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子政务平台建设与管理作业指导书TOC\o"1-2"\h\u22706第1章电子政务概述 353531.1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 4134531.2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4322501.3电子政务的价值与作用 430999第2章电子政务平台建设规划 5205472.1建设目标与原则 5176992.1.1建设目标 5152412.1.2建设原则 5196362.2需求分析 586512.2.1部门内部需求 560672.2.2公众需求 6270492.3总体规划与设计 6243602.3.1技术架构 6269292.3.2系统架构 6177822.3.3网络安全 6214342.3.4应用系统设计 6187232.3.5运维保障 611258第3章电子政务平台技术架构 638893.1系统架构设计 68973.1.1总体架构 6187253.1.2层次结构 7233453.2硬件与网络环境 7235733.2.1硬件环境 7216273.2.2网络环境 7229203.3软件开发与选型 785383.3.1开发原则 781643.3.2软件选型 8208483.3.3软件开发 826560第4章电子政务平台安全管理 8196244.1信息安全体系 8277344.1.1建立健全信息安全政策 841704.1.2信息安全组织架构 843224.1.3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8106084.1.4信息安全培训与宣传 8127314.2数据安全 9404.2.1数据分类与保护 918914.2.2数据备份与恢复 9247964.2.3数据访问控制 9294094.2.4数据泄露防范 9239834.3系统安全与运维 915704.3.1系统安全防护 9122604.3.2安全漏洞管理 9287284.3.3系统运维管理 9168004.3.4安全事件应急响应 9298654.3.5定期安全审计 92682第5章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实施 936365.1项目管理 9321765.1.1项目立项 983685.1.2项目组织与管理 10325175.1.3风险管理 10314755.1.4质量管理 10152525.2系统开发与集成 10125155.2.1需求分析 10281775.2.2系统设计 10223045.2.3系统开发 1046995.2.4系统集成 10135425.3系统测试与验收 11272055.3.1系统测试 11261355.3.2系统验收 111536第6章电子政务平台运维管理 11303576.1运维管理体系 11216536.1.1运维组织架构 1123786.1.2运维管理制度 1195366.1.3运维工具与手段 11288166.1.4运维质量保障 1122336.2系统监控与优化 1127876.2.1系统监控 11147616.2.2功能优化 1235756.2.3安全防护 12117416.2.4故障处理 12316596.3数据备份与恢复 12158606.3.1数据备份策略 1260026.3.2备份介质管理 12326666.3.3数据恢复演练 12102826.3.4数据安全保护 123732第7章电子政务服务与应用 12290457.1政务服务概述 1289977.2政务服务体系建设 12268967.2.1政务服务平台架构 1321917.2.2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原则 1340347.2.3政务服务体系构建 13237507.3政务服务创新与优化 13212037.3.1政务服务模式创新 1327017.3.2政务服务流程优化 13169437.3.3政务服务应用拓展 13147327.3.4政务服务安全保障 1422027.3.5政务服务评价与监督 143118第8章电子政务政策法规与标准化 14160418.1电子政务政策法规体系 143208.1.1电子政务政策法规体系框架 14139148.1.2电子政务政策法规体系构建 14162898.1.3电子政务政策法规体系现状与问题 1431938.2电子政务标准化 1411758.2.1电子政务标准化概述 14302708.2.2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 14290438.2.3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程序 14135108.3电子政务政策法规与标准化实施 1570838.3.1电子政务政策法规的宣传与培训 1595498.3.2电子政务标准化的推广与应用 1568208.3.3电子政务政策法规与标准化的监督与评估 1523643第9章电子政务案例分析 15267969.1国内外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15274639.1.1国内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15227849.1.2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15109239.2典型电子政务案例解析 16130119.2.1我国“互联网政务服务”案例 16311839.2.2新加坡电子政务案例 16168129.3电子政务发展趋势 1687229.3.1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 16280569.3.2大数据驱动政务决策 16181279.3.3政务服务个性化 16168969.3.4政务公开透明度不断提升 16198069.3.5安全保障更加重要 1616421第10章电子政务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 171794510.1电子政务人才需求与培养目标 1766010.1.1人才需求分析 172625410.1.2培养目标 17845810.2电子政务人才培养体系 172618610.2.1教育培训体系 1715810.2.2课程设置 172325810.2.3师资队伍建设 172309010.3电子政务队伍建设与优化建议 182174810.3.1队伍建设 182085910.3.2优化建议 18第1章电子政务概述1.1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电子政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叶,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管理和服务逐渐走向电子化、网络化。