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考试结束前2023学年第二学期宁波三锋教研联盟期中联考高一年级生物学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9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如图表示某种生物大分子有机物的组成方式。○表示的物质不可能是A.葡萄糖 B.油脂 C.核苷酸 D.氨基酸【答案】B【解析】【分析】图中○表示物质是构成大分子的单体,由相同的单体可聚合形成大分子化合物。【详解】A、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由多个葡萄糖可聚合形成多糖,A不符合题意;
B、油脂就是脂质中的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而图中大分子是由相同的单体构成的,B符合题意;
C、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单位,若干核苷酸可聚合形成核酸,C不符合题意;
D、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多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可形成蛋白质,D不符合题意。
故选B。2.烫发时,先用还原剂使头发角蛋白的二硫键断裂,再用卷发器将头发固定形状,最后用氧化剂使角蛋白在新的位置形成二硫键。这一过程改变了角蛋白的()A.空间结构 B.氨基酸种类C.氨基酸数目 D.氨基酸排列顺序【答案】A【解析】【分析】蛋白质形成的结构层次为: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三肽→多肽链→多肽链经过折叠等空间构型变化→蛋白质。【详解】烫发时,头发角蛋白的二硫键断裂,在新的位置形成二硫键,故这一过程改变了角蛋白的空间结构,该过程中,肽键没有断裂,氨基酸种类没有增多或减少,氨基酸数目和结构均未改变,只是二硫键断裂,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故氨基酸排列顺序没有改变,BCD错误,A正确。故选A。3.同种有性生殖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是相同的,对此起决定作用的过程是()A.有丝分裂和受精作用 B.细胞分化C.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D.减数分裂【答案】C【解析】【分析】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成成熟生殖细胞进行的细胞分裂,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因此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详解】ABCD、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都很重要,C正确,ABD错误。故选C。4.哺乳动物断奶后,乳腺中的某些死亡细胞会被周围的吞噬细胞消化清除,据此推测吞噬细胞中比较发达的细胞器是()A.中心体 B.内质网 C.核糖体 D.溶酶体【答案】D【解析】【分析】溶酶体是由高尔基体断裂产生,单层膜包裹的小泡,溶酶体为细胞内由单层脂蛋白膜包绕的内含一系列酸性水解酶的小体。是细胞内具有单层膜囊状结构的细胞器,溶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类,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溶酶体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详解】哺乳动物断奶后,乳腺中的某些死亡细胞会被周围的吞噬细胞消化清除,溶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类,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溶酶体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吞噬细胞中比较发达的细胞器是溶酶体,D符合题意。故选D。5.正常成年人的体脂率分别是男性15%~18%和女性25%~28%。体脂率应保持在正常范围,这是因为()①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②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③脂肪是一种很好的绝热体,起到保温作用④脂肪是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⑤脂肪的元素种类与淀粉相同,但脂肪的C、H比例低,O比例较高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②④⑤【答案】A【解析】【分析】脂质包括磷脂、油脂、固醇(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磷脂是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油脂是细胞中主要的储能物质,具有缓冲压力,减少摩擦,保温作用。【详解】①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①正确;②脂肪碳氢比例高,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多,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②正确;③脂肪是一种很好的绝热体,具有保持体温相对恒定的作用,③正确;④磷脂是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④错误;⑤脂肪的元素种类与淀粉相同,但脂肪的C、H比例高,O比例较低,⑤错误。①②③正确,A正确,BCD错误。故选A。6.核膜上有核孔,核孔构造复杂,与核纤层紧密结合,成为核孔复合体(NPC)。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并且危害严重的心律失常疾病,最新研究表明,其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体的运输障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核膜为双层膜结构,由四层磷脂分子构成B.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与NPC功能息息相关C.人成熟红细胞上NPC数量较少,因此红细胞的代谢较弱D.