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回忆鲁迅先生》教案_第1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回忆鲁迅先生》教案_第2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回忆鲁迅先生》教案_第3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回忆鲁迅先生》教案_第4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回忆鲁迅先生》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方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积累重点字词,梳理课文内容,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

2.学习本文善于撷取生活琐事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梳理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善于撷取生活琐事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谈话导入:同学们,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个伟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

甘为孺子牛”是他人格的写照。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位凡人,“平易近人,乐观开朗”

是他真实的一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去领略伟大而又平

凡的鲁迅。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从伟人和凡人的对比中了解鲁迅的截然不同的品格特点,让学

生对鲁迅有了多方面的认识,吸引学生去阅读文章。

二、夯实基础

1.巩固旧知

出示鲁迅相关文学常识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旧知。

填一填:鲁迅,原名,浙江绍兴人。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他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集、、,散文诗集,散文集,

以及大量杂文。

预设:周树人革命家《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野草》《朝花夕拾》

2.初读感知

(1)文学常识

出示萧红的相关介绍,帮助学生了解作者。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nai)莹,曾用笔名悄吟、田娣,黑龙江呼兰(今属

哈尔滨)人,作家。

中学时代喜欢绘画和文学,因反对包办婚姻离家出走。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

并开始为报刊写稿。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九1934年与萧军一起

离开哈尔滨,同年从青岛到上海。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

场》(开始用笔名萧红),蜚声文坛。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等。1940

年,与端木藤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1942

年,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2)字词检测

g(yao)谓(kai)碟(die)姻(kun)吸吸(kesou)强装(tidogeng)

然(jiao)肉新(xTn)金枚(jiao)对草率(shudi)洗速(zao)整(you)然

吩咐(fenfu)环(md)杀季塔(06da)深晋(WU)痛绝不以为然(rdn)

-bian(方便)ji(救济)

便-济-

_pidn(大腹便便)_ji(人才济济)

一lud(段落)

-wu(深恶痛绝)

Ido(落枕)

落~la(丢三落四)恶-e(恶心)

_luo(大大落落)_e(凶恶)

安顿:安稳。

展然:(心绪)舒展的样子。

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极点。

存心:心里怀有的念头。

揩:擦,抹。

阖:闭合。

抹杀:一概不计;完全勾销。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3)初读反馈

提问:文中的鲁迅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预设:从文中我感受到,鲁迅先生是一个乐观开朗、平易近人、幽默风趣、童心未

泯、博学广识的人。

过渡:本文是作家萧红在鲁迅先生逝世三周年之际,写下的深情回忆先生的散文。接

下来,让我们初探文本,感受萧红笔下别样的鲁迅。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背景,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文本氛围,为深入理解文

章打好基础。

三、问题探究

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从点滴琐事中读别样的鲁迅:

梳理文中与鲁迅先生相关的生活片段,说说你从中感受到的鲁迅的形象特征。

2.过程安排

(1)找到文中描写点滴生活的文字读一读,并将自己的阅读收获批注在文旁空白处。

(2)小组合作:以表格的形式梳理、归纳文中描写的生活片段。

(3)班级交流:小组推选代表汇报,师生交流这些生活片段体现的鲁迅先生的形象。

3.成果展示

(1)小组汇报:交流并明确文中描写的生活片段。

预设:

自然段生活片段自然段生活片段

1鲁迅的笑31—34许先生很忙

2鲁迅走路的姿态35—40夜里去看电影

3—13在鲁迅家里做客人(详写)41—42鲁迅先生的休息

14—17鲁迅和“我”开玩笑43—54鲁迅先生待客和工作(详写)

18—23梅雨雨季的一个晴天55—60“吃鱼丸”一事

24—26鲁迅读青年的来信61—63鲁迅认真包书

27—30鲁迅对待自己的原稿和校样64—67带病拼命地工作(详写)

小结:文章由诸多片段连缀币成,内容涉及鲁迅的神情姿态、饮食起居、待人接物、

读书写作、休闲娱乐等多个方面。

(2)师生交流这些片段体现的鲁迅先生的形象特征。

预设:

①鲁迅的笑:突出“明朗”、发自内心的“欢喜”,可见鲁迅爽朗、平易近人。

②鲁迅走路的姿态:突出“轻捷”、快,表现鲁迅先生干练敏捷的性格特征和不顾一

切、勇往直前的坚毅精神。

③在鲁迅家做客人(详写):表现鲁迅先生平易近人和待人热情.

