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二经济成长历程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9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二经济成长历程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9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二经济成长历程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9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二经济成长历程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9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二经济成长历程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9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模块二经济成长历程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宏观把握历史时空时序|〈时空坐标〉|微观了解历史阶段线索|〈主旨概览〉农业手工业商业学问主线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古代中国文明的经济基础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占有特殊地位古代中国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存在主旨归纳古代中国文明是典型的农耕文明,以精耕细作的农业为基础,手工业和商业依附于农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典型特征第19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学问体系||学法指导|发达的古代农业(1)把握一个“特征”: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和小农经济为主的经营模式。(2)驾驭两个“阶段”:原始农业和传统农业。古代中国手工业(1)驾驭三个“行业”:冶金业、纺织业、制瓷业是古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行业。(2)了解三种“形态”:春秋战国时期起先,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长期并存发展。[素养热词]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官府垄断下的“青铜文明”;享誉海内外的古代手工业。一、古代中国的农业1.生产模式——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1)耕作方式①刀耕火种: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原始社会运用石刀、石斧、石犁,依肥力改变而迁徙。②石器锄耕:商周时期出现eq\x(1)青铜农具,但很少运用,主要工具仍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③铁犁牛耕春秋战国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推广两汉西汉赵过独创eq\x(2)耦犁,东汉时运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已推广到珠江流域,出现了二牛一人犁耕法隋唐江东地区出现eq\x(3)曲辕犁,安装了犁评;耕犁已相当完善(2)耕作技术春秋战国运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eq\x(4)垄作法西汉赵过推行eq\x(5)代田法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纳耕耙技术,我国农业耕作技术成熟定型(3)耕作制度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宋朝以后,江南渐渐形成了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4)水利浇灌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eq\x(6)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龙首渠等浇灌工具曹魏时改制的翻车,唐朝时创制的eq\x(7)筒车,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的eq\x(8)风力水车(5)影响①精耕细作为中华文明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并对亚、欧农业生产产生深远影响。②中国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局限性或不足,导致中国在传统社会逐步落伍。2.经营方式——从“千耦其耘”到“男耕女织”(1)集体劳作eq\x(9)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全部,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2)个体农耕(小农经济)①缘由: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渐渐推广,eq\x(10)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②特点:以eq\x(11)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③地位: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④评价主动方面是我国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和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有利于调动农夫生产主动性,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是封建王朝的主要财源,是古代中国文明成就的基础;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基本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消极方面不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和运用;随着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的激化,人地冲突日益突出,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封建社会后期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eq\a\vs4\al(|概念阐释|)精耕细作精耕细作是指在肯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技术和劳动,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高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eq\a\vs4\al(|易混易错|)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自然经济的本质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小农经济的本质属性是家庭经营,经营规模狭小。自耕农经济是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农经济除包括自耕农经济外,还包括以租种地主土地为生的佃农经济。三者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二、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演化1.官营手工业(1)历程: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eq\x(12)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接着发展;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2)特点:由eq\x(13)政府干脆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致。