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行业绿色建筑节能减排方案_第1页
房地产行业绿色建筑节能减排方案_第2页
房地产行业绿色建筑节能减排方案_第3页
房地产行业绿色建筑节能减排方案_第4页
房地产行业绿色建筑节能减排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房地产行业绿色建筑节能减排方案TOC\o"1-2"\h\u9137第1章绿色建筑概述 4281491.1绿色建筑的定义与内涵 4116931.1.1生态平衡:绿色建筑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4283301.1.2节能减排:绿色建筑通过优化建筑设计、选用高功能建筑材料、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4225761.1.3健康舒适:绿色建筑以人为本,关注室内空气质量、水质、声环境、光环境等方面,为用户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4203141.1.4持续发展:绿色建筑充分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的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者的协调发展。 4253741.2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4160631.2.1发展现状 479401.2.2发展趋势 415597第2章节能减排目标与策略 578042.1节能减排目标设定 586062.1.1能源消耗降低目标:在新建建筑中,实现能源消耗较现有同类建筑降低20%以上;在既有建筑中,通过改造实现能源消耗降低10%以上。 5214322.1.2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标:新建建筑二氧化碳排放较现有同类建筑降低30%以上;既有建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5%以上。 5128252.1.3绿色建筑占比提升目标:到2025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重达到50%以上;到2030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重达到80%以上。 58552.2节能减排策略概述 5110522.2.1政策引导与激励机制 5324962.2.2技术创新与应用 520592.2.3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 6279002.2.4绿色生活方式推广 621777第3章建筑设计阶段的节能减排 6207403.1建筑选址与规划 655693.1.1选址原则 6241243.1.2规划设计 6162343.2建筑体型与朝向 6122713.2.1建筑体型 757313.2.2建筑朝向 777913.3建筑遮阳与通风 7270703.3.1建筑遮阳 7236563.3.2建筑通风 718903第4章建筑材料选择与利用 7101694.1绿色建筑材料 7307724.1.1节能型材料:如高功能混凝土、轻质隔热砖、节能型玻璃等,可降低建筑物的能耗需求。 7292624.1.2环保型材料:如低甲醛板材、无毒涂料、天然石材等,减少室内环境污染。 89124.1.3可再生材料:如竹材、木材、麻质纤维等,来源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8190844.1.4循环利用材料:如再生砖、再生混凝土等,减少建筑垃圾产生,降低资源消耗。 8227874.2节能材料的应用 8185054.2.1保温隔热材料:如岩棉、玻璃棉、聚氨酯等,可提高建筑物的保温隔热功能,降低能耗。 870784.2.2高效节能门窗:采用断桥隔热型材、双层中空玻璃等材料,提高门窗的保温隔热功能。 8108624.2.3高功能混凝土:具有高强度、低渗透性、良好的耐久性等特点,可减少建筑物的维修和更换频率。 8241054.2.4太阳能利用: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和光伏发电系统,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使用比例。 8293594.3废旧材料回收利用 8302524.3.1废旧砖块:对废旧砖块进行清洗、破碎、筛分等处理,可重新用作建筑骨料。 8307174.3.2废旧木材:经过防腐、防虫处理后,可应用于园林景观、室内装饰等领域。 880324.3.3废旧金属:如废钢筋、废铝合金等,可回收熔炼后重新制造成建筑材料。 8280684.3.4废旧塑料:通过再生造粒、改性等工艺,可生产新型塑料建材,如塑料管材、塑料门窗等。 853104.3.5废旧混凝土:经破碎、筛分、稳定化处理后,可用作再生骨料,应用于路面基层、砌块等。 83120第5章建筑结构优化 9144145.1轻钢结构 9129345.1.1概述 9262015.1.2材料选择 9186555.1.3结构设计 9140765.1.4施工技术 9154965.2木结构 9187995.2.1概述 9252225.2.2材料选择 9201055.2.3结构设计 9165405.2.4防火、防腐措施 9297555.3其他新型结构体系 10305345.3.1砌体结构 1087365.3.2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1073195.3.3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结构 10141635.3.4生态建筑结构 105932第6章建筑能源系统优化 10153996.1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 10167836.1.1高效供暖系统设计 10200926.1.2智能通风系统 1086306.1.3高效空调系统 1014656.2照明与电气系统 1075606.2.1绿色照明设计 