④鲁迅先生开玩笑:表现鲁迅先生的幽默风趣。

⑤梅雨雨季的一个晴天:突出鲁迅先生对光明的渴望。

⑥鲁迅先生读青年来信:突出鲁迅先生关心青年,但也爱憎分明。

⑦鲁迅先生对待自己的原稿和校样:突出鲁迅先生的淡泊名利。

⑧看电影自己不乘车,让家人坐车:表现鲁迅先生节俭,对家人朋友的关怀。

⑨翻书休息:突出“翻一翻书就是休息”,表现鲁迅先生对时间的珍惜。

⑩写鲁迅先生午后待客,体现他待客热情;写一天的时间安排,突出与常人不同的作

息习惯,表现鲁迅先生抓紧一切时间工作,表现了他忘我工作。

⑪“吃鱼丸”一事(详写):表现鲁迅先生实事求是、严谨务实。

⑫鲁迅先生认真包书:表现鲁迅做事认真细致,一丝不苟。

⑬鲁迅先生带病坚持工作:突出鲁迅先生不顾身体疾病的奉献精神。

点拨: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要点,并相机板书鲁迅先生的重点生活片段及其体现的鲁迅

形象。(详见板书设计)

教师点拨:

(1)在同学们梳理出来的事件中,还写到了海婴顽皮、许先生很忙等事件,这些内容

与写鲁迅先生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先思考,然后师生进行课堂交流。

预设:作者试图通过生活琐事还原一个走下神坛、去符号化的鲁迅先生。特别记录下

这些与先生有着丝缕关联的琐事,看似闲笔,但从不同侧面表现了鲁迅先生的性格品质。

同时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使先生有了尘俗气息,令人可以亲近。

(2)本文写我们心中的“伟人”鲁迅,写的却是些生活小事。据说当年有位友人看了

萧红的这篇文章后,不屑地评价说:“这也值得写?这有什么好写的?"你喜欢这样的选材

方式吗?

预设:喜欢这样的选材方式。因为表现鲁迅作为伟人的文章不可谓不多,但如同本文

这样通过选取生活琐事来还原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的文章则比较少

见。萧红原汁原味地呈现了生活场景,信笔写来,使先生有了人间烟火气。

5.活动小结

我们通过梳理人物的主要事件或片段,从生活点滴中读到了一个别样的鲁迅。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学生展示、交流阅读成果为主,教师仅作适度指导、归纳与提

炼。这样做的目的,既是为了发挥学生的阅读主体作用,同时也是为了将学生较为零散的

认知系统化。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萧红的回忆,我们在点滴琐事中认识了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

活化的鲁迅。他有和普通人一样的饮食起居,他同样可以享受亲情、友情……下节课,我

们再一起深入细节感受鲁迅先生的平凡可亲吧!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自然而然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五、拓展延伸

1.类文阅读

悼鲁迅先生

巴金

十月十九日上午,一个不幸的消息从上海的一角传出来。在极短的时间里就传遍了全

中国,全世界:

鲁迅先生逝世了!

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没有人能够否认这样的一句话。然而我们并不想称他做巨星,比

他做太阳,因为这样的比喻太抽象了。他并不是我们可望而不可即的自然界的壮观。他从

不曾高高地坐在中国青年的头上。一个不识者的简单的信函就可以引起他胸怀的吐露;-

个在困苦中的青年的呼吁也会得到他同情的帮忙。在中国没有一个作家像他那样爱护青年

的。

鲁迅先生的人格比他的作品更伟大。近二三十年来他的正义的呼声响彻了中国的暗

夜,在荆棘遍地的荒野中,他高举着思想的火矩,领导无数的青年向着远远的一线亮光前

进。

别了,鲁迅先生!你说:“忘记我。”没有一个人能够忘记你的。我们不会让你静符地

死去。你会活起来,活在我们的心里,活在全中国人民的心里。你活着来看大家怎样继承

你的遗志向中华民族解放的道路迈进!

同是回忆性文章,萧红从小事着眼,刻画了一个“平凡”的鲁迅;而巴金却从大处着

手,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伟大”的鲁迅。鲁迅先生对中国而言具有怎样的意义?课下不妨

读一读巴金先生的《悼鲁迅先生》全文。

2.名言积累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鲁迅《自嘲1》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其进步。

—鲁迅《学界的三魂》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

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一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迅以“笔”为武器,与当时的黑暗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写下了很多以表心

志的文字,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设计意图:通过同主题文章的推荐,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鲁迅先生,同时拓展视野。

六、布置作业

1.当堂练习

基础过关:工整抄写课后“读读写写”中的字词。

2.课后作业

拓展延伸:搜集并背记鲁迅先生的其他经典名言。

设计意图:作业分层设计,借助书写练习,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让学生搜集更多的

鲁迅经典名言,加深学生对鲁迅的了解,同时也激发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兴趣。

【板书设计】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萧红

笑声一--------►乐观爽朗平易近人'

走路--------►雷厉风行勇往直前

待客一--------►性格随和幽默风趣

真实的

读信一--------►关心青年爱憎分明富有人情味的

生活化的

捆书---------►做事认真一丝不苟

工作一-------->不同寻常忘我精神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方案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通过刻画富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手法。

2.揣摩重点语句和段落,品吠作者细腻传神的语言,理解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通过刻画富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揣摩重点语句和段落,品味作者细腻传神的语言,理解作者情感。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萧红回忆的点滴琐事,结识了“凡人”鲁迅。这节课,让我们深入

文本,品读传神的细节,认识“真人”鲁迅吧!

