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结合的种植制度_第1页
农牧结合的种植制度_第2页
农牧结合的种植制度_第3页
农牧结合的种植制度_第4页
农牧结合的种植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牧结合的种植制度.一、农牧结合的概念和意义二、农牧结合的效率三、农牧结合种植制度四、农牧交错带生态问题.一、农牧结合的概念与意义

1.概念农—作物生产cropproduction;牧—动物生产animalproduction农牧结合:是指农区种植业与牧渔业相互适应与协调,牧渔业的规模和种类与种植业提供的饲料相适应,而种植业生产也适应于牧渔业的需要,二者平衡协调开展。农牧结合的种植制度:是指农区与牧渔业相适应的种植制度,即种植业的结构、产品、种植方式能适应一定水平牧渔业的数量和种类。.农牧结合的纽带饲料生产:能够为畜牧禽鱼提供饲料的种植业生产,包括粮食类,饲草类,副产品类。我国饲料特点:粮食为主,人畜共用,专用饲料种植缺乏,30-40%,水稻作饲料副食为主,有什么吃什么,专用配合饲料生产缺乏质量不高,缺乏优质〔动物〕蛋白质饲料,全价配合饲料缺乏.我国畜牧业特点猪、禽为主,羊为辅,牛少农区为主,牧区为辅,食粮为主,食草为辅分散养殖为主,规模养殖为辅.我国牧区家畜虽增长了约6倍,但牧区牧业总产值占全国牧业总产值的比重缺乏6%,肉类总产量缺乏全国肉类总产量的5%,奶类总产量缺乏全国奶类总产量的10%;长期过度利用草原,使草原退化面积已占到总面积的1/3;草原还将长期处于超负荷的严重“透支〞状态;大力开展农区畜牧业,走农牧结合的道路,才有可能解决我国不断增长的对动物食品的需求;.据报道,在我国年产4.8亿t左右的粮食中,每年约有22.2%用作饲料,如果直接将局部粮食用地改种优良饲料作物,可比种粮提高20%的营养体饲料量。例如,北方可以扩种粮——饲型玉米,玉米作配合饲料喂猪,玉米秸秆经青贮喂牛,比单一种粮可多产肉30%。南方可用一局部耕地种植甘蔗,其产量可超过100t/hm2。据FAO推算,我国用6.6%的耕地种甘蔗,就能年产4000万t肉。在城郊区,推广粮-菜-草间作,可收鲜草3.75万kg/hm2以上,按20kg鲜草(加1kg精料)可换回1kg奶汁,即可获1800kg/hm2奶。.国内曾有人提倡“秸秆畜牧业〞,因为,我国农业“三大秸秆〞(玉米秸秆、稻草和小麦秸)的总产量年产可达4.2亿t以上,但从我国农民对秸秆的实际利用习惯分析,可饲用量仅为1.5亿-2.0亿t,由于其中的粗蛋白质可消化性差,根本上不能被反刍动物消化利用;从物尽其用的角度出发,只能作为大家畜的“维持用能量饲料〞。从开展优质、高产、高效畜牧业的角度分析,畜牧业开展所需的饲草单靠农作物秸秆支撑显然是不行的,从国际上看开展高效畜牧业所需的饲草体系没有哪一个国家是靠农作物秸秆来支撑的。因此开展农区的饲草产业成为必然选择。.2.农牧结合的意义农区畜牧业占全国畜牧业的主导地位。农牧结合是农区畜牧业开展的主要形式。提高农业产品质量和丰富程度,为社会提供不可替代的动物产品:肉、蛋、奶、皮革、药物等等;使人类不能直接利用的植物产品转化为有用的农产品;增加种植业产品的附加值;加快实现农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为种植业提供动力和有机肥料:过腹还田,有机农业;.我国肉、蛋、水产品年人均消费量〔单位:公斤〕

1980198519901995城市乡村城市乡村城市乡村城市乡村肉类20.527.7521.9610.9725.1411.3423.6511.29禽蛋5.221.206.842.057.252.419.743.22水产品7.261.107.081.647.692.139.203.36说明:统计指标分别为“城镇居民家庭〔或职工家庭〕平均每人全年购置的主要商品数量〞和“农村居民家庭〔或农业家庭〕平均每人主要商品消费量〞。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年份20002001200220032004粮食193.79183.25179.72169.76165.08豆类112.98111.77112.88111.83113.17蔬菜29.4731.8433.5333.8533.46水果7.297.578.107.626.49油脂1.431.521.731.291.15食糖20.3920.0323.5424.2022.62肉类7.236.866.977.407.00蛋类4.455.427.108.799.23奶类6.076.467.828.187.822000-2004年我国居民人均每年食物消费量〔单位:kg/人年〕项目2000200120022003热量2961.02945.52920.42940.2脂肪84.285.588.696.3蛋白质82.582.581.881.82000-2004年中国居民人均每日热量供给量变化〔单位:kcal/人年、g/人年〕.摄入食物城市居民农村居民198219922002198219922002畜禽类62101105233869蛋及其制品1629334920水产品224445719241982、1992、2002年全国城乡居民的食物摄入量〔g/标准人日〕.1980-2005我国肉、蛋、奶总产量变化图

