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江西卷)
历史
(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8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n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
置。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从正反两个角度看问题,是学生思维层次跃升的表现。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
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各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孕育的积极因素是
A.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B.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C.战争中大量人员的伤亡D.促进了民族融合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各
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可知,春秋争霸的过程中,各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促进了民族融合,D项正
确;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更加动荡不安、战争中大量人员的伤亡均不是春秋争霸的积极
因素,排除A、B、C项。故选D项。
2.秦开创的体制包含三大要素:君主“独制”,地方集权于中央,以及官僚任免而不得世袭。材料中“体
制”的创立()
A.奠定了中国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B.确立了儒学的主导地位
C.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D.导致阶级矛盾严重激化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
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故选A。清朝设置军机处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故C错误。
B,D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不选A。
3.《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写道:”……随之而来的是文帝和景帝之治,两帝的性格和成就长期以来引起了中
国作者的景仰。他们由于井然有序地治国和治民而受到赞誉。”下列让他们受到“赞誉”的做法是
A.统一度量衡制度B.延续休养生息政策
C.统一铸造五铢钱D.采取重文轻武政策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汉高祖死后,继任的文帝和景帝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提倡
以农为本,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B项正确;统一度量衡制度是秦始皇实行的措施,排除
A项;统一铸造五铢钱是汉武帝的统治措施,排除C项;采取重文轻武政策是宋朝的政策,排除D项。
故选B项。
4.历史学家钱穆说:“安禄山的势力,是唐室用中国财富豢养成的胡兵团。此种胡兵团只吮吸了唐室的膏
血,并没有受到唐室的教育。他们一旦羽翼长成,自然要扑到唐室的内地来。”明太祖朱元璋说:“昔玄
宗内惑于声色,外蔽于权奸,以养成安史之乱。”这两则材料旨在说明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是()
A.统治阶级内部存在矛盾;设立藩镇,边兵过重
B.民族矛盾;玄宗统治后期政治腐朽,精神堕落
C.设立藩镇边兵过重;玄宗统治后期政治腐朽,精神堕落
D.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答案】C
【解析】考查点:安史之乱。明太祖朱元璋说:当年唐玄宗在宫内受杨贵妃等的迷惑,在朝廷上被杨国
忠等权臣蒙蔽,政治的腐败,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可知,钱穆的话主要强调的是唐朝与胡兵团之间固有的民族矛盾,“胡人”实力弱
小便不敢轻举妄动,一旦羽翼丰满,则会对唐室内地宣战;明太祖的话则强调唐玄宗统治后期政治腐朽
的局面。综合两则材料内涵,得出安史之乱的原因是C。
5.人口增长是衡量古代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下面“汉唐宋三朝南北方人口统计表”中的数据变化,
反映出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趋势是()
南方北方
朝代
人口(万户)占全国户数比例(%)人口(万户)占全国户数比例(%)
西汉(2年)26221.297478.8
唐朝(742年)40545.049555.0
南宋(1187年)123864.667935.4
A.江南经济开发B.北方经济崩溃C.经济重心南移D.南北方经济平衡
【答案】C
【解析】依据图表内容结合所学可知,西汉时南方人口户数为262万户,到南宋时南方人口户数为1138
万户,反映我国南方人口呈上升趋势。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不断下降。表中数据变化反映出我国古
代经济发展的趋势是经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南移与南北方的户数变化有密切的关系,表格能够说明经
济重心的南移。C符合题意,ABD与题干表格无关。故选:Co
6.景德镇有一条江,叫昌江,它曾连接着沟通中外的通道(从昌江可进入鄱阳湖,再从鄱阳湖进长江,从
长江入大海)。
如果给这条通道命名的话,最合适的是()
A.茶叶走向世界之路B.丝绸走向世界之路
C.瓷器走向世界之路D.中医走向世界之路
【答案】C
【解析】景德镇是我国的瓷都,盛产瓷器。故选C
7.明末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1637年初刊时不受士大夫
待见,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后受到学术界
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造成上述科技成果不同境遇的主要原因是
A.研究的领域不同B.科技成果的价值不同
C.生活的时代不同D.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应星生活在明朝,中国封建制度逐渐衰落,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以自然
经济占主导地位,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以及文化专制政策,阻碍科技文化的发展,出现
“土大夫不屑一顾。后来乾隆帝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更不敢印行”;牛顿生活在17世纪的
英国,当时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正在进行资产阶级革命,而且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思想,促
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因此出现“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
