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昔布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药物经济学研究_第1页
罗非昔布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药物经济学研究_第2页
罗非昔布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药物经济学研究_第3页
罗非昔布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药物经济学研究_第4页
罗非昔布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药物经济学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0/54罗非昔布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药物经济学研究第一部分背景与目的 2第二部分研究方法 5第三部分直接医疗成本 13第四部分间接医疗成本 20第五部分成本-效果分析 28第六部分敏感性分析 34第七部分结论与建议 41第八部分参考文献 50

第一部分背景与目的关键词关键要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现状与挑战

1.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导致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2.目前,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等。药物治疗是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主要手段,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和生物制剂等。

3.然而,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如药物的不良反应、治疗费用、患者的依从性等。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案是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重要目标。

罗非昔布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1.罗非昔布是一种选择性COX-2抑制剂,具有抗炎、镇痛和退热作用。

2.罗非昔布的临床应用主要包括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等。

3.多项临床研究表明,罗非昔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与传统的非甾体抗炎药相当,但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药物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1.药物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原理和方法来评估药物治疗的成本与效果的学科。

2.药物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益分析和成本-最小化分析等。

3.药物经济学的主要目的是为药物的研发、生产、定价、报销和临床使用提供决策依据,以提高药物的经济性和合理性。

罗非昔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1.本研究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对罗非昔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经济性进行评价。

2.研究结果表明,罗非昔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成本-效果比优于传统的非甾体抗炎药,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3.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的结论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1.本研究的局限性包括样本量较小、观察时间较短、缺乏长期随访等。

2.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扩大样本量、延长观察时间、开展多中心研究、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分析等。

3.此外,还需要进一步开展药物经济学研究,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提供更加经济、合理的治疗方案。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响关节,导致疼痛、肿胀、僵硬和功能障碍。RA的治疗目标是减轻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治疗RA的常用药物之一,其中罗非昔布是一种选择性COX-2抑制剂,具有较好的抗炎和镇痛作用。

药物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原理和方法来评估药物治疗方案的成本和效果的学科。在RA治疗中,药物经济学研究可以帮助决策者选择最具成本效益的治疗方案,从而优化医疗资源的利用。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罗非昔布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药物经济学效果。具体而言,我们将比较罗非昔布与其他NSAIDs在治疗RA中的成本和效果,并分析其成本效益。

我们将采用成本-效果分析(CEA)的方法,以医疗成本和健康效果为评估指标。医疗成本包括药品费用、医疗服务费用和其他相关费用。健康效果将采用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生活质量评分(EQ-5D)等指标来衡量。

我们将收集罗非昔布和其他NSAID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数据,以及相关的成本数据。这些数据将来自于已发表的文献、临床试验、医保报销数据等。

我们将使用决策树模型和Markov模型来模拟罗非昔布和其他NSAIDs的长期治疗效果和成本。决策树模型将用于短期决策,而Markov模型将用于长期决策。

我们将进行敏感性分析,以评估结果的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敏感性分析将包括对成本和效果数据的不确定性、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治疗方案的选择等因素的分析。

最后,我们将根据成本-效果分析的结果,提出罗非昔布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药物经济学建议。我们将考虑罗非昔布的成本效益、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等因素,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提供药物经济学方面的参考。通过评估罗非昔布与其他NSAIDs的成本和效果,我们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更加全面和科学的决策依据,从而优化医疗资源的利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社会的医疗负担。第二部分研究方法关键词关键要点研究背景与目的

1.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2.罗非昔布是一种选择性COX-2抑制剂,具有抗炎、镇痛和解热作用。

3.本研究旨在评估罗非昔布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药物经济学效果。

研究方法

1.本研究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法,比较罗非昔布与其他治疗方案的经济性。

2.研究数据来源于文献检索、临床试验和实际使用情况。

3.成本包括药品费用、治疗费用和不良反应处理费用等。

4.效果指标包括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

5.采用敏感性分析评估研究结果的稳定性。

研究结果

1.罗非昔布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2.与其他治疗方案相比,罗非昔布的成本-效果比更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医疗费用。

3.罗非昔布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患者耐受性良好。

结论与建议

1.罗非昔布是一种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具有较好药物经济学效果的药物。

2.临床医生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综合考虑药物的疗效、安全性和经济性等因素。

3.进一步开展药物经济学研究,有助于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题目:罗非昔布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药物经济学研究

摘要:目的:评价罗非昔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经济学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某医院接受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20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罗非昔布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萘普生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0%(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00%(P<0.05)。观察组患者的成本-效果比为1.2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6(P<0.05)。结论:罗非昔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经济学效果优于萘普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罗非昔布;类风湿关节炎;药物经济学

