挡作用增强,风力侵蚀搬运作用减弱,沙子更容易堆积下来而不是被吹走。沙堆

表面结皮的形成和发育,使得沙堆的稳定性增加,也有利于沙子的堆积和沙丘体积的增大。

(3)自疏导致多枝槎柳灌丛的退化和死亡,使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复杂性受到

影响。植被覆盖率降低后,沙堆表面的裸露面积增大,土壤失去了植被的保护,保水能力下降,进一步导

致土壤水分减少,影响其他植被的生长,形成恶性循环。这种情况下,沙堆更容易遭受侵蚀和破坏,土地

荒漠化可能加剧,同时也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新的沙源,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㈤2

(2024•湖南卷)美国西南部某河源的小型谷地,气候较干旱。该地品尼松生长缓慢,分枝点低,雨

水下渗为其生长提供水源,外力作用会影响其生长状态。1905年后该地降水增多。如图示意谷底的品尼松

生长演变过程,以及相应的年轮增长距平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例

匚ZJ沉积层II

匚二I沉积层I

1.关于甲、乙两时期谷底品尼松的生长状态和影响其生长的外力作用,推断正确的是()

A.甲时期生长较慢沉积为主B.甲时期生长较快侵蚀为主

C.乙时期生长较快沉积为主D.乙时期生长较慢侵蚀为主

2.在谷底冲沟附近,有部分品尼松树干下半部原有枝条消失,最可能是因为()

A.常受干热风影响B.土壤养分流失

C.曾被沉积物掩埋D.遭受低温冻害

3.在乙时期,谷坡的品尼松年轮增长距平值与谷底的相反,可能原因是谷坡()

A.降水增加改善了水分条件B.坡面有利于阳光照射

C.地下水位上升加剧盐碱化D.被侵蚀导致根系裸露

【答案】1.A2.C3.D

【解析】1.由图可知,甲时期年轮增长距平值小于0,说明甲时期,年轮增长缓慢,可推出品尼松生长缓

慢;乙时期年轮增长距平值大于0,说明乙时期,年轮增长较快,可推出品尼松生长较快;BD错误;由图

中品尼松生长演变过程可知,甲时期沉积层n增厚,说明沉积为主,A正确;乙时期出现了冲沟,说明以侵

蚀为主,C错误。故选A。

2.由图可知,谷底冲沟附近分布大量的沉积物n,在品尼松生长演变过程中下半部原有枝条容易被沉积物

掩埋,被掩埋后,原有枝条枯落,进入沉积物,沉积物受侵蚀而出现冲沟,c正确;受干热风影响、土壤养

分流失、遭受低温冻害,会影响品尼松树整体的生长速度和生长状态,可能造成品尼松树干枯死亡,而不

是仅下半部原有枝条消失,ABD错误。故选C。

3.由图可知,乙时期谷底品尼松年轮增长距平值大于0,谷坡与其相反,说明谷坡品尼松年轮增长距平值

小于0,可推测谷坡品尼松生长较慢;结合图中乙时期出现冲沟以及材料中提到1905年后降水增多,可推

测谷坡受流水侵蚀加剧,导致谷坡上品尼松根部沉积物受侵蚀,导致根系裸露,不利于品尼松从土壤中获

取水分和养分,影响了其生长,D正确;若考虑降水增加改善了水分条件,坡面有利于阳光照射,则AB项

均有利于植物生长,使得品尼松生长较快,AB错误;谷坡地势较高,地下水位上升加剧盐碱化主要影响谷

底植被生长,谷坡植被受影响不大,C错误。故选D。

(2022•重庆卷)冰川是全球环境变化灵敏的响应器。下图示意阿拉斯加湾某濒海冰川同一区域1941

年(左)和2004年(右)的不同景观。近几十年冰川消退后,当地出现幽深的峡湾地貌。据此完成下面小

题。

4.冰川消退后,在消退区可出现的景观变化是()

A.野生动物减少B.裸岩面积减少C.植被覆盖增加D.平原面积增加

5.峡湾形成后,冰川消退加快。峡湾对冰川消退产生影响的原因主要是()

