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八小说形象的理解与分析
突破高考第8-9题(解析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徒
汪曾祺
先生名鹏,字北溟。家世业儒。尝受业于邑中名士谈竟渔,为谈先生之高足。谈先生说:“高氏有子矣,
北溟之鹏终将徙于南溟。”
果然,高先生在十六岁的时候,高高地中了一名秀才。众人说:高家的风水转了。
不想,第二年就停了科举。
废科举,兴学校,这个小县城里增添了几个疯子。有一姓徐的呆子,穿着油腻的长衫,一边走,一边
念。念到曾经业师浓圈密点的得意之处,摇头晃脑,昂首向天,面带微笑,如醉如痴。一直念到两颊绯红,
双眼出火,口沫横飞,声嘶气竭。长歌当哭,其声冤苦。他这样哭了几年,一口气上不来,死在街上了。
高北溟坐在百年老屋之中,常常听到徐呆子从门外哭过来,哭过去。他恍恍惚惚觉得,哭的是他自己。
功名道断,高北溟怎么办呢?
头二年,谈先生还没有死。有人求谈先生的文字,碑文墓志,寿序挽联,谈先生都推给了高先生。所
得润笔,尚可鬻粥。谈先生寿终,高北溟缎麻服孝,尽礼致哀,写了一篇长长的祭文,泣读之后,忧心如
焚。
他也曾像祖父和父亲一样,开设私塾教几个小小蒙童,教他们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然而
除了少数极其守旧的人家,都已经把孩子送进学校了。他也曾挂牌行医看眼科。谈老先生的祖上本是眼科
医生,他也给高鹏讲过平热泻肝之道,可是城里近年害眼的不多。文章不能锅里煮,百无一用是书生,一
家四口,每天至少要半升米下锅,如之何?如之何?
有一个平素很少来往的世交沈石君来看他。沈石君比高北溟大几岁,也曾跟谈老先生读过书,开笔成
篇以后,到苏州进了书院。书院改成学堂,革命、“光复”……他就成了新派,多年在外边做事。他有志
办教育,在省里当督学,他劝高北溟去读两年简易师范,取得一个资格,教书。
读师范是被人看不起的。师范生被人称为“师范花子”,但这在高北溟这里是一条可行的路。简师只
有两年,一晃也就过去了。简师毕业,高先生在“五小”任教。
高先生教书是认真的,讲课、改作文,郑重其事,一丝不苟。同事起初对他很敬重,渐渐地在背后议
论起来,说这个人的脾气很方。高先生落落寡合,不苟言笑,不爱闲谈,不喜交际。他按时到校,到教务
处和大家略点一点头,拿了粉笔、点名册就上教室。下了课就走。有时当中一节没有课,就坐在教务处看
书。
高先生家的春联都是自撰的,逐年更换。都是述怀抱、舒愤懑的词句,全城少见。这年是辛未年,板
门上贴的春联嵌了高先生自己的名字:
辛夸高岭桂
未徙北溟鹏
也许这是一个好兆头,未徙者将徙也。第二年,高北溟竟真的徒了。
这县里有一个初级中学,办得不好。教育局局长下决心对这个学校进行改组。恰好沈石君在家闲居,
地方上人挽他出山来掌初中。沈石君再三推辞,禁不住不断有人踵门劝说,也就答应了。他只提出一个条
件:所有教员,由他决定。教育局局长沉吟了一会儿,说:可以。
国文教员,他聘了高北溟。许多人都感到意外。
高先生自然欣然同意。他谈了一些他对教学的想法,沈石君认为很有道理。
高先生要求教书教人,要了解学生,知己知彼。不管学生的程度,照本宣科,是为瞎教;学生已经懂得
的,再来教他,是白费;暂时不能接受的,勉强教他,是徒劳。他要看着、守着他的学生,看到他是不是一
月有一月的进步,一年有一年的进步。如同注水入瓶,随时知其深浅。他说当初谈老先生就是这样教他的。
他要求在部定课本之外,自选教材。他说教的是书,教书的是高北溟。“只有我自己熟读,真懂,我
所喜爱的文章,我自己为之感动过的,我才讲得好。”他非常重视作文。他说学国文最终的目的,是把文
章写通。他说,作文要如驶船,撑一篙是一篙,作一篇是一篇。不能像驴转磨,走了三年,只在磨道里转。
在县立初中读了三年的学生,大部分文字清通,知识丰富,他们在考高中,甚至日后在考大学时,国
文分数都比较高,是高先生给他们打下的底子。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欣赏文学,为人正直仁爱。
教室里响起了高唱校歌的声音。校歌由高北溟先生作词。玻璃一样脆亮的童声高唱着。瓦片和树叶都
在唱。
高先生的家也搬了。搬到老屋对面的一条巷子里。高先生用历年的积蓄,买了一所小小的四合院。房
屋虽也旧了,但间架砖木都还结实。天井里花木扶疏,苔痕上阶,草色入帘,很是幽静。
(摘编自《汪曾祺全集》)
8.小说中高鹏这一人物形象鲜明而丰满。请结合文本分析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
【答案】①富有文才,从“有人求谈先生的文字,碑文墓志,寿序挽联,谈先生都推给了高先生”可见谈先生
非常认可他的文才。
②知恩图报。谈先生寿终,高北溟缠麻服孝,尽礼致哀,可见他感激谈先生对他的帮助,是个知恩图报之
人。
③善于变通。从废科举功名路断后他“开设私塾”“挂牌行医看眼科”,后又读被人看不起师范,可见他面对困
境,善于变通。
④做事认真。高先生教书是认真的,讲课、改作文,郑重其事,一丝不苟”可见他做事认真。
⑤为人正直。从“同事起初对他很敬重,渐渐地在背后议论起来,说这个人的脾气很方”可见他为人正直。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从“有人求谈先生的文字,碑文墓志,寿序挽联,谈先生都推给了高先生”可知,有人向谈先生求字的时候,
谈先生将那些碑文墓志,寿序挽联都推给了高先生,说明谈先生比较信任、认可高先生的文才,所以高鹏
富有文才。
从“谈先生寿终,高北溟缄麻服孝,尽礼致哀,写了一篇长长的祭文,泣读之后,忧心如焚”可知,因为谈先
生生前赏识高鹏,并且让他有一些收入,所以谈先生去世后,高鹏缠麻服孝,尽礼致哀,并且写了一篇祭
文,从而可见高鹏感激谈先生对他的帮助,是个知恩图报之人。
由原文“他也曾像祖父和父亲一样,开设私塾教几个小小蒙童,教他们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然而除了少数极其守旧的人家,都已经把孩子送进学校了。他也曾挂牌行医看眼科。谈老先生的祖上本是
眼科医生,他也给高鹏讲过平热泻肝之道,可是城里近年害眼的不多”“他有志办教育,在省里当督学,他劝
高北溟去读两年简易师范,取得一个资格,教书”可知,从废科举功名路断后,他开设私塾,但已经很少有
人将孩子送进私塾,于是挂牌行医看眼科,但是也很少有人光顾,后在沈石君的劝说下去读被人看不起师
范,后在“五小”任教,可见他面对困境,善于变通。
从“高先生教书是认真的,讲课、改作文,郑重其事,一丝不苟”可知,他作为一名老师,讲课、改作文郑重
其事,非常地认真。所以他做事认真。
从“同事起初对他很敬重,渐渐地在背后议论起来,说这个人的脾气很方”可知,同事的敬重以及对他脾气很
方的议论都能体现出他为人正直。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聂耽
聂鑫森
聂耽性格内敛,不喜欢疯跑乱叫,好静,尤好静中读书。初中毕业,他选择了去读中专技校,是“家
有万金不如薄技在身”的古语对他起了作用。
技校毕业,聂耽被分配到一家国营纺织厂当保全工。保全工就是维修工,哪台纺织机、织布机出故障
了,一个电话打过来,他和他的工友便提起工具包,立赴现场去处理。待机器重新运转,他们便如鸟儿归
巢,回到保全工的值班室里。
四十多年过去了。聂耽退休了。
聂耽没退休时,在这条住着二三十户人家的巷子里,是个没人多看一眼的角色,不就曾是一个保全工
么!何况,他除碰见人微笑着打个招呼外,从不去串门,也决不会邀人来家闲坐、喝茶。别人家有婚、丧、
做寿、生孩子之类事,往往是由聂耽的夫人去送礼、赴宴,他很少出头露面。
但在聂耽临近退休时,突然发生了一件大事,让巷中人不能不对他刮目相看。
全国纺织系统的保全工,经过层层选拔,十个优胜者再参加决赛,聂耽居然蟾宫折桂,夺得了冠军!
