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归纳(附诗歌总复习思维导图)_第1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归纳(附诗歌总复习思维导图)_第2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归纳(附诗歌总复习思维导图)_第3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归纳(附诗歌总复习思维导图)_第4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归纳(附诗歌总复习思维导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形象类

诗歌作品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

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种。

(一)设问方式

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分析思路

1.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诗人自己;另一类

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

物的行为、神态、心理、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

特征。

具体分析思路与方法:

⑴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2)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

把握人物特征;⑶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⑷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

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

形象列举

⑴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⑵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⑶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⑷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⑸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⑹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⑺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⑻爱恨情长的形象。

常用词语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建功立业、友人送别、

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

衰等。

2.事物形象

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从全诗看,

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

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即物象,如咏物诗中常见的松、竹、梅等。高考中对

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通过分析事物形象

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具体分析思路:

⑴捕捉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色、声、态等)、环

境特点和内在品性;⑵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⑶

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常用方法:

⑴从整体构思看,表现手法是托物言志或象征;

⑵从具体描写方法看,有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对比及常用修辞(比喻、拟人、

夸张)等。

3.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感情,

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也是景物形象。它包括:景物描写(季节、时令、

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高考对景物形象的考查,一般有两种类型,即考查意象类和考查意境类。意象,

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

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境是诗人的

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

境界。“一切景语皆情语",鉴赏景物形象的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

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写景技巧:

⑴各种修辞手法;

⑵正面描写:动静结合(以静衬动,以动写静)、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勾勒、

工笔细描、列锦(意象排列)、色彩渲染(季节色彩、冷暖色调)、观察角度(高低、

远近、俯仰)、感觉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

⑶侧面描写:对比、衬托。

景情关系:

⑴正衬:乐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

⑵反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

⑶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三)答题步骤

1.总说形象:概说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2.具体分析: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3.形象意义: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四)答题示例

1.人物形象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问:分析诗中塑造的陆鸿渐形象。

答案:(步骤一)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步骤二)

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

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步骤

三)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事物形象

例题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答案:(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步骤二广寒”字点明

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

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

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3.景物形象

例题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步骤一)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步骤二)连天的海

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

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步骤三)从而表现了

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意境类

(一)设问方式

L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2.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4.诗中描绘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

样的感情?

(二)分析思路

鉴赏古诗的意境,要注意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意象),有什么特征,渲染了何种

气氛或传达了何种情感,情景之间的关系如何等问题。

常用术语

雄浑壮丽雄奇险峻辽阔苍茫清幽明净闲适恬淡恬静优美萧瑟凄凉孤寂冷清肃杀

荒寒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瀚辽阔博大新奇深邃奇崛朦胧渺远空灵高远

空蒙迷茫虚幻飘渺苍凉悲壮优美迷人清新明丽清净幽远宁静恬淡安谧美好清净

悠闲冷森幽僻凄清冷落萧疏凄寂淡雅闲适和谐静谧开阔苍凉深远绵邈高远辽阔

沉郁孤愁等

(三)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或指出描写的具体景象、意象)。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要注意两点:一要忠实于

原诗,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要

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

优美。

2.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意境)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例如孤寂冷清、恬

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

么而"感伤"。

常见失误:一是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二是考生往往着重

于"思与境偕、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

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

特别提示:题目中如要求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一定注意结合原诗中的意象进行

具体阐释。

(四)答题示例

例题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度破讷沙①(其二)

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鹏鹏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磺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鹏泉:泉水名。

问: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答案:(步骤一)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

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

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步骤二)诗歌撷取极

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

健、壮美的意境,(步骤三)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例题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步骤一)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

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

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二)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三)表现了

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意象类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

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考查意象的角度主要有:(1)考查意象的内涵;(2)考查意象的作用;(3)考查意象

的特点。这些角度或单一考查或综合考查。

(一)设问方式

1.这首诗写了什么样的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说一说这首诗中意象的特点。

3.诗人通过诗中某意象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4.诗中某意象有什么作用?

