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安徽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分类汇编:图像题_第1页
2024-2025学年安徽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分类汇编:图像题_第2页
2024-2025学年安徽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分类汇编:图像题_第3页
2024-2025学年安徽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分类汇编:图像题_第4页
2024-2025学年安徽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分类汇编:图像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型01图像题

1.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图1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

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灭

°90时间人

图1图2

A.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B.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84%

【答案】D

【详解】A、由图像可知,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说法正确;

B、反应前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21%,反应后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6%,氧气被消耗,说明蜡烛燃烧需

要氧气,说法正确;

C、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6%时,蜡烛熄灭,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说法正确;

D、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78%,且氮气不参与反应,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瓶内不会只剩下二氧

化碳,还应有水蒸气、燃烧前瓶内的其它气体,说法错误。

故选D。

2.将燃着的蜡烛放入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的密闭容器中

氧气的含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数1

1%}0

1

19

18

1

17

1

16

1

15

1

r0

L

时间(s)

A.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内的气体全部是氧气

B.蜡烛熄灭是因为容器内的氧气全部消耗完

C.蜡烛熄灭后容器内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D.蜡烛熄灭后容器内的气体全部是氮气和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

【答案】C

【详解】A、根据图像可知,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内的气体中氧气占总体积的21%,说明密闭容器内不可能

全部是氧气,故A说法错误;

B、根据图像可知,蜡烛熄灭时,氧气没有被消耗完,故B说法错误;

C、根据图像可知,熄灭后,密闭容器内氧气体积分数还有将近16%,说明容器内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一定

值,蜡烛无法燃烧,故C说法正确;

D、根据图像可知,熄灭后,密闭容器内氧气体积分数还有将近16%,说明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内还有氧气

未消耗完,不全部是氮气和二氧化碳,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3.图甲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图乙是用该装置测得

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气压与时间的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下列说法正确的

①c点时反应刚好停止

②红磷点燃后要迅速放入瓶中

③开始时集气瓶中气压瞬间变大是氧气被迅速消耗造成的

④b、c、d点集气瓶中所含物质相同

⑤d点时集气瓶冷却到初始温度

A.①③④B.②④⑤C.②③⑤D.①④⑤

【答案】B

【详解】①a点气压最大,放出的热量最多,然后依次降低,说明a点红磷燃烧结束,反应停止,而不是c

点,说法错误;

②红磷燃烧后迅速伸入集气瓶,防止伸入过慢使瓶内气体受热膨胀逸出,测量结果不准确,说法正确:

③集气瓶中气压瞬间变大,是因为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装置内气压增大,说法错误;

④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只是消耗了氧气,在a点反应已经结束了,b、c、d点时集气瓶中所含物质相

同,说法正确;

⑤d点后气压不再降低,说明d点时集气瓶冷却到初始温度,说法正确;

故选:Bo

4.某兴趣小组利用氧气传感器来检测足量红磷燃烧过程中氧气的

含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氧气体积分数/%

三50时间/s

A.a点时容器内氮气的体积分数小于85%B.容器内水的作用主要是降温和防止污染

C.氧气有剩余,说明物质燃烧时氧气必须达到一定浓度D.此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18%

【答案】D

【详解】A、根据图像,a点时容器内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5%,容器内其余气体(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

碳等)的体积分数为:1-15%=85%,故氮气体积分数小于85%,A选项正确;

B、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有毒物质,该实验需要冷却至室温后读数,水可以降温,

也可以吸收五氧化二磷,防止空气污染,B选项正确;

C、根据图像,反应结束后氧气有剩余,说明物质燃烧时氧气必须达到一定浓度,C选项正确;