引起心房颤动可能是部分RNA通过NPC输出细胞核障碍【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核的结构:(1)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中分开;(2)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3)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4)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详解】A、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核膜为双层膜结构,所以核膜由四层磷脂分子构成,A正确;B、核孔能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NPC为核孔复合体,所以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与NPC功能息息相关,B正确;C、人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无NPC,C错误;D、RNA通过核孔出细胞核,由题意可知,心房颤动(房颤)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体的运输障碍,因此推测心房颤动可能是部分RNA通过NPC输出细胞核障碍而引起,D正确。
故选C。7.多酶片的成份见下图说明书。推测此药片的主要功能是()A.作为反应物 B.提供能量 C.杀灭细菌 D.帮助消化【答案】D【解析】【分析】酶:1、定义: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2、本质: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3、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较温和。【详解】酶是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分析题意可知,在多酶片中含有胃蛋白酶和胰酶,口服多酶片后,这些酶可以在消化道内催化相应的底物水解,从而有助于食物的消化,ABC错误,D正确。故选D。8.14C呼气试验是检测机体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常用方法,被检测者先口服尿素[14C]胶囊,若胃部存在幽门螺杆菌,其产生的高活性的脲酶能水解尿素生成NH3和14CO2,通过检测呼出的气体中14CO2的相对含量即可诊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检测方法利用了酶具有专一性的特性B.幽门螺杆菌在细胞质核糖体上合成脲酶C.NH3可以中和胃内破坏幽门螺杆菌的胃酸D.使用该方法检测应该避免在空腹时进行【答案】D【解析】【分析】1、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2、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详解】A、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若胃部存在幽门螺杆菌,其产生的高活性的脲酶能水解尿素生成NH3和14CO2,该检测方法利用了酶具有专一性的特性,A正确;B、脲酶的本质为蛋白质,幽门螺杆菌在细胞质核糖体上合成脲酶,B正确;C、氨气能与酸发生反应,NH3可以中和胃内破坏幽门螺杆菌的胃酸,C正确;D、结合题干,被检测者先口服尿素[14C]胶囊,为排除体内其他物质分解产生尿素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使用该方法检测应该尽量在空腹时进行,D错误。故选D。9.下列表示某同学制作的脱氧核苷酸结构模型(表示脱氧核糖、表示碱基、表示磷酸基团),其中表示正确的是()A. B. C. D.【答案】D【解析】【分析】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A、T、G、C)组成,其中磷酸和含氮碱基分别连接在脱氧核糖的两侧。【详解】A、脱氧核苷酸是由1分子脱氧核糖、1分子磷酸基团和1分子碱基构成的,碱基可能是A、C、G、T,不可能是U,A错误;BCD、脱氧核苷酸中的脱氧核糖是五碳糖,其中1号碳上连着碱基(可能为A、T、G、C),5号碳上连着磷酸基团,B、C错误,D正确。故选D。10.我国内地相关法律明确规定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于是在香港滋生了一条产业链,某些黑中介拿孕妇的血液样本到香港的鉴定机构进行检测,检测的原理就是鉴定某条染色体,请问鉴定的是什么染色体()A.常染色体 B.X染色体 C.Y染色体 D.同源染色体【答案】C【解析】【分析】具有性别分化的生物存在性染色体。人类的性染色体分为同型和异型。其中男性性染色体组成为XY,女性性染色体组成为XX。【详解】具有性别分化的生物存在性染色体。人类的性染色体分为同型和异型。其中男性性染色体组成为XY,女性性染色体组成为XX。由于Y染色体只存在于男性,所以鉴定胎儿性别鉴定的是Y染色体,C正确,ABD错误。故选C。11.染色体(质)在细胞周期中的行为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b过程中发生了胞质分裂B.b→c过程表示染色体的复制,有蛋白质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C.c→d过程表示染色质螺旋化、缩短变粗,核膜逐渐解体D.e→a过程中过程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由于纺锤丝的牵引导致着丝粒分裂【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b→c过程表示有丝分裂间期,c→d过程表示有丝分裂前期,d→e过程表示有丝分裂中期,e→a过程表示有丝分裂后期,a→b过程表示有丝分裂末期。【详解】A、a→b过程染色体逐渐变成细长而盘曲的染色质丝,处于有丝分裂末期,此过程中发生了胞质分裂,A正确;B、b→c过程正在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处于有丝分裂间期,此过程中有蛋白质(如DNA复制所需的酶)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B正确;C、c→d表示分裂前期,该过程中染色质螺旋化、缩短变粗,核膜逐渐解体成单层膜的小泡,C正确;D、e→a过程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变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过程中着丝粒分裂后,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D错误。