5.分析某意象的内涵。

(二)分析思路

分析诗歌意象要根据诗歌描绘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并在读懂诗歌的基

础上概括出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意象作用:

⑴营造气氛;

⑵设置背景或环境;

⑶塑造意境;

⑷奠定情感基调;

⑸借景抒情;

⑹衬托(人物性格、品质;以景衬境、以景衬情);

⑺诗歌线索。

常见意象:

⑴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杨柳、长亭、驿路、南浦、

寒蝉、行舟、酒。

⑵愁苦类(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梧桐、芭蕉、芳草、

流水、杜鹃、猿啼、风霜、飞雪、苦雨、酒。

⑶思乡类(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亮、鸿雁、藤羹妒脍、

双鲤、羌笛、蟋蟀、捣衣、行舟。

⑷抒怀类(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梅花、菊花、松柏、幽兰、蝉、

翠竹、黍离、冰雪、草木、乌鸦。

⑸爱情类(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红豆、连理枝、比翼鸟。

⑹战争类(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投笔、长城、楼兰、请

缨、柳营、羌笛。

⑺闲适类(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五柳、东篱、三

径、渔樵、山林。

(三)答题步骤

1.找出诗中描绘的意象;

2.分析意象的基本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或内涵;

3.指出描绘意象的作用或效果。

(四)答题示例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子规【注】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问: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

答案: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意象分析示例:①子规。子规啼声凄

切,年复一年催人归去,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

家不易。②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

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③锦水春残。春已残,

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④楚天月光。异乡梦

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

技巧类

(一)设问方式

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艺术技巧)?

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技巧)。

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4.这首诗(某某诗句)在写景(抒情、描写人物/某某)上有什么特点?

(二)分析思路

这类提问注重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

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

1达技巧(艺术技巧)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2.表现手法:

⑴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夸张、借代、对偶、设问、反问、双关、

顶真、谐音、互文、反语、通感、排比、反复等。

⑵抒情手法: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

交融、乐景写哀情、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托物言志;借古抒

怀(借古讽今)。

⑶描写方法:A.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B.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由实

到虚、由虚到实;C.正侧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D.点面结合(以点写面、以

面写点);E.远近结合;F.抑扬结合(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先扬后抑/欲抑先杨);

G.褒贬结合(似贬实褒/寓褒于贬/正话反说、似褒实贬/寓贬于褒/反话正说);H.

明暗结合;I.声色结合;J.细节描写;K.比兴;L.白描;M.工笔;N.象征;。.对比;

P.衬托(正衬、反衬);Q.烘托;R.渲染;S.用典;T.铺陈;U.联想、想象;V.以小

见大;W.侧面描写;X.主客移位(侧面虚写)。

⑷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

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过渡、铺垫、伏笔、悬念等。

设题角度

1.“小角度"设题

此类设问的“切入点”较小,考查的针对性强,题干要求上明确规定了从表达技巧

中的某一个具体方面鉴赏。

此类题目的考查目标非常明确,题干明确告诉考生须从“修辞方法"、"虚实"、"景"

和"情"、"融情于景"等角度鉴赏,答题时我们只要根据题干所要求的相关表达技

巧知识,并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作出分析说明即可。

2.“大角度"设题

此类设题往往“泛泛而谈",没有具体的角度要求,出现在题干中的关键词通常是

"表现手法"、"艺术手法"或"手法"等较为宽泛的概念。

此类题目较之上一类鉴赏难度要大,因未规定表达技巧的具体类型,所以答案的

不确定性因素很大,答案有可能是表达技巧中的任何一种甚至几种类型。这些题

型往往给考生答题带来很大盲目性。

(三)答题步骤

1.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释理由: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析作用: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四)答题示例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案:(步骤一)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二)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

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三)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

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关系类

(一)设问方式

1.从A与B的角度分析这首诗。

2.这首诗在AB上有什么特点?

3.这首诗是如何运用AB来写的,试作分析。

(二)分析思路

此提问考查的是表达技巧的内容,主要针对的是情景关系、虚实关系、动静关系、

抑扬关系等,提问时一般会明确说出,解答时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说明其具体关

系。

1.情景关系: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写哀情、以乐

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

2.动静关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

3.虚实关系: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由实到虚、由虚到实)

4.抑扬关系:抑扬结合(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先扬后抑/欲抑先杨)

(三)答题步骤

1.明关系:指出两者之间的关系。

2.阐运用: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这种关系在诗歌中体现。

3.析效果:说明这种关系的作用(营造的意境、表达的内容、抒发的情感)

(四)答题示例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雨后

刘放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问: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案:(步骤一)这首诗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步骤二)一、二两句以"水面平"、

