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规范练42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广为流行,其中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是先秦时期影响较大的学派,其思想及影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这些学派()A.都要求结束分裂割据,建立统一国家B.都强调尊卑等级关系,建立有序的社会秩序C.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D.都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答案:C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故选C项;结束分裂割据、建立统一国家是法家的主张,排除A项;儒家强调尊卑等级,主张建立有序的社会,后来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B、D两项不是这些学派的共性,故排除。2.陆九渊说:“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他认为做学问若想求得根本,就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经书的追根究底。这表明陆九渊()A.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B.赞同朱熹“格物致知”的方法C.主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D.否定传统儒学的权威地位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六经》皆我注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陆九渊是心学的创立者,主张心是万物本原,他主张靠自己的努力来研究学问,故选A项;陆九渊创立心学,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主张内心反省,排除B项;根据题干材料“《六经》皆我注脚”,可知陆九渊强调按自己的认知程度研究学问,侧重自身的修习与领悟,没有主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排除C项;心学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没有否定儒学的权威地位,排除D项。3.它们(如下图)随山雕刻、彩绘,形象生动自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魏晋时期的这种艺术最明显的特点是()A.儒家学说与佛教文化相结合B.绘画艺术与佛教文化相结合C.书法艺术与佛教文化相结合D.雕刻艺术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随山雕刻、彩绘”以及佛像图片,可知魏晋时期的这种艺术最明显的特点是雕刻艺术与佛教文化相结合,故选D项。4.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中指出:“孔子论知识注重‘一以贯之’,注重推论,本来很好。只可惜他把‘学’字看作读书的学问……”这表明()A.旧道德与新文化势同水火B.西学已占据文化主流地位C.传统思想的继承困难重重D.学者检讨儒学的得失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胡适对旧道德并不是一味地反对或排斥,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提及西学的地位,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是胡适对“孔子知识观”的反思,没有涉及对传统思想的继承问题,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论述的是胡适对“孔子知识观”的反思,即胡适通过对“孔子知识观”的论述来检讨儒学的得与失,故D项正确。5.先秦诸子百家中,道家讲天道,墨家信鬼神,他们都不讲天命;儒家则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道家无为而无求,墨家有为而有求,儒家有为而无求。据此可知,与其他思想流派相比,儒家思想()A.重视天人关系的研究B.与墨家思想可以互补C.有较强的道义和社会责任感D.蕴含了早期民本思想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儒家则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儒家有为而无求”,可知儒家从社会实际出发,以入世的态度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具有较强的道义和社会责任感,故选C项;题干材料的主旨不是强调儒家对天人关系的研究,经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比较重视天人关系的研究,排除A项;墨家和儒家均主张有为,因此二者思想无法互补,排除B项;早期民本思想表现为要求统治者重视民众的作用,顺应民意,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6.韩非认为:“臣尽死力以与君市(交易),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这反映出韩非()A.反对用礼乐制度规范人伦关系B.强调社会关系中重利的价值观C.重视法律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D.提倡用买卖关系处理社会问题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臣尽死力以与君市(交易),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可知韩非通过买卖、交易等形式来明确君臣之间的关系,强调重利的价值观,故选B项;韩非强调重利的价值观,而非强调礼乐制度,排除A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法律的作用,排除C项;韩非借助交易、买卖等形式来强调君臣关系,而非强调用买卖关系处理社会问题,排除D项。