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真题提分专练之课内文言文_第1页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真题提分专练之课内文言文_第2页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真题提分专练之课内文言文_第3页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真题提分专练之课内文言文_第4页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真题提分专练之课内文言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7:课内文言文(期中真题提分专练)(20-21八年级上·山东泰安·期中)阅读《答谢中书书》,完成下面小题。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A.自三峡七百里中。 B.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C.自非亭午夜分。 D.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译文: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B.晓雾将歇,猿鸟乱鸣。译文: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C.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译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五种五颜六色的石头交相辉映。3.对文章的内容和写法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里相共谈者,指的是那些有高雅情趣的人。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地描写山之高、水之净,写出了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C.“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是平视,青翠的竹木与彩色的山石相映衬,一派绚烂多彩的气象。D.“歇”“颓”用借代手法,“鳞”用拟人手法,画面显得更加灵动,传达出蓬勃的生命气息。4.对文章的思想感情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B.“实是欲界之仙都”,将作者飘飘欲仙的志得意满之态表露了出来。C.文章虽没有直抒胸臆的句子,但也表达出作者对谢中书的仰慕之意。D.作者在结尾提及谢灵运,主要是抒发自己也能写出美文的自矜意味。(20-21八年级上·广西钦州·期中)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天山共色共色:同样的颜色 B.任意东西

东西:向东或向西C.负势竞上

负:背,背着 D.互相轩邈

轩邈:往高处远处伸展。6.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任意东西/②目似瞑,意暇甚 B.①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②猿则百叫无绝C.①负势竞上/②横柯上蔽 D.①猿则百叫无绝/②空谷传响,哀转久绝7.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句从大处着笔,勾勒出富春江这幅山水画卷的整体气象。B.“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出富春江山水之美,令人陶醉其中,流连不已。C.文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描绘“异水”,先写“急湍”,突出凶猛,再写“缓流”,突出澄澈。D.文章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感。8.请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22-23八年级上·天津宁河·期中)阅读《三峡》,完成下面小题。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9.下面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沿溯阻绝

溯:逆流而上 B.清荣峻茂

茂:草盛C.虽乘奔御风

奔:奔跑 D.属引凄异

属:连接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B.哀转久绝

沿溯阻绝C.回清倒影

清流见底D.春冬之时

水陆草木之花1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是从“山”和“水”这两个方面来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B.“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让人自然想到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C.文章结尾引用渔者歌辞,增强了三峡的悲凉气氛,反映了渔者生活的艰辛。D.文章的描写随物赋形,动静相生,情景交融,情随境迁,简洁精练,生动传神。(23-24八年级上·山东济南·期中)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盖竹柏影也

盖:大概是B.念无与为乐者

念:考虑,想到C.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共同,一起D.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

但:但是1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者

卿今者才略B.欣然起行

康肃忿然曰C.念无与为乐者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相与步于中庭

于我如浮云14.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所用散句,四言至十言均有,间有整齐句式,节奏舒缓,不求统一。B.文章叙事简净,写景如绘,抒情寓于叙事、写景之中。C.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D.文章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22-23八年级上·黑龙江哈尔滨·期中)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问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曾益:

(2)入: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劳其筋骨,饿其体肤。(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1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围绕和两个问题论述的。(23-24八年级上·河南商丘·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以下小题。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8.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①相与步于中庭②遂至承天寺③怀民亦未寝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0.“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是脍炙人口的写月名句,请你任选一个角度加以品析。21.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其中一个句子,并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22.怎样理解“闲人”的含义?(20-21八年级上·广东惠州·期中)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2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从流飘荡()(2)泉水激石()(3)窥欲忘反()2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2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B.在分写“奇山”时,静态的山,却偏写它奋发向上的生命力;又通过泉声鸟鸣蝉转。猿叫等动态描写,反衬山的幽静。静中有动,动还是静:这真是奇特的一笔。C.作者着力刻画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展现了山川之之美,抒发了作者厌倦官场,鄙视功名利禄,以及希望寄情山水的感情。D.文本描写、抒情相结合,离情于景,情最交融。言简而意丰,句式整齐,骈散结合,句子多讲求对偶。(23-24八年级上·山东泰安·期中)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问题。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26.下列句子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B.好鸟相鸣,嘤嘤成韵。C.急湍甚箭,猛浪若奔。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27.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描述了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沿途所见,历历如画,令人有同行亲见之感,这是因为作者运用了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写景方法。其中“负势竞上”“争高直指”最能表达作者的志趣和情怀。B.“千丈见底”是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水的深邃澄净;“游鱼细石”既是动静对比,又是对江水澄净的进一步烘托;而“猛浪若奔,急湍甚箭”是运用了比喻、夸张手法。C.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山,好在以动写静,使静止的景物富有动感,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两岸山势的陡峭与壮美,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并留下深刻的印象。D.“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拟声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28.关于本文抒发的思想感情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B.流露了作者否定仕宦生活的心情。C.作者为了功名利禄极力攀高,只因太累,寄情山水以放松身心。D.作者幻想逃避现实、寄情山水,有想过隐居生活的消极处世思想。(23-24八年级上·安徽亳州·期中)【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睛初霜日,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2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略无阙处()(2)虽乘奔御风()(3)互相轩邈()(4)猛浪若奔()3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3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风烟俱净,天山共色3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33.根据两文内容,完成下面一副对联。上联:两岸连山无阙处下联:(23-24八年级上·河南三门峡·期中)阅读《三峡》,回答各题。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34.解释下列加点字。(1)略无阙处

