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第一课(讲义)(学生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_第1页
小说阅读第一课(讲义)(学生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_第2页
小说阅读第一课(讲义)(学生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_第3页
小说阅读第一课(讲义)(学生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_第4页
小说阅读第一课(讲义)(学生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说阅读第一课目录TOC\o"1-3"\h\u01考情分析·备考策略 102知识导图·思维引航 503考点突破·考法探究 1704热考题型·解题策略 2505真题感悟·命题洞见 33【文学类文本趋势解读】【考查趋势分析】《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指出,高考评价体系是高考命题的根本指南;以“三线”(核心价值金线、能力素养银线、情境载体串联线)为框架;命题呈现出“无价值,不入题;无思维,不命题;无情境,不成题”的典型特征;考试要有效引导教学,打破“以纲定考”,实现“教考衔接”。从文本选材来看,“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和“中国革命传统作品”成为热门素材,两者兼顾“积极导向”和“文学味”。在“积极导向”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调“文学味”,旨在保证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维系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素养的有效实施。为此,在日常训练选材时,要体现主旨精神的积极导向与表现形式的“文学味”、艺术性之间的融合,在不同角度、不同能力层级上有足够的考点可以铺排。从设题角度来看,高考语文重视情境化,侧重思维能力的考查,基本遵循高考“情境载体串联线”的命题形式,即命题者通过设计情境作为任务创设和基本知识能力运用考查的载体,实现对学生学科基本概念、原理、技能和思维方法的考查和选拔,着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原理和思维发现问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从答题思路来看,体现出反套路重分析的特点,强化知识体系的建构。例如:“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2021全国新高考Ⅰ卷《石门阵》第8题)”一题,此处的“反复”是小说的一种叙事方法,而叙事艺术分析则是近几年的考查热点。审题时也应抓住“多处”来考量,回归文本,即可提炼类似于“渲染”“延宕”关键词进行组织答案。“反复”不仅是修辞,还是叙事方式。因此,在备考复习过程中,我们要有建立知识体系的观念,形成相互联系的知识点。【选材内容分析】【选材内容特点及变化】①题材上,涉及保家卫国、乡土中国、战争感悟、童真视角等多种题材。②分值上,从题目分数的分布来看,两套新高考全国卷现代文阅读Ⅱ总分呈现出16分/15分的规律,也就是主观题是4+6/6+6的模式。分数的变化也意味着难易度的变化。③创新变化:新课标Ⅱ卷现代文阅读Ⅱ第9题考查小说的叙述特征。虽然在题干上已经指明了考察的要点为小说的“叙述效果”但是难度仍然不小,小说的叙述特征包括叙述人称、叙述视角、叙述顺序、叙述方式(文体特征)等方面。考生首先要根据题干提示,提取相关的知识点,然后才能进一步思考产生的叙述效果。此外,文本还体现出教考衔接的特点,《包身工》中奴隶一般的“芦柴棒”,《小二黑结婚》中大胆追求自由恋爱的小芹与利用迷信骗人钱财的三仙姑,《党费》中为保护同志而献出生命的共产党员黄新……革命文化中的“女性世界”或“女性力量”成为文本解读的重要内容取向。2025年备考策略1.群文阅读,回归小说阅读体验。要注意结合新教材,以大单元主题式的教学模式,进一步强化主题教学或扩大主题教学内容的范围,借助小说文本的背景、情节、人物、主题、文学性的感知,提升学生对某一主题的全方位认知,从而更深入地了解、感受、研判,最终得到自己的价值判断。2.训练任务群,开展研究型学习。在备考过程中,学生要积极参与多途径、多场景、多渠道的语文活动实践活动,例如“古装朗诵、原文续写、画中画与话中话、撰写书评、推介我最喜欢的书籍、跨文本人物对比分析、同写作技巧在不同文本的效果研究、我为主人公侧写”等实践类活动,调动自身的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地提升真实的阅读鉴赏能力及语言素养。3.读写结合,回归小说创作体验。为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关系,学生可以尝试进行类文本创作和进行类手法创作。例如:“将小说改编创作成戏剧”,或“将戏剧改写小说”,将“文言小说改写文化小文白小说”,或将“文学作品改编成现代小说”等类文本创作;学习荷花淀派的“诗化小说”、《祝福》的倒叙式结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当中的草蛇灰线和利用人物性格巨变来体现主题的手法、列夫托尔斯泰的“冷静的批判现实主义”、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海明威的“电报式表达”、狄更斯的“儿童视角”等,提升学习创作体验。总之,在2025年的备考过程中,同学们要通过高考真题反映出的内在趋势合理复习,强化因文答题的意识,充分理解新教材、新课标、新高考三者之间的理念内涵关系,以任务群为抓手,全面把握各类题型,提升小说阅读鉴赏能力。备考策略思维导图【知识导图整体框架】小说文体特征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小说的本质特征是虚构,通过叙述故事,运用讲故事的技巧以及结构的安排,虚构世界与人生。小说选文特点微型小说1.短小精悍,以小见大。微型小说篇幅短小,最多千余字。它撷取的多半是具有典型意义和概括力的某个场景某个细节、某个侧面,或者是生活中的一帧速写、一幅剪影、一个镜头、几段妙趣横生的对话、细小而有代表性的事件,从中折射出重大的主题,蕴含丰富的意蕴,从而反映大千世界、时代风云。2.人物典型,情节紧凑。典型的人物形象是微型小说凸显作品主题的主要载体。曲折的命运、激烈的冲突、白描的手法等是其塑造人物形象的常用方法。受篇幅限制,微型小说大多浓墨重彩地描写人物在某一特定时间的某一侧面,很少铺叙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过程。微型小说的情节一般发展比较快,前后事件较为紧凑,情节安排常突破思维定式,给读者以惊异感。(3)结构严密,结尾新奇。微型小说尽管篇幅短小,但结构严谨。它通常不是靠情节的复杂取胜,而是靠精心布局,以求主次分明。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是微型小说最突出的特色之一。微型小说的结尾讲究语结而意不结,意在言外,给读者留下回味和思考的空间,这点最受命题者青睐。散文化小说散文化小说(也称抒情小说),是介于散文与小说之间的一种小说文体,是中国现当代小说的新样式。这类小说情节散文化(或淡化情节),结构散化,不以曲折的故事情节取胜,也少有冲突,缺乏悬念,呈现给读者的多是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主张“不装假,事实都恢复原状,展示生活的本色”,叙述者的情致,自然地融注、浸洒在色调平淡的描写中。