D、此实验测定的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D选项错误。

故选:D。

5.在燃烧匙中分别加入红磷和铁粉,按图1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

定实验,实验测得氧浓度图2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4

5%

,0.05%]-,

时间时间

红磷铁粉

图2

A.在氧气浓度低于4.5%时,红磷熄灭

B.铁粉能够将空气中氧气反应完全

C.该实验用铁粉比用红磷的测定效果更准确

D.为实验结果更准确,应选择合适的试剂

【答案】B

【详解】A、由图可知,当氧气浓度低于4.5%时,氧气不再消耗,说明红磷不能继续燃烧,故分析正确;

B、由图可知,铁粉没有将空气中氧气反应完全,因为氧气浓度最终还有0.05%,故分析错误;

C、由图可知,铁粉消耗氧气更彻底,该实验用铁粉比用红磷的测定效果更准确,故分析正确;

D、由该实验可知,铁粉消耗氧气更彻底,测定结果更准确,故为实验结果更准确,应选择合适的试剂,故

分析正确。

故选B。

6.(2023-2024九上•合肥48中•期中)小文用图甲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燃烧匙内的白

磷用电加热装置点燃,瓶内气压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测定,其变化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p/kPa

A.匕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显著增加,其原因是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热

B.从瓶内气压达到最高点直至t?时刻,瓶内温度下降

C.通过t?时刻瓶内的气压值,可以计算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D.t3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又显著增加,其原因是气体的体积增大

【答案】D

【详解】A、h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显著增加,其原因是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气压增大,

故选项说法正确;

B、从瓶内气压达到最高点直至t2时刻,瓶内温度由低到高,然后慢慢降低至室温,故选项说法正确;

C、通过t2时刻瓶内的气压值,根据气压减少的数值,可以计算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故选项

说法正确;

D、t3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又显著增加,其原因是打开了瓶塞,气压恢复至常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7.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1、图2装置开展“空气中氧气含量

的测定”的实验活动,图3为压力传感器显示的数据变化。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压强压强/Pa

传感器

弹簧夹激白光笔油

空气P。

P

)红

0时间/S

图1图3

A.红磷和白磷燃烧时的现象相同

B.相比于图1实验,图2实验具有误差小、污染小的特点

C.图3中P0田段变化的原因是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热

D.图3中b-c段变化的原因是装置温度逐渐恢复至室温

【答案】D

【详解】A、红磷和白磷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大量白烟,放出热量,故说法正确;

B、与图1相比,图2装置始终在密闭状态下进行,不会有气体扩散,五氧化二磷也不会逸出,因此图2装

置的优点有:减小误差和污染减少,故说法正确;

C、图3中P0-a一段时间内装置内气压显著增加,其原因是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故说法正确;

D、图3中b-c一段时间内装置内气压又显著增加,其原因是白磷燃烧消耗了氧气,气体体积减小,恢复至

室温,装置内的压强减小,U型管中的液面右边上升,所以装置内气压又显著增加,故说法错误。

故选D。

8.某兴趣小组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

验,测得的相关数据如图乙、图丙、图丁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压强/Pa

A.图甲装置加外壳、隔热层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热量散失

B.打开止水夹的时刻对应图乙中的点b

C.图乙中点c时装置内的温度等于图丙中点g时装置内的温度

D.由图丁可知红磷熄灭后氧气有剩余,说明物质燃烧时氧气必须达到一定的浓度

【答案】B

【详解】A、装置A的外壳、隔热层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热量散失,使实验结果更准确,说法正确,不符合

题意;

B、打开止水夹的时,温度已降至室温,瓶内气压由于氧气被消耗而小于外界大气压,根据图乙可知,对应

图乙中的点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当温度下降到g点时,装置中的压强为最低点c点,则c点时装置内的温度就是g点时的装置内的温度,

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图丁可知红磷熄灭后氧气为3%,有剩余,说明物质燃烧时氧气必须达到一定的浓度,说法正确,不

符合题意。

故选B。

9.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借助数字传感器对密闭装

置内的压强、温度、氧气浓度进行实时监测,得到了它们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X曲线代表氧气浓度,Y曲线代表温度

