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8第七章-白居易及其提倡的新乐府运动_第1页
唐诗宋词8第七章-白居易及其提倡的新乐府运动_第2页
唐诗宋词8第七章-白居易及其提倡的新乐府运动_第3页
唐诗宋词8第七章-白居易及其提倡的新乐府运动_第4页
唐诗宋词8第七章-白居易及其提倡的新乐府运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第七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第七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赵翼说:“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瓯北诗话》卷四)第七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第一节新乐府运动第二节白居易及其创作第三节《长恨歌》及其接受第四节刘禹锡第七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一节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一、新乐府运动概况二、张籍三、王建四、元稹五、几个相关名词解释第七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一节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概况(一)、乐府诗的发展概况(二)、新乐府运动发展的大致脉络(三)、新乐府和新乐府运动的定义(四)、新乐府运动兴起的背景第七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一节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概况新乐府运动,是中唐出现的一次文学运动。以杜甫为发蒙,元结顾况为先驱,张籍,王建,李绅为开始,到元白形成高潮。新乐府运动以新题乐府写时事,继承了汉乐府反映现实的精神,力求诗歌与现实取得紧密联系,以使诗歌发挥社会作用,新乐府诗歌具有讽喻性和通俗性的显著的特点。第七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一节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概况1.政治背景。2.前人创作经验3.反对大历诗风4.统治者的合作

第七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一节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张籍(768?—830),字文昌,吴郡人,后迁居和州。贞元十五年(799)进士。元和初年任太常寺太祝。长庆元年(821)由韩愈推荐为国子博士,后迁水部员外郎。大和二年(828)任国子司业,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有《张司业集》。第七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一节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张籍《野老歌》: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牧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第七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一节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张籍《牧童词》:“牛牛食草莫相顾,官家截尔头上角!”《征妇怨》“夫死战场子在腹”《促促词》“家中姑老子复小,自执吴绡输税钱”第七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一节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张籍《乌夜啼引》写“吏人得罪囚在狱”后,接写其妻:“少妇起听夜啼乌,知是官家有赦书。下床心喜不重寐,未明上堂贺舅姑。”第七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一节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写作背景东平这个地方,有一位李司徒师道,父子三人,割据一方,是当时最为跋扈的一个藩镇。李师道非常仰慕张籍的学识,很想罗致徵聘他,来为自己效命。

张籍虽是穷官,却淡泊名利,更不愿与乱臣为伍,常以诗歌自误,逍遥而自在。张籍不便正面拒绝李师道的徵聘,所以,写了一首《节妇吟》,寄给了李师道第七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一节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宋人张戒评之:“专以道得人心中事为工,……思深而语精”(《岁寒堂诗话》卷上)王安石“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第七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一节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王建

王建,生卒年不详,字仲初,颍川人今河南省禹州市

出身寒微。大历十年(775)登进士第,求官无成,乃隐居学仙,后从军边塞13年。元和八年(813)前后,始为昭应县丞。大和二年(828),自太常寺丞出为陕州司马,晚年退居咸阳原上。

第七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一节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王建

与张籍情谊最深,唱酬甚多,皆擅长乐府诗,世称“张王乐府”。

张籍《赠王建》云:“白君去后交游少,东野亡来箧笥贫。唯有白头王建在,眼前犹见咏诗人。”第七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一节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王建《田家行》: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缲

qiāo1.做衣服边儿藏着针脚的缝法:~边儿。sāo同“缫”。

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田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第七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一节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王建《织锦曲》“莫言山积无尽日,百尺高楼一曲歌。”《簇蚕词》:“三日开箔雪团团,先将新茧送县官。已闻乡里催织作,去与谁人身上著?”第七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一节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王建《辽东行》、《送衣曲》、《饮马长城窟》等《宫词》: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第七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一节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王建

明人高棅:“大历以还,古声愈下。独张籍、王建二家体制相似,稍复古意。或旧曲新声,或新题古意,词旨通畅,悲欢穷泰,慨然有古歌谣之遗风。”(《唐音癸签》卷七引)第七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一节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王建

清人翁方纲:“张、王乐府,天然清削,不取声音之大,亦不求格调之高,此真善于绍古者。较之昌谷,奇艳不及,而真切过之。”(《石洲诗话》卷二)第七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一节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元稹(779—831),字微之,京兆万年(古都西安)人。

