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古代诗歌【考题猜想】解析版_第1页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古代诗歌【考题猜想】解析版_第2页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古代诗歌【考题猜想】解析版_第3页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古代诗歌【考题猜想】解析版_第4页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古代诗歌【考题猜想】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上古代诗歌考点考题猜想

仲)[内容提要]

1.古诗文理解性情境默写;2.古代诗歌鉴赏。

I)

一、古诗文理解性情境默写

1.“鸟”是诗歌中的常见意象,古代诗人常借“鸟”抒写心情。漫行西湖,白居易细听细看

“①,②",新春气象,赏心悦目;回归田园,陶渊明放眼远望“山气日

夕佳,③",宁静和谐,闲适惬意;登楼远眺,崔景页突发异想“④,

⑤",思接千载,神驰魂往;梦里飞天,李清照衣袂飘舞,“⑥。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扶摇直上,高飞远举;远赴边关,王维凝望长空,“⑦,

⑧”离家万里,乡思飘摇。

【答案】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飞鸟相与还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九万里风鹏正举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栗认真审

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暖、啄、蓬、雁、”等字词容易写错。

2.诗词者,融情于景,吟咏性情也。曹植看到百姓家园荒芜、狐兔出没,写下“①,

②”(《梁甫行》)寄寓悲悯之情;晏殊写下“③,④"(《浣溪沙》)

借落花、归燕表现了对人生好景易逝的惋惜和对美好事物再现的欣慰。即使同处春天,同样

是看见禽鸟,作者的心情不同,诗词所描绘的景象也大不相同。杜甫感于安史之乱,写下

“⑤⑥"(《春望》),而欧阳修晚年辞官隐退,带着惬意的情怀,写下

“⑦,⑧"(《采桑子》)。

【答案】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详解】默写题解题时,一是栗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

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的“萧、翔、燕、

溅、涟漪、禽”等字词容易写错。

3.使用网络搜索关键词可以快速分类整理古诗文,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

依据内容搜索“春天”:漫步西湖,闻鸟语嘤嘤,白居易用“①—,②—"(《钱

塘湖春行》)描绘生机勃勃的早春景象;徘徊在亭榭,赏落花之景,晏殊借“无可奈何花落

去,③—”(《浣溪沙》)表达时光易逝的惋惜和伤感。

依据情感搜索“思乡”:李白远望长江水,“仍怜故乡水,@—"(《渡荆门送别》)

的思念脱口而出;崔景页登临黄鹤楼,“⑤—?@—”(《黄鹤楼》)的乡愁油然而生。

依据手法搜索“曲笔”:杜牧借“⑦—,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表达英雄无用

武之地抑郁不平之情;李清照在《渔家傲》一词中用“⑧—”表达自己的腾飞之志。

【答案】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似曾相识燕归来万里送行舟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东风不与周郎便九万里风鹏正举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

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本题的“莺、暮”等字容易写错。

4.古诗词默写。

诗文名篇多寄寓着作者情思,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故土难离,李白活写故乡之水,用

“①,②”(《渡荆门送别》)表达了浓郁的思乡之情;心念家

国,杜甫看花落泪、听鸟惊心,用“③,④"(《春望》)表达

自己的忧思;出使塞上,王维把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绘成一幅雄浑壮阔的图画,用

“⑤,⑥"(《使至塞上》)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感慨叹息,

晏殊借落花和归燕传递惋惜伤感之情,用“⑦⑧”[《浣溪沙(一

曲新词酒一杯)》]透露出对生活的思考探索。

【答案】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大漠孤烟

直长河落日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注意:怜、溅、漠、圆、奈何、燕。

5.古诗文默写。

曹操虽已届暮年,但壮志未已,在《龟虽寿》中“①,志在千里;烈士

暮年,壮心不已”抒发了自己建树功业的梦想;王绩虽辞官隐居东皋,但也会幻化出《野望》

中“牧人驱犊返,②”的乡野之人放牧归来的动态场景;李白青年壮游,心

怀梦想,《渡荆门送别》中“③,④”为我们描绘出一幅

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白居易出任杭州刺史,为西湖美景所醉,在《钱塘湖春行》中勾画