〔单位:百万吨〕

Changesofmeat,eggandmilkyieldinChina

MillionTon.中国世界食物结构比较能量(Kcal)蛋白质(g)脂肪(g)总量植物%动物%总量植物%动物%总量植物%动物%世界平均261783.416.669.465.734.363.547.152.9美国365363.636.4106.732.567.5169.239.061.0日本280480.719.385.648.951.181.356.343.7中国254893.16.969.083.916.138.162.237.8标准>2400851570-7575-8020-257050-5545-50.

2003年我国农村家庭人均食品消费量2003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食品消费量2010年中国达到百姓营养食谱标准的人均食品消费量2001年美国居民人均食物供应量2001年美国是我国2010年人均食物消费标准的倍数口粮192.579.5155116.90.75蔬菜110.6118.3147124.50.85水果18.31

38113.42.98食用植物油6.39.21026.72.67食糖1.3

971.67.95肉类(猪牛羊肉)15.023.728121.54.34家禽3.29.2

47.8

蛋类4.811.21514.70.98奶及奶制品1.061116256.616.03水产品4.713.41621.21.23豆类

133.90.3资料来源:①②来源于国家统计出版社?中国统计摘要2004年?。③来源于中国农业部,摘于2002年11月21日?北京青年报?。④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我国与美国居民每年人均食品消费量的比照.我国提出食物消费三大阶段性目标及质量要求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单位:kg)

人均年消费量谷物豆类食用植物油蔬菜水果肉类奶类蛋类水产品2010年15213101494029181517食物质量要求大部分食物质量达到国家强制标准,优质食物供给大幅度增加,食物结构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缓解,有效控制各种食物资源的破坏和环境污染,基本扭转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恶化势头,巩固和促进食物资源的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2020年14715101574828281719食物质量要求

所有食物质量达到国家强制标准,大部分加工食品达到行业标准。继续增加优质食物供给比重,食物结构性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得到基本解决。食物生产的环境条件基本得到改善,外部环境条件基本不对食物构成污染,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加强。2030年14620101625328411719食物质量要求我国食物资源要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治理,食物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和手段实现高效化、优质化和清洁化,食物生产要素结构与配置合理优化,食物质量安全能够保证居民健康生活需求。.3.我国农牧结合的现状:种植业为主,牧渔业为辅;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牧业结构与种植业产品衔接不合理,饲料以利用种植业的副产品和粮食为主,饲料生产水平低;规模生产与分散饲养并存。我国畜牧业以农区为主,而在农区养殖业的肉类总产量中猪肉约占3/4,其中家庭养猪业的奉献那么又占猪肉总产量的80%以上。猪肉在中国农村是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宗大商品。.二、农牧结合的效率第一性生产决定第二性生产。转化效率饲料转化效率:不同畜禽的、系统整体的单位耕地产出效率...

不同畜禽的饲料转化效率

奶牛肉牛绵羊猪肉猪蛋小麦豌豆马铃薯能量167563312773779332001600蛋白质7.71.81.53.36.15.923.318.728.0产值525228154365365230300250600等级******************不同生产耕地生产率1000兆卡/亩,公斤/亩.主要畜禽饲料转化率活体料肉比胴体料肉比(饲料/产品)能量转化率(%)蛋白质转化率(%)猪45.64.614.4肉鸡2.63.55.824蛋鸡3.63.710.422奶牛0.80.81728肉羊2.15.4肉牛9152.67鱼2.5.奶牛、水产最高禽蛋较高猪也不低禽肉较低羊牛很低根本结论.1.农牧结合的途径/模式

