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综合测评试题(含答案解析版)_第1页
2024年度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综合测评试题(含答案解析版)_第2页
2024年度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综合测评试题(含答案解析版)_第3页
2024年度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综合测评试题(含答案解析版)_第4页
2024年度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综合测评试题(含答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综合测评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15分)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在一张白纸上用红颜料写一个字把它拿到暗室里,只用绿光照射时,则()A.红颜料呈红色 B.红颜料呈绿色C.白纸呈白色 D.白纸呈绿色2、如图所示,三条入射光线会聚于S点,若在S点之前任意放一平面镜,则()A.三条反射光线可能相交于一点,也可能不相交于一点B.三条反射光线一定不会相交于一点C.三条反射光线一定相交于一点D.三条反射光线的延长线交镜后一点3、舞蹈演员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她到镜面的距离是0.5m。则她在镜中的像是(

)A.实像,像到镜面的距离是1m B.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是1mC.实像,像到镜面的距离是0.5m D.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是0.5m4、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甲:叉鱼时向更深处投掷鱼叉B.乙:大剧院和水中的倒影形成一个完整的“鸭蛋”C.丙:手影D.丁:三棱镜分解白光5、2020年6月21日,我国部分地区可观察到“日环食”。日环食现象的形成是由于()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第Ⅱ卷(非选择题85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小明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1.5m处时,他与镜中像的距离是______m。若小明身高170cm,当他以0.1m/s的速度缓慢向平面镜走近时,他在镜中像的高度将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70cm,所成的像是______(选填“虚”或“实”)像。2、小明完成了下列实验,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他在利用图1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应选取一块___________(选填“厚”或“薄”)玻璃板竖直放置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木板上,为了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应选取两支_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蜡烛:探究中,在蜡烛所成像的位置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2)他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某时刻观察到温度计示数如图2甲所示,则此时水的温度为___________°C;根据记录数据画出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与时间关系图像如图2乙所示,分析图你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_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能量,当地大气压_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3、梓山湖湖水深度大约10m,一架无人机悬停在距湖面16m的高空中,它在湖中的像到湖面的距离为_____m;若无人机竖直下降,它在水中的像将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一只燕子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燕子距水面6m时,它的“倒影”距水面______m,它在湖面的“倒影”是______(填“实”或“虚”)像,这是由于光的______形成的。5、“诗词歌赋”是人们对我国传统汉文学的概称,也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其中也蕴含了不少的物理知识。毛主席在《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写道“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漏潺流水”,鸟鸣声和流水声是依靠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不同来区别的;杜牧的《赠别》中有“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其中蜡烛“流泪”是______(填物态变化)现象;李白在《月下独酌》中写道“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的“影”是光的______(选填“反射”“折射”或“直线传播”)形成的。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1、绕月试验器在某一时刻用自身携带的激光测距仪向月球发出激光信号,经过0.002秒后收到返回信号,此时试验器到月球的距离是多少米?该试验器能否用声呐技术测量自己到月球的距离?为什么?(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2、“冬不穿白,夏不穿黑”,这是人们从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你知道它包含的科学道理吗?3、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老师把一块平面镜CD竖立在讲台上,坐在B点的甲同学通过平面镜看到了坐在A点的乙同学.这一现象中,请你①根据题意正确标明光传播的方向(在图中画箭头),②图中反射角是__________.4、如图光源S发出一条光线经平面镜M反射后通过A点,S、A距平面镜分别为10cm和20cm,它们之间的水平距离为30cm。求:⑴入射点的位置