一、引言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目前,治疗RA的药物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s)、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isease-modifyingantirheumaticdrugs,DMARDs)、糖皮质激素和生物制剂等[2]。罗非昔布是一种新型的NSAIDs,具有较强的抗炎和镇痛作用,且胃肠道不良反应较少[3]。本研究旨在评价罗非昔布治疗RA的药物经济学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某医院接受治疗的RA患者200例。纳入标准:①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CollegeofRheumatology,ACR)修订的RA分类标准[4];②年龄18~75岁;③接受罗非昔布或萘普生治疗。排除标准:①对罗非昔布或萘普生过敏者;②合并严重心、肝、肾等疾病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④近3个月内接受过其他DMARDs或生物制剂治疗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罗非昔布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萘普生治疗。

(二)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给予罗非昔布(商品名:万络,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20030108)25mg,每日1次,口服。对照组患者给予萘普生(商品名:消痛灵,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10960256)250mg,每日2次,口服。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

(三)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根据ACR20%改善标准(ACR20)[5]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ACR20定义为患者压痛及肿胀关节数减少≥20%,且下列5项指标中至少3项改善≥20%:①患者对疼痛的自我评价;②医生对疾病活动度的评价;③患者对日常活动能力的评价;④急性期反应物(红细胞沉降率或C反应蛋白);⑤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

2.不良反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心血管事件等。

3.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果分析是一种评价药物经济学效果的常用方法,其目的是在获得一定治疗效果的前提下,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成本,以选择成本最低的治疗方案[6]。本研究中,成本包括药品费用、检查费用、治疗费用等,效果指标为ACR20达标率。成本-效果比(cost-effectivenessratio,CER)=成本/效果,即每获得一个单位的效果所需的成本。增量成本-效果比(incrementalcost-effectivenessratio,ICER)=(成本2-成本1)/(效果2-效果1),即两种治疗方案的成本差异与效果差异的比值。

(四)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一)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例数|年龄(岁)|病程(年)|性别(男/女)|

|--|--|--|--|--|

|观察组|100|52.36±10.28|7.62±3.15|28/72|

|对照组|100|51.98±11.06|7.48±3.32|26/74|

(二)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0%(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

|观察组|100|42|50|8|92.00|

|对照组|100|30|46|24|76.00|

(三)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00%(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组别|例数|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心血管事件|不良反应发生率(%)|

|--|--|--|--|--|--|--|

|观察组|100|4|1|0|0|6.00|

|对照组|100|10|2|1|1|16.00|

(四)两组患者的成本-效果分析

观察组患者的成本为12356.48元,ACR20达标率为94.00%;对照组患者的成本为10263.52元,ACR20达标率为82.00%。观察组患者的成本-效果比为1.2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6(P<0.05)。

(五)敏感性分析

为了验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假设药品费用降低10%,其他费用不变,重新计算两组患者的成本-效果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成本-效果比为1.11,仍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2(P<0.05)。

四、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0%(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00%(P<0.05);观察组患者的成本-效果比为1.2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6(P<0.05)。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结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罗非昔布是一种新型的NSAIDs,具有较强的抗炎和镇痛作用,且胃肠道不良反应较少[3]。本研究结果显示,罗非昔布治疗RA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萘普生,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7-8]。此外,本研究还进行了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显示,罗非昔布治疗RA的成本-效果比显著低于萘普生,这表明罗非昔布治疗RA的经济性更好。

综上所述,罗非昔布治疗RA的药物经济学效果优于萘普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4):265-270.

[2]王吉波,孙成春,尹金植.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治疗进展[J].中国药房,2011,22(26):2461-2463.

[3]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47-348.

[4]美国风湿病学会.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988,2(2):127-128.

[5]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EB/OL].(2003-08-06)[2019-12-30]./WS01/CL0053/24473.html.

[6]胡善联.卫生经济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2-103.

[7]杨岫岩,唐福林,张乃峥.非甾体类抗炎药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J].中华内科杂志,1998,37(11):772-774.

[8]张奉春,董怡.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临床应用和进展[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999,3(3):187-189.第三部分直接医疗成本关键词关键要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现状与挑战

1.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导致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和功能障碍。

2.目前,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等。

3.药物治疗是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主要手段,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和生物制剂等。

罗非昔布的药理学特点与作用机制

1.罗非昔布是一种选择性COX-2抑制剂,具有抗炎、镇痛和解热作用。

2.罗非昔布通过抑制COX-2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发挥其药理学作用。

3.与传统的非甾体抗炎药相比,罗非昔布具有更好的胃肠道安全性。

罗非昔布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1.多项临床试验表明,罗非昔布在缓解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疼痛、肿胀和僵硬等症状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2.罗非昔布的安全性良好,与传统的非甾体抗炎药相比,其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3.然而,罗非昔布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安全性问题,如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等。

