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3讲生态系统的功能课时作业含解析_第1页
202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3讲生态系统的功能课时作业含解析_第2页
202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3讲生态系统的功能课时作业含解析_第3页
202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3讲生态系统的功能课时作业含解析_第4页
202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3讲生态系统的功能课时作业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7-第33讲生态系统的功能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依据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推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一般稻田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B.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C.水产养殖业为充分利用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应以食物链长的鱼类为养殖对象D.养分级越高的生物种群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所获得的能量越少答案C解析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A正确;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由于投放饵料,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B正确;食物链越长,能量在流淌过程中的损失越多,故水产养殖业应以食物链短的鱼类为养殖对象,C错误;依据生物富集作用和能量逐级递减的特点可知,养分级越高的生物种群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所获得的能量越少,D正确。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的叙述,正确的是()A.富养分化水体出现水华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淌的特点B.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C.食物链各养分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答案D解析水华是大量无机污染物排到江湖中导致藻类大量繁殖,为物质的再生利用,说明物质循环利用的特点,A错误;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主要为太阳能,也可源自某些无机物氧化释放的能量,B错误;生态系统中能量是单向流淌、逐级递减的,其传递效率是10%~20%,即10%~20%的能量被下一养分级所同化,分解者不存在于食物链中,C错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和循环往复性,因此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光合作用、根的汲取进入生物群落被生物利用,D正确。3.如图为一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图解,图中字母A、B、C、D、E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字母a、b、c、d表示能量,数字表示生理过程或能量流淌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必不行少的两种生物成分除生产者外,还有EB.图中生产者体内储存的有机物中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食草动物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包括在图中的⑧内D.图中的生产者通过⑥过程可获得E中的能量答案A解析图中的E是分解者,生态系统中必不行少的两种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A正确;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即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能量,而不是生产者体内储存的有机物中的能量,B错误;B为食草动物,其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B的同化量,是草同化量的一部分,应包括在图中的⑤内,C错误;分解者中的能量不能被生产者再次利用,D错误。4.(2024·湖南六校联考)如图所示a、b、c、d代表四种类型生态系统金字塔,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某些水域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金字塔为b型B.c图中其次养分级到第三养分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小于10%C.森林生态系统的数量金字塔也可能为d型D.在某些特别生态系统中,能量金字塔也可能为倒金字塔形答案D解析某些水域生态系统中由于浮游植物个体小,且生长周期短,因而某一时间调查到的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的生物量可能大于浮游植物,其生物量金字塔为b型,A正确;c图中其次养分级到第三养分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48÷596×100%≈8.1%,小于10%,B正确;森林生态系统中乔木等植物(第一养分级)的数量可能比以植物为食的昆虫等动物(其次养分级)的数量少,捕食以植物为食的昆虫等动物的第三养分级的数量可能比其次养分级的生物数量少,其数量金字塔为d型,C正确;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是逐级递减的,因此,能量金字塔不会呈倒金字塔形,D错误。5.下列与图示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所示为次生演替,群落的演替速度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B.图甲所示群落的演替过程,可以发生在任何陆地区域C.若图乙表示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量(有机物总量)组成,则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几乎全部来自该生态系统中植物固定的太阳能D.若图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则C和E在其中的作用最为关键答案D解析图甲所示为初生演替,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会受人类活动的影响,A错误;环境条件相宜时群落才可演替为森林,B错误;流经城市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大都来自于其他生态系统的化学能(蔬菜、粮食等),C错误;图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C是生产者,D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A、B是消费者,E是分解者,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最为关键的成分,D正确。6.(2024·湖南永州第一次模拟)某种甲虫以土壤中的落叶为主要食物,假如没有这些甲虫,落叶层将严峻积累,最终导致落叶林生长不良。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这种甲虫属于次级消费者B.这种甲虫与落叶树之间为捕食关系C.这种甲虫对落叶林的物质循环有促进作用D.这种甲虫在能量金字塔中位于底部答案C解析依据题意,甲虫以土壤中的落叶为主要食物,没有这些甲虫,落叶层将严峻积累,可以推知甲虫应当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A错误;食物链中的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而甲虫是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的成分,B错误;甲虫属于分解者,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正确;甲虫是分解者,而能量金字塔的底部是生产者,D错误。7.