科幻小说:科幻小说是在尊重科学结论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想而创造出的小说,一般认为“科幻性“人文性”“文学性”是其三要素。小说阅读技巧【情节结构】小说的情节结构众多,其基本模式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除此之外还有下列几种常见类型:【情节手法】“情节手法”也叫“叙事艺术”,叙事艺术关注的是小说的艺术形式,包含“谁在讲故事”和“怎样讲故事”两个方面的艺术技巧,涉及叙述者、叙述视角、叙述顺序、叙述节奏、叙述腔调、叙述方式、叙述技巧(情节安排技巧)等知识。【人物形象】小说人物形象的类型多样。(1)按人物的地位,可分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2)按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可分为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人物描写手法】小说人物描写的手法主要有正面和侧面两种描写手法。每一大类又包含多种具体描写手法,对于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人物情感具有重要作用。【环境描写种类】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泛指自然景物,而社会环境则包括社会背景、历史条件、风土人情等诸多要素。【自然环境描写作用】小说四要素(包括主题)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一个要素的变化必定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以下是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社会环境描写作用】小说四要素(包括主题)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一个要素的变化必定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以下是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课内教考衔接汇总表【教考衔接解读】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共有两篇小说,分别是《百合花》和《哦,香雪》。在高考备考中,我们要重点关注意象作用和景物描写两个衔接考点。【教考衔接解读】必修下册第六单元共有五篇涵盖中外古今小说,其衔接考点多样,包括情节、人物、环境等诸多要素。在实际备考过程中,我们应重点掌握人物考点。【教考衔接解读】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选取的都是外国小说,2020年高考真题《越野滑雪》已经涉及到相关考点。在之后备考过程中,我们要引起重视。【教考衔接解读】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选取的是风格特色鲜明的中国小说,其人物形象描写各具特点,且“中国革命传统作品”考查频率增高,因此在备考过程中,要重点关注本单元革命英雄形象特点的考点。【教考衔接解读】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选取的是鲁迅和沈从文的小说。其考点中作家的创作风格和语言风格是一个考查的重点内容,在备考的过程中,要重点关注这一个方面的考点内容。【衔接课文——必修上册《百合花》/茹志娟】1.小说故事中出现百合花被子有什么用意?①情节上,百合花被子是情节的一部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②衬托人物形象。百合花被子把文中主要人物新媳妇、通讯员关联在一起,突出新媳妇和通讯员百合花般的高尚纯洁美好的心灵。③揭示作品主题。通过百合花被子,既表现了战争时代的军民鱼水情,又歌颂了人性美、人情美。2.《百合花》中“我”的作用。①“我”是故事的叙述者和见证者,是故事的一部分。从“我”的视角叙述故事,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②“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贯穿整个故事。③“我”为通讯员和新媳妇提供了活动环境,由“我”的所见所感展开,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④“我”对通讯员先是“生起气来”,再是“发生了兴趣”,然后是“从心底爱上了这个傻乎乎的同乡",通过"我"的细腻而有层次的心理活动来刻画人物,这就由远到近,由淡到浓,由表及里地刻画了小通讯员这个人物形象。【衔接课文——必修下册《祝福》/鲁迅】1.小说中常常以第一人称“我”来进行叙述,本文的“我”不是主人公,根据你的阅读体验,“我”是怎样一个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1)“我”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形象。(2)作用:①线索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正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展现的,“我”既充当小说中的线索,又是整个故事的见证者。②增强故事的真实感。作者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组织文字,展开情节,增强故事的真实感;③深化主题。"我"憎恶鲁四老爷,同情祥林嫂。通过"我"的所感,来抒发感情,发表议论,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深化中心思想。【衔接课文——必修下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2.《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多次写到“火”,有何作用?①推动情节发展。写火盆、火炭、火种,连续而来的“火”字,都被林冲的轻轻一盖盖灭了,连一点火星都没有。这说明草料场里将要烧起的大火,决不是火盆中的火蔓延而起的,肯定是别有用心的纵火。②有利于人物性格的刻画。林冲出门沽酒时“盖炭火”和沽酒回来时“探火种”的描写,充分地表现了林冲谨小慎微、逆来顺受的性格特点。③有利于渲染气氛、映衬人物。如草料场漫天大火,也燃起了林冲胸中熊熊怒火,他迎着北风,映着烈火,痛快淋漓地斗杀了三个泼贼,一时间,风助火势,火增人威,汇成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戏剧高潮。【衔接课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老人与海》/海明威】1.“内心独白”是小说塑造人物、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方法。《老人与海》中除了描写有关老渔夫与鲨鱼搏斗的场面,还有大量的老人的内心独白,请简要分析其作用。面对挑战,老人先后说出“想点儿高兴的事儿吧,老家伙”“你想得太多了,老家伙”“我杀了它是出于自卫,而且我干得很干净利落”“我要跟它们一直斗到死”等话语:①便于读者揭示人物最隐秘的内心世界,更好地解读人物的性格。将主人公的内心活动用语言毫无隐蔽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能够从灵魂深处去理解人物的性格。