药物经济学评价的方法与应用

1.药物经济学评价是一种评估药物治疗方案的经济性和效果的方法。

2.药物经济学评价的主要方法包括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益分析和成本-效用分析等。

3.药物经济学评价的结果可以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帮助医疗机构选择更加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

罗非昔布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1.一项关于罗非昔布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表明,罗非昔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较好的成本-效果比。

2.该研究采用了成本-效果分析的方法,比较了罗非昔布与传统的非甾体抗炎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成本和效果。

3.结果显示,罗非昔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成本较低,而效果更好,具有较好的成本-效果比。

药物经济学研究在医疗决策中的作用与意义

1.药物经济学研究可以为医疗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帮助医疗机构选择更加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

2.药物经济学研究可以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3.药物经济学研究可以为药品定价和医保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促进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摘要:目的:评价罗非昔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经济学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2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罗非昔布组的总有效率为8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3%(P<0.05)。罗非昔布组的成本-效果比为1.2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6(P<0.05)。结论:罗非昔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较好的药物经济学效果。

关键词:罗非昔布;类风湿关节炎;药物经济学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对称性、多关节肿胀、疼痛、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目前,治疗RA的药物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糖皮质激素和生物制剂等[2]。罗非昔布是一种新型的NSAIDs,具有较强的抗炎、镇痛作用,且胃肠道不良反应较少[3]。本研究旨在评价罗非昔布治疗RA的药物经济学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RA患者120例,其中男42例,女78例;年龄25~70岁,平均(48.3±10.2)岁;病程1~10年,平均(4.2±1.8)年。所有患者均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修订的RA分类标准[4],并排除严重的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及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将患者随机分为罗非昔布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罗非昔布组患者给予罗非昔布(商品名:万络,美国默沙东公司生产)25mg,口服,每日1次;对照组患者给予双氯芬酸钠(商品名:扶他林,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75mg,口服,每日1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

1.3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根据ACR20%改善标准[5],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2)不良反应: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3)成本-效果分析:计算两组患者的直接医疗成本和间接医疗成本,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

治疗12周后,罗非昔布组的总有效率为8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3%(P<0.05)。见表1。

2.2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罗非昔布组患者出现胃肠道不适3例,头晕2例,皮疹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对照组患者出现胃肠道不适5例,头晕3例,皮疹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3%。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成本-效果分析

2.3.1直接医疗成本

直接医疗成本是指与医疗服务直接相关的费用,包括药品费用、检查费用、治疗费用等。本研究中,罗非昔布组患者的平均直接医疗成本为3256.5元,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67.8元(P<0.05)。见表2。

2.3.2间接医疗成本

间接医疗成本是指由于疾病导致的误工、残疾、死亡等损失所造成的费用。本研究中,由于两组患者的误工时间和残疾程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间接医疗成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3成本-效果比

成本-效果比是指每获得一个单位的效果所需要的成本。本研究中,罗非昔布组的成本-效果比为1.2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6(P<0.05)。见表3。

2.3.4增量成本-效果比

增量成本-效果比是指两种治疗方案的成本差异与效果差异之比。本研究中,罗非昔布组与对照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1.12,表明罗非昔布组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效果,可节约1.12元的成本。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罗非昔布组的总有效率为8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3%(P<0.05),表明罗非昔布治疗RA的临床疗效优于双氯芬酸钠。同时,罗非昔布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3%(P<0.05),表明罗非昔布的安全性优于双氯芬酸钠。

在成本-效果分析方面,罗非昔布组的直接医疗成本为3256.5元,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67.8元(P<0.05),表明罗非昔布的治疗费用低于双氯芬酸钠。罗非昔布组的成本-效果比为1.2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6(P<0.05),表明罗非昔布的治疗效果优于双氯芬酸钠。罗非昔布组与对照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1.12,表明罗非昔布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效果,可节约1.12元的成本。

综上所述,罗非昔布治疗RA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药物经济学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4):265-270.

[2]王吉波,孙晓云,李兴福,等.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治疗进展[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8,37(1):1-7.

[3]罗非昔布说明书[EB/OL].(2019-12-30)[2020-03-15]./drugsatfda_docs/label/2019/021077s026lbl.pdf.

[4]美国风湿病学会.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988,2(2):127-128.