中央电视台进行了现场直播:在一个巨型车间里,几十台纺纱机、织布机一齐开动,机声喧闹。被蒙上眼
睛的聂耽,坐在车间的上端,他能在嘈杂的机声中,听出哪台机器有了毛病,毛病出在什么地方,百分之
百的准确。
现场直播的事是聂夫人失口说出去的。正好是星期天的上午,全巷的男女老少都在看。很多特写镜头
都停留在聂耽的耳朵上,又大又长不说,而且在聆听时,耳廓会敏感地扇动,忽快忽慢,让人啧啧称奇。
当决赛结束,评委主任宣布聂耽排名第一时,巷子里响起了经火不息的鞭炮声。湘潭曲曲巷出了这样
一个人物,太了不起了!
欢呼之余,大家也有了愧意,几十年来对聂耽了解得太少了。这个功夫聂耽是怎么练出来的?他上班
到底有什么异常表现?他喜欢吃什么,穿什么,业余有什么爱好?退休后在家干什么?
各种各样的信息从不同的渠道汇集到一起:聂耽吃的饭菜和大家基本相同,但尤喜吃素;穿衣服不喜
欢什么名牌,合身就好。
他耳朵虽大,却无先天的特异功能,是后天练出来的。练的方法有两种:其一,是上班没活干时,工
友们都坐在值班室里等候,聂耽却提一把小凳子坐在车间一角,闭着眼静听喧闹的机声,身子可以一两个
小时纹丝不动,扇动的只是他的耳廓;其二,是他家的小院里,花树之间立着几个木架子,木架上挂着长
短、大小、厚薄不同的铁片、钢条、铜圈,有的还故意凿出裂纹,一一编上号,聂耽闭着眼坐在台阶上,
让家人轻重缓急地敲击它们,他边听声音边叫出编号的位置,或者干脆只听风声、雨声击打金属的声音,
听开花、落叶、虫鸣的声音。
业余爱好,除了听声音之外便是读各种专业技术书籍和文史方面的闲书,闲书中最钟情的是《淮南子》
《山海经》《世说新语》《阅微草堂笔记》《幽梦影》之类。
聂耽把获奖的十万元全捐给了市里的“爱心救助工程”,一个子儿都不留。
可获奖后的聂耽,和从前没有丝毫不同的地方,别人当面和背后的议论、赞扬,他似乎都没听见
耳朵直愣愣地矗着,一动也不动。
在休息日,常有本单位和外单位的青年工人,来曲曲巷拜访退休了的聂耽。院门是关紧的,他们在说
什幺、做什么,没有人知道。有时,聂耽会领着这些年轻人走出巷尾,到雨湖公园去游玩,笑语声一路撒
落,滴溜溜转。
与聂耽隔着巷道门对门住的是刘聪。刘聪四十岁出头,留过洋,现在是一家大医院五官科的主治大夫,
在治耳鸣、假聋、耳膜破损等方面声名远播。他对聂耽的超常听力很感兴趣,希望从中找出什么奥秘,或
许会有助于他对耳疾的治疗。可聂耽不乐于与人打交道,令他束手无策。现在他有法子啦,可以跟在聂耽
一群人后面,也看风景,也听他们说话,不会没有收获。
秋日的午后,聂家的门打开了,聂耽领着七八个小伙子和姑娘,朝巷尾走去。刘聪便悄悄地跟在后面。
游柳堤,看水中游鱼嬉戏。过花坞,嗅清苦的菊香。倚八仙桥的红栏,看天上雁字横斜。然后他们坐
进周家山的听风轩,听秋风飒飒。
聂耽的耳廓忽然动了起来,然后用手一指,说:“那阶边的一颗小石子,压住了一只蛔蛔的腿,它叫
得很痛苦。”
大家感到很惊异。一个小伙子飞快地跑过去,扒开一块小石头,蛔蛔嗖地跳起来,很快乐地鸣叫着。
有人问:“聂师傅,你是怎么听出来的?”聂耽说:“因为听多了,听熟了。”
坐了一会儿,他们又朝湖心亭走去,有一条宽宽的水上石栈道通向那里。年轻人簇拥着聂耽,又说又
笑。还有三三两两的游人跟在后面慢行,老人的拐杖声,女人的高跟鞋声,孩子的喊叫声,此起彼落。
走在最后的刘聪,忽然从口袋里摸出一个一元钱的硬币,让它垂直落下,硬币掉到石板上,清脆地一
响。几乎所有的人都听见了钱币落地的声音,都停下脚步回过头来,目光搜索着发出声音的方位。只有聂
耽什么也没听见,依旧向前走去。
刘聪抱歉地对大家笑了笑,弯腰拾起硬币,然后转身走了。他知道,聂耽只听见他想听见的声音,想
听见的声音就一定能听见!