一空”。由此看出造成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是二人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D项正确。
8.某历史教师复习教学时对“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先后做了如下设计: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鸦片战争(18401842年)鸦片战争(1840—1842年)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年)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戊或变法(1898年)
戊戌变法(1898年)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年)
此教学内容设计的调整旨在
A.更凸显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B.更突出历史事件的时序性
C.更揭示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D.更关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设计调整前将民族危机和近代化探索分别归类阐述,调整后突出了在每次民
族危机后,中国人都有新的近代化探索,这更凸显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A项正确;“更突出
历史事件的时序性”是表象,不是其主旨,排除B项;调整后,并不会更有利于揭示列强发动侵华战争
的根本原因,排除C项;两者都关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并不能体现比较性,排除D项。故选A项。
9.观察下图,由此判断“沪局”
A.引进了西方先进器物B.是最大的民用企业
C.达到了“自强”的目的D.是最大的军事企业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洋务派官员以“师夷长技以自强”
的口号和以“自强”、“求富”为目的开展了洋务运动,题干“赴美购买”“上海铁厂”“苏州洋炮”的信
息可判断,“沪局”引进了西方先进器物以求“自强”,故A正确;洋务运动创办的最大的民用工业是
轮船招商局,创办的最大的军事工业是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故B、D错误;洋务运动最后以失败告终,
未达到了“自强”的目的,故C错误。综上故选A。
10.“内迁的高校,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陕西、贵州四省。其中四川最多,仅重庆一地就集中了二十五
所。’‘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A.北伐的胜利进军B.侵华日军的步步进逼
C.北平的和平解放D.国民党南京政权覆亡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将重庆作为战
时陪都,同时中国东部的一些工厂和许多高校纷纷内迁,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侵华日军的步步进逼
导致的,故选B;北伐战争是从广州出发,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与题意不符,排除A;北平的和
平解放是解放战争时期平津战役,此时新中国即将建立,不会出现材料中情况,C错误;国民党南京政
权覆亡,国民党逃往台湾,不符题意,D错误。
11.下图描述了解放战争期间某一阶段的战略态势,图中的“尖刀”表示的是()
C.辽沈战役D.渡江战役
【答案】B
【解析】1947年夏,刘邓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向国民党统治区发动大规模进攻,
直接插入敌人兵力空虚的中原大别山地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图中的“尖刀”表示的是挺进大别山。A、C、D不
符合题意,故选B。
12.据统计,1901年上海、武汉两地的华商纱厂纱绽占到全国的74.7%;1910年这一比例有所下降,但
仍占全国的51.5%o这说明当时中国的纺织业()
A.发展曲折B.分布不平衡C.技术落后D.规模比较小
【答案】B
【解析】题干没有体现中国的纺织业发展曲折,排除A。根据材料“1901年上海、武汉两地的华商纱
厂纱锭占到全国的74.7%”“1910年这一比例有所下降,但仍占全国的51.5%”可知,上海、武汉两
地的华商纱厂纱锭占全国的比重达到一半以上,说明当时中国的纺织业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在比较
大的城市,B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技术问题,排除C。题干没有涉及纺织业的规模,排除D。故选B。
13.下图反映了
主要城市间铁路提速前后列车运行时间
北京-哈尔滨北京-上海北京-洋阴
16小时22分17小时26分48小时48分
7小时6分4小时24分8小时45分
1997年提速访V/〃A2010年高校运行后
A.人们出行方式的多样化B.居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C.我国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D.居民收入的大幅度增长
【答案】C
【解析】依据图中信息,城市间铁路提速前后列车运行时间的缩短,显示了我国科技进步,经济建设
的重大成就,故C正确;出行方式、居民文化生活、居民收入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A、B、D错误。
综上故C正确。
14.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
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这说明()
A.中国已是亚洲最有影响力的国家B.中国是“一带一路”的发起国和领导者
C.世界各种重要会议都在中国召开D.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答案】D
【解析】中国举办一系列重要的会议,并不能直接推出中国已是亚洲最有影响力的国家,排除A。题
干中“中国举办了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不能推出中国是“一带一路”的发起国和
领导者,排除B。中国举办了一系列重要的国际会议,并不能等同于世界各种重要会议都在中国召开,
这说法太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
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
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
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D正确。故选D。
15.公元前5世纪中叶,罗马共和国颁布了适用于罗马公民的《十二铜表法》。罗马帝国时期,法律体系进
一步完善,以便实施于分散在帝国各处的各族人民。由此可见,罗马法律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区域不断扩大B.古希腊文化广泛传播
C.民主制度达到鼎盛D.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以便实施于分散在帝国各处的各族人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缓和平民和
贵族的矛盾,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共和国颁布了《十二铜表法》。罗马帝国时期,随着统治区域的
扩大和人口的激增,法律制度更加完善。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土丁尼下令编撰的《罗马民法大全》,