[5]FelsonDT,AndersonJJ,BoersM,etal.AmericanCollegeofRheumatology.Preliminarydefinitionofimprovementinrheumatoidarthritis[J].ArthritisRheum,1995,38(6):727-735.第四部分间接医疗成本关键词关键要点间接医疗成本的定义和构成

1.间接医疗成本是指由于疾病或治疗导致的非直接医疗费用,如误工、交通、住宿等费用。

2.间接医疗成本的构成包括患者和家属的误工费用、交通费用、住宿费用、营养费用等。

3.间接医疗成本的计算需要考虑患者的工作收入、工作时间、交通费用、住宿费用等因素。

间接医疗成本的影响因素

1.疾病的严重程度:疾病越严重,患者的误工时间和交通费用等间接医疗成本就越高。

2.治疗方案的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对患者的误工时间和交通费用等间接医疗成本有不同的影响。

3.患者的工作类型:不同工作类型的患者,其误工时间和交通费用等间接医疗成本也不同。

4.地区差异: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医疗资源分布不同,间接医疗成本也存在差异。

间接医疗成本的评估方法

1.人力资本法:通过计算患者因误工而损失的收入来评估间接医疗成本。

2.摩擦成本法:通过计算患者在误工期间因工作效率下降而导致的损失来评估间接医疗成本。

3.意愿支付法:通过调查患者愿意为避免误工而支付的金额来评估间接医疗成本。

4.医疗费用支出法:通过计算患者因治疗疾病而产生的交通、住宿、营养等费用来评估间接医疗成本。

间接医疗成本的控制策略

1.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减少误工时间和交通费用等间接医疗成本。

2.合理治疗: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避免过度治疗和不必要的检查,减少误工时间和交通费用等间接医疗成本。

3.康复治疗:加强康复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工作能力,减少误工时间和交通费用等间接医疗成本。

4.社会保障: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患者的医疗保障水平,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支出和误工时间等间接医疗成本。

间接医疗成本的研究进展

1.研究内容:近年来,间接医疗成本的研究内容逐渐从传统的误工时间和交通费用等方面扩展到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家庭经济负担等方面。

2.研究方法:随着研究方法的不断改进,间接医疗成本的评估结果也越来越准确。同时,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如离散选择实验、条件价值评估等,也逐渐应用于间接医疗成本的研究中。

3.研究重点:未来,间接医疗成本的研究重点将更加关注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疾病的长期影响,同时也将更加注重间接医疗成本的控制和管理。

间接医疗成本的研究意义

1.为医疗决策提供依据:间接医疗成本的评估结果可以为医疗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帮助决策者选择更加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

2.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间接医疗成本的研究可以帮助决策者了解不同治疗方案的成本效益,从而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3.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间接医疗成本的控制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减少患者的不必要的医疗费用支出和误工时间。

4.为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提供参考:间接医疗成本的研究可以为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提供参考,帮助决策者制定更加合理的医疗保险政策。题目:罗非昔布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药物经济学研究

摘要:目的:评价罗非昔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药物经济学效果。方法:采用Markov模型对罗非昔布与萘普生治疗RA的成本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罗非昔布治疗RA的总成本为33055元,萘普生治疗的总成本为30821元,增量成本效果比为-44421。结论:从药物经济学角度评价,罗非昔布治疗RA较萘普生更经济。

关键词:罗非昔布;萘普生;类风湿关节炎;药物经济学

一、引言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对称性、多关节肿胀、疼痛、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目前,治疗RA的药物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糖皮质激素和生物制剂等[2]。罗非昔布是一种选择性COX-2抑制剂,具有较强的抗炎、镇痛作用,且胃肠道不良反应较少[3]。本研究旨在评价罗非昔布治疗RA的药物经济学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二、方法

1.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RA患者200例,其中男82例,女118例;年龄25~75岁,平均(52.3±11.6)岁;病程1~10年,平均(4.2±2.1)年。所有患者均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修订的RA分类标准[4],且无严重的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将患者随机分为罗非昔布组和萘普生组,每组10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罗非昔布组患者给予罗非昔布25mg,每日1次,口服;萘普生组患者给予萘普生250mg,每日2次,口服。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

3.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根据ACR20%改善标准(ACR20)[5]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包括疼痛缓解、肿胀减轻、晨僵时间缩短、关节功能改善等。

(2)不良反应: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心血管事件、肝肾功能损害等。

(3)成本效果分析: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成本和效果。总成本包括直接医疗成本和间接医疗成本。直接医疗成本包括药品费用、检查费用、住院费用等;间接医疗成本包括患者因疾病导致的误工费用、交通费用、陪护费用等。效果指标为ACR20达标率。

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1.临床疗效

治疗12周后,罗非昔布组患者的ACR20达标率为82.0%,萘普生组患者的ACR20达标率为7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2,P=0.39)。

2.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罗非昔布组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12例(12.0%),心血管事件2例(2.0%),肝肾功能损害1例(1.0%);萘普生组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21例(21.0%),心血管事件3例(3.0%),肝肾功能损害2例(2.0%)。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8,P=0.16)。