出“⑤,⑥”的莺歌燕舞的美好春景;李贺虽置身残酷的

战乱,但关心着国家命运,在《雁门太守行》中以“⑦,⑧

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答案】老骥伏才历猎马带禽归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几处早莺争

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注意易错字词:骥、才历、禽、荒、莺、燕、啄、提携。

6.请在下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古诗文名句,完成积累卡片。

(1)诵读经典,我们共赏奇“景”。这里有陶弘景笔下“①,沉鳞竞跃”

(《答谢中书书》)的灵动生命图景,还有王维《使至塞上》中“②,长河落

日圆”的雄奇大漠风光。

(2)诵读经典,我们共赏奇“志”。这里有陶渊明《饮酒》中“③,

④”的悠然自得,还有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⑤

⑥”的时光易逝的伤感。

(3)诵读经典,我们共赏奇“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从两方面告诉我们导致国家灭亡的原因,杜牧《赤壁》中的“⑦

⑧"告诉我们不以成败论英雄,历史上英雄的成功也离不开机遇。

【答案】夕日欲颓大漠孤烟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无可奈何花

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注意易错字词:颓、篱、悠、奈、燕、郎、锁。

7.诗歌绘美景。诗歌中有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①,水中藻、存交横”

的澄澈月色;有崔景页《黄鹤楼》中“晴川历历汉阳树,②”的明丽景色。

诗歌抒壮志。诗歌中有李贺《雁门太守行》中“③,④

的报国热情;有《〈孟子〉三章》“⑤,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

之风;还有李清照《渔家傲》中“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⑥”的上下求

索志。

诗歌寓哲理。杜牧《赤壁》中的“⑦,⑧"告诉我们不

以成败论英雄,历史上英雄的成功也离不开机遇。

【答案】庭下如积水空明芳草萋萋鹦鹉洲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

君死富贵不能淫蓬舟吹取三山去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

需要注意的字词有:庭、萋萋、鹦鹉、洲、提携、淫、蓬、与、雀。

8.摄影社团要拍摄一段短视频,你要为录制的同学提供以下一段文案,请补写空格中的古诗

文名句。

中国的古诗文是浩渺璀璨的文化星空,令人神往。在那里,我们可以领略崔景页笔下

“,芳草萋萋鹦鹉洲|”的自然之景(《黄鹤楼》);欣赏王维在塞外所见

“,”的壮美风光(《使至塞上》);饱览陶弘景“,

”两句中对山高水净风景的描摹(《答谢中书书》);还可以感受陶渊明《饮

酒》中传达“山气日夕佳,”的恬淡心境;聆听刘桢《赠从弟》中表达

“?松柏有本性”的坚贞执着;体会晏殊在《浣溪沙》中感慨“无可奈何花落

去,”的惆怅和惋惜。正如人间烟火,星河闪烁,在古代文化这片星空中,

我们追星而遇,沐光而行。

【答案】晴川历历汉阳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高峰入云清流见

底飞鸟相与还岂不罹凝寒似曾相识燕归来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晴、漠、峰、罹、凝、燕。

9.请在下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完成积累卡片。

主题古诗文名句

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山随平野尽,①—”一句,写出了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

山川

王维《使至塞上》中的“②—,长河落日圆”一句,描绘了一幅大漠落日图,尽显

美景

苍凉之美。

同样写花鸟,却寄寓着作者不同的情感。杜甫在《春望》中用④抒发感

情景

时伤怀之思;晏殊在《浣溪沙》用“工,©>>抒发对春逝花落的惋惜伤感和旧

交融

燕归来的欣慰。

胸怀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的@>>引用“黄金台”的典故表达自己报效朝

志向廷之志。

【答案】江入大荒流大漠孤烟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无可奈何

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

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荒、孤、溅、奈”等字词容易写错。

10.古诗文默写。

主题古诗文名句

欧阳修在《采桑子》中描绘了“________,绿水逶迤”的西湖春景;崔颗在《黄鹤

(1)楼》中描写了“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生机勃勃的江畔胜景;陶弘景在《答

美景谢中书书》一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写出了山间晨雾即将消散时的

美妙景象。

(2)“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这是边关战场上,将士们誓死

壮志报国的凌云壮志。

(3)杜牧的“________,________”(《赤壁》)以小见大,以两名女子可能的命运来

哲思暗指孙、曹双方的“势”与“运”,强调了机遇的重要性。

【答案】轻舟短棹西湖好芳草萋萋鹦鹉洲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报君

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注意:棹、萋萋、歇、猿、提携、郎。

二、古代诗歌鉴赏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

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2.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答案】1.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无。仙人驾鹤离去之后,

