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18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后素养落实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18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后素养落实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18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后素养落实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18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后素养落实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18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后素养落实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课后素养落实(十八)1.拉开维新运动序幕的是()A.“明定国是”诏书颁布B.《中外纪闻》创办C.“公车上书” D.保国会成立C[依据所学学问可知,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组织“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故选C项。]2.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A.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C.提倡变法维新 D.颠覆孔孟学说C[《新学伪经考》提倡变法,对于统治阶级是致命的打击,因此才会遭到清政府禁毁,故A项错误,C项正确;康有为把西方民主思想与儒家经史相结合,托古改制,利用孔子学说宣扬变法,主要是为了削减变法的阻力,故B、D两项错误。]3.有学者认为,戊戌新政不只是继承了洋务新政的遗产,更多的是对洋务新政的超越。以下属于“超越”的表现是()A.学习先进科技 B.涉及体制改革C.增加海军实力 D.开办近代教化B[在学习先进科技、增加海军实力、开办近代教化等方面戊戌新政与洋务新政的主见是相同的,故解除A、C、D三项;戊戌新政要求建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政体,涉及体制改革,符合题干中“超越”的意思,故B项正确。]4.(2024·海南学业水平考试)《绝版袁世凯》一书中写道:“好样的如光绪皇帝,数千年的旧制度,人家103天里发了数十条手谕就想变更,后来一个上午就让人给废了。”该书作者评述的是()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B[由材料“103天”“一个上午就让人给废了”等信息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戊戌变法运动,故选B项。]5.《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袤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A.变更了中国的社会性质B.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宣扬了民主共和的思想C[结合所学学问可知,维新变法的主要意义在于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与史实不符,解除。]6.“瓜分豆剖燃眉急,扶清灭洋树大旗。莫道中华尽软弱,农夫阶级志不移。”该诗反映的历史事务是()A.三元里抗英斗争 B.义和团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 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B[依据材料“瓜分豆剖”“扶清灭洋”“农夫阶级”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义和团运动,故选B项。]7.在义和团运动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通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懂洋语,以至用洋货者,被称为“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由此可知,义和团运动()A.坚决捍卫了民族尊严 B.打击了清朝的统治C.阻挡了列强瓜分中国 D.具有盲目的排外性D[义和团依据与西方文明接触的不同程度,把不同的人称为不同的“毛子”,这是不同程度的蔑称,体现不了捍卫民族尊严,故A项错误;义和团运动抵制洋货,拥护清政府,谈不上打击清朝统治,故B项错误;不同“毛子”的称呼不能阻挡列强瓜分中国,故C项错误;这些称呼反映了义和团不能区格外国的侵略和外国的文明,带有盲目排外倾向,故D项正确。]8.导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的斗争是()A.鸦片斗争 B.其次次鸦片斗争C.甲午中日斗争 D.八国联军侵华斗争D[八国联军侵华斗争后,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故选D项。]9.中国近代某次斗争善后谈判涉及使馆区的扩大、使馆卫队、武器禁运以及在中国驻军等问题,随后通过条约加以明确。材料中的“斗争”是()A.鸦片斗争 B.中法斗争C.甲午中日斗争 D.八国联军侵华斗争D[八国联军侵华后,列强与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其中规定将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故D项正确。]10.《辛丑条约》作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的标记,主要是因为该条约的签订导致()A.清政府在财政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B.清政府在军事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C.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D.帝国主义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形成C[《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要帮助列强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这标记着清政府在抗拒外来侵略方面已经完全走到了人民的对立面,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故选C项;A、B两项与史实不符,D项出现于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之后,均解除。]