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红茶初制加工技术规程DB41-T 716-2023_第1页
信阳红茶初制加工技术规程DB41-T 716-2023_第2页
信阳红茶初制加工技术规程DB41-T 716-2023_第3页
信阳红茶初制加工技术规程DB41-T 716-2023_第4页
信阳红茶初制加工技术规程DB41-T 716-202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7.140.10

CCSX55

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716—2023

代替DB41/T716—2012

信阳红茶初制加工技术规程

2023-08-07发布2023-11-06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1/T716—2023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加工条件...........................................................................1

5原料要求...........................................................................1

6加工工艺...........................................................................2

7质量要求...........................................................................4

8加工记录与质量安全追溯.............................................................4

I

DB41/T716—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DB41/T716-2012《信阳红茶初制加工技术规程》。本文件与DB41/T716-2012相比,

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更改了“加工条件”的内容(见第4章,2012版第4章);

——增加了“原料要求”的内容(见第5章,2012版第4章);

——更改了“加工工艺”的内容(见第6章,2012版第4章);

——更改了“质量要求”的内容(见第7章,2012版第5章);

——删除了“标志、标签、包装及贮存”的内容(见2012版第6章);

——增加了“加工记录与质量安全追溯”的内容(见第8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信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省茶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郑杰、吕立哲、李杰、赵丰华、蒋双丰、冯雨、党永超、梁少茹、蔡一鸣、李

俊玲、付群英、章恩宽。

本文件于2012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I

DB41/T716—2023

信阳红茶初制加工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信阳红茶初制加工条件、原料要求、加工工艺,以及质量要求和加工记录与质量安全

追溯。

本文件适用于信阳红茶的初制加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H/T1248信阳红茶

NY/T1761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通则

NY/T1763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茶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信阳红茶

在信阳市行政区域内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采自当地传统的茶树群体种或适宜的茶树良种进行繁

育、栽培的茶树的幼嫩芽叶,经独特的工艺加工而成,具有特定品质的条形工夫红茶。

4加工条件

茶叶加工厂与车间、设施与设备、加工环境应符合GB14881的要求。加工厂周围的大气环境应符合

GB3095中规定的二级标准要求。茶叶加工用水应符合GB5749的要求。

5原料要求

遵循采养结合、量质兼顾和因园制宜的原则适时采摘。鲜叶应保持芽叶完整、鲜嫩、匀净,无污染

和无其它非茶类夹杂物。

1

DB41/T716—2023

6加工工艺

工艺流程

鲜叶分级筛选→萎凋→揉捻→解块→发酵→干燥。

鲜叶分级

鲜叶分级筛选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鲜叶分级筛选

级别芽叶组成

金芽80%以上为单芽,其余为一芽一叶初展

特级75%以上一芽一叶初展,其余为一芽一叶

一级70%以上一芽一叶,其余为一芽二叶初展

二级60%以上一芽二叶初展,其余为一芽二叶或同等嫩度的对夹叶

三级60%以上一芽二叶,其余为同等嫩度的单叶、对夹叶或一芽三叶

萎凋

6.3.1日光萎凋

时间:春茶一般1h~2h,夏茶1h左右。一般春茶在上午11:00前,下午1:30后进行;夏秋茶上

午10:00前,下午3:00时后进行,中午日光强烈容易灼伤鲜叶不宜进行。日光强烈时可用遮阳网降低

光照强度。

温度:叶面温度≤30℃。

摊叶量:摊叶厚度一般1.5cm~2.5cm。

操作:萎凋时,将叶片薄摊在萎凋帘或竹席上,以叶片基本不重叠为适度。在萎凋过程中要勤翻拌,

温度越高翻拌越勤,使萎凋均匀。萎凋叶要及时收回室内摊凉,并尽快散发热气,使揉捻前叶片温度与

室温相近。

6.3.2自然萎凋

时间:正常气候条件下,萎凋时间18h~24h;在温度较高、相对湿度低时,萎凋时间可缩短到

10h~12h;在阴雨低温时,萎凋时间18h~36h;也可采用风扇加速空气流动,缩短萎凋时间。

温度:室温23℃~27℃。

摊叶量:摊叶厚度一般1.5cm~2.5cm。

操作:将鲜叶均匀薄摊在萎凋架萎凋盘上,定时翻拌,使萎凋均匀。

6.3.3萎凋槽萎凋

时间:4h~5h。

温度:空气温度控制在33℃~37℃。

摊叶量:采取“嫩叶薄摊”、“老叶厚摊”,厚度以14cm~18cm为适度,应不超过20cm。

2

DB41/T716—2023

操作:萎凋时将鲜叶均匀摊放在萎凋槽内,把叶子抖散摊平,使鲜叶呈篷松状态,厚度、松度一致,

以利通风均匀。一般约1h翻拌一次,翻拌时停止鼓风。

6.3.4要求

萎凋减重率:为35%~40%,失水均匀。

感官要求:叶质手捏柔软,紧握成团,松手不弹散,嫩梗折而不断;叶色叶面光泽消失,由鲜绿变

为暗绿,无枯芽、焦边、泛红;香气青臭气消失,发出轻微的清新花香。

揉捻

6.4.1温湿度

揉捻室温度20℃~24℃,相对湿度85%~95%,避免阳光直射,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6.4.2揉捻机型

