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02讲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目录01模拟基础练02重难创新练03真题实战练A组训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感春十三首·其八张耒浮云起南山,冉冉朝复雨。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老农城中归,沽酒饮其妇。共言今年麦,新绿已映土。去年一尺雪,新泽至已屡。丰年坐可待,春服行欲补。1.结合全诗,分析诗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老农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清平乐张炎①候蛩②凄断,人语西风岸。月落沙平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暗教愁损兰成③,可怜夜夜关情。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注]①张炎:南宋末年词人。宋亡时,家产籍没,以卖卜为生。晚年落魄纵游于金陵、苏杭一带。②候蛩:蟋蟀。③兰成:南朝梁时诗人庾信的小字,后其被北方政权所俘,曾作《哀江南赋》,抒发故国之思。2.“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一句具有极强的艺术性,请对此作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京口怀古唐·戴叔伦大江横万里,古渡渺千秋。浩浩波声险,苍苍天色愁。三方①归汉鼎,一水限吴州。霸国②今何在?清泉长自流。[注]①三方:指魏、蜀、吴三国。②霸国:指历史上割据江左的国家。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站在京口江畔咏古叹今,浮想联翩:长江之水奔流万里,千年的古渡口曾见证了多少往事。B.颔联运用叠字,写出了作者的所见所感:“浩浩”渲染了水势的汹涌,“苍苍”天色烘托了他内心的愁绪。C.第五句叙写历史上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的事实:天下曾三国鼎立,但随着历史的脚步,最终走向一统。D.此诗为怀古诗,通过抒发对历史上割据势力兴亡的感慨,借古讽今,讽刺大唐王朝统治者的腐化堕落。★4.赏析尾联“霸国今何在?清泉长自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雨后郡圃行散杨万里剑池一日百周遭,雨后闲来照鬓毛。主管园林莺称意,巡行荷芰鹭宣劳。不须见我还飞去,便与移文告汝曹。一事恼人无问处,南山高是北山高。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雨后到郡圃散步,以剑池为镜自照鬓毛,由此可看出诗人的闲情逸致。B.园中莺“称意”鹭“宣劳”,两个场景互相映衬,形成一幅富有生机的画面。C.颈联中“汝曹”指的就是颔联的莺鹭,它们见人则飞,诗人内心觉得遗憾。D.尾联点明诗人雨后外出行散的原因,心有烦忧却无人能诉,只得远望高山。★6.(考查语言特色)这首诗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组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1题。饮酒(其十四)陶渊明故人赏我趣,挈壶①相与至。班荆②坐松下,数斟已复醉。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③。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注】①挈壶:提壶,壶指酒壶。②班荆:铺荆于地。荆,落叶灌木。这里指荆棘杂草。③行次:次序,辈行。这里指斟酒、饮酒的先后次序。1.(2023新编,5分)首句“赏”字用得精当,试赏析其妙处。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2题。卜算子张元幹①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注】①张元幹:宋代词人,力主抗金。2.(2023新编,4分)词的尾句中,哪个字用得最精妙?请找出来并进行分析。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3题。广宣上人①频见过韩愈②三百六旬长扰扰,不冲风雨即尘埃。久惭朝士无裨补,空愧高僧数往来。学道穷年何所得?吟诗竟日未能回。天寒古寺游人少,红叶窗前有几堆?【注】①上人:佛教称德智善行的人,后来为对僧人的敬称。②韩愈一生以弘扬儒家之道为己任,排斥佛道等学说。3.(2020海南模拟,6分)尾联意蕴丰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4题。木兰花慢·中秋饮酒辛弃疾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4.(2020浙江名校,6分)辛弃疾是继苏轼之后的“豪放派”代表词人,请从“豪放”的角度赏析这首词。五、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第5题。【双调】折桂令·酸斋学士①席上张可久岸风吹裂江云,迸一缕斜阳,照我离樽。倚徙②西楼,留连北海,断送东君。传酒令金杯玉笋,傲诗坛羽扇纶巾。惊起波神,唤醒梅魂。翠袖佳人,白雪阳春③。【注】①酸斋学士:贯云石,号酸斋,元代散曲家。②倚徙:流连徘徊。③白雪阳春:古代楚地的歌曲名,风格高雅。5.(2020哈尔滨四模,6分)后人评价此曲在风格上颇为清秀有力,很有“清劲”之风。请结合前三句,对此作简要赏析。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6题。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杜甫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欲知世掌丝纶①美,池②上于今有凤毛③。【注】①世掌丝纶:世代都在中书省任职。②池:凤凰池。③有凤毛:南朝时谢凤和谢超宗父子文章风格和成就很出众,梁武帝称赞说“超宗殊有凤毛”。6.(2020成都模拟,6分)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相比,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七、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7~8题。秋山杨万里乌臼①平生老染工,错将铁皂②作猩红。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余杭范成大春晚山花各静芳,从教红紫送韶光。忍冬③清覆蔷薇酽,熏满千村万落香。【注】①乌臼:即乌桕。一种乔木,秋天时,树叶会由绿色变为红色。②铁皂:暗褐色。③忍冬:也叫金银花,花、茎、叶都可入药。7.(2023新编,3分)下面对两首诗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宋人的两首优美的写景诗,杨诗借乌桕、枫、松来写秋,范诗借忍冬花、蔷薇花来写春。B.在杨万里笔下,秋山景色美不胜收,全诗弥漫着浓浓的浪漫主义色彩。但一个“错”字,却流露些许嗔怪之意。C.范诗的前两句用“静芳”二字描写傍晚时分“山花”的静态美;着一“送”字,美好春光仿佛又有了流动感。D.两首写景小诗一写秋,一写春;一写山树,一写山花。虽然所写季节不同,描绘景色有别,但都清新活泼,妙趣横生。(2023新编,6分)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秋山》的语言美。A组训练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如“老农城中归,沽酒饮其妇。共言今年麦,新绿已映土”,这两句是说老农从城中归来,买酒与妻子共饮,一起谈论今年的麦子,刚长出的绿苗涨势喜人,由此可以看出老农面对这充满希望的景象内心是愉悦的。如“去年一尺雪,新泽至已屡。丰年坐可待,春服行欲补”,这是提到去年的大雪和春天的雨水,去年下了一尺的大雪,春天的雨水又屡屡到来,这样的情形之下,可以坐待丰收,由此可以感受到老农丰收在望的开心。这些都是老农的言行举止,属于正面突出人物形象的特点。如开头四句“浮云起南山,冉冉朝复雨。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老农的所在之处环境幽雅,以此烘托老农的闲适自得。答案诗歌塑造了一个内心欢乐、对丰收充满希望的老农形象。老农到城中沽酒归来,同老伴对饮,共话今年春天麦苗长势喜人;去年下了一尺雪,今年春雨屡至,由眼前的春景想到将来的丰收,流露出丰收可望的愉快心情。题干要求分析诗中老农的形象。首先找到直接写老农的内容,然后找出老农的居住环境,根据这些内容来概括老农的特点。2.解析“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两句,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写秋之梧桐,由梧桐叶落,而知天下秋声。而“梧桐树”、“梧桐雨”在古典诗词中是愁苦、悲伤、凄凉的代名词,如温庭筠的“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直接由梧桐雨而写到离情别绪,作者借写“一枝梧叶”,表达人生沧桑之感。