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既占上海,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埠,国土欲瓜分;自古夷狄之横,未有甚于今日者。——范书义等《中国近代史新编》材料二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原忍至今,羽翼洋人。趋炎附势,肆虐同群。材料三义和团各坛场,均门前树立大旗,上书“保清灭洋”等字,人皆耀武扬威。材料四先拆电线杆,后拆火车道,杀尽外国人,再与大清闹。——黄曾源《义和团事实》(1)材料一、二说明义和团运动爆发的主要缘由是什么?(2)材料三、四反映了义和团对待“洋人”和清政府的看法如何?说明理由?(3)义和团为什么要拆电线杆和铁路?你怎么看待此做法?[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国土欲瓜分”、材料二“最恨和约,误国殃民”等信息归纳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保清灭洋”、材料四“杀尽外国人,再与大清闹”归纳回答;其次小问,从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冲突角度以及义和团运动的策略方面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学问从打击帝国主义的角度回答;其次小问,从排斥西方文明以及落后性回答。[答案](1)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清政府推行卖国政策,使民族危机加深。(2)分别是“灭”和“扶”。说明白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冲突激化,“灭洋”成为首要目标。之后必定要反清,“再与大清闹”。这也是义和团为求发展的策略。(3)帝国主义利用铁路等侵略掠夺中国人民,义和团借此发泄仇恨,打击帝国主义。这种盲目排斥西方文明的做法是其狭隘性和落后性的反映。12.(2024·广东学业水平考试)19世纪末,有人指出“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并建议说:“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最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据此可知,他主见()A.君主立宪 B.暴力革命C.民主共和 D.实业救国A[题干中“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等信息,与君主立宪中君主得以保留,但其权力受到宪法的约束相一样,故A项正确;暴力革命是指通过阶级斗争的方式推翻旧政权,与题干保留君主不符,B项错误;民主共和的主见中不会保留旧势力的君主,C项错误;实业救国是指通过兴办工业的方式挽救国家危亡,D项错误。]13.清制,具有肯定品级的官员方可向皇帝上奏折。1898年9月2日,光绪帝颁布上谕:“士民有上书言事者,著赴都察院呈递,毋得拘牵忌讳,稍有阻格。”该上谕反映出()A.清代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B.变法激励官民上书言事C.百日维新受到军机处阻挠D.变法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依据材料“毋得拘牵忌讳,稍有阻格”可知,光绪帝的上谕激励官民上书言事,故B项正确;A项与题干信息无关,C项在材料中未体现,D项与史实不符,均解除。]14.赫德说:“义和团运动虽无人才,无器械,一败涂地;然其始羽檄一飞,四方响应。自今以往,此种精神必更深化人心,充满全国。他日又必有义和团子孙,辇格林之炮,肩毛瑟之枪,以行今日义和团未竞之志者。”这反映出他相识到()A.列强瓜分中国的安排无法实现B.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C.中国人民接着发动义和团运动D.武器落后是失败缘由A[依据赫德对义和团运动的分析“此种精神必更深化人心,充满全国。他日又必有义和团子孙……以行今日义和团未竞之志者”可知,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宏大力气,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企图,故A项正确。]15.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时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认为“若不量力而轻于一试,恐数千年文物之邦,从今已矣”,故覆电朝廷:“此乱命也,粤不奉诏。”由此可知,李鸿章()A.相识到清政府盲目自大B.对列强侵略持无所谓看法C.严峻缺乏近代外交意识D.已经成为列强在华代理人A[依据材料“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可推断出是八国联军侵华事务中,中国政府同时对多国宣战;依据材料“若不量力而轻于一试……此乱命也,粤不奉诏”可得出李鸿章不认同清政府的宣战主见,体现了他对本国实力的醒悟相识,认为清政府盲目自大,故选A项。]16.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内容分为四类:一是适当惩办策动排外屠杀和暴乱的分子及其参加者;二是实行必要措施防止此类事务重演;三是对各国及其人民在暴乱中所遭遇的损失予以赔偿;四是普遍改善与中国政府及中国的关系。这表明,列强当时的主要目的是()A.复原和强化不同等条约关系B.扶植清政府以抵制革命的潮流C.实现瓜分中国的迷梦与阴谋D.修复形象以改善与中国的关系A[由材料《辛丑条约》的内容可知,列强企图接着保持在中国的特权和地位,故A项正确;列强扶植清政府抵制人民抗拒是表面现象,其主要目的是将清政府作为其限制中国的工具,以维护其在华利益,B项错误;由材料“四是普遍改善与中国政府及中国的关系”可知,列强的主要目的不是瓜分中国,C项错误;列强的主要目的是将中国作为其掠夺的殖民地,D项错误。]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应当说,20世纪中华民族的觉醒,奋起进行民族解放运动并最终取得成功,其起点正是发生于19世纪末的这场维新运动。戊戌维新运动主见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进行全面改革,其最主要的动身点也是爱国、救国、强国。在中国近代存在两种爱国主义。其中一种爱国主义主要由下层劳动人民所体现,他们主见正面抗击外国侵略,以保卫国家的主权和争取民族的独立。另一种爱国主义则主见通过“自强”来救亡图存,戊戌维新的爱国主义就属于这一种。这种爱国主义认为,致使中国陷入民族危机的主要缘由在内而不在外——不在于列强威逼,而在于中国自身的“劣”和“弱”。而挽救国家和民族危亡的方法,不在于对外正面反抗,而在于对内改革。——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依据材料及所学学问,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存在两种爱国主义的表现形式分别是什么?分析戊戌变法“另一种爱国主义”的主要表现及影响。[解析]第一小问,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