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综合测试_第1页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综合测试_第2页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综合测试_第3页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综合测试_第4页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综合测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言文字运用综合测试(原卷版)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探讨了命运、人性、情感、诗意等许多课题,其中每一课题都涉及①的规律。小说一开

始就宣称:红尘事物"瞬息间则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脂评指出,此“四句乃

一部总纲"。贾雨村访问智通寺,寺门有一副对联:"()”脂评指出,这是“一部书之总批"。小说第十三

回,秦可卿对王熙凤说:"'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有道是'登高必摔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

百载,一日倘若乐极生悲,若应了那句‘树倒湖狗、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否极泰来,

荣辱自古②。”又说.“眼前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万不可忘了那'盛

筵必散'的俗语”。王蒙说,我们可以对秦可卿的话做虚无主义的理解,“作为一种自我提醒,就是说你要谨

慎,你要小心,务为谨慎,③,得放手时且放手,应回头时猛回头"。我认为,对秦可卿的话应作存在主

义与现实主义的理解。秦可卿发出的是现实主义警示,一方面提醒王熙凤物极必反是天地间不可改变的铁

律,另一方面也告诫自己根据这一铁律为贾家长富久安而积极地出谋划策。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对联,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B.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C.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D.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真是豪盛之极",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里宝玉又说:"不必烫热了,我只爱吃冷的。”宝钗笑道:"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就

不知道酒性最热,若热吃下去,发散得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从此

还不快不要吃那冷的呢!(甲)”宝玉听这话有情理,便放下冷的,命人暖来方饮。

黛玉嗑着瓜子儿,只抿着嘴笑。可巧黛玉的小丫鬟雪雁走来,与黛玉送小手炉,黛玉因含笑问他说:"谁

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了我!(乙)"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使我送来的。”黛玉一面

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

还快呢?"宝玉听这话.知是黛玉借此奚落他,也无回复之词,只嘻嘻的笑了两阵罢了。

(节选自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回》)

4.请简要分析画横线句子中"你"和"他"独特的表达效果。(3分)

5.文中甲、乙两处的感叹号均表达了丰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

6.文中句式灵活多变,请简要分析。(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早在1120年,欧洲就出现了自鸣钟。自鸣钟最早流入中国的时间,是在明朝。到了清朝中叶,钟表仍

被视为奇珍异品。在《红楼梦》中,描写到钟表的情节随处可见。

在第六回,作者用刘姥姥初进荣国府来引出这部著作的头绪。这位乡野老妪刚在凤姐东屋坐下,就看

到了自鸣钟。刘姥姥自诩是见过些世面的,但如此见多识广的刘姥姥竟然还会被自鸣钟唬住,AO

王熙凤作为荣国府的当家奶奶,钟表最能展现其气派。在第十三回,她针对宁府的五项弊端提出应对

策略,各个击破。她将众仆妇分班安排、各负其责,_B_o她道:“素日跟我的人,随身自有钟表,不论大

小事,我是皆有一定的时辰。横竖你们上房里也有时辰钟。”从凤姐此话可得几个信息:其一,凤姐的贴

身随从都携带钟表,以利于按时办事,①这时的钟表显然不是装饰品,②而是一个实用工具的展现;其二,

宁府的上房也有挂钟,③而且挂有时辰钟的上房肯定不仅一间,④毕竟宁府奢华程度不在荣府之下,⑤绝

对不会围在一个上房让一堆人看时辰的画面出现。

⑥《红楼梦》通过对小小的钟表在书中的各种描写和记述,⑦刻画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⑧展现出作

者高超的写作技巧,⑨亦展示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隅。

7.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

个字。(3分)

8.文中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述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不同人解读的主题各

不相同。

刘世德、邓绍基在《〈红楼梦〉的主题》认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是贯穿全书的主要线索。《红

楼梦》所描写的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恋爱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①它建立在互相了解和思想一致的基础上面。