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由此可见,罗马法律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罗马统治区域不断扩大,A项
正确;古希腊文化广泛传播材料没有涉及,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民主制度达到鼎盛,排除C项;
材料无法体现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排除D项;故选A项。
16.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指出:“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在
此,苏格拉底强调了()
A.原子论B.美德即知识
C.逻辑学理论D.法学思想
【答案】B
【解析】“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这是古希腊苏格拉底的名
言。苏格拉底是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卓越思想家。针对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现象,他针硬
时弊,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苏格拉底还认为“如果只是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故苏格拉底强调
了美德即知识。故选:Bo
17.20世纪20年代,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提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创;20世纪30年代,美国“新政”
的实施;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互相借鉴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D.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新经济政策”“农村包围城市”美国“新政”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都是在原有政策、制度不适应当前实际情况的背景下提出的,这些事例共同反映了只有根据实际情况,
灵活的调整政策措施,改革制度,才能成功解决现实问题,实事求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处事智慧,D项
正确:A、B项都只是表象,而不是实质,排除A、B项;材料并不是强调历史巨人的作用,排除C项。
故选D项。
1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整个世界发生了深刻变化,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一定的自我调节机制,经济在高科技
推动下迅速发展,社会矛盾有所缓和,资本主义出现了新变化。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世界发生了深刻变化“: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B.“自我调节机制”: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高科技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刻影响
D.“社会矛盾有所缓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已解决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罗斯福采用国家干预手段调整资本主义制度,此后,新政措施受到诸多资本
主义国家采用,B项正确;二战后形成了两极格局,排除A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出
现了新的变化,排除C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已解决,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19.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决定在顿巴斯地区进行特别军事行动,俄罗斯与乌克兰开战。追溯
历史,俄罗斯与乌克兰都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一部分。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A.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B.僵化的斯大林模式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民族矛盾激化和地区冲突D.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影响
【答案】B
【解析】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苏联长期以来实行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
制-斯大林模式,导致了苏联的改革举步维艰,严重制约了苏联政治经济的发展,并最终导致了苏联解
体,B项正确;戈尔巴乔夫改革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排除A项;C项不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
因,排除;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是导致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20.东航MU5735飞行事故一周年后,小明对科技进行研究,如下图对B段叙述正确的是()
工
业
生
产
发
展
①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促进了社会生产变化
②电话、有线电报等发明运用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③内燃机的发明促进了石油开采、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世界变化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由图中所示B处于1870年至1945年之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
间。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相继出现了电话、有线
电报等发明成果,这些成果的运用,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同时,内燃机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中应用技术领域的另一重大成就,内燃机的发明促进了石油开采、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所以①②③符
合题意,A项正确;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属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排除含有④的选项,排除
BCD选项。故选A项。
第n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40分)
