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子》四章(学案)-【三步教学法】高二语文同步教学案(统编版选必上册)_第1页
1《老子》四章(学案)-【三步教学法】高二语文同步教学案(统编版选必上册)_第2页
1《老子》四章(学案)-【三步教学法】高二语文同步教学案(统编版选必上册)_第3页
1《老子》四章(学案)-【三步教学法】高二语文同步教学案(统编版选必上册)_第4页
1《老子》四章(学案)-【三步教学法】高二语文同步教学案(统编版选必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老子》四章(学案)-【三步教学法】高二语文同步教学案(统编版选必上册)6.1《老子》四章【学案】

一、自主学习

(一)写作背景

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在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的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究底,对知识非常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老子经常观察日月星辰,思考天为何物,以致经常睡不着觉。后来,商容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这段经历,使老子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也使他远近闻名。

老子生活于时期,当时的社会环境是_____________,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不断发动战争。残酷的战争让老子目睹了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室史,他提出了一系列治国安民的主张。《老子》一书所述的内容便反映了他的思想和主张。

(二)作者介绍

老子(生卒年不详),即老聘,相传姓李名耳,字伯阳,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时期哲学家,学派创始人。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在政治上,老子主张“”,老子以“”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

(三)题目解说

《四章》选取了《老子》第十一章、第二十四章、第三十三章和第六十四章的内容,从不同角度体现了老子的思想。

(四)明确字音

毂()埏埴()户牖()矜()赘()强行者()

泮()累土(()几成而败之()

(五)通假字

1.企者不立_________。

2.余食赘行_________。

3.其脆易泮_________。

4.起于累土_________。

(六)一词多义

1.用

当其无,有车之用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立

企者不立

三十而立

3.伐

自伐者无功

齐师伐我

4.处

故有道者不处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严加查处

藏身之处

只因未到伤心处

设身处地

5.过

复众人之所过

过秦论

大庭广众之下不宜有所过

(七)挖空训练

三十辐()共一毂(车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十一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第二十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第三十三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八)思维导图

二、合作学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道德经》第七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道德经》第八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道德经》第十二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道德经》五十八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道德经》七十七章)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后: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处于后面

B.夫唯不争,故无尤尤:珍奇之物

C.五味令人口爽爽:差错,此处译为“失灵"

D.正复为奇,善复为妖妖:不善,即邪恶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损不足以奉有余

B.上善若水正言若反

C.非以其无私邪其不欲见贤

D.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功成而不处

3.下列语句编为四组,能准确表现老子“与世无争”的思想的一项是()

①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②上善若水

③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④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⑤损不足以奉有余___⑥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A.①③⑥B.②⑤⑥C.②④⑥D.①②⑥

4.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用朴素辩证法的观点,说明利他(“退其身"外其身”)和利已(“身先"、“身存”)是统一的,利他往往能转化为利己,老子想以此说服人们都来利他。

B.老子以水来喻人、教人。用水性来比喻有高尚品德者的人格,认为他们的品格像水那样。

C.老子反对一切声色,否定发展文化。其所谓“为腹不为目"的说法,是把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对立起来,是他的愚民思想的一种表现,应当予以否定。

D.“祸分,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句,自古及今是极为著名的哲学命题,往往被学者们征引来用以说明老子的辩证法思想。

5.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2)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太傅,因家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B.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C.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D.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此“关"指玉门关,是古代西去长安、东达洛阳的通衢咽喉,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

B.“子将隐矣”中的“隐"是“隐居”之意。在古代,隐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生活方式的选择,如陶渊明就是著名的隐士。

C.“汉孝文帝”,是汉文帝刘恒,谥号孝文帝,庙号太宗。

D.“太傅”,中国古代职官。周代设置,为辅弼天子之任。汉代复置,地位次于太师。西汉起称为太子太傅,后亦用作虚衔。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曾拜见老子,向老子问礼,老子也给予了回答,孔子十分佩服。

B.老子认为真正生意做得好的商人即使家有万贯看上去也好像什么都没有的样子,德行非常高尚的君子,表面上看起来却是十分的愚钝。

C.篇中孔子重视对社会道义的承担、对自身考虑较少的积极入世的思想与本文中老子对孔子的教导是一致的。

D.本文记载当时有三位可能是道家的老子,一是李耳(早于孔子),再是老莱子(与孔子同时),三是太史儋(晚于孔子)。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

②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

10.孔子在告别老子后,对弟子们说的一番话,有什么作用?