A.海浪顶托破冰B.海水释热融冰C.寒流加快运冰D.海风强劲蚀冰

6.1941—2004年当地下垫面的变化可导致()

A.太阳辐射增强B.大气温度下降C.地面辐射增强D.水面蒸发减弱

【答案】4.C5.B6.C

【解析】4.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消退后,在消退区生物多样性增加,植被覆盖增加,野生动物增多,A错

误,C正确;冰川消融,裸岩面积增加,B错误;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海水入侵形成峡湾,平原面积减

少,D错误。故选C。

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由题干可知,峡湾形成后加快了冰川消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附近有阿拉

斯加暖流流经,增温作用明显,海水释放出热量,促使冰川消融加快,B正确,C错误;由图片信息可知,

峡湾地貌形成后,两侧山体较高,对风的摩擦力及阻挡作用较强,海风较弱,D错误;由于海风较弱,峡

湾内海浪小,不足以顶托破冰,A错误。故选B。

6.下垫面的变化不会影响太阳辐射的强弱,A错误;下垫面变化后,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变弱,地面吸

收的太阳辐射增多,地面辐射增强,大气温度升高,B错误,C正确;该地1941—2004年水面面积逐渐变

大,水面蒸发增多,D错误。故选C。

(2024•湖南卷)某大都市城市用地紧缺,道路与居民区距离较近,交通排放颗粒物对居民区有一定

的影响,绿化植被可减轻此影响。在该都市采样监测发现,不同植被类型对颗粒物的拦截效果不同。如左

图示意采样监测区基本情况。右图显示道路中心、自行车道、人行道与道路中心的颗粒物浓度的比值。据

此完成下面小题。

道路

道路中心自行车道人行道

7.理想的采样监测天气是()

A.晴朗微风B.逆温天气C.阴雨少光D.风向多变

8.与自行车道相比,关于人行道上积累最明显的颗粒物及其对应的植被类型,判断正确的是()

A.细颗粒茂密植被B.粗颗粒茂密植被

C.细颗粒稀疏植被D.粗颗粒稀疏植被

9.在优先考虑降低颗粒物对居民区影响的同时,为尽量减少其对行人的影响,该都市从人行道到居民区绿

化植被配置合理的是()

A.从稀疏到茂密B.从茂密到稀疏C.均用稀疏植被D.均用茂密植被

【答案】7.A8.B9.A

【解析】7.晴朗微风的天气,当地颗粒污染物受外界干扰较少,有利于监测不同区域污染物状况,分析植

被对颗粒污染物的拦截效果,A正确;逆温天气不利于近地面污染物的扩散,会加重污染状况,B错误;阴

雨天气产生的降水会吸附大气中的污染物,降低污染物浓度,C错误;风向多变会导致污染物浓度受到风的

影响,不能反应植被类型对污染物扩散的拦截效果,D错误。所以选A。

8.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与自行车道相比,人行道上茂密植被前的粗颗粒的比值较高,说明积累明显,B正

确;与自行车道相比,人行道稀疏植被前的细颗粒、稀疏植被前的粗颗粒、茂密植被前的细颗粒比值较小

或基本一致,说明积累不明显,ACD错误。所以选B。

9.根据图示信息和上题分析可知,茂密植被对颗粒污染物的拦截效果较好,应该在靠近居民区一侧种植茂

密植被,减少对居民区的影响;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茂密植被前粗颗粒污染物较多,对行人的影响较大,

稀疏植被拦截的污染物较少,为了减少对行人的影响,应在靠近人行道种植稀疏植被。所以从人行道到居

民区绿化植被配置合理的是从稀疏到茂密,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10.(2024•北京卷)如图为俄罗斯普托拉纳自然保护区的局部地形图及景观照片。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91

(1)阐述在该地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2)从自然地理环境的角度,说明在该地开展科考活动的主要困难。

该地多年冻土层含丰富的有机质。有研究认为,气候变暖造成多年冻土层融化,进而加剧气候变暖。

(3)推断多年冻土层融化加剧气候变暖的过程。

【答案】(1)改善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功能,维持自然环境的稳定;保护生态系统,维持生物多样性;为科