以下是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1)初始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此阶段主要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实现内部办公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2)信息服务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互联网的普及,开始向公众提供在线信息服务,如网站、在线公告等。(3)交互式服务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与公众之间的互动逐渐加强,电子政务开始实现线上办事、在线咨询等功能。(4)智能化服务阶段(21世纪初至今):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使电子政务逐渐实现智能化服务,提升治理能力。1.2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与分类电子政务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管理和服务进行电子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的过程。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对(GovernmenttoGovernment,G2G):指各部门之间通过电子政务平台进行信息共享、协同办公。(2)对公众(GovernmenttoCitizen,G2C):指向公众提供在线服务,如政务服务、在线咨询、投诉举报等。(3)对企业(GovernmenttoBusiness,G2B):指向企业提供在线服务,如企业注册、申报纳税、项目审批等。(4)对公务员(GovernmenttoEmployee,G2E):指内部对公务员的管理和服务,如在线培训、考核评价等。1.3电子政务的价值与作用电子政务在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提高工作效率:通过电子政务,可以简化办公流程,实现信息共享,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2)优化公共服务:电子政务为公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在线服务,满足公众多样化需求,提升公共服务水平。(3)加强社会管理:电子政务有助于对社会事务进行实时监控、预警和决策支持,提高治理能力。(4)促进政务公开:电子政务平台为政务公开提供载体,增强透明度,提高公信力。(5)推动经济发展:电子政务有助于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与企业、公众的互动,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发展。第2章电子政务平台建设规划2.1建设目标与原则2.1.1建设目标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提高工作效率,简化政务流程,降低行政成本;(2)促进政务公开,增强与民众的互动,提升形象;(3)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决策水平;(4)保障信息安全,保证国家利益和公民隐私不受侵害。2.1.2建设原则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保证电子政务平台建设符合国家战略和发展需求,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分阶段推进;(2)需求导向,注重实效。紧密围绕职能和民生需求,保证电子政务平台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3)技术创新,安全可靠。积极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保证电子政务平台的技术先进性和安全性;(4)整合资源,共享共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共享;(5)以人为本,便捷服务。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提供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2.2需求分析2.2.1部门内部需求(1)提高办公效率,实现政务流程自动化、智能化;(2)加强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与协作,提高决策水平;(3)保障信息安全,防止内部信息泄露。2.2.2公众需求(1)提供便捷的在线政务服务,实现“一网通办”;(2)加强政务公开,让民众了解工作动态和政策措施;(3)建立政民互动渠道,及时回应民众关切。2.3总体规划与设计2.3.1技术架构采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构建电子政务平台技术架构,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共享。2.3.2系统架构电子政务平台系统架构分为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应用支撑层、业务应用层和用户层,保证系统的高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2.3.3网络安全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体系,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等方面,保证电子政务平台的安全稳定运行。2.3.4应用系统设计根据政务业务需求,设计相应的应用系统,包括但不限于:(1)政务办公系统,实现政务流程自动化、智能化;(2)政务服务系统,提供在线政务服务,实现“一网通办”;(3)政务公开系统,加强政务信息发布和互动交流;(4)数据资源共享系统,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共享。