21.(10分)生产工具的革新是中古代农业发民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①曲辕犁②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耙③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④北京人使用的石器⑤商代的青铜农具
(1)史产有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图像史料和口述史料等类型。据此,指出上图材料属史料类型。(2
分)将上述图片反映的生产工具按出现的时间顺序进行排序(只写序号)。(2分)
(2)将上述图片序号按要求填入下表,并概括相应的历史结论。(6分)
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封建社会
生产工具
历史结论
【答案】(1)史料类型:实物史料图像史料(2分)排序:④②⑤③①(2分)
(2)
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封建社会
生产工具②④(1分)⑤(1分)③(1分)①(1分)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标志;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历史结论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答出一点即可得2分)
22.(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中国近现代史部分大事年表
时间重大事件
1842年鸦片战争失败,《南京条约》签订
1862年创办京师同文馆(近代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
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898年戊戌变法
1911年辛亥革命
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
1919年五四运动
1921年①____的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1927年毛泽东创建②______革命根据地
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
1937年卢沟桥事变,全民族抗战爆发
1949年新中国成立
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三大改造开始、③_____战争胜利
1978年④_____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82年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2012年提出中国梦
(1)阅读以上材料,根据所学知识,请把表格中空白处补充完整。(2分)
(2)根据以上大事年表,提炼一个观点或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说明。(6分)
【答案】(1)①中国共产党②井冈山③抗美援朝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分)
(2)观点: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2分)
论述:1840年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代代中国人前赴后继地走上了救亡图存的
探索道路。农民阶级发动的太平天国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进行的
变法救国,都以失败告终。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完成了三大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实行改革开放,带领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
时期。21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综上所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
新中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中华民族走向
复兴的重要保障。(4分)【解析】(1)内容:①:根据表格,①对应的时间是1921年,结合所学
知识,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所以①是中国
共产。②:根据表格,②对应的是1927年,结合所学知识,1927年,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
地,所以②是井冈山。③:根据表格,③对应的是1953年,结合所学知识,1953年,中国抗美援朝
取得胜利,所以③是抗美援朝。④:根据表格,④对应的是1978年,结合所学知识,1978年中共十一
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所
以④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说明:根据表格,这其中体现出中国近现代史上一系列大事,包
括近代中国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所做出的努力,以及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
争胜利、建立新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选择史料进行扫描即可,注意史论结合,例如
:观点: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发展中国。论述:1840年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代代中国人前赴后继地走上了
救亡图存的探索道路。农民阶级发动的太平天国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改
良派进行的变法救国,都以失败告终。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建
立了新中国;完成了三大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实行改革开放,带领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1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综上所述,没有
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
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重要保障。
23.(12分)随着世界各国联系不断加强,不同文明国家之间既有交往,亦有冲突,影响着世界发展进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所示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更为迅猛,也更为广泛。它在多个国家和几乎所有
的工业领域同时展开……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许多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大大加强了世界各
地的联系。资本主义列强在全世界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材料三战后国际格局的两极化走向以及在这一进程中出现的动荡、重组和权力真空,为大国实现其
战略目标提供了机遇和活动空间。战后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对立,决定了它们在推行外交政策