研基地提供良好的生态监测环境;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2)地势崎岖,交通不便;环境原始,气候恶劣;人迹罕至,补给困难;基础设施缺乏。

(3)冻土融化导致有机碳降解,释放大量温室气体;大气保温作用增强,加剧气候变暖;冻土融化导致地表

水下渗增多,沼泽逐渐变为草原,对气候调节作用减弱,加剧气候变暖。

【详解】(1)建立自然保护区一般从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功能、稳定性,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科研、

环保意识及国家安全等角度进行分析其意义。通过俄罗斯普托拉纳自然保护区的建立积极保护了该区域生

态平衡,进而改善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功能,维持自然环境的稳定,为研究合理的生态平衡和对人类环境

的保护提供了保障。自然保护区是天然的科学实验基地,为科研基地提供良好的生态监测环境。自然保护

区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保护了生态系统,维持了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自然保护区是

宣传教育的活的“天然博物馆”,可以向人们进行普及生物学知识和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对提高公众环保意

识起到一定作用。

(2)该地区位于中西伯利亚高原,纬度高,气温低,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气候比较恶劣。其次,根据图

片海拔和地貌分析,该区域地势崎岖,交通不便。另外,此地人迹罕至,环境原始,缺乏基础设施,补给

比较困难。

(3)从材料可知,该地多年冻土层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冻土融化导政有机质中碳降解加速,从而释放大量

温室气体,大气逆辐射效应凸显,大气保温作用增强,加剧了气候变暖的趋势。冻土融化也导致地表水下

渗增多,沼泽因缺水而逐渐演变为草地和草场,其生态效益大打折扣,对气候的调节作用随之减弱,加剧

了气候变暖。

11.(2024・甘肃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环南极海域表层海水中叶绿素光合作用所需的营养素含量丰富,但陆地物质输入匮乏、铁元素不足,

导致该海域光合作用潜力无法充分发挥,成为典型的高营养素一低叶绿素海域。凯尔盖朗海台是一个顶面

平坦宽阔的海底高地,位于46°S—64°S之间,宽200—600千米,北部最高处有岛屿分布。研究表明,

该海台东侧海域叶绿素水平显著高于周边其他海域。下图示意凯尔盖朗海台及周边等深线。

40°E80°E120°E

(1)描述图中岛屿的气候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2)解释凯尔盖朗海台东侧海域叶绿素水平显著高于周边其他海域的原因。

(3)推测环南极海域叶绿素水平变化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答案】(1)特征:夏季凉爽,冬季寒冷,年平均温度低,较为寒冷;气候湿润,降水量较大;多风暴。

原因:纬度较高,且受西风漂流(寒流)影响而降温;四面环海,且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水汽含量较高。

(2)西风漂流从凯尔盖朗海台穿过,携带海台的碎屑物和铁元素进入东侧海域;受西风漂流影响,东侧海域

为离岸流,深层海水上泛,带来海底的铁元素;盛行西风携带含铁的风尘,越过岛屿之后受到扰动,部分

铁元素沉降入海;因此岛屿东侧海域突破铁元素限制,促进浮游生物繁殖,叶绿素水平较高,而周边海域

因铁元素匮乏,浮游生物较少,叶绿素浓度较低。

(3)气候变暖,水温升高,南极陆缘冰融化提供的营养物质增多,促进浮游生物繁殖,叶绿素水平提高;叶

绿素水平上升,光合作用增强,固定更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气体含量,降低大气对长波辐射的