②让主人公形象更鲜明,更好地塑造出老人硬汉的性格。这些内心独白,真实地记录了圣地亚哥的内心活动,写出了他在海上漂泊的心态,真实再现了老人的思想与感受,反映出他是一个乐观主义者。表现了圣地亚哥在困境中不屈不挠、抗争到底、决不屈服的精神。③通过内心独白揭示出面对困难依旧优雅,精神上永远不被战胜的主题。④内心独白具有深刻的哲理,丰富了小说的思想意义。【衔接课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复活》/列夫·托尔斯泰】2.福斯特将小说人物分为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两类,扁平人物性格简单、静止;圆形人物性格复杂且变化发展。你认为聂赫留多夫、玛丝洛娃是扁平人物还是圆形人物?这种人物类型有何价值或意义?(1)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都是圆形人物,他们的性格随着故事情节展开都在变化发展。①聂赫留朵夫,一个贵族青年,曾放荡荒淫过,当他发现那个堕落的女子是以前自己曾经玩弄过的清纯姑娘时,他内心深处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内心深处的人性促使他觉醒。当真正站在玛丝洛娃面前,他说话吞吞吐吐,折射出他想要赎罪又害怕赎罪的矛盾心理,对玛丝洛娃的称呼由“您”变为“你”,他的灵魂复活也从犹豫变得坚定,这些都符合圆形人物的性格变化。②玛丝洛娃从最初的清纯女子,沦落风尘后变得麻木、粗鄙,多次与聂赫留朵夫见面后,精神渐渐复苏,再现了下层人民的纯洁、自尊与善良,玛丝洛娃的性格变化足见她是圆形人物。(2)意义:圆形人物的复杂多变使小说更加真实,也使小说的内涵更加丰富。假如聂赫留朵夫的性格是一成不变的,那么他就没有“复活”这一说法;假如玛丝洛娃不是圆形人物,她对聂赫留朵夫的情感只能停留在简单的爱或者简单的恨上,而不是复杂纠结的,那么,这种扁平的人物形象就会让读者感到厌烦、单调,感到不真实。【衔接课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荷花淀》/孙犁】1.《荷花淀》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白洋淀妇女,她们有怎样的性格特点?(1)水生嫂:①勤劳善良:她编席子又快又好,可以看出她的能干与勤快。丈夫是游击组长,大部分家务劳动得由她承担。她上要奉养公公,下要养育孩子,是传统的贤妻良母型妇女。②温柔体贴:丈夫工作晚归,她首先“站起来要去端饭”。丈夫说要参军,她“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表现出对丈夫的依恋。丈夫参军没几天,她心里思念丈夫,偷偷和众伙伴去看望丈夫,对丈夫一往情深。③深明大义:丈夫参军,她并没有拖丈夫的后腿,虽然她不想让丈夫走。丈夫去别人家做动员工作,她一直坐在院子里等他,要听听丈夫的“嘱咐”。(2)白洋淀妇女:她们守着自己的家庭,憧憬着幸福的生活,希望自己的丈夫不要离开自已。但国难当头时,她们却能把对丈夫的爱和对祖国的爱统一起来,积极支持丈夫参军,参加抗日战争。在经历了荷花淀的伏击战之后,她们受到了教育、鼓舞,她们认为凡是男人能做到的,妇女们也能做到。小说结尾形象地写出了她们希望参加战斗的愿望得到了实现,充分显示了劳动妇女的战斗力和作用。【衔接课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小二黑结婚》/赵树理】2.试结合文本分析二诸葛、三仙姑同中有异的性格,并分析其性格形成的原因。相同点:两人都具有封建思想,都反对儿女自由恋爱,想以家长身份主宰儿女婚姻:两人都迷信阴阳八卦、黄道黑道,规矩颜多。不同点:①二诸葛是虔诚的迷信者,迷信成了他认识生活、对待生活的唯一标尺;三仙姑则是虚假的迷信者,迷信成了她欺骗别人、害人利已的手段。②二诸葛既是一个封建家长制的维护者,同时又是一个善良、厚道的父亲;三仙姑则是一个无情的母亲,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不惜牺牲女儿的幸福。原因:二诸葛和三仙姑都长期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既不明白自己受苦的根源,又无力改变自己的生活地位,导致了他们落后、愚昧、迷信又自私的性格特点。五、设题角度衔接(一)设题角度衔接1【角度解读】赏析形象部分主要有三个细化设题角度,分别是赏析人物形象塑造手法、特点和作用,分析人物心理以及赏析物象含义及作用。在本设题角度中,我们要把握不同细化设题角度的出题形式。(二)设题角度衔接2【角度解读】赏析情节部分主要有三个细化设题角度,分别是分析情节线索及作用、分析情节结构及作用和赏析情节技巧及作用。在本设题角度中,需要我们重点掌握情节的线索、结构和技巧相关的知识。(三)设题角度衔接3【角度解读】赏析环境部分主要有两个细化设题角度,分别是自然环境描写手法、特点及作用、社会环境描写特点和作用。在本设题角度中,我们要联系小说其他要素,重点把握两者的作用。(四)设题角度衔接4【角度解读】赏析叙述技巧部分主要有三个细化设题角度,分别是叙述人称与视角、叙述顺序和叙述详略。叙述技巧又称为情节手法,主要包括谁在讲故事和怎样讲故事两个部分,我们要仔细分析题型的差异和特点。(五)设题角度衔接5【角度解读】赏析艺术技巧部分主要有两个细化设题角度,分别是赏析描写艺术和赏析语言艺术。描写艺术包括人物、景物、细节和场景描写艺术,而语言艺术则包括用词特点、造句特点、手法特点和语言风格特点。两者内容繁杂,需要重点分析掌握。(六)设题角度衔接6【角度解读】探究主旨意蕴部分主要有四个细化设题角度,分别是词句的多重意蕴、标题的意蕴、物象的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主题思想,包括思想意蕴和情感意蕴。考点一:【赏析形象】【考点解读】赏析形象考点包括赏析人物形象塑造手法、特点和作用,分析人物心理和赏析物象含义及作用三个考向,其答题思路和答题方法各有不同,下面将对三种考向题型进行逐一分析讲解。【考点突破——人物形象塑造手法、特点和作用】(一)人物形象塑造特点解题方法步骤一:抓主干概括主要特征1.从情书角度概括:情节是小说故事推进的过程,也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从人物行为情节发展、矛盾冲突中,可以推断人物的价值取向、性格特点、内心状态。2.从人物正面描写角度概括:小说主要是通过对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因此分析这些描写往往能有效把握人物的想感情和性格特征。步骤二:理枝叶补充完善形象1.从他人评价、感受角度概括:找出作者或他人对相关人物的介绍或评价,以及他人对关人物言行举止的感受或反应,进而辨析人物的形象特点。注意确定作者的情感倾向褒还是贬,合理利用自嘲、反语、他人衬托的成分。2.从作品背景角度概括:小说中的人物是生活在特定历史背景和特定生活环境之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往往打上了时代的烙印,留下了时代的痕迹。因此,把人在典型环境(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中,结合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素去分析,也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二)人物形象塑造手法解题方法步骤一:审题干,明方向。看题干要求和文本内容,确定答题是从正面描写的角度还是从侧面描写的角度入手,还是两者兼有。步骤二:找原文,析作用。从文中找出正面描写或者侧面描写对应的内容,根据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的相关知识,指出运用这种手法从哪个角度表现了人物形象的哪种特点及使用这种手法所达到的艺术效果。