15岁明经及第,24岁举书刺拔萃科,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806),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左拾遗。后任监察御史。长庆二年(822)升任宰相,同年罢为同州刺史。大和三年(829)入朝为尚书左丞,后出任武昌军节度使。《元氏长庆集》新乐府运动—元稹《春晓》:半欲天明半未明,醉闻花气睡闻莺。猧儿撼起钟声动,二十年前晓寺情猧

wō小狗

《离思五首》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第七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一节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一: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画箧,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其二: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皆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其三: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同穴窅yǎo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第七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一节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几个相关的名词解释元白: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的并称。《新唐书·白居易传》:“居易于文章精切,然最工诗。初与元稹酬咏,故号元白。”两人最为友善,文学主张、诗歌风格均相近,同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元白诗派:指中唐时期以通俗浅切的语言,新乐府的形式,反映安史之乱后的社会现实,创造了“以俗为美”的艺术境界的一批诗人。这批诗人除元、白外,还有张籍、王建等人。第七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一节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几个相关的名词解释

元和体:指唐元和年间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风。《新唐书。元稹传》:“稹尤长于诗,与居易名相埒liè

,天下传讽,号元和体。”据元稹《上令狐相公启》,有些人摹仿他们那些次韵相酬的长篇排律以及流连光景的短诗,当时也被目之为元和体。元和是唐宪宗

李纯的年号(806—820)。唐宪宗李纯唐宪宗李纯,原名李淳,被立为皇太子以后改名。他是唐顺宗长子,大历十三年(778)二月十四日出生在长安宫中。宪宗在位15年间,勤勉政事,君臣同心同德,从而取得了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并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成就了唐朝的“元和中兴”。长期以来,唐朝皇帝得到评价较高的有三人:唐太宗、唐玄宗、唐宪宗。公元820年,元和十五年,迷信神仙,不务朝政,被宦官陈宏进所杀。

第七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第一节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几个相关的名词解释长庆体:指唐诗人元稹、白居易的诗风。二人作品均于唐穆宗长庆年间(821—824)结集,白有《白氏长庆集》,元有《元氏长庆集》,诗歌风格亦接近,故有此称。清初以来,亦往往专指元白偏重于叙事的七言长篇歌行唐穆宗李恒(795年-824年),原名宥。宪宗第三子。元和七年(812年)被立为皇太子,改名恒。他是宦官梁守谦等拥立的唐朝第12位皇帝。在位4年期间宴乐过多,畋游无度,不留意天下之务。后服金石之药而死,享年29岁,葬於光陵。第七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第一节新乐府运动元轻白俗:指唐诗人元稹、白居易的诗风。李肇《唐国史补》:“元和以后,……诗章则学矫激于孟郊,学浅切于白居易,学淫靡于元稹。”此即指元诗“淫靡”、白诗“浅切”的一面。苏轼《祭柳子玉文》:“元轻白俗,郊寒岛瘦。”第七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二节白居易及其创作白居易及其创作一、白居易的生平思想二、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三、白居易的讽喻诗四、白居易的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五、白居易的影响第七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二节白居易及其创作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居洛阳香山,自号香山居士,又曾官太子太傅,后人因而也称他白傅。原籍太原。因其祖、父俱在河南作官,所以居家河南。“世敦儒业”

白居易的一生可以分为前后两期,而以他44岁被贬为江州司马为界线。家庭影响以及饮酒白居易的祖父白湟、父亲白季庚及外祖父都是诗人但白居易和李白、杜甫一样,也嗜酒成性。方勺《泊宅编》卷上说:白乐天多乐诗,2800首中,饮酒者800首。

白居易家酿美酒,每次喝酒时必有丝竹伴奏,僮妓侍奉。与他喝酒的都是社会上的名流,如裴度、刘禹锡等。第七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二节白居易及其创作白居易及其创作—生平思想(前期)白居易16岁时,已经写出不少可以传世的好诗,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据说白居易初到长安,去拜见老诗人顾况。顾况闻他名居易,便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恐不易。”及读到这首诗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大为赞赏,说有这样的文笔,居长安不难。

“十年之间,三登科第,名入众耳,迹升清贵”自到长安,顾况为之延誉后,白居易有时居长安,曾去过徐州、襄州、杭州等地,交结了一些诗人,真正开始了他的诗人生涯。他27岁方从乡试,29岁时,以第四名及进士第,31岁时,试书判拔萃科,与元稹等同时及第,成为莫逆之交。在32岁那年春,白居易被授校书郎,算是步入了仕途,33岁时自洛阳徙家于秦,卜居渭上,距长安约百里,到35岁时,罢校书郎,随后又授周至县尉。次年,他由周至县尉调充进士考官,补集贤院校理。这年冬季,授翰林学士,一年前后,娶杨虞卿从妹为妻,元和三年(808年)拜左拾遗。