②不幸的结局之不可避免,③并非因为他们在恋爱上是叛逆者,④还因为那是一对叛逆者的恋爱。贾宝玉

和林黛玉的悲剧是双重的悲剧,即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所不能容许的爱情的悲剧,封建统治阶级所不

能容许的叛逆者的悲剧。舒芜在《“谁解其中味”》中认为:《红楼梦》的主题是写封建社会青年女性的普

遍悲剧。从一个男性的角度,对女性唱出了热烈的颂歌和沉痛的悲歌。

郝斯在《〈石头记〉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中认为:通过对贾氏家族盛衰荣辱的描写,揭示贾府衰败和

获罪的原因,指出虽有贾氏自身的罪孽,但主要是最高统治者奢靡挥霍和加罪的结果,用血和泪控诉最高

统治者对无辜者制造的人间悲剧,用以影射曹氏家族的破败,以求沉冤得雪于后世。

沈天佑在《〈红楼梦〉和总纲》认为《红楼梦》的主题,是通过描写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衰败,

广泛地暴露了封建末世社会上的种种腐败和罪恶以及存在着的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从而深刻地揭示出封

建制度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

一曲爱情悲歌,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一首身世悲歌,可歌可泣,可哀可叹;_o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谁解其中味?品读汝自知。

9.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中有一处表述不当,请标出原句序号并做修改,修改后的语句需与上下文衔接流畅

自然。(3分)

10.几位学者的解读各有不同,请概括文段涉及哪几种主题?要求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字。(3分)

11.小说具有多义性,成语也具有多义性。请从下列三个成语中任选一个,阐释成语的多重含义,并就其

中一层含义举出一个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运用实例。(3分)

不绝如缕短小精悍豁然开朗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林黛玉听了,不觉气怔在门外,待要高声问他,逗起气来,自己又回思一番:“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

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如今认真淘气,也觉没趣。”一面想,

一面又滚下泪珠来。正是回去不是,站着不是。正没主意,只听里面一阵笑语之声,细听一听,竟是宝玉、

宝钗二人。林黛玉心中益发动了气,左思右想,忽然想起了早起的事来:“必竟是宝玉恼我要告他的原故。

但只我何尝告你了,你也打听打听,就恼我到这步田地。你今儿不叫我进来,难道明儿就不见面了!"楚

想越伤感起来,也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

原来这林黛玉秉绝代姿容,具稀世俊美,不期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

楞楞飞起远避,不忍再听。真是: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

因有一首诗道:颦儿才貌世应稀,独抱幽芳出绣闺。呜咽一声犹未了,落花满地鸟惊飞。

那林黛玉正自啼哭,忽听"吱喽”一声,院门开处,只见宝钗出来了,宝玉袭人一群人都送出来。待

要上去问着宝玉,又恐当着众人问羞了宝玉不便,因而闪过一旁,让宝钗去了,宝玉等进去关了门,方转

过来,犹望着门洒了几点泪。自觉无味,方转身回来,无精打采的卸了残妆。紫鹃雪雁素日知道黛玉的情

性:无事闷坐,不是愁眉,便是长叹,且好端端的不知为着什么,常常的便自泪不干的。先时还有人解劝,

怕她思父母,想家乡,受委屈,只得用话来宽慰。谁知后来一年一月的竟常常的如此,把这个样儿看惯,

也都不理论了。所以也没人理,由他去闷坐,只管睡觉去了。那黛玉_,,

直坐到二更多天方才睡了。一宿无话。

(节选自曹雪芹《红楼梦》,有删改)

12.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最连贯的一项是()(3分)

①眼睛含着泪②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③两手抱着膝④倚着床栏杆

A.③①②④B.②①③④C.④③①②D.①②③④

13.文中画横线部分的句子如改成"林黛玉也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越想越伤感,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

悲戚地呜咽”,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是小说,是文学艺术,表达思想的方式是塑造典型形象,使用的语言是生活语言。作者只

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形象,并且语言_A_。第二十四回自“贾芸出了荣国府回家"至"一面超起着脚儿去