(2)素湍绿潭(3)清荣峻茂

(4)属引凄异35.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6.选文写三峡“四季之景”,不按照“四季更迭”的顺序,而是以“夏、春冬、秋”的顺序来写,请简析这样写的好处。37.《水经注》中,不同的水有不同的姿态。请你根据《三峡》与下面链接材料,简要概括两文中作者笔下的水各有怎样的特点。【链接材料】江水又东,径①黄牛山下,有滩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②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③回,虽途径信宿④,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节选自《水经注·黄牛滩》,有删改)【注释】①径:经过。②成就:造就。这里是“自然”的意思。③纡:弯曲、绕弯。④信宿:连宿两夜。(23-24八年级上·四川成都·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山水怡情,云烟过眼,不过领略其大概,不能探僻寻幽也。余凡事喜独出己见,不屑随人是非,即论诗品画,莫不存人珍我弃、人弃我取之意,故名胜所在,贵乎心得,有名胜而不觉其佳者,有非名胜面自以为妙者,聊以平生历历者记之。余年十五时,吾父稼夫公馆于山阴赵明府幕中。有赵省斋先生名传者,杭之宿儒也,赵明府延教其子,吾父命余亦拜投门下。暇日出游,得至吼山,离城约十余里。不通陆路。近山见一石洞,上有片石横裂欲堕,即从其下荡舟入。豁然空其中,四面皆峭壁,俗名之曰“水园”。临流建石阁五椽,对面石壁有“观鱼跃”三宇,水深不测,相传有巨鳞潜伏,余投饵试之,仅见不盈尺者出而唼①食焉。(节选自:沈复《浮生六记》,略有改动)①唼(shà),形容鱼、鸟吃东西的声音。38.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杭之宿儒也

宿:年老的;长久从事某项工作的。B.赵明府延教其子

延:邀请。C.上有片石横裂欲堕

欲:将要。D.相传有巨鳞潜伏

鳞:鱼鳞39.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山水怡情,云烟过眼,不道领略其大概。(2)豁然空其中,四面皆峭壁,俗名之曰“水园”。40.陶弘景说“(山川之美)自康乐以来,未复有与其奇者”,本文所表达的赏景情怀与陶弘景是否相同?请表达你的看法。(23-24八年级上·江苏盐城·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链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4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互相轩邈(2)横柯上蔽(3)四时俱备42.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标两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43.翻译下列句子。(1)游鱼细石,直视无碍。(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44.两篇文章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简述。(23-24八年级上·吉林长春·期中)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4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管夷吾举于士

于我如浮云B.百里奚举于市

愿为市鞍马C.曾益其所不能

香远益清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4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始一连列举了六位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事例,举出事实说明这些人虽出生贫贱,但在经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B.孟子认为,“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是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接着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是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的观点。C.本文由磨难对个人成长的作用,说到“法家拂士”“敌国外患”对国家兴亡的重要性,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受磨炼的好处,最终提出中心论点。D.孟子散文以雄辩著称,本文大量采用排比句,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体现孟子的散文气势浩瀚、议论纵横的特点。4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3-24八年级上·新疆喀什·期中)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4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自非亭午夜分

(2)至于夏水襄陵(3)属引凄异

(4)哀转久绝49.翻译下列句子。(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50.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表现三峡水的特点,写夏天的水时,先写水的迅急,再写水的盛大。B.本文先写山,着力突出山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C.“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一句,色彩丰富,动静结合,使人更觉其风光秀丽。D.本文既用对偶句,又兼用散句,同《爱莲说》一样,语言显得更有节奏感。(22-23八年级上·广东惠州·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郦道元《三峡》)5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自三峡七百里中()(2)至于夏水襄陵()(3)属引凄异()5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参考答案:1.B2.D3.D4.A5.C6.D7.C8.(1)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巨浪似飞奔的骏马。(2)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名利之心。9.C10.D11.C12.D13.B14.C15.(1)增加

(2)在国内16.(1)使他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2)表现在脸色上,表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17.造就人才治理国家18.一同,一起;于是,就睡只是19.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20.作者运用生动传神的比喻手法,用积水比喻月光,用藻荇比喻竹柏的影子,虽未着一个“月”字,却处处见月光;其次,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庭下如积水空明”是正面描写,“水中藻荇交横”是侧面描写,为读者创造了一个冰清玉洁的空灵世界,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21.①遂至承天寺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②怀民亦未寝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③相与步于中庭理由:关系亲密。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运相同。22.“闲人”一词,表面上是自嘲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但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欣赏。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的自慰罢了。23.跟、随冲击,撞击同“返”,返回24.(1)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那惊涛骇浪就像飞奔的马。(2)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名利之心。25.A26.C27.A28.C29.同“缺”,空隙,缺口即使向高处伸展像30.(1)有时候清早(坐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