平静如水面似"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

两句用"忽起"、"垂杨舞"以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

写出风起、叶摇、雨滴落的雨后池上特有的动态之美。(步骤三)诗既写出了静态,

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炼字类

(一)设问方式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从某句诗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作具体分析。

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请作具体分析。

5.对诗中某个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6.诗中某字用得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7.诗句中某个字换成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试作分析。

8.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9.这首诗(某句)的诗眼是某字,试作分析。

(二)分析思路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

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组织答案时常用

术语:深刻、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炼字的角度:动词、形容词(重

叠运用的、活用作动词的、表色彩的)、叠词、拟声词、数量词、虚词。炼字重

点放在动词、形容词、副词上。

(三)答题步骤

1.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作用:点出该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姿态、神态、氛围、意境),或表达了怎

样的感情。

注:有表现手法时要点出

(四)答题不例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提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

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案:同意。(步骤一)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二)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

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

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三)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语言风格类

L)设问方式

1.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2.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这首诗(词)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二)分析思路

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

风格,即语言风格(特色)是就诗歌整体而言的。

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

一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炼字);二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

不能等同于语言上的特点,诗歌在语言上的特点包括炼字用词、修辞特点、语言

风格等。

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明快清新、平淡自然、朴实无华、明快浅显、

明快直露、明白晓畅、流畅自然、多用口语、通俗易懂、华美绚丽、辞藻华丽、

深沉隽永、委婉含蓄、含蓄深沉、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缠绵哀怨、温婉悲凉、

庄谐俱见、幽默讽刺、简练生动、简练传神、准确精练、生动形象、准确传神等。

语言风格分类1:

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简洁、工丽、隽

永、晦涩等类型。

1.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2.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的语言风格。

3.凝练(精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

4.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

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5.华丽(绚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6.质朴(平淡、自然):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

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7.简洁: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8.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9.隽永:语意深长,耐人咀嚼。

10.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

语言风格分类2:

1.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

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如李白《庐山谣寄卢侍

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

雪山。”

2.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

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慷慨悲壮: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

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陈子昂《登幽

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朴素自然:其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

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如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

夕佳,飞鸟相与还。”

5.婉约细腻: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

表达感情细如抽丝。如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

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酢腻舟-,

载不动许多愁。"

6.含蓄委婉: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

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如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洞

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7.清新明丽:这种风格往往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

情。其艺术境界多如大雨过后的清清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如周邦彦

《苏幕遮》:"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8.幽默讽刺: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如章碣《焚书坑》: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语言风格分类3:

1.常见作家语言风格:屈原雄浑悲壮、曹操豪放磅礴、陶渊明朴素自然、杜甫沉

郁顿挫、白居易通俗易懂、李白豪迈飘逸、王昌龄雄健高昂、杜牧清健俊爽、李

商隐清丽俊逸、王维恬淡优美、温庭筠绮丽香艳、高适悲壮苍凉、李贺奇丽瑰秀、

柳永缠绵琲恻、苏轼的豪放旷达、李清照婉约含蓄、辛弃疾的慷慨悲壮。

2.不同类型的诗有不同的风格:宫廷诗缠绵宛转、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

优美、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怀古诗幽深绵长、

送别诗意蕴深远。

(三)答题步骤

L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析作用: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答题示例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提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案:(步骤一)此诗语言特色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二)“黄莺儿"是儿化音,

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

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三)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

的思念之情。

诗眼类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整首诗或某句中最能体现作

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或诗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

诗或某句的字词,表现为句中诗眼和全篇诗眼两种形式。

(一)句中诗眼

1.概念

所谓"句中诗眼",是就诗歌某句而言的最精练传神的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它具有

增强诗歌的形象性、丰富读者的想象性、翻出诗句的新意性、关乎诗意的准确性

等作用。

2.提问方式

⑴本诗某某句的“诗眼"是某某字,试作简要赏析。

⑵这首诗某某句的“诗眼"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作简要赏析。

3.答题技巧

这类题虽然说考查的是句中诗眼,但实际上考查的是炼字。这类炼字型的诗眼往

往是为写景状物叙事服务的,是为了更好地突出意象特点、烘托意境氛围、抒发

思想情感的。因此,分析其表达效果时要从这些方面着手,品味其妙处。注意答

题时不能把该诗眼孤立起来谈,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如果题目没有给出诗眼,则需要先寻找辨析出诗眼是什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寻找辨析诗眼:一、抓能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字词;二、抓描写事物准确、生动、