了",一千八百多字,却写了四个人:贾芸的舅舅卜世人、贾芸的舅妈、醉金刚倪二和贾芸。前面三人虽然

都只是寥寥数笔,但俱各传神,卜世人夫妇的鄙吝和倪二的仗义,皆历历如绘。人物的语言_B_。“'呦呦

鹿鸣,荷叶浮萍',小的不敢撒谎”,这是李贵的语言,反映他护送宝玉读书,但不识字,也不理会读书,

只是从旁听闻的状况。

①《红楼梦》在古典长篇小说中确已成为"绝唱",②这是不容置喙的,③但它还是一首不用韵的诗。④

这不是因为《红楼梦》里有许多诗,⑤而且因为它从开头至八十回的叙述中也都有诗的素质,⑥它的叙述

与诗是交融的,是一体的。⑦诗是抒情,⑧抒喜怒哀乐各种各样的情而不是干巴巴的纪事,⑨《红楼梦》

确实这种抒情性的特点。

14.请在文段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个字。(3分)

15.文段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

变原意。(4分)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甄士隐与贾雨村是作为"对立幻象”存在于《红楼梦》全书的叙事之中的。甄士隐是人世间与太虚幻境的

连接点,贾雨村是人世间与贾府的交汇处,他们两人又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印证了太虚幻境与贾府是虚实

相映的。看似虚幻莫测,实则真实可感,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真实感与情感体验。

而作为“对立”呈现的形象,他们又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类型的人物,一种是以甄士隐为代表的超然出世

的人物,一种是以贾雨村为代表的热衷名利的人物。后者在前者的眼里是虚无,前者在后者的眼里是疯癫,

二人最后在觉迷渡口相遇,如同开头在葫芦庙比邻而居的情况一般。二人所经历过的世间纷扰都像是南柯

一梦,梦醒之后的再次相遇则暗示着一切都仿佛回到了原点:甄士隐已悟道成仙,冷眼旁观世间百态;贾

雨村却因贪赃枉法,终被削籍为民。这时已然超脱的甄士隐以"老仙长”的身份出现,并作为精神导师来对贾

雨村进行点化,体悟人生真谛,从而使得二者又在对立中回归了统一。

16.下图是根据上文第二段制作的内容结构图,请将空白处补充完整,每处不超过7个字。(4分)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

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

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不一定相同的。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

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

在我们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现代的保甲制度是团体格局性的,但是

这和传统的结构却格格不相入。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做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

子是“街坊”。有喜事要请酒,生了孩子要送红蛋,有丧事要出来助殓,抬棺材,是生活上的互助机构。

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①。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

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这和我们的亲属圈子一样的,@,可以住着姑表林黛玉,

姨表薛宝钗,后来更多了,什么宝琴,岫云,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可是势力一变,树倒猫狗、

散,缩成一小团。到极端时,可以像苏秦潦倒归来,“妻不以为夫,嫂不以为叔。”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

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像个小国。

中国人也特别对世态炎凉有感触,正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③。

(节选自费孝通《差序格局》)

17.结合《乡土中国•差序格局》,下列句子中不能体现乡土中国传统结构的差序格局的一项是()(3分)

A.一表三千里。

B.井水河水两相分,凡事讲理不讲亲。

C.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D.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

个字。(3分)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4分)

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费孝通先生的内心世界是存有一份家国情怀的。他一直通过书写表达他对这份家国情怀发自内心的默

默认同和①的执着追求。

费孝通明确提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新理论。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这一文章发表30

年后,许多民族问题的研究,包括今天国家层面所提倡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种研究,仍然

离不开费孝通所提出的颇具包容性的“多元一体”民族关系格局这个出发点。

他关注到了中国那种独特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养老方式,是以年长一辈对年轻一辈的关怀为前提,

关怀其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等年轻的一代成长起来时,便得到一种反哺式的养老。费孝通所有