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第二个“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

“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2.示例一: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与景,表现了诗人

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思乡之情。

示例二:尾联借景杼情,以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寄予了诗人远离故土,羁旅他

乡的凄苦思乡之情。

【解析】1.此题考查关键字赏析。

“此地空余黄鹤楼”中的“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这句的意思是,友人远行,这

里只留下了空空的黄鹤楼和自己。一个“空”字,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是空间上

的空空荡荡。诗人面对历史陈迹,不免浮想联翩,“已乘”和“空余”“昔人”和“此地”,

两相映衬,凝成了古今变化、物是人非的巨大感慨,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

中布上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白云千载空悠悠”中的“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

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这个“空”是“千载”如此,强调的是时间上的,诗人登上古楼,

友人已经离去,再也无人与自己把洒畅谈,只见碧空浩渺,白云悠悠。这样空茫的境界不免

又使仕途坎坷的诗人产生失落与人世彷徨的无限惆怅,道出了“人去楼空”,唯有悠悠的白

云千载依旧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世事变幻无常的感慨。据此回答即可。

2.此题考查诗句赏析。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意思是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

渺渺更使人烦愁!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与景,那弥漫在长江

之上的浩浩烟波,正是诗人无边乡愁的形象化表达,那越来越深的暮色,也不断强化着诗人

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杼发了诗人远离故土,羁旅他乡的凄苦伤感与思念故乡的情怀。据此

回答即可。

3.请分析颔联中运用“历历”“萋萋”两个叠词的作用。

4.诗人在尾联中是怎样表达“愁”这种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3.“历历”分明的样子,“萋萋”繁茂的样子。生动描绘了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在

目、鹦鹉洲上的芳草一片繁茂的自然美景。4.诗人的“乡愁”与“日暮”“烟波”之景

相互交融,融情于景,杼发了作者怀念家乡的愁思。

【解析】3.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时,注意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诗句意思,

体会表达效果。叠词的运用,一是强调,二是形象。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意思是阳光照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

芳草如茵,长得非常茂盛。“历历”是分明的样子,“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强

调芳草的繁茂形状。突出体现了天气好,树木挺拔修长,芳草繁盛,极目无氛垢的旷野美景。

“历历”“萋萋”两个词生动地描绘了汉阳的树木历历在目、鹦鹉洲上的芳草一片繁茂的自

然美景。两个叠词,声调铿锵,音韵清朗,富有音乐美。

4.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意思是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

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尾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

归航,游子要归乡,然而天下游子的故乡又在何处呢?江上的雾霭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的

浓浓迷雾,那是一种隐隐的泪花和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面

对此情此景,谁人不生乡愁也无由。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

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

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余音。抒发了作者怀念家乡的愁思。

5.本诗首联和颔联连用三个“黄鹤”,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6.尾联是如何抒发作者内心情感的的?

【答案】5.①连用三个“黄鹤”突出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②增强了鹤去楼空的无奈与惆怅;

③使诗意一气贯通,顺势而下。6.“愁”字准确地表达了诗人在日暮时分登临黄鹤楼的

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缥缈的意境相吻合,抒发了诗人思乡的愁绪。

【分析】5.本题考查对诗歌重点语句的理解与分析能力。一般来说,律诗是严格讲究对仗、

平仄等原则的,同样的字词重复出现,是格律上之大忌。但同时,诗以立意为要,不能以词

害意,崔颜此诗中连用三个“黄鹤”,但我们读起来却不感到拖沓,反而在眼前展现出一幅

世事茫茫,仙去楼空,天际白云,悠悠千载的气势奔腾直下的画面,写出了诗人对世事变化

难以预料的感慨,抒发了诗人的无奈与惆怅之情;而且连用三个“黄鹤”还增添了黄鹤楼的

神异色彩,也使诗意更为连贯,一气呵成,读来毫无滞碍感。

本题考查理解写作手法与诗人思想感情。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写

出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然而天下游子的故乡又在何处

呢?江上的雾蔼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的浓浓迷雾,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以眼前所见