故选D。12.下图为生物学兴趣小组对某遗传病遗传方式进行调查时,根据调查情况绘制的遗传系谱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2号个体不患遗传病,所以不携带致病基因C.3、4号个体都患病,2号个体未患病,所以该病为显性遗传病D.能用该小组的调查数据来计算该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示3号和4号均患病,而2号正常,则该病不可能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不可能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详解】A、若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4号患病,2号必患病,因此该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BC、3、4号个体都患病,1号个体患病,2号个体未患病,无法判断该病的显隐性,该病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相关基因为A、a,则3、4号基因型为aa,2号不患病为携带者,基因型为Aa,BC错误;D、调查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调查,且应保证数量足够多,故不能用该小组的调查数据来计算该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D错误。故选A。13.某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它的1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的4个细胞中,有1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为Ab,那么另外3个精细胞的基因型分别是(不考虑交叉互换)()A.Ab、aB、ab B.Ab、aB、aBC.ab、AB、AB D.AB、ab、ab【答案】B【解析】【分析】精细胞是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互补,由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的两个精细胞基因型相同。【详解】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由此可见,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两种基因型。该精原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经减数分裂产生的一个精子的基因型为Ab,则另外3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Ab、aB、aB,B正确。故选B。14.人类的AB0血型是由IA、IB、i三个等位基因控制的,IA、IB对i为完全显性,IA和IB共显性,每个人的每个细胞中只能有其中两个基因。一个女孩的血型为O型,母亲为B型,父亲为A型。该女孩的弟弟和她的血型相同的概率是()A. B. C. D.【答案】D【解析】【分析】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该女孩的基因型为ii,母亲的基因型为IBi,父亲的基因型为IAi。【详解】父母的基因型分别是IAi、IBi,所生的孩子的基因型就有四种可能,分别是IAIB、IAi、IBi、ii,与该女孩基因型ii相同的概率是1/4,故选D。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小题。人体酒精代谢主要在肝脏进行,酒精经一系列脱氢氧化生成乙酸,乙酸可直接进入线粒体参与需氧呼吸的二、三阶段,从而彻底氧化分解。过度酗酒可引发肝硬化,甚至肝癌。酒后驾驶是危害交通安全的危险行为,对酒后驾驶人员可采用吹气式检测仪快速筛查。某种吹气式检测仪内芯是含有重铬酸钾的硅胶柱,通过变色反应可初步判定是否饮酒。15.下列关于酒精在肝细胞内代谢和酒后驾驶检测的叙述,正确的是()A.酒精以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影响代谢B.肝脏分解酒精的酶在光面内质网上合成C.人体细胞厌氧呼吸能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D.酒驾检测时重铬酸钾遇到酒精变成橙色16.下列关于需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场所均是线粒体基质B.产物均有ATPC.场所均是线粒体内膜D.葡萄糖可以在第二阶段直接利用【答案】15A16.B【解析】【分析】1、需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第二和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进行。最终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2、厌氧呼吸分为两个阶段,两个阶段均在细胞质基质进行,产物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乳酸。【15题详解】A、酒精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也叫简单扩散,A正确;B、酶的本质主要是蛋白质,其合成场所在核糖体,B错误;C、人体细胞厌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C错误;D、酒精在酸性条件下与重铬酸钾反应变成灰绿色,D错误。故选A。【16题详解】AC、需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场所在线粒体基质,第三阶段场所在线粒体内膜,AC错误;B、需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会产生ATP,其中第三阶段产生的ATP含量最多,B正确;D、葡萄糖在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中发生糖酵解过程,D错误。故选B17.光照增强,光合作用增强,但在光照最强的夏季中午,由于气孔关闭,光合作用不继续增强,反而下降。主要原因是()A.夏季光照太强,叶绿素分解B.夏季气温太高,酶活性降低C.气孔关闭,二氧化碳固定减少D.水分蒸腾散失太多,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减少【答案】C【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要素为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夏季中午光照最强植物为减少蒸腾作用的水分散失,叶片部分气孔关闭,光合作用不继续增强,反而下降。