词人写的梧桐,只有“一枝”,仿佛是孤苦无依的自己,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孤独潦落的处境,刻画人物情景入木三分。这首词原是作者赠给他的学生陆行直的,当时,张炎已年过半百,再加上当时北宋灭亡的历史背景,所以词中弥漫着浓重的悲秋之气。同时,“一枝”与“多少”形成对比,只有那一叶梧桐悠悠下,不知寄托了多少秋凉悲声!在对比中,抒发了作者不尽的家国之痛故国之思。答案①诗句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通过写一叶梧桐叶的飘落,而知天下秋声,表达人生沧桑之感。②词人写的梧桐,只有“一枝”,仿佛是孤苦无依的自己,形象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孤独潦落的处境。③同时,“一枝”与“多少”形成对比,抒发了作者不尽的家国之痛故国之思。3.D[D.“腐化堕落”错,“霸国今何在”,历史上那些称霸一方的国家如今在哪里呢?主要是感慨历史兴衰。]4.解析“霸国今何在?清泉长自流”,历史上那些称霸一方的国家如今在哪里呢?只看到清泉默默地流淌着。借“帝子”与“霸国”抒发兴衰感慨,感慨历史变迁、自然永恒。“霸国今何在?清泉长自流”从修辞角度分析,使用了设问的修辞,引发读者思考。一问一答,引发人们对历史兴亡的深思。“霸国”是短暂的,“清泉长自流”意味着时间是永恒的,采用了对比手法,把朝代更迭与自然永恒作对比,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霸国今何在”是站在京口,想到了历史中那些称霸一方的国家,属于虚写,“清泉长自流”是作者在井口亲见的水流淌,属于实写。实写眼前的流水,虚写古人古迹荡然无存,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均本诗以“清泉长自流”作结,在提出霸业或建阁的人如今何在的疑问后,以景作结,似答非答,更进一步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让人回味无穷。采用了以景结情的手法。(写采用融情于景的手法也可以)答案①感慨历史变迁、自然永恒。借“霸国”抒发兴衰感慨,借流水与“清泉”写自然永恒。②使用了设问对比手法,引发读者思考。设问一问一答,引发人们对历史兴亡的深思。对比手法,自然永恒与朝代更迭作对比,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③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感慨古人古迹荡然无存是虚写,眼前的流水是实写。④采用融情于景的手法。以“清泉”作结,让人回味无穷。5.D[D项有两处错误,一是“心有烦忧却无人能诉,只得远望高山”曲解文意,“一事恼人无问处”紧承上联莺鹭见人飞走,自己想要询问“南山高是北山高”的问题,表达的是作者想要跟莺鹭深入交流的愿望,并非真的有“烦扰却无人能诉”,“只得远望高山”无中生有。二是“尾联点明诗人雨后外出行散的原因”错误,尾联是由莺鹭飞走引发的遗憾,是“诗人雨后外出行散”的结果,并非原因。]6.解析本题要求分析诗歌鲜明的语言特色。从整首诗来看,诗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莺鹭人格化,称莺主管园林内心称意,鹭巡行荷芙炫耀功劳,颈联、尾联直接以与对方交流的口吻写出,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从语言风格看,颈联写莺鹭见人飞走,作者告诉它们没有必要离开,甚至要写文章告诉它们,诙谐幽默,活泼风趣。从语体色彩看,整首诗具有口语化色彩,如“雨后闲来”“主管园林”“南山高是北山高”等语句多用口语,通俗易懂。由此可组织出答案。答案①表达活泼风趣、诙谐幽默:诗人说莺“主管”园林,神情“称意”;鹭鸟“巡行荷芰”,有模有样;莺鹭飞走,作者内心烦恼,便“移文”询问哪座山高,诗歌处处流露出一种风趣诙谐的语调,富有生活情趣。②语言通俗易懂,善用口语入诗。诗句语言浅近明白,“不须见我还飞去”“南山高是北山高”更是直接以口语入诗,质朴易懂。B组训练一、1.答案:“赏”是欣赏、赞赏之意。(1分)在句中指故人赞赏“我”的人生志趣。(2分)一个“赏”字恰当地表现了故人与“我”志趣相投、惺惺相惜之情。(2分)解析:本题考查炼字。首先,解释该字的含义,“赏”是欣赏、赞赏之意。其次,结合诗句进行分析。该句所表达的意思是故人欣赏“我”的志趣,表明“我”与故人志趣相投。最后,分析该字表达的情感。该字表达了故人与“我”的惺惺相惜之情。二、2.答案:“冷”字用得最精妙。(1分)该字有“寒冷”之意,(1分)不仅写出了江潮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1分)还委婉地表达了作者面对国势衰颓内心的悲凉之情。(1分)解析:本题考查炼字。判断诗句中精妙的字,可以从词性、修辞、情感等角度进行选取。尾句中“冷”字用得最精妙。尾句是作者情感的高度浓缩,所以这里的“冷”除了有江潮退却后江水寒冷的表层义,还有作者因为国家的衰颓而内心悲凉、冷寂的深层义。三、3.答案:表面上描写天寒寺冷,庙中游人稀少,窗前红叶堆积、无人打扫的景象,(2分)实则暗说广宣上人终日奔走在外、踪迹难寻,不在寺庙中潜修佛理,弘扬佛法。(2分)委婉地表明了诗人对广宣上人的不满。(2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分析句子意蕴题重在“意”,即句子的深层含意。“天寒古寺游人少,红叶窗前有几堆”,意为天气寒冷,寺庙中的游人很少,不知道窗前堆积了多少红叶,描绘的是古寺清冷寂寞的景象。探究这一景象出现的原因:广宣上人整日在外奔走,频频到别处造访,很少待在寺庙之中,以至红叶堆积,无人打扫。由此可知,诗人此联意在讥讽僧人终日不归,旨在劝这位“上人”回到寺庙之中弘扬佛法,是在委婉表达对广宣上人的不满。四、4.答案:①想象神奇,富有浪漫主义色彩。②借用《天问》体式,构思奇妙,探究月亮由圆到缺的原因。③巧妙选择宏大意象并从时空上加以组合,境界宏阔。④综合运用用典、夸张、比喻等手法,气势磅礴。(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用词、意象的选取和意境的营造、手法运用、情感表达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借助小序和词中的一连串的问号,可知作者借用了《天问》的体式,层层设问,步步探求,探究月亮从哪来、到哪去、为何“渐渐如钩”。内容上,“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意思是说“月亮没有根,是谁把它系在天空?嫦娥不出嫁,是谁把她留在月宫?”。“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意思是“担心那巨大的万里长鲸在海底横冲直撞,撞坏了那玉殿琼楼”,想象奇特、浪漫。意象和意境上,“长风”“海底”“万里长鲸”“玉殿琼楼”等宏大意象,营造出壮阔宏伟的意境。“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意思是“可爱的月亮,要去向何方?是不是天外还有一个人间,那边看到的月亮才刚刚从东边升起?”作者想象月亮西落时,另外一个空间正看到月亮东升,不同空间、不同时间,看到的月亮却相同,巧妙地将时间与空间进行组合。手法上,“姮娥”“玉兔”“虾蟆”等是引用神话典故,“万里长鲸”是夸张,“渐渐如钩”是比喻,多种手法综合运用,想象瑰丽,笔触清新空灵,表现了作者探究天宇奥妙的乐趣。五、5.答案:①从意象、意境上看,使用“岸风”“斜阳”“离樽”等意象,使意境秀美中不乏豪迈壮阔。(2分)②从遣词造句上看,用词清劲有力,“裂”“迸”等动词富于力度;句式简短有力,读之清爽利落。(2分)③从手法运用上看,虽有离愁别绪但却寄托于壮阔之景,使情思表达洒脱自然、俊逸有力。(2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从用字方面看,使用了几个较有力度的动词,如“裂”“迸”,很有气势,体现了“劲”的一面。句式较为简短有力,读来有清爽之感。从情感上看,虽然写离愁,但是写景壮阔,没有小儿女的情态,离愁表现得洒脱而自然。从使用的意象来看,“岸风”“斜阳”“离樽”等意象的组合,使意境豪迈中又有壮阔之感。六、6.答案:①这首诗采用格律诗的写法,句式严整,中间两联对仗工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歌行体,句式自由。(2分)②这首诗语言清丽典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语言朴素自然。(2分)③这首诗运用典故,语言含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语言平直。(2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这首诗歌属于近体诗中的七言律诗,句式较为整齐,中间两联对仗比较工整。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从体裁上来说属于古体诗,应为“歌”。“歌”的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它的特点是不讲究格律,可以说是句式整齐的“自由体”诗,每一句字数并不相等。这首诗语言较为豪迈、华丽,比如“九重春色醉仙桃”“旌旗日暖龙蛇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语言较为朴素、平直,没有华丽的辞藻。比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直抒胸臆,写出了自己的博大胸襟和崇高愿望。此诗中则运用了典故,抒情较为委婉含蓄。七、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赏析诗歌内容。