(有删改)
8.小说是如何塑造聂耽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①运用动作描写,如对聂耽训练听力的两种方法的动作描写,刻画了聂耽沉静内敛、喜好听声音
的特点。
②运用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如他对众人说听见蛔嵋的叫声,电视台直播时的特写镜头,突出聂耽独特的
技能,表现他技艺精湛的特点。
③运用对比手法,他面对工厂机器,耳朵极其灵敏,却听不见人们背后的议论;能听见嵋嵋的叫声,却听
不见硬币落地的声音,凸显出聂耽爱岗敬业,做事认真专注,淡泊名利,心无旁鹫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
根据“上班没活干时,工友们都坐在值班室里等候,聂耽却提一把小凳子坐在车间一角,闭着眼静听喧闹的
机声,身子可以一两个小时纹丝不动,扇动的只是他的耳廓”“聂耽闭着眼坐在台阶上,让家人轻重缓急地敲
击它们,他边听声音边叫出编号的位置,或者干脆只听风声、雨声击打金属的声音,听开花、落叶、虫鸣
的声音”等运用动作描写,刻画了聂耽沉静内敛、喜好听声音的特点。
根据“那阶边的一颗小石子,压住了一只嵋嵋的腿,它叫得很痛苦”运用语言描写,“很多特写镜头都停留在
聂耽的耳朵上,又大又长不说,而且在聆听时,耳廓会敏感地扇动,忽快忽慢,让人啧啧称奇”运用细节描
写,突出聂耽独特的技能,表现他技艺精湛的特点。
根据“被蒙上眼睛的聂耽,坐在车间的上端,他能在嘈杂的机声中,听出哪台机器有了毛病,毛病出在什么
地方,百分之百的准确”“可获奖后的聂耽,和从前没有丝毫不同的地方,别人当面和背后的议论、赞扬,他
似乎都没听见——耳朵直愣愣地矗着,一动也不动”“那阶边的一颗小石子,压住了一只嵋嵋的腿,它叫得很
痛苦”“只有聂耽什么也没听见,依旧向前走去”运用对比手法,他面对工厂机器,耳朵极其灵敏,却听不见
人们背后的议论;能听见嵋蛔的叫声,却不能听见硬币落地的声音,凸显出聂耽爱岗敬业,做事认真专注,
淡泊名利,心无旁鹫的特点。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腊八粥
裘山山
赵清雅走进营业厅,取了一个号,就坐到大厅的长椅上等候。号是59,下面写着:您的前面还有7位
客人。7位不应该等太久吧?她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眼睛实在是太涩了,涩得想流泪。她知道这是连续三
天失眠的后果,她还知道此时若有面镜子的话,一定能映出一张菜黄憔悴的脸。年过四十后,她本无好脸
色了,还长期失眠,还连续遭遇打击,母亲去世,鲁可失踪。雪上加霜啊,屋漏偏逢连天雨啊。不过她已
经无暇关心她的脸色了,她甚至很少照镜子。照镜子是需要心情的,她每天早上躺在床上,除了头昏还是
头昏,除了沮丧还是沮丧。勉强爬起来穿上衣服,对付几口早饭,怎么都想不出一件她有兴趣做的事。鲁
可在的话,她至少要带它下楼走走,给它擦擦爪子,弄点儿吃的,再抱着它说两句话。如今这世界连狗都
不需要她了。
忽然有人轻轻拍她,她睁开眼,是一张凑得很近的年迈老婆婆的脸。那张脸与她只有几公分的距离。
老婆婆轻声说:“小妹儿,麻烦你帮我个忙嘛。”赵清雅愣在那里,半天没应出话来。老婆婆费力地解开
自己上衣的第二颗扣子,指着怀里说:“你帮我把里面口袋里的存折拿出来,好吗?”老婆婆做这些时,
赵清雅再次惊住,那是一双什么样的手啊,几根指头都变了形,弯曲着,干裂粗糙,用个不好听的词形容,
如鸡爪一般。老婆婆看出她的吃惊,笑眯眯地说,我有痛风,老毛病了。老婆婆穿着件紫红色的防寒服,
是早些年的样式,领子油乎乎的,显然从穿上就没洗过。防寒服里面是一件更旧更脏的夹袄。赵清雅略微
有些犹豫,倒不是嫌她脏,而是她已经很久没和人这么近距离接触了。但她无法拒绝帮她这个忙。她只好
将手伸进老婆婆的夹袄里,果然摸到一个别针,可一只手还无法打开,她只好再凑近些,用两只手去解。
两张脸那么近距离地挨着,让她有些别扭。这辈子除了母亲,她没跟谁凑这么近过。赵清雅摸索着,终于
将别针打开了,拿出来递给老婆婆。赵清雅伸手进去,在别针别住的那个口袋里,掏出了一个老旧的存折。
老婆婆宝贝似的接过来,颤巍巍地朝柜台走去。
赵清雅取完钱,起身回头,发现刚才那个老婆婆竟然还没走,赵清雅下了两级台阶,回头看她还站着,
就说:“婆婆,要不我送你回去呀?我有车。”老婆婆喜出望外:“哦哟!我今天运气好好哦,简直有菩
萨保佑哦!”
一路上老婆婆自说自笑,赵清雅只是''嗯嗯”地应着,任老婆婆的絮叨在车里盘旋。赵清雅早已与谈
笑风生绝缘了,这十几年来,她的日子一直是黯淡的。父母在她1岁时离婚了,她没有兄弟姐妹。33岁时,
准备结婚了,手续都办好了,请柬都发了,丈夫却在婚礼前猝死。
赵清雅的车子绕过几座很摩登的高楼,拐进了一个狭小的巷子。老婆婆忽然说:“到了,就是巷子最
里头杂货铺旁边的那个院子。”她开车进去,这是一个极狭窄的院子。停车开门。扶老婆婆下车,赵清雅
需要侧着身子走。这样的场景立即引来一些人的目光。有人说:“周姿婆,你今天耍洋盘了嗖?”老婆婆
笑眯眯地说:“就是,人家小妹儿送我回来的,人家小妹儿多好!”老婆婆回身拉住她说:“到我屋里坐
一哈儿嘛。”赵清雅不想去,正迟疑着,忽见一只脏乎乎的小狗奔跑而来,冲到老婆婆跟前兴奋地扑腾,
跟鲁可真像啊。赵清雅伸手去摸它的头,它却一下子闪开了。
赵清雅进了屋子,有些发傻,她从来不知道城市里还有这样的住房。整个屋子只有她家厨房那么大。
靠门摆了一张床,床上挂着发黄的蚊帐,床对面是一张现在很少见到的木桌。桌子下面堆满了乱七八糟的
旧纸箱。赵清雅觉得这哪里像住人的地方啊,就是个破仓库嘛。
赵清雅问:“你一个人吗?”老婆婆说:“我和乖乖两个。”赵清雅说:“乖乖是哪个?”老婆婆笑
道:“狗狗。”哦,赵清雅回头看,狗狗正趴在门口看她。赵清雅顺势坐在床上,感觉屁股下面又凉又硬,
用手一摸,床上就铺了一床跟纸板似的旧棉被。赵清雅有些心惊:“婆婆,你垫这么少,晚上不冷吗?”