步骤三:简概括,组答案。根据题干要求整合出答案。(三)人物形象作用解题方法人物形象作用——主要人物形象作用(1)思考对情节的作用。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言行事迹,思考其对情节的推进作用。如果人物性格发生了变化,就要考虑情节是否发生了变化。(2)思考对主题的作用。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思考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反映社会现实或寄托情感。(3)思考对社会的作用。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结合社会现实深刻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分析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人物形象作用——次要人物形象作用(1)自身作用。次要人物不只是线索或情节上的关联人物,有的自身还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其具有的作用首先是自身的作用。(2)对情节的作用。推动情节发展。次要人物的见闻,可以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联系在一起,推动情节发展;他们往往担当特定的角色,有一定的叙事功用,常常起到线索作用。(3)对主要人物的作用。侧面衬托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往往与主要人物形成对比映衬关系,另外在一些小说中,主要人物的一举一动,往往从次要人物的眼睛里看出来;对主要人物的感受、评论,往往从次要人物的嘴里说出来。次要人物可以从侧面凸显主要人物的品质,表现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使主要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清晰。(4)对环境的作用。暗示或交代社会环境。次要人物往往是社会环境的体现者和代表者。很多小说中的次要人物还可以起到渲染气氛、莫定感情基调的作用。渲染气氛的次要人物多是群体人物。(5)对主题的作用。揭示主题,增添魅力。小说对次要人物的刻画貌似平淡轻松,实则蕴含着厚重的力量,既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又增添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考点突破——分析人物心理】人物心理解题方法步骤一:“两看”1.看前后情节、联系上下文。看看所要分析的情节(文段)之前或之后发生了什么,哪些情节与所要分析的情节(文段)有美系,从而揣测出人物的内心活动。2.看人物描写,抓关键词句。在整体把握情节的前提下细读对应的原文,找出原文描写人物的词句,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等,抓住描写中的关键词语,看其凸显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步骤二:“两注意”1.一是概括心理特点的词语,如“担心”“焦虑”“愤怒”“高兴”“怀念”“感慨”“怅然”等;2.二是分析这一心理产生(变化)的缘由。【考点突破——赏析物象含义及作用】(一)物象含义解题方法第一步:审题干,明要求。在答题之初,我们深入阅读题干要求,对重点字词进行圈点勾画,通过对具体内容分析印证其含义。第二步:找物象,析含义。文中的物象可能出现多次,且具体含义有所不同,我们在分析物象的过程中,要结合上下文内容揣摩物象的含义。第三步:简概括,组答案。在做好前两步的基础上,按照不同层级、不同归纳方式,根据题干要求整合出答案。(二)物象作用解题角度1.自身作用:物象作为小说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特点、内涵和审美价值,能够丰富文章的内容。象征或衬托人物品格,突出人物形象或暗示人物命运。应格外注意物象本身的特点对主要人物的映衬作用。2.对情节的作用:物象往往是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象反复出现,串联起相关情节,从面成为全文的线索,教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3.对环境的作用:思考它对时代特色氛围做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以及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作用,如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营造氛围、创造意境、暗示社会环境等。4.对主题的作用:物象往往具有衬托或象征意义,可以暗示主题,揭示主题,深化主题,触发情思,寄托情感例1:(2022全国甲,T8)老胡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6分)例2:(2019全国1,T8)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考点二:【赏析情节】【考点解读】赏析情节考点包括分析情节线索及作用、分析情节结构及作用和赏析情节技巧及作用三个考向,其答题思路和答题方法各有不同,下面将对三种考向题型进行逐一分析讲解。【考点突破——分析情节线索及作用】分析情节线索及作用解题方法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明确题干是“明考型”还是“暗考型”从而确定答题的方向。第二步:依内容,理层次。即根据小说文本的具体内容,或采用结构连贯法,或采用场面连贯法,或采用线索连贯法,或采用细节连贯法,划分段落,理清层次结构。第三步:巧概括,规范答。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提炼组合,规范概括。【概括小说情节“四方法”】1.结构连贯法:厘清小说的结构层次,按小说的叙述顺序、情节发展中“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结构脉络进行梳理。(如《祝福》)2.场面连贯法:小说中的场面是人物活动的重要场所,有些小说中一个场面就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酒店遇故交买刀寻仇人一看管草料场→山神庙复仇)3.线索连贯法:线索可以串联小说的人、事、物、感情、时间或地点等勾画关联线索的词句,抓住线索,就可以围绕线索概括出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的内容。(如《项链》的情节构成:借顶链丢顶链→还顶链、识项链)4.细节连贯法:围绕人物活动,深入阅读文本内容,抓住能推进情节的细节,勾画关键词句,并进行提炼、概括。分析情节结构及作用解题方法第一步: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按小说叙述顺序、情节发展脉络进行梳理。第二步:寻找小说的线索来梳理。小说线索是贯穿整部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时间、空间。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第三步:抓住场面,梳理情节。