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13课《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教案_第1页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13课《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教案_第2页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13课《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教案_第3页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13课《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教案_第4页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13课《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教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

教学设计文稿应包括:学情分析(学生、教材、课程等);三维目标剖析;

教学法说明,教具及信息技术设备设置说明,所有应用环境及软件的说明;教学

过程,师生互动过程;教学评价方案;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高教出版社拓展模块第三单元.本单元共选编了六篇小说,这些小说以

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巧妙曲折的故事情节,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得深刻表

达了"命运与人生”的深刻感悟,本文通过索科洛夫的卫国战争中被俘逃归的遭遇和经

历,反映了战争可以毁灭人的家园,但不能毁灭人对幸福的期待.

学情分析

授课班级为15级财会专业,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三维目标剖析;《一个人的遭遇》编排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专题第一板

块“遭遇战争”中,居专题、板块之首。小说通过一位老兵对战争的回忆,讲

述战争带来的创伤。教学中主要抓住与眼泪有关的情节,设计了四个问题。由

于找准了切入点,长长八页的文本被全部贯穿起来,文本的主要信息也都涵盖

其中。

,发挥传统教学手法一一朗读在本堂课中的作用。朗读,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

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也就是朗读者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音塑造形

象,反映生活,说明道理,再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再创造过程。文本中的关键段

落由学生朗读,新课程要求的语文能力同样在朗读中得以体现。

适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讲到一个人的遭遇和一个民族的遭遇时,屏幕上呈

现一组数据,并配以深沉的音乐,课堂气氛会变得肃穆凝重,主题得到有效的

烘托,课堂进入一个高潮,辅助效果明显。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深重的战争创伤。小说中对索科洛夫的心理描写很是细腻,集中表现了

战争给人带来的深重创伤,因而定为教学重点。

2.深刻的情感体验。凡尼亚的遭遇是索科洛夫“遭遇中的遭遇”,说明战

争不仅给战争的经历者带来灾难,同样给无辜的人带来痛苦一一这就是战争中

人的遭遇。深刻的情感体验对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定为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饱含深情叫朗读《请多看一眼》一文,过渡到课文的品读。

[PPT显示】

请多看一眼

二战期间,在一座纳粹德军的集中营里,关押着数万名犹太人,他们中大部

分是妇女和儿童。由于长期见不到阳光和营养不良,他们大都脸色苍白,骨瘦如

柴。

在每次放风的时候,有一名小男孩总是欢快地跑出很远,不顾看守的训斥和谩骂,

而走到场地边上的一块草坪,摘一两朵小花送给他的父母和姐姐。由于他的热情

和开朗,大家都愿意叫他“小天使”。死亡的阴影笼罩着每一个人,人们都为明

天是否活着而担心。唯有“小天使”不同,他一有时间就唱歌,或者爬在小小的

窗口上向外面眺望,有时候他会安静得不发出一丝声响。

不久,“小天使”的父亲被叫走后再也没有回来,大家都哭了。“小天使”没

有哭,他问:“爸爸去了天堂。那儿有快乐和鲜花花吗?”

很快.母亲也被折磨死了,“小天使”对痛苦的姐姐说:“天堂里的世界比我

们的世界还美好吗?我想是的他们去了天堂就不愿意再回来了」

最后的日子到来了。数万名犹太人在纳碎的威逼下,缓缓地走向刑场进发。

刑场是一个早已挖好的大坑。人们都沉默不语,死亡是如此真实地贴近每一个人

的生命。面对死亡,恐惧使数万人没有任何声音。

一个清晰的童音响起,像阳光一样照壳了每个人的心灵:“我们这是去天堂

吗?这太好了,天堂里有自由与快乐,为什么我们要留恋这儿呢?”“小天使”天

真的话语使每个人的心灵为之一震。

一批又一批人倒在了纳粹的屠刀之下。轮到“小天使”了,忽然他向前跨出

一步,大声说道:“请等一等,好吗?”他环顾了一下四周,又向远处的草坪望了

一眼,继续说:“我很喜欢这个世界,请让我多看一眼吧,让我记住它的美丽,

也许天堂还不如它。”人们都流泪了.一起尽情地多看了一眼这个世界:然后他

们和“小天使”一起无畏地昂起头.遗笑着面对纳粹的枪口。

暴力能摧毁什么呢?在伟大的爱和无邪的童心面前,暴力只能使暴力者看清

自己的丑恶与渺小;无论是如何地身处险境,如何地悲伤失望,请多看一眼吧,

在这个世界上,生命中的许多细节是多么地美好与真实啊!

二、作者介绍—

[PPT显示】

肖洛霍夫(1905-1984),苏联作家,曾参加四年的卫国战争,期间遭受了家

破人亡的悲剧,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被开垦的处女地》《静静的顿河》。其中

《静静的顿河》获得1965年诺贝尔文学奖;小品文《考验》、《钦差大臣》;短

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开拓了战争文学的新领域。

三、字词学习一

[PPT显示】

邂逅(xi4hC)u)狙击(ju)送丧(sang)雏(chii)喃喃(nan)

胳肢窝(ga)窒闷(zhi)着想(zhu6)模样(mil)唧唧喳喳(jij

izhazha)胡谄(zhou)吝啬(liins。)如鳏在喉(g§ng)哽咽(gSngy

0)

三、欣赏朗读

【音频】

播放整篇小说的配乐朗读,整体把握全篇,接受情感熏陶。

四.布置作业

1.把握情节:索科洛夫有什么样的遭遇?