老婆婆说:“不冷不冷,我在上面搭了棉衣的。”赵清雅顿时有些辛酸,说:“婆婆你床上太单薄了,我
去给你买一床铺盖吧。”老婆婆说:“不消不消,那蚊帐顶板里面全是我的新被子,有街道上送的,还有
老头子原来的单位上送的。”赵清雅说:“那你为什么不拿来用?”老婆婆笑眯眯地说:“你说得也对哈,
那就用嘛。你帮我拿一下嘛。”
赵清雅踩到长凳上,连拉带拽,弄下两个编织袋来。打开一看,可不是,一床棉花被。一床太空棉被,
还有被套枕套,都簇新簇新的。她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把床上那些烂棉絮、脏被子卷起来,扔到外面。再
打开包装袋,把厚点儿的棉花被铺到床上当褥子,又把软和些的两床套上被套当铺盖,就是没枕头。她想
了想,把一床毛巾被叠好塞进枕套,再铺上新床单,一张床顿时焕然一新了。
一切忙完了,赵清雅觉得很累,就一屁股坐在了床上,一眼看见乖乖趴在她扔出去的旧棉絮上,愣愣
地看着她。她拍拍床,示意它过来。它没动。若是鲁可,早就闹翻了。她忽然起了个念头,自己可以再养
一只狗狗的。一个哈欠不期而至,赵清雅一歪身子靠到被子上。新被子的味道进入她的鼻孔,她又连连打
了几个哈欠,一头倒在床上,睡着了。
她睡啊睡啊,好像睡了一辈子那么长,起初她还隐约听见有人在聊天,有人在说笑,鸟儿叽喳,溪水
流过,后来她听见有人在唱歌: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这些都是母亲
爱唱的歌。她终于在歌声里放松下来,渐渐沉入海成,变成了一粒细沙……
醒来时,赵清雅不知身在何处。睁开眼,老婆婆正凑得很近很近,笑眯眯地看她:“你醒了哇,小妹
儿?你睡了好久哦。”赵清雅已经太久没有这样睡过觉了。她坐起来,发现门缝里有阳光泻入,自己身上
盖着新被子,鞋也脱了,接着,她看到了乖乖,趴在她的脚跟旁边,比她睡得还香。而老婆婆却如昨天一
样穿着那件紫色的防寒服,手里端了碗热腾腾的稀饭,递到赵清雅的手上:“你晓得不,今天是腊八,我
早上起来就熬了腊八粥,香得很,你赶快吃一碗。”
赵清雅端着热腾腾的腊八粥,任热气一阵阵飘拂在脸上,半天也没动口。她忽然放下碗,一把抱住了
老婆婆。她流泪了。她把她的眼泪,蹭在老婆婆那件油乎乎的防寒服上,眼泪越蹭越多,让她抬不起头来。
(有删改)
8.小说通过讲述赵清雅与老婆婆间的故事,展示了赵清雅精神世界的转变。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一变
化过程。
【答案】①精神麻木,欲哭无泪。老婆婆请她帮忙,赵清雅愣在那里,半天没应出话来;对于老婆婆的絮
叨,自说自笑,她沉默不多言,对生活心灰意冷;
②目睹老婆婆独自生活,物质贫乏却豁达乐观,重新对生活有了新的想法,想再养一只狗狗,精神深受触
动,心灵得到放松;
③精神得到救赎,伤痛、失落情绪得到治愈。老婆婆的热腾腾的腊八粥,温暖了伤痛不堪的内心,抱着老
婆婆流眼泪,心灵得到抚慰。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由原文“老婆婆轻声说:‘小妹儿,麻烦你帮我个忙嘛。’赵清雅愣在那里,半天没应出话来。”可知,老婆婆
请她帮忙,赵清雅愣在那里,半天没应出话来;
由原文“一路上老婆婆自说自笑,赵清雅只是'嗯嗯’地应着,任老婆婆的絮叨在车里盘旋。赵清雅早已与谈
笑风生绝缘了,这十几年来,她的日子一直是黯淡的。”可知,对于老婆婆的絮叨,自说自笑,她沉默不多
言,对生活心灰意冷,精神麻木,欲哭无泪。
由原文“赵清雅说:‘乖乖是哪个?‘老婆婆笑道:‘狗狗。’哦,赵清雅回头看……”“老婆婆说:’不消不消,
那蚊帐顶板里面全是我的新被子,有街道上送的,还有老头子原来的单位上送的。’赵清雅说:‘那你为什么
不拿来用?‘老婆婆笑眯眯地说:‘你说得也对哈,那就用嘛。你帮我拿一下嘛。’”“她忽然起了个念头,自己
可以再养一只狗狗的。”可知,目睹老婆婆独自生活,物质贫乏却豁达乐观,重新对生活有了新的想法,想
再养一只狗狗,精神深受触动,心灵得到放松。
由原文“赵清雅端着热腾腾的腊八粥,任热气一阵阵飘拂在脸上,半天也没动口。她忽然放下碗,一把抱住
了老婆婆。她流泪了。她把她的眼泪,蹭在老婆婆那件油乎乎的防寒服上,眼泪越蹭越多,让她抬不起头
来。”可知,老婆婆的热腾腾的腊八粥,温暖了伤痛不堪的内心,抱着老婆婆流眼泪,心灵得到抚慰,精神
得到救赎,伤痛、失落情绪得到治愈。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熟藕
汪曾祺
刘小红长得很好看,大眼睛,很聪明,一街的人都喜欢她。
这里已经是东街的街尾,店铺和人家都少了。比较大的店是一家酱园,坐北朝南。这家店卖种酒,叫
佛手曲。一个很大的方玻璃缸,里面用几个佛手泡了白酒,颜色微黄,似乎从玻璃缸外就能闻到酒香。酱
园里有一种麒麟菜,即百花菜。不贵,有两个烧饼的钱就可以买一小堆,包在荷叶里。麒麟菜是脆的,半
透明,不很咸,直接就可以吃。孩子买了,一边走,一边吃,到了家已经吃得差不多了。
酱园对面是周麻子的果子摊。其实没有什么贵重的果子,不过就是甘蔗(去皮,切段)、季秀(削去皮,
用竹签串成串,泡在清水里),再就是百合、山药。
周麻子的水果摊隔壁是杨家香店。杨家香店的斜对面,隔着两户人家,是周家南货店,亦称杂货店。
这家卖的东西真杂。红蜡烛。一个师傅把烛芯在一口锅里一支一支“蘸”出来,一排一排在房椽子上风干。蜡
烛有大有小,大的一对一斤,叫做“大八”。小的只有指头粗,叫做“小牙纸钱。一个师傅用木槌凿子在一
沓染黄了的“毛长纸''上凿出一溜溜的铜钱窟窿,是烧给死人的。明矶。这地方吃河水,河水浑,要用矶澄清
了;炸油条也短不了用矶。碱块。这地方洗大件的衣被都用碱,小件的才用肥皂。浆衣服用的浆面——芙
实磨粉晒干。老板一天说不了几句话,跟人很少来往,见人很少打招呼,有点不近人情。他生活节省,每
天青菜豆腐汤。有客人来,不敬烟,不上点心,连茶叶都不买一包,只是白开水一杯。因此有人从《百家
姓》上摘了四个字,作为他的外号:“白水窦章”。“白水窦章”除了做生意,写账,没有别的事。他不看戏,
不听说书,不打牌,一天只是用一副骨牌“打通关”,打累了,他伸一个懒腰,走到门口闲着。看来往行人,
看狗,看碾坊放青回来的骡马,看乡下人赶到湖西歇伏的水牛,看对面店铺里买东西的顾客。
周家南货店对面是一家绒线店,是刘小红家开的。绒线店卖丝线、花边、绦子,还有一种扁窄上了浆
的纱条,叫做“鳍■鱼骨子”,是捆扎东西用的。绒线店卖这些东西不用尺量,而是在柜台边刻出一些道道,用
手拉长了这些东西在刻出的道道上比一比。刘小红的父亲一天就是比这些道道,一面口中报出尺数:“一尺、
二尺、三尺……”绒线店还带卖梳头油、刨花(抿头发用)、雪花膏。还有一种极细的铜丝,是穿珠花用的,
就叫做“花丝”。刘小红每学期装饰教室扎纸花,都从家里带了一箍花丝去。
刘老板夫妇就这么一个女儿,娇惯得不行,要什么给什么,给她的零花钱也很宽松。刘小红从小爱吃
零食,这条街上的零食她都吃遍了,但是她最爱吃的是熟藕。
正对刘家绒线店的是一个土地祠。土地祠厢房住着王老,卖熟藕。王老无儿无女,孤身一人,一辈子
卖熟藕。全城只有他一个人卖熟藕,谁想吃熟藕,都得来跟王老买。煮熟藕很费时间,一锅藕得用微火煮
七八小时,这样才煮得透,吃起来满口藕香。王老夜里煮藕,白天卖,睡得很少。他的煮藕的锅灶就安在
刘家绒线店门外右侧。
小红很爱吃王老的熟藕,几乎每天上学都要买一节,一边走,一边吃。小红十一岁上得了一次伤寒,
吃了很多药都不见效。她在床上躺了二十多天,街坊们都来看过她。她吃不下东西。王老到南货店买了蜜
枣、金橘饼、山楂糕给送来,她都摇头不吃。躺了二十多天,小脸都瘦长了,小红妈非常心疼。一天,她
忽然叫:“妈!我饿了,想吃东西。”
妈赶紧问:“想吃什么?给你下一碗饺子面?”