和建立两级体制中必然会发生冲突。
——刘金质《关于冷战的几点思考》
材料四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
多向的……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
养分,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请分别给上面两幅航海路线图取一个主题名字。(2分)从世界进程看,图一有何历
史影响?(2分)
(2)结合材料二,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分别出现哪些“新型交通工具”?(2分)二十世纪初,西方列
强之间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形成了哪两大军事集团?(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美苏两国“发生冲突”的主要原因。(1分)“战后国际格局的两极化走向”在军事
上的表现是什么?(1分)
(4)综上所述,你从不同文明国家的交往与冲突中能够获得哪些启示?(2分)
【答案】(1)主题:图一:新航路开辟;图二:三角贸易。(2分)
影响:打破人类隔绝状态,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2分)
(2)交通工具:轮船(火车)、飞机(汽车);(2分)
两大集团:三国同盟、三国协约。(2分)
(3)冲突原因: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对立;(1分)军事表现:北约和华约的成立。(1分)
(4)①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尊重不同国家的文明;②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正确处理文明冲突;③
坚定中华文化自信,与时俱进,创新发展。(2分,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依据图一四个航海家的航行路线及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可拟主题为新航路开辟;依据图
二所行路线为出程、中程、归程以及路线在地图上呈三角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二可拟主题为
三角贸易。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人类隔绝状态,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富尔顿利用蒸汽机做动力发明了轮船;英国人斯蒂
芬森利用蒸汽机做动力发明了火车。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莱特兄弟利用内燃机做动力发明了飞机;
德国本茨利用内燃机做动力发明了汽车;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国
家的经济迅速发展,它们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瓜分世界,为了夺取更多的市场、原料和投资场所,欧
洲列强展开激烈争夺,1882年,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正式形成;20世纪初,英
国分别与法国、俄国缔约,建立起三国协约,这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扩军备战,冲突不断。因此两
大军事集团分别是三国同盟、三国协约。
(3)依据材料“战后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对立,决定了它们在推行外交政策和建立两级体制中
必然会发生冲突”可知,美苏两国“发生冲突”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对立;依据所学知识
可知,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北大西洋公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成立,简称“北约”,北大西洋公约规定: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缔约国将做出集体反映;
各缔约国决心维护共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1955年,苏联同七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缔结了《华沙
条约》,“华沙条约组织”成立,简称“华约”,华沙条约规定: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其他
缔约国将以一切方式进行援助。因此,“战后国际格局的两极化走向”在军事上的表现是北约和华约的成
立。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结合材料中各种文明在历史发展的交流与冲突,我们应该认识到:加强文明
交流互鉴,尊重不同国家的文明;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正确处理文明冲突;坚定中华文化自信,
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等等。
24.(10分)中、俄、美三国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大国的危机】
材料一一百多年前俄国走上近代化的道路……近6年来,我们在经济方面保持经济的大幅增长……
我们一直想重振俄罗斯的雄风,让俄罗斯在世界的舞台上能够得到超级大国这样一个地位。
——2012年5月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就职演讲
(1)材料一中“一百多年前俄国走上近代化的道路”指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1分)20世纪60年
代后,苏维埃俄国为恢复和发展生产又进行了一次什么探索?(1分)
【大国的理念】
材料二我们知道,我们已然陈旧的程序不足以满足时代的需要。我们必须应用新理念和新技术重塑
我们的政府……这意味着变革。
——2013年1月2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演讲
(2)历史上罗斯福总统“应用新理念”帮助美国度过经济危机,其中心措施和特点分别是什么?(2
分)
【大国的成就】
材料三从1978—2021年底,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3678亿元增长至1143670亿元2021年,中
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消除了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十八
大以来,我国在工农业发展、国防建设、科学技术进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巨
大成就。
——摘编自唐亚林等《人类文明新形态视野下中国式现代化的范式建构与路径选择》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2分)
【大国的统一】
材料四2022年8月2日,美国国会众议长南希•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地区,2023年3月29号台湾
地区领导人慕英文“过境”美国纽约,中方对此强烈反对,全球多国发表声明,表示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台湾与大陆血肉相连,同根同源...1997年香港和1999澳门成功实践“一国两制”,为台湾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