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第一次月考B卷(考试版+解析)_第1页
【人教】第一次月考B卷(考试版+解析)_第2页
【人教】第一次月考B卷(考试版+解析)_第3页
【人教】第一次月考B卷(考试版+解析)_第4页
【人教】第一次月考B卷(考试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B卷·基础知识达标测(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1-3单元(人教版)。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2年6月5日我国神舟14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下列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点火升空 B.箭船分离 C.太阳帆板展开 D.自主交汇对接2.为了防治大气污染,打赢蓝天保卫战,下列做法不提倡的是A.积极植树造林 B.使用清洁能源C.直接排放废气 D.公共交通出行3.加热试管中的物质时,与防止试管炸裂无关的是A.加热时先给试管预热 B.保持试管外壁干燥C.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 D.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4.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吸取液体 B.滴加液体C.贮存气体 D.倾倒液体5.某学生量取液体,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30毫升;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20毫升,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是A.大于10毫升 B.小于10毫升 C.等于10毫升 D.无法确定6.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A.水蒸气 B.二氧化硫 C.二氧化氮 D.细颗粒物7.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氮气是制造氮肥的重要原料B.空气中氧气约占其质量分数的21%C.空气中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不能与其他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D.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经混合,它们的化学性质都已改变8.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A.因为磷燃烧能产生白烟,所以可用于制作烟幕弹B.因为金属钨的熔点高,所以被用来制造灯泡中的灯丝C.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D.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于医疗急救9.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10.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A.澄清石灰水

五氧化二磷 B.二氧化碳

纯净的空气C.铁水

冰水混合物 D.稀有气体

清澈的河水11.下列化学反应符合图中阴影部分的是A. B.C. D.12.下列粒子中属于阴离子的是A. B. C. D.13.下列关于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A.它们构成的物质都不显电性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C.分子的质量较大,原子和离子的质量较小D.分子可以构成物质,而原子只能构成分子14.医疗上,用C—14呼气试验取代胃镜,可以无痛、快速检测幽门螺旋杆菌。已知C-14原子中核电荷数为6,中子数为8,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A.14 B.6 C.8 D.1215.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鉴别氯酸钾和高锰酸钾观察颜色B双氧水制氧气后二氧化锰的回收过滤、洗涤、干燥C除去氧气中的氮气伸入灼热的铁丝D比较蜡烛火焰各层温度将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约后取出,观察A.A B.B C.C D.D16.利用氧气传感器对微粒的运动进行探究(如图甲)。实验步骤:①敞口放置;②双手贴在瓶外壁上;③将塑料瓶的瓶口朝下。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MN段能说明分子被分解B.NP段和MN段相比,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C.Q点氧气体积分数最低约为78%D.PQ段氧气体积分数显著下降,说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小17.小金将课本上“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改进为新的实验装置(如图乙),关于两实验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两个实验中均能观察到有白烟产生 B.实验乙中活塞的移动方向是始终向左C.实验乙比实验甲更加环保且误差更小 D.药品用量充足是保证两个实验成功的关键18.如图是过氧化氢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放出大量氧气的实验装置,下列现象正确的是A.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 B.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C.气球胀大,红墨水右移 D.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19.分析和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制取氧气时必须检验装置气密性,所以制取气体时都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B.化学变化常常伴随能量的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属于化学变化C.通常情况下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是氮气D.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所以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20.某同学用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一定量的二氧化锰混合,充分加热制取氧气,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B.C. D.第II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21.(3分)写出下列物质的符号或名称(1)氢气。(2)二氧化碳。(3)H2O。22.(3分)空气中含有多种气体成分,请根据下列现象回答问题:(1)昆虫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能生存一段时间,这是因为空气中含有。(2)酥脆的饼干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饼干受潮变软,这是因为空气中含有。(3)空气中用来制造硝酸和氮肥的成分是。23.(4分)下图中的①、②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你回答:(1)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X=;(3)A、B、C、D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填序号);(4)A元素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填序号)。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32分)24.(10分)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提示:浓氨水易挥发,产生刺鼻气味)。(1)图Ⅰ是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甲烧杯中的实验现象是,用微观粒子的观点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2)图Ⅱ实验中,C比B更快观察到预期现象,原因是。(3)图Ⅲ实验中,E装置的作用是。(4)图Ⅱ(改进后)与图I(改进前)对比,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25.(10分)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1)写出标有字母a的仪器名称:。(2)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选用装置A进行该实验时,需要对其进行的改进是,可选用装置D收集氧气,是因为。(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时,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填字母)。26.(12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探究如下:【实验原理】(1)该实验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实验操作】选用20mL的试管,按图连接装置并确认装置气密性良好,将注时器的活塞停在10mL刻度处。在试管中放入一定量的红磷,点燃酒精灯,待充分反应后打开弹簧夹,注射器的活塞停留在7mL处。【实验现象】(2)实验中试管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实验结论】(3)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试管内剩余的气体主要的化学性质是。