【详解】夏季中午太阳光强,植物为减少蒸腾作用的水分散失,气孔关闭,导致二氧化碳吸收量减少,进而导致固定的二氧化碳量减少,因此C3减少,C5增加,光合速率下降,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8.下图为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某一时期,该细胞处于()A.减数分裂I后期 B.有丝分裂后期C.减数分裂Ⅱ后期 D.有丝分裂末期【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该细胞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详解】分析题图,该细胞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C正确,ABD错误。故选C。19.基因I和基因II在某条染色体DNA上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基因I中不一定具有遗传信息,但一定具有遗传效应B.基因I和基因II的结构差别仅在于内部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C.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基因I与基因II在减数分裂时一定能发生分离【答案】C【解析】【分析】1、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2、基因和脱氧核苷酸的关系:每个基因中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3、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碱基对)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详解】A、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碱基对)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Ⅰ中既具有遗传信息也具有遗传效应,A错误;B、基因Ⅰ和基因Ⅱ的结构差别在于内部碱基对的数目、排列顺序不同,B错误;C、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正确;D、基因I与基因Ⅱ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减数分裂时一般不能发生分离,D错误。故选C。20.如图为DNA、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①过程与DNA复制的共同点是都以DNA单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进行B.②过程中需要多种tRNA,不同tRNA所转运的氨基酸一定不同C.图中的DNA链和mRNA链长度相同D.人的白化病是通过蛋白质间接表现的,囊性纤维化是通过蛋白质直接表现的【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也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图中①是转录过程,②翻译过程。【详解】A、①是转录过程,转录是以DNA单链为模板,转录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进行,复制是以DNA双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进行,A错误;B、tRNA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多种密码子可以编码同一个氨基酸,因此多种tRNA可以转运同一种氨基酸,B错误;C、由于基因是选择性表达,图中的DNA链长度比mRNA链长度长,C错误;D、白化病患者由于基因突变导致酪氨酸酶不能合成,进而不能形成黑色素,导致白化病,体现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间接控制生物性状,囊性纤维病是细胞膜上转运氯离子的转运蛋白结构异常而表现出病症,属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的例子,D正确。故选D。21.为了确定一种新病毒的核酸类型,下列进行的操作组合正确的是()①在含有放射性标记的胸腺嘧啶(或尿嘧啶)的培养基中,接种新病毒②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的胸腺嘧啶(或尿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③培养一段时间后离心并检测悬浮液中的放射性④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检测其放射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解析】【分析】核酸包括DNA和RNA两种,二者的不同在于五碳糖和碱基的不同,DNA含有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RNA含有核糖和尿嘧啶。【详解】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存活,不能用培养基进行培养,错误;②③④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的胸腺嘧啶(或尿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检测其放射性,检测子代病毒的放射性,若子代病毒有放射性,则为DNA(RNA)病毒,若无放射性,则为RNA(DNA)病毒,②④正确,③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2022年4月,全国农作物品种DNA指纹库公共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实现了“农作物DNA指纹档案”的线上共用共享,解决了品种真实性鉴定中标准样品取样难、耗时长、侵权案件审判时效性差等问题,也为避免同质化育种提供了“参考数据库”。22.DNA指纹鉴定技术的依据是不同品种的农作物细胞中()A.DNA所含的五碳糖种类不同B.DNA所含的碱基种类不同C.DNA所含的碱基排序不同D.DNA具有的空间结构不同23.下列关于生物体的遗传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农作物细胞内只有DNA一种核酸B.