B.C点压强最高,表明红磷完全反应

C.实验结束后,X、Y曲线代表的量都会恢复到原状态

D.DE段压强迅速回升,此时可观察到烧杯中的水倒流入集气瓶

【答案】D

【详解】A、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放出大量的热,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浓度逐渐减小,当氧气浓度小到一

定程度时,不能再支持燃烧,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水进入,氧气的浓度又逐渐增大到一定量,所以

反应Y曲线表示的是氧气浓度变化的情况,X曲线先升高后降低至原刻度,表示的是温度变化,此选项错

误;

B、C点压强最高,表明红磷燃烧放热,温度升高所增加的气压大于氧气消耗所减小的气压,不能表示红磷

完全反应,此选项错误;

C、由A可知,X代表温度变化,会恢复至原状态,Y代表氧气浓度,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氧气的浓度不会

恢复至原状态,此选项错误;

D、DE段压强迅速回升,是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流入集气瓶,随着水的进入,瓶内气压增大,此选

项正确;

故选:D。

A.图①: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氧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B.图②: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铳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C.图③: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图④:加热高锯酸钾制氧气

【答案】D

【详解】A、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氧溶液分别制取氧气,根据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生成

物的质量,因此无论是否加入催化剂最终生成的氧气质量相等,如图所示,选项错误;

B、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镒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气和水,因此催化剂二氧化锦的质量随着反应的

发生不会改变,选项错误;

C、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因此最终装置内气体体积减少约五

分之一,如图所示,选项错误;

D、加热高镒酸钾,加热后很短时间内高镒酸钾分解出镒酸钾、二氧化镒和氧气,最终高镒酸钾完全反应后

不再产生氧气,如图所示,选项正确;

故选:D。

11.:安市•期中)]实验室常利用高铳酸钾制取氧气。下列各物理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

关系图中,正确的是

生成氧气的质量试管内剩余

固体质量

加热时间加热时间

试管内剩余

固体种类固体

质量

0反应时间

加热时间

【答案】C

【详解】A.高镒酸钾需要加热一段时间达到分解的温度时才开始分解产生氧气,并不是开始加热就产生氧

气,故A图像错误:

B.加热一段时间后,高铳酸钾开始分解,固体质量开始减少,一直到高镒酸钾完全分解,反应结束后固体

不再改变,最后有剩余固体,固体的质量不为零,故B图像错误;

C.刚开始加热高锦酸钾未分解时,固体只有高锌酸钾这一种物质,当高铳酸钾开始分解后,固体为高锦酸

钾、镒酸钾和二氧化锦三种固体物质,当高锦酸钾完全分解会,固体为锌酸钾和二氧化锦两种固体物质,

故C图像正确;

D.高锦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镒酸钾、二氧化铳和氧气,反应过程中固体的质量不断减少直到高锦酸

钾完全分解为止,才不再改变,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研究几种化学变化时绘制了如下图像,其

中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试管内

剩余固

C.加热一定量的高铳酸钾固体体的质

量/g

反应时间/s

【详解】A、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速率,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最终生成氧气质量相等,故A错误;

B、铁丝是固体,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固体质量不能从0开始,故B错误;

C、高铳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锌酸钾、二氧化铳和氧气,最终固体质量不是0,故C错误;

D、红磷在密闭的空气中燃烧,磷与氧气反应,消耗了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故气体体积减少,约减

小,故D正确。

故选Do

13.把一定量的过氧化氢分成等量a、b两份,在b份中加入少量二氧

化锦,放出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答案】C

【详解】把一定量的过氧化氢分成等量a、b两份,b中加入二氧化铳,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能分解产生氧气,

能在二氧化镒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二氧化锦作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不能改变生成氧

气的质量,故b反应速率快,至反应结束所需的时间少;a反应速率慢;观察图象,C符合变化过程;

故选:Co

【答案】C

【详解】A、加热一段时间后,高铳酸钾才能分解生成铳酸钾、二氧化铳和氧气,随着反应进行,氧气质量

增大,完全反应后氧气质量不再变化,故起点不能为原点,错误;