7.宋朝理学家所强调的义理,与汉朝董仲舒的新儒学相比,其重点不在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道德上;与先秦时期的儒学相比,其对伦理道德的阐述,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这说明理学()A.在内容和形式上发展了儒学B.否定了先秦时期孔孟的儒学观点C.以构建哲学体系为终极目的D.完成了向近代学术体系的转型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宋朝理学家强调的义理与汉朝董仲舒相比,重点在伦理道德上,这说明理学从内容上发展了儒学;而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这表明理学从形式上发展了儒学,故选A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更侧重于伦理道德的哲学表达,而非否定了先秦儒学,排除B项;宋明理学实现了儒学的理论化、思辨化和哲学化,推动儒学走向成熟,但构建哲学体系也是为了强化伦理道德,维护封建统治,排除C项;宋明理学推动儒学走向成熟,但并非是向近代学术体系的转型,排除D项。8.(2022山东青岛模拟)耕读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以前的耕读者成分简单,主要是隐逸之士和学生,且数量有限;宋代耕读理念形成并发展为广大的士人行为,扩展为普通的农家行为。这一变化()A.说明儒学正统地位日益巩固B.提升了宋代官员的政治素养C.促进了新思想新文化产生D.有助于增强阶层的流动性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宋代耕读理念形成并发展为广大的士人行为,扩展为普通的农家行为”,可知宋代知识教育逐渐普及化,有利于提高社会整体的知识水平,促进科举制度的发展,增强社会阶层的流动性,故选D项;宋代程朱理学获得了官方地位,体现了儒学正统地位的日益巩固,排除A项;耕读理念的推广有利于提高宋代官员的知识素养,排除B项;耕读理念的主要内容依然是传统的儒家思想,对新思想新文化的产生没有直接影响,排除C项。9.《万国公报》是由英美传教士主办的教会刊物。甲午中日战争前后,该报系统报道战争全程,并在对时局的评论中袒日排俄、抨击清政府腐朽无能、宣扬变法。1896年,其发行量迅速增加,“购阅者大都达官贵介、名士富绅”。这表明当时()A.外媒报道相对客观公正B.民众爱国意识迅速觉醒C.教会左右清廷政治变革D.民族危机推动西学东渐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英美传教士主办”“甲午中日战争前后,该报系统报道战争全程……1896年,其发行量迅速增加”,可知民族危机推动西学传播,故选D项;根据题干材料“该报系统报道战争全程,并在对时局的评论中袒日排俄”,可知外媒报道并不客观公正,排除A项;题干材料表明在民族危机的冲击下,西学传播速度加快,没有涉及民众爱国意识,排除B项;《万国公报》宣扬变法,但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清廷政治变革,排除C项。10.梁启超在1896年编成《西学书目表》,收录了300多种讲求西学的书。他说:“诸书分为三卷。上卷为西学诸书:其目曰算学,曰重学……中卷为西政诸书:其目曰史志,曰官制,曰学制……下卷为杂类之书:其目曰游记,曰报章……”这表明当时()A.洋务思想遭到彻底摒弃B.维新活动限于思想启蒙C.学习西方不断深入拓展D.全盘西化思潮较为盛行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上卷为西学诸书”“中卷为西政诸书”“下卷为杂类之书”,可知当时对西学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故选C项;“收录了300多种讲求西学的书”是向西方学习的表现,洋务思想并未遭到彻底摒弃,排除A项;B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故排除;维新运动时期,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并非全盘西化,排除D项。11.“如果想看看各种发明的力量、作用,最显著的例子就是新近的印刷、火药和指南针。因为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材料旨在强调这三大发明()A.改变了中国古代的传统经济结构B.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贡献C.使世界开始逐渐连成一个整体D.摧毁了欧洲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可知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了较大影响,故选B项;鸦片战争前,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始终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鸦片战争之后,自然经济才逐渐解体,排除A项;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并非这三种发明的出现,排除C项;资产阶级革命摧毁了欧洲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排除D项。12.伏尔泰说:“自然法就是令我们感到公正的本能。”他认为这种本能是“天下的人”所普遍具有的。这些天赋人权的思想,和儒家对良知良能的论述,包括“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思想,在哲理上是相通的。这表明()A.启蒙运动是一场儒学化运动B.启蒙运动的目的在于开启民智C.儒家思想与启蒙思想具有一致性D.