杨万里的《秋山》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将季节交替产生的自然变化形象地表现出来。将乌桕、枫树的变化用错染颜色和偷饮天酒来形容,想象奇特,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范成大的《余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绮丽绚烂的春景图。本诗前两句用“静芳”二字写傍晚时分“山花”的静态美,着一“送”字,美好春光仿佛又有了流动感;后两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花开之盛,花香之浓,传播之远。两诗虽然描绘了不同时节的景色,但都清新别致,妙趣横生。综上可知,A、C、D三项分析正确。B项,“乌臼平生老染工”一句将“乌臼”比作“老染工”,秋天时,乌桕变红是自然因素所致,这里用“错”字将其归结为人为因素,是奇特的想象,并没有嗔怪之意,而是调侃打趣。B项错误。故答案为B项。8.答案:《秋山》是一首充满语言美的小诗,尤其是动词和形容词的运用富于表现力。(1分)秋天来临,诗人用“猩红”二字写秋景,乌桕浓艳的色彩仿佛扑面而来。(1分)“染”字更是充满动感,写活了乌桕由绿转红的过程。(1分)接下来用一个“偷”字写小枫不知不觉的色彩变化,用“醉容”写枫叶之红,想象丰富,让人称奇。而“倩”“掩”二字,更是传神地写出小枫的灵性。(1分)全诗通过动词、形容词的精妙运用,把松树与枫树的红绿掩映之美、秋山的色彩缤纷之美传神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堪称精彩至极。(1分)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首先,明确题干要求,是对《秋山》的语言美进行赏析。然后,结合文本进行分析,“猩红”写出了秋天树叶的艳丽色彩;“偷”“倩”“掩”“醉”一系列动词、形容词,形象传神,极富表现力。(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月下听孙季蕃吹笛刘克庄孙郎痛饮横长笛,玉雪胸襟铁石颜。解喷清霜飞座上,能呼凉月出云间。病创冻马嘶荒塞,失侣穷猿叫乱山。可惜调高无听者,紫髯白尽鬓毛斑。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开头即以“孙郎”来称呼对方,隐含诗人对其高超才艺的赞赏之情。B.诗歌中的“玉雪胸襟”喻指人物心胸高洁,而“铁石颜”状其容貌丑陋。C.诗人通过一位乐师才高而不遇的坎坷遭际,含蓄批评了当时的社会现实。D.诗歌语言虽简洁精工但意蕴深厚隽永,彰显诗人自觉的艺术追求与品格。2.诗歌的中间两联对笛声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答案】1.B2.①颔联写笛声宛如座上清霜飘荡,呼唤出隐没在云间的冷月,运用通感,营造出清幽凄冷的意境,令人浮想联翩。②颈联写笛音仿佛受伤挨冻的病马在荒原嘶鸣,走投无路的失偶猿猴在山林间哀嚎,以声写声,突出了笛声的凄凉、悲惨,让人感同身受。【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B.“状其容貌丑陋”错误,“铁石颜”形容人物面容坚毅如铁石。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表达技巧,品味诗歌语言的能力。颔联“喷清霜”和“呼凉月”都是运用了通感的手法,“笛声”本是听觉所闻,而“霜”“月”是视觉所见,“凉”则是触觉所感,这里将听觉与视觉、触觉相结合。这里将笛声比作清霜,不仅暗示了笛声的纯净清澈,同时也带有一种寒冷的感觉,使人联想到了秋天的凉爽。而“呼凉月出云间”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清冷的感觉,仿佛笛声能够驱散云雾,让月亮显现出来,从而创造出一个宁静而清幽的夜晚场景。颈联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即通过描述其他声音来间接表达笛声的特点。在这里,诗人用受伤的马匹在寒冷的边塞哀鸣,以及失去伴侣的猿猴在山林中的悲号来形容笛声,这些声音都是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尤其是悲伤与孤寂之感。这种手法不仅突显了笛声的凄美和哀愁,还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笛声中所蕴含的情绪,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苏轼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遗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注:①张先:字子野,北宋词人。同赋:用同一词牌,取同一题材填词。②娉婷:形容女子美好的姿态。③湘灵:古代传说中的湘水之神。《楚辞·远游》中有“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的诗句。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中弹筝人于雨后初晴、晚霞明丽的湖光山色中弹筝,人物与景色相映成趣,音乐与山水相得益彰。B.上阕中,“一朵芙蕖”一语双关,既写荷花,又喻指弹筝人的美貌,“飞来双白鹭”则烘托了弹筝人技艺的高超。C.下阕“哀筝”二字体现了乐曲总旋律哀伤的特点,哀伤的旋律使烟霭都为之敛容,云彩都为之收色。D.“依约是湘灵”化用“湘灵鼓瑟”的典故,既隐喻弹筝人如湘灵般美好,又营造了神秘虚幻的氛围。4.后人评价词作最后两句“人不见,数峰青”有“言尽而味永”的特点,请简要分析其精妙之处。【答案】3.B4.①“人不见”暗承“依约是湘灵”,“数峰青”又回应词的开头“凤凰山下雨初晴”描写的雨过山青的景象,前后呼应自然贴切。②最后两句以景结情,通过描写弹筝人已飘然远逝,只见青翠的山峰仍然静静地立湖边,仿佛那哀怨的乐曲仍然荡漾山间水际,侧面表现了弹筝人技艺的高超以及作者的赞美之情。【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则烘托了弹筝人技艺的高超”错误。“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不知从什么地方飞来一对白鹭,它们就好像有意来倾慕弹筝人的美丽一样,特意停留在水面上。“飞来双白鹭”侧重于烘托弹筝人的美貌。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下片“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词的最后,结构上还暗承“依约是湘灵”一句,把上下用典结合起来。“数峰青”又回应词的开头“凤凰山下雨初晴”描写的雨过山青的景象,前后呼应自然贴切,言尽而味永。“人不见,数峰青”,一曲终了,她已经飘然远逝,只见青翠的山峰,仍然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乐曲仍然回荡在山间水际。最后两句以景结情,通过描写只有的青翠的山峰静静地立在湖边,乐曲哀伤的氛围还萦绕在大自然中,表达了诗人沉浸在哀怨的曲声中,未曾走出来。侧面表现了弹筝人技艺的高超以及作者的赞美之情。(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哭刘尚书梦得①白居易四海齐名白与刘,百年交分两绸缪。同贫同病退闲日,一死一生临老头。杯酒英雄君与操,文章微婉我知丘②。贤豪虽殁精灵在,应共微之③地下游。【注】①梦得:刘禹锡,字梦得,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②我知丘:丘,指孔子。孔子认为“后世知丘者以《春秋》”。③微之:白居易好友无稹,字微之。5.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点明自己和刘禹锡是诗坛相提并论的名人,虽有自夸之意,却不令人反感。B.“绸缪”表现了朋友间的情意深厚,“百年交分”则更表现出二人友情的终生不渝。C.第三句写诗人与刘禹锡有着同样的贫困与病痛,字里行间含有委屈与不平之意。D.尾联说虽然一代诗豪刘禹锡去世了,但在不久的将来,自己将和微之一起与他在地下重逢欢聚。6.诗歌颈联意蕴深刻,手法精妙,请简要赏析。【答案】5.D6.意蕴:前一句将刘禹锡比作英雄刘备,表明刘、白二人都有远大的抱负,彼此惺惺相惜。后一句意为白居易非常欣赏刘禹锡婉而多讽的诗歌风格,是其难得的知音。手法:颈联分别运用了曹操表梅煮酒论英雄和孔子修撰、评价《春秋》的典故,语言典雅精练,从政治抱负和诗文唱和两个方面颂扬二人的志趣相投,情意深厚。【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自己将和微之一起与他在地下重逢欢聚”错。最后一句是说刘禹锡应与微之在地下相遇共游,并非说自己和微之将与刘禹锡在地下相逢同游。故选D。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①从内容上来看,“杯酒英雄君与操,文章微婉我知丘”二句分别从政治理想和诗文唱和两个方面描述了二人志趣相投的友情。将刘禹锡比作英雄刘备,刘、白二人都热衷于政治革新,可谓志同道合,故以英雄相推崇,这是二人为友的政治思想基础。后一句则写刘禹锡诗风婉而多讽,其微言大旨,自己能知之。这是指在诗文方面白居易也是刘禹锡的知音。②从手法上来看,结合文化常识和注释可知,这两句都采用了用典的手法。“杯酒英雄君与操”化用了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作者在这里以刘备来借指刘禹锡,以曹操来自比,以此典故来表明他们二人有相同的政治抱负,志向一致。