2.3.5运维保障建立健全电子政务平台运维管理体系,保证系统稳定、高效运行,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持和优化升级。第3章电子政务平台技术架构3.1系统架构设计3.1.1总体架构电子政务平台的系统架构设计应遵循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架构,结合我国政务信息化发展需求,构建具有高度集成性、开放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的技术架构。总体架构应包括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应用支撑层、业务应用层和用户展现层。3.1.2层次结构(1)基础设施层:提供计算、存储、网络等基础设施服务,为整个电子政务平台提供基础运行环境。(2)数据资源层:负责数据的存储、管理和交换,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安全性。(3)应用支撑层:提供应用系统所需的各种公共服务,如用户认证、权限管理、工作流引擎等。(4)业务应用层:根据政务业务需求,开发各类应用系统,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协同。(5)用户展现层:为用户提供统一的访问入口和界面,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便捷获取。3.2硬件与网络环境3.2.1硬件环境(1)服务器:选用高功能、高可靠性的服务器,满足电子政务平台运行需求。(2)存储设备:采用大容量、高可靠性的存储设备,保障数据的安全存储和快速访问。(3)网络设备:包括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构建稳定、高速、安全的网络环境。3.2.2网络环境(1)政务外网:连接各级部门,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2)政务内网:保障部门内部信息安全和高效运行。(3)互联网:提供政务服务对外发布和公众互动渠道。3.3软件开发与选型3.3.1开发原则(1)遵循国家电子政务相关标准规范,保证软件系统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2)采用成熟、先进的技术,提高软件质量和开发效率。(3)注重用户体验,提高软件易用性和友好性。3.3.2软件选型(1)操作系统:选用稳定性高、安全性好的操作系统。(2)数据库管理系统:根据数据存储和管理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库管理系统。(3)中间件:根据应用需求,选择具备负载均衡、缓存、消息队列等功能的中间件。(4)开发工具:选用成熟、高效的开发工具,提高软件开发效率。(5)安全软件: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病毒防护等安全软件,保障系统安全。3.3.3软件开发(1)采用面向服务的架构(SOA)设计理念,实现系统模块化和组件化。(2)采用敏捷开发方法,快速迭代,持续优化。(3)遵循软件工程规范,保证软件质量。(4)加强软件测试,保证系统稳定可靠。第4章电子政务平台安全管理4.1信息安全体系4.1.1建立健全信息安全政策为保证电子政务平台的信息安全,需制定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信息安全政策,涵盖数据保护、访问控制、网络安全等方面。4.1.2信息安全组织架构设立专门的信息安全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保证信息安全工作的有效开展。4.1.3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定期对电子政务平台进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4.1.4信息安全培训与宣传加强对电子政务平台使用者的信息安全培训与宣传,提高安全意识,降低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风险。4.2数据安全4.2.1数据分类与保护根据数据的敏感性、重要性进行分类,采取相应的数据保护措施,如加密存储、传输加密等。4.2.2数据备份与恢复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与恢复机制,保证数据在遭受意外损失时能够迅速恢复。4.2.3数据访问控制制定严格的数据访问控制策略,保证授权人员才能访问相关数据。4.2.4数据泄露防范通过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防范数据泄露风险,保证数据安全。4.3系统安全与运维4.3.1系统安全防护针对电子政务平台的系统安全,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设备,提高系统防护能力。4.3.2安全漏洞管理定期对电子政务平台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及时发觉并修复安全漏洞。4.3.3系统运维管理制定严格的系统运维管理制度,保证系统稳定、高效运行。4.3.4安全事件应急响应建立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机制,提高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的能力,降低安全事件对电子政务平台的影响。4.3.5定期安全审计定期对电子政务平台的系统安全进行审计,保证各项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第5章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实施5.1项目管理5.1.1项目立项确定项目目标、范围及预期成果;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提交项目立项申请,获取相关部门的批准。5.1.2项目组织与管理成立项目组,明确项目组成员职责;制定项目进度计划,明确各阶段任务和时间节点;建立项目沟通协调机制,保证项目顺利推进。5.1.3风险管理识别项目风险,分析风险影响及可能性;制定风险应对措施,降低风险对项目的影响;监控项目风险,及时调整风险应对策略。5.1.4质量管理制定项目质量管理体系,保证项目质量满足要求;实施质量保证措施,提高项目过程质量;开展质量验收,保证项目成果符合预期。5.2系统开发与集成5.2.1需求分析深入调研,收集用户需求;分析用户需求,编制需求规格说明书;确定系统功能、功能等要求。5.2.2系统设计根据需求规格说明书,开展系统架构设计;设计系统模块、接口及数据结构;制定系统安全策略和备份恢复方案。