乡村研究的课题都未曾真正脱离中国人的家观念而将其作为其全部问题思考的出发点。

费孝通的学术思想观念最终实现了一种一体性涵盖并包容多样性的家国认同。换言之,在中国文化之

中,传统儒家观念里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理念,与费孝通所说的,以及最初便认识到

的以家为核心的差序格局的一层一层向外拓展或推开去的世界观,就有了③的默契。

20.依次填入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持之以恒无所不至不谋而合

B.锐意进取无所不至不约而同

C.持之以恒无微不至不谋而合

D.锐意进取无微不至不约而同

21.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写成三个语意连贯的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

改变原意。(4分)

22.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深入剖析了中国乡村的问题,同时,其严谨简明的论述语言也一直是学术

论文的典范。下面一段话出自某学者采用《乡土中国》的考察方式对西递村进行考察后写成的报告,其中

有四处不符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至少找出三处并修改。(3分)

西递村至今已有950多年的历史,面积近13公顷,整个村落呈船样,四面都有山,两条溪流从村北、

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框架,构成以东西向

为主、向南北伸出的村落街巷系统。村落建筑布局很有秩序,建筑色调朴素淡雅。

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掌灯清影立.开卷暗香流”,在阅读《乡土中国》《乡土情结》等作品时,很多人都会产生此种感触,

并极其自然想说说乡土文化。

乡土文化既是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又是人们乡土情感、亲和力和自豪感的凭借,更

是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近年来,我国各地兴起了“乡土文化热”。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时尚

文化,作为一种情结,存在于人们心底。在对乡土文化的追寻中,人的心灵得到放松和净化,并获得文化

的归属感。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春节庙会、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重阳登高等传统民俗活

动①,展现了乡土文化旺盛的生命力。乡村旅游大发展,传统村落成为人们的旅游圣地。民俗体验、

乡村写生等成为消费热点。美丽乡村建设蓬勃兴起,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批

充满地域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中国乡村文化事业正③,景德镇陶瓷、

潍坊风筝等乡土工艺品以及泰山皮影、日照农民画等乡土民间艺术纷纷走出国门,中国乡村文化将挺立于

世界文化之林。

实践证明,中国的乡土文化历经劫难而不亡,饱经风霜而新生,我们完全有理由树立对乡土文化的自

信,这是文化自信的核心构成,决定了文化自信的深度和广度。

23.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2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加以修改,不得改变原意。(3分)

2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4分)

十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乡土中国》所谓的“乡土”是指进行小农业生产的广大农村,那里居住的是中国绝大多数的居民,他们

依附土地,自耕自食,自织自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跟随太阳的出没,地球的自转,自然安排生产劳

动。晴天多出工,雨天就可以少出工或不出工,只要不违农时,按季节春耕秋收,逢上①就有好收成。

年复一年地就地生产,就地消费,缓慢的生产节奏,养成懒散而稳定的生活方式。农民在这里按照自发形

成的生产和生活习惯,不离乡土,②,人与人之间,非亲即故,彼此都是熟悉的乡亲,费孝通称此为熟

人社会。

农村的基层组织,依靠代代相沿的习俗进行社会管理,这管理并非对所有成员③,而是有轻重厚薄

的分别。这种"差序",形成既定的"格局",如父尊子卑、君尊臣卑、男尊女卑等等,按照人们在社会和家庭

中的地位和等级进行序列管理,即是“礼治秩序"。这是以君臣父子为核心推演的社会关系网,一层驭一层,

层层相隶属,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就在这样的社会秩序中生息,无论是改朝换代或是战争离乱,风雨不惊,

即使打散了,很快又复原如初。所以中国能成为文化传统没有中断的世界上唯——个文明古国,在世界文

化史上被公认为传承力最强的文化。“礼治秩序”这种社会管理秩序使得中国社会具有超强的稳定性,所以说

《乡土中国》提出的这个概念,高度概括了广大农民的生存和生活状态,这就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

不了解这样的乡土社会,就不了解中国。

26.依次在文中横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