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教学课件_第1页
《短歌行》教学课件_第2页
《短歌行》教学课件_第3页
《短歌行》教学课件_第4页
《短歌行》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入

三国时期,风起云涌,英雄辈出:有“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还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曹操……有人说他是“治世能臣,乱世奸雄”,也有人说他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他“外定武功”,统一中国北方;“内兴文学”,开创建安文学。他,集“英雄”“枭雄”“奸雄”于一身。(强横而有野心之人)短歌行曹操学习目标1.疏通全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诗人的感情及诗歌的主旨;2.学会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把握诗歌中的用典和比喻的手法。3.结合诗人的生平及写作的历史背景,概括并理解建安诗歌“慷慨悲壮”的特点。了解诗人

魏武帝曹操(155~220年),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东汉末年权臣、太尉曹嵩的儿子,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献帝刘协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中国北方地区,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民、实行“租调制”,促进中原地区经济生产和社会稳定。建安十八年(213年),获封魏公,建立魏国,定都邺城。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册封魏王,位在诸王之上。了解诗人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3月15日),去世,谥号为武。其子曹丕称帝,追赠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喜欢用诗歌、散文抒发政治抱负,反映民生疾苦,是魏晋文学的代表人物,鲁迅赞之为“改造文章的祖师”。擅长书法,被唐朝张怀瓘《书断》评为“妙品”。了解“建安风骨”

建安时期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其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和女诗人蔡琰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无论是“曹氏父子”还是“建安七子”,都长期生活在河洛大地,这种俊爽刚健的风格是同河洛文化密切相关的。“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了解“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与曹操是密不可分的。无论是建安文人集团的形成,还是创作内容,创作风格的继承与创新,曹操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们评价曹诗“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确实是恰到极处的。他首创的以乐府古题写时事,直接影响到唐代杜甫的“即事名篇”的新题新事乐府和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从而形成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主要风格之一。曹操的功绩不可磨灭。《短歌行》属乐府曲调名。长歌、短歌是就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的。一般来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常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歌行体关于「歌行体」乐府的别称:《垓下歌》《白雪歌》《登幽州台歌》《陇上歌》《兵车行》《丽人行》《东门行》《十五从军行》《秦中吟》《白头吟》

《李凭箜篌引》《西洲曲》《秋风曲》《渭城曲》此外还有:谣、辞等别称歌行吟引曲了解时代背景

曹操平定了北方割据势力,控制了朝政。他又亲率八十三万大军直达长江北岸准备渡江消灭孙权和刘备,进而统一全中国。建安十三年,赤壁大战前夕,在曹军用铁索连舟之后,曹操看着大军威武的气势,以为不日就可以扫平四海,统一中原,不禁喜从中来,于是备齐鼓乐,以歌舞壮军威,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抒发自己立志统一中原的雄心壮志,令人感慨,可惜不久之后,曹操即被孙刘联军大败于赤壁。然而这首不朽的乐府诗却被人们广为传唱!

朗读

短歌行(其一)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pìjīnwéiyōumòduōzābǔyànqiè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忧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诗眼是一首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字。

或者说,诗眼就是指在诗歌中起画龙点睛作用的关键字。曹操“忧”什么?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一下。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注释】当:“对”的意思。

几何:多少。去日苦多:可悲的是逝去的日子太多了。慨当以慷:即“慷慨”,情绪激昂。当以,没有实义。何以:以何,用什么(宾前)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代指酒。【翻译】(我)饮酒听歌,感叹人生有多少时间!生命如同早上的露水易逝,可悲的是逝去的日子太多了。宴会上的歌声激越不平,心中的忧思令人难忘。用什么东西来解除忧愁?只有美酒(才能让我解脱)。第一层问:运用了那些艺术手法?第一层:①比喻。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逝的感慨。②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③借代。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忧---人生短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注释】子:对对方的尊称。衿:衣服的交领。悠悠:长远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但:只。沉吟:沉思吟味,这里指思念和倾慕贤人。苹:艾蒿。【翻译】年轻的贤才呀,我长久地思念你们。只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思念倾慕到如今。鹿儿呦呦鸣叫,它们在呼唤同伴采食田野里的艾蒿。如果我有八方好宾朋,我将奏瑟吹笙热烈欢迎。第二层问:诗人如何表达对人才的渴盼的?第二层:①