(4)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反思交流】(5)同学们分析认为,该实验得出此数据可能是因为(写一条即可)。(6)小明同学提出(选填“能”或“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该实验。四、推断题(每空2分,共8分)27.(8分)A~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A、B常温下均为无色液体。(1)物质B的名称是。(2)若D是一种黑色固体,则C→D的现象是。(3)若D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C→D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其基本反应类型为。五、科学探究题(每空2分,共10分)28.(10分)实验室为了快速制取氧气,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实验探究如下:【提出问题】过氧化氢溶液生成氧气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作出假设】过氧化氢溶液生成氧气的快慢与催化剂种类有关。【设计实验】常温下,在两瓶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二氧化锰和红砖粉,测量各生成一瓶(相同体积)氧气所需要的时间,也可通过比较反应快慢。【进行实验】如图是他们进行实验的装置图,此实验中B处收集氧气宜采用的方法是。【实验记录】实验编号12反应物5mL6%过氧化氢溶液5mL6%过氧化氢溶液催化剂1g红砖粉1g二氧化锰时间153s32s【解释结论】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反思评价】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分解较缓慢,加入二氧化锰或红砖粉后反应明显加快,若要证明二氧化锰或红砖粉是否为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增加实验来验证它们在化学反应前后的是否改变。【表达交流】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B卷·基础知识达标测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ACCDAAADABBCABCBBDAC1.A【解析】A、点火升空,发生了燃烧,一定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B、箭船分离,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太阳帆板展开,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自主交汇对接,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A。2.C【解析】A、积极植树造林,可以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B、使用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C、直接排放废气,会污染空气,应处理达标后再排放,符合题意;D、公共交通出行,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故选C。3.C【解析】A、先预热再对药品集中加热,可以防止试管炸裂,故A错;B、试管外壁干燥,不会导致试管受热不均匀而使试管炸裂,故B错;C、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是正确操作,与防止试管炸裂无关,故C正确;D、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可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故D错。故选C。4.D【解析】A.胶头滴管吸取试剂时应先排空,不能将气体挤入试剂中,A错误;B.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垂直悬空,不能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会污染滴管,B错误;C.贮存气体应用集气瓶,C错误;D.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标签面向手心,试剂瓶口紧挨试管口,慢慢注入试剂,D正确;故选D。5.A【解析】初次读数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30mL,是正确的量液方法;倒出部分液体后,向下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0mL,俯视读数偏大,量取的液体实际体积偏小,即剩余体积小于20mL,所以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肯定大于10mL。故选A。6.A【解析】A、水蒸气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不属于空气的污染物,选项正确;B、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属于空气的污染物,选项错误;C、二氧化氮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属于空气的污染物,选项错误;D、细颗粒物属于可吸入颗粒物,属于空气的污染物,选项错误;故选A。7.A【解析】A、氮气是制造氮肥的重要原料,正确。B、空气中氧气约占其体积分数的21%,错误。C、空气中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但是特情况下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错误。D、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经混合,它们的化学性质不改变,错误。故选:A。8.D【解析】A、磷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大量白烟,所以磷可用作烟幕弹,故A正确;B、金属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并且熔点较高,可以用来制造灯丝,故B正确;C、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且不支持呼吸,所以常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故C正确;D.氧气具有支持呼吸的特性,所以用于医疗急救,不是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故D错误。故选D。9.A【解析】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错误;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正确;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正确;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正确;故选:A。10.B【解析】A、澄清石灰水是氢氧化钙溶液,属于混合物,五氧化二磷只由五氧化二磷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只由二氧化碳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纯净的空气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C、铁水是液态铁,只由铁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冰水混合物由液态水和固态水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D、稀有气体由氦气、氖气、氩气等组成,属于混合物,清澈的河水由水和多种可溶性杂质组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故选B。11.B【解析】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的文字表达式。A、氢气与氧化铜加热生成铜和水,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是置换反应,错误;B、铜和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符合“多变一”特征,是化合反应,且该反应是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正确;C、三氧化硫和水生成硫酸,符合“多合一”特征,是化合反应,没有氧气参加反应,不是氧化反,错误;D、石蜡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错误。故选B。12.C【解析】A、核电荷数=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为阳离子,不符合题意;B、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不符合题意;C、核电荷数=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为阴离子,符合题意;D、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7,为原子,不符合题意。故选C。13.A【解析】A、微观上,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物质本身不显电性,故A符合题意;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原子可分为质子、中子和电子,故B不符合题意;C、分子的质量不一定比原子和离子的质量大,如铁原子和铁离子的质量都要比氢分子的质量大得多,故C不符合题意;D、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既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银、铜等金属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4.B【解析】由题意“已知C-14原子中核电荷数为6,中子数为8”;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则可知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6.