形象的字词;三、抓巧妙运用修辞手法的字词;四、抓具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字词;

五、抓富有表现力的数词虚词。具体来说,这种句中诗眼往往落在动词、形容词

和副词这三类词语上。从表达效果上来看,动词类诗眼具有赋予画面动态感、使

意境更加鲜明的效果;形容词类诗眼具有生动形象展现意象特点、色彩鲜明、渲

染氛围、营造意境的效果;副词类诗眼具有突出意境、强化情感的效果。

4.答题步骤

⑴找出诗眼。如果题目中已经给出了诗眼,则此步骤可以省略。

⑵解释含义。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

⑶描述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绘景象,结合诗歌简要分析。注

意看看这个字词有没有构成特殊的语法现象,或有没有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其

他表达技巧。如果有这些方面的内容,分析时需要点出来。

⑷点出效果。点出该字词的表达效果,即突出了怎样的意象特点,构成了怎样

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等。

5.答题不例

例题L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一

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

诗简要赏析。

答案:(步骤一)诗眼是"咽"和"冷"。(步骤二广咽”字在句中是"呜咽"之意,"冷"字

在句中是"阴冷"之意。(步骤三)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

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阴暗,似乎显得阴冷。(步骤四广咽"和"冷"

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了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二)全篇诗眼

1.概念

所谓“全篇诗眼",是就诗歌全篇而言的具有统摄或贯穿全篇、揭示主旨等作用的

字词。

2.提问方式

⑴全诗的诗眼是某某字,请作简要分析。

⑵有人说,本诗诗眼是某某字,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

分析。

⑶找出全诗的诗眼,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⑷本诗是怎样以某某字词统摄全篇或贯穿全篇的?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赏析。

⑸本诗是怎样紧扣某某字词来写的?请作简要分析。

⑹结合诗句,说说这首诗是如何围绕某某字词来表情达意的?

⑺诗题为某某字词,通篇虽无某某字词,但句句紧扣某某字词。请作简要分析。

⑻这首诗是如何突出某某字词的?试作简要分析。

注意:第⑷至⑻种提问方式属于变式提问,碰见此类提问,要注意辨析答题角

度。

3.答题技巧

全篇诗眼是全诗的主旨之所在,是为突出主旨服务的。因此,在答题时要结合主

旨,点面结合,重点分析这个“诗眼”是如何统摄或贯穿全篇的,或者说全诗是如

何紧扣或围绕这个“诗眼”来写的。组织答案时,可以依照原诗的顺序,采用逐句、

逐联、逐层的方式叙说,即每一句、每一联、每一层写什么内容,这个内容怎样

体现诗眼的。对于绝句,可以逐句分析;对于律诗,可以逐联分析;对词曲,可

以逐层分析。

4.答题步骤

⑴找出诗眼。如果题目中已经给出了诗眼,则此步骤可以省略。

⑵分析叙说。说明诗句内容是如何贯穿这一诗眼的,即逐句、逐联、逐层叙说。

注意要扣住诗眼来叙说。

5.答题示例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问:你认为这首诗中哪个字词能够统领全篇?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案一:(步骤一)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是全诗的“诗眼"。(步骤二)首联写海天

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写"灯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

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夕"字之中。正因为身处"夕"中之江楼,能够消暑,

故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回应题中的"招客"。

答案二:(步骤一)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是全诗的“诗眼"。(步骤二)首联写眺望

的远景,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

瞰所见;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

发出邀请。

思想感情类

(一)设问方式

1.这首诗词的某句(某联、某片、某细节、某典故、某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

感情?请简要分析。(局部考查)

2.这首诗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整体考查)

(二)分析思路

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1)看注解(作者、背景、词解);(2)抓意象、意境;(3)

抓诗眼、关键词;⑷懂典故;⑸懂手法。

思想情感分类1:

1.咏史怀古诗

⑴表达物是人非的惆怅,昔盛今衰、沧海桑田的感慨。(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

自己的遭遇,抒写年华消逝、怀才不遇之叹,表达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之悲。⑶

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4)忧国伤时,揭露

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5)借古

讽今,劝谏或批评当今统治者。

2.边塞征战诗

⑴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或报效国家的激情,或保家卫国的决心。(2)表达戍边

将士的乡愁,或家中妻子的离恨。(3)表现塞外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辛,或连

年征战的残酷。⑷表现对帝王穷兵棘武的不满,或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或

对战争的厌恶。⑸表现报国无门的怨愤,或归家无望的哀痛。(6)表现塞外风光

的奇丽壮阔。

3.山水田园诗

⑴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表现对自然山水的喜爱。(2)表现对官场仕途的厌

恶,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自由闲适生活。

4.思乡怀远诗

⑴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2)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