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小说中的场面就是人物活动的场所描写。分析情节技巧及作用解题方法第一步:审题干,明手法。即根据题干提示明确要用哪些具体手法,从哪些角度着眼分析。第二步:找原文,析效果。一要结合文木阐释手法的具体运用情况,二要明确指出运用的效果。第三步:分角度,规范答。第二步的分析已经明确了答题的要点,在此基础上,要分点提炼其关键点,即可得出规范答案。例:(2021新高考1,T8)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4分)考点三:【赏析环境】【考点解读】赏析环境考点包括分析环境描写手法、特点及作用和社会环境描写特点和作用两个考向,其解题思路基本一致。在备考的过程中,要注意积累环境类常用答题词汇。【考点突破——环境描写】(一)环境描写解题方法第一步:找原文,明特点。回归原文内容,找到环境描写的具体语句,把握环境的特点。第二步:多角度,析作用。从小说文体要素(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出发,并结合每一处环境描写出现的位置,多角度思考环境描写的作用。第三步:精提炼,分点答。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提炼组合,规范概括。(二)环境描写作用1.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开头:①给全篇定下感情基调;②营造特定的意境,渲染特定的气氛;③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令、地点。人物出场前:引导人物出场。人物描写中:暗示人物命运,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形象或心情。情节中: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形象或性格;前后照应。作为背景:作为主背景的自然环境描写具有象征主题的作用。结尾:深化主旨;照应开头;以景作结,含蓄蕴藉。2.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开头: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奠定全篇的感情基调,或渲染特定的气氛。人物出场前:引导人物出场,暗示人物身份或相应关系。人物描写中: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情节中: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作为背景:揭示社会背景,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例:(2019全国Ⅲ,T8)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功能。(6分)考点四:【赏析叙述技巧】【考点解读】赏析叙述技巧考点包括叙述人称与视角、叙述顺序和叙述详略三个考向。主要包括谁在讲故事和怎样讲故事两个部分,我们要仔细分析题型的差异和特点。【考点突破——叙述人称与视角】叙述人称与视角解题方法第一步:准确判断叙事特点。要准确判断叙事是第一、二、三人称,是全知视角还是有限视角,通过准确判断,明确相应的答题内容。第二步:具体分析叙事效果。①给叙事、情节带来怎样的好处。如叙事清晰,便于展开情节,情节引人入胜等。②表现人物作用。如更好地表现xx的xx形象等。③主旨作用。使主题更集中、鲜明、深刻等。④其他角度。如思想感情、审美效果等。考点五:【赏析艺术技巧】【考点解读】赏析艺术技巧考点包括赏析描写艺术和赏析语言艺术两个考向。这里我们重点介绍赏析语言艺术的方法,请同学们在备考的过程中重点掌握。【考点突破——鉴赏语言艺术】鉴赏语言艺术解题方法第一步:从语言运用手法的角度分析。分析语言运用的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及其作用,尤其要注意分析语言在简洁传神、细腻逼真、生动形象地描摹人物动作、神态与内心世界,表现出独特个性方面的魅力。第二步:从遣词造句特点的角度分析。分析词语(动词、形容词等)的锤炼、句式(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与散句的运用等)的特点及效果。第三步:从语言风格的角度分析。分析语言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蕴藉、清新明快、自然质朴、绚丽华美等特点;注意语言的时代特色、地域特色(如方言)、语体(口语、书面语)特色。例:(2019浙江,T10)简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4分)考点六:【探究主旨意蕴】【考点解读】探究主旨意蕴考点包括词句的多重意蕴、标题的意蕴、物象的意蕴和作者的情感。这里我们重点介绍标题的意蕴方法。【考点突破——标题意蕴】(一)标题意蕴解题方法第一步:点出表达技巧。点出标题所用的表达技巧。比如:双关、象征、比喻、反讽(反语)、反问、引用等。第二步:分析表层意义。分析标题的表层义。即把标题在文中所表示的最浅层的意思分析出来。第三步:分析深层意义。分析标题的深层义。深层义的挖据要联系小说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方面。探究标题作用“五角度”情节角度:看标题是否为小说的线索,串联全文;是否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是不是对情节的概括,是否交代了主要内容。人物角度:看标题是否为塑造和突出主要人物形象服务,是否暗示了人物命运,是不是对人物性格特点的概括。环境角度:看标题是否交代了时间、地点、环境;是否创设了故事背景,渲来了环境氛围;是否有深层次的社会性含义。主题角度:看标题是否运用双关、比喻、反语、象征等手法,寄托情感,揭示或深化主题;是否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是否对主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读者角度:看标题是否新颖精妙,是否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是否引发读者的思考。【热考题型分析】高考题型基本动向:淡化文体界限,强化主观题综合性,强调教考衔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高考命题作出了如下建议:考试材料的选择与组合要角度多样、视野开阔,为学生的思考与拓展留有足够的机会和空间。减少针对单一知识点或能力点的简单、碎片化的试题数量,应体现语文素养的综合性、整体性。此外,教考衔接趋势进一步增强,不仅衔接课内文本内容(《包身工》《小二黑结婚》《党费》)等“中国革命传统作品”,还衔接课本单元研习任务(如:文学短评),逐步呈现“教——学——考”一体化趋势。这里,我们重点介绍两种热考题型:评鉴小说文本特色题和教考衔接题(文学短评)。【热考题型——评鉴小说文本特色题】一、分析文本特色“两关键”(一)明确文本特色。这类试题针对文本的独特之处命题,我们必须首先明确文本的特色是什么。①分析题干,明确文木特色。金题人,时会现首先明酶,两个词点明文木特色,如2019年全国I(理水》(节选)第9题中的“故事”和“新编”;又如2022年新高考(江上》第9题中的“改写”。②联系所学,判断文本特色。有一些试题设问比较隐晦,并未在题干点明文本特色,这就需要我们联系教材所学来明确文本的特色。如2022年新高考1《江上》除了“改写”即故事新编的特色外,还有一个特色便是诗化小说,这二点对于我们分析"改写"的文学效果也很重要。诗化小说我们并不陌生,教材中的《荷花淀》《哦,香雪》等都属于这类小说,联系教材便可判断.