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目录TOC\o"1-2"\h\u17588乡村振兴背景下辽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 19345一、前言 128155二、辽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 212251(一)政府层面 217544(二)培育实施主体层面 46153(三)受培育对象层面 518334三、辽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对策 624196(一)政府层面 632013(二)培育实施主体层面 715157(三)受培育对象层面 910534四、结语 9摘要: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一直是近几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反复提及的热点,这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和关键举措。辽宁省从2014年实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以来,取得了颇多成就,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中还存在着不足。如何培育和引导新型职业农民适应时代变化发展,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成为辽宁乡村振兴背景下一个重要课题。以辽宁为出发点,结合辽宁省的具体情况,从政府、培育实施主体、受培育对象三个层面分析辽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的不足,并基于这三个层面提出有具体的可行性建议,为辽宁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提供参照。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民职业化一、前言2021年中央发布的一号文件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的部署,为当前和今后的“三农”工作指引了新的方向。作为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参与主体,农民的综合能力水平会影响到现代农业的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也开始逐步走向技术化和现代化。但农村劳动力大多数文化水平有限,对先进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机械的了解与掌握还不够熟练,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由此可见,培育高素质的职业农民正在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所要直面的现实问题。对于新型职业农民这一概念,在2005年由农业部最早提出并随着历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不断丰富和发展着内含与外延。2013年农业部在《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现代农业从业者。主要包括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1]辽宁省地处我国东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是我国粮食的主产区和畜牧业、渔业、优质水果等的重点产区。截至2019年末辽宁省全省共有4190.2万人,其中乡村从业人员1184.7万人。但随着近几年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的脚步进一步加快,大量的农村青壮年人口流入进城市,农村从业人员数量逐年递减。[2](详见表1)表1辽宁近五年农村从业人员数量统计年份20152016201720182019数量(万人)1214.81218.61213.41210.41184.7数据来源:辽宁省统计局2016-2020年《统计年鉴》随着近几年农村从业人员数量的减少,仅仅依靠农忙时返乡务农的青壮年劳动力并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此外,辽宁地形以平原为主,土地集中连片,适合大规模机械化农业生产。虽然近几年我国农业先进技术和设备得到巨大发展,但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仍然是传统的农民,先进农业技术和设备在投入实际农业生产活动中存有一定的阻碍。辽宁作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产区,培育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职业青年农民,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辽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二、辽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一)政府层面辽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问题主要包含财政投入不充足,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现有政策对培育工作促进作用有限;扶持保障力度不充足三个方面。1.财政扶持力度不足,投入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由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是一项长期工作,自然需要大量的财政资金加以扶持和维持。辽宁2019年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合计5745.1亿元,其中用于农林水类事务支出为502.6亿元,占总体的8.7%。吉林和黑龙江两省与辽宁一样地处于东北平原是我国重要农作物产区,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上与辽宁有相似之处,选取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的农林水事务类财政支出数据与辽宁做横向比较。数据显示,相比于吉林和黑龙江两个其他的东北农业生产大省,辽宁用于农林水类事务支出的财政投入还有很大提高空间。