的天地苍茫、烟波浩渺之景,借景抒情,寄寓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诗歌以“愁”收篇,

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

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

(二)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⑴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

路途的遥远。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

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

的审美感受。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⑵参考【链接】,顺承【示例】,请补全这首诗余下两联在构成章法方面精妙之处的赏析。

【链接】

古时作诗,讲究起承转合。一首律诗一般有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构成,往往遵循

“起——承——转——和”的格局。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人、事、物,渲染气氛,

奠定基调;颔联紧承首联,或写景,或叙事,是首联的延续和延伸;颈联,诗意转折变换,

由事及人、及景,或由景及情、及理,别开生面;尾联,以议论、抒情为主,点明题旨,收

束全诗。这样的构成结构,一方面避免了平铺直叙,增强诗意的波澜;一方面首尾呼应,前

后相承相续,使诗歌形成一个整体。

【示例】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和事由,单车简从去慰边,烘托孤寂的心境,奠定全诗感情基调;

颔联:

颈联由个人荣辱浮沉转向开阔壮美的境界,通过描写“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等景物,既展现塞外风光的意境雄浑,奇特壮美,又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给人以震撼人

心的力量;一承一转,避免了平铺直叙,增强了诗意的波澜性;

尾联:

【答案】(DB

(2)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这一联写

出了将士们誓死保家卫国的决心,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赞美之情。

【详解】(1)本题考查理解辨析能力。

B.依据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诗的理解可知,描绘出诗人置身大漠,展现

在眼前的是一幅景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恍然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的景象。

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再加上黄沙莽莽东流,无边无际,极目远眺,但见天

尽头有一柱孤烟(狼烟)在升腾。所以这里描绘的是边疆大漠中壮阔雄奇的特有景象,而不

是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

故选B。

(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

①空,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紧承第一句,是作者初见塞外的景色描写。诗

人借助“征蓬”“归雁”暗指自己的不幸遭遇;同时运用景色描写,渲染了自己的悲凉心情,

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所以,表述为: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

难言的内心情感

②空,依据尾联“萧关逢候骗,都护在燕然”的意思可知,这表现了将士和士兵们身居

前线,一心杀敌,誓死保家卫国的决心。以此收束全文,表现了作者的赘美之情。所以,表

述为:写出了将士们誓死保家卫国的决心,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赞美之情。

8.小哲同学在默写时把“征蓬出汉塞”中的“蓬”写成“篷”,请你帮他解释为什么这里用

“蓬”字。

9.找出与“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相呼应的诗句,并简要分析诗人抒发的情感。

【答案】8.诗人以“蓬”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使“汉塞”,暗示诗人内心

的激愤和抑郁。9.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抒发了诗人对都护的赞赏,以及对前线战

事的关心。

【分析】8.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能力。”征蓬出汉塞”的意思是: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

临边塞。诗人以“蓬”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古诗中多用“飞

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

愤和抑郁。

9.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及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结合诗歌创作背景可知,这是诗人奉命

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首联两句“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

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

阔大,气象雄浑;尾联“萧关逢候躺,都护在燕然”的意思是: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

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写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

将正在燕然前线。和前面“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相呼应,点明此次处路途之远之外,

抒发了诗人对都护的赞赏,对前线战事的关心,真实的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

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

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10.“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选取了典型的意象,请赏析这两句诗的意象之美。

11.有人认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描写的景色传递出的是孤独和悲伤,而不是

雄浑和刚毅。你认同这种理解吗?为什么?