农牧结合的形式取决于各地饲料资源和畜禽的特点。畜禽的类型:精料型:pig,chicken

粗料型:cattle,sheep饲料资源:籽粒、秸秆、藤蔓、饼粕、植株鲜体--蛋白饲料、能量饲料、维生素饲料、矿物质饲料。生产方式:散养规模化舍饲放牧异地育肥。三、农牧结合种植制度.饲料:能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粗纤维。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及其它副产品,蛋白饲料多元化;开展粮饲、经饲兼用作物:谷物、薯类、豆类;将饲料作物生产纳入种植制度:一元→二元→三元结构充分利用各种土地开展饲料作物:田间隙地、草山草坡、滩涂、庭院、四旁地〔田、路、沟、塘旁〕等等;饲料作物与其它作物轮作;开展饲料作物与其它作物多熟种植体系。.农牧结合种植制度将饲料生产纳入种植制度〔多样化〕增加饲料谷类作物和薯类作物〔高产〕重视蛋白质饲料的生产〔豆、棉、油〕重视青饲料作物的插种和间套复种〔短期、青饲料〕,专用青饲料种植重视饲料粮食、饲料蔬菜兼用作物的种植〔玉米、绿肥〕重视非耕地饲料资源的管理和利用〔草、树,沟、路、园〕.影响农牧结合的根本因素社会开展水平社会文化风俗宗教意识社会平稳状况人口密度状况经济因素纬度因素地形作用气候作用土壤作用生物作用技术因素社会因素地理生态环境因素.Animalsinurbanandperi-urbanagriculture农区与牧区的比较优势与配合.Clements在1905年首先提出了ecotone〔生态交错带〕术语,Odum在1971年对其进行补充和完善。在随后开展的国际生物学方案〔IBP〕、人与生物圈方案〔MAB〕、地圈-生物圈方案〔IGBP〕等研究中,生态交错带的研究日益提到日程上来,尤其是作为人类不合理活动产物的生态脆弱带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农牧交错带与生态交错带和生态脆弱带紧密相关,它是我国农业区域与畜牧业区域相交汇和过渡的地带,其分布斜贯东北—西南,处在我国生态环境和地域经济的一个重要分界线上。四、农牧交错带的一些生态问题.中国南北农牧交错带位置图.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位置图内蒙古、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8个省(区)包括177个县(旗)、4个县级市、20个市辖区,总面积约69×104km2.主要自然灾害特征:风大风多的地区旱灾频发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沙化速度最快的地区农牧交错带(北京师范大学提供)..农牧交错带开发治理的经验教训1.三个恶性循环生态—越垦越荒,越荒越垦。生态系统物质能量流趋小。关键改善水土恢复植被提高光能利用率。经济—越穷积累和投入越少,不能维持简单再生产。商品货币形态物质能量流弱小。关键是建立造血功能,即生产和转化为商品流的技术和机制,必要的启动资金。社会—越穷越愚昧落后,信息流小且不畅。关键是提高劳动力素质,提供市场和科技信息,教育培训打工。落后源于封闭,开放引进负熵达有序,改革调整结构。防止走向另一极端:从滥垦转向消极的退。梯田全退,草原养野生动物,无视农业根本建设。正确认识农业的效劳功能的双重性,总体正负取决于比例和结构。.社会恶性循环生态恶性循环经济恶性循环越垦越荒越穷投入越少越穷越闭塞落后素质越差超载草场退化生态脆弱和贫困地区的三个恶性循环如后山由70年代以前内蒙古相对富裕地区沦为经济最不兴旺和最贫困地区.2002-3-20北京尘暴

2000-4-6呼和浩特

沙尘暴〔右下〕.

山上涂白漆,糊弄朱鎔基。植树造林杨树灌化正常植被分布.栗钙土树根坨滩地保存最好的三北防护林段坝上枯树黄土高原北部狭小的榆树冠.农牧交错带生态治理的途径1.解决超载的途径FAO指标:干旱地区7人,半干旱20人/km2。现状:新疆11.2,武川40人。国情决定都移民和草原养野生动物不可行。城镇化、开拓二三产生计、建设根本农田精种高产、多种经营特色种养、延长产业链。未来人口东中西部布局,向东迁移。2.土地利用的“宜--那么--〞原那么400mm以上林、100-250mm灌、200-400mm草、低地生物结皮、100mm以下荒;500mm以上旱农、350-500mm滩地和丘陵下部、350mm以下绿洲;草地宜牧其他——城镇、工矿、旅游、沙产业、地区特色优势。.3.控制沙尘和荒漠化的途径时空覆盖度:覆盖时段与气候风蚀力控制风蚀技术途径:生物为主、化学、物理〔1〕削弱风速,防风林〔滩地农田周围〕、风障、风墙,利用背风地形;〔2〕增大地表粗糙度削弱近地风速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