贬为江州司马元和六年(811年)四月,因母亲去世,白居易丁忧渭村,而他的爱女金銮子也在这一年夭折。居渭村三年多,白居易又贫又病,好友元稹时常分俸济其困难。元和九年(814年)冬,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后因上疏请急捕刺武元衡者,为宰相所恶,贬为江州司马。此次连续被贬,对白居易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和教训,使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为避祸远嫌,“不复愕愕直言”,“世事从今口不言”。在江州,他自称为“天涯沦落人”,以游历山水、作诗为事,慕起陶渊明来,希望作个隐逸诗人,并转而事佛,企图从佛教中求得解第七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二节白居易及其创作白居易及其创作—生平思想(后期)元和十三年(818)升任为忠州刺史,元和十五年(820被召回长安,唐穆宗长庆二年(822)被任命为杭州刺史。唐敬宗宝历元年(825)三月,白居易又出任苏州刺史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卒,享年75岁,

后期总结虽则消极、蓄妓、耽酒、信佛,但在杭州刺史任上,他政绩斐然,关心民间疾苦,最为人称道的是修筑杭州湖堤蓄水灌田。人们为了怀念他,名所筑之堤为“白堤”,此外,还浚城中六井,以供市民饮用。从白居易一生仕途看,虽多为官,但总不顺利,老是处于一种忧愤不安的状态中。作为一个诗人,却成就极大,可以说名动朝野,甚至妇孺皆知。第七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二节白居易及其创作白居易的诗歌理论第一,强调诗歌的社会功利作用,认为诗歌必须“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第二,强调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第三,强调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第四,强调语言的通俗质朴。第七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二节白居易及其创作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与元九书》:“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新乐府序》“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寄唐生》:“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第七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二节白居易及其创作白居易的诗歌理论《新乐府序》:“篇无定句,句无定字,系于意,不系于文。”《与元九书》:“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第七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二节白居易及其创作白居易的诗歌理论《策林》六十九:“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秦中吟序》:“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第七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二节白居易及其创作白居易的诗歌理论《寄唐生》:“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新乐府序》:“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白居易的讽喻诗《与元九书》:

自拾遗来,凡所适所感,关于美刺兴比者,又自武德迄元和,因事立题,题为新乐府者,共一百五十首,谓之讽谕诗。又或退公独处,或移病闲居,知足保和,吟玩性情者一百首,谓之闲适诗。又有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一百首,谓之感伤诗。又有五言、七言、长句、绝句,自一百韵至两韵者四百余首,谓之杂律诗。第七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二节白居易及其创作白居易的讽喻诗(一)、讽喻诗的思想内容(二)、讽喻诗的艺术特点第七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二节白居易及其创作白居易的讽喻诗1.广泛地反映下层人民的痛苦,并表示极大的同情,如《观刈麦》、《杜陵叟》、《重赋》、《红线毯》等。

