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八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学案)——2024届高考语文解锁大单元一轮复习单元八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考点1正确使用成语
从近几年高考来看,成语题是必考题目,不过在考查形式上多有变化。主要有三种形式:①设置语境辨析近义成语并选词填空;②判断某几个句子中成语使用的正误;③从近义辨析的角度混合考查成语、实词、短语等。
题型1语境成语正确运用
语境即语言环境,指使用语言的环境,分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内部语境指一定的言语片段前后出现的其他言语片段,即上下文。外部语境指存在于言语片段之外的语言的社会环境。“根据语境辨析成语使用的正误”,这里的“语境”是指内部语境。辨析一个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首先要准确把握该成语的内涵,然后关注该成语所处的语境并加以分析,分析该成语和整个句子的氛围是否吻合、人称是否相应、意思是否一致。
【例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春天的运河古城,花红柳绿,生机盎然,空气清新。游人漫步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河畔,含英咀华,欣赏着粼粼水波、烟柳画桥。
B.方大总公司人事部通知有关部门,为整顿劳动纪律,对那些久假不归的职工要认真查明情况,对无故旷工者要严肃处理。
C.这篇关于《美的历程》的评论文章观点比较一般,但在结构安排上差强人意。
D.小庄从小就对机器人玩具特别感兴趣,上学后喜欢收集机器人模型,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模型已经汗牛充栋,整整一间屋都摆满了。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含英咀华:比喻细细玩味和体会文章的精华。语境说的是欣赏风景,用错对象,成语使用错误。
B.久假不归: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不能用来形容长时间请假不工作,望文生义,成语使用错误。
C.差强人意:勉强使人满意。语境“但"后表转折,强调“结构安排上”让人满意,成语使用正确。
D.汗牛充栋:指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用来形容藏书很多。语境指模型,用错对象,成语使用错误。
故选C。
方法突破
一、忌望文生义
望文生义,即只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成语的含义,不了解成语的确切含义,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扣准关键字:
对于成语中的关键字眼要多加关注。如“屡试不爽"中“爽”的意思是“差错"。
探寻词义源头:
成语多约定俗成,源于典故,因此要参透本义。如“大方之家”语出《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指见识广博、懂得大道理的人。易望文生义,误以为指大方的人家。
3.关注词义的整体性:
成语意义不是构成成分的简单相加。如“五风十雨”指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易望文生义,误以为词义是“刮大风,下大雨"。
二、忌褒贬误用
成语从感彩上可分为褒义词、中性词和贬义词。不同的成语常带有不同的感彩,应使成语的感彩和语境的色彩保持一致,语境褒则褒,语境贬则贬,中性语境则使用中性词,否则容易造成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失误。
1.明确成语的褒贬色彩。
2.明确陈述对象,辨析语境是褒是贬。
3.有些成语的感彩并不是唯一的、固定的,可能因语境的变化而存在差异。如“标新立异”既可指独创新意,立论与别人不同,是中性词;也可指为了显示自己,故意另搞一套,是贬义词。
三、忌张冠李戴
成语一般有固定的使用对象,或只能用于某类人,或只能用于某物或某事等。把握不准,就会张冠李戴,造成误用。
1.明辨对象:有些成语的适用对象具有特定的“方向性"或“针对性”,有的指自然界,有的指人类社会,有的指个体,有的指群体,有的专用于男女或夫妻之间,有的只适用于某一领域。
2.明辨场合:有些成语只能在固定的场合使用,如果不注意就可能导致误用。
四、忌谦敬错位
有些成语有谦敬之分,由此而产生使用上的差别:谦辞只能用于自己,敬辞只能用于对方。遇到此类成语时,应该注意辨析。
1.注意了解成语本身的谦敬用法;
2.注意明确语句所体现的场合和所涉及的人物的身份;
3.注意对谦辞与敬辞分类积累。
五、忌语义重复
句子上下文中已有与成语意思相同的表述,导致成语语意与上下文语意重复。在辨析成语时,一定要准确把握成语的含义,同时注意观察前后文字,判断是否出现语意重复的错误。
1.准确掌握成语的词义。如“自惭形秽"中“惭”是“感到惭愧"的意思,故前面不能加“感到”。
2.知晓常见的易重复赘余的成语。日积月累终有所获,要重视积累的作用。
六、忌搭配不当
一个词语依据自身的词义、词性和语法关系,在句子中往往有固定的语法功能、搭配关系;如果脱离了固定的搭配关系和语法功能,就容易造成搭配失当和功能混乱。审读题干时,注意成语的搭配关系,探究成语是否能带宾语,是否能用于否定句或疑问句中,等等。