⑵入射角的大小5、人立于河边看对岸的一棵树AB在水中的像,当人离开河岸后退超过6m就不能看到整个树的像.已知人高EF=1.5m,河两岸都高出水面1m,河宽40m,如图所示,求树高是多少.四、实验探究(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1、按要求完成填空。(1)如图甲所示,把钢尺一端按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边,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钢尺,听声音并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然后改变钢尺_____,再次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钢尺,发现钢尺振动的越快,音调越_____(选填“高”或“低”);(2)如图乙所示,将一硬纸板EOF竖立在平面镜M上,用激光手电贴着硬纸板沿AO方向入射,此时反射光线沿OB方向射出,若将纸板NOF向后偏折,纸板上将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如果将光线沿着BO方向射向平面镜时,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2、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实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130°30°(1)使光线以不同角度入射进行实验,测量结果如表所示。小明得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老师看了说小明的结论,说他的结论是不可靠的,原因是_____。(2)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入O点,若将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这一时刻在纸板B上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一操作是为了验证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_____。(3)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说明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_____。3、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小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1)如图甲,小明先将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表面___________(光滑/粗糙)些的白色硬纸板___________放在平面镜上。(2)小明让一束光贴着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F上会看到反射光线,然后将纸板F绕ON向后折,如图乙,在纸板F上___________(看到/看不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___________(存在/不存在)。(3)为了进一步确定反射光线的位置,小明将纸板F沿PO剪开,把上半部分向后折,如图丙,发现在纸板F___________(上/下)半部分会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___________(在/不在)同一平面。4、李华同学在实验室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图所示,保持玻璃板与直尺垂直,取两支外型相同的蜡烛和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进行观察和调整。(1)利用直尺是为了便于测量像与物到平面镜的___________;(2)选择两支外型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__关系;(3)确定出蜡烛所成像的位置后,在像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4)在物理实验中,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多次测量。下列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与本实验多次测量的目的相同的是___________(选填字母符号)。A.“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时,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多次测量B.“用刻度尺测长度”时,需要多次测量被测物体的长度5、小明利用一些器材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器材: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平面镜和平板玻璃、白纸、刻度尺、铅笔。(1)小明应选用______(填“平面镜”或“平板玻璃”),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2)选取A、B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_;(3)将蜡烛A点燃放在距玻璃板10cm处,蜡烛B放在玻璃板另一侧______cm处与蜡烛A的像______,便确定了蜡烛A成像的位置;(4)在利用蜡烛B确定蜡烛A成像的位置后,移去蜡烛B,并在此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A的像,则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像;(5)用一条直线将A、B连在一起,小明发现A、B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6)小明重复上述实验(3),但她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不能让蜡烛B和像重合,原因是:_____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D【解析】AB.红字只能反射红光,当绿光照射时不能被反射,所以字就是黑色,故AB不符合题意;CD.白纸能反射所有的色光,当绿光照射时,它反射绿光,所以是绿色,故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2、C【解析】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用光路可逆规律分析:把三条入射光线看成平面镜的三条反射光线,S点是镜中的虚像点,根据平面镜成像时的物点与其像点关于镜面对称的关系,我们可以找到相应的点光源S′和光路图,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这三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一定相交于平面镜前S′点,这一点与S点关于平面镜对称。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3、D【解析】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她到镜面的距离是0.5m,像到镜面的距离是0.5m。故选D。4、C【解析】A.叉鱼时向更深处投掷鱼叉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逆着折射来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鱼变高了的虚像,所以叉鱼时应向更深处投掷鱼叉,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由于平静的水面相当于一面镜子,剧院在水中成一等大的虚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所以从远处观看大剧院和水中的倒影形成一个完整的“鸭蛋”。故B不符合题意;C.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光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所以,手在墙上形成手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D.铅三棱镜分解白光,是光的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5、A【解析】当月亮正好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时,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月亮挡在地球和太阳的中间,太阳光被月亮遮住,所以地球上的人看太阳就感觉太阳少了一块,形成日食。故选A。二、填空题1、

3.0m

等于

虚像【详解】[1][2][3]根据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对称的虚像;所以小明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1.5m处时,他与镜中像的距离是3.0m,小明身高170cm,不管他怎么运动,他在镜中所成的像与他等大,像的高度也为170cm,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2、

相同

56

吸收

小于【详解】(1)[1]玻璃板有前、后两个面,两个面都会成像,形成重影,不利于确定像的位置,而选用薄玻璃板相对容易找到像的位置。[2]选用两支相同的蜡烛,可以比较处玻璃中的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3]实像可以在光屏上呈现出来,而虚像不能呈现。在蜡烛所成像的位置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4]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C,此时温度为56°C。[5]水在沸腾时,加热仍在进行,水在沸腾过程中仍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6]液体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C,实验中水的沸点为98°C,故可知,实验当地的大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3、

16

不变【详解】[1]湖面为镜面,无人机在湖中的像为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一架无人机悬停在距湖面16m的高空中,它在湖中的像到湖面的距离为16m。[2]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物体大小不变,像的大小不变。若无人机竖直下降,但大小不变,所以它在水中的像大小将不变。4、

6

反射【详解】[1]小鸟距水面6m,根据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知道,它的“倒影”距水面的距离也是6m。[2][3]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所以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虚像。5、

