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专项复习专题十一文言文对比阅读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专项复习专题十一文言文对比阅读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专项复习专题十一文言文对比阅读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专项复习专题十一文言文对比阅读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专项复习专题十一文言文对比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专项复习11文言文对比阅读(23-24七年级上·四川内江·期中)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选文,完成小题。【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乙】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②矣;独下帷③绝编④,迨⑤能倍诵⑥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节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注释】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死后被封为“温国公”。②游息:玩耍休息。③下帷:指汉代董仲舒放下帷帐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这里指专心读书。④绝编: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多次翻阅,编木简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这里指读书勤奋。⑤迨:到,等到。⑥倍诵:“倍”同“背”,背诵。1.下列语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习:温习 B.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快乐C.迨能倍诵乃止止:停止 D.患记问不若人若:比得上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所精诵 B.去后乃至

迨能倍诵乃止C.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其不善者而改之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孔子认为兴趣对于学习是非常重要的。“知之”只是一般的了解,“乐之”则会有更大的热情,“好之”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才能有真知灼见。B.【甲】文认为只要抱定“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学习态度,无论身处什么环境,都可以得到提高。C.【甲】【乙】两文都运用了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D.【乙】文叙述了司马光勤奋苦读的事迹,也阐述他“书不可不成诵”的读书观点。4.翻译阅读文本中的画线句。(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23-24七年级上·江苏盐城·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世说新语》)【乙】曾子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成教也。”遂烹彘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注释】①彘(zhì):猪5.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划两处)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成教也。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去后乃至

(2)元方入门不顾(3)顾反为女杀彘(4)婴儿非与戏也7.下列各句中的“之”与“曾子妻之市”中“之”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下车引之 B.送孟浩然之广陵C.其子随之而泣 D.听父母之教8.翻译下面的句子。(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2)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9.探究【甲】【乙】两文主题上的共同之处?(23-24七年级上·福建三明·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ㅤ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ㅤ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ㅤㅤ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乙】ㅤㅤ回①年二十九,发尽白,蚤②死。孔子哭之恸③,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④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注释】①回:颜回,又称颜渊。②蚤:同“早”。③恸(tòng),哀痛之至。④贰过:重犯同样的错误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①必有我师焉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

③门人益亲

④今也则亡11.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B.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C.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D.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弟子孰为好学?13.【甲】【乙】两段文字,孔子分别赞扬了颜回怎样的品质?(23-24七年级上·河南新乡·期中)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班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节选自《〈论语〉十二章》)【乙】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就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①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节选自韩愈《师说》)【注释】①庸:副词,表示反问。14.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文言语句方法提示解释(1)不逾矩词语推断法:循规蹈矩(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查阅词典法:①稳固,牢固;②本来,原来;③坚决,坚持;④当然(填序号)(3)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课内迁移法:四十而不惑(《〈论语〉十二章》)15.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6.颜回身处“陋巷”,对此,他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17.从甲、乙两文中你分别学到了哪些学习方法?请各写出一例。(23-24七年级上·陕西咸阳·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节选自《韩非子》)【注】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ú):句末语气词。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相委而去()

(2)元方入门不顾()(3)恐其自食其言也()

(4)欲服三军()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下车引之A.起不食待之 B.择其善者而从之 C.方与之食 D.起之不食以俟者20.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2)故人曰:“诺,期返而食。”21.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23-24七年级上·山西临汾·期中)经典古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班级举办“善学精思”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学习任务。【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22.“吾日三省吾身”,曾子①的行为体现了他严于律己,加强自身修养的品格;“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学习的三种境界,其中的②,是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学习的好处,产生了对学习的兴趣。(根据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填空)23.孔子强调在学习过程中,既要有正确的方法,还要有端正的态度。“温故而知新”的意思是①,说明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道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意思是②,强调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24.孔子用“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表达我们应该有坚定信念且矢志不渝志向;《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也彰显了李白的心声,请写出相关诗句,并说说你的理解。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诗句,理解25.《论语》中有不少格言警句,如果要选择其中一句作座右铭,你会选择哪句?为什么?温馨提示:①座右铭泛指激励、警醒自己的格言;②可以选自以上材料,也可以是《论语》中的其他语句。【乙】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26.查工具书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查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并结合语境,可以判断出“民信之矣”中“信”的意思是下图中的第个义项。①诚实,不欺骗②信任,不怀疑③消息④随便,放任⑤函件27.甲文中“曾子”的话与乙文共同强调的社会核心价值观是什么?你如何看待它在人生成长中的作用?(23-24七年级上·广东深圳·期中)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世说新语》)【乙】萧遥欣少有神采干局①。为童子时,有一小儿左右弹飞鸟,未尝不应弦而下。遥欣谓之曰:“凡戏多端,何急弹此?鸟自云中翔,何关人事?”小儿感之,终身不复捉弹。尔时年十一。士庶②多竞此戏,遥欣一说,旬月播之远近闻者不复为之。注:①干局:才干和气度。②士庶:士人和庶民,也泛指百姓。(选自《太平广记》)【丙】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期行

期:

②相委而去

委;③为童子时

为:

④旬月播之

播:29.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2)凡戏多端,何急弹此?30.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说新语》是志人小说集,记载了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B.甲文中“尊君”与“家君”,前者尊称对方父亲,后者谦称自己父亲。C.乙文中主要通过语言描写,表现萧遥欣年少时非凡的才干和气度。D.乙文中“旬月播/之远近/闻者不复为之”,这句话的断句是正确的。31.甲、乙两文都讲述了古代儿童“方正”的故事。谈谈你对“方正”的理解,并说说陈元方和萧遥欣的“方正”各体现在什么地方。

32.清代沈德潜评论丙诗:“即‘将心寄明月,流影入君怀’意,出以摇曳之笔,语意一新。”请你对最后两句诗进行赏析。

(23-24七年级上·吉林长春·期中)阅读选文,完成小题。【甲】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选自(《<论语>十二章》)【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丙】范式字巨卿,少游学于太学①,与汝南②张劭(shào)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③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尊亲。”乃共克④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诚也?”对曰:“巨卿信士,必不违约。”母曰:“若然,当为尔酿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⑤拜饮,尽欢而别。——选自(《后汉书·独行列传》,有删改)【注】①太学:我国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②汝南:在今河南境内。③告:告假。④克:约定。⑤升堂:登上大厅。33.根据所学知识,按要求在下面的表格①②③④⑤处填写相应的内容。选选文人物朝代出自选文的成语(填一个)交友之道共同观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甲文①孔子②⑤乙文③刘义庆:④34.解释下列加点字在【甲、乙】选文中的意思。(1)博学而笃志

(2)思而不学则殆(3)太丘舍去

(4)元方入门不顾35.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在【丙】选文中的意思。(1)将过尊亲()

(2)元伯具以白母()36.丙文中画曲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

)A.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诚也 B.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诚也C.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诚也 D.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诚也37.下面两个句子任选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巨卿信士,必不乖违。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38.结合这三篇选文在交友方面的共同特点,谈谈对你今后为人处世的启迪。(23-24七年级上·广西贵港·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乙】谢羯①年少时,好著紫罗香囊,垂覆手②。太傅患之,而不欲伤其意,乃谲③与赌,得即烧之。【丙】谢公夫人教儿,问太傅:“那得初不见君教儿?”答曰:“我常自教儿。”【注释】①谢羯:谢奕之子、谢安之侄。②覆手:绣帕之类的精美饰品。晋代的男子好带香囊、覆手,堪比风尚。③谲(jué):欺骗。39.下面是某同学根据加点词含义的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A.“太傅患之”——联想到成语“患得患失”“何患无辞”等,可推断其义为“担忧”。B.“我常自教儿”——联系上下文谢公夫人说的话,可推测“自”是“自然”的意思。C.“俄而雪骤”——查词典,从“奔驰”“急速”“屡次”等义项中判断“骤”为“急速”。D.“乃谲与赌”——回忆《杨氏之子》“父不在,乃呼儿出”,推知“乃”其义为“于是、就”。4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咏雪》始出于东晋谢安与小辈们的一段即兴对话,文章通过外貌、语言描写以及对谢道韫身份的补叙,赞美了谢道韫杰出的诗歌才华。B.谢太傅对“胡儿”与“兄女”的两个比喻未置可否而“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温馨的家庭气氛。C.文章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中雅趣的一面。D.文章采用了衬托的写法,先以谢朗的回答作铺垫,后引出谢道韫“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比喻,更贴切传神,新颖入妙,表现了谢道韫的聪明机智。4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2)那得初不见君教儿?42.【甲】文把大雪纷飞的情景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你认为那个比喻更好?为什么?43.结合以上三个文段的内容,简要概括出谢太傅的形象特点。44.(23-24七年级上·山东淄博·期中)阅读下面两则文言短文,完成问题。(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乙)谢公①与人围棋,俄而谢玄②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③。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注释】①谢公:谢太傅。②谢玄:谢安的侄子。③局:棋局。(1)结合语境,请选出加点字解释最恰当的一项。加点字注解选项你的选择①俄而雪骤A.突然;B.急;C.快跑;D.屡次②撒盐空中差可拟A.打算;B.起草;C.仿照;D.相比③即公大兄无奕女A.靠近;B.到;C.就是;D.就着④看书竟A.完毕,终了;B.从头到尾;C.居然;D.终于(2)关于文段(甲)最后一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同学们在课堂上展开了讨论,有下面两种看法,你认同哪一种?为什么?A.有同学根据古书注解随文排版的特点(参见右图片),推测这一句应该是“兄女”后面的注解。B.有同学认为这一句就是文章的一部分,教材上的处理没有问题。【小贴士】在竖排版的古书中,注释穿插在原文中。在手抄本中,原文和注释不太容易区分。(3)这两个故事中,都写到了谢安的神态。(甲)文是听到兄子兄女回答后的“”,表现他;(乙)文是获知淝水之战胜利后的“”,表现他。(4)如果你也在“咏雪”家庭集会现场,接着胡儿和谢道韫的诗句,请你也来对上一句。(23-24七年级上·云南红河·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选自《世说新语·咏雪》)【乙】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①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②家禽。”(选自《世说新语·杨氏之子》)【注释】①孔君平:孔坦,字君平,累迁廷尉(掌管刑法),所以也称孔廷尉。②夫子:对对方的尊称。4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2)九岁,甚聪惠

惠:4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47.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