由于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DNA是主要遗传物质C.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D.一种病毒既含有DNA,也含有RNA【答案】22.C23.B【解析】【分析】DNA分子具有多样性、特异性和稳定性,其中特异性是指每个DNA分子都具有特异性的碱基对排列顺序,可以根据DNA分子的特异性来进行不同DNA分子的鉴定。【22题详解】A、不同DNA所含五碳糖是相同的,都是脱氧核糖,A错误;B、不同DNA所含的碱基种类都是A、T、C、G四种,B错误;C、不同DNA所含碱基排列顺序不同,可以根据这一点来进行不同DNA分子的鉴定,C正确;D、不同DNA的空间结构都是双螺旋结构,D错误。故选C。【23题详解】A、农作物细胞内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只有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BC、由于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DNA是主要遗传物质,B正确,C错误;D、一种病毒只含有DNA,或者只含有RNA,不会同时含有DNA和RNA,D错误。故选B。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1928年,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发现了肺炎链球菌的转化现象。格里菲思用肺炎链球菌感染小鼠,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所示。格里菲思认为加热杀死的S型菌体内的某种物质可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并将这种物质称为“转化因子”。材料二: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们宣布S型菌体内具有转化活性的物质为DNA。他们对S型菌的粗提取液进行多次分离和提纯,并测定提纯物的转化能力,其结果均指向了同一物质一脱氧核糖核酸。为进一步确定该物质,他们用不同的酶去破坏该物质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胰蛋白酶、RNA酶等对该物质的生物活性无影响,但DNA酶可以使该物质失去转化能力。24.根据材料一肺炎双球菌活体转化实验结果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A组处理改为S型菌与DNA酶混合,则实验结果为小鼠死亡B.若B组处理改为R型菌与DNA酶混合,则实验结果为小鼠存活C.若C组处理改为S型菌加热杀死后与DNA酶混合,则实验结果为小鼠死亡D.若D组处理改为S型菌的DNA与活的R型菌混合,则小鼠死亡的时间可能提前25.根据材料二关于艾弗里所做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实验用到了分离、提纯、离心和同位素示踪等技术B.分离得到的各种物质须分别与活的R型菌进行混合培养,以完成相关转化实验C.胰蛋白酶、RNA酶等处理粗提取液后,不影响转化,表明蛋白质和RNA不是“转化因子”D.DNA酶处理S型菌的粗提取液后,失去转化能力,表明DNA是促使转化的物质【答案】24.C25.A【解析】【分析】肺炎链双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埃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4题详解】A、若A组处理改为S型菌与DNA酶混合,由于DNA酶无法水解活的S型菌的DNA,S型菌仍有致死性,则实验结果为小鼠死亡,A正确;B、若B组处理改为R型菌与DNA酶混合,由于DNA酶无法水解活R型菌的DNA,R型菌仍能存活,但R型菌无毒性,则实验结果为小鼠存活,B正确;C、若C组处理改为S型菌加热杀死后与DNA酶混合,由于DNA酶能水解死的S型菌的DNA,死的S型菌不再有毒性,则实验结果为小鼠存活,C错误;D、若D组处理改为S型菌的DNA与活的R型菌混合,将加快R型菌转化为有毒的S型菌,则小鼠死亡的时间可能提前,D正确。故选C。【25题详解】A、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运用了物质提纯和鉴定技术、细菌培养技术等,但没有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A错误;B、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分离得到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与活的R型菌进行混合培养,来观察是否能完成转化作用,B正确;C、胰蛋白酶、RNA酶等处理粗提取液后,不影响转化(提取液中不存在S菌的蛋白质、RNA),表明蛋白质和RNA不能完成转化作用,不是转化因子,C正确;D、DNA酶处理S型菌的粗提取液,会将DNA水解,失去转化能力,表明DNA是促使转化的物质,D正确。故选A。26.分散到水溶液中的磷脂分子会自发组装成充满液体的球状小泡,称为脂质体。研究人员在脂质体外包裹上聚乙二醇保护层,并镶嵌上相应的抗体,制造出一种能定向运送药物的“隐性脂质体”(如下图)。目前这种“隐性脂质体”已在癌症治疗中得到应用,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药物A能在水中结晶,因此被包裹在脂质体内部水溶性环境中B.磷脂分子的“尾部”疏水,脂溶性药物B需要被包在两层磷脂分子之间C.脂质体与癌细胞接触后,药物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癌细胞D.脂质体与癌细胞能特异性结合,可减轻药物副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磷脂分子由亲水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构成。由图可知,“隐性脂质体”内部属于亲水环境,磷脂分子层之间属于疏水环境。【详解】A、药物A能在水中结晶,说明药物是水溶性物质,因此被包裹在脂质体内部水溶性环境中,A正确;B、磷脂分子的“尾部”疏水,两层磷脂分子之间属于疏水环境,所以脂溶性药物B需要被包在两层磷脂分子之间,B正确;C、脂质体与癌细胞接触后,由于脂质体组成成分与细胞膜成分相似,药物依赖脂质体与细胞膜融合进入细胞,而不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癌细胞,C错误;D、脂质体与癌细胞能特异性结合,避免对自身正常细胞造成伤害,可减轻药物副作用,D正确。故选C。27.对于下列图解,正确的说法有()①表示DNA复制过程②表示DNA转录过程③共有5种碱基④共有5种核苷酸⑤共有8种核苷酸⑥A均代表同一种核苷酸A.②③⑤ B.④⑤⑥ C.