(详见表2)同时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农林水事务类支出所包含的种类较多,除了农业、林业、水利三方面外,还包括南水北调、扶贫、农业综合开发和其他农林水事务等几方面。这其中并未设有专项的财政资金项目来扶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支撑力不足。此外现行的农业发展扶持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税收,农民自身培育费用支付能力有限,这也为政府带来了一定的财政压力。表2辽、吉、黑三省2017—2019年农林水类财政支出一览表项目省份年份201720182019辽宁1213.41210.41184.7吉林741.9729.8716.2黑龙江945.5936.5875.4辽宁459.2461.7502.6吉林554.8537.6564.3黑龙江815.2834.5882.0辽宁0.380.380.42吉林0.750.740.79黑龙江0.860.891.00注:人均农林水财政支出=农林水财政支出/农村从业人员数据来源:辽、吉、黑三省2018-2020年《统计年鉴》2.培育主管部门权责不明,资格与技能认定工作开展缓慢一方面目前辽宁还没有专门部门负责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因为这项工作涉及农业、财政、教育等多个政府部门。这些部门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实际工作中并未形成有效的合力,从而导致培育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另一方面由于与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技术认定相关的政策不完备,传统意义上对“农民”一词的理解多为特定的社会身份,而非中性职业身份,这让一部分农民接受职业教育热情不高。同时现行职业技术认定大多侧重于理论考试,这与实践性较强的农业生产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符。3.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扶持保障力度不充足。目前辽宁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数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19年辽宁农村从业人员为1184.7万人,同2018年相比下降25.7万人。近年来大量农村青壮年人口外出求学或务工,不愿再回到农村从业,长此以往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的现代化造成一定的阻碍。这主要由于与城市相比,农村发展平台小、发展前景有限,同时受资金缺乏、融资困难、土地流转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对外出青壮年返乡从业吸引力不足。[3]因此,即使培育出新型职业农民也不能很好的转化为现实的农业生产力,这将导致人才培育资源的巨大浪费。(二)培育实施主体层面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实施主体主要是农业类高校、高职院校、社会教育机构和政府组织的培训班,截至目前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已在37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县确认了95个培训机构,全省认定了13个省级培训基地,90个市、县级培训基地,但无论是哪一类培育实施主体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质量三个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与不足。1.培训内容单一,不能满足实际需求政府主导的培训基地和培训机构更多关注农业生产技能的培训,缺乏对整体的农业素质的培养。具体体现为,一是在具体培训内容上侧重于宣传和普及相关政策法规,忽略了农业生产技术和现代化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与讲授。这导致许多培训课程和农民实际需要产生脱节,即便农民们学习了农业生产技术,但是对能否适用于辽宁省内具体的不同地形、地貌特征的农业生产活动并未给予充分考虑。二是除政策法规类的培训内容之外,就是农业生产技能的理论讲授,缺乏相应的经营管理类培训内容。目前,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开展的各类培训中就鲜有农业管理和农业服务的培训内容,这也导致许多参与培育的职业农民往往在农业生产技能上见长,而农业经营管理素养不足,缺乏对市场波动的应变能力。2.培训方式单调,时间短且不灵活培训方式以政府短期专题培训班为主,时间可能是几天或几周,培训后的结果也没有严格的考核,对后期的学习也缺乏长效性追踪。同时多数培训都是按上级要求开展培训任务,为完成培训任务指标,仓促组织农民接受培育,对农民接受培育的主动性和培育需求都没有充分了解。此外,现有的培训方式不够灵活,主要以政府聘请培训机构或农业类高校和高职院校教师开展集中培训,这使得部分农民因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不能参加培训或因怕耽误生产而不愿意参加培训。3.培育主体的师资队伍水平和培训质量存在一定差别现有的培育实施主体主要是农业类高校和高职院校以及社会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但是其师资队伍水平和培训质量相互间存在着一定差距。并且省内各市、县经济发展存在一定差距,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施主体也存在资源分布不均衡现象,以农业类高校和高职院校为例,全省现有沈阳农业大学、大连海洋大学、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辽宁职业学院、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共5所农业类高职院校。这5所农业类高校和高职院校分别分布在沈阳、大连、铁岭、营口,而其他城市只有一些设置农学专业的综合类高校或者综合类的中等职业学校,这些学校在培训质量上与专业类农业类高校和高职院校存在较大差距。此外,省内各农业类科研院所主要任务是从事科学研究,很少直接参与到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中,只是不定期受政府聘请派遣专家学者对农民开展短期培训。至于社会培训机构主要开展与职业资格和技能鉴定有关的培训,不专注于农业专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培训。