1.分析成语在句子中的常用语法功能:比如“不约而同"等成语只能用作状语;“深思熟虑”“津津乐道"等成语后面不能带宾语;“同日而语”“相提并论"等成语不能用在肯定句中,只能用在否定句或疑问句中。
2.分析成语所在句子的结构,看是否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如“蒸蒸日上”指事业兴旺,不能与“质量"搭配。
七、忌轻重失调
成语适用范围有大小,词义有轻重,这就要求我们根据特定语言环境,选用范围大小或词义轻重适度的成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重词轻用或轻词重用等错误。
1.准确把握成语本身语意的轻重;
2.准确把握语意描述的轻重。
如:“妄自菲薄”的语义轻于“自暴自弃"。类似的还有“无可厚非”与“无可非议”,“言不由衷”与“口是心非”,“捕风捉影”与“无中生有"。
八、忌自相矛盾
注意成语语义和语境义的契合性,既不能违背语义逻辑,也不能违背事理逻辑,否则就会产生逻辑上的相悖,语境和成语语义上的矛盾。
1.明确原句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及句中的几个表意要素;
2.明确成语的内涵和外延;
3.审查成语的内涵是否与原句主旨及表意要素矛盾;
4.审查成语的外延是否与原句所要表达的范围相吻合;
5.确认该成语使用是否自相矛盾。
题型2近义成语辨析
有些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语音、字形相似,意思接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时极易混淆,如“不负众望——不孚众望”“目不暇接——应接不暇"等。
【例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以高铁为镜,我们砥砺苦练内功的自主创新品格。十几年前,高铁技术还掌握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手中。中国冲破技术封锁,弯道超车,_____________,靠的就是自主创新。……一步一个台阶,中国高铁企业苦练内功、_____________,实现了国人高铁产业腾飞的梦想。
以高铁为镜,我们涵养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_____________,中国制造面临过这样的尴尬:号称是世界工厂、制造大国,老百姓却_____________,去国外抢购保温杯、电饭煲、马桶盖等普通日用品。
A.后发先至养精蓄锐毋庸置疑舍近求远
B.后来居上厚积薄发毋庸置疑舍本逐末
C.后发先至养精蓄锐毋庸讳言舍本逐末
D.后来居上厚积薄发毋庸讳言舍近求远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
“后发先至”指的是后出手但是先碰到对方;“后来居上"指后来的超过先前的;根据语境“弯道超车”应选“后来居上"。
“养精蓄锐”指养好精神准备战斗,侧重于休养;“厚积薄发"是指准备充分而获得大的成功,侧重在“发”字上;根据语境“实现了国人高铁产业腾飞的梦想"应是“厚积薄发”。
“毋庸讳言"是指用不着隐讳,可以直说的内容;“毋庸置疑”指完全不需要怀疑,侧重指事情的确定性;根据语境,这里强调不必隐瞒“中国制造面临过这样的尴尬”,应是“毋庸讳言”。
“舍本逐末"指放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舍近求远”指放着近的去求远的;文中说放弃国内的而去抢购国外的,所以用“舍近求远"。
故选D。
方法突破
如何辨析近义成语
1.代入句子,语感检验。
一般近义成语辨析多以选词填空的形式进行考查,将选项成语分别代入所给的句子中,通读一遍,根据语感检验语句是否通顺,通过权衡、比较,确定较为合适的成语。
2.联系语境,揣摩句意。
语境一般是命题者根据所考查的成语的某些特点而设置的,所以考生在答题时,要仔细审读语境,挖掘其中包含的表意侧重点、适用对象、感彩、程度轻重等有效信息,进而揣摩句子的整体含意,把握命题者的意图,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3.前后对应,定位信息。
语句中的部分词语与备选成语的语素在语义方面有相近或相反的对应关系,解题时要注意所选成语应和句子表达的意思前后对应,从而快速确定答案。
考点2正确使用实词
实词是指意义比较具体的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例3】下列各句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个场面多感动。
B.微风摇碎一树阳光,地上树影斑驳,四下一片静谧。
C.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
D.“两会”期间,党和国家领导人认真倾听了与会代表的许多宝贵意见。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A.感动:动摇,触动;感触,触动感情,引起同情、支持或向慕,犹感应。谓受影响而引起反应,感伤震惊。主宾不当,“场面"只能令人感动。
故选A。
方法突破
9个角度辨析实词
1.看词义的轻重。
词义的轻重不同,它的用法也就不一样。一组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表示程度深、性质重,有的表示程度浅、性质轻。
2.看适用范围。