故选B.15.C【解析】A、氯酸钾是白色固体,高锰酸钾是紫黑色固体,观察颜色可以鉴别,该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B、二氧化锰不溶于水,过滤,洗涤,干燥后能够得到二氧化锰,该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C、灼热的铁丝能与氧气反应,不能与氮气反应,灼热的铁丝伸入混合气体中,能除去是氧气,而不是杂质氮气,不符合除杂原则,该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将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外焰处炭化最明显,焰心处炭化最不明显,说明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C。16.B【解析】A、乙中MN段说明氧分子不断运动的,因为是瓶口向上敞口放置,不能说明分子被分解,选项A错误;B、MN段和NP段相比较,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选项B正确;C、分子始终在不断运动,Q点氧气浓度最低,此时Q点氧气体积分数最低约为21%,选项C错误;D、PQ段氧气体积分数显著下降,是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氧分子更快更多地从瓶口向下逸出,选项D错误。故选:B。17.B【解析】A、红磷、白磷燃烧均产生大量的白烟,两个实验中均能观察到有白烟产生,故选项说法正确。B、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注射器的活塞先向右移动;反应后氧气被消耗,冷却至室温后,压强减小,注射器的活塞最后向左移动,故选项说法错误。C、装置乙防止了甲中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时空气受热膨胀外逸,能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故实验装置乙比装置甲更环保,得到的数据更准确,误差更小,故选项说法正确。D、药品用量充足是保证两个实验成功的关键,若药品用量过少,均不能完全消耗装置内的氧气,均会导致所得结果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18.D【解析】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放出大量氧气,则瓶内的压强变大,充气的气球缩小,红墨水向左移动。故选:D。19.A【解析】A、制取氧气时必须检验装置气密性,以避免装入药品后发现装置气密性不好,更换部分仪器而浪费药品,所以制取气体时都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故选项推理正确。B、化学变化常常伴随能量的变化,但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如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故选项推理错误。C、通常情况下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但无色无味的气体不一定是氮气,也可能是氧气等气体,故选项推理错误。D、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确定是催化剂还需确定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改变,故选项推理错误。故选:A。20.C【解析】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且加热到一定温度才开始分解,故一开始氧气的质量不变,后生成氧气的质量逐渐增加,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B、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且加热到一定温度才开始分解,故一开始氯酸钾的质量不变,后氯酸钾的质量逐渐减小至零,不符合题意;C、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且加热到一定温度才开始分解,故一开始氯化钾的质量为0,反应后氯化钾的质量逐渐增大,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符合题意;D、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故选C。21.(3分)(1)H2(1分)(2)CO2(1分)(3)水(1分)【解析】(1)根据单质的写法,氢气是气态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所以氢气的化学式为H2,故填:H2;(2)根据化合物的写法,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所以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2,故填:CO2;(3)H2O属于氧化物,但它一般不读作“几某化几某”,习惯上读作水,故填:水;22.(3分)(1)氧气/O2(1分)(2)水蒸气(1分)(3)氮气/N2(1分)【解析】(1)氧气能供给呼吸,昆虫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能生存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有氧气,故填:氧气或O2;(2)酥脆食品打开包装袋一段时间变软是因为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故填:水蒸气;(3)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氮气中含有氮元素,所以空气中用来制造硝酸和氮肥的成分是氮气,故填:氮气或N2;23.(4分)(1)19.00(1分)(2)8(1分)(3)BC(1分)(4)B(1分)【解析】(1)元素名称正下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2)D粒子质子数为18,属于氩原子,原子中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2+8+X=18,X=8;(3)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一类原子的总称,A、B、C、D四种粒子中,B和C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BC;(4)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原子的化学性质,A元素的化学性质与B、C、D中B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因为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相同。24.(1)溶液颜色变红(2分)分子总在不断运动(2分)(2)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2分)(3)对照实验(2分)(4)防止氨气扩散到空气中,污染大气(2分)【解析】(1)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氨气遇到酚酞,使酚酞试液变红,因为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2)C比B更快观察到预期现象,是因为C组实验的温度更高,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度越快。(3)图Ⅲ实验中,E装置的作用是对比实验,证明不是空气让酚酞溶液变红。(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能够防止氨气扩散到空气中,污染大气。25.(10分)(1)铁架台(2分)(2)(2分)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2分)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2分)(3)BC/CB(2分)【解析】(1)标有字母a的仪器名称:铁架台;(2)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选用装置A进行该实验时,为防止固体粉末在实验过程中随氧气流进入导气管,堵塞导气管,需要对其进行的改进是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可选用装置D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3)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不需加热,发生装置可用固、液混合不加热型,氧气密度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或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到氧气纯度较高,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时,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BC。26.(12分)(1)(2分)(2)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2分)(3)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分)(4)15%(2分)(5)红磷量不足(或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合理即可)(2分)(6)不能(2分)【解析】(1)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2)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3)红磷不能完全燃烧,根据此实验现象可以得出:试管内剩余的气体主要的化学性质是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4)根据题中的实验数据可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