(3)表现时期冶铸业制瓷业纺织业商周青铜铸造进入旺盛时期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商朝时已有织机,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秦汉东汉杜诗独创水力鼓风冶铁工具——eq\x(14)水排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魏晋南北朝南北朝时独创eq\x(15)灌钢法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隋唐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快精湛著称,还汲取了eq\x(16)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宋元宋代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了五大名窑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汲取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明清青花瓷、彩瓷、eq\x(17)珐琅彩争奇斗艳设在苏杭等地的eq\x(18)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4)评价①利:资金雄厚、规模经营,有利于细密分工和协作;工匠集中、管理严格,有利于技艺水平提高。②弊:官府供应原料,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缺乏竞争;大多实行强制劳动手段,不能调动工匠的主动性;工官制度使得水准较高的手工业技术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技术独创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也简洁失传。2.民间手工业(1)生产特点①家庭手工业:作为农户的副业,其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eq\x(19)家庭消费,剩余部分作为商品出卖。②民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2)发展历程①早期状况:经验春秋战国和秦汉的发展后,魏晋南北朝时曾遭遇摧残。②隋唐时期:得以复原和发展。唐朝朝廷赋税户调的布、绢、锦等,多数出自农夫织妇之手。③宋元时期:民间日常用具及用品主要出自民营手工业;元代eq\x(20)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棉纺织品产量增多。④明清时期:eq\x(21)民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在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中起先出现eq\x(22)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3.手工业的影响(1)西汉:中国丝绸通过“丝绸之路”远销亚洲、欧洲,中国获得“eq\x(23)丝国”誉称。(2)唐朝: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3)明清: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销量更大,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eq\a\vs4\al(|概念阐释|)工商食官“工”是官府限制下的手工业者,“商”是官商,他们在官府的监督、限制下劳动,由官府赐予必需的生产原料和衣食等微薄的生活资料,称之为“食官”。他们的职业世代相袭,没有经营、迁徙的自由,专为官府和贵族服务。eq\a\vs4\al(|思维点拨|)盐铁官营汉武帝时,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打击工商业者,规定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并设置行政机构详细管理。盐铁官营虽然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抑制商人势力,但亦带有封建官营事业共有的弊病。eq\a\vs4\al(|误区警示|)官营手工业素来发达≠始终领先尽管官营手工业产品大多精致,但其生产不计成本,同时其严格的管理严峻挫伤了工匠的主动性,也不利于技术的传承,致使官营手工业的发展难以长久。明朝中叶以后,官营手工业被民营手工业超越。eq\a\vs4\al(|教材补遗|)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业贸易路途。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自中国西部通过中亚和西亚,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海上丝绸之路则以中国东南沿海为起点,经东南亚、南亚、非洲,最终到达欧洲。丝绸之路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文明沟通的主要道路。◆主题一|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一)史料实证——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的特点[史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摘编自白居易《朱陈村》[史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时常,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摘编自晁错《论贵粟疏》[探究]据史料一、二,概括归纳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提示]①分散性:是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②稳定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自给自足。③封闭性:个体之间很少有交往和合作。④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特殊是王朝政策的影响。⑤落后性:相对简洁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简洁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历史说明|★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1)有利因素①生产工具的改进和运用:如铁农具、牛耕的普及。②农夫自身的因素:拥有肯定的生产资料,生产主动性高;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③封建政府的扶植:实行重农政策,留意减轻农夫负担,扶植小农经济。(2)不利因素①自耕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实力,抗御天灾人祸的实力非常薄弱。②由于自耕农生产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古代农业始终维持着简洁再生产水平,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③封建政府统治腐朽、剥削沉重及社会动荡。(二)唯物史观——古代小农经济的影响[史料]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井田制遭到严峻的破坏。公元前685年齐国“相地而衰征”,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围围着“争霸”斗争的须要,春秋以至战国的整个历史阶段内,诸侯国们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改革。经过改革,公室宗族渐渐衰亡,卿族甚或平民势力增加,这些都为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本思潮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潘俊杰、魏婧《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探究]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小农经济的发展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影响。[提示]铁农具和牛耕的运用促使井田制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渐渐形成;加速了宗法制、分封制的崩溃,中心集权政治制度最终确立;推动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促进了思想解放。|历史说明|★多视角相识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影响(1)政治上:小农经济的分散性是中心集权制度存在的必要性和经济基础。