小红摇头。
“冲一碗焦屑?”
小红摇头。
“熬一碗稀粥,就麒麟菜?”
小红摇头。
“那你想吃什么?”
“熟藕。”
那还不好办!小红妈拿了一个大碗去找王老,王老说:“熟藕?吃得!她的病好了!”
王老挑了两节煮得透透的粗藕给小红送去。小红几口就吃了一节,妈忙说:“慢点,慢点,不要吃得那
么急!”
小红吃了熟藕,躺下来,睡着了。出了一身透汗,觉得浑身轻松。
小孩子复原得快,休息了一个星期,就蹦蹦跳跳去上学了,手里还是捧了一节熟藕。
日子过得真快,转眼小红二十了,出嫁了。婆家姓翟,也是开绒线店的。翟家绒线店开在北市口。北
市口是个热闹地方,翟家生意很好。丈夫原是小红的小学同学,还做了两年同桌,对小红也很好。
北市口离东街不远,小红隔几天就回娘家看看,帮王老拆洗拆洗衣裳。
王老轻声问小红:“有了没有?”
小红红着脸说:“有了。”
“一定会是个白胖小子!”
“托您的福。”
王老死了。
早上来买熟藕的人看看一锅煮熟藕,还是温热的,可是不见王老来做生意。推开门发现,王老不知什
么时候已经断了气。
小红正在坐月子,来不了。她叫丈夫到周家南货店买了一对“大八”,到杨家香店“请”了三炷香,叫他在
王老灵前点一点,还叫他给王老磕三个头,算是替她磕的。
王老死了,全城再没有第二个人卖熟藕。
但是煮熟藕的香味是永远存在的。
(有删改)
8.小说中的“熟藕”与刻画人物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熟藕的制作过程表现了王老的勤劳敦厚。煮藕时间长,王老夜里煮藕,睡得少,吃苦耐劳。②
送熟藕的情节表现了王老的热心善良。在刘小红生病的时候,王老特意挑了了两节煮透的熟藕,可见其对
小红的关切。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物象作用的能力。
①熟藕的制作过程表现了王老的勤劳敦厚。“煮熟藕很费时间,一锅藕得用微火煮七八小时,这样才煮得透,
吃起来满口藕香。王老夜里煮藕,白天卖,睡得很少”,煮藕时间长,王老夜里煮藕,睡得少,吃苦耐劳。
②送熟藕的情节表现了王老的热心善良。小红并好了要吃“熟藕”,“那还不好办!小红妈拿了一个大碗去找
王老,王老说:‘熟藕?吃得!她的病好了!’王老挑了两节煮得透透的粗藕给小红送去”,在刘小红生病的
时候,王老特意挑了了两节煮透的熟藕,可见其对小红的关切。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飓风
狄更斯
①就在这事发生了的若干年后,我仍常常梦到它。我为它而激动得惊醒,我觉得我安静的卧室在那寂
寞长夜里也飞腾着它的狂涛巨浪。直到现在,只要稍稍言及任何一场暴风,或一个海岸,我就马上痛切地
联想到它。
②在一阵阵吹得人睁不开眼的狂风中,在飞舞旋转的沙石和可怕的喧闹声中终于得到一个暂时的间歇
而足以看看海时,我被那海吓得不知所措了。高高的水墙一堵接一堵冲过来,达到最高峰后跌下时,似乎
连它们中最小的一堵也能吞没这个市镇。退却的海涛轰隆一声往后撤去,似乎要在海边挖一个深深的坑,
要把地面毁坏。浪头白花花的巨浪轰轰然扑向海岸,在到达陆地前就撞击得粉碎,每一片碎浪都饱含了一
切的愤怒力量,急急忙忙又重新组合成另一个怪物。起伏的高山变成了深谷,起伏的深谷又变成了高山。
大量大量的海水发出震耳的轰鸣声,震动着、摇撼着海岸;随着每声轰鸣而来的海潮聚成一种形象,然后
马上变幻并离去,在这同时又把另一股奔腾的潮水击退、驱开;在地平线那头像彼岸的高塔和建筑的浪影
时起时落;乌云急急地厚厚罩下;我似乎看到天崩地裂。
③“一条船破了!就在附近!“有人大叫。
④“什么船?”
⑤“一条从西班牙或葡萄牙运鲜果和酒的帆船。如果你想看,先生,就快点!据岸上人推测,它随时会
成碎片呢。”
⑥那紧张的声音沿着楼梯叫喊而去,我也披上衣服往街上跑去。我前面有很多人都朝海边跑。我赶过
了许多人朝那里跑,不久就看到那发怒的海了。站在我身旁的船夫伸出他那裸露的胳膊向左边指。于是,
天哪,我看到了,离我们很近呢!