5.赠友送别诗

⑴抒写离愁别恨或别后的孤独寂寞。⑵借以一吐胸中块垒或表明心志。⑶表达

劝勉、鼓励、安慰之意。

6.思妇闺情诗

⑴表达对丈夫的思念。⑵表达对兵役和战争残酷的怨恨。(3)表达对青春易逝的

哀怨。(4)表达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7.托物言志诗

⑴感慨兴衰。(2)寄托哀思。⑶托古讽今。

8.谈禅说理诗

表达某种禅趣或哲理。

9.羁旅行役诗

⑴表达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2)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3)表达对安定幸

福生活的期盼向往。

10.伤春惜别诗

⑴抒发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⑵表达对某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11.游仙悼亡诗

⑴表达对亲人离去的哀怨和思念。(2)借助仙境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或在现实生

活中的苦闷。

12.即事感怀诗

就某件事发表议论,抒发感慨。

思想情感分类2:

1.忧国伤时

⑴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穷兵懿武。如杜牧《过华清宫》、杜甫《兵车行》。

⑵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

⑶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⑷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

2.建功报国

⑴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

⑵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

⑶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⑷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⑸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⑹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

3.思乡怀人

⑴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

⑵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⑶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

⑷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

4.生活杂感

⑴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⑵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⑶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⑷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⑸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⑹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长亭送别

⑴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⑵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⑶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思想情感总结1:

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

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

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怡乐、黑暗官场之苦闷、离别思念之愁绪、贬

官谪居之悲恨、韶光易逝之感慨

思想情感总结2:

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

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思、离愁别恨、杀敌报国、

建功立业、孤独惆怅、寂寞伤感、闲适愉悦、遭贬激愤、坚守节操、表现哲理、

感奋振作、激励友人等。

(三)答题步骤

L分析诗歌描写了什么内容。

2.分析诗歌表达了什么情感。

注:如果涉及到艺术手法,需要指出手法的运用。

答题格式:本诗通过()的描写(叙述、回忆),抒发(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四)答题示例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绣龟形诗①

侯氏

睽离②已是十秋强,对镜那堪重理妆?

闻雁几回修尺素③,见霜先为制衣裳。

开箱迭练④先垂泪,拂杵调砧⑤更断肠。

绣作龟形献天子,愿教征客早还乡。

[注]①龟形诗:以"龟"谐"归"。②睽离:分离。③尺素:书信。④开箱迭练:

打开箱子折叠丝绢。练,白色的丝绢。⑤拂杵调砧:拂拭捣衣的木槌调整好捣

衣石准备为征夫制衣裳。杵和砧,均为捣衣用具。

诗中哪几句是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表达了抒情主人公什么感情?

答案:(步骤一)诗中的颔联和颈联四句运用了细节描写:闻雁修书,见霜制衣,

开箱垂泪,调砧断肠。(步骤二)这些具体、典型的生活细节,真切有力地抒发了

家中妻子对戍边丈夫的思念之情。

一词(句)领全诗类

(一)设问方式

1.某词(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哪个字词(句)是理解全诗的关键?请简要分析。

(二)分析思路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词(句)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

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切入分析一般抓两点:①如是从内容或结构上去问哪句是领全诗词时,分析时

一般抓在内容上能起总领的句子或结构上能起承上启下的句子;②当问哪个字

时,一般宜抓住能体现或表现诗人情感的动词或形容词去理解分析。

(三)答题步骤

1.结构作用:从该词(句)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铺垫、照应、对比、奠定基调、

统领全诗、贯串全诗的主线、线索、引起某内容等)考虑。

2.主旨作用:该词(句)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四)答题示例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荤头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荤确:

山多大石貌。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答案:(步骤一)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的月夜图,营造了一

种清明幽静的气氛。(步骤二)此句以此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篇章结构类

提问常见用语

①"结构特点"、"线索"、"思路"、"结构作用";

②"开篇特点"、"脉络"、"几个阶段(时期)";