B、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被消耗,压强逐渐减小,温度逐渐

恢复至室温最终压强一定比反应前小,错误;

C、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锦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镭在反应中作催化剂,反应质量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不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始终有氧气生成,氧气的质量不断增加,正确;

D、一定量的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锌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生成氧气的质量从原点开始逐渐增加,至完

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错误;

故选C。

15.常压下,在密闭容器中水蒸气冷凝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下

图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①一②水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②〉①

C.状态③的水分子不再运动D.水分子间的间隔:@>@

【答案】D

【详解】由图可知,①表示水的气态,②表示水的液态,③表示水的固态。

A、①一②,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不符合题意;

B、根据图示①温度高于②,分子的运动速率:②<①,不符合题意;

C、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不符合题意;

D、分子之间的间隔,气态大于固态,故①〉③,符合题意。

故选D。

16.借助氧气传感器探究分子的运动。如图所示,收集一塑料瓶

氧气按图一组装依次进行以下三个实验:①敞口放置;②双手捂在塑料瓶外;③将塑料瓶的瓶口朝下、测

得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操作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充满氧气敞口

放置的塑料瓶

图1

A.整个实验过程中氧气分子都在运动

B.NP段与MN段比较,可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

C.PQ段氧气的体积分数减少过快的原因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D.实验③因氧气不断溢出最终会导致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0

【答案】D

【分析】MN段表示敞口放置;NP段表示双手捂在塑料瓶外;PQ段表示将塑料瓶的瓶口朝下。

【详解】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整个实验过程中氧气分子都在运动,说法正确;

B、NP段是双手捂在塑料瓶的外壁上,温度升高,气体受热膨胀,分子间隔变大,能量越多,运动速率越

快,氧气逸出的越多,体积分数越小,NP段与MN段比较,可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说法正

确;

C、PQ段是将塑料瓶的瓶口朝下,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会从瓶口逸出运动到空气中,说法正确;

D、由图2可知:实验③因氧气不断溢出最终会导致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不为0,说法错误;

故选:D。

17.如图是铁元素和氧元素常见化合价的坐标图,试判断b点上形

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A.FeB.FeOC.Fe2O3D.FesO2

【答案】c

【详解】b点上物质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氧元素显-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

0,则b点上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FezCh。

故选:Co

18.晓佳为探究不同电压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用如图装置进行多次实

验,并记录不同电压下生成20mL氢气所需时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管与电源正极相连B.b管中气体可以燃烧

C.a管与b管中气体质量比为2:1D.该实验中,电压越高电解水的速率越快

【答案】D

【详解】A、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氢二氧一”,a管收集到的气体较多,是氢气,与电源负极相连,故

A错误;

B、b管收集到的气体较少,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不能燃烧,故B错误;

C、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氢二氧一”,a管与b管中气体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故C错误;

D、由图可知,收集相同体积的氢气时,电压越高,所需时间越短,则相同条件下电压越大电解水的速率越

快,故D正确。

故选D。

19.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或催化剂

A.勖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条件下制氧气

/g无催化剂

B.向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锦,水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容器

中的

压强

用红磷测定密闭容器中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容器中的压强与时间的关系

C./Pa

0时间/s

。--/2

的关系

应时间

积与反

体的体

成气

,生

时间

一段

电电解

将水通

积//

D.

时间

反应

0

】B

【答案

氧化氢

加快过

化剂能

,催

氧气

下制

条件

剂的

催化

有无

别在

液分

氢溶

氧化

度的过

、等浓

质量

、用等

】A

【详解

生氧气

剂时产

有催化

率比没

气的速

产生氧

化剂时

以有催

,所

质量

气的

成氧

变生

能改

但不

率,

解速

的分

溶液

确反

不能正

该图像

,故

相同

质量

气的

成氧

终生

以最

液,所

氢溶

氧化

的过

浓度

、等

等质量

由于是

快,

的速率

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