⑦在离甲板6英尺或8英尺的地方,一条船桅折断了,向一边倒下,被乱纷纷的帆布和绳具纠缠住;
当那船颠动和撞击时——它没有一刻静止过,那剧烈是无法想象的——那团破损断裂的东西撞着船侧,像
要把它击穿。就在这时,冲击那条动荡着的船的海这时又掀起一个高浪,把人们、圆木桶、船板、上层船
舷,还有那一堆像玩具一样的东西全卷入翻腾的海中,从岸上发出的惊叫声压过了风声和水声。四个紧握
残余船桅索具的水手和那条破船一起从海里腾了起来。
⑧船上有只钟,当这条船像头被逼疯了的野兽那样翻腾滚动和抛动时,这只钟响了。钟声像为那些不
幸的人而敲的丧钟,钟声随风飘向我们。那条船有一会儿看不见了,但一会儿又露出。又有两个人看不见
了。岸上的苦恼更剧了。男人们呻吟着捏紧了拳头,女人们尖叫着把脸转过去。有些人疯了一样沿着海边
跑来跑去,朝无法救应的地方呼救,我发现我也是这些人中的一个:我们没有理智地向一群我认识的水手
们哀求,求他们别让这最后两个绝望的人在我们眼前消失。
⑨这时,我看到人群中又有了新的骚动,并看到他们自动让开,汉姆从他们中间走到了前面。我向他
跑去,重申求他救援那两人的意思。但我又记起了这于他有多危险,于是我用双臂搂住他,并求我刚才求
过的那些人,求他们别放他走,别听他的,别让他去死,让他离开海滩!
⑩岸上又响起一阵惊叫。朝那破船看去,只见那船帆残酷地一下又一下打下来,把两人中的一个又打
落了,然后威风凛凛地去把仅剩的那个活跃角色甩得飞旋起来。
⑪在这种景象下,要动摇那个已毅然要拼命的人的决心,我等于向风祈求。这时,汉姆很愉快地握着
我的双手说道:“如果我大限已到,那就是到了;如果没到,我可以等待。上帝保佑你,保佑大家!伙计们,
把我准备好!我要去了。”
⑫我被狠狠地推到一边,周围的人把我挡住后来,我看到汉姆穿着水手衣裤,一个人站在那里,
手里握着一条绳子,也许那绳子就系在他腕上;还有一条绳子一头拴在他身上,另一头松松地盘在沙滩上,
由几个远远站在那里的助手拿着一点点放松。
⑬连我这外行的眼也能看出,这条破船就要裂开了。我看见它从中间裂开,桅上唯一的那个人生命如
系于一发之上。他依然紧紧抱住船桅。他头上戴着一顶很特别的红色便帽——不像水手帽,颜色也较鲜艳。
由于于生死攸关起决定作用的几条已下陷的板子在转,船已漏水了,预告他死亡的丧钟敲响了,我们大家
都看到他挥动那顶便帽。当时看见他那样做时,我觉得我都要疯了——因为他那动作使我记起我旧日的一
个挚友。
⑭汉姆一个人站在那里望着海,他身后是紧张屏息的一片沉寂,身前是那暴风。有一个大浪退去时,
他回头看了看那些握着紧系着他绳子的那些人,便随着浪头冲了进去,立刻和海浪拼搏起来,忽而与高山
一起升腾而起,忽而与深谷同时降下;终于他又被推到岸上,人们赶快把绳子收了起来。
⑮汉姆受伤了。我从我站的地方看到他脸上有血,可是他根本没想到这一点。他似乎急切切地在教他
们把他放松一些——也许我只是从他胳膊的动作上这么推测——然后像先前那样出发了。
⑯这时,他奋力朝破船靠去。他时而随高山升腾,时而随深谷下降,时而沉入起伏的泡沫,时而朝岸
的方向漂浮,时而又向船的方向漂浮。他艰难勇敢地挣扎。那段距离并不算长,但是海和风的力量使得那
挣扎可怕了。终于,他挨近了那条破船。他离得那么近,再向前靠一步,他就抓住它了。可就在这时,一
股高山一样的深绿色海水从船的那边朝岸的方向涌来,他似乎一下就跃了进去,船也不见了!
⑰我跑到人们收绳子的地方,只见海里有些团团转的木片,好像刚才不过打破了只木桶。每个人的脸
上都露出惶恐。他们把汉姆拖到我脚前——没有知觉——他死了。他被抬进最近的房子里,这时再没人阻
拦我,我留在他身边,忙着用尽了一切急救方法,可他已被那巨浪打死了,他那颗宽厚的心也永远安静下
来不动了。
⑱当一切希望都放弃,一切都已做完后,我在床边坐了下来。这时,一个认识我的渔人来到门口,低
声喊我。
⑲“先生,”他说道,他那饱经风霜的脸这时已淌满热泪。他嘴唇颤抖着,面如死灰。“你肯去那边一下
吗?”
⑳我从他表情上看出我记忆中的旧事。我靠在他伸出来扶我的胳膊上,失魂落魄地问他道:“那具尸体
靠岸了?”
③他说道:“是的。”
颔“我认得那尸体?''我问他道。
③他什么也不说。
㉔可是,当我站在海边,就在当年爱米丽和我曾经寻找贝壳的地方,就在辟果提先生那条旧船昨夜被
风吹散后一切碎片落下的地方,就在被斯蒂福兹伤害的那个家的残迹之中,我看见斯蒂福兹头枕着胳膊躺
在那里,正像我过去在中学学校里时常见他躺着的那样。
(本文选自《大卫•科波菲尔》第五十五章,有删改)
相关情节简介:
大卫•科波菲尔曾被继父送到大卫乳母的兄弟——渔民辟果提先生家里。在雅茅斯海边一座用破船改
成的小屋里,大卫与辟果提及辟果提收养的一对孤儿爱米丽和汉姆,一起过着清苦但和睦的生活。后爱米
丽经受不住大卫中学同学阔少爷斯蒂福兹的引诱,竟在与汉姆结婚前夕与他私奔国外。后来,辟果提和汉
姆经过多方奔波,终于找到了被斯蒂福兹抛弃后,沦落在伦敦的爱米丽,并决定将她带回澳大利亚,开始
新的生活。然而就在启程前夕,海上突然风狂雨骤,一艘来自西班牙的客轮在雅茅斯遇险沉没,只剩下一
个濒死的旅客紧紧地抓着桅杆。汉姆见状不顾自身危险,下海救他,不幸被巨浪吞没。当人们捞起他的尸
体时,船上那名旅客的尸体也漂到了岸边,原来竟是诱拐爱米丽的斯蒂福兹。爱米丽被汉姆的行动深深地
打动了,回到澳大利亚后,她终日在劳动中寻找安宁,并且终身未嫁。
8.英国批评家E・M•福斯特曾提出“扁平”人物的概念,认为这类人物的形象特征鲜明,有辨识度,代表“某
种单一思想或特质”的人物。文本中的“汉姆”即是这类人物,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形象特征。
【答案】①汉姆为人忠厚善良,性格豁达勇敢,品行高尚无私,是小说塑造的具有美好人性的类型人物之
一。②汉姆看见船即将沉没,立即计划施救,这表现其忠厚善良;明知危险重重,他仍微笑告别朋友,毅
然跳海救人,表现他豁达勇敢;当他近船可能认出对方是自己的情敌后,仍在受伤后,第二次入海施救,
直至失去生命,可见其高尚无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以及塑造人物的方法的把握能力。
由原文“待到一个巨大的回头浪退去时,他朝身后拉住拴在他身上的绳索的那几个人瞥了一眼,便跟在那个
回头浪后面,一头扎进大海,跟凶浪搏斗起来”可知,汉姆来到大海前,不顾危险去救人,体现处汉姆是一
个豪爽勇敢的人。
由原文“汉姆拨开众人,来到前面”可知,当汉姆知道有船出事之后,拨开众人来到前面,体现出他是一位忠