【答案】10.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

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飞蓬”和“孤雁”两个意象,多用来比喻漂

泊在外的游子,诗人在此自比漂泊的自己。含蓄地表达了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和

郁闷之情。11.示例一:同意。因为作者此次出使心情孤寂难言,茫茫无边的沙漠中一

缕“孤烟”让人更加孤独,一轮落日让人产生伤感惋惜之情,与作者此时的心境相吻合。

(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二:不同意。作者看到大漠之上孤烟直上,尽显劲拔刚毅之美,长河之畔落日浑圆,

平添壮阔雄奇之感,内心的孤寂心情得到释放,心胸为之开阔。(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10.本题考查意象。诗作中的景物被赋予了情感,即意象。

(1)翻译。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2)分析。“蓬”是随风而飘,不能自主,“雁”春天北去,离开家乡,他们的经历和

作者有相似性,都是不由自主,都是远离家乡,这两个景物身上都寄予着作者的情感和心情,

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北飞的“归雁”

一样进入“胡天”,暗示(表达)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11.本题考查诗句理解和语言表达。答题思路:这是开放性试题,可以有自己的理解,

认同或不认同,但是理由一定要充分,要结合具体的诗句内容来佐证。示范:我不认同。这

里所展现的“大漠”“长河”都是非常壮阔的景物,“落日”虽是结束,但是“圆”却带有

温暖之感,“孤烟直”则写出了塞外的奇景,突出了一种刚毅,整个画面具有塞外的壮阔之

感,豪迈大气,读来令人眼前开阔,心胸开阔,并不感到孤独和伤感,而是雄浑和刚毅。

(三)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2.本诗尾联运用了什么抒情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3.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从中找出一处并

进行品析。

【答案】12.直抒胸臆,表达了对西湖和大自然春色的喜爱之情。13.示例:如“争”

生动反映出西湖早春黄莺争鸣活跃的。热闹景象,又写出春光给自然带来的活力;如“几处”

照应''早莺",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准确写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喜悦

之情:如“乱”“迷”客观真实地再现湖边五颜六色的野花婉紫嫣红,让人眼花缭乱的早春

之景等等。

【解析】12.考查赏析诗句。

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意思:最喜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

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最爱”一词直抒胸臆,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

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

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表达了对

早春的热爱之情。

13.考查赏析炼字。

本诗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

“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如,“几处”说明黄莺尚不甚多。

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

一个“争”字,运用拟人的手法,让人感到早春暖阳的难得与宝贵。“谁家”说明燕子

刚来,还不甚多。用一个“啄”字,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燕子也写活了。

“乱”“迷”字写五颜六色的鲜花,漫山野地开放,在湖光山色的映衬下,千姿百态,争奇

斗艳。这些准确而精妙的用词,无一不透露着早春的气息,使人们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

14.这首诗写的是初春景色,诗中哪些词语透露出这一点?

15.对钱塘湖早春的喜爱之情,诗人是如何来表达的?

【答案】14.示例:“早莺”“新燕”,都是早春景象;“几处”,说明早莺还少;“争暖

树”,说明尚是乍暖还寒时候;“浅草”才生,仅能没过马蹄。15.诗人运用融情于景

和直抒胸臆的方法表达了对钱塘湖早春的喜爱之情。

【解析】14.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钱塘湖春行》一诗围绕初春来写,描绘了西湖明媚的春光。很多词语都能看出初春景

象来,首联中诗人从大处落笔,写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山光水色;颌联写莺燕(所

见);颈联写花草。这几联中都有表现初春景象的词语,如“水面初平云脚低”中的“水面

初平”,“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早莺”“暖树”“新燕”“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的“乱花”“浅草”等。“水面初平”,春水初涨,

水面与堤岸齐平;“早莺”“新燕”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莺声婉转,流传播春回大

地的喜讯;燕子勤劳,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都写出了初春的生机;“几处”说明早

莺尚少;“争暖树”说明是乍暖还寒时候,早莺争夺向阳的树木;“谁家新燕”说明燕子始

回,尚未筑巢。“乱花渐欲迷人眼”说明花儿还未盛放,但盛放可期;“浅草才能没马蹄”

说明芳草才生,尚未长高。据此总结作答。

15.考查对抒情方法的理解。

诗歌大意: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连

成一片。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纷繁的花

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最爱的湖东美景百游不厌,杨柳

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这首诗歌融情于景,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初、早、新、渐、浅”紧扣

,,早”字来写。“初”写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早”“新”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