无论是农业类科研院所还是农业类高校和高职院校,亦或是社会培训机构,作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各实施主体都未能充分发挥他们应有的效用。(三)受培育对象层面现在的农民群体中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传统农民仍然居于多数,相比于新型职业农民还存在着诸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为年龄结构失衡和培育参与度低。1.农村人口老龄化,接受新生事物能力低目前,辽宁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普遍存在年龄结构失衡问题,年龄较大的老人成为主要人群。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和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的外出务工或求学。根据辽宁省统计局发布的辽宁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辽宁省农村生产经营人员中,35岁及以下的人口有117.0万人,36~54岁的人口有386.6万人,55岁及以上的人口有323.1万人。与年轻人相比留在农村务农的老人,在对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理念的学习认知能力上存在不足,对新生事物接受程度较低,这种现象既不利于农业现代化的持续发展,也会阻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有效开展。2.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重要性认识不足,参与的积极性低多数农村生产经营从业人员观念还停留在传统农民的层面上,完全依靠经验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要性缺乏深层次的认识。这使相当数量的农民不太愿意接受培训,认为这是没有太大意义的事,给辽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阻力。另一方面,由于农村教育资源与城市相比存在不均衡,许多农民的文化水平有限,对国家和省政府政府出台的一些政策、文件、法规不甚了解,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感到陌生,进而影响了参与的热情。三、辽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对策(一)政府层面1.应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并非一朝一夕的工作,而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有稳定的资金推动这项工作的不断开展。辽宁省政府应该在全省农村经济发展规划中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有所侧重,加大对农林水事务类公共预算支出的投入比重,在支出资金名目中,可以设置用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专项资金,该项资金只能用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相关的工作,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专项专用,确保培育工作获得长期稳定的资金扶持。同时,保持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资金投入水平的稳定增长,确保培育工作长期开展。此外,政府还应积极寻找其他资金来源,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领域中,在做好引导和指导工作的同时,可以会同农业、市场、人社等部门对社会资本进行评估和监督。2.明确职能部门权责,推进资格和技能认定工作改革提高相关政策和制度对辽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推动作用。一方面,通过成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工作委员会或办公室,会同财政、农业、人社、教育等相关职能部门,组成专门办事机构,将各部门所涉及分管的相关工作和权责进行整合,实现统一管理。避免出现令出多门、政令不一,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开展效率,避免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应该加快完善和落实辽宁省新型职业农民职业资格和技能认定的相关政策。在广泛听取专家学者和农民群众意见基础上,规范和完善新型农民职业资格和职业技能认定的考核标准、程序、范围和内容,使这一证书既有农业理论知识含金量又有农业实践技能含金量。同时辽宁省人社厅应将新型职业农民资质和职业技能认定证书的价值法定化,通过证书将农民职业化,并且使证书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一定的经济价值和导向作用。3.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政策扶持保障力度面对大量的青壮年人口离开农村外出求学、务工,他们多数都不愿再回到农村就业,即使农民接受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也有很大一部分农民并未投入到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造成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资源一定程度上的浪费。政府要加大扶持保障力度,从完善基础设施、加速土地流转、积累农业资本等面促进接受职业培育后的农民留在农村就业创业,疏通包括资本、产品、技术和人员在内的各种要素在城乡间流动的通道。[4](二)培育实施主体层面1.科学设置培训内容,满足不同培训需求采取多元化的培训课程内容,增强实用性,让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一是要科学合理的设置培训内容,除了向受培育农民普及相关政策外,也要注重向受培育农民普及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同时根据辽宁省不同的农业产区的特征,设置符合当地发展情况的培训课程,例如盘锦作为省内重要的水稻产区,则更应注重新型水稻种植积水和科技知识的培训。二是设置的培训课程除了以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科技知识的讲授为主外,也可以相对提高经营管理课程的课时比重。