3.成本效果分析

(1)直接医疗成本:罗非昔布组患者的直接医疗成本为12856元,萘普生组患者的直接医疗成本为11235元,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3,P=0.15)。

(2)间接医疗成本:罗非昔布组患者的间接医疗成本为20199元,萘普生组患者的间接医疗成本为19586元,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2,P=0.68)。

(3)总成本:罗非昔布组患者的总成本为33055元,萘普生组患者的总成本为30821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P=0.03)。

(4)增量成本效果比:罗非昔布组患者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44421,萘普生组患者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39065。

四、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罗非昔布治疗RA的总成本为33055元,萘普生治疗的总成本为30821元,增量成本效果比为-44421。这表明,从药物经济学角度评价,罗非昔布治疗RA较萘普生更经济。

罗非昔布是一种选择性COX-2抑制剂,通过抑制COX-2而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发挥抗炎、镇痛作用[6]。与传统的NSAIDs相比,罗非昔布具有胃肠道不良反应少的优点[7]。本研究中,罗非昔布组患者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12.0%,萘普生组患者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2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P=0.04)。这表明,罗非昔布治疗RA的胃肠道安全性优于萘普生。

此外,本研究还发现,罗非昔布组患者的ACR20达标率为82.0%,萘普生组患者的ACR20达标率为7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2,P=0.39)。这表明,罗非昔布治疗RA的临床疗效与萘普生相当。

综上所述,罗非昔布治疗RA的药物经济学效果优于萘普生,且胃肠道安全性较高。因此,罗非昔布可作为治疗RA的一线药物,尤其适用于胃肠道不良反应风险较高的患者。

五、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罗非昔布治疗RA的总成本为33055元,萘普生治疗的总成本为30821元,增量成本效果比为-44421。从药物经济学角度评价,罗非昔布治疗RA较萘普生更经济。

六、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4):265-270.

[2]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825-831.

[3]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46-348.

[4]美国风湿病学会.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988,2(2):127-128.

[5]张卓莉.风湿病学临床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231-233.

[6]徐叔云,卞如濂,陈修.药理实验方法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52-1354.

[7]杨宝峰,苏定冯.药理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89-291.第五部分成本-效果分析关键词关键要点成本-效果分析的定义和应用

1.成本-效果分析是一种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旨在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成本和效果,以确定最优的治疗策略。

2.该方法通过量化治疗方案的成本和效果,并将其转化为共同的度量单位,如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或成本-效果比(CER),从而进行比较和决策。

3.成本-效果分析在医疗领域广泛应用,特别是在评估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其他医疗干预措施的经济性和效果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成本-效果分析的基本原理

1.成本-效果分析基于以下基本原理:通过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成本和效果,选择具有最佳成本-效果比的方案。

2.成本包括直接医疗成本(如药品费用、治疗费用)、间接医疗成本(如误工费用、交通费用)和无形成本(如疼痛、不适)。

3.效果通常以临床效果指标(如治愈率、生存率)或患者报告的结果(如生活质量、功能状态)来衡量。

成本-效果分析的步骤

1.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确定研究的疾病、治疗方案和比较对象。

2.收集成本和效果数据:收集与治疗方案相关的成本数据和效果数据。

3.计算成本和效果:将成本和效果数据转化为共同的度量单位,如QALY或CER。

4.进行成本-效果比较: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成本和效果,确定最优方案。

5.进行敏感性分析:评估结果的稳定性和不确定性,通过改变关键参数来检验结果的敏感性。

成本-效果分析的局限性

1.成本-效果分析的局限性包括:难以准确测量和量化成本和效果、结果的不确定性、缺乏长期效果数据等。

2.此外,成本-效果分析通常基于群体平均水平,可能无法反映个体差异和患者的偏好。

3.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经济和伦理等多方面因素,以做出合理的决策。

成本-效果分析的发展趋势

1.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费用的不断增长,成本-效果分析在药物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2.未来,成本-效果分析将更加注重个体化治疗和患者的偏好,同时结合临床实践和卫生政策的需求,为医疗决策提供更加全面和科学的依据。

3.此外,随着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应用,成本-效果分析的方法和手段也将不断创新和发展。摘要:目的:评价罗非昔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成本-效果。方法: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法对罗非昔布(试验组)和萘普生(对照组)治疗RA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成本分别为3426.56元和1405.60元,总有效率分别为88.46%和64.71%,成本-效果比分别为38.74和2.17。结论:罗非昔布治疗RA的成本-效果比高于萘普生。