2.揭露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欺压人民的种种弊政,如《卖炭翁》、《轻肥》、《买花》等。第七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二节白居易及其创作白居易的讽喻诗3.宣扬爱国主义,反对侵略战争,如《西凉伎》、《新丰折臂翁》。4.反映旧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和宫女的痛苦,如《井底引银瓶》、《母别子》、《上阳白发人》等。第七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二节白居易及其创作白居易的讽喻诗主题专一和明确。运用细节刻画来塑造人物形象。鲜明的对比,特别是贫富对比。叙事和议论相结合。语言通俗易懂。第七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二节白居易及其创作白居易的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第七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二节白居易及其创作杂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第七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二节白居易及其创作杂律诗《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第七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三节长恨歌及其接受长恨歌及其接受缀玉联珠六十年,谁叫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唐宣宗李忱《吊乐天》李忱唐宪宗李纯十三子,元和五年(810年)出生。是唐穆宗李恒的弟弟,唐武宗李炎的叔叔第七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三节长恨歌及其接受长恨歌及其接受一、长恨歌二、长恨歌在当时的接受三、长恨歌在后代的接受1、红颜祸水2、江山美人两难抉择3、关怀底层4、女性视角陈鸿《长恨歌传》开元中,泰阶平,四海无事。玄宗在位岁久,倦于旰gàn晚,~食宵衣(天晚才吃饭,天未亮就穿衣起床,多用以称谀帝王勤劳政事)食宵衣,政无大小,始委于右丞相,稍深居游宴,以声色自娱。先是元献皇后、武淑妃皆有宠,相次即世。宫中虽良家子千数,无可悦目者。上心忽忽不乐。时每岁十月,驾幸华清宫,内外命妇,熠耀景从。浴日余波,赐以汤沐。春风灵液,澹荡其间。上心油然,若有所遇,顾左右前后,粉色如土。诏高力士潜搜外宫,得弘农杨玄琰女于寿邸,既笄矣。鬓发腻理,纤秾中度,举止闲冶,如汉武帝李夫人。别疏汤泉,诏赐藻莹,既出水,体弱力微,若不任罗绮。光彩焕发,转动照人。上甚悦,进见之日,奏《霓裳羽衣曲》以导之;定情之夕,授金钗钿合以固之。又命戴步摇,垂金珰,明年,册为贵妃,半后服用。由是冶其容,敏其词,婉娈万态,以中上意,上益嬖焉。时省风九州,泥金五岳,骊山雪夜,上阳春朝,与上行同辇,止同室,宴专席,寝专房。虽有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暨后宫才人、乐府妓女,使天子无顾盼意。自是六宫无复进幸者。非徒殊艳尤态致是,益才智明慧,善巧便佞,先意希旨,有不可形容者。叔父昆弟皆列位清贵,爵为通侯。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piánbì,友善柔,友便佞piánnìng),损矣。”译文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利的。结交脾气暴燥的人,结交优柔寡断的人,结交谄媚逢迎的人,是有害的便辟是指脾气暴燥善柔是指优柔寡断便佞是指谄媚逢迎姊妹封国夫人,富埒王宫,车服邸第,与大长公主侔矣。而恩泽势力,则又过之,世入禁门不问,京师长吏为之侧目。故当时谣谚有云:“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欢。”又曰:“男不封侯女作妃,看女却为门上楣。”其为人心羡慕如此。天宝末,兄国忠盗丞相位,愚弄国柄。及安禄山引兵向阙,以讨杨氏为词。潼关不守,翠华南幸,出咸阳,道次马嵬亭。六军徘徊,持戟不进。从官郎吏伏上马前,请诛晁错以谢天下。国忠奉牦缨盘水,死于道周。左右之意未快。上问之。当时敢言者,请以贵妃塞天下怨。陈鸿《长恨歌传》上知不免,而不忍见其死,反袂掩面,使牵之而去。仓皇展转,竟就死于尺组之下。既而玄宗狩成都,肃宗受禅灵武。明年大赦改元,大驾还都。尊玄宗为太上皇,就养南官,自南宫迁于西内,时移事去,乐尽悲来。每至春之日,冬之夜,池莲夏开,宫槐秋落。梨园弟子,玉琯发音,闻《霓裳羽衣》一声,则天颜不怡,左右欷歔。三载一意,其念不衰。求之梦魂,杳不能得。

陈鸿《长恨歌传》元和元年冬十二月,太原白乐天自校书郎尉于周至,鸿与琅琊王质夫家于是邑,暇日相携游仙游寺,话及此事,相与感叹。质夫举酒于乐天前曰:“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乐天因为《长恨歌》。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歌既成,使鸿传焉。世所不闻者,予非开元遗民,不得知。世所知者,有《玄宗本纪》在。今但传《长恨歌》云尔。

(摘自汪辟疆校录《唐人小说》)

第七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三节长恨歌及其接受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不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汉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第七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三节长恨歌及其接受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第七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三节长恨歌及其接受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回登剑阁。峨眉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展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劈黄金合分钿。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第七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三节长恨歌及其接受李白的《清平调》三首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第七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三节长恨歌及其接受刘禹锡《马嵬行》:“军家诛戚族,天子舍妖姬”。元稹《连昌宫词》:“开元之末姚宋死,朝廷渐渐由妃子,禄山宫里养作儿,虢国门前闹如市。弄权宰相不记名,依稀记得杨和李。庙漠颠倒四海摇,五十年来作疮痍”。

第七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三节长恨歌及其接受温庭筠《马嵬佛寺》“荒鸡野唱战尘深,五鼓雕舆过上林。才信倾城是真语,直教涂地始甘心”。罗隐《马嵬坡》:“佛屋前头野草春,贵妃轻骨此为尘。从来绝色知难得,不破中原未是人”

。李商隐《华清宫》“华清恩幸古无伦,犹恐娥眉不胜人。幸免被他褒女笑,只教天子暂蒙尘。”

。李益《过马嵬》:“汉将如云不直言,寇来翻罪绮罗恩。托君休洗莲花血,留取千年妾泪痕。”

于濆pēn

《马嵬驿》:“常经马嵬驿,见说坡前客。一从屠贵妃,生女愁倾国。是日芙蓉花,不如秋草色。当时嫁匹夫,不妨得头白。”黄滔《马嵬》:“锦江晴碧剑锋奇,合有千娘降圣时。天意从来知幸蜀,不关胎祸自蛾眉。”

