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部优课件1_第1页
《三国两晋南北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部优课件1_第2页
《三国两晋南北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部优课件1_第3页
《三国两晋南北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部优课件1_第4页
《三国两晋南北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部优课件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历史家认为,自公元220年汉代覆亡至581年隋朝兴起,当中是一段长期混乱和令人失望的时代。从某些角度看来,这也确是事实。······既然缺乏有效的中央政府,每遇灾荒,人民呼吁无门,其痛苦的情形不言而喻。在这期间内有公元309年的大旱灾,大河流都可徒步通过;而又有公元369年的疫疾,长江下游北岸的广大地区人民因之相继死亡。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你认可材料中“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一段长期混乱和令人失望的时代”这一观点吗?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社会状况究竟如何呢?这样的社会状况又产生了哪些历史影响呢?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请依据教材和所学,绘制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图示。一、中华帝国在低谷中徘徊——政权的更迭北朝439-581南朝420—589三国(220—280)东汉魏蜀吴东晋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东魏北齐宋齐梁陈隋西晋(266——316)两晋政权的更迭:观察几幅图片并结合你所画的政权更迭示意图,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的特点。政权的更迭特点:更迭频率高;短暂的统一;局部的统一;南方与北方的对峙;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对峙。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人民流离帝国的低谷

二、中华文明在动荡中发展1.南方经济文明的进步:2.北方政治文明的发展:

材料一

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百姓)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jiōng)(门上环钮),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丰收),则数郡忘饥。会土(指会稽)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鄠(hù)、杜(均指古代关中地区县名)之间,不能比也。荆城(即荆州,指今湖北、湖南地区)跨南楚之富,扬部(即扬州,主要指今江苏、安徽两省南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良木)之利,充仞(充满)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根据材料一说说当时南方经济发展的成就?并结合教材分析东晋南朝时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1.南方经济文明的进步:成就:物产丰富,粮食产量高;土地肥沃,土地得到大量开发;商业活跃,手工业发展迅速。原因:江南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安定;北农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南方统治者适宜的政策。观察左图,结合材料二,思考: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进而会产生哪些影响?

材料二

南方民族大融合后,使得数百万劳动力纳入封建经济体系,其社会经济和文化习俗也必然逐步与汉人接近。因此,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共同开发南方的过程,是江南的农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也相应有所发展,为隋唐时期我国经济中心的南移打下基础。——白翠琴《论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的迁徙与融合》南方尤其是江南地区经济与北方经济日趋平衡,为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1.南方经济文明的进步:-材料三东汉末年,中原群雄混战,原据北土以游牧经济为主的匈奴、鲜卑、羯、氐、羌诸族乘机大举内迁,先后建立起二十多个政权,史称“五胡十六国”。这段期间的民族迁徙范围广、人数多,不仅北方游牧民族大量徒入中原,而且原居内地的汉族人口亦大量流向凉州、塞外和东北地区,与当地的鲜卑、氐、羌等族杂居。.....与此同时,北方各族也大多从游牧经济向农耕经济过渡,徙入中原寻求耕地谋生者日众,其间既有自然迁徙,亦有强制迁徒,从而形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一关汉华:《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融合与社会发展》依据材料,指出东汉以来北方民族迁徙的大致方向,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大致方向:少数民族内迁中原,汉人也大量流向边疆。影响:民族矛盾激化的同时民族交流增多,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民族交融不断加深。二.中华文明在动荡中发展:2.北方政治文明的发展:

材料四: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富。……所谓帝京翼翼,四方之极。

——《洛阳伽蓝记》

材料五这种全盘的汉化政策从根本上改变了鲜卑与汉族的界限,改变了鲜卑与其他民族的界限。······从历史发展来看,虽然后来又经历了东魏一北齐鲜卑化的老路,但随着西魏-北周对东魏-北齐的统一,“华夏混一”观逐渐形成,各族人民已无区分谁为夷狄、谁为华夏的必要。

——赵野春《鲜卑汉化一论北魏孝文帝改革对民族关系的调整》

材料六民族大融合的实现,使汉族接受了其他少数民族的新鲜成分,所以在经济、文化上不仅没有衰落,而且变得更加兴盛,充满活力。隋文帝能够顺利完成统一事业,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应该是南北统一的重要条件。因此,历史上强盛的隋唐大帝国的出现,正是以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实现为坚实基础的。

——张鹅泉《魏晋南北朝史:分裂与融合的时代》结合材料四五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知识,分析汉化措施产生的影响。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推动了民族交融的进程,增进了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为隋朝的统一奠定基础;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2.北方政治文明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这个帝国的低谷,最终在政治和民族发展的历史合力下,选择了以北朝作为历史出口。一个崭新的隋唐大帝国正在走来!——据阎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