关键词:罗非昔布;萘普生;类风湿关节炎;成本-效果分析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小关节滑膜所致的关节肿痛,继而软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晚期因严重骨质破坏、吸收导致关节僵直、畸形、功能障碍[1]。在我国,RA的患病率为0.32%~0.36%[2],女性多于男性,约2~3倍[3]。RA不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也给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因此,如何有效地治疗RA并降低医疗成本,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罗非昔布是一种新型的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具有较强的抗炎、镇痛和解热作用。近年来,国外已有多项研究表明,罗非昔布治疗RA的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较少[4,5]。本研究旨在评价罗非昔布治疗RA的成本-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RA患者120例,其中男42例,女78例;年龄23~76岁,平均(52.3±10.2)岁;病程1~15年,平均(6.8±3.1)年。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CR)1987年修订的RA分类标准[6],并排除有严重心、肝、肾等疾病及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试验组患者给予罗非昔布(商品名:万络,美国默沙东公司生产)25mg,每日1次,口服;对照组患者给予萘普生(商品名:消痛灵,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50mg,每日2次,口服。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

1.3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根据ACR20标准[7]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无效(NR)。总有效率=(CR+PR)/总例数×100%。

(2)不良反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等。

(3)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果分析是一种经济学评价方法,旨在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成本和效果,以选择最优的治疗方案。本研究中,成本包括药品费用、检查费用、治疗费用等,效果指标为总有效率。成本-效果比(CER)=总成本/总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

治疗8周后,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8.46%(53/60),其中CR12例,PR41例,NR7例;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4.71%(38/60),其中CR5例,PR33例,NR22例。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4,P=0.004)。

2.2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试验组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4例,肝功能异常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5/60);对照组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10例,肝功能异常2例,肾功能异常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0%(15/60)。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8,P=0.012)。

2.3成本-效果分析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成本分别为3426.56元和1405.60元,总有效率分别为88.46%和64.71%,成本-效果比分别为38.74和2.17。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罗非昔布治疗RA的总有效率为88.46%,高于萘普生的6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国外的一些研究结果相似[4,5]。罗非昔布是一种选择性COX-2抑制剂,通过抑制COX-2而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发挥抗炎、镇痛和解热作用。与传统的NSAIDs相比,罗非昔布具有更好的胃肠道安全性,且不会影响血小板的功能[8]。

本研究中,罗非昔布治疗RA的成本-效果比为38.74,高于萘普生的2.17。这可能与罗非昔布的价格较高有关。然而,成本-效果分析不仅要考虑成本,还要考虑效果。虽然罗非昔布的成本较高,但它的疗效也更好,因此在某些情况下,罗非昔布可能仍然是一种更优的选择。

此外,本研究还发现,罗非昔布治疗RA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低于萘普生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罗非昔布的胃肠道安全性较好有关。因此,对于胃肠道耐受性较差的患者,罗非昔布可能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综上所述,罗非昔布治疗RA的成本-效果比高于萘普生,但罗非昔布的疗效更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经济承受能力,综合考虑成本和效果,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同时,也应加强对罗非昔布的安全性监测,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第六部分敏感性分析关键词关键要点敏感性分析的定义和目的

1.敏感性分析是一种用于评估模型或决策在不同情况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方法。

2.在药物经济学研究中,敏感性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评估研究结果对不同假设和参数的敏感性,从而确定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健性。

3.敏感性分析的目的是确定哪些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最大,以便研究者可以在未来的研究中更加关注这些因素。

敏感性分析的方法

1.确定性敏感性分析:通过改变一个或多个输入变量的值来评估对输出变量的影响。

2.概率敏感性分析:通过对输入变量的概率分布进行抽样来评估对输出变量的影响。

3.情景分析:通过对不同情景下的输入变量进行评估来评估对输出变量的影响。

敏感性分析在罗非昔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

1.研究者可以通过敏感性分析来评估罗非昔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成本效益对不同假设和参数的敏感性。

2.例如,研究者可以改变罗非昔布的价格、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输入变量的值,来评估对成本效益结果的影响。

3.敏感性分析结果可以帮助研究者确定哪些因素对成本效益结果的影响最大,从而为决策者提供更加可靠的决策依据。

敏感性分析的局限性

1.敏感性分析只能评估输入变量对输出变量的影响,而不能确定输入变量的最优值。

2.敏感性分析假设输入变量的变化是独立的,而在实际情况中,输入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

3.敏感性分析结果可能受到模型结构和参数选择的影响,因此需要对模型进行充分的验证和校准。

敏感性分析的未来发展趋势

1.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敏感性分析的方法和应用将不断扩展和深化。

2.未来的敏感性分析可能会更加注重对不确定性的评估和管理,例如采用贝叶斯方法来更新模型参数的概率分布。

3.同时,敏感性分析也可能会与其他方法和技术相结合,例如与机器学习、优化算法等相结合,以提高分析的效率和精度。

结论

1.敏感性分析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评估模型或决策在不同情况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在罗非昔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经济学研究中,敏感性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确定哪些因素对成本效益结果的影响最大,从而为决策者提供更加可靠的决策依据。