②③④ D.①③⑤【答案】A【解析】【分析】图示表示DNA合成RNA的转录过程,共有A、T、C、G、U5种碱基,构成4种脱氧核苷酸,4种核糖核苷酸,共8种核苷酸。【详解】①②图示过程是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转录过程,①错误,②正确;③图中共有A、T、C、G、U5种碱基,③正确;④⑤图中有4种脱氧核苷酸,4种核糖核苷酸,共8种核苷酸,④错误,⑤正确;⑥图中A代表两种核苷酸,即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和腺嘌呤核糖核苷酸,⑥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28.如图所示为人体内M基因控制物质C的合成以及物质C形成特定空间结构的物质D的流程图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①④过程参与碱基配对的碱基种类较多的是①过程B.基因转录得到的产物均可直接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控制模板C.图中物质D可能是人体内消化酶、呼吸酶等蛋白质D.组成物质C的氨基酸数与组成M基因的核苷酸数的比值大于1/6【答案】A【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过程①是以DNA为模板转录形成RNA,过程②是对产生的RNA进行剪切加工,过程③是将加工的RNA片段进行拼接形成mRNA,过程④是翻译形成多肽链,过程⑤是对多肽链加工形成蛋白质。2、有些蛋白质是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这类蛋白质叫做分泌蛋白。【详解】A、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①过程表示转录,该过程参与碱基配对的碱基有5种,而④过程表示翻译,该过程参与碱基配对的碱基只有4种,A正确;B、从图中信息可知,控制该分泌蛋白合成的直接模板是物质B,而转录的产物是物质A,说明A还需要经过RNA剪切和拼接才能转录,B错误;C、物质D属于分泌蛋白,呼吸酶不属于分泌蛋白,C错误;D、由于M基因转录后得物质A,物质A到物质B,还要经历剪切掉一部分片段,所以组成物质C的单体数与组成M基因的单体数的比值小于1/6,D错误。故选A。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除特别标注外,每空1分,共44分)29.如图为不同浓度蔗糖溶液(0、0.1、0.2、0.3、0.4、0.5、0.6mol·L1)中美洲南瓜条的质量变化百分比,分别对应实验第1~7组,整个过程中细胞始终有活性。美洲南瓜条的质量变化百分比(%)=美洲南瓜条质量变化/美洲南瓜条初始质量×100%;正常情况下,美洲南瓜条细胞的原生质体长度/细胞长度=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中美洲南瓜条质量的变化是由于____________作用。(2)实验中第6、7组的美洲南瓜条发生失水导致质壁分离现象,质壁分离的内因是____________。(3)根据实验结果判断,本实验所用美洲南瓜的细胞液浓度在____________之间。(4)实验结束后,从第1组到第7组美洲南瓜条细胞吸水能力____________(填“增强”“减弱”或“不变”)。若增加一组实验,使蔗糖溶液浓度为2.0mo1·L1处理一段时间后,美洲南瓜条的质量将____________,再将美洲南瓜条放在清水中,美洲南瓜条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答案】(1)渗透(2)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3)0.4~0.5mol·L1(4)①.增强②.减少(或减少再不变)③.蔗糖溶液浓度过大,美洲南瓜条细胞失水过多已死亡【解析】【分析】①植物细胞失水时,原生质层伸缩性较大,而细胞壁伸缩性较小,从而出现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称为质壁分离;②细胞外浓度过高时,会导致植物细胞可能失水过多而死亡,原生质层失去选择透过性,因此再将植物细胞放入清水中,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小问1详解】该实验中,美洲南瓜条由于细胞内基质与细胞外蔗糖溶液存在浓度差,导致南瓜细胞由于渗透作用吸水或失水而发生质量变化。【小问2详解】发生质壁分离的内因是植物细胞失水时,原生质层伸缩性较大,而细胞壁伸缩性较小,从而出现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小问3详解】根据题目信息可知,组别5对应蔗糖溶液浓度为0.4mol·L1,此时美洲南瓜条细胞吸水,组别6对应蔗糖溶液浓度为0.5mol·L1,此时美洲南瓜条细胞失水,由此判断美洲南瓜条的细胞液浓度在0.4~0.5mol·L1之间。【小问4详解】据图可知,从第1组到第5组,美洲南瓜条质量增加,细胞吸水,细胞液浓度降低,吸水能力降低,而第6组到第7组质量减少,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升高,吸水能力增强,故实验结束后,从第1组到第7组美洲南瓜条细胞吸水能力增强;当蔗糖溶液浓度为2.0mo1·L1时,处理一段时间,美洲南瓜条细胞会失水使质量减小;由于蔗糖溶液浓度过高,美洲南瓜条细胞可能失水过多而死亡,原生质层失去选择透过性,因此再将美洲南瓜条放入清水中,美洲南瓜条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30.砂糖橘是春节期间最受欢迎的水果之一。20世纪90年代末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为了提高农民的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将砂糖橘作为重点发展的水果品种进行推广,为贫困乡村找到了一条稳步脱贫致富的路子。下面下图表示发生在其叶肉细胞中某一过程,表格表示了科研人员进行了镁胁迫(镁缺乏或过量)对砂糖橘植株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组别A组B组C组D组E组Mg2+/(mg·L1)031524240株高(m)2.73.43.74.63.6叶绿素含量/(mg·g1)0.300.430.540.600.44干物廣质量(g)1415.517.219.817.0注:其中D组为对照组(1)图所示反应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_,此反应过程中需要的CO2来源有____________。光照强度充足的条件下,若CO2提供量突然减弱,短时间内叶绿体中物质(①C5、②ATP、③NADPH、④C3)含量随之增加的有____________(填序号,选不全不得分)。