厚善良、有爱心的人。
由原文“要是我的时辰到了,那就来吧;要是还没到,那就再等等。上帝保佑你,保佑所有的人!伙计们,
帮我做好准备!我这就去!”海上突然风狂雨骤,一艘来自西班牙的客轮在雅茅斯遇险沉没,只剩下一个濒
死的旅客紧紧地抓着桅杆。汉姆见状不顾自身危险,下海救他,不幸被巨浪吞没,汉姆明知危险还要去救
人,汉姆一开始可能并不知道自己救的人是自己的情敌,但即便他知道,他也会义无反顾地施救,可见高
尚无私、豁达勇敢。
小说集中表现了汉姆的美好品格,形象特征鲜明,有辨识度,代表“某种单一思想或特质”的人物,可见“汉
姆”即是英国批评家E・M・福斯特曾提出“扁平”人物。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长安的荔枝
马伯庸
①六月初一,贵妃诞辰当日,辰时。
②一骑朝着长安城东侧的春明门疾驰而去。
③马匹是从驿站刚刚轮换的健马,皮毛鲜亮,四蹄带劲,跑起来鬃毛和尾巴齐齐飘扬。可它背上的那
位骑士却软软趴在鞍子上,脸颊干瘪枯槁,全身都被尘土所覆盖,活像个毫无生命的土俑。一条右腿从马
蹬上垂下来,无力地来回啷当着。
④与其说这是活人,更像是捆在马革上的一具丧尸。
⑤在过去的七日中,李善德完全没有休息。他从骨头缝里榨出最后几丝精力,把从江陵到蓝田的水路
驿站摸排了一遍。今日子时,他连续越过韩公驿、青泥驿、蓝田驿和潮桥驿,先后换了五匹马,最终抵达
了长安城东。
⑥马匹快要接近春明门时,李善德勉强撑开糊满眼屎的双眼。短短数日,他的头发已然全白了,活像
一捧散乱的颓雪,根根银丝映出来的,是远处一座前所未见的城门。
⑦只见城楼四角早早挂上了霓纱,寸寸挽着绢花,向八个方向连缀着层叠彩旗。城门正上方用细藤和
编筐吊下诸品牡丹,兼以十种杂蕊,眼花缭乱,将城门装点得如仙窟一般。
⑧不只是春明门,全城所有的城门、城内所有的坊市都这般装点。为了庆祝贵纪诞辰,整个长安城变
成了一片花卉的海洋。要的正是一个万花攒集、千蕊齐放、香馥冲霄、芳华永继,极绚烂之能事。城门尚
是如此,可以想象此时那栋花萼相辉楼该是何等雍容华丽。
⑨以往贵妃诞辰,都是在骊山宫中,唯有这一次是在城中。现在这场盛宴,只差最后一样东西,即可
完美无瑕。
⑩在距离春明门还有一里出头的距离,李善德的身子突然晃了晃。他的力量已涓埃不剩,毫无挣扎地
从马背上跌落下去,重重摔在一块露出泥土的青岩旁边。
⑪李善德迷茫地看向身下,发现那不是一块青岩,而是一块劣质石碑。碑上满是青苔和裂缝,字迹漫
滤不清。他再向四周看去,发现自己置身于一片矮丘的边缘。坡面野草萋萋,灰褐色的砂土与青石块各半。
矮丘之间有很多深浅不一的小坑,坑中不是薄棺便是碎碑,偶尔还可以看到白森森的骨头。几条野狗蹲在
不远处的丘顶,墨绿色的双眼朝这里望来。
⑫李善德认出来了,这是上好坊,长安附近的乱葬岗。这里和不远处的春明门相比,简直就是无间地
狱与极乐净土的区别。
⑬李善德没有急切地逃离这里。他有一种强烈的感觉,也许这里才是自己最终的归宿。他想站起来,
那条右腿却一点也不争气。它在奔波中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基本上算是废了。他索性瘫坐在石碑旁,让
身躯紧紧依靠着碑面。上好坊的地势很高,从这个角度看过去,春明门与长安大道尽收眼底。
⑭理论上,现在荔枝转运应该快要冲过潮桥驿了吧?在那里,几十名最老练的骑手和最精锐的马匹已
做好了准备,他们一接到荔枝,便会放足狂奔,沿着笔直的大道跑上二十五里,直入春明门,送入邻近的
兴庆宫去。
⑮当然这只是计算的结果。究竟现在荔枝是什么状况,能不能及时送到,李善德也不知道。
⑯能做的,他都已经做完了。接下来的,只剩下等待。
⑰他吃力地从怀中拿出一轴泛黄的文卷,就这么靠着石碑,入神地看起来,如老僧人定,如翁仲石像。
大约在午正时分,耳膜忽然鼓动起来,有隆隆的马蹄声由远及近。李善德缓缓放下纸卷,转动脖颈,浑浊
的瞳孔中映出了东方大道尽头的一个小黑点。
⑱那个小黑点跑得实在太快,无论是马蹄掀起的烟尘、天顶抛洒下的阳光,还是李善德的视线,都无
法追上它的速度。转瞬之间,黑点已冲到了春明门前。
⑲一骑,只有一骑。
⑳骑手正弓着脊背,全力奔驰。马背上用细藤筐装着两口鼓瓮,瓮的外侧沾着星星点点的污渍,与马
身上的明亮辔头形成鲜明对比。
(21)李善德数得没错,只有一骑,两坛。
(22)后面的大道空荡荡的,再没有其他骑手跟上来。
(23)从岭南到长安之间漫长驿路中,九成九的荔枝因为各种原因中途损毁了。从化出发的浩浩荡荡
的队伍,最终抵达长安,只有区区一骑、两坛。坛内应该摆放着各种竹节,节内塞满了荔枝。
(24)至于荔枝到底是什么状态,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25)春明门的守军早已做好了准备,二十面开城鼓同时擂响,平时绝不同时开启的两扇城门,罕见
地一起向两侧让开。
(26)在盛大的鼓声中,飞骑毫不减速地一头扎进城门洞子。与此同时,城内更远处也传来鼓声。一
阵比一阵更远,一浪比一浪更高,似乎兴庆宫前的城门、宫门、殿门正在次第展开,迎接贵客的到来。
(27)没过多久,一阵悠扬的钟声也加入这场合奏,那是招福寺的大钟,这种事他们可是从不落人后
的。随后钟鼓齐鸣,交相嗡鸣,所有的庙宇、道观,所有的坊市都加入庆祝行列,整个城市陷入喜庆的狂
欢。
(28)李善德低下头,依靠着上好坊的残碑,继续专心读着眼前的纸卷。他的魂魄已在漫长的跋涉中
磨蚀一空,失去了对城墙内侧那个绮丽世界的全部想象。
文本二:
《新唐书•杨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文本三:
杜牧诗《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注]李善德:作者虚构的小说人物。在贵妃诞辰前,他接到从岭南运送新鲜荔枝到长安的任务。荔枝“一日
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而岭南距长安五千余里,山水迢迢,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为了家人,
李善德决心放手一搏:“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8.文本一中第⑬至⑯段写出李善德的多重心理感受,请结合文本梳理概括。