因此,我们在复习时要注意对教材课文进行文类梳理,由一篇到一类,了解一类文的文本特色。(二)扣住小说文体要素分析文本特色。这类题型中,所要分析的文本特色及相关术语可能对于我们来说比较陌生,但万变不离其宗,对于小说而言,无论怎样的文本特色,都会通过小说的文体要素即情节、人物、环境、主题、语言、读者感受等表现出来,因此,在具体分析文本特色时,应从这些要素人手,这些特色在哪些要素上表现得最明显、最突出或对哪些要素影响最大,就从哪些要素上来分析。二、小说文本特色元素及内涵(一)历史与虚构解释:历史"指大的历史事实,主要矛盾、人物命运都必须符合历史,不能对历史人物的命运进行臆造和歪曲。“虚构"指在大事不虚的前提下,通过发挥文学想象力,对主要人物进行符合本身和时代背景的艺术加工,或者为了情节的需要虚构一些历史上并不存在的次要人物,或者为了增加小说的曲折生动性,在大的历史事实下虚构一些枝节情节。关系:“历史”是“虚构”的基础,“虚构”是在“历史”之上的创新。作用:合理安排“历史”与“虚构”,可以艺术地再现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揭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使读者从中了解历史并受到启示。(二)故事与新编关系:“故事”是“新编”的基础,“新编”是在“故事"之上的创新。效果:①“故事”本身于史有据,富有历史韵味(故事)。②采用新颖的讲述方式,充满现代性与想象力(新编)。③对历史及现实均作出观照,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主题)。(三)科学与幻想关系:“科学”指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科学”是“幻想”的基础(富有真实性),“幻想"是“科学”的突破(富有想象力)。效果:两者结合,富有科学的真实性、科技的预见性和科幻的神奇性,体现作者的人文关怀与思考。(四)荒诞与真实阐释:荒诞:①题材内容荒诞不经,脱离现实生活。或者人物、事件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或者采用神话故事的形式。②情节荒涎,离奇。情节是违背现实的,带有明显的荒诞性。③笔法荒诞。对现实生活的描写多用夸张变形的手法。真实:①人物真实。塑造的人物是社会生活中某类人物的代表,真实可信。②情节真实。情节设计符合辑,具有艺术真实性。③反映的社会生活(社会情况)真实。关系:“荒诞”表面上违背“真实”,实质上揭露“真实”。“真实”是"荒诞"的基础,“荒诞"是“真实”的突破。效果:极具夸张,富有荒诞性,具有深刻的批判意义,深化主题。(五)幽默与讽刺阐释:幽默:以轻松愉快的笔调,用夸张、巧合、漫画式描写等手法突出被描写对象本身的矛盾、可笑或畸形的特征,形成强烈对比,使人物和故事有诙谐效果和喜剧意味。讽刺:以严肃的态度,在笑声中揭露、批评或否定消极落后和腐朽反动的事物,达到警诫、教育或暴露、鞭挞、抨击的目的。效果:“幽默”与“讽刺”结合,使小说幽默而不肤浅,便于读者接受和反省,增强了小说的批判力度,使小说主题深刻,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六)散文化阐释:小说创作的审美倾向之一,指在小说创作中借鉴散文手法,使作品既有小说虚构的本质特点,又有散文的某些特征。这类小说突破了小说重叙事的传统,而以抒情为主导,兼及叙事写人,表现出一种情感丰富、韵味浓郁、形式自由、灵活多变的新风格。特点:①虚化人物。淡化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对人物着墨不多,不立体、不典型,多呈现人物本真的单一原貌,而且一般都是平凡的人物。重在描写人物的生活方式、生活状态,将人物融入小说所描写的环境、所渲染的氛围中。②淡化情节,散化结构。故事性不强,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和跌宕起伏的情节,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随意的散化的小说叙事笔法,是众多的自然环境、生活片段的描写。③注重营造散文化的意境。与传统小说相比,散文化小说注重对自然风光、风俗民情和生存状态等意境的营造。④主旨表现上,突出情调。散文化小说的主旨往往比较含蓄,往往是通过作者情感、情绪的自然流露,自然风光、风俗民情、生存状态的客观再现来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抗争)、人在社会中的生存状态(思考人的命运),突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爱与恨、情与欲)、人性的复杂多变(鲜活的、动态的)等主旨。⑤语言散文化。运用多种修辞,形象生动;综合使用多种表达方式,使故事的讲述更加灵活多变;等等。(七)诗化阐释:小说创作构思的一种审美趋向,主要表现为作家对艺术形象的情感分析和对社会生活的诗意描绘,以诗的意境和象征化的意象组成小说形态的主体。特点:小说的诗化趋向,在当代小说中主要通过抒情化、哲理化、散文化的途径加以表现:①抒情化。即加强小说的抒情性、音乐气氛、形体流动感和色彩感等,以表现一种情感基调或诗的意境。②哲理化。即哲理的诗情化,往往与艺术的象征结合起来,使作品既有生活的具体实感、美感,又有引人思索的丰厚、博大的思想内涵。③散文化。即在立意、谋篇、遣词、气韵、情调、风格等方面从散文艺术中吸取养料,自由地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八)戏剧化阐释:指在小说创作中借鉴剧本的创作手法,使小说具有剧本的某些特征。特点:①对话的叙述方式。以对话塑造人物,表现人物关系,连接场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②场景集中。剧本化的写法淡化了时间感,强化了空间感。小说中没有任何表示时间推进的语言,我们只能看到一个固定空间中人物的悲欢,这个空间就像一个时间被定格的舞台。③叙事客观。戏剧化小说通过小说中人物的视角展现他眼中的情景,压缩讲述人(作者)的声音和感受,由人物的活动客观呈现故事。④读者的现场感。剧本化的写法,让读者不自觉地将自己摆在观众的位置上,处于旁观者角度上的读者能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地欣赏故事,体会故事的意蕴。三、热题演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江上【注】冯至子胥望着昭关以外的山水,世界好像换了一件新的衣裳,他自己却真实地获得了真实的生命。时节正是晚秋,眼前还是一片绿色,夏天仿佛还没有结束。向南望去,是一片人烟稀少的平原。他在这荒凉的原野里走了三四天,后来原野渐渐变成田畴,村落也随着出现了,子胥穿过几个村落,最后到了江边。太阳已经西斜,岸上三三两两集聚了十来个人:有的操着吴音,有的说着楚语。有人在抱怨,二十年来,这一带总是打过来打过去,弄得田也不好耕,买卖也不好做。一个上了年纪的人说:“前几年吴王余昧死了,本应该传位给季札,但是季札死也不肯接受,退到延陵耕田去了。一个这样贤明的人偏偏不肯就王位,要保持他的高洁。”“他只自己保持高洁,而一般人都还在水火里过日子,——我恨这样的人,我们都是吃了他高洁的苦。”一个年轻人愤恨地说。那老年人却谅解季札:“士各有志。他用行为感动我们,不是比做国王有意义得多吗?——就以他在徐君墓旁挂剑的那件事而论,对于友情是怎样好的一幅画图!”季札在死友墓旁挂剑的事,子胥从前也若有所闻,他再低下头看一看自己佩着的剑,不觉起了一个愿望:“我这时若有一个朋友,我也愿意把我的剑,当作一个友情的赠品,——而我永久只是一个人。”子胥这样想时,也就和那些人的谈话隔远了,江水里的云影在变幻,他又回到他自己身上。这时江水的上游忽然浮下一只渔船,船上回环不断地唱着歌:日月昭昭乎浸已驰,与子期乎芦之漪。