2.文章包括哪几部分内容,并找出主人公的心理描写的句子。

3.索科洛夫的语言有什么样的风格,并根据语言风格和心理描写概括人物

性格。

第二教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真预习了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小说《一个人的遭遇》。

这篇小说曾经倾倒了千千万万个读者,苏联播放这篇小说时,莫斯科大街上行

人驻足聆听,泪眼模糊;传到我国后,又有多少人泪飞如雨啊。小说节选部分

也有几个与泪水相关的情节,请同学们找出来,研究一番,这样也许能帮助我

们较好的解读这篇课文。(学生查找,明确)

二、文本研习

1.失去了儿子后,“我没有哭,眼泪在心里干枯了“,这是为什么?

(1)学生回答明确:经历了许多苦难遭遇。

(2)索科洛夫经历了许多苦难,请按照时间顺序概括说来,并找出情感起伏

的词句。

[PPT显示】

明确:【受伤被俘】一成功逃亡(激动极了)一妻女炸死(穿心的痛)一找

到儿子(喜气洋洋)一儿子牺牲(埋葬欢乐)一领养孤儿(轻松光明)一【出

来车祸(悲愁的心)】

(3)索科洛夫曾经希望妻子女儿支撑自己挺过集中营中的苦难,但死去的不

是自己,而是妻子和女儿;也曾经盼望儿子能拥有灿烂的未来,自己有一个美

好的“老头梦”,但盼望到的不是凯旋归来的儿子,而是在“胜利的那一天”牺

牲的儿子的尸体。我们想想吧,一个人有多少泪水能够伴着一个接一个的沉重

打击啊!

可是____

2.遇到凡尼亚后,“我的热泪怎么也忍不住了”,这又是为什么?

(1)学生回答:同情孩子;身世相同;……

(2)有的时候,评论的文字相对于优秀的作品来说,总是显得苍白无力。

我们还是读一读哪些震撼人心的文字吧。

指名读15、16两段。学生还可以找出感动自己的文字阅读。

(3)凡尼亚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激动和狂喜?

明确:渴望亲情,害怕再失去父亲,再去流浪。

(4)索科洛夫的哪些举动同样让人感动?

指名读18、19两段。

明确:由于自己的不幸更能同情别人的不幸,对孤儿的爱;做父亲的

幸福,心灵的慰藉,精神的寄托。

(5)引用苏联德•勃拉果依的评论:

[PPT显示】

两个各自流浪的、“孤苦伶仃的”、失去了一切的人,彼此在对方身上赢

得了他们融为一体的共同命运,互相确定了对方在生活中应有的地位。因为

不单是这男人使得这个孩子确实像个孩子那样生活下去,而且这孩子也可以

使这男人“刚强起来”——永远有信心、永远是一个男子汉。

凡尼亚和索科洛夫都遭遇了战争,凡尼亚因为有了爸爸而不再叹气;索科

洛夫却在——

三、合作探究

1.“夜里醒来,整个枕头总是给泪水浸透了",这泪水有什么含义?

(1)讨论明确:坚强(白天不当着孩子流泪);追悔(梦境,分别时推了妻

子一把);担忧(死去吓坏儿子,孩子的将来)……

(2)遭遇战争、失去亲人、泪浸枕头的只有索科洛夫一个人吗?不是。苏

联人以平均每个家庭牺牲一个人的代价赢得了反法西斯卫国战争的胜利。再请

同学们看一组数据:

【PPT显示,伴以低缓深沉的音乐】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人类蒙受空前灾难。战火蔓延到40个国家,有56个

国家参战。在抗击德意日法西斯的战争中,双方动用军事力量9000万人,

其中苏联2200万人,中国有45亿人卷入战争。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

民共伤亡9000余万,其中苏联伤亡约3000万人,中国伤亡约3500万人。

死亡者达5500万人,是历次战争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其中苏联死

亡2700万人,死亡者中有一半是无辜的平民。

其实,不只是一个人在战争中的遭遇,是一个民族在战争中的遭遇,是人在

战争中的遭遇。索科洛夫的泪水浓缩了民族的苦难,他是一群人的代表,是艺

术作品中的典型形象,是“熟悉的陌生人”。

(3)小结:死者长已矣,生者常戚戚。即使像索科洛夫这样坚强的人也难

以抚平心头的创伤。男儿有泪不轻弹,而人们能够做到也应该做到的是不能伤

了孩子的心。所以一一

2.小说的结尾说,“要及时的转过脸去”,不能让孩子看到脸颊上滚动着的“吝

啬而伤心的男人的眼泪”,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1)范读最后两段。要求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这个问题,然后写一段感言,

多角度思考战争、孩子、苦难、和平等与课文相关的话题。

(2)互相交流,推荐发言。

(3)点评;小结。”战争归来抱孤儿”一幕感人至深,没有血淋淋的战场,

没有普天同庆的凯旋,但带给读者的是几多心酸几多欣慰。战争摧毁不了坚韧,

战争泯灭不了善良。凡尼亚是孤儿,他或许还不明白发生着的一切,包括战争

和苦难、同情和怜悯,但孩子越是天真,就越发显出战争的罪恶和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