(2)矿质元素是除C、H、O外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元素(如N、P、B、Mg等),其中组成叶绿素的矿质元素有____________。(3)光补偿点是指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等时的光照强度。据图分析,镁胁迫会导致砂糖橘光的补偿点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4)科研人员取镁过量这一组的叶肉细胞进行亚显微观察,发现存在部分叶绿体解体现象,且内部的淀粉粒明显增多,由此分析,镁过量导致干物质质量降低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答案】(1)①.叶绿体基质②.叶肉细胞呼吸作用和外界环境③.①②③(2)N、Mg(3)①.变大②.镁胁迫导致光合作用速率降低(4)叶绿体解体,光合作用降低(或叶绿体中淀粉粒数量会增多,进而抑制光合作用)【解析】【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发生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色素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并将一部分光能用于水的光解生成NADPH和氧气,另一部分光能用于合成ATP,暗反应发生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中,首先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即二氧化碳和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利用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被还原。【小问1详解】据图可知,图示过程表示碳反应过程,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该反应过程中需要的CO2来源有叶肉细胞呼吸作用和外界环境;CO2充足的条件下,如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停止,产生的NADPH和ATP减少,C3的还原停止,生成C5减少,但此时CO2的固定还在进行,消耗C5,所以C5的含量下降。【小问2详解】叶绿素的元素组成C、H、O、N、Mg,故组成叶绿素的矿质元素有N、Mg。【小问3详解】分析题意,光补偿点是指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结合表格数据可知,镁胁迫处理下叶绿素含量降低,光合作用降低,而呼吸速率不变,故镁胁迫会导致柑橘光的补偿点会变大。【小问4详解】叶绿体中的叶绿素可参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分析题意可知,部分叶绿体解体,导致叶绿素含量降低,光反应减弱,且叶绿体中淀粉粒数量会增多,进而抑制光合作用。31.下列是有关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信息,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A1B1段细胞内分子水平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2)图3细胞中有__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图4细胞的名称__________,其中核DNA有________个;①和⑤在前一时期是____________。(3)图5细胞对应于图1中的____________段(填字母)和图2中的____________段(填字母),图5子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___,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实质在____________(填图3、图4、图5)时期体现。【答案】(1)DNA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2)①.4##四②.初级精母细胞③.8##八④.姐妹染色单体(3)①.D1E1②.E2F2③.卵细胞和(第二)极体④.图4【解析】【分析】图3细胞存在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4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5着丝粒分裂,且无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小问1详解】图1中A1B1段每条染色体上DNA加倍,细胞内分子水平的主要变化是DNA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小问2详解】由图可知,图3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图4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细胞质均分,所以该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其中核DNA有8个;①和⑤来源于着丝粒分裂形成,在前一时期是姐妹染色单体。【小问3详解】图5细胞着丝粒分裂,且无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而图1中C1D1段和图2中D2E2代表着丝粒分裂,所以图5细胞对应于图1中的D1E1段和图2中的E2F2段,图5细胞着丝粒分裂,且无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未均分,所以图5细胞为极体,其子细胞的名称为卵细胞和(第二)极体,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实质是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在图4时期体现。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噬菌体侵染实验,证明了噬菌体遗传物质是DNA。其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表:组别实验过程实验结果A组含35S噬菌体十大肠杆菌(培养一段时间)→搅拌,a___________→检测放射性放射性主要在b___________B组含c___________噬菌体+大肠杆菌(培养一段时间)→搅拌,a___________→检测放射性放射性主要在沉淀材料二: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在《核酸的分子结构》一文中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该论文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材料三: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由两条肽链构成,能够促进和维持中枢神经系统正常的生长发育。