11132496.2.2电气系统优化 1173156.2.3光伏发电系统 11210796.3太阳能利用 11185126.3.1太阳能热水系统 11104396.3.2太阳能供暖系统 11265396.3.3太阳能光电建筑一体化 1121466第7章建筑水资源利用与节约 11306327.1雨水收集与利用 11272277.1.1雨水收集系统设计 11292797.1.2雨水利用措施 1127327.2中水处理与回用 12324207.2.1中水来源及处理技术 12169737.2.2中水回用途径 12220347.3节水设备与措施 1215927.3.1节水设备选型与应用 12236377.3.2节水措施 1227521第8章建筑生态环境营造 12312088.1屋顶绿化 1224638.1.1屋顶绿化概述 1275898.1.2屋顶绿化设计原则 13318118.1.3屋顶绿化实施措施 1391658.2室内绿化 13267978.2.1室内绿化概述 1357618.2.2室内绿化设计原则 13191638.2.3室内绿化实施措施 1368428.3生态景观设计 13125558.3.1生态景观设计概述 13138868.3.2生态景观设计原则 13978.3.3生态景观设计实施措施 1415923第9章建筑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 14296229.1建筑废弃物分类与处理 14315419.1.1建筑废弃物分类 14199239.1.2建筑废弃物处理 14141019.2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4170719.2.1再生利用 14188659.2.2能源化利用 15305659.3建筑垃圾减量化 1596149.3.1绿色设计 15140699.3.2施工管理 15107649.3.3政策法规 1510776第10章绿色建筑评价与认证 152878110.1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15478410.1.1评价体系构成 151282010.1.2关键评价指标 162036610.2评价方法与流程 16655610.2.1评价方法 162142310.2.2评价流程 16760310.3认证与推广策略 172153310.3.1认证策略 171533810.3.2推广策略 17第1章绿色建筑概述1.1绿色建筑的定义与内涵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营、维护、拆除等全寿命周期内,充分考虑生态环保、节能降耗、低碳减排、以人为本的原则,运用先进的建筑技术和管理手段,实现高效利用资源、最低限度影响环境、提供健康舒适使用空间的目标。绿色建筑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内涵:1.1.1生态平衡:绿色建筑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1.2节能减排:绿色建筑通过优化建筑设计、选用高功能建筑材料、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1.1.3健康舒适:绿色建筑以人为本,关注室内空气质量、水质、声环境、光环境等方面,为用户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1.1.4持续发展:绿色建筑充分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的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者的协调发展。1.2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与趋势1.2.1发展现状我国高度重视绿色建筑发展,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在政策推动下,绿色建筑市场逐步扩大,建筑节能、环保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绿色建筑评价体系逐渐成熟。同时绿色建筑产业逐渐形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增长点。1.2.2发展趋势(1)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未来,我国将进一步加大对绿色建筑的政策支持力度,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手段,推动绿色建筑发展。(2)技术创新驱动:绿色建筑领域将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包括新型节能材料、绿色施工技术、智能化建筑管理等,以提高绿色建筑功能和降低成本。(3)市场机制逐步完善:绿色建筑市场将逐步实现市场化运作,通过建立完善的绿色建筑认证、评价体系,引导企业积极参与绿色建筑发展。(4)国际合作与交流:我国将加强与国际先进国家在绿色建筑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国绿色建筑水平。(5)全民绿色建筑意识提升:绿色建筑知识的普及,全民绿色建筑意识将不断提高,消费者对绿色建筑的需求将逐步成为推动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第2章节能减排目标与策略2.1节能减排目标设定房地产行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其节能减排对于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节将围绕房地产行业,设定以下节能减排目标:2.1.1能源消耗降低目标:在新建建筑中,实现能源消耗较现有同类建筑降低20%以上;在既有建筑中,通过改造实现能源消耗降低10%以上。2.1.2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标:新建建筑二氧化碳排放较现有同类建筑降低30%以上;既有建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5%以上。