面前的景色,自己的身世,日月昭昭乎浸已驰,是怎样感动子胥的心!他听着歌声,身不由己地向芦苇丛中走去。西沉的太阳把芦花染成金色,半圆的月也显露在天空,映入江心,是江里边永久捉不到的一块宝石。渔夫的歌声又起了:日已夕兮予心忧悲,月已驰兮何不渡为?歌声越唱越近,渔舟在芦苇旁停住了。子胥身不由己地上了船。多少天的风尘仆仆,一走上船,呼吸着水上清新的空气,立即感到水的温柔。子胥无言,渔夫无语,耳边只有和谐的橹声,以及水上的泡沫随起随灭的声音。船到江中央,水流变得急骤了,世界回到原始一般地宁静。子胥对着这滔滔不断的流水,他想这是从郢城那里流来的。他立在船头,身影映在水里,好像又回到郢城,因为那里的楼台也曾照映在这同一的水里。他望着江水发呆,不知这里边含有多少故乡流离失所的人的眼泪。父亲的、哥哥的尸体无人埋葬,也许早已被人抛入江心;他们得不到祭享的魂灵,想必正在这月夜的江上出没。郢城里的王公们都还在享受眼前的升平,谁知道这时正有一个人在遥远的江上,想把那污秽的城市洗刷一次呢。子胥的心随着月光膨胀起来……他再看那渔夫有时抬起头望望远方,有时低下头看看江水,心境是多么平坦。子胥在他眼里是怎样一个人呢?一个不知从何处来,又不知向哪里去的远方的行人罢了。但是子胥,却觉得这渔夫是他流亡以来所遇到的唯一的恩人,这引渡的恩惠有多么博大,尤其是那两首歌,是如何正恰中子胥的运命,怕只有最亲密的朋友才唱得出这样深切感人的歌词,而这歌词却又吐自一个异乡的、素不相识的人的口里。船缓缓地前进着。两人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一个整日整夜浸在血的仇恨里,一个疏散于清淡的云水之乡。他看那渔夫摇橹的姿态,他享受到一些从来不曾体验过的柔情。往日的心总是箭一般地急,这时却唯恐把这段江水渡完,希望能多么久便多么久,与渔夫共同领会这美好的时刻。船靠岸了,子胥口里有些嗫嚅,但他最后不得不开口:“朋友。我把什么留给你作纪念呢?”渔夫倒有些惊奇了。这时子胥已经解下他的剑,捧在渔夫的面前。渔夫吓得倒退了两步,他说:“我,江上的人,要这有什么用呢?”“这是我家传的宝物,我佩带它将及十年了。”“你要拿这当作报酬吗?”渔夫的生活是有限的,他常常看见有些行人,不知为什么离乡背井要走得那么远。既然远行,山水就成为他们的阻碍;他看惯了走到江边过不来的行人,是多么苦恼!他于是立下志愿,只要一有闲暇,就把那样的人顺便渡过来。因为他引渡的时候多半在晚间,所以就即景生情,唱出那样的歌曲。“这值得什么报酬呢?”子胥半吞半吐地说:“你渡我过了江,同时也渡过了我的仇恨。将来说不定会有那么一天,你再渡我回去。”渔夫听了这句话,一点也不懂,他只拨转船头,向下游驶去。子胥独自立在江边,望着那只船越走越远了,最后他才自言自语地说:“你这无名的朋友,我现在空空地让你在我的面前消逝了,将来我却还要寻找你,不管是找到你的船,或是你的坟墓。”他再一看他手中的剑,觉得这剑已经不是他自己的了:他好像是在替一个永久难忘的朋友保留着这支剑。(有删改)[注]历史小说《伍子胥》写于1942~1943年,取材于春秋时期伍子胥的复仇故事,叙述他由楚至吴的辗转逃亡。小说共九节,《江上》为第六节,伍子胥过了昭关,继续跋涉,前往吴国。【题目】渔夫拒剑是一段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渔夫是一位义士,明知伍子胥身份而冒死救他渡江,拒剑之后,更为了消除伍子胥的疑虑而自尽。本文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热考题型——评教考衔接题(文学短评)】一、什么是文学短评?文学短评是文学评论的一个分支,主要以具体的文学作品为评论对象,并对对象的某一点进行深入品析和阐发,进而得出某个评论性观点。文学短评是对作家、作品和其他文学现象进行评论而篇幅相对短小的一类文章,主要是评论作家创作的得失,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二、什么是“因体而论”?不同文学体式的评论着眼点各不相同,在对其作短评时应该“因体而论”。比如诗歌是一种内容高度概括、感情强烈、语言精练的文学体裁。鉴赏古诗词时,则要注意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了解写作背景,把握作品主题;分析作品意象,领悟作品意境,体会作者情感;分析、品味赋比兴、联想想象、象征、夸张、对比、用典、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手法的作用,这是由诗歌特质所决定的。文学短评是一种精短的、以作家作品为评论对象的议论性文章,它既有议论性,又有文学性,是理、情、文的统一。写作文学短评,大致有“阅读——定题——评论——写作”四个步骤。其中,“阅读”须细,“定题”宜小,“评论”贵透。三、文学短评角度写文学短评可从思想内容、艺术手法、构思技巧、语言特色等方面入手,选择作品内容或者作品形式的某一个特点进行评论。角度1: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可以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表现一个怎样的主题思想,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指出作品有何积极意义或局限性。角度2:分析作品的艺术形象文学作品的形象通常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一般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二是简要分析人/物主要的特征。角度3: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①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②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③叙述方式,如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④描写方式,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⑤描写技法,如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⑥抒情方式,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⑦意境的创设、修辞的运用等。角度4:赏析作品的构思技巧①写作思路,如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一个方面到几个方面等;②文章线索,如以某个中心事件为线索,以人物、感情、时间、空间为线索等;③层次结构,如总—分—总、总—分、分—总、分—分;④结构方式,如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交错式结构等;⑤选材特点,如生动典型、来自生活、新鲜亲切等;⑥行文布局,如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自然、前后呼应、伏笔铺垫、欲扬先抑、详略得当等。角度5:鉴赏作品的语言特色①分析作品的语言特点,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清新、绚丽、质朴等;②品味作品的语言风格,如幽默、辛辣、平实、自然、明快、简明、含蓄、深沉等;③分析作品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对比、夸张、反语、双关、互文、反复等。四、热题演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给儿子陈村你总会长大的,儿子,你总会进入大学,把童年撇得远远的。你会和时髦青年一样,热衷于旅游。