“文章微婉我知丘”化用孔子修撰评价《春秋》的典故,据说孔子修完《春秋》,曾慨叹说:“知我者其唯《春秋》乎?罪我者其唯《春秋》乎?”白居易自注说:“《春秋》之旨微而婉也。”这是作者在表明从诗文唱和方面两人也是知音,体现两人的深厚情谊。(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司空曙故人江海别,几度①隔山川。乍见翻②疑梦,相悲各问年。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③。【注】①几度:几年。②翻:反而。③共传:一起举杯。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从别后,数年不见,山川阻隔,相会不易,首联从时间上突出了离别久远,相见之难,其间的相思,自在言外。B.久别相逢,乍见后反疑为梦境,因分离太久而相互询问年龄。“翻疑梦”,把诗人欣喜、惊奇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C.结尾表面上是劝饮离杯,实际上却是总写伤别。“更”字,点明了即将再次离别的伤痛。“惜”字,表现出彼此珍惜情谊和恋恋不舍的离情。D.诗人与老友久别重逢,悲喜交加,在孤灯下饮着离别的酒,恋恋不舍,表现出两人的情谊及对友谊的珍惜。8.颈联中的“寒”和“暗”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答案】7.A8.①“寒”“暗”二字客观地描写了与朋友深夜叙谈的环境特征,孤灯照雨雨愈寒,湿竹环绕,烟云飘浮,显得更浓更暗;②“寒”“暗”二字真实地表达了诗人的主观感受,刚重逢又要伤别,心境备感凄暗;③“寒”“暗”二字使情景交融,展现了一幅寒冷、湿暗、凄清的老友话别图,既渲染了诗人悲凉黯淡的心情,也象征着人事的浮游不定。【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从时间上”错误,“数年不见”是时间,“山川阻隔”是空间。应是“从时间、空间上”。故选A。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孤灯暗淡照着窗外冷雨,幽深的竹林漂浮着云烟。寒夜里,一束暗淡的灯火映照着蒙蒙的夜雨,阴冷潮湿;竹林深处,似飘浮着片片烟云,显得更浓更暗。“寒”“暗”两字,渲染伤别的气氛。相逢已难,又要离别,其间千言万语,不是片时所能说完的,所以诗人避实就虚,只以景象渲染映衬,以景寓情。两人在孤灯下饮着离别的酒,不觉恋恋不舍,表现出两人的情谊及对友谊的珍惜。孤灯、寒雨、浮烟、湿竹,景象是多么凄凉。“寒”“暗”二字表面写灯写竹,实则更是诗人内心的感受,使情景交融,不仅渲染映衬出诗人悲凉暗淡的心情,也象征着人事的浮游不定,前途的不明朗。(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闲步韩偓①庄南纵步游荒野,独鸟寒烟轻惹惹。傍山疏雨湿秋花,僻路浅泉浮败果。樵人相见指惊麏②,牧童四散收嘶马。一壶倾尽未能归,黄昏更望诸峰火。【注】①韩偓:晚唐诗人,本诗写于唐末社会动荡不安之时。②麏:同“糜”,即獐子。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以“闲步”为线索,首句入题,然后描绘闲步所见景象,最后落笔于诗人自身,层次井然。B.首句“纵步”一词描绘出平日里闲适洒脱、陶醉于自然美景、在荒野中悠闲漫步的诗人形象。C.颔联用疏雨、秋花、僻路、败果几个意象,营造出秋雨中凄清冷寂的氛围,增添了诗歌的悲凉色彩。D.尾联“黄昏更望诸峰火”表明时间流逝,天已黄昏,揭示了诗人闲步时间之长及不能返回的原因。10.词评家说,韩偓遣词看似平易,实则蕴含颇深,本诗颈联的“惊”和“嘶”就体现了这一特征,请结合诗句分析其精妙之处。【答案】9.B10.①“惊”,受到惊扰;“嘶”,发出嘶鸣声。②獐子四处活动,突然受到惊扰飞速逃窜;马儿正在吃草,突然感到不安发出嘶鸣声,因此打柴人慌张地喊叫指点,牧童忙碌着四处奔跑追赶。③“惊”和“嘶”用词精妙,看似平易实则蕴含颇深,将獐子、马儿受到惊扰之后的紧张、慌乱情状生动而逼真地描绘出来,同时还引发读者的想象:獐子和马儿的生活环境极不安宁。“惊”和“嘶”表现的既是眼前实景,又是现实的隐喻,诗人以物写人,借动物在极不安宁环境下的紧张、慌张来表现诗人在动荡不安、战乱不息的黑暗环境中的紧张、压抑、苦闷和深深的忧虑。【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B.“描绘出平日里闲适洒脱、陶醉于自然美景、在荒野中悠闲漫步的诗人形象”理解有误,从诗中“樵人相见指惊麏,牧童四散收嘶马”“一壶倾尽未能归,黄昏更望诸峰火”等句可以看出,“纵步”一词应是描绘出平日里抑郁烦闷、纵步于荒野、欲在自然中排遣苦闷的诗人形象。故选B。1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颈联“樵人相见指惊麏,牧童四散收嘶马”描写的是一个混乱的场面:獐子四处活动,突然受到惊扰飞速逃窜,正在山间吃草的马群突然感到不安发出嘶鸣声,因此打柴人慌张地喊叫指点,牧童忙碌着四处奔跑追赶。“惊”,指獐子受到惊扰;“嘶”,指马群发出嘶鸣声。此处,首联和颔联的沉郁潜静突然之间被打破。“惊”和“嘶”充分体现了场面的混乱。獐子受到惊扰,是因为逃难的人们来到深山,打扰了它们的生活,而马“嘶”也是因为远处烽火所引起。“惊”和“嘶”两字看似平易,实则蕴含颇深,将獐子、马儿受到惊扰之后的紧张、慌乱情状生动而逼真地描绘出来。不禁让读者想象这个场面是眼前实景吗?当然是,但也不限于此,它既是诗人内心情感另一方面的外化,也是现实的隐喻。“惊”和“嘶”表现的既是眼前实景,又是现实的隐喻,诗人以物写人,借动物在极不安宁环境下的紧张、慌张来表现诗人在动荡不安、战乱不息的黑暗环境中的紧张、压抑、苦闷和深深的忧虑。韩偓生活在晚唐时期,他的一生见证了唐王朝由衰而亡的经过。这一联就是对唐王朝灭亡前后动荡不安的时局的隐喻,也揭示出前两联诗人空荡寂寥的情感的缘由。(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潺。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注】①辋川,水名,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下,王维曾在此隐居三十余年。裴迪,王维诗友。②接舆:春秋时期的楚国隐士,装狂遁世。11.下面对这首唐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山中秋景。“转”字形象地写出了山色因季节而变的动态;“日”字让流动的水带给人始终如一的守恒之感。B.颔联写诗人在柴门之外倚杖临风,听日暮蝉鸣。柴门表现田园隐居生活;倚杖临风,暮听蝉鸣,侧面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百无聊赖的惆怅。C.尾联用典,王维自称五柳,以陶潜自况,又把裴迪与春秋时的楚国狂士接舆相比,描绘出王、裴二人一起痛饮狂歌、相酬为乐的情景。D.首联、颈联侧重写景,描绘辋川附近的深秋暮色;颔联、尾联侧重写人,刻画诗人和裴迪隐士的形象,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12.阅读以下链接文字,回答问题。黛玉笑道:“你说他这‘上孤烟’好,你还不知他这一句还是套了前人的来。我给你这一句瞧瞧,更比这个淡而现成。”说着便把□□□的“□□□□□,□□□□□”翻了出来,递与香菱。香菱瞧了,点头叹赏,笑道:“原来‘上’字是从‘□□’两个字上化出来的。”——(选自《红楼梦》“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有改动)化用是一种修辞手法,即将他人作品语言,根据表达的需要,重新组合,灵活运用。虽然黛玉认为前人的句子更“淡而现成”,但本诗的化用仍有其精妙之处,请你结合诗句分析本诗化用之妙。【答案】11.B12.①本诗的“墟里上孤烟”使人联想到陶渊明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上”化用“依依”。②本诗借用陶诗情境,暗写“墟里”远离“渡口”,表现居处远离世俗的清幽。③“上”字为诗人灵活使用,用白描手法,写出炊烟缓慢升腾的样子,极具立体感、画面感(立体感)。④“上”虽没有“依依”那样移情于景,但景物中自然融入情感,是一幅无我之境,也能显出淡然之境。【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诗歌的能力。B.“怀才不遇百无聊赖的惆怅”错误。全诗写景写人,物我和一,情景交融,陶醉其中,安闲潇洒,抒写了闲居之乐。故选B。1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手法的能力。①首先填出林黛玉告诉香菱的是谁的诗句,是陶渊明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香菱口中“上孤烟”的“上”字是从陶渊明“依依”两字化用而来。然后分析化用的精妙之处。②本诗“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描写渡口处只剩水面上一轮落日,村里的炊烟正袅袅上升。而陶诗“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所描写的景致,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王诗正是借用陶诗情境,暗写“墟里”远离“渡口”,表现居处远离世俗的清幽。③陶诗“依依”,形容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是拟人化的表现远处村落上方炊烟萦绕、不忍离去的情味;王诗“上”字却是用白描手法表现黄昏第一缕炊烟袅袅升到半空的景象。