2.1.3绿色建筑占比提升目标:到2025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重达到50%以上;到2030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重达到80%以上。2.2节能减排策略概述为实现上述节能减排目标,本节提出以下策略:2.2.1政策引导与激励机制(1)完善绿色建筑政策体系,推动绿色建筑立法,明确各利益相关方的责任与义务。(2)设立绿色建筑发展基金,对绿色建筑项目给予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支持。(3)鼓励金融机构为绿色建筑项目提供优惠贷款、保险等金融服务。2.2.2技术创新与应用(1)推广绿色建筑技术,包括节能门窗、高效保温材料、可再生能源利用等。(2)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发。(3)建立绿色建筑技术标准体系,提高绿色建筑技术水平。2.2.3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1)加强建筑规划设计,充分考虑地形、气候等因素,提高建筑能效。(2)优化建筑材料选择,优先使用绿色、环保、节能材料。(3)提高建筑施工管理水平,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4)加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提高建筑运行能效。2.2.4绿色生活方式推广(1)倡导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提高公众绿色建筑意识。(2)开展绿色建筑宣传与培训,提高建筑从业人员绿色建筑素养。(3)建立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引导消费者选择绿色建筑。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有望实现房地产行业绿色建筑节能减排目标,为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贡献力量。第3章建筑设计阶段的节能减排3.1建筑选址与规划在建筑设计阶段,选址与规划对于实现绿色建筑节能减排具有的作用。合理的选址与规划有助于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对环境的影响。3.1.1选址原则(1)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条件;(2)优先选择公共交通便利、配套设施齐全的区域;(3)避免占用优质农田、生态敏感区域及自然灾害易发区域;(4)充分考虑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实现和谐共生。3.1.2规划设计(1)采用紧凑型布局,减少建筑物占地面积;(2)提高建筑密度,降低土地资源消耗;(3)合理利用地下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4)优化交通组织,减少机动车对环境的影响。3.2建筑体型与朝向建筑体型与朝向对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具有重要影响。通过优化建筑体型与朝向设计,可以降低建筑物的能源需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2.1建筑体型(1)采用规则的建筑体型,减少外墙面积与体形系数;(2)适当增加建筑物的进深,提高自然采光与通风效果;(3)减少建筑物的突兀部分,降低风压与风荷载。3.2.2建筑朝向(1)根据当地气候特点,选择适宜的建筑朝向;(2)充分利用太阳辐射,提高冬季室内温度;(3)避免夏季阳光直射,降低室内温度;(4)考虑建筑物之间的相互遮挡,提高整体节能效果。3.3建筑遮阳与通风建筑遮阳与通风设计是降低建筑物能源消耗的有效手段。合理的遮阳与通风设计可以提高室内舒适度,减少空调、供暖等设备的能耗。3.3.1建筑遮阳(1)采用垂直、水平或组合式遮阳设施,降低室内温度;(2)利用绿化、建筑构件等自然遮阳措施,减少人工遮阳设施;(3)根据季节与时间变化,调整遮阳设施的开启与关闭。3.3.2建筑通风(1)采用自然通风,提高室内空气质量;(2)优化建筑布局,增强室内外空气流动;(3)设置通风井、通风道等设施,提高通风效果;(4)利用室内外温差,实现夜间通风与蓄冷。第4章建筑材料选择与利用4.1绿色建筑材料绿色建筑材料是指在生产、使用和废弃处理过程中,对环境负荷小、资源消耗少、可再生、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在选择建筑材料时,应优先考虑以下类型的绿色建材:4.1.1节能型材料:如高功能混凝土、轻质隔热砖、节能型玻璃等,可降低建筑物的能耗需求。4.1.2环保型材料:如低甲醛板材、无毒涂料、天然石材等,减少室内环境污染。4.1.3可再生材料:如竹材、木材、麻质纤维等,来源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4.1.4循环利用材料:如再生砖、再生混凝土等,减少建筑垃圾产生,降低资源消耗。4.2节能材料的应用在建筑过程中,采用节能材料是实现绿色建筑目标的重要手段。以下为几种常见的节能材料应用:4.2.1保温隔热材料:如岩棉、玻璃棉、聚氨酯等,可提高建筑物的保温隔热功能,降低能耗。4.2.2高效节能门窗:采用断桥隔热型材、双层中空玻璃等材料,提高门窗的保温隔热功能。4.2.3高功能混凝土:具有高强度、低渗透性、良好的耐久性等特点,可减少建筑物的维修和更换频率。4.2.4太阳能利用: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和光伏发电系统,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使用比例。4.3废旧材料回收利用废旧材料回收利用是绿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有效减少建筑垃圾产生,降低资源消耗。