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

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直抒胸臆,直接抒发作者

对西湖美景喜爱之情。“最爱”写出了作者对西湖的喜爱之情,对西湖美景恋恋不舍之情。

“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集中饱满的感受给读者无尽的回味。

16.请描绘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画面。

17.诗歌题目中的“行”是全诗的线索,请简要概括本诗围绕“行”写了哪些内容。

【答案】16.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

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大意对即可)17.先写

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山光水色,接着写仰视所见的暖树上莺燕争春,俯视所见的花草迎

春,最后写游览终点湖东和杨柳阴下的白沙堤。(大概意思对即可)

【分析】16.考查描绘诗中画面的能力。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原诗的主要

景物有“早莺”“暖树”“新燕”“春泥”,画面是:莺争树,燕啄泥,可以在此基础上对

莺燕的形、色、动态及其活动的树木、土地等进行联想和想象。如:远处近处都有黄莺婉转

的叫声,这些春天的使者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飞。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

飞上飞下,它们忙着衔泥筑巢。

17.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标题“钱塘湖春行”点明了地点和季节,用“行”字串起全

诗所见,诗中以“孤山寺北贾亭西”两地为观景起点,“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为终点,依次写了“水面初平云脚低”的湖上风光,再写了抬头所见到的“早莺”“新燕”

的争春,接着又写了低头看到的“乱花”“浅草”迎春,描绘了湖边勃勃的春意,最后驻足

于“湖东”的“白沙堤”,这儿有“绿杨阴”。依次分析整理即可。

(四)饮酒(其五)

结庐在入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8.请结合诗句内容从修辞角度赏析三、四句。

19.“飞鸟相与还”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案】18.三、四句运用设问修辞,在一问一答中,揭示了诗人能远离俗世不受外物干扰

的原因:只要精神超凡脱俗,即使身处闹市,也能保持心灵宁静。19.描写了在美好的

黄昏景色中,外出觅食的飞鸟,成群结队地返回巢穴,万物自由自在。表现了诗人摆脱官场

束缚,悠然自得、恬淡闲适的心情。

【解析】18.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意思是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

处地方僻静了。此句一问一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体现出陶渊明决心摒弃浑浊的世俗

功名后回归自然,陶醉在自然界中,乃至步入“得意忘言”境界的人生态度和生命体验。

19.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及情感的分析。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意思是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

儿归来。描绘了傍晚时分,鸟儿成群结队地飞回远山里的鸟巢的情景;飞鸟朝去夕回,山林

乃其归宿;自己屡次离家出仕,最后还得回归田园,田园也为己之归宿。表达了诗人摆脱官

场束缚后,悠然自得、恬淡舒适的心情。

20.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1.关于《饮酒》(其五),苏轼这样评述:“因采菊而见南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你认同吗?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20.画面: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渐渐升腾的云气之中,显得非常美丽。外出觅

食的鸟儿,呼朋引伴,成群结队地飞回巢穴。21.认同。①陶渊明在东篱采菊,无意间

一抬头,南山映入眼帘,一个“见”字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与全诗营造

的闲远散淡的氛围相吻合。②而“望”相比于“见”,更有目的性,更像是有意为之,破坏

了诗歌浑然天成的意境。

【解析】20.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描绘画面的能力。解答这类题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

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所描述的景象的特点,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

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作者的情感。答题时,首先要理解诗句内容:山中的

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其次要扣住诗句中的意象“山气”“日

夕”“飞鸟”;第三要抓住这些意象的特点“佳”“相与”,最后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

加以描写即可。

21.考查赏析诗歌的炼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思是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

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一个“见”字,表现了南山映入眼底的情景,点明这是作

者无意所见,而不是有意所为。作者闲居田园,采菊买酒,无意间抬头,远处的南山映入眼

底。“见”字表现了作者无意而为,悠然忘我的心境,与全诗恬淡自然,悠然自适的氛围相

契合。“望”是一个有意的,有目的的动作,与全诗意境不相合。

2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见”字用的好,请赏析其妙处。

23.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答案】22.“见”字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与全诗营造的闲远散淡的氛

围相吻合,创设了诗歌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意境。(言之有理即可)23.一个厌倦官

场、归隐后心情闲适、悠然自得、超脱世俗的诗人形象。

【解析】22.本题考查炼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意思是: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