“上”字,不仅写出炊烟悠然上升的动态,而且显示已经升到相当的高度。“上”字为诗人灵活使用,用白描手法,写出炊烟缓慢升腾的样子,极具立体感、画面感(立体感)。④“依依”是拟人手法,移情于景,是“有我”之境;“上”虽没有“依依”那样移情于景,但景物中自然融入情感,是一幅无我之境,也能显出淡然之境。(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①苏轼银塘朱槛麹尘波,圆绿卷新荷。兰条荐浴,菖花酿酒,天气尚清和。好将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狱草烟深,讼庭人悄,无吝宴游过。[注]①徐君猷:名大受,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当时黄州知州。1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先描写自然,再转到描写民俗生活,选取的景象与人物活动十分具有代表性。B.词的下阕写苏轼与徐君猷一起欢度端午节的情景,字里行间渗透着苏轼与徐君猷志同道合的情谊。C.“狱草烟深”一句描写环境,突出监狱条件的恶劣,与端午佳节喜庆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D.全词借景抒情,名为写端午风俗,欣赏自然风光,实则借题发挥,赞颂徐君猷的善施政德,称赞他使民安乐的功绩。14.“天气尚清和”是理解本词上阕的重点,有何精妙之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答案】13.C14.①“天气尚清和”高度概括了前面四句所描写的意境。既包括了“银塘朱槛麹尘波,圆绿卷新荷”两句中所描绘的五月百色争妍的风景图,又包含了“兰条荐浴,菖花酿酒”端午民俗生活。②描绘出一个清新、和美、升平的政治清泰的社会环境。③为全词的点睛之笔,为过渡到写人作了很好的铺垫,起到了承递作用。【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突出监狱条件的恶劣”错。此句意思是黄州百姓安居,政治清明,监狱里没有罪犯,庭上少有诉讼,因而监狱里长满了荒草。是对太守治州有方的赞叹。故选C。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句的能力。“天气尚清和”出现在上阕末尾,属于对上阕内容的总结。上阕首句“银塘朱槛麹尘波,圆绿卷新荷”描绘宜人的美景。一“银”,一“朱”,一“麹尘”,一“圆”,一“绿”,一“新荷”,组缀成五月百色争妍的风景图。次句“兰条荐浴,菖花酿酒”,笔锋一转,由写大自然进入到写民俗生活:绿兰枝浸水而浴,绿菖蒲酿酒而饮。整个生活,沉浸在浓郁的节日气氛中,身心愉快。最后一句为点睛之笔,将上述四句的意境概括为“天气尚清和”,世界上一切都是清新的、和好的、升平的。绘出一个清新、和美、升平的政治清泰的社会环境。这也是全词的点睛之笔。从结构上看,此句为过渡句。这样的美好图景正是徐君猷治理的结果,因而下阕自然转入写徐君猷,写苏轼与徐君猷一起欢度端午节日。可见上阕“天气尚清和”收而未尽,为下片留出余地,正好是下片起句“好将沉醉酬佳节”的过片句,由咏景而转向写人,起了承递作用,景情融合。(八)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送项判官王安石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山鸟自呼泥滑滑,行人相对马萧萧。十年长自青衿识,千里来非白璧招①。握手祝君能强饭,华簪②常得从鸡翘③。【注】①白璧招:典出自“楚襄王遣使持金十斤,白璧百双,聘庄子为相,庄子固辞”事。②华簪:华,美也;簪,发簪。即华丽的服饰。③鸡翘:鸾旗车的俗称。(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送别诗,前四句借景抒情,后四句叙事抒情,全诗脉络清晰分明。B.首联“断芦”“落枫”“过午”点出送别的时间,“渡口”点明送别的地点。C.第五句用典故,写与项判官相识时都没有官职,相差十岁却亲若兄弟。D.诗歌虚实结合,既有别时场景的描述,又有离别后的思念,感情真挚。(2)从诗中可以看出项判官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为他送上了哪些祝愿。(3)本诗的颔联命意造境别开生面,语言精湛圆熟,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答案】(1)D(2)项判官是不贪图荣华富贵之人。祝愿项判官保重身体,仕途顺利。(3)颔联视听结合,写送别耳闻目睹的实景,渡口山鸟鸣叫,行人如织,车来马往,熙熙攘攘;“泥滑滑”和“马萧萧”对偶,既是谐音,也用叠字,巧妙再现渡口的热闹场景,造境别开生面,情趣盎然,一转首联深秋送别的伤感,不同于一般送别诗渲染别绪离情。【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诗歌虚实结合”错误。这是一首送别诗,主要描写送别的场景,抒发了作者与项判官之间的情谊,是实写。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评价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本题有两小问,先问从诗中可以看出项判官是一个怎样的人,再问作者为他送上了哪些祝愿。学生需要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项判官是一个怎样的人,可以从诗歌颈联中看出,“千里来非白璧招”,“白璧招”用《韩诗外传》“楚襄王遣使持金十斤,白璧百双,聘庄子为相,庄子固辞”事,指项判官为官廉洁,他千里迢迢来此,并不是受白璧招聘,贪图荣华富贵。“握手祝君能强饭,华簪常得从鸡翘。”两句很好的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强饭”,用平阳公主对汉武帝卫皇后说的话。卫皇后即卫子夫,原是平阳公主家中的一名歌女。她初入官时,平阳公主拊其背说:“行矣!强饭勉之。即贵,愿无相忘!”(见《汉书·外戚传》)第八句的“簪”,指系发于冕的簪,“华”是形容词,言其美。该句希望项判官保重身体,努力加餐,表达对友人身体健康的祝愿;“鸡翘”,是鸾旗车的俗称,这种车上的旗竿插有彩色羽毛,该句祝福项判官将来一定高车大马,前途无量,由此可以看出表达对友人仕途顺利的祝愿。(3)本题考查学生炼句的能力。颔联“山鸟自呼泥滑滑,行人相对马萧萧”两句记渡口所闻所见。“山鸟自呼泥滑滑”一句中的“山鸟”是指一种捕食小虫的禽鸟,俗称“山鸡”,又名“鸡头鹃”,它鸣叫时的声音为“泥滑滑”(滑,在这里读作“古”),南方人也就称这种鸟为“泥滑滑”。“泥滑滑”三字,是山鸡鸣叫的谐音,写得颇为有趣。“行人相对马萧萧”一句概括地描述了这个渡口车来马往,熙熙攘攘的情形。此可见作者描绘了渡口山鸟鸣叫,行人如织,车马往来,展现出一幅欢快热闹的图景。颔联一转首联深秋送别的伤感,不同于一般送别诗渲染别绪离情。(九)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次萧冰崖梅花韵赵希㯝冰姿琼骨净无瑕,竹外溪边处士家。若使牡丹开得早,有谁风雪看梅花?梅花绝句陆游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16.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诗用“冰姿琼骨”描摹梅花的晶莹剔透,而陆诗中梅花似“雪”,洁白无瑕,笑迎晨风,纷繁遍野。B.赵诗写梅花开在“竹外溪边处士家”,映衬手法中暗含寓意;陆诗中的梅花“遍满四山中”,用笔寻常。C.赵诗“有谁风雪看梅花?”和李清照《声声慢》中黄花“如今有谁堪摘?”都是借花表达无人赏识之感。D.两诗均为咏梅诗,其意在人。冰清玉洁、气傲寒雪的梅花高标绝俗,与诗人心心相印,咏梅即为咏人。17.赵诗三、四句“一句反问,两层波澜”,陆诗三、四句“突发奇想,设问奇特”,请结合诗句赏析两首诗的精妙之处。【答案】16.C17.①赵诗三四两句采用反问手法,假设牡丹开放早,那么恐怕就不会有赏梅花的人了,借此表达对世俗之人追求荣华富贵的讽刺;欲扬先抑,只有冰晶玉洁的梅花才能在凛冽的风雪中吐芳争艳,才能受到人们的青睐,表现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高尚节操的人生志趣。②陆诗三、四句,面对梅花盛开的奇丽景象,诗人突发奇想,设问奇特,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我的身子也化为几千几亿个,让每一棵梅花树前都有一个陆游?丰富而大胆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也也表现了诗人高雅脱俗的品格。【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都是借花表达无人赏识之感”错,李清照“如今有谁堪摘?”是借菊花凋残无人怜惜表达继丈夫去世、被迫南渡之后的孤独凄凉,不是表达无人赏识之感。故选C。17.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赵诗三四两句:如果牡丹花开早于梅花,谁又会迎风踏雪顾及梅花呢?此句共有两层波澜,一是假设牡丹在早春开放,比梅花开得早,那么恐怕就不会有赏梅花的人了。牡丹代表富贵,诗人借此表达对世俗之人追求荣华富贵的讽刺。第二层波澜是,然而牡丹毕竟不会开在梅花之前,因而一定会有顶风冒雪欣赏梅花的人。此句诗人欲扬先抑,意思是,只有冰晶玉洁的梅花才能在凛冽的风雪中吐芳争艳,才能受到人们的青睐。这是作者襟怀的表白,理想的寄托,表现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高尚节操的人生志趣。