③"结合全诗"、"在整首诗中"。

答题思考方向

1.感情脉络

喜、怒、哀、乐等情感的变化历程。

2.写作思路

时间、空间(远近高低)、地点、景物先后、虚实等逻辑思路。

答题常用术语

1.诗题:点明内容、主题等。

2.首句:总领(全诗)、引领、奠定基调、开门见山等。

3.中间诗句:过渡、铺垫、蓄势、承上启下等。

4.尾句:呼应、总结、卒章显志等。

答题基本格式

①确定结构思路;

②结合诗句解说;

③表达效果(情感、主旨)。

(一)考查角度

1.对诗歌整体结构的考查

古诗词通常的结构形式是先写景叙事,后议论抒情,写景叙事为议论抒情作铺垫,

而观点态度、思想感情也一定在写景叙事的基础上阐发。当然也有先情后景的。

下笔即写情,类似开门见山。从具体的形式看,各有不同:有时间空间结构的。

也有前后文形成转折的;有前后照应的,也有层层深入的。着眼于对诗歌整体结

构的考查,往往注重对诗歌的构思特点、构思脉络、结构层次等的分析。

设问方式

⑴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试作简要分析。

⑵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

⑶分析这首诗歌的构思脉络。

⑷这首诗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分析思路

构思脉络就是行文思路或结构。其规律是:起一一承一一转一一合;或者简单地

说:景(事卜情(思)。具体地说,"起",就是起句写眼前所见之景,或者心中所思

之事,作者找到某种契合点引起所咏之辞;"承",就是承接起句的契合点,对所

要描写或叙述的对象进行具体刻画,而这个刻画往往是与下文有着紧密联系的;

"转",就是在上文似乎一般刻画的层面的基础上,转向与作者思想情感紧密关联

的、或与上文构成波澜的、或触发作者思想情感的具体触发点,对这个触发点进

行描述,从而为下文所表达或抒发的思想情感作准备;"合",就是作者在上文写

景或叙事的基础上,所表达或抒发的合理合情的思想情感。回答这类"构思脉络

题",就是要弄清楚各层次的内容,对各层次的层意进行概括,把层意按照先后

顺序组合起来。表述时要说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

了什么,即开头、中间和结尾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答题示例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房春事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问:请简析本诗的构思之妙。

答案:一、二句写梁园的繁盛不在一一仰望空中乱鸦翻飞,遥望前方一片萧条;

三、四句以"旧时花开”反衬现在的人去园空。这样,一、二句烘托出凄凉的气氛,

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三、四句就在此基础上抒发感慨,显示主旨。从而表达

了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悲凉之感。

2.对诗歌行文线索的考查

设问方式:

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分析思路:

古代诗词中往往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或者是人,或者是物,或者是景,或者是

情。线索往往体现在诗词的一些关键性词语或诗句。叙事诗中的线索,往往把显

示人物性格发展的各个事件联结成为一个整体;在情景交融的抒情诗中,线索往

往把意境构织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着眼于对诗歌线索的考查,往往注重对诗歌情

感变化层次和一篇之纲的分析。解答这类题目,要善于寻找诗词中的标志性语言,

如在以时空为序的诗词中要注意寻找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和句子;写景抒情或托

物言志的诗词中,要注意诗歌关键位置上的抒情议论句。

答题示例: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作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

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问: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答案: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写的。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

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

.对句子结构作用的考查

设问方式:

⑴某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⑵某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⑶某句放在某位置行不行?为什么?

分析思路:

古诗词在结构上往往讲究"起、承、转、合"。起句就是开头的句子,其作用是总

领全文,一般有渲染气氛、埋下伏笔、提示下文、奠定基调、点明题旨等方面的

作用;中间的句子往往是承句,一般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文铺垫和蓄势;意

思发生转折的句子就是转句,它是文本的思路和作者的情路转换的明显的语言标

志,通常是诗歌的关键处;结尾句就是合句,通常有总结全诗、点明主题、画龙

点睛的作用。

注意:如果题目没有明确说明回答哪个方面的作用,那就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

面考虑。

答题示例:

例题1: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城(刘敞)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望湖楼晚景(苏轼)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提问: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

答案:①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蒙蒙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江南水墨图

意境。②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承上启下。

.对开头结尾特点的考查

设问方式:

⑴这首诗开篇有何特点?