入眼帘。“见”字体现了诗人不是刻意寻找南山,有意追寻美好的景致,而是不经意间就看

到了(欣赏到了)南山的景色,悠然自得之意油然而生,达到一种情与景融的境界,与本诗

营造的闲适淡然,随遇而安的情境相吻合。

23.本题考查的是古诗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诗句来分析人物形象,这首诗是陶洲明的言志诗歌,每一句诗都表

达了他生活在田间的闲适悠然之感,表现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结庐在入境,而无车马

喧”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表现其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反映了诗人超凡脱俗,内心淡泊名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

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四句叙写诗人归隐之后精神世界和自然景物浑然契合的

那种悠然自得的神态。表现其弃官归隐,不愿随俗浮沉,洁身自好,独善其身。由此,可以

读出这是一个厌倦官场向往田园生活、归隐后心情闲适、悠然自得、超脱世俗的诗人形象。

(五)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4.在班级的“诗词大会”“你说我猜”环节,要求同学们根据所给出的线索猜出某两句诗

歌,请你在下面的三条线索之外再添加一条线索,让同学们将答案锁定为“感时花溅泪,恨

别鸟惊心”。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本诗的作者被后人称为“诗圣”。

B这首诗是诗人于安史之乱期间在长安所作。

C这两句诗中有两个词都凝聚着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愁思。

D

25.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答案】24.这两句诗采用拟人化的手法,以乐景写哀情,借“花”、“鸟”两种美好景物,

表达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感时伤世的深沉感情。25.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

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

无法梳髻插簪。含义: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解析】24.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意为感伤国事,看到花开不禁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

听到鸟鸣,竟觉得那叫声也很揪心。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

恨之情,本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乐景衬哀情,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

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25.本题考查画面描述及情感主旨。所描述的画面要符合诗歌内容,抓住诗句中的具体

意象,加上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对诗句内容进行生动形象描述,使之呈现“画面感”。“白

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意为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描述时抓住

“白头”“不胜簪”等词语作详细描述。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连月,家书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

缠难解。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极无聊赖时刻,搔首徘徊,意志踌躇,青丝变

成白发。“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

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读者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思想感情。

26.这首诗描绘的几幅画面中,哪个最能打动你?结合画面说说理由。

27.同样写暮春花鸟,同样写忧愁,这首诗抒发的感情和晏殊《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

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有什么不同?

【答案】26.四联所展示的画面任意一联的均可。27.杜甫的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

惊心。”两句借花鸟表达了国难当头感时伤世的深沉情感,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

相识燕归来”两句表达了对光阴流逝、繁华易尽、物是人非的惋惜伤感,是一种淡淡闲愁。

【解析】26.考查诗中画面。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篇一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

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

之情。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春天的鸟儿应该欢呼雀跃,唱着委婉悦耳的歌

声,给人以愉悦。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

有结束。好久没有妻子儿女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如果可以拿到家书,家书抵得上千金万

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不觉于极无聊赖之

时刻,搔首徘徊,意志踌躇,青丝变成白发。自离家以来头发也更加稀疏,用手搔发,顿觉

稀少短浅,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

27.考查比较阅读。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无情而有洱,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

情。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春天的鸟儿应该欢呼雀跃,唱着委婉悦耳的歌声,

给人以愉悦。这两句的含意可以这样理解: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我内

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

内心的伤痛。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

深沉感情。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花儿总要凋落让人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

来。此句为天然奇偶句,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声韵和谐,寓意深婉,缠绵哀感,用虚

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宛如天成,以自然事物的消逝抒

发诗人对生命短暂、时光不再的淡淡闲愁,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28.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

人。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29.《望岳》和《春望》同为杜甫所作,两首诗分别“望”什么?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答案】28.满目凄然(意思相近即可)29.《望岳》中诗人仰望泰山而产生了登泰山

而小天下的梦想,抒发了对泰山的热爱及不畏艰难攀登人生高峰的抱负。《春望》中诗人观

望都城长安沦陷后的衰败景象和期望与家人团聚的感望,抒发了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怀。

【解析】28.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城春草木深”意为长安城里的杂草和树木茂盛地疯长。“草木深”三字意味深沉,表