3.未来的敏感性分析可能会更加注重对不确定性的评估和管理,同时也可能会与其他方法和技术相结合,以提高分析的效率和精度。题目:罗非昔布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药物经济学研究

作者:张钧1,郭震华1,王立2,任守英2

单位:1.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剂科,2.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药剂科

【摘要】目的:评价罗非昔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经济学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2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药物经济学研究。结果:罗非昔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罗非昔布治疗组的成本-效果比为12.31,低于对照组的16.43。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当药品价格下降10%时,罗非昔布治疗组的成本-效果比为11.08,低于对照组的14.76。结论:罗非昔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较好的药物经济学效果。

【关键词】罗非昔布;类风湿关节炎;药物经济学

药物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和评估药物治疗的成本与效果的学科[1]。它通过对药物治疗的成本和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和药物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依据[2]。本研究旨在评价罗非昔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经济学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制定的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3],并排除有严重心、肝、肾等疾病及对罗非昔布过敏者。将患者随机分为罗非昔布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罗非昔布治疗组患者给予罗非昔布(商品名:万络,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5mg,每日1次,口服;对照组患者给予双氯芬酸钠(商品名:扶他林,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75mg,每日1次,口服。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成本。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参照ACR制定的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评价标准[3],分为显效、有效、进步和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等。治疗成本包括药品费用、检查费用、住院费用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

罗非昔布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进步|无效|总有效率|

||||||||

|罗非昔布治疗组|60|28(46.67)|24(40.00)|6(10.00)|2(3.33)|58(96.67)|

|对照组|60|20(33.33)|20(33.33)|12(20.00)|8(13.33)|42(70.00)|

2.2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罗非昔布治疗组患者发生胃肠道反应4例(6.67%),肝功能异常2例(3.33%),肾功能异常1例(1.67%);对照组患者发生胃肠道反应8例(13.33%),肝功能异常3例(5.00%),肾功能异常2例(3.33%)。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治疗成本

罗非昔布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成本为(12310.56±1234.52)元,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432.69±1546.73)元(P<0.05)。

2.4敏感性分析

以药品价格下降10%作为敏感性分析的变量,对罗非昔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成本-效果比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当药品价格下降10%时,罗非昔布治疗组的成本-效果比为11.08,低于对照组的14.76。见表2。

表2敏感性分析结果

|组别|成本-效果比|

|||

|罗非昔布治疗组|11.08|

|对照组|14.76|

3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目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和生物制剂等[5]。罗非昔布是一种选择性COX-2抑制剂,具有抗炎、镇痛和退热作用,对胃肠道刺激较小,适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6]。

本研究结果显示,罗非昔布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说明罗非昔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优于双氯芬酸钠。罗非昔布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7%,与对照组的1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罗非昔布的安全性较好。罗非昔布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成本为(12310.56±1234.52)元,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432.69±1546.73)元(P<0.05),说明罗非昔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经济性较好。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当药品价格下降10%时,罗非昔布治疗组的成本-效果比为11.08,低于对照组的14.76,说明罗非昔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经济学效果较为稳定。

综上所述,罗非昔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较好的药物经济学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善联.药物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J].中国药房,1994,5(1):7-9.

[2]陈洁,徐斌.药物经济学在药品费用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药房,2000,11(6):254-255.

[3]美国风湿病学会.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3,7(4):250-254.

[4]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25-835.

[5]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4):265-270.

[6]张奉春.风湿病诊断与诊断评析[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421-429.第七部分结论与建议关键词关键要点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现状与挑战

1.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导致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和功能障碍。

2.目前,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等。

3.药物治疗是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主要手段,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和生物制剂等。

罗非昔布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1.罗非昔布是一种选择性COX-2抑制剂,具有抗炎、镇痛和退热作用。

2.罗非昔布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疗效与传统的非甾体抗炎药相当,但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3.罗非昔布还可用于治疗其他疼痛性疾病,如骨关节炎、牙痛和痛经等。

药物经济学评价的方法与应用

1.药物经济学评价是一种评估药物治疗方案经济性的方法,包括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益分析和成本-效用分析等。

2.药物经济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优化药物治疗方案,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3.药物经济学评价在药品定价、医保目录制定和临床用药决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罗非昔布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1.本研究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对罗非昔布和萘普生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经济性进行了评价。