用典。(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为用典,含蓄地表达自己的内容和思想)②比兴(比就是打比方用比喻。兴复杂一些,主要意思就是外界事物触动了诗人的兴致,引发诗人歌唱.诗人找到一个话头)。用“子衿”、“鹿鸣”起兴,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己,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忧—思慕贤才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注释】掇:拾取,摘取。一说同“辍”,停止。中:内心。陌:东西向的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田间小路。枉:枉驾。用:以。存:问候,探望。契阔:聚散,这里指久别重逢。讌:同“宴”。【翻译】人才光耀如明月,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忧伤不觉起于内心,久久难以排遣。客人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屈驾来访。久别重逢,欢饮畅谈,重温那往日的恩情。第三层

第三层:忧---求贤不得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意即:天下的贤士们呀,我怎样才能得到你们呢?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这四句仍是写“忧”,可这里的“忧”是为何而忧呢?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注释】匝:周、圈。厌:满足。吐哺:吐出嘴里的食物。【翻译】明月朗朗星稀落,乌鸦向南高飞起。彷徨失意绕树三周,不知可以依靠哪根树枝?高山不会满足自己的高度,大海不会满足自己的深度。我会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英才人心归服。第四层

第四层: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为景物描写,正是这样的景象触动了诗人的愁思。那么,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达自己的愁思呢?①以“乌鸦”无枝可依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表达出对人才的渴望。②后四句用典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殷勤地接待贤才,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志---一统天下忧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求贤难得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功业未就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志广纳人才建功立业统一天下英雄的慷慨悲歌人生苦短全诗着眼点:全诗落脚点:诗中这些具体的感情,哪一种是核心情感?鉴赏诗人形象:思考,诗歌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明确:

诗歌塑造了一位求贤若渴,胸怀天下,渴望建功立业的诗人形象。

曹操有宏大志向,充满霸气和谦恭之气;有广博的胸襟,待人真诚、热情、尊重人才(爱才惜才),对犹豫彷徨未找到明主的贤才给予关心和同情。他忧人生,忧贤才,忧天下。因壮志难酬而忧,但他没有陷入低沉的哀叹而不能自拔,反而因忧愁而迸发出巨大的生命能量

《短歌行》是曹操胸怀大志的壮歌,体现了直面现实、热爱生命的担当与豪情。曹操的忧是进取中的忧,是追梦中的忧,是反复忧愁后的奋发激昂。生逢乱世,他彰显了生命价值,影响推动了一个时代。

这首诗感慨光阴易逝,功业难成,抒发了作者求贤若渴,共图大业的急切心情。表现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诗歌主旨

《短歌行》是曹操胸怀大志的壮歌,体现了他直面现实、热爱生命的担当与豪情。曹操的忧是进取中的忧,是追梦中的忧,是反复忧愁后的奋发激昂。他忧人生、忧贤才、忧天下,因壮志难酬而忧,但他没有陷入低沉的哀叹而不能自拔,反而因忧愁而迸发出巨大的生命能量。《短歌行》塑造了一个胸怀天下、渴望建功立业、求贤若渴的诗人形象。小结

表达技巧

用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喻指人才的难求,诗人因求贤不得而忧心忡忡。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表达光阴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比喻比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喻指人才犹豫不决,诗人唯恐贤才不归而焦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喻指要有阔大的胸怀,尽可能多地招纳贤才。诗歌的艺术手法:所谓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话语、故事。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用典的作用

表达技巧

用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用来表达招贤纳士的热情。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对贤才的渴求用典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1、海纳百川,诚心纳英才,希望接纳的人才越多越好。2、以周公自比,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人才,使天下的人都心悦诚服地归顺。诗歌的艺术手法:讨论:谈谈《短歌行》中曹操表露的思想感情有何现实意义。从写作的角度——敢于创新,抒发真情实感从国家政治的角度——国家的统一、安定是主流从人生理想的角度——积极进取,建功立业从人才的角度——广纳人才,唯才是举

你眼中的曹操是什么样的人?

没有一个光辉圣洁的英雄身上没有缺点,也没有一个穷凶极恶的暴徒心灵没有一方净土。

你是如何看待诗人的“忧”?曹操的态度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在某种程度上,《短歌行》是孟德对天下英雄的一次召唤,也是一篇《求贤令》。也许正是因为他对贤才的孜孜以求,君臣同心,才为后来魏国打下根基,为促成三国鼎立建立奇功。我们不应该只记得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的狂言,那毕竟只是演义小说的虚构说法,而我们应该记住的是孟德跳足许攸,礼遇关云长等事件。陈寿《三国志》曾用“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评价孟德,足以表明他对孟德的肯定和赞赏。素材积累

三国时期,曹操是数一数二的英雄人物。鲁迅先生说得好:“不过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联想起《三国演义》,近而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