4.3.1废旧砖块:对废旧砖块进行清洗、破碎、筛分等处理,可重新用作建筑骨料。4.3.2废旧木材:经过防腐、防虫处理后,可应用于园林景观、室内装饰等领域。4.3.3废旧金属:如废钢筋、废铝合金等,可回收熔炼后重新制造成建筑材料。4.3.4废旧塑料:通过再生造粒、改性等工艺,可生产新型塑料建材,如塑料管材、塑料门窗等。4.3.5废旧混凝土:经破碎、筛分、稳定化处理后,可用作再生骨料,应用于路面基层、砌块等。通过以上措施,可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与利用过程中实现绿色建筑的目标,为房地产行业节能减排作出贡献。第5章建筑结构优化5.1轻钢结构5.1.1概述轻钢结构体系具有重量轻、强度高、抗震功能好、施工速度快等优点,有利于实现绿色建筑节能减排目标。本节主要从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及连接方式等方面,探讨轻钢结构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5.1.2材料选择选用高功能、低能耗、可回收的钢材,降低钢材消耗量,提高建筑物的整体节能功能。同时关注钢材的耐久性,以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5.1.3结构设计采用合理的结构布局,提高空间利用效率,降低建筑自重。通过优化梁、柱、节点等关键部位的连接方式,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功能。5.1.4施工技术采用预制装配式施工技术,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5.2木结构5.2.1概述木结构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具有良好的环保功能。本节主要分析木结构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包括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及防火、防腐措施等。5.2.2材料选择选用符合我国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要求的木材,保证木材来源的合法性和环保性。同时关注木材的力学功能和耐久性,提高木结构建筑的安全功能。5.2.3结构设计采用现代木结构设计理念,优化木结构建筑的空间布局和结构体系。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提高木结构建筑的承载能力和抗震功能。5.2.4防火、防腐措施采用防火、防腐处理技术,提高木材的防火、防腐功能,保证木结构建筑的安全性和耐久性。5.3其他新型结构体系5.3.1砌体结构研究新型砌体材料,如加气混凝土砌块、轻骨料混凝土砌块等,提高砌体结构的节能功能和力学功能。5.3.2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充分发挥钢材和混凝土的优点,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功能。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实现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优化。5.3.3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结构利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的轻质、高强、耐腐蚀等特点,研发新型结构体系,实现建筑物的绿色、高功能化。5.3.4生态建筑结构结合生态设计理念,采用天然材料(如竹、藤等)构建生态建筑结构,实现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第6章建筑能源系统优化6.1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6.1.1高效供暖系统设计在建筑能源系统优化中,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的节能减排。为提高供暖效率,本方案推荐采用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结合分区供暖、温度控制系统,降低能耗。6.1.2智能通风系统优化通风系统设计,采用变风量、变频技术,实现室内空气质量与能耗的平衡。同时引入智能控制系统,根据室内外温差、湿度等因素,自动调节通风量,降低能源浪费。6.1.3高效空调系统推广使用高效节能空调设备,结合变频技术、智能控制系统,实现空调系统的精细化管理。通过优化空调末端设计,提高室内空气分布效果,降低能耗。6.2照明与电气系统6.2.1绿色照明设计选用高效、低能耗的照明设备,如LED灯具、节能灯等。同时合理设计照明布局,提高照明效果,降低照明能耗。6.2.2电气系统优化采用高效变压器、电缆等电气设备,降低线路损耗。通过智能电气控制系统,实现电气设备的实时监控与优化运行,提高电气系统整体效率。6.2.3光伏发电系统在建筑屋面、立面等区域安装光伏发电系统,利用太阳能为建筑提供绿色电能。同时结合储能技术,实现光伏发电系统的优化运行。6.3太阳能利用6.3.1太阳能热水系统利用太阳能热水技术,为建筑提供热水供应。通过选用高效太阳能集热器、智能控制系统,提高热水系统运行效率。6.3.2太阳能供暖系统结合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等技术,利用太阳能为建筑供暖。通过优化供暖系统设计,实现太阳能与常规能源的互补,降低供暖能耗。6.3.3太阳能光电建筑一体化将太阳能光电技术与建筑外观相结合,实现建筑立面、屋面等区域的太阳能发电。提高建筑美观性的同时降低建筑能耗,实现绿色建筑目标。第7章建筑水资源利用与节约7.1雨水收集与利用7.1.1雨水收集系统设计本节主要介绍如何设计适用于绿色建筑的雨水收集系统。系统应包括屋顶收集面、输送管道、初期雨水分离器、储存设施及净化装置等。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实现雨水的有效收集与利用。