有很多近义词适用的范围是不同的,有的大一些,有的小一些;有的概括的是事物总的方面,有的概括的是其中的某一方面。只有准确把握词语的适用范围,才能正确地辨别。
3.看表达侧重。
对近义词词义的辨析,关键是分析不同语素的意义。辨明了近义词中词义的侧重点,不同语素的意义也就清楚了。名词近义词的侧重点,往往在所指的事物现象的特点方面;动词近义词的侧重点,往往在所指动作的方式、方法或动作的结果方面;形容词近义词的侧重点,往往在所指的状态和性质方面。
4.看适用对象。
很多实词有特定的适用对象。辨析适用对象的差异也是区分实词的方法之一。主要看词语是用于自己还是用于他人,是表谦称还是表敬称,是适用于一般对象还是适用于特定对象。
5.看词性语法。
根据词性可以判断某词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确定词的语法功能,从而准确辨析词义。
6.看语体风格。
语体指为适应不同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语言体式,一般分为口语(通俗)和书面语(较庄重文雅)两大类,书面语又可分为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政论语体等。
7.看感彩。
从感彩的角度来说,词语可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在使用时,应辨析其感彩。
8.看表达重复与否。
对词语意义理解不准确经常会导致重复表达。辨析实词也可从表达重复与的角度辨析。
9.看习惯用法。
有些词语意义虽然接近,但其习惯用法不同。
考点3正确使用虚词
正确使用虚词,主要是指正确使用连词(包括关联词)、介词、副词和助词。其中对关联词语的考查有两种形式:或是给出一段挖空关联词语的句子让考生选填,或是给出一个完整句子让考生判断关联词使用的正误。其目的在于考查考生对分句之间关系的理解。对连词、介词、副词和助词的考查则以常用虚词的运用为主,目的是考查考生对句子的内部结构、结构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例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看到那位向外国,我决定,如果我不能升学,也决不停止学习。
B.我们对某些教育政策做了一定的分析之后,从而思考教育的深层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C.鉴于中国男足近年来在赛场上各自为政的惨痛教训,高层领导主张换教练。
D.谈到比赛对手时,教练说:“这将必然是一场漂亮的比赛,在决赛中和他们会师是一次独一无二的机会。”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A.“如果"改“即使”,“即使……也……"固定搭配。
B.“从而”改“继而"。从而:表示结果或进一步行动的连词,一般用于后一分句的开头,引出结果和目的。继而:表示紧随着某一情况或动作之后。此句中用到了“分析”之后,所以应用“继而"。
D.“必然”改“必定"。必定:强调说话人对事物的推测或判断,重主观。必然:强调事理上的确定不移或客观必然,重客观事实。此处强调教练确定这次比赛是一场漂亮的比赛,应该用“必定”。
故选C。
方法突破
8个角度辨析虚词
辨析词性。
词语的词性不同,在语句中的语法功能也不一样,比如副词可以作状语,修饰限定动词、形容词;介词可以与后面的名词、代词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来修饰限定、补充说明动词、形容词等。
辨析语素。
对于形近词、近义词等,要注意分析构成词语的语素意思。如:“甚而"与“进而”,“甚而"中“甚”的意思是“很、极"等,故“甚而”强调突出的事例(有更进一层的意思);“进而"中“进”的意思是“向前移动”,故“进而”表示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
辨析语气。
关注虚词表达的语气,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多加揣摩。如:“或者"还是”,都表示某种选择,但前者多用于陈述句式,后者多用于疑问句式;“简直"几乎”,都有对事物的肯定,但前者表示完全如此,后者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销售课程设计逻辑模板图
- 艺术小人才竞赛课程设计
- 闭关冥想课程设计
- 钻孔夹具课程设计
- 音乐芯片课程设计
- 浮阀塔课程设计分析
- 证券课程设计日志
- 自然百科课程设计
- 音乐课程设计想法
- GB 39800.9-2024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第9部分:汽车
- 浙江省安全员C证考试题库及答案(推荐)
- 《文化苦旅》读书分享 PPT
- 氧化铝生产工艺教学拜耳法
- 2023年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考试题与答案
- 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护理进展资料 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
- 管理模板:某跨境电商企业组织结构及部门职责
- 底架总组装工艺指导书
- 简单临时工劳动合同模板(3篇)
- 聚酯合成反应动力学
- 上海科技大学,面试
- 《五年级奥数总复习》精编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