9.同一历史事件,文本一与文本三都通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式来表现主旨,就此方面,结合文本分析两文
的不同。
【答案】8.①命运的无力感。认为上好坊是最终归宿,表现挣扎中的李善德对命运无能为力的痛苦。②历
经千辛万苦后的疲惫感。右腿废了,索性瘫坐,是历经艰辛后的疲惫。③对任务的坚持,对结果的关注。
眼观春明门,心中计算人力路程,等待最终结果.④对任务是否完成的忐忑、无奈。已尽人事,只剩听天由
命的等待。9.①选择的人物形象不同。文本三选择历史事件中真实的中心人物来塑造,文本一虚构了
历史深处一个不知名的小人物。②人物形象的塑造方式不同。文本三精于剪裁,人物简略凝炼,仅一个“笑”
字,点出人物与事件的关联以及人物的受宠。文本一运用心理、肖像、动作、对比等多样的手法虚构丰富
鲜活的低层官员形象。③表达的主旨不同。文本三借事件与人物的关联,设置悬念,抨击统治阶级的荒淫
误国。文本一通过小人物的命运,不仅批判上层的奢靡,也反映底层艰辛,小人物的坚守与悲哀。
【解析】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1)由“李善德……有一种强烈的感觉,也许这里才是自己最终的归宿”分析,李善德认为上好坊是最终归
宿,表现挣扎中的李善德对命运无能为力的痛苦。
(2)由“那条右腿却一点也不争气。它在奔波中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基本上算是废了。他索性瘫坐在石
碑旁,让身躯紧紧依靠着碑面”分析,李善德历经千辛万苦,右腿废了,索性瘫坐着,他有着历经艰辛后的
疲惫。
(3)由“理论上,现在荔枝转运应该快要冲过满桥驿了吧?在那里,几十名最老练的骑手和最精锐的马匹
己做好了准备,他们一接到荔枝,便会放足狂奔,沿着笔直的大道跑上二十五里,直入春明门,送入邻近
的兴庆宫去”分析,李善德眼观春明门,心中计算人力路程,等待最终结果。这表明他对任务的坚持,对结
果的关注。
(4)由“当然这只是计算的结果。究竟现在荔枝是什么状况,能不能及时送到,李善德也不知道”“能做的,
他都已经做完了。接下来的,只剩下等待”分析,李善德对任务是否完成的忐忑、无奈。已尽人事,只剩听
天由命的等待。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和主旨的能力。
(1)选择的人物形象不同
文本一,虚构了历史深处一个不知名的小人物——李善德;文本三选择历史事件中真实的中心人物——杨
贵妃来塑造。
(2)人物形象的塑造方式不同
文本一,重点刻画李善德这一小人物形象,例如,“脸颊干瘪枯槁,全身都被尘土所覆盖”“短短数日,他的
头发已然全白了,活像一捧散乱的颓雪”“李善德低下头,依靠着上好坊的残碑,继续专心读着眼前的纸卷”“他
有一种强烈的感觉,也许这里才是自己最终的归宿”“理论上,现在荔枝转运应该快要冲过浦桥驿了吧”等。
小说通过对李善德肖像、动作、心理的刻画,运用多样描写人物的手法,虚构了一个丰富鲜活的低层官员
形象;
文本三,“一骑红尘妃子笑”精于剪裁,人物简略凝炼,对杨贵妃这一人物形象仅一个“笑”字的动作描写,就
点出人物与事件的关联以及人物的受宠。止匕外,并没有运用其他的人物描写方法。
(3)表达的主旨不同
文本一是小说,围绕运送“荔枝”一事,描写李善德为完成运送荔枝的任务竭尽全力在路上奔跑的情景,展现
他完成任务的艰难,重点刻画历史深处小人物李善德的命运与悲欢,表现了他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的抗争。
为了杨贵妃吃到岭南的荔枝,累死多少马匹和骑手,小说通过李善德的所见所感,不仅批判上层的奢靡,
也反映底层艰辛,小人物的坚守与悲哀;
文本三是杜牧的一首绝句,将议论托于形象之中,借事件与人物的关联,设置悬念,抨击统治阶级的荒淫
误国。。这首诗“一骑红尘”和“妃子笑”两个具体形象的并列推出,启人思索,尤其是杨贵妃骊山上嫣然一笑
的形象,让人联想“褒姒一笑失天下”,将历史教训熔铸在鲜明的形象中,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昏
庸无道,以史讽今,警戒世君。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老校长的雨靴
庞余亮
一个人的身份与穿着绝对有关系,比如我们校长曾经到村里的裁缝店做过一套西装。瘦瘦的校长穿起
来就不伦不类,反倒是他穿上蓝卡其的中山装好看些。不过他到乡里开会到城里办事还是穿上了他的宝贝
西装,又穿上了他的老皮鞋恂有很多年了,有一只已经歪斜了。看得出他穿上西装的感觉并不好,可
是他说有什么办法呢,上次进城,人家都以为他是个老古董,还是穿西装好些,穿西装人家的目光就少了,
走路就轻松些,城里人就喜欢穿西装。
穿西装也就穿西装吧,可是一到下雨天,穿上西装的他偏偏又蹬上了一双中帮雨靴,这就更加不伦不
类了,怎么看怎么别扭。每当他穿上这件衣服,学生们就在背后叫他“德国鬼子”。但乡下土路一下雨就泥泞
不堪,一走路就是一脚的烂泥,想甩都甩不掉。如果还想“甩”的话——用校长的话说就是想要派头的话,皮
鞋一会儿就变成了小泥船,所以雨靴还是更适合于土路。看来校长穿雨靴还是穿得理直气壮的,既然穿着
理直气壮,别人怎么看也就无所谓了。他心安理得地穿着后摆有点吊的西装和粘着烂泥的雨靴到乡里或进
城办事。回来时他乐呵呵的,他似乎没少什么,实际上雨靴上已少了许多烂泥,而原先黑色的泥渍变成了
白色的泥斑,像踩了一脚的雪。
本来我早已不用雨靴了,过去在上师范前下雨赤脚;上师范时下雨也无所谓,到处都是水泥路。可是
到我们学校就行不通了,烂泥似乎见皮鞋见得不多,反而亲昵得太过分了,开始我还“甩”,下雨穿皮鞋,后
来再也不行了,我心疼。乡里经费紧,工资不仅发得迟还总打折,我不能死要面子活受罪,所以我托穿雨
靴的校长到乡供销社买回了一双雨靴。
新雨靴锂亮锂亮的,亮得能照见人的脸,雨珠滴在上面一会儿就滚走了。我走路时觉得有人在看我的
脚。不过雨靴老得很快,不出几个雨天,雨靴就老得和校长脚上的雨靴差不多。似乎只有老了的雨靴才更
和泥土亲近些,老了的雨靴更协调些。每年开学前校长和我们都要乘船到城里新华书店一趟。我们在城里
往船上搬书,搬完书后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