(2)经济上: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是“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根源;小农经济的脆弱性,要求统治阶级抑制商业,防止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3)科技文化:小农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与农业相关的科技发展,造就了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好用性、实践性的特点;同时,小农经济发展的落后性也确定了中国古代科技无法实现根本性的突破;古代很多文学作品多是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志向和向往。(4)民族心理:小农经济下的中国农夫具有忠厚醇厚、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也有狭隘、自私、保守性等不足。(5)家庭伦理观念:小农经济条件下,导致“重男轻女”“安土重迁”思想观念的产生;同时也铸就了中国古代留意孝道、重视加强邻里家庭和谐的观念。对应训练1(2025届内蒙古包头二模)下图为汉代画像石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中原地区人地冲突的缓和B.田庄的管理方式较为落后C.个体农户精耕细作的特点D.雇佣关系成为普遍的现象解析:选C中原地区人地冲突的缓和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这是田庄生产,因为田庄生产主要采纳集体耕作的方式,故B项错误;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是精耕细作传统农业的体现,故C项正确;明清时期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具有雇佣关系,故D项错误。◆主题二|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一)史料实证——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缘由和过程[史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货殖列传》[史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熟,天下足。”——《陆游集》[探究]依据史料一、二,分析江南经济有何改变。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出现这种改变的缘由。[提示]改变:江南经济快速发展,经济重心渐渐转移到南方。缘由:①魏晋南北朝、唐中后期,北方是经济重心,但北方战乱较多,大量人口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江南经济的发展。②南方相对安定,东晋、南朝及南宋时期,政治中心在南方,统治者也重视发展经济。③南方地理条件优越,土壤肥沃等。|历史说明|★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朝代表现特征魏晋南北朝初步形成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江南得到初步开发中唐以后南方经济接着加速发展,渐渐赶上北方南北经济总量基本持平南宋时期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式成为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二)唯物史观——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史料]北宋科举入朝做官的官员统计前期中期后期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北方278人84.5%274人63.9%121人40.3%南方51人15.5%155人36.1%179人59.7%[探究]表格所示内容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提示]随着经济重心南移,北宋时期南方通过科举入朝为官的人数渐渐增多,客观反映了经济重心转移对教化文化的影响,说明文化重心随经济重心转移而改变。|历史说明|★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1)对城市交通贸易的影响:推动了南方沿海城市的快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南宋完成经济重心南移后,元明清时期南方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的转移肯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迁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了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的人口快速膨胀,导致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3)对人才教化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了人才教化的相应改变,推动了教化及科举的发展,也促进了南方地区教化文化的发展。(4)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北方人民的南迁,使游牧民族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沟通和合作,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5)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南方某些地区的过度开发,如“放火烧荒、围湖造田”等,肯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应训练2(2025届贵州适应性考试)韩愈曾说:“当今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材料表明()A.南方经济的发展超过北方B.南方赋税收入增加C.江南成为帝国核心经济区D.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解析:选C材料强调南方对国家财政的贡献而非南北方经济的比较,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国家赋税的来源而非南方赋税收入增加,故B项错误;由材料“当今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可知,江南地区成为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之地,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赋税比例而非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故D项错误。◆主题三|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一)史料实证——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特点[史料]官方以法令来爱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有时,为了技术的世代传习,官府还要干涉某些手工业者家属的婚姻,使民间技术的传习成为固执的传统。从元稹《织女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中可见一斑。始终到不久以前,各地还有所谓“祖传秘方”的存在。——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卷[探究]依据史料,概括中国古代为什么会出现手工业技术世代传习的特点。[提示]官府的立法爱护及对手工业者婚姻的干涉;手工业市场狭小,手工业劳动者为防止技术竞争而实行防卫措施。|历史说明|★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就从农业中分别出来,持续不断地发展。(2)手工业技术先进。古代中国手工业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很早就远销亚非欧国家。(3)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4)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发达,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民营手工业到明中叶以后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5)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手工业发展受农业生产的制约。