三、教考融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在《道德经》一开始,老子用大部分篇章带着读者认识天地、刍狗、器皿、车子、屋室等具体的东西,去发现抽象的道理。他的学说往往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而并非总在__。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一般人只注意__的东西及其作用,而忽略了虚空的东西及其作用。对此,老子论述了“有"与“无”——实在之物与虚空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他举例说明“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相互为用的;无形的东西能产生很大的作用,只是不容易被一般人所__。他特别把“无"的作用向人们__出来。老子举了三个例子:车子的作用在于载人运货;器皿的作用在于盛装物品;屋室的作用在于供人居住,这是车、器、室带给人的便利。车子是由辐和毂等部件构成的,这些部件是“有”,毂中空虚的部分是“无”,(),其“有”的作用也就发挥不出来了。器皿如果没有虛空的部分,即无“无”,就不能起到盛装东西的作用,其外壁的“有”也无法发挥作用。同理,房屋如果没有四壁门窗之中空的地方,人们就没法出入、采光、使空气流通,可见房屋中的空的地方发挥了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弄虚作假实有觉察显现

B.弄虚作假实用观察展示

C.故弄玄虚实有觉察展示

D.故弄玄虚实用观察显现

2.下列选项中的破折号与文中“‘有’与‘无’——实在之物与虚空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阿然——”他对着在海里冲浪的女朋友大喊道。

B.“人生中总有些事悔不当初——你看微博上那个热搜没有?"她对着同学悄声说道。

C.迷雾散开,一个身材高大、面容冷峻的人——苏伏跳了进来。

D.“亲爱的罗曼·罗兰,你不知道我多么爱你。——还有你笔下的人物,约翰·克利斯朵夫!”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车子无法载人运货,就是因为车子没有“无”,无法行驶

B.没有“无”车子就无法载人运货,根源在于无法行驶

C.车子无法行驶就是因为没有“无”,载人运货也就没法实现

D.没有“无”车子就无法行驶,当然也就无法载人运货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房屋没有四壁门窗之中空的地方,人们就没法出入、采光、使空气流通,可见房屋中的空的地方发挥了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B.如果房屋没有四壁门窗之中空的地方,人们就没法出入、采光、使空气流通,可见房屋中的空的地方发挥了作用。

C.房屋如果没有四壁门窗之中空的地方,人们就没法出入、采光、使空气流通,房屋中的空的地方发挥了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D.房屋如果没有四壁门窗之中空的地方,人们就没法出入、采光、使空气流通,可见房屋中的空的地方显而易见地发挥了作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道德经》里的‘道’究竟是什么?我觉得其实是一个‘源代码’,按老子的理解,应该就是指天地,指时空”,知名学者余世存日前在解读自己的作品《老子传》时作出上述表示。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道德经》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然而对于这部经典的解读一直以来却颇多分歧,任继愈先生认为,《道德经》是写给弱者的哲学慰藉,但也有很多人认为,这是老子写给掌权者、君王和政治家的一部经典。有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也有人说,四分之一部《道德经》就可以治天下。老子所著的《道德经》究竟是写给弱者的“心灵鸡汤”,还是治国、修身的天之大道?

正统的老子的传记,就是司马迁寥寥一些字,很少。司马迁也没有拿出来单独作传,把他写得神龙不见首尾。要拼凑这样一位历史人物,只能在有限的史料里找一坐我们觉得可信的东西。余世存的《老子传》,用老子的生平,立体地阐述了《道德经》,以第一、第三人称混合形式叙述老子的人生心路,还原历史,将老子的一生串成一个完整的人生历程。关于老子与孔子、苌弘、常枞、秦佚、杨朱、周王室的关系,作者交待得合理而平常,通过讲述老子的爱情、友谊、教育、仕途人生等,探寻了《道德经》思想的源起。《老子传》中力求以现代人的角度去理解老子,希望以它来拉近现代读者与这位历史人物的距离,更帮助读者消除与《道德经》这样的经典作品之间的时差。他认为不是老子故意要给后人一个迷魂罩,就像我们今天在网络社交平台上一样,也会想一些名字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这种虚构其实包含了我们对人生、对社会一些很真实的看法。从老子的故事中,可以看得出他对人世的一种观念,甚至可以看出他对现实社会的态度确实不如孔子那么积极。

对于《道德经》中的大众熟知然而又对其意义争论颇多的“道”,余世存认为,“我觉得其实就是一个源代码。人在社会上生活,要找到人生的源代码,这个源代码有可能是上世,有可能是佛陀,对我们中国人来讲,感到最亲切的还是‘道’,它讲的是天地人之间的一些规律。"

他指出,“我们当代人很多话,可以用《道德经》去配。比如一些网友就发现原来海子写的那句话‘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