儒家思想是启蒙思想的来源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伏尔泰认为启蒙思想中的“公正”“天赋人权”与“儒家对良知良能的论述,包括‘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思想,在哲理上是相通的”,这表明儒家思想与启蒙思想具有一致性,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只是体现两者在哲理上是相通的,无法说明启蒙运动是一场儒学化运动,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的目的在于反对君主专制,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不是启蒙思想的来源,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民族精神是在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民族文化的内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先秦时期是古代中国民族精神构建的时代。《礼记·礼运》语谓:“故圣人耐(能)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周易》语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人们从天象而感悟人道,认为人应当像自然的运行那样生生不息,不断前进。《礼记·中庸》所谓“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种精神,在先秦时期常常被称为“中和”或“和合”。——摘编自晁福林、罗新慧《基石:先秦秦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材料二宋儒在学术上坚持求新。张载认为“学贵心悟,守旧无功”。理学把自然、人生、社会融为一体,在熔铸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等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理学家在建立体系时,大多经历了“泛滥释老,返诸《六经》而后得”的过程,显示了中华文化的包容与创新的民族特色。——摘编自郑师渠《中国文化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时期所构建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宋明理学为例说明“中华文化的包容与创新的民族特色”。参考答案:(1)基本内涵:“天下一家”的统一精神、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或“求同存异”的和谐精神)。(2)包容:融合先秦以来中国内生的民族精神,接受外来佛教思想的精华,以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包含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等学术观点不同的流派。创新: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将自然、人生、社会融为一体;继承先秦以来民族文化的内核而坚持学术的不断创新,使儒学更具思辨性、哲学性。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西学东渐中学西传16世纪以来,来华传教士有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等人,他们传播了西方的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学、物理学、火器制造等科学知识,还将西方宗教思想与中国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取得了很大成功。有明朝士大夫感叹道:“天载之义,格物之书,象数之用,律历之解,莫不穷源探委,我中土之学问不如也……自鸣之钟,照远之镜,举重之器,不鼓之乐,莫不精工绝伦,我中土之技巧不如也……土地肥沃,百物繁衍,又遍贾万国,五金山积,我中土之富饶不如也。”17—18世纪,在欧洲掀起了研究中国的热潮,伏尔泰、莱布尼茨、狄德罗、卢梭、歌德等人都饶有兴趣地研究中国文化。伏尔泰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欧洲王公及商人们发现东方,追求的只是财富,而哲学家在东方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和物质的世界”。莱布尼茨说:“全人类最伟大的文化和文明,即欧洲及远东海岸的中国,现在是集合在一起了。”“我们从前谁也不信世界上还有比我们伦理更完美、立身处世之道更进步的民族存在,现在从东方的中国,给我们一大觉醒。”——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开放史》从材料中提取一个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参考答案:示例一论题:明清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与碰撞是一次相互的启蒙。说明:明末清初,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传教士来华,他们在传播基督教的同时,也将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方面的新知识介绍到中国,出现了西学东渐的局面。以徐光启为代表的开明士大夫,主张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积极引进西学,与传教士合译《泰西水法》等西方科技书籍,为中国传统科技注入了新的生机。西学东渐还为中国人打开了观察西方的窗户,冲击了某些传统观念,对中国人认识世界以及明清之际顾炎武等人的早期民主思想具有启蒙的作用。欧洲传教士同时也把孔子的思想及儒家经典介绍到欧洲。儒学成为启蒙思想家反封建的武器,他们借助儒家的理性、道德来抨击欧洲封建制度,宣传启蒙思想。如法国的百科全书派利用儒家的道德观和政治理想批判欧洲基督教的神权统治和君主专制;法国的《人权宣言》也受到孔子思想的影响;中国的科举制度还影响了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据此可知,中学西传对西方思想解放潮流和制度创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欧洲的近代化。总之,西学东渐和东学西传共同促进了东西方文明进步和思想解放。示例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