陆诗三、四句:面对梅花盛开的奇丽景象,诗人突发奇想,设问奇特,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我的身子也化为几千几亿个,让每一棵梅花树前都有一个陆游?愿化身千亿个陆游,而每个陆游前都有一树梅花,这种丰富而大胆的想象,把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同时也表现了诗人高雅脱俗的品格。(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二)韩愈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养心。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18.请依据《说“木叶”》中提到的“暗示性”,判断下列各句与本诗中的“柳”含义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李煜B.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王维C.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D.昨夜东风入武阳,陌头杨柳黄金色。——李白19.本诗与《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天街小雨润如酥”)在艺术手法与语言风格方面多有异同,请结合两诗内容简要分析,填写下表中的三处空白。相同点不同点语言风格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其一①侧重于描写。通过描述对春雨和春草细致入微的感受,展现初春的优美景色,进而抒发春带给人的欣悦之情。③其二②运用借代,用“江头柳色”来代指春天来临。【答案】18.B19.①两首诗歌的语言风格都清新自然,质朴平实,近口语化。②其二的表达方式:侧重于议论。直接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劝告朋友江头赏春。③其一的表现手法:运用比喻,将春雨比作酥酪,形象描绘出春雨的润泽和作者心情的愉悦。运用对比手法,以空间远近距离的对比描绘初春草色细腻逼真,充满趣味;“绝胜烟柳满皇都”,以时间的早晚对比写出早春草色要远胜于那满城烟柳的盛春。【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B“门前学种先生柳”是用典,陶渊明门前有五柳,因自号“五柳先生”;其他各项均为“自然之柳”“写实之‘柳’”。故选B。1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①语言风格:《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中,诗人运用简朴的文字,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二)》中,诗人运用浅显易懂的文字,劝告友人不要以官事冗杂年纪老大为借口,在春天来临之际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机趣,诗的风格质朴平实,近口语化。②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二)》是在劝告友人,尽管官事冗杂、世事沧桑,但在充分体尝了人间的坎坷困顿之后,也得要忙里偷闲地游一游春,散一散心,自得其乐,感受春天的美好。此诗是在表明自己对待人生的态度、看法,用语是议论性的,在表达方式上应是侧重议论。③表现手法:包括修辞手法、抒情方式、描写方式等。《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首句点出初春小雨,将春雨比作酥酪,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形象描绘出春雨的润泽和作者心情的愉悦。《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有,近看却无,以空间远近距离的对比描绘初春草色细腻逼真,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写出了春草刚刚发芽时,若有若无,稀疏,矮小的特点。第三、四句作者用“早春的小雨和草色”与“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进行对比,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访田公不遇石介主人何处去,门外草萋萋。独犬睡不吠,幽禽闲自啼。老猿偷果实,稚子弄锄犁。日暮园林悄,春风吹药畦。2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既照应题目,点明“不遇”的原因,又含蓄曲折,暗示田公是一位品格高洁的隐士。B.二、三联描写浓睡不吠的犬,闲适自啼的幽禽,顽皮戏耍的猿猴,摆弄锄犁的稚子,细节传神。C.尾联写日落黄昏园林寂静,和煦的春风微微吹拂药菜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营造了静谧的意境。D.全诗质朴自然,充满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可以看诗人对农家生活十分热爱。21.有人说,唐代田园诗意境空灵,宋代田园诗则趋向平易。简析这首诗“平易”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20.A21.①内容方面,从日常起居及寻常风景中发现诗意,同现实生活联系密切。②表现技巧方面,运用白描手法,平实生动。③情感方面,通过刻画生活气息浓郁的乡村景象,表达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导语】这首诗描写了诗人拜访田公未遇的情景,通过对田园景物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农村生活的宁静与自然。20.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和艺术特色的赏析能力。A.“暗示田公是一位品格高洁的隐士”错误,“主人何处去,门外草萋萋”描写诗人拜访田公,但是主人并不在家,只能看到他隐居之处芳草萋萋,描写的是主人居住的环境,不能看出“田公是一位品格高洁的隐士”。故选A。2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题干要求“简析这首诗‘平易’体现在哪些方面”,首先理解何为“平易”,(文字)浅显易懂,文章简洁。据此可知,本题可以从内容、语言、情感等角度进行分析。内容上,诗歌记叙诗人拜访田公而未遇的情景,通过描写田公居所周围的自然景象和生活细节,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这些内容贴近现实生活,易于读者理解和感受,内容浅显易懂,平易近人。手法上,“门外草萋萋”“独犬睡不吠,幽禽闲自啼”“老猿偷果实,稚子弄锄犁”等句子运用白描手法,简练而直接地描绘了乡村景象,没有华丽的辞藻和复杂的修辞,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语言平实易懂。情感上,诗歌没有大起大落的情感波动,只是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写来抒发情感,诗人通过芳草萋萋、独犬睡觉、幽禽自啼、老猿偷果、稚子弄锄犁、春风吹药畦等乡村画面的描写,表达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情感自然流露,平易近人。(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贺新郎·甚矣吾衰矣①辛弃疾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注】①出自《论语》“甚矣,吾衰矣!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序交待了作诗环境和作诗缘由,山清水秀的风景激发了词人的创作兴致。B.词作开篇即发出深沉的沧桑之感,既因故交零落无几,也因个人壮志未酬。C.“我见青山”两句与“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都直接表达作者孤寂的心境。D.下片“二三子”进一步表明词人晚年的孤独处境,又与上片“今余几”相呼应。2.“以文为词”是辛弃疾词作的一大特点,请结合本词分析这一特点是如何体现的。【答案】1.C2.①多用散文议论法。如“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了”。散文化议论,直白晓畅,具有气势。②散文句式。如“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使用散文句法,自由生动。③典故。孔子《论语》,陶渊明《停云》,委婉传情。【导语】辛弃疾的《贺新郎·甚矣吾衰矣》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人生际遇的感叹,表达了词人晚年的孤独与失落。上片以青山为喻,抒发了对故友的怀念和对自身衰老的无奈;下片则通过对陶渊明的追忆,进一步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鄙弃和对知己的渴望。全词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体现了辛弃疾“以文为词”的特点,既有深沉的哲理思考,又有浓厚的抒情意味。