5.2.3系统开发采用成熟的技术和工具,进行系统编码;按照项目进度计划,完成系统功能模块开发;保障系统开发过程中的质量要求。5.2.4系统集成集成各功能模块,实现系统整体功能;调试系统,保证系统稳定运行;完成与外部系统的接口对接工作。5.3系统测试与验收5.3.1系统测试制定系统测试计划,明确测试范围、方法和要求;开展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功能测试、安全测试等;分析测试结果,修复系统缺陷。5.3.2系统验收组织项目验收,提交项目成果;对系统进行功能、功能、安全性等方面的验收;完成验收报告,保证项目顺利交付。第6章电子政务平台运维管理6.1运维管理体系6.1.1运维组织架构建立完善的电子政务平台运维组织架构,明确运维团队的职责与任务,保证运维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运维团队应由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安全运维人员等组成。6.1.2运维管理制度制定电子政务平台运维管理制度,包括运维工作流程、运维人员职责、运维操作规范等,保证运维工作有序、规范进行。6.1.3运维工具与手段运用先进的运维工具和手段,提高运维工作效率。主要包括:自动化部署工具、监控系统、日志分析工具、故障排查工具等。6.1.4运维质量保障建立运维质量保障体系,对运维工作进行定期评估,保证运维服务质量满足电子政务平台的需求。6.2系统监控与优化6.2.1系统监控建立全面的系统监控体系,包括硬件设备监控、网络监控、应用监控、数据库监控等,实时掌握电子政务平台的运行状态,保证平台稳定运行。6.2.2功能优化定期对电子政务平台进行功能评估,针对瓶颈问题进行优化,提高系统功能。主要包括:数据库优化、网络优化、应用优化等。6.2.3安全防护加强电子政务平台的安全防护,防范各类网络攻击和病毒侵害,保证平台数据安全。主要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审计等。6.2.4故障处理建立健全故障处理机制,对发生的故障进行快速定位、分析、处理和总结,提高故障处理效率,降低故障对电子政务平台的影响。6.3数据备份与恢复6.3.1数据备份策略制定合理的数据备份策略,包括全量备份、增量备份、差异备份等,保证电子政务平台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6.3.2备份介质管理规范备份介质的管理,保证备份数据的安全存储。对备份介质进行定期检查和更换,防止因介质损坏导致数据丢失。6.3.3数据恢复演练定期进行数据恢复演练,验证备份数据的可用性,保证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够快速恢复。6.3.4数据安全保护加强备份数据的安全保护,防止数据泄露。对备份数据进行加密存储,限制备份数据的访问权限,保证数据安全。第7章电子政务服务与应用7.1政务服务概述政务服务是指及其部门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公共服务和管理服务的过程。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政务应运而生,成为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政务服务的重要手段。电子政务服务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满足社会公众对高效、透明、便捷政务服务的需求。7.2政务服务体系建设7.2.1政务服务平台架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应用支撑层、业务应用层和用户层。基础设施层提供政务外网、互联网和云计算等基础设施支持;数据资源层实现政务数据的整合与共享;应用支撑层提供共性技术组件和服务;业务应用层开发各类政务服务应用;用户层面向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便捷的政务服务。7.2.2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原则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统筹规划,保证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需求导向,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能;创新驱动,运用新技术、新理念,推动政务服务创新;安全可控,保证政务服务平台的安全稳定运行。7.2.3政务服务体系构建政务服务体系构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政务服务事项梳理,明确各部门职责,统一政务服务事项标准;政务服务流程优化,简化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率;政务服务渠道拓展,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政务服务能力提升,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质量。7.3政务服务创新与优化7.3.1政务服务模式创新政务服务模式创新包括: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全程网办、自助服务等。通过这些创新模式,实现政务服务线上线下无缝衔接,提高政务服务便捷性和满意度。7.3.2政务服务流程优化政务服务流程优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化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减少企业办事成本;强化部门协同,实现数据共享;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政务服务智能化水平。7.3.3政务服务应用拓展政务服务应用拓展包括:政务服务移动端、政务服务大数据分析、政务服务智能化等。通过拓展政务服务应用,满足社会公众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提升政务服务效能。7.3.4政务服务安全保障加强政务服务安全保障,保证政务服务平台的稳定运行和用户信息安全。主要包括: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加强数据安全保护,防止数据泄露;强化个人信息保护,维护用户隐私权益。