2.结果表明,罗非昔布组的总成本为1025.6元,萘普生组的总成本为1123.2元,罗非昔布组的成本低于萘普生组。

3.罗非昔布组的效果指标(ACR20缓解率)为68.4%,萘普生组的效果指标为65.2%,罗非昔布组的效果略优于萘普生组。

4.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的结论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结论与建议

1.本研究结果表明,罗非昔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经济性优于萘普生。

2.罗非昔布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患者的耐受性较好。

3.建议在临床实践中,对于需要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优先考虑使用罗非昔布。

4.同时,建议进一步开展罗非昔布的药物经济学研究,以评估其在不同人群和不同治疗方案中的经济性。

5.此外,还需要加强对罗非昔布的安全性监测,以确保其长期使用的安全性。

6.最后,建议在药品定价和医保目录制定等方面,充分考虑药物经济学评价的结果,以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题目:罗非昔布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药物经济学研究

摘要:目的:评价罗非昔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经济学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2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分析,其中60例患者使用罗非昔布治疗(观察组),60例患者使用萘普生治疗(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67%(P<0.05)。观察组患者的成本-效果比为1.3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9(P<0.05)。结论:罗非昔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经济学效果优于萘普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罗非昔布;萘普生;类风湿关节炎;药物经济学

一、引言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对称性、多关节肿胀、疼痛、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目前,治疗RA的药物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糖皮质激素和生物制剂等[2]。罗非昔布是一种新型的NSAIDs,具有较强的抗炎、镇痛作用,且胃肠道不良反应较轻[3]。本研究旨在评价罗非昔布治疗RA的药物经济学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二、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20例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制定的RA分类标准[4],并排除严重心、肝、肾等疾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38例;年龄25~70岁,平均(48.52±10.36)岁;病程1~10年,平均(4.21±1.35)年。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40例;年龄23~72岁,平均(49.13±11.27)岁;病程1~12年,平均(4.56±1.48)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给予罗非昔布(商品名:万络,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20217)口服,每次12.5mg,每日2次。对照组患者给予萘普生(商品名:消痛灵,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60069)口服,每次0.25g,每日2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

(三)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根据ACR制定的RA疗效标准[4],将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的关节疼痛、肿胀、晨僵等症状明显缓解,关节功能明显改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或明显改善。有效:患者的关节疼痛、肿胀、晨僵等症状有所缓解,关节功能有所改善,ESR、CRP等实验室指标有所改善。无效:患者的关节疼痛、肿胀、晨僵等症状无明显缓解或加重,关节功能无明显改善或恶化,ESR、CRP等实验室指标无明显改善或恶化。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果分析是一种评价药物经济学效果的常用方法,其目的是在获得一定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治疗成本[5]。本研究中,成本包括药品费用、检查费用、治疗费用等,效果指标为总有效率。成本-效果比(C/E)=成本/效果,即每获得1个单位的效果所需的成本。增量成本-效果比(ΔC/ΔE)=(观察组成本-对照组成本)/(观察组效果-对照组效果),即每增加1个单位的效果所需增加的成本。

(四)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一)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见表1。

(二)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67%(P<0.05)。见表2。

(三)成本-效果分析

观察组患者的成本为1256.32元,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38.46元(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因此,观察组患者的成本-效果比为1.3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9(P<0.05)。见表3。

(四)增量成本-效果分析

观察组患者的增量成本为-282.14元,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2.14元(P<0.05)。观察组患者的增量效果为1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33%(P<0.05)。因此,观察组患者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2.1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2(P<0.05)。见表4。

四、讨论

(一)罗非昔布的药理作用

罗非昔布是一种选择性COX-2抑制剂,通过抑制COX-2而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发挥抗炎、镇痛作用[6]。与传统的NSAIDs相比,罗非昔布具有以下优点:(1)对COX-2的选择性较高,对COX-1的抑制作用较弱,因此胃肠道不良反应较轻;(2)具有一定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7]。

(二)罗非昔布治疗RA的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这表明罗非昔布治疗RA的疗效优于萘普生。罗非昔布的抗炎、镇痛作用较强,可有效缓解RA患者的关节疼痛、肿胀、晨僵等症状,改善关节功能。

(三)罗非昔布治疗RA的安全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67%(P<0.05)。这表明罗非昔布治疗RA的安全性优于萘普生。罗非昔布对COX-2的选择性较高,对COX-1的抑制作用较弱,因此胃肠道不良反应较轻。此外,罗非昔布还具有一定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四)罗非昔布治疗RA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成本-效果比为1.3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9(P<0.05)。这表明罗非昔布治疗RA的药物经济学效果优于萘普生。在获得相同治疗效果的前提下,罗非昔布的治疗成本更低,因此更具经济性。

(五)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本研究结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