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都直接表达作者孤寂的心境”错,“我见青山”两句采用间接表达,“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属于直接表达。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辛弃疾“以文为词”是指其以写散文之法作词,具体表现为多用散文议论法、散文句式、经史子集语汇和典故等。(1)散文议论法“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了”。意为:不恨我不能见到疏狂的前人,只恨前人不能见到我的疏狂而已。了解我的,还是那几个朋友。此句采用散文议论法,语言直白晓畅,有气势。(2)散文句式“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意为:我看那青山潇洒多姿,想必青山看我也是一样。此句采用散文化句式,语言显得自由生动。(3)用典上片开头句“甚矣吾衰矣”引用了《论语》中的典故,这是孔丘慨叹自己“道不行”的话(梦见周公,欲行其道)。辛弃疾借此慨叹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意为:想来当年陶渊明写成《停云》之时也是这样的感觉吧。借用陶渊明《停云》典故,以陶自况,委婉传情。(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放言①五首(其三)白居易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②。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③恐惧流言日,王莽④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注】①元和五年,白居易好友元稹得罪权贵被贬,写下五首《放言》诗;后来,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写下五首《放言》诗奉和。②祝蓍:古代占卜的一种方法。③周公:成王的叔父,成王年幼,周公摄政,后还政成王。④王莽:汉元帝皇后侄,汉末篡汉自立。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门见山,正面告诉友人解疑的方法,“赠”字体现出态度的郑重和方法的宝贵。B.诗人以“试玉”与“辨材”设喻,利用人们的生活经验,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C.诗歌的尾联在结构上紧承前句,同时提出一个假设,在引人深思中为全诗巧妙作结。D.面对自己与友人的仕途遭遇,诗人既抒发自己内心的忧愤,也表达了对友人的劝慰。4.这首诗极富理趣,诗人是如何纡徐委婉地讲道理劝慰友人的?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答案】3.A4.①首联先否定用“钻龟与祝蓍”的方法解除疑惑迷茫,不直接说出该用什么方法,设置悬念,达到纡徐委婉的效果。②颔联以“试玉”与“辨材”为喻,委婉说出要全面认识人、事,必须经过时间考验的道理。③后四句引用周公和王莽的故事,并使用反问句式,引人思考,纡徐委婉,以此劝慰友人要正确面对自己的遭遇。【导语】白居易的《放言五首(其三)》通过劝慰友人,表达了对世事的深刻洞察。诗人以“试玉”与“辨材”设喻,强调时间是检验真伪的唯一标准。通过周公和王莽的例子,揭示了人心难测、世事无常的道理,劝友人不必为一时得失所困。全诗语言平易近人,富有哲理,既有对现实的冷静思考,也有对友人的深切关怀。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A.“正面告诉友人解疑的方法”错误,首联并没有正面指出是什么方法,而是从反面说“决狐疑”不能用占卜之策。故选A。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要扣住题干中“纡徐委婉”四个字,逐联分析诗人所写内容。①首联“赠君一法决狐疑”,诗一开头就说要告诉人一个决狐疑的方法,而且很郑重,用了一个“赠”字,强调这个方法的宝贵,说明是经验之谈。这就紧紧抓住了读者。因在生活中不能做出判断的事是很多的,大家当然希望知道是怎样的一种方法。“不用钻龟与祝蓍”,先说不用什么,而该用什么,却不径直说出。这就使诗歌有曲折、有波澜,起到设置悬念,达到纡徐委婉的效果。②颔联才把这个方法委婉地介绍出来:“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很简单,检验玉真假还需要烧满三天,辨别木材还要等七年以后。要知道事物的真伪优劣只有让时间去考验,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比较,事物的本来面目终会呈现出来的。以“试玉”与“辨材”为喻,委婉说出要全面认识人、事,必须经过时间考验的道理。③后四句掉转笔锋,再从反面说明:“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如果不用这种方法去识别事物,就往往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对周公和王莽的评价,就是例子。周公在铺佐成王的时期,某些人曾经怀疑他有篡权的野心,但历史证明他对成王一片赤诚,他忠心耿耿是真,说他篡权则是假。王莽在未取代汉朝政权时,假装谦恭,曾经迷惑了一些人,但历史证明他的“谦恭”是伪,代汉自立才是他的真面目。“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这是全篇的关键句。“决狐疑”的目的是分辨真伪,真伪分清了,狐疑自然就没有了。如果过早地下结论,不用时间来考验,就容易为一时表面现象所蒙蔽,不辨真伪,冤屈好人。引用周公和王莽的故事,并使用反问句式,引人思考,纡徐委婉,以此劝慰友人要正确面对自己的遭遇。(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感秋【唐】杜荀鹤年年名路谩辛勤,襟袖空多马上尘。画戟门前难作客,钓鱼船上易安身。冷烟粘柳蝉声老,寒渚澄星雁叫新。自是侬家无住处,不关天地窄于人。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概述了作者羁旅无依的困境,“年年”表明他处于这种困境的时间之久。B.颔联写出了作者在多次寻求出路仍无人赏识的情况下,乐于以钓鱼为生。C.颈联借景抒情,下句所写的景物将意境扩大,巧妙地暗示了作者心境的变化。D.本诗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语言朴素自然,情感层层推进,富有变化。6.宋范正敏《遮斋闲览》中说:“唐人诗中用俗语者,惟杜荀鹤、罗隐为多。”请结合本诗的尾联,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尾联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答案】5.B6.(1)本诗尾联的含义:自然是我自己的原因造成的居无定所,不能抱怨天地比人狭窄。“自是”“无住处”“不关”“窄于人”等词语通俗易懂,诗句说理简单明了,正体现了“用俗语”这一特点。(2)从中可以看出作者能够理性看待生活,虽长期身处艰难的困境,却不怨天尤人的人生态度。【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B.“乐于以钓鱼为生”错误,作者“安身”于“钓鱼船”是多次寻求出路仍无人赏识的情况下的无奈之举。故选B。6.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语言和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时,先理解题干中句子的含义,第一问从语言特色的角度作答,第二问从情感态度的角度作答。“唐人诗中用俗语者,惟杜荀鹤、罗隐为多”意思是此诗语言通俗,质朴自然。从语言上看,本诗中的“年年”意思是“年复一年”;“自是”意思是“自然”;“无住处”意思是“却无家可归”;“不关”“窄于人”等词语的运用,通俗易懂,朴素自然,诗句说理简单明了,正体现了“用俗语”这一特点。尾联“自是侬家无住处,不关天地窄于人。”意思是“可是,对于我这个人,却无家可归,天地间容不下我。”由前文可知,本诗前两联写出了诗人无人赏识、羁旅无依的处境,而颈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抒情,所写的景物将意境扩大,巧妙地暗示了作者心境由愁闷变得豁达理智,而最后一联写到自己这种居无定所的处境是自己造成的,不能抱怨天地比人狭窄,从而可知作者能够理性地看待生活,虽长期身处艰难的困境,却不怨天尤人的人生态度。(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两题。贺新郎卢祖皋彭传师于吴江三高堂①之前作钓雪亭,盖擅渔人之窟宅以供诗境也,赵子野约余赋之。挽住风前柳,问鸱夷②当日扁舟,近曾来否?月落潮生无限事,零落茶烟③未久。谩留得苑鲈依旧。可是功名从来误,抚荒祠、谁继风流后?今古恨,一搔首。江涵雁影梅花瘦,四无尘、雪飞云起,夜窗如昼。万里乾坤清绝处,付与渔翁钓叟。又恰是、题诗时候。猛拍阑干呼鸥鹭,道他年、我亦垂纶手。飞过我,共樽酒。【注】①三高堂:位于江苏吴江。宋初为纪念范蠡、陆龟蒙和张翰三位高士而建。②鸱夷:皮制的口袋。范蠡协助勾践灭吴后,弃官隐居,自号鸱夷子皮。③茶烟:陆龟蒙曾隐居在松江甫里,平时以笔床茶灶自随。(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全词可知,本词是词人应友人赵子野邀请,来到钓雪亭,面对江天夜雪的清丽之景有感而作。B.词人开篇“挽住风前柳”发问,构思奇特,“挽住”一词极富画面感,使情感表达形象生动。