吸收,缓解气候变暖。

【详解】(1)读图可知,该岛屿位于50唱附近的印度洋海域,纬度较高,夏季凉爽,冬季寒冷,年平均

温度低,较为寒冷;地处西风带,受盛行西风影响,水汽含量较高,气候湿润,降水量较大;由于受西风

影响大,多风暴;周围是海洋,受西风漂流(寒流)影响而降温。故气候特征表现为夏季凉爽,冬季寒冷,年

平均温度低,较为寒冷;气候湿润,降水量较大;多风暴。

(2)凯尔盖朗海台是一个顶面平坦宽阔的海底高地,位于46。$-64。5之间,西风漂流从凯尔盖朗海台穿过,

携带海台的碎屑物和铁元素进入东侧海域;受西风漂流影响,东侧海域形成离岸流,海水离岸流走导致近

岸海水缺失,形成上升补偿流,深层海水上泛,带来海底的铁元素;地处盛行西风带,盛行西风携带含铁

的风尘,越过岛屿之后受到扰动,部分铁元素沉降入海;因此岛屿东侧海域位于下风向和西风漂流流经海

域,铁元素含量增加,有利于促进浮游生物繁殖,叶绿素水平较高;而除了东侧的周边海域因缺乏铁元素,

浮游生物数量少,生长慢,叶绿素浓度较低。

(3)环南极海域的叶绿素水平代表了该区域浮游植物(如藻类)的生物量;气候变暖,导致海水温度升高,

南极陆缘冰融化提供的营养物质增多,浮游生物繁殖加快,叶绿素水平提高;随着叶绿素水平的增加,浮

游植物光合作用增强会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进而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大气对地貌长波辐射

的吸收,对缓解全球气候变化产生积极影响。

12.(2024•湖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湿地包括湖泊、沼泽、河流等类型。甲区域曾是里海的一部分,现为淡水湿地,有狭窄水道与里海相

连。该湿地流域位于伊朗北部,年均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据预测,21世纪60年代该湿地将全部变为沼

泽。如图示意该湿地位置及湿地流域的土地利用状况。

N

o、

d

s

图例

(二)甲区域边界

II湖泊

II沼泽

[Z3耕地

NII建设用地

b

经林地

9。

EKTT7I裸地

一<河流

(1)简述甲区域演变为淡水湿地的过程。

(2)推测从现在到21世纪60年代,该湿地类型结构的变化及主要原因。

(3)为减缓该湿地变成沼泽的速度,请提出可行的措施。

【答案】(1)甲区域逐渐与里海分离,水域相对封闭;湿地流域降水充沛,多条河流汇入,淡水补给量大,

且有外泄通道,水体不断被稀释,最终变为淡水湿地。

(2)湖泊逐渐变为沼泽,湿地类型由湖泊和沼泽变化为单一沼泽:湖泊比重减少,沼泽比重增加。主要原因:

里海水位下降,河流注入水量减少,湿地水量减少:河流携带的泥沙不断淤积,湖泊逐渐变为沼泽。

(3)提高用水效率,减少中上游生产生活用水;保护流域植被,减少湿地泥沙淤积:优化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减

少水土流失;在与里海相连处建立拦水闸坝,减少淡水外泄。

【详解】(1)甲区域曾是里海的一部分,读图可知,甲区域南侧有众多河流注入湖泊,这些河流挟带泥沙

等物质注入里海后,不断发生沉积,后经流水的搬运作用逐渐发育成水下沙坝;随着沙坝泥沙堆积量的不

断增多,水下沙坝逐渐抬高,直至出露水面,将甲区域与里海隔开,形成湖泊,水域相对封闭;随着河水

不断注入,甲区域湖水盐度逐渐被稀释,且甲区域湖水与里海有狭窄水道沟通,盐分可以流出,湖泊盐度

逐渐下降。

(2)结合材料信息可知,21世纪60年代该湿地将全部变成沼泽,因此湿地中的湖泊消失,全部变成沼泽,

湖泊比重减少,沼泽比重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今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明显,随着气温升高,蒸发加

剧,湖泊水量支出增多,水位下降;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产业的发展,流域内生产生活用水的需求量增多,

加大了对河流水的消耗,使注入湿地的水量减少,湿地水量减少,且河流搬运能力下降,携带的泥沙不断

淤积,湖泊逐渐变为沼泽,因此湿地中的湖泊消失,全部变成沼泽。

(3)该湿地变成沼泽与湖泊水量减少、湖水变浅有关,因此可以发展滴灌等节水农业,调整农业结构,提

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中上游生产生活用水,减少流域水量的消耗,增加入湖径流量;修筑水利工程,调

节径流,减少淡水外泄。流域内植树种草,加强水土保持,提高流域涵养水源的能力,调节湖泊水量,减

少湿地泥沙淤积。优化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减少水土流失。

13.(2023・河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境内的阿尔泰山(下图阴影部分)绵延约500千米,最高峰为友谊峰,自西北向东南山体逐渐降