音色

熔化

直线传播【详解】[1]音色是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人们是根据音色区别鸟鸣和流水的声音的。[2]蜡烛“流泪”,蜡烛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3]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在物体的后面出现黑暗的区域,形成影子,“对影成三人”中的“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三、计算题1、;该试验器不能用声呐技术测量自己到月球的距离,因为真空不能传声.【详解】由题意可知,此时试验器到月球的距离是该试验器不能用声呐技术测量自己到月球的距离,因为真空不能传声.2、这是由于“白色”和“黑色”物体对光吸收的能力不一样,白色的物体不吸收光,照射到它的色光全部反射,黑色的物体吸收所有的色光,所以夏天穿黑衣服在太阳下会吸收所有色光,使温度升高,人会觉得很热.冬天穿白衣服,即使在阳光下,也不能从太阳光中取暖,人会觉得很冷.所以说“冬不穿白,夏不穿黑”.【详解】要正确解本题,关键是明白“冬不穿白,夏不穿黑”的说法,是与气温,或者说冷热紧密相连的,我们知道,白色物体反射所有颜色的光,所以不能从阳光中吸收能量,而黑色是吸收所有颜色的光,所以从阳光中吸收能量最多.相比来说,冬天天冷,穿黑色的有利于从阳光中吸收能量,可以暖和一点,而夏天穿白色的,可以尽量少的吸收阳光的能量,不致于更热.所以“冬不穿白,夏不穿黑”.答案:这是由于“白色”和“黑色”物体对光吸收的能力不一样,白色的物体不吸收光,照射到它的色光全部反射,黑色的物体吸收所有的色光,所以夏天穿黑衣服在太阳下会吸收所有色光,使温度升高,人会觉得很热.冬天穿白衣服,即使在阳光下,也不能从太阳光中取暖,人会觉得很冷.所以说“冬不穿白,夏不穿黑”3、①如上图所示;②∠2.【详解】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是B点的甲同学通过平面镜看到了坐在A点的乙同学,所以光是由乙同学所在的A点发出的光射向平面镜,被反射后,反射光线射向B点,故箭头如上图所示;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如图中的∠2.【考点定位】光的反射定律4、(1)入射点在距B点20厘米处;(2)45°【详解】(1)反射至A的光线可看作是从S的像点S′发出的,先作出像点S′,连接S′A交镜面于O点,O即为入射点,如下图所示:∵∠AOB=45°,∴OB=AB=20cm∴入射点在距B点20厘米处。(2)作辅助线S′C平行于镜面,AC垂直于镜面,则AC=AB+BC=30cm∵S′C=30cm,∴在△AS′C中,∠AS′C=45°,又∵S′C平行于镜面∴∠AOB=∠AS′C=45°∴反射角∠NOA=90°−∠AOB=90°−45°=45°入射角的大小为∠SON=∠NOA=45°。【点睛】(1)首先过镜面做出点S的像S′,连接S′A与镜面交与点O,即为入射点的位置;(2)根据平面镜成像物像等距及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求出入射点的位置和反射角的大小。5、8m.【详解】如图连接ED垂直于CD,ΔOHG与ΔGFE相似,则:,解得:根据光的反射定律,ΔODE与ΔOCB相似,则:,解得:则树为:答案:8m点睛:重点是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得出三角形相似,然后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进行求解.四、实验探究1、

伸出桌边的长度

不能

可逆的【详解】(1)[1]本实验是为了探究音调高低与频率的关系,而振动体振动的快慢与长度有关,故应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2]振动体越短,振动的越快,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2)[3]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如果将纸板NOF向后偏折,则纸板NOF离开了原来所在平面,故不能在纸板NOF看到反射光线。[4]将光线沿着BO方向即原反射光线射向平面镜时,反射光线沿着OA原入射光线的方向射出,即光线可以沿原路返回,故光路是可逆的。2、

等于

一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有偶然性,应进行多次实验

不能

在同一平面内

可逆的【详解】(1)[1]根据数据来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不合理。一次实验有偶然性,不能只由一组数据就得出结论,凭一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有偶然性,应进行多次实验。(2)[3][4]以ON为轴线,把纸板B向后缓慢旋转一个角度,在白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3)[5]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由图可知,光路是可逆的。3、

粗糙

竖直/垂直

看不到

存在

在【详解】(1)[1][2]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由于法线与镜面垂直,且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因此,当光贴着纸板沿EO入射时,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所以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时,要保持与镜面垂直。为了看清楚纸板上的光路,白色的纸板材质应较粗糙些,光线射在上面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能看得清楚。(2)[3][4]光在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让一束光贴着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F上会看到反射光线,然后将纸板F绕ON向后折,在纸板F上看不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存在。(3)[5][6]将纸板沿PQ剪开,将纸板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如图丙所示,发现在纸板右侧的下部会看到反射光线,而上部不会看到反射光线,此实验现象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4、

距离关系

大小

虚像

A【详解】(1)[1]用刻度尺测量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便于比较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2)[2]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前面蜡烛成的像完全重合,证明像和物体大小相等,所以选择两支外型相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