C.“零落茶烟未久”一句,词人借陆龟蒙隐居时“嗜茗”的安适场景,反衬出自己对官场的怨恨。D.全词以赋钓雪亭为主题,巧于用典,意境清新,语言隽丽,表现出词人清俊潇洒的创作风格。(2)后人评价本词“有神余言外之妙”,即“象外见意”,请结合下阕简要分析这种妙处是如何体现的。【答案】(1)C(2)①通过雁影、梅花、雪、云等意象,描绘出清丽的胜景,表达出词人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②通过写渔翁钓叟表达了词人对他们能够享受无边美景的艳羡;③通过对水边鸥鹭的深情呼唤,表明自己希望如前贤一样隐居垂钓的愿望。【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反衬出自己对官场的怨恨”说法错误,此处表达的是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意象和情感的能力。①由“江涵雁影梅花瘦,四无尘、雪飞云起”写空中飞过一行大雁,雁影倒映在江水中,江边梅花凋残,四野明洁,了无尘土,风起雪飞。这三句借助雁影、梅花、雪、云等意象先点季节,次写雪飞,再写雪景,笔调秀丽,思澈神清,绘景如画,表达出词人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②由“万里乾坤清绝处,付与渔翁钓叟”,这江山夜雪,万里乾坤,霎时成为琼瑶世界。可是这清绝人寰的胜景,又有谁来欣赏呢?看来只能“付与渔翁钓叟”了。这时,只有他们是天地间真正的主人,表达了词人对他们能够享受无边美景的艳羡。③由“猛拍阑干呼鸥鹭,道他年、我亦垂纶手。飞过我,共樽酒”,这里所呼唤的鸥鹭,虚实结合,言明心志。言其为虚指,是即使有,它们未必能懂得人的心意。说是实指,古时誓志高隐的人,都惯于和鸥鹭结盟为友,因此志同道合有意隐居于江湖的人士,可以称为鸥盟,词人是和友人赵子野等同来的,称他们为同盟的鸥鹭,也是非常切合的。通过对水边鸥鹭的深情呼唤,表明自己希望如前贤一样隐居垂钓的愿望。(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柳宗元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方同楚客怜皇树①,不学荆州利木奴②。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注】①楚客:屈原。屈原爱橘,曾作《橘颂》。皇树:橘树。②木奴:柑橘的果实。《水经注》载,三国荆州人李衡为吴丹阳太守,曾遣人在武陵种柑千株,把柑树看作奴仆,以之谋利。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同以种树为题材,本诗和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的写作背景和主旨却不同。B.首联出句强调“手种”和株数,对句中“新”与“遍”则表现春天柑叶的茂盛。C.颔联作者将复杂感情倾注于两个典故,形式对称,内容婉转,能引发读者联想。D.尾联“坐待”即“慢慢等待”,诗人直抒胸臆,用平和、质朴的语言抒发感慨。9.苏东坡评价柳宗元的诗“寄至味于淡泊”,结合这首诗的颈联,说说你对此评价的理解。【答案】8.D9.诗人运用想象、比喻,描绘了一幅柑树花开时芳香四溢,如“喷雪”一般,收获时果实如“垂珠”的动人景象,抒发了对于柑树开花结果的喜悦,也委婉表达了对未来前途未卜的担忧。语言质朴,娓娓道来,用简朴平静的语言表达深刻丰富的思想,给予读者无穷的回味。【解析】8.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D.“‘坐待’即‘慢慢等待’”错误,“坐待”即“能待”。诗人感伤自己也许迁谪的日子要很久,要在这里待到黄柑成林,自己还能亲尝果实味道。实际上,诗人是徒劳等待归京,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去,内心是无奈的。诗人也并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的贬谪之情。故选D。9.本题考查鉴赏诗歌风格和思想感情的能力。颈联的意思是:多少年才能闻到那像喷雪般白色的花香?又是谁来摘下那像垂珠般的果实呢?诗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用“喷雪”形容柑树开花,下一个“闻”字,把“喷雪”奇观与柑橘花飘香一笔写出,渲染出一种热闹的气氛;用“垂珠”形容累累硕果,展现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前景。但这毕竟出于想象。从想象回到现实,热闹的气氛恰恰反衬出眼前的孤寂。这两句的言外之意是:难道自己真的要在这里待到柑橘开花结果的一天吗?诗句语言平和,语调平缓,感情似乎也平淡无波。而在平缓的语调后面,却隐藏着诗人一颗不平静的心。既有对看到柑橘开花结果的向往、期盼之情,也有对未来前途未卜的担忧,感情复杂,意味深远。(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杳杳寒山道寒山①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注】①唐代贞观中人,(也有人推测为大历时人)著名高僧、诗人,隐居天台山寒岩,此诗即创作于隐居修佛之时。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从大处着笔,既点出了寒山道的位置紧邻寂静寥落的深涧,又表现了此地景致寒冷清幽的特点。B.本诗颔联同杜甫《登岳阳楼》的颈联有相似,都以“有”“无”二字巧对,该联借山鸟的鸣叫反衬了环境的冷寂。C.诗歌前三联层层烘托,尾联点明情感,诗中以日喻君王,不见日即是不见君王,表现了诗人政治失意的无奈。D.该诗的语言具有鲜明乐府特征,直白浅近,不同于同时期的文人诗,呈现出白话风格,且善于用景物渲染气氛、心情。11.高一陈老师讲解完《声声慢》中叠词的巧妙地运用之后,组织同学们开展《诗歌叠词运用》的专题讨论活动,甲同学分析了《卫风·硕人》中六个叠词如何做到了“复而不厌,赜而不乱”,接下来,请你以寒山这首诗为例来分析叠词的妙用。【答案】10.C11.这首诗每句的开头都是用了叠词,句式整齐、回环往复、音韵优美。虽然都是叠词,然而使用上却富于变化,“杳杳”具有幽暗深远的情感色彩,用以形容寒山道的悠长冷清;“落落”用以形容涧滨在空间上的空旷之感;“啾啾”形容鸟鸣,“寂寂”形容静谧,刚好形成对比,以有声衬无声;“淅淅”形容缝的动态,“纷纷”写雪的飞舞。“朝朝”、“岁岁”虽然同指时间,但是长短各有不同。八组叠词,各具情状。这些叠词,虽然各有侧重,但是情感色彩是统一的,都带有一种有幽冷寂寞、宁静淡薄的情感色彩。【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诗中以日喻君王,不见日即是不见君王,表现了诗人政治失意的无奈”错。注解中强调寒山是唐代贞观著名高僧、诗人,隐居天台山寒岩,此诗即创作于隐居修佛之时。因此寒山不是一个入世之人,而且,寒山的诗歌当中也没有透露出政治失意的无奈,以日喻君太过牵强,不正确。故选C。1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叠词表达技巧的能力。这首诗使用八组叠词,使用叠字的效果,大抵像使用对偶排比一样,能获得整齐的形式美,增进感情的强度。这首诗还由于使用叠字,增强了它的音乐美。借助于音节的复沓,和谐贯串,一一盘旋,并借助于形式上的划一,把本来分散的山水、风、雪、境、情,组织成一个整体,回环往复,连绵不断。作者在运用叠词时,充分考虑作者想要达到的表达效果,从而让所使用的叠词富于变化。如“杳杳”表示幽暗和悠远的状态,凸显了小径雪后的隐约渺茫之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校企合作电子商务培训课程合同
- 2024年水果电商采购合作协议3篇
- 2024帐篷材料采购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企业内部招聘委托合同范本3篇
- 玻璃表面涂层技术与工艺考核试卷
- 2024云服务器行业解决方案定制开发合同3篇
-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 Unit 7 Section B 同步练习(含解析)
- 2024年版多媒体硬件采购协议版
- 2024年植保作业环境保护合同文本3篇
- 2024年茶馆承包经营意向书3篇
- 江西省赣州市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 凿壁偷光儿童故事绘本
- 《THPJC-2型机床电气技能实训考核鉴定装置》-X62W万能铣床电气线路分析及故障排除与分析
- 《记念刘和珍君》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 2024六年级英语上册 Module 9 Unit 1 Do you want to visit the UN building教案 外研版(三起)
- 传感器应用技术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淄博职业学院
-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知识点复习课件全册
- 2024年7月国家开放大学专科《办公室管理》期末纸质考试试题及答案
-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翻译
- 2024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题
- 2024南宁学院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