低。晚更新世以来,受该山区雪线上升影响,第四纪不同时期冰川作用产生的冰斗、槽谷汇聚冰雪融水利

大气降水,形成众多冰湖。在气候转暖、年降水量变幅较小背景下,1992-2013年山地各区域冰湖数量科面

积均发生了变化(下表1和表2)。

流域区位年份冰湖个数

1992年700〜800

IIIIII西北部

2013年800〜900

1992年100〜200

IVVVI东南部

2013年200〜300

表2

流域年份冰湖数量(个)冰湖面积(kn?)

西I哈巴河

199278288.62

北201384590.20

部n布尔津河

in克兰河

IV喀拉额尔齐斯

199227610.38

V喀依尔特河201329711.00

VI青格里河

(1)概括该山区冰湖分布及变化的主要特征,并说明其影响因素

(2)阐释冰湖变化对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答案】(1)特征:西北部的数量和面积均大于东南部;两地区的数量和面积都增加,西北部数量增加率大

于东南部,面积增加率小于东南部。

因素海拔:西北部海拔高于东南部。降水:西北部受来自西风带带来水汽影响大,降水多;距海距离:西

北部距海距离近;冰川:西北部冰川面积和数量多。

(2)有利影响:延缓了本地区水资源的亏损,增加了当地工农业用水量,有利于区域的发展。

不利影响:冰湖水量增加加剧了溃坝的风险(造成本地水资源流失),容易产生洪涝灾害,影响本地生命

财产安全和工农业发展,使当地生态环境恶化。

【详解】(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特征:流域西北部的冰湖数量和冰湖面积均大于东南部;两地区的冰湖

数量和面积都有所增加,西北部冰湖数量由782个增加至845个,东南部冰湖数量由276个增加到297个,

西北部增加率大于东南部。西北部冰湖面积由88.62km2增加至90.2km2,东南部冰湖面积由10.38km2增加

至Hkm2,西北部面积增加率小于东南部。影响因素:①海拔:西北部海拔高于东南部,因此气温较低,

利于冰川分布。②降水:西北部受来自西风带带来水汽影响更大,降水(雪)多;距海距离:西风主要从

大西洋带来水汽,西北部距大西洋更近,降水(雪)多;冰川:由于西北部冰川面积和数量多,冰川作用

产生的冰斗、槽谷汇聚冰雪融水多。

(2)冰湖变化对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应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进行分析。该地区总图气候较为

干旱,冰湖数量和面积增多,因此该地区水资源增大,延缓了本地区水资源的亏损,增加了当地工农业用

水量,有利于区域的发展。但冰湖水量增加,随湖岸的压力加大,加剧了溃坝的风险,容易产生洪涝灾害,

同时溃坝后湖水随地表径流流走,也造成了水资源的流失,影响本地生命财产安全和工农业发展,使当地

生态环境恶化。

14.(2024•全国新课标)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寒冷地区的高(台)地上,流水少量汇于局部洼地,同时带来氮磷等营养元素供洼地内湿(水)生

植物生长。这些洼地中植物死亡残体分解缓慢且不彻底,以泥炭形式积累,形成典型泥炭湿地(图a),当

泥炭堆积高于周围区域时,水流方向发生变化,湿地水中氮磷等营养元素缺乏,只能生长葬类等耐贫营养

生物,积累成过湿的垫状泥炭葬层,形成雨养型泥炭湿地(图b)O

b

(1)分析寒冷的气候在泥炭湿地发育中的作用。

(2)简述典型泥炭湿地和雨养型泥炭湿地水流方向与生物量的差异。

(3)指出雨养型泥炭湿地发育的地形条件。

(4)说明雨养型泥炭湿地发育过程中,水中营养元素逐步减少的原因。

(5)分析垫状泥炭碎层高于周边地面但仍能处于过湿状态的原因。

【答案】(1)气候寒冷,湿(水)生植物生长慢,有机质积累多;气候寒冷,微生物活动弱,生物残体分解

缓慢;蒸发较弱,有助于洼地积水,厌氧环境分解不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