(6)手工业布局随经济重心南移发生相应改变。(7)明中叶后,民营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二)史料实证——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史料]1850年以前,作为明清时期中国最发达的地区,江南在谷物加工、服装制作、制烛等行业的生产规模上与其城镇人口肯定数量增加的步态大体一样。榨油、酿酒、印刷等行业的成长速度较快。纺织业发展更为快速,技术领先于世界。但江南基本没有煤铁工业,生产、生活工具用铁甚少,更遑论其余贵金属。造船和工具制造等行业都有肯定发展,但在工业中占比不断下降。相应地,江南主要运用木炭和薪等燃料,以木材为主材,但人均消费量不高。在明清江南,人力始终是主要的动力来源,较大规模的作坊或手工工场不仅不多,而且还有削减的趋势。——摘编自李伯重《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年)》[探究]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19世纪中期以前明清时期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提示]江南手工业发展速度快,技术领先,但煤铁工业和工具制造业所占比重相对较低,缺乏机器动力和大型工场,这都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历史说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1)从行业和区域上看:产生于商品经济相对发达的江南地区的丝织行业。(2)从表现上看:以苏州为代表的江南丝织业中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这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标记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3)从程度上看:只是在局部发达地区一些生产部门中稀疏出现,是非常微弱的,发展缓慢,直到鸦片斗争前夕也没有成长为独立的经济力气。全国范围内,自然经济仍占肯定主导地位。(4)从历史地位上看: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反映。对应训练3(2025届云南二模)下图是四川成都出土的汉代盐场画像砖。据此推知,当时该地区()A.盐场生产实行分工协作 B.盐业专卖制度形同虚设C.盐业生产起先运用机械 D.官营制盐业的技艺超群解析:选A图中多人劳动,形成一个工作链,说明当时盐业生产实行分工协作,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盐业生产,与专卖无关,故B项错误;图中运用的定滑轮只是生产工具而非机械,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盐业生产的流程,无法体现官营,也无法说明技艺超群,故D项错误。|A组|1.(2024年全国卷Ⅱ,24)战国后期,秦国建立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公田制度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实力强大解析:选D战国后期,井田制遭到破坏,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故A项错误;战国后期铁制生产工具普及,对修建大型水利工程起到重要作用,但不是主要缘由,故B项错误;秦国的交通状况与其他国家相比并无明显优势,故C项错误;由材料“战国后期,秦国建立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并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后秦国建立了集权统治,国家有实力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故D项正确。2.(2024年全国卷Ⅲ,24)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觉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觉地分布状况见下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运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解析:选D材料中的铁器实物并不肯定就是铁制农具,故A项错误;图中新疆地区出现铁器实物,但不能据此推断新疆地区与中原地区联系紧密,故B项错误;图中铁器实物并没有广泛分布,可见冶铁技术还未广泛普及,故C项错误;从图片中能看出当时黄河流域铁器分布广泛,而当时的江南及新疆地区只是小部分集中分布,联系所学可知,当时黄河流域是主要的农耕区,这说明铁器的分布与社会的发展程度是亲密相关的,故D项正确。3.(2024年全国卷Ⅰ,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纳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足,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解析:选A依据材料“成百上千个采纳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所雇工匠……辄另谋高就”可知,井研县制盐业规模较大,并且井主所雇工匠具有选择权,这表明井研县制盐业不是官营手工业,而是民营手工业,故A项正确;材料所反映的工匠仅是少数手工业者,而且材料只是提及工匠对工作有自主权,无法体现社会地位高,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以“佣身赁力”为生的仅是少数井研县制盐业工匠,不能说明雇佣劳动已经普及,并且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井研县制盐业的发展不能说明盐业专卖制度解体,故D项错误。4.(2024年全国卷Ⅲ,26)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状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土地规模(亩)户数户数比例20以下2417.3%20~13010374.1%131~300107.2%300以上21.4%小计139100%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峻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解析:选A依据表格内容可知,拥有20~130亩土地的自耕农比例达到74.1%,这说明当时该地自耕农经济盛行,故A项正确;拥有300亩以上土地的户数仅有2家,而拥有20~130亩土地的自耕农有103家,这说明当时该地土地集中现象并不严峻,故B项错误;唐朝中期实行“两税法”后均田制瓦解,此时为唐朝后期,均田制已经崩溃,并且据材料无法推断当地是否实行均田制,故C项错误;仅凭拥有不同土地规模的户数及所占比例无法推断农业生产效率是否提高,故D项错误。5.(2024年全国卷Ⅱ,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经常讪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A.国家统一使南茶起先北运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样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解析:选CA项中“起先”说法不符合史实,故错误;材料涉及的仅是喝茶习俗在北方的影响,不能得出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样,故B项错误;由材料“北朝时……北方人经常讪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可以看出喝茶习俗在北方由被讪笑到普遍流行的改变状况,这是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的结果,故C项正确;材料只是提及北方城市中有南方的饮茶习俗,无法体现南北方经济水平的凹凸,况且南方经济水平超越北方是在南宋,这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B组|1.(2025届贵州贵阳摸底)春秋战国以前,黄河流域仅有防洪排涝的零星沟渠工程;战国时期,才出现了大型农田浇灌渠系工程。出现这一改变的主要缘由是()A.铁制生产工具发展 B.自然灾难日益严峻C.黄河流域经济发达 D.国家重视农业生产解析:选A由春秋战国以前仅有零星的沟渠到战国出现大型农田浇灌渠系工程的改变可知,战国时期铁制生产工具的运用,推动了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故A项正确;“自然灾难日益严峻”是修建农田水利工程的缘由之一,但大型农田浇灌渠系工程只有在生产力发展的前提下才能够修建,故B项错误;“黄河流域经济发达”的说法欠妥,可以说黄河流域经济发展,但黄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