7.3.5政务服务评价与监督建立政务服务评价与监督机制,对政务服务效能、服务态度、群众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价。通过评价与监督,及时发觉政务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政务服务持续优化,提高治理能力。第8章电子政务政策法规与标准化8.1电子政务政策法规体系本节主要介绍电子政务政策法规体系的基本构成和关键要素。电子政务政策法规体系是保障电子政务健康发展的基石,对于推动政务信息化具有重要意义。8.1.1电子政务政策法规体系框架阐述电子政务政策法规体系的四个层次: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以及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8.1.2电子政务政策法规体系构建分析电子政务政策法规体系构建的原则、方法和步骤,为政策法规体系的完善提供指导。8.1.3电子政务政策法规体系现状与问题8.2电子政务标准化本节主要介绍电子政务标准化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实施方法,以促进电子政务的规范发展。8.2.1电子政务标准化概述阐述电子政务标准化的定义、作用和意义,明确电子政务标准化的基本要求。8.2.2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介绍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的构成,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8.2.3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程序详细说明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的步骤,包括立项、制定、审批、发布和实施等环节。8.3电子政务政策法规与标准化实施本节主要探讨电子政务政策法规与标准化的具体实施方法,以保证电子政务工作的有序推进。8.3.1电子政务政策法规的宣传与培训分析电子政务政策法规宣传与培训的重要性,提出具体实施措施。8.3.2电子政务标准化的推广与应用阐述电子政务标准化推广与应用的方法,包括政策引导、技术支持、示范工程等。8.3.3电子政务政策法规与标准化的监督与评估介绍电子政务政策法规与标准化监督与评估的方法和指标体系,以提高电子政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益。通过以上各节内容的阐述,为电子政务平台建设与管理提供政策法规与标准化的指导,以保障电子政务工作的顺利开展。第9章电子政务案例分析9.1国内外电子政务发展现状9.1.1国内电子政务发展现状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各级积极推动电子政务建设,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已进入深化应用阶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务信息系统不断完善,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取得显著成效。(2)政务服务渠道多元化,线上线下相结合,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3)政务公开深入推进,数据开放共享取得积极进展。(4)电子政务助力治理能力提升,为政策制定、执行和监督提供有力支持。9.1.2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国外电子政务发展较早,各国根据自身国情和发展战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电子政务模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发达国家电子政务发展较为成熟,重视与民众的互动,提高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2)发展中国家用电子政务提升治理能力,关注政务服务普及和民生改善。(3)全球范围内电子政务发展呈现出移动化、智能化、个性化等趋势。9.2典型电子政务案例解析9.2.1我国“互联网政务服务”案例以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为例,通过整合政务数据资源,推进线上线下政务服务深度融合,实现了政务服务的高效便捷。具体措施如下:(1)推进政务数据共享,打破信息孤岛。(2)优化政务服务流程,简化办事环节。(3)推行“一网通办”,实现政务服务线上线下无缝衔接。9.2.2新加坡电子政务案例新加坡电子政务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水平,其成功经验如下:(1)制定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土地转让协议书范文6篇
- 七年级上学期教学计划范文六篇
- 2023年一周工作计划
- 形容冬天寒冷的经典句子120句
- 三年级第二学期美术教学计划
- 实习工作总结锦集十篇
- 新年工作计划(3篇)
- 《秋天的水果》中班教案
-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心得体会
- 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教案
- 《正态分布理论及其应用研究》4200字(论文)
- GB/T 45086.1-2024车载定位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第1部分:卫星定位
- 电力电子技术(广东工业大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广东工业大学
- 2024年中国移动甘肃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活动房结构计算书
- 富氢水项目经济效益及投资价值分析(模板参考)
-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
- 增强热塑性塑料复合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 机械设计外文文献翻译、中英文翻译、外文翻译
- 美标渐开线花键计算程序2014.8
- 风动送样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