示长安城里已不再是市容整洁、井然有序了,而是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一个

“深”字令人满目凄然。

29.本题考查情感主旨及对比阅读。结合写作背景及诗歌内容分析。

《望岳》:这首诗写于作者青年时期。题目即点明了作者“望”的对象:泰山。第一联

为远望,突出了泰山地域广阔;第二联为近望,突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第三联为细望,暗

含作者对泰山的热爱;末联为希望,表现了作者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全诗洋溢

着蓬勃向上的青春朝气。

《春望》: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时期。此时作者被囚于长安城,“国破山河在,城春草

木深”写春望所见,突出了战争给国家带来的破坏;“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现了作

者对国家的担忧,希望战争早日结束和思念家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六)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0.细读诗歌,想一想: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身才华、命运的哪些认识?

31.你在朗读“自将磨洗认前朝”时,特意重读了“认”字。请结合内容说明理由。

【答案】30.杜牧借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

有才华抱负却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无奈。31.“认”这一动词,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当

时兴奋的神态和对历史事件的高度关切,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为下文的议论抒情

作铺垫。

【解析】30.本题考查诗歌情感主旨。

本诗开头两句是叙事。一支沉没泥沙中的断戟,虽经600多年的岁月,但仍未销蚀锈坏。

诗人将其刮磨冲洗后,认出其为赤壁大战时留下的旧物。后两句主要是就赤壁大战的结局进

行议论。假如“东风”不给周瑜提供方便的话,那么战争就会胜负易位,历史将会重写,即

曹操大获全胜,东吴不但战败丧失政权,而且连两位绝色美女也会被曹操抢去,关进铜雀台。

杜牧生活于晚唐时期,政局腐败黑暗,国势江河日下。杜牧素有大志,关心国事,希望为国

出力,作出一番事业,但因生性耿直,不屑逢迎权贵,故一生仕途不甚得意,时有壮志未酬

之不平。杜牧借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借物兴叹,抒写自己生不

逢时的郁愤不平和怀才不遇的无奈。

31.本题考查诗歌炼字。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句意是:一支沉没泥沙中的断戟,虽经600多年

的岁月,但仍未销蚀锈坏。诗人将其刮磨冲洗后,认出其为赤壁大战时留下的旧物。“认”

字包含了作者在思索和回忆后明确了这是赤壁大战时留下的旧物,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当时兴

奋的神态和对历史事件的高度关切。在赤壁古战场发现了具有特殊意义的遗物,自然使诗人

联想到汉末那动乱纷争的时代,那场意义非凡的惨烈战争,以及战争的结局,故在结构上自

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为下文的议论抒情作铺垫。

3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自身才华、命运的哪些认识?

33.分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何作用?

【答案】32.杜牧的《赤壁》,借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地

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33.以小见大。作者不从正面写赤

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影响,而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

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也表明历史上英雄的成功

都有某种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慨叹。

【解析】32.考查赏析诗歌主旨。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

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此处作者进行了逆向思维大胆地设想,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

相反的假设。假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结果会如何呢?正是因为上天降下东风,周

瑜迎来了机遇,所以才成就了一番功业。而自己呢?自己的机遇什么时候才能到来呢?作者

借对三国史事的咏叹,点明了古时英雄成名大多有某种机遇,从而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生不逢

时,怀才不遇的无奈与感伤。

33.本题考查赏析诗词名句。赏析句子时,要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从写作手法、

表现的情境(景物特点)、表达的情感(作品中的人物或作者)几个方面来分析,指出精彩巧妙

之处。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意思是: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果恐怕

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从表达方式看,诗句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评述了这次战

争失败的原因——东风,但他并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了胜利,却从反面落

笔,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胜败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诗句形象生动,

给人以深刻警策。从表现手法上看,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用两个东吴著名美女的命运来

反映来抒发作者对历史浮词的感慨。从内容上看,作者借赤壁之战的故事,表达了自己的观

点:历史人物的成败荣辱具有某种偶然性。委婉地抒发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的

感慨。据此理解赏析作答。

34.“折戟沉沙铁未销”一句看似平淡实为不平淡。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不平淡”之处。

35.结合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简要分析“以小见大”的妙处。

【答案】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