等到暑假,你的第一个暑假,儿子,你就去买票。火车430公里,一直坐到芜湖。你背着包爬上江堤,看看长江。再没有比长江更亲切的河了。它宽,它长,它黄得恰如其分,不失尊严地走向东海。你走下江堤,花一毛钱去打票,坐上渡船。船上无疑会有许多人。他们挑着担子,扛着被子,或许还有板车。他们说话的声音很高,看人从来都是正视。也许会有人和你搭话,你就老老实实说话。他们没有坏意。你从跳板走上岸,顺着被鞋底和脚板踩硬踩白的大路,走半个小时。你能看到村子了。狗总是最先跳出来的。你可以在任何一家的门口坐下,要口水喝。主人总是热情的,而狗却时刻警惕着。也许会引来它的朋友们,纷纷表示出对你的兴趣。你要沉住气。你谢过主人,再别理狗的讹诈,去河边寻找滩船。如果你运气好,船上只有一两个客,你就能躺在舱里,将头枕着船帮,河水拍击船底的声音顿时变得很重。船在桨声中不紧不慢地走。双桨“吱呀吱呀”的,古人说是“欸乃”,也对。怎么说怎么像。板桥就在太阳落下去的地方。你沿着大埂走,右边是漕河,它连接着巢湖和长江。河滩如没被淹,一定有放牛的。你走过窑场就不远了。可以问问人,谁都愿意回答你,也许还会领你走一段,把咄咄逼人的狗子赶开。走到你的腿有点酸了,那就差不多到了。走下大埂,沿着水渠边的路走。你走过一座小桥,只有一条石板的桥就是进村了。我曾写过它。这时,你抬起头,会发觉许多眼睛在看着你。你对他们说,你叫杨子,你是我的儿子。儿子,你得找和你父亲差不多年纪的人,他们才记得。他们会记得那五个“上海佬”,记得那个戴近视眼镜的下放学生。他们会说他的好话和坏话。不管他们说什么,你都听着,不许还嘴。他们会告诉你一些细节,比如插不齐秧,比如一口气吃了个12斤的西瓜。你跟他们一起笑吧,确实值得笑上一场。你们谈到黑了,会有人请你吃饭。不必客气,谁先请就跟谁去。能喝多少喝多少,能吃多少吃多少,这才像客人。天黑了,他们会留你住宿。他们非常好客。儿子,你去找找那间草屋。它在村子的东头,通往晒场的路边,三面环水。你比着照片,看它还像不像当年。也许那草屋已经不在了,当年它就晃晃的,想必支撑不到你去。也许,那里又成了一片稻田。晚上,你到田间小路上走走。你边走边读“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感受会深深的。风吹来暖暖的热气,稻穗在风中作响。一路上,有萤火虫为你照着。假如你有胆量,就到村东头的大坟茔去。多半会碰上“鬼火”,也就是磷火。你别跑,你坐在坟堆上,体会一下死的庄重和沉默。地下的那些人也曾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繁殖。他们也曾埋葬过他们的祖先。①你会捉摸到一点历史感的,这比任何教科书都有效。住上几天,你就熟悉村子了。男人爱理干干净净的发式,两边的头发一刀推净,这样头便显得长了。顶上则是长长的头毛,能披到眼睛,时而这么一甩,甩得很有点味道。我喜欢见他们光着上身光着脚的样子。皮肤晒成了栗色,黑得发亮发光,连麦芒都刺不透它。他们不是生来这样的。和他们一起下河,你就知道,他们原先比你还白。现在,他们和你的祖先一样黑了。和你父亲当年一样黑。你要是下田,就和你一样黑。下田去吧,儿子。让太阳也把你烤透。你弯下腰,从清晨弯到天黑,你恨不得把腰扔了。你的肩膀不是生来只能背背书包的。你挑起担子,肩上的肌肉会在扁担下鼓起。也许会掉层皮,那不算什么。你去拔秧,插秧,锄草,脱粒。你会知道自己并非什么都行。你去握一握大锹,它啥时候都不会被取代。工具越原始就越扔不了,像锤子,像刀,总要的。你得认识麦子,稻子,玉米,高粱,红薯。它们也是扔不了的。你干累了,坐在门边,看着猪在四处漫游,看着鸡上房,鸭下河,鹅窜进秧田美餐一顿。你听着杵声,感觉着太阳渐渐收起它的热力。你心平气和地想想,该说大地是仁慈的。它在无止无息地输出。我们因为这输出,才能存活,才得以延续。那一层层茅草铺就的屋顶,那一条条小河分割的田野,那土黄色的土墙,那牛,那狗。那威力无比的太阳。②你会爱的。你就这样住着,看着,干着。你去过了,你就会懂得父亲,懂得父亲笔下的漕河。当然,这实在不算什么,应当珍视的是你懂了自己。③你得不让自己飘了,你得有块东西镇住自己。也许,借父亲的还不行,你得自己去找。当你离开板桥的时候,人们会送你。你是不配的,儿子。你得在晚上告别,半夜就走。夜间的漕河微微发亮,你独自在河滩坐上一会,听听它的流动。要是凑巧,你可以带条狗崽子回来。找条有主见的。开始,也许它有点想家。日子长了,你们能处好。你会发觉,为它吃点辛苦是值得的。也就是这些话了,儿子。你得去,在大学的第一个暑假就去。④我不知道究竟会怎样。要是你的船走进漕河,看见的只是一排烟囱,一排厂房,儿子,你该替我痛哭一场才是。虽然我为乡亲们高兴。1984.8.5(有删改)【题目】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未来·回忆·成长;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河流。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真题解读】新课标II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材料节选自2023年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当代作家孙甘露的长篇小说《千里江山图》。节选部分呈现了隐蔽战线上共产党人陈千里、叶桃的鲜活形象。试题引导学生理解“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深刻内涵,认同中国革命的思想基础和情感基础。陈千里、叶桃的“别离”是所选材料中的重要情节,背后的情感打动人心、富有张力。第8题据此设题,要求学生体会“别离”的深刻内涵,引导学生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第9题考查小说的叙述特征,属于创新题型,类似于去年的”文学短评题,虽然在题干上已经指明了考察的要点为小说的“叙述效果”但是难度仍然不小,小说的叙述特征包括叙述人称、叙述视角、叙述顺序、叙述方式(文体特征)等方面。考生首先要根据题干提示,提取相关的知识点,然后才能进一步思考产生的叙述效果。【真题分析】(2024·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6分)千里江山图(节选)孙甘露叶桃离开上海去了南京。那时候陈千里还不明白,为什么她那么不喜欢父亲叶启年做的事情,自己却又加入进去。后来他才知道,叶桃去的地方是国民党党务调查科,在叶启年的安排下,她成了机要室干事。当时他反复问过自己:难道在上海,兆丰花园、夕阳、早春的湖水、水面上一对天鹅,这些都是他在做梦?难道他们手握着手、心怦怦跳时说的话,都只是分别前一时的冲动?他一直都很清楚,在他们两个人当中,叶桃总是先离去的那一个。新闸路楼上的厢房,他坐在窗下,她坐在梳妆台前,他们在说话,他看见两个她,一个在面前,一个在镜子里。他完全沉浸在话题中,可说着说着,她忽然站起身,急匆匆奔出了家门。他心里总是隐隐觉得,别处某个地方,必定有一件更加重要的事情在等着她。一年以后,陈千里也去了南京。他在石婆婆巷租了一间小屋。白天他给书局做翻译,等着叶桃下班。有时她给他打电话(巷口烟纸店有一台公用电话),让他去她上班的地方,她也会支使他做一点事情,到哪家铺子买一包点心,或者去裁缝店取几件衣服。只要叶启年不在南京,瞻园对叶桃来说就是一个十分自由自在的地方。那是个大园子,据说从前是座王府,门前有影壁,园里有假山。机要室在园子最北面,过了假山就能看见那排平房。他到了那里,让门房打个电话,叶桃就会出来接他,有时候也会让门房送他,到后来门房索性让他自己进去。在记忆里,那几个月过得特别安宁,叶桃也特别快乐。她好像找到了真正有意思的工作。他们去梅花山,正是早春二月,虬枝上开满梅花,山坡上像笼罩了粉色云雾。他们心心相印,觉得整个世界退却到远处,眼前只剩下梅树、蓝天和那张脸庞。他们满心喜悦,一起背诵着涅克拉索夫:“他们说暴风雨即将来临,我不禁露出微笑。”但是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