设计意图:回顾旧知,连接新知。

二、问题探究

(一)自主探究

过渡: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文学作品中的细节描写往往是点睛之笔。接下来,

让我们通过这篇课文,探讨细节描写的妙处吧!

1.探究任务

在传神细节里读别样的鲁迅:

精读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细节描写,结合其中的关键词句,说一说你从中读出了鲁迅怎

样的精神品质。

2.探究方法

(1)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细节,揣摩其深意。

(2)聚焦细节描写中特别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如咀嚼生动传神的动词。

(3)留意那些与常理相悖的细节,思考人物言行的根源。

3.成果展示

预设:

(1)勾连反复出现的细节。

一组写“笑”的语句: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

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鲁迅先生明朗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

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

周先生转身坐在躺椅上才自己笑起来,他是在开着玩笑。

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

明确:笑的描写几乎贯穿全篇,是对鲁迅先生的神态细节描写。从这“明朗”、可以

“冲下楼梯来”、“冲破忧郁心境”的笑声中,我们可以读到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

迅先生。句中的“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笑得咳嗽起来”“转身坐在躺椅上才自己笑起

来”“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等细节,通过简笔勾勒,反复渲染,使读者对鲁迅先生的

开朗乐观印象深刻。

(2)咀嚼细节描写中极富表现力的动词。

语段一: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

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明确:句中“抓”“扣”“伸”等动词,是对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的极佳注脚。再加上

“刚”“同时”等时间副词,生动细致地刻画出鲁迅先生走路轻快、不拖沓,表现了他一往

直前、果敢爽利的特点。

语段二:

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一双拖鞋停在床下,鲁迅先生在枕头上边睡着了。

明确: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动作细节“站”“停”,把毛笔、拖鞋写活了,赋予它

们灵性和人性,在主人工作和休息时,它们陪伴、伺候着主人,静静地守候在主人身旁。

也形象、细腻地渲染出鲁迅先生伏息时环境的静谧,很有画面感,极富生活气息。

语段三:

鲁迅先生把书包好了,用细绳捆上,那包方方正正的,连一个角也不准歪一点或扁一

点,而后拿着剪刀,把捆书的那绳头都剪得整整齐齐。

明确:这是动作细节描写。用一连串的动作,生动细腻地写出了鲁迅先生做事认真、

一丝不苟的态度。

(3)品读有悖常理的细节。

语段一:

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

“字不一定要写得好,但必须得使人一看了就认识,青年人现在都太忙了……他自己

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工夫,他不管。反正这费的

工夫不是他的。这存心是不太好的。”

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

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明确:先生对于青年人写信写得潦草分明是深恶痛绝的,但他仍然展读直至夜深,哪

怕眼睛不济。这是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真实写照,他对进步青年从来都是那样热情

严格,尽心竭力。也许,这正是许广平先生所说的,鲁迅是为青年人“一点一点磨去的生

语段二:

鲁迅先生必得休息的,须藤老医生是这样说的。可是鲁迅先生从此不但没有休息,并

且脑子里所想的更多了,要做的事情都像非立刻就做不可……

鲁迅先生感到自己的身体不好,就更没有时间注意身体,所以要多做,赶快做。当时

大家不解其中的意思,都以为鲁迅先生不加以休息不以为然,后来读了鲁迅先生《死》的

那篇文章才了然了。

鲁迅先生知道自己的健康不成了,工作的时间没有几年了,死了是不要紧的,只要留

给人类更多,鲁迅先生就是这样。

不久书桌上德文字典和日文字典都摆起来了,果戈理的《死魂灵》,又开始翻译了。

明确:此时先生的病已经很严重了,连医生都说他“必得休息:可是,他非但没有休

息,反倒想得更多,做得更多。突出表现了鲁迅为了工作不顾病体的奉献精神,先生不愧

是坚定执着地以笔为戈,战斗一生的勇士!