7.1.2雨水利用措施(1)绿化灌溉:将收集的雨水用于建筑周边绿化区域的灌溉,减少对市政供水的依赖。(2)景观水体补给:利用收集的雨水补给建筑内的景观水体,实现水体的循环利用。(3)非饮用途径:将雨水用于冲厕、清洗等非饮用途径,降低建筑日常用水需求。7.2中水处理与回用7.2.1中水来源及处理技术中水主要来源于建筑内的生活污水、冷却塔排水等。本节将介绍适用于绿色建筑的中水处理技术,包括物理、化学及生物处理方法,以满足不同用途的水质要求。7.2.2中水回用途径(1)绿化灌溉:将处理后的中水用于绿化区域的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2)冲厕用水:将中水用于建筑内的冲厕用水,减少对市政供水的需求。(3)冷却水补给:将中水用于冷却塔等设备的补给水,降低能源消耗。7.3节水设备与措施7.3.1节水设备选型与应用本节将介绍一系列节水设备,如节水型马桶、节水型淋浴器、智能水表等,并结合建筑实际需求,进行合理选型与应用。7.3.2节水措施(1)优化给水系统设计:采用分区供水、变频调速等技术,降低给水系统的能耗。(2)泄漏检测与修复:定期对建筑给水管道进行检查,发觉泄漏及时修复,减少水资源浪费。(3)水资源监测与管理:利用智能水表、远程监控系统等,实时监测建筑用水情况,提高用水效率。通过以上措施,绿色建筑在水资源利用与节约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第8章建筑生态环境营造8.1屋顶绿化8.1.1屋顶绿化概述屋顶绿化是一种有效提高建筑节能减排能力的措施,通过在建筑屋顶种植植物,降低屋顶表面温度,减少室内外温差,从而达到降低空调能耗、提高室内舒适度的目的。8.1.2屋顶绿化设计原则(1)充分考虑屋顶承重、防水、排水等安全因素;(2)选择适宜屋顶生长的植物,注重植物多样性;(3)合理布局,保证绿化效果与建筑美观相结合。8.1.3屋顶绿化实施措施(1)采用轻质、透水、保水的绿化介质;(2)设置自动喷灌系统,保证植物生长水分需求;(3)实施屋顶绿化养护管理,保证绿化效果。8.2室内绿化8.2.1室内绿化概述室内绿化是指在建筑室内空间种植植物,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功能,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提高居住和工作环境的舒适度。8.2.2室内绿化设计原则(1)根据室内空间大小和光照条件选择适宜的植物;(2)注重植物与室内装饰风格的搭配,体现室内绿化美学;(3)考虑室内绿化植物的养护管理,保证植物生长。8.2.3室内绿化实施措施(1)采用适宜的室内绿化植物,如吊兰、绿萝等;(2)设置自动灌溉系统,降低养护难度;(3)合理布局室内绿化,提高室内空间利用率。8.3生态景观设计8.3.1生态景观设计概述生态景观设计是指在建筑室外空间营造具有生态功能、美观舒适的景观环境,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8.3.2生态景观设计原则(1)保护原有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地形地貌;(2)采用乡土植物,提高植物多样性;(3)注重水景、绿化、铺装等元素的和谐统一。8.3.3生态景观设计实施措施(1)利用雨水收集、中水回用等技术,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2)采用透水铺装,提高地面透水性,减少地表径流;(3)设置生态景观照明,降低能耗,提高景观效果。第9章建筑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9.1建筑废弃物分类与处理建筑废弃物是指在建筑建设、拆除、维修及翻新等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质。为实现绿色建筑节能减排目标,首先需对建筑废弃物进行合理分类与处理。以下是建筑废弃物的分类及处理方法。9.1.1建筑废弃物分类(1)建筑材料废弃物:如混凝土、砖块、瓷砖、木材等;(2)建筑渣土:如土石方、挖掘土等;(3)建筑垃圾:如废钢筋、废金属、废塑料、废纸张等;(4)有害废弃物:如油漆、涂料、沥青等。9.1.2建筑废弃物处理(1)物理处理:采用筛分、破碎、压实等物理方法对建筑废弃物进行处理,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2)化学处理:通过化学方法对有害废弃物进行处理,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3)生物处理: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废弃物,实现资源化利用。9.2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建筑废弃物处理的关键环节,通过以下方法提高废弃物利用率。9.2.1再生利用(1)再生骨料:将废弃混凝土、砖块等经破碎、筛分处理后,作为再生骨料应用于新混凝土中;(2)再生木材:对废弃木材进行加工、防腐处理后,应用于建筑结构或装饰材料;(3)废金属回收:对废钢筋、废金属等进行回收,重新熔炼加工。9.2.2能源化利用(1)生物质能源:利用废弃木材、植物等生物质材料,通过发酵、热解等方法制备生物质燃料;(2)垃圾发电:将建筑垃圾进行焚烧,利用热能发电。9.3建筑垃圾减量化为实现建筑垃圾减量化,应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9.3.1绿色设计在建筑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建筑生命周期内的废弃物产生情况,采用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降低废弃物产生。9.3.2施工管理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合理规划施工进度,减少建筑材料浪费;提高施工人员环保意识,降低建筑垃圾产生。9.3.3政策法规制定相关政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