若BDNF基因表达受阻,则会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下图为BDNF基因的表达及调控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其组成成分为____________。请将表格中的实验过程和结果补充完整: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2)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其基本骨架由磷酸和____________交替连接构成,排列在外侧,____________排列在内侧且互补配对。同时期奥地利生化学家卡伽夫在研究不同生物的DNA时发现,DNA分子中的嘌呤碱基总数始终等于嘧啶碱基总数,即(A+G)=(C+T),但(A+T)与(G+C)的比值是不固定的说明DNA分子具有____________。(3)BDNF基因经过甲过程生成mRNA,若mRNA以图中DNA片段整条链为模板进行转录,测定发现mRNA中A占21%,U占27%,则DNA片段中G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乙过程A处为mRNA的____________(填“5′端”或“3′端”),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直至遇到____________,该合成过程才终止。miRNA一195基因调控BDNF基因表达的机理:BDNF基因表达的mRNA与miRNA一195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影响了mRNA的____________过程。【答案】(1)①.DNA和蛋白质②.离心③.上清液/悬浮液④.32P(2)①.脱氧核糖②.碱基③.多样性(或特异性)(3)①.26%②.3′端③.终止密码子④.翻译【解析】【分析】1、DNA分子是由两条长链组成的,这两条长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每条链上的一个核苷酸以脱氧核糖与另一个核苷酸上的磷酸基团结合,即脱氧核糖和磷酸基团交替连接形成主链的基本骨架,排列在主链的外侧,碱基则位于主链内侧。2、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需要RNA聚合酶参与;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需要以氨基酸为原料,还需要酶、能量和tRNA。【小问1详解】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其组成成分为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DNA。用含35S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经一段时间培养后,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由于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DNA进入细菌而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因此放射性主要在悬浮液中。用含32P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经一段时间培养后,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由于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DNA进入细菌而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因此放射性主要在沉淀物中。【小问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器维修公司服务员工作总结
- 埃塞莱米项目安保方案
- 2025年全球及中国乘用车用液力变矩器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低速型立式加工中心(主轴转速6000-15000rpm)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屋面高分子防水卷材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三箱式冷热冲击试验箱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工业机器人减速马达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智能体测仪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1P高功率电芯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NRV铝合金微型蜗杆减速机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数 学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混合运算100题
-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共9套)
-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光的世界各个章节测试试题(含答案)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四则混合运算300道及答案
- 非遗国粹川剧变脸的传统文化知识了解原创模板
- 中国智慧物流发展报告
- 焊接加工成本算表
-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中考二诊物理试题
- 2024年3月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数据库技术笔试真题及答案
- 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研究生)期末试题库及答案
- GB/T 43803-2024科研机构评估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