(2024·黄山一模)假设动物“沟通”的定义是:发信息者发出信息以变更接收信息者的行为。则下列不属于“沟通”的是()A.亲鸟假装翅膀受伤,以吸引天敌的留意,使其远离雏鸟B.捕食性萤火虫模拟他种萤火虫的发光信号,以吸引该种雄虫前来,将之捕食C.母土拨鼠发出警告叫声,使小土拨鼠刚好躲避天敌D.老鼠在草丛中跑动的声音,吸引了天敌的留意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中对动物“沟通”的定义,可以得出D选项不符合要求,老鼠在草丛中跑动的声音,不是其主动发出的为了变更天敌行为的信息,所以不属于“沟通”。8.(2024·荆州模拟)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④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③代表化能合成作用,植树造林有助于增加④过程B.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消费者、生产者和分解者C.物质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甲、乙、丙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削减对过程⑦的依靠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答案D解析由图示信息可知,甲代表分解者,乙代表生产者,丙代表消费者,④代表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③代表呼吸作用,A、B错误;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进行的循环,C错误;⑦是引起大气中CO2含量增加的主要缘由,D正确。9.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如将丙的食物比例由甲∶乙=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丙的数量是原来的()A.1.375倍 B.1.875倍C.1.273倍 D.0.575倍答案A解析由于生产者没有变更所以流向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没有变更,设丙原来的能量为a,则须要甲供应的能量为1/2a÷10%÷10%+1/2a÷10%=55a;变更食物比例后的丙的能量设为b,则须要甲供应的能量为2/3b÷10%+1/3b÷10%÷10%=40b,依据题意可得:55a=40b,b/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0.下列信息的传递中,与其他3种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A.小囊虫在发觉榆、松等植物后,会发出聚集信息素,呼唤同类来共同取食B.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C.雄蚊能依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D.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分答案C解析小囊虫发出的聚集信息素、榆树分泌的化学物质、群居动物的群体气味均属于化学信息;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属于物理信息。1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循环是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进行的B.碳元素主要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中C.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D.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答案BCD解析物质循环应是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进行的,A错误。12.图1是庭院经济生态农业模式图;图2是能量流经牛这一养分级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庭院里的卷心菜被菜粉蝶幼虫取食后,能放出特别香味吸引菜粉蝶的天敌,这种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B.图1中共有5条食物链,其中人占其次、三、四养分级C.图2中Ⅲ代表下一养分级(或人)摄入的能量D.图2可表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淌具有单向流淌、逐级递减的特点答案ACD解析卷心菜被菜粉蝶幼虫取食后,能放出特别香味吸引菜粉蝶的天敌,这属于信息传递功能中调整种间关系,A正确;图1中有农作物→人、农作物→鸡→人、农作物→牛→人3条食物链,人只能占其次、第三养分级,B错误;图2中Ⅰ代表牛同化的能量,Ⅱ代表牛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Ⅲ代表人摄入的能量,Ⅳ代表流入分解者的能量,Ⅴ代表牛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C正确。三、非选择题13.下图表示池塘受污染后在人为干预下复原过程的能量流淌图(单位为103kJ/m2·y),请回答:(1)池塘的不同水层分布着不同的生物,属于群落的________结构。(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沿着________________进行;能量在流经生态系统各养分级时,是________,而不是循环流淌的。(3)图中①代表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②代表的能量主要以________形式贮存。(4)能量从该生态系统的第一养分级到其次养分级传递的效率约为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5)须要人为补偿能量输入的主要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垂直(2)食物链和食物网单向流淌和逐级递减(3)呼吸作用(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4)16.9%(5)污染导致水生植物受损,流入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削减解析(1)该池塘的不同水层分布着不同的生物是由于光照不同引起的,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3)图中①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生产者的能量主要有四个去向:呼吸作用消耗、流向下一养分级、被微生物分解、未被利用的。未利用的能量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4)图中生产者为第一养分级,能量总量=3+19.5+70+23=115.5,即115.5×103kJ/m2·y,流入其次养分级的能量为19.5×103kJ/m2·y,第一养分级到其次养分级的能量传递效率=19.5÷115.5×100%≈16.9%。14.(2024·山东德州高三期末)白洋淀湿地公园具有调整气候、净化污水等功能。公园内由近水边到陆地可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核心区等区域。回答下列问题:(1)公园中的某种植物由近水边到陆地沿地表随机分布,这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区分核心区和近水缓冲区这两个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____,湿地具有净化污水的功能,同时还能进行科学考察,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3)湿地中某种以草籽和食草昆虫为食的鸟类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________养分级的能量,该种鸟类同化的能量不能100%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调查中发觉,雄性斑鸠通过点头或鞠躬追求配偶,这属于信息传递中的________信息,该现象说明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不属于该现象描述的是种群的空间特征(2)物种组成间接和干脆(3)一、二有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4)行为种群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解析(1)公园中的某种植物由近水边到陆地沿地表随机分布,不能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缘由是该现象描述的是种群的空间特征,而不是不同种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