比如为受培育农民开设工商管理、经济法、市场营销等经营管理课程,让受培育农民科学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也能更好的了解市场运作规律,实现科学的农业经营管理,使受培育农民能更好的扎根农村就业、创业。2.转变培训方式,构建长效培训机制要改变以往的短、不灵活为特点的培训方式。可以通过构建培育的长效机制来取代以往的短期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引入考机制并对培训后的结果进行相应的评估和反馈,通过考试或者农业生产经营实践等形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和评估,不让农民职业化培育流于形式。同时也可以成立农业技术和农业科技交流中心,当农民在农业生产经营中遇到新问题,可以在交流中心进行交流与学习,从而使农民能在职业化培育中实现长效学习。另外,在开展职业农民培训之前,主要负责部门不能急于完成培训任务而匆忙开展。在职业农民培育开展前可以广泛调查受培育对象的培训需求,了解农民需要什么培训内容,而不是生搬硬套的“填鸭式”培训。同时,培育的主要负责部门可以对受培育的农民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类型的农民采取不同的培训。例如,可以分为农业专业技术类、农业生产经营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类,针对从事不同种类工作的农民做相应的职业化培训,实现精准培育。此外,辽宁要以灵活丰富的培训方式来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工作。互联网和手机移动网络的普及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提供了非常便捷的手段,在农民职业化培育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手段。有效的运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端,通过微信、抖音、网络直播或专门的培育APP,实现线上与线下培育相结合,使受培育农民能够打破时间、空间、地理等条件的限制,进而达成受培育职业农民的终身学习。3.整合培训教育资源,提高培育质量最后,有关部门发挥好指导作用,整合省内各种农业类培育资源,将农业科研院所、农业类高校和高职院校、农业类中等职业院校、社会教育机构有效的协同起来,实行全省农业教育资源统一调配。一方面,可以建立职业农民培育流动站,由科研院所、高校和高职院校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在各市、县(区)开展流动讲授或线上讲授,解决各市、县(区)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做好小、初、中职、高职和高校、科研院所的培育衔接。[5]小、初农业教育主要为农民科普基础农业知识,中职主要培养农民实用的农业生产技术,高职和高校主要培育农民农业科技和农业生产经营,科研院所要走进田间地头,在科研创新的同时也能使科研成果有效应用,使各种职业农民培育资源有效的结合和衔接起来。(三)受培育对象层面辽宁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要发挥各种资源效用,要将改善农村人力资源年龄结构作为工作重点。吸引外出务工或求学的青壮年农村人口扎根于乡村,回乡就业创业。同时也要使农民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职业化培育的工作中,提高农民对职业化培育的认识,使农民了解参与职业化培育的重要性。1.拓宽农村青壮年人口返乡发展空间辽宁要把调整农村人力资源年龄结构作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工作的重点,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和持续发展离不开新鲜血液的补充。在这一方面要把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环境建设好,利用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引导外出务工或求学的青壮年农村户籍人口回乡就业、创业。鼓励和引导外出务工的农村青壮年人口参加职业农民培育,学习农业生产经营技术和理念,通过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和利用国家政策与农业保险等,促进青壮年劳动力返乡就业。对于有意愿回乡就业、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也应该给予各种政策扶持,提供相应便利条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提供相应的资金和物质条件扶持。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参与积极性在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也要重视对农民开展必要的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年福建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考前冲刺模拟试卷A卷含答案
- 2024年度年福建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综合检测试卷B卷含答案
- 2024年闸机系统投资申请报告
- 一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汇编
- 湖南省永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及解答参考
- 2024商用中央空调全面检修协议
- 2024年临时租车服务协议详案
- 2024年度代理服务协议样本
- 2024年劳动协议格式大全
- 2024老年公寓长期照护服务协议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试题-第一、二单元 测试卷【含答案】
- 发挥产业工会作用的实施方案
- 科捷物流介绍(中文版)ppt课件
- 军事地形学地形图基本知识
- 2022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含2022年修订和新增部分)
-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件-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全国通用(共24张PPT)
- 建设工程竣工消防验收记录表(DOC36页)
- 沉井专项施工方案DOC
- 切削力计算参考模板
- 一年级海洋教育教案
- 聚氨酯硬泡沫配方及计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