⑵分析诗歌起句与结句的艺术特点。

分析思路:

对于这类题的回答,可以从结构特点、表达特点上来考虑,也可以从语言特点上

来考虑。

答题示例: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

答案: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

5.对关键字词语结构作用的考查

设问方式:

⑴诗中某字词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⑵诗中某字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分析思路:

诗歌的关键词语在诗中的作用,不外乎有以下几种:或是诗眼,或是统摄全篇,

或是收束全诗,或是线索,或是烘托、对比、衬托。在高考篇章结构的考查中,

命题者往往着眼于关键词语在结构上的主要作用,从各个角度设置题目。

注意:如果题目没有明确说明回答哪个方面的作用,那就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

面考虑。

答题示例:

例题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王

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

达之情。

6.对情感变化脉络的考查

设问方式:

⑴某内容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⑵这首诗表现出的感情变化脉络是怎样的?

⑶分析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

答题示例: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铐。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

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答案: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

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

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小助手为大家整理了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一起学起来吧~

析。蕴藉、淋漓尽

致等。

1.本诗表达①先感悟这首这首诗通电对…色描写,咏怀古迹这苜诗通过写王昭君

了诗人怎样诗是乐诗还是展现了一幅…的画面,表杜甫貌无人识、远嫁大漠、

的思想感哀诗;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群U万整电荆门,舌无依的怨恨,表达了

情?②再结合诗句【公式】诗词感情分析题生长明妃尚有村。人对她不幸遭遇的深

思2.这首诗的内容分析乐或的表述:诗词感情(作者一去紫台连期漠,同情,同时也表达了诗

主旨是什哀的原因;心情)+理由(能说明该独留青冢向黄昏.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

想么?③最后确定具感情的意象[间接考查点]--.叹。

体的感情是什+表现这种感情的动词、坏假空归月夜魂。

感么。形容词或名词)千载琵芭彩冏语,

【说明】此公式是对已知分明怨恨曲中论。

情情感的分析。问:诗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

你是否同意①弄清品评的(D同意。理由是:…(结子夜吴歌•秋歌①同意。理由:第四句

某人对这首角度(内容形合诗句具体分析)李白的“玉关情”写的是女

诗的评价?式?整体局(2)不同意。理由是:…长安一月月,思念征人,而女子思念

为什么?请部?表现手(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万户据衣声。人的哀怨已经涵盖了

结合诗句说法?);【公式】词语在诗句中合秋风吹不尽,歌最后两句“何日平

说你的理由。②读诗和某人义、诗歌意象分析的表述:总是玉关情。虏,良人罢远征”的诗定

观的评价;解释该字词在诗句中的合何日平胡唐,删除后不会影响诗意

③研读诗作,义(表层含义)+该字词良人罢运征。表达,反而更显精炼

点形成自己的看描述的景象+该字句表问:前人曾说过:蓄。②不同意。理由:

法;达的情感或意境。“余窃谓删去末后两句“何日…远征”

品④结合原诗句炼字(动词)分析题的表两句做绝句,更觉深了对前面“玉关情”

具体分析你观述:词语含义+手法+该浑含无尽。“你是内容的表达,由亲人之

评点的依据。字与诗题的关系+表达效否同意这个说上升到家国之爱,扩展

果或作用。法?请说说理由。诗歌的内容,升华了诗

的境界。

1.这两首诗①先明确比较两苜诗都…,都表达了诗禾熟不同。《禾熟》中的“老£

都写到了…,角度,找准两人…(写出共同点);不同孔平仲是一个知足而乐、悠然

各有什么富者之间的异同之处是:第一首…(写出百里西风禾秦香,得的形象,诗人借此表

意?点3②后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第呜泉落笑谷号场。了像老牛一样早点了

2.这两苜诗异同之处并结二苜…(写出不同点及其老牛耗了耕耘债,“役债”,舒闲痕重身

表达的思想合诗句具体分表达作用)啮草坡头卧斜阳。的渴望,也含蓄地抒发

比感情有何异析研究;③最【公式脑首诗采用了(表病牛自己长期仕途坎坷而

同?后指明不同之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李纲于胸中的郁闷之情。《

较3.这两首诗处在各自诗中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耕犁千亩实千箱,牛》中的牛在未病之前

分别采用了的作用。象)的(某某)特点+表力尽筋疲谁复耘过许多田地,让人收

鉴什么表现方现了(突出了)(某某)思伤?过千万担的谷物,它老

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