采用65型、55型或45型揉捻机。

6.4.3投叶量

以自然装满揉桶为宜。

6.4.4时间

揉捻时间60min~90min,老叶可适当延长揉捻时间。分2次进行,第一次50min(不加压20min~

中压10min~重压15min~松压5min),中间下机解块;第二次30min(轻压5min~中压10min~重

压10min~松压5min)。

6.4.5操作

揉捻开始加压,使叶片初步成条,而后逐步加压卷成条,揉捻结束前一段时间减压,以解散团块,

散发热量,收紧茶条,回收茶汁。揉捻掌握“轻重轻”以及“嫩叶轻压,老叶重压”的原则。

6.4.6要求

细胞破坏率≥85%,叶片成条率≥90%,条索紧结,茶汁充分外溢,粘附于叶表面,局部揉捻叶泛红。

解块

对揉捻叶解块,充分抖散。

发酵

6.6.1时间

4h~6h。

6.6.2温湿度

发酵气温控制在25℃~28℃之间。发酵叶温保持在33℃~35℃。发酵室的相对湿度≥95%。

6.6.3摊叶厚度

3

DB41/T716—2023

7cm~9cm,嫩叶薄摊、老叶厚摊。

6.6.4操作

将揉捻叶均匀摊放在发酵框或发酵盒内。应定时观察发酵温、湿度以及发酵香气变化,并开汤观察

叶底及滋味。

春季气温低,发酵必须充分;夏秋气温高,在干燥的前一阶段发酵仍继续进行,如果待发酵充足时

才干燥,则往往造成发酵过度,75%发酵叶泛红即可进行烘干。

6.6.5要求

叶色≥90%变为黄红色或红黄色,青气逐渐消失,发出清新鲜浓的花果香,叶身及叶脉泛红。

干燥

6.7.1操作

采用烘干机进行,初烘要求“高温、薄摊、短时”,复烘要求“低温、厚摊、慢烘”。初烘进风口

温度120℃~130℃,摊叶厚度1cm~2cm,烘干时间8min~10min。复烘进风口温度80℃~90℃,摊

叶厚度2cm~3cm,烘干时间20min~25min。初烘与复烘之间摊凉30min~60min,摊叶厚度5cm~l0cm。

复烘后进行毛茶整理,然后进行提香。提香温度70℃~80℃。摊叶厚度3cm~4cm,时间50min~60min。

6.7.2要求

干燥分两次进行,分为初烘、复烘。初烘叶含水量为20%~25%,茶条干硬,有轻微刺手感。复烘叶

含水量为5%~6%,折梗即断,手捻茶条成粉末,茶香明显,条索紧结,色泽棕润或乌润。

7质量要求

应符合GB2762、GB2763、GH/T1248的要求。

8加工记录与质量安全追溯

加工记录

建立加工全程记录,对操作过程、技术参数、生产批次、产品数量、生产日期等信息进行如实、详

细记录,确保可对产品所有环节进行有效追溯,记录文件保存期限不得少于3年。

质量安全追溯

应根据NY/T1761、NY/T1763建立产品追溯制度,发现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应当立即停止生产,

召回已经上市销售的茶叶产品,并对召回的茶叶产品按规定进行处理。

4

DB41/T716—2023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加工条件...........................................................................1

5原料要求...........................................................................1

6加工工艺...........................................................................2

7质量要求...........................................................................4

8加工记录与质量安全追溯.............................................................4

I

DB41/T716—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DB41/T716-2012《信阳红茶初制加工技术规程》。本文件与DB41/T716-2012相比,

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更改了“加工条件”的内容(见第4章,2012版第4章);

——增加了“原料要求”的内容(见第5章,2012版第4章);

——更改了“加工工艺”的内容(见第6章,2012版第4章);

——更改了“质量要求”的内容(见第7章,2012版第5章);

——删除了“标志、标签、包装及贮存”的内容(见2012版第6章);

——增加了“加工记录与质量安全追溯”的内容(见第8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信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省茶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郑杰、吕立哲、李杰、赵丰华、蒋双丰、冯雨、党永超、梁少茹、蔡一鸣、李

俊玲、付群英、章恩宽。

本文件于2012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I

DB41/T716—202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