4.活动小结

师小结:“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萧红的体察入微和生动描摹,使笔下

的鲁迅先生显得格外有血有肉、立体丰满。我们通过赏析文中传神的细节描写,读到了一

个别样的鲁迅:他有乐观开朗、平易近人、认真严格的个性,也有坚韧刻苦、勇往直前、

无私奉献的精神。

设计意图: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和学习这样

的写法。其中,有悖常理的地方往往是作者的有意设计,要引导学生品出其真正的用意。

(二)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于情感凝结处读别样的鲁迅:

品读饱含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深情的语句,结合其中最打动人的地方,说一说你从中感

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过程安排

(1)跳读全文,并找到饱含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深情的语句。

(2)小组内互相朗读分享你觉得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3)全班交流,结合最打动人的地方谈谈自己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成果展示

预设:

语段一:

鲁迅先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就陪客人,陪到五点钟,陪到六点钟,客人若在家吃饭,

吃过饭又必要在一起喝茶,或者刚刚吃完茶走了,或者还没走就又来了客人,于是又陪下

去,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得到夜里十二点,这

么长的时间,鲁迅先生都是坐在藤躺椅上,不断地吸着烟。

客人一走,已经是下半夜了,本来已经是睡觉的时候了,可是鲁迅先生正要开始工

••••••

明确:“两三点钟”“五点钟”“六点钟”“八点钟”“十点钟”“十二点钟”,看似琐碎但

表现力极强的时间词,再加上七个“陪”字,强调鲁迅先生会客的时间长、客人多。这么

长的时间,鲁迅先生一直坐着,不断地吸着烟。“客人一走,已经是下半夜了”,“可是鲁迅

先生正要开始工作”,表现了作者对鲁迅先生因招待客人和忘我工作而影响个人健康的担心

与痛惜。

语段二:

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

是坐着。

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样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

不像夜里那样黑大。

鲁迅先生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明确:多次强调先生“坐着”,犹如一组织特写镜头,刻画出鲁迅先生深夜刻苦工作的

情形。先生仿佛一位执笔与黑暗作斗争的勇士,用坚强的意志迎接黎明。字里行间,充满

对先生因没日没夜工作而可能折损健康的忧心,也流露出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与怀念。

4.活动小结

师小结:萧红的心灵在爱情上备受折磨,幸运的是她获得了鲁迅和许广平真挚的友情

与爱护。鲁迅说:“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为了培训萧红,鲁迅“俯

首甘为孺子牛”,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之于萧红,既是文学和思想上的导

师,又是生活中的长者,也是让人信任、亲近的朋友。萧红对鲁迅的景仰、敬爱、怀念之

情,随着一个个细节描写沉郁而舒缓地弥散开来。我们揣摩文字中的真挚情感,可以更加

真切地认识到鲁迅先生的“平常”与“不平常”。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学生展示、交流阅读成果为主,教师仅作适度指导、归纳与提

炼。这样做的目的,既是为了发挥学生的阅读主体作用,同时也是为了将学生较为零散的

认知系统化。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萧红以细腻的文笔,片段式的叙述刻画了鲁迅的多个侧面。让我们从点滴琐

事中、在传神细节里、于情感凝结处认识了别样的鲁迅,深切感受到了作者对先生的感

激、景仰、敬爱与怀念。这篇文章既具有史料价值又具有文学价值,堪称经典之作,是敬

献在鲁迅墓前永不凋零的花环,其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也值得我们借鉴。

设计意图:回顾课文的亮点,提醒学生学习借鉴。

四、拓展延伸

引导:“鲁迅先生感到自己的身体不好,就更没有时间注意身体,所以要多做,赶快

做。”同学们课下不妨找来《死》这篇文章读读,体会鲁迅先生此时的想法。

鲁迅

从去年起,每当病后休养,躺在藤犒椅上,每不免想到体力恢复后应该动手的事情:

做什么文章,翻译或印行什么书籍。想定之后,就结束道:就是这样罢——但要赶快做。

这“要赶快做”的想头,是为先前所没有的,就因为在不知不觉中,记得了自己的年龄。

却从来没有直接的想到“死”。

我并不怎么介意于他的宣告,但也受了些影响,H夜躺着,无力谈话,无力看书。连

报纸也拿不动,又未曾炼到“心如古井”,就只好想,而从此竟有时要想到“死”了。不过

所想的也并非“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或者怎样久住在楠木棺材里之类,而是临终之前

的琐事。在这时候,我才确信,我是到底相信人死无鬼的。我只想到过写遗嘱,以为我倘

曾贵为宫保,富有千万,儿子和女婿及其他一定早已逼我写好遗嘱了,现在却谁也不提

起。但是,我也留下一张罢。当时好像很想定了一些,都是写给亲属的,其中有的是:

一,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钱。——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

二,赶快收敛,埋掉,拉倒。

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