徐夤的“未必蛾眉能破国,千秋休恨马嵬坡。”(《开元即事》)李商隐《马嵬》:“海外徒闻传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龙池》“龙池赐酒敞云屏,揭鼓声高众乐停。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第七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三节长恨歌及其接受深情只拟乾坤久,绝宠宁知咫尺休。路边三尺妖姬土,长带千秋万古羞。——明薛宣《马嵬》渔阳古鼙声动地,翠华出都百余里。六军不发无人管,破国亡家尽妃子——清张映辰《马嵬驿》第七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三节长恨歌及其接受袁枚《再题马嵬驿》

到底君王负旧盟,江山情重美人轻。玉环领略夫妻味,从此人间不再生。才过生日咒长生,谁料生天促此行。六月佛堂凉似水,梵王挥手竟无情。第七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三节长恨歌及其接受旧宠珍同掌上珠,一朝割爱掷泥途。玉环倘有重生日,可愿三郎再作夫?—崔光斗《咏马嵬》之五和门谁息六军哗,一死终能护翠华。毕竟大家非好色,不曾并命殉梨花。—祝德麟《马嵬》三郎多情信有无?忍看绝代委征途。六军不发无人管,却把阿环作护符。—方玉润《马嵬怀古》第七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三节长恨歌及其接受袁第锐先生《马嵬坡怀古》

生生世世语堪夸,绝似英伦爱德华。辛浦夫人齐耄耋,三郎终竟负娇娃。清代诗人张问陶《重过马嵬》:

儿女谁甘负好春,红闺几见可怜颦?

三郎不合为天子,苦被江山误美人。第七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三节长恨歌及其接受袁枚的《马嵬》之二: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金人高有邻《马嵬》:事去君王可奈何,荒坟三尺马嵬坡。归来枉为香囊泣,不道生灵泪更多。第七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三节长恨歌及其接受清代女诗人李娓娓《咏杨妃》:

宠极从来祸亦奇,休将七夕说佳期。红尘飞骑渔洋鼓,无复当年进荔枝。云鬓花颜致杀身,霓裳一曲起烟尘。君王重色轻天下,误国何须怨美人。第七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三节长恨歌及其接受清翰林院编修蔡殿齐之妻万梦丹《书长恨歌后》:

翠华西巡唤奈何,六军兵谏逼金戈。拼将一死纾君难,愧杀从行将士多!《杨妃》:

佛堂掩面太无情,辜负长生殿上盟。此后仙山须稳住,人间岂忍说重生?《读唐书》:

灯影宫门血染尘,佛堂匹练怨魂新。三郎最是无情种,惯向军中杀美人。第七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三节长恨歌及其接受陈葆贞《杨太真》:

一死能教国难平,马前值得早捐生。红颜若向升平老,未必君王不负盟。赵翼《马嵬诗》云:

鼙鼓渔阳为翠娥,美人若在肯休戈?马嵬一死追兵缓,妾为君王拒贼多。第七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四节刘禹锡刘禹锡一、刘禹锡的生平思想二、刘禹锡的诗歌三、《西塞山怀古》第七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四节刘禹锡刘禹锡——生平思想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出生在嘉兴。贞元十一年(795)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开始踏上仕途。贞元十六年(800)入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任掌书记,参与讨伐徐州乱军。十八年调任渭南县主簿。次年任监察御史。第七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四节刘禹锡刘禹锡——生平思想从开成元年(836)开始,改任太子宾客、秘书监分司东都的闲职。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加检校礼部尚书衔世称刘宾客、刘尚书。会昌二年(842)秋天去世,享年71岁。第七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四节刘禹锡刘禹锡——诗歌1、政治讽刺诗2、咏史怀古诗3、民歌体小诗第七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四节刘禹锡

《戏赠看花诸君子》: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永贞元年(805),刘禹锡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到了元和十年(815),朝廷有人想起用他以及和他同时被贬的柳宗元等人。这首诗,就是他从朗州回到长安时所写的,由于刺痛了当权者,他和柳宗元等再度被派为远州刺史。官是升了,政治环境却无改善。

《再游玄都观》:诗前有作者一篇小序。“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今广东省连县),寻贬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在这十四年中,皇帝由宪宗、穆宗、敬宗而文宗,换了四个,人事变迁很大,但政治斗争仍在继续。作者写这首诗,是有意重提旧事,向打击他的权贵挑战,表示决不因为屡遭报复就屈服妥协

,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观,荡然无复一树,惟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时大和二年三月。”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