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二单元6-9课时集体备课教学设计_第1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二单元6-9课时集体备课教学设计_第2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二单元6-9课时集体备课教学设计_第3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二单元6-9课时集体备课教学设计_第4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二单元6-9课时集体备课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6-9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整体分析:课标要求(一)内容要求1.数与运算(1)在实际情境中感悟并理解6~9各数的意义。(2)会比较6~9各数的大小;通过数的大小比较,初步感悟相等和不等关系。(3)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加、减法的意义,感悟加减运算之间的关系。(4)探索6~9的加法和减法的算理与算法,会6~9的加减法。(5)在解决生活情景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数感、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2.数量关系在简单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解决问题,能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二)学业要求1.数与运算(1)能用6~9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认、读、写6~9各数;能用符号<,=,>表示6~9各数的大小关系,形成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意识。(2)能描述加、减运算的含义,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能熟练口算9以内数的加减法。形成初步的运算能力。2.数量关系(1)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合理表达简单的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2)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的道理,解释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感悟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关联,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几何直观和应用意识。(三)教学提示数的认识教学。提供学生熟悉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可以用对应的方法,借助小方块、圆片和小棒等表示相等的数量,然后过渡到用数字表达,使学生体会可以用一个数字符号表示同样的数量。通过数量多少的比较,理解数的大小关系。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和数感。数的运算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操作活动,利用对应的方法理解加法的意义,感悟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在教学活动中,始终关注学生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数量关系的教学:通过创设简单的情境,提出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数量关系;利用画图、实物操作等方法,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表达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体会几何直观,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二、单元教学内容前后知识联系: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1.10的认识和加减法(本册第四单元);2.认识11-19(本册第五单元);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1.10的认识和加减法(本册第四单元);2.认识11-19(本册第五单元);3.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年级下册)。本单元的主要内容:1.6-9的认识;2.6-9的加减法。已学过的相关内容:日常生活中积累的计数经验;本册“0-5的认识和加减法”积累的教学活动经验。三、单元教学内容基本结构四、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0~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教学的,教学内容分为6~9的认识,6~9的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复习几个部分。教材主要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抽象出6~9各数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6~9每个数的含义,能熟练地数出数量是6~9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6~9各数;并能在数数、认数的过程中掌握9以内数的顺序,能够区分几和第几,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在此基础上,教材结合具体情境进-步帮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熟练计算9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能正确计算9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算式。在认数和加减法运算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推理等思维能力,形成初步的数感,具有初步的用数和运算进行交流的意识和能力。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初步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愿意和同伴合作交流,初步养成认真书写的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与前一版教材比,新教材更加重视学生对数的意义的本质理解,加强了学生对加减法意义的感悟,并强调了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好地理解数和运算的关系,形成数感、运算能力和建立模型意识。五、核心经验分析数感:认识6-9各数的含义,掌握它们的读法和写法。符号意识:理解数字与图形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创新意识:主动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可完成讲、画数学故事,提升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运算能力:正确计算6-9的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数据意识:通过整理所学知识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应用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六、单元教学目标学生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理解6-9每个数的含义,会读写6-9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进一步体会一一对应的思想,理解直线上的点与数的对应关系,经历操作、比较等过程,感受数大小比较的过程,发展推理意识。结合具体情境进-步帮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初步感受一幅图可以说三句话,用过练习优化方法,发展运算能力。4.熟练计算9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能正确计算9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算式,在认数和加减法运算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推理等思维能力,形成初步的数感和建立模型意识,具有初步的用数和运算进行交流的意识和能力。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初步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愿意和同伴合作交流,初步养成认真书写的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七、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6-9各数的含义,并且能正确的读、写各数。2.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和计算方法。难点:1.经历6-9各数的抽象过程,正确理解6-9各数之间的关系。2.理解加减运算和互逆关系。3.根据加减法数量关系,写出两道相应的加减法算式。八、学情分析学习本单元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0~5的认识和加减法,他们能够熟练地数出0~5或更大的数,且能熟练地用0~5各数表示物体的数量或事物的顺序,头脑中已经初步建立了数感且初步掌握了加法与减法的意义。甚至部分学生已经接触过10以内数的加减法。但因为只是部分学生接触过10以内数的加减法,且他们对10以内数的加减法掌握情况也是参差不齐的,所以对加法和减法意义的进一步理解,尤其是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意义的理解仍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另外,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且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计算能力都有限。基于这种情况,教师的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把0-5的学习经验迁移过来,更要注意趣味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表达书写习惯。九、课时划分本单元共10课时;6-9的认识………………1课时练习三………………1课时6-9的加法…………1课时6-9的减法…………1课时练习四………………1课时连加、连减、加减混合…1课时练习五………………1课时复习………………3课时认识6-9课时教学设计:第1课时/总10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书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6—38页例1和“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知道6、7、8、9表示的含义,会读、写6、7、8、9,能根据物体个数,用手指、小方块、数珠等表示相应的数,理解6添上1是7,7添上1是8,8添上1是9。2.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在认数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等思维能力,以及初步的用数进行交流的意识和能力。3.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在数与物体个数的对应关系中体会数的价值,逐步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教学重点:6、7、8、9的认识和读、写。教学难点:理解6添上1是7、7添上1是8、8添上1是9;6、7、8、9的书写。教学准备:教师准备6-9数字卡片、方块图、数珠图,每人准备直尺、方块、数珠。教学策略:借助拨算珠和数线图,使学生感悟数的形成;通过演示法,帮助学生规范书写,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内化和建构。教学过程:复习回顾数一数,填一填,再把这些物品的个数从小到大排列。二、数一数,认一认1.出示例1主题图。观察图片,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谈话:课间小朋友们在户外打乒乓球。数一数,图中有几个小朋友,有几个乒乓球?通过看图,你还知道了什么?[预设]有8个小朋友在打乒乓球,有9个乒乓球;有7朵花、6个水杯、7面小红旗、9个苹果……学生说到什么,就把相关图片贴在黑板上。引导:这些人或物体的数量不一样。你能根据数量的多少,把他们分一分类吗?[预设]学生可能会把6个水杯、6个盆栽分一类,把7面小红旗、7朵花分一类,把8个小朋友、8个乒乓球拍分一类,把9个苹果、9个乒乓球分一类。结合学生回答,在黑板上把数量相同的人或物体分在一起。2.教师用集合圈将物体圈出来,边圈边介绍:像这样6个水杯、6个盆栽还可以用6根手指表示(伸出6根手指),用6个方块表示(贴出方块图)。指出:它们都可以用数字“6”表示。板书:6。提问:其余物体可以用几根手指和几个方块表示呢?数一数、摆一摆。用哪个数表示?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贴出手指图、方块图,并板书7、8、9这三个数。学生读数。3.提问:6还可以表示什么?7、8、9呢?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相应位置标上“……”,帮助学生体会数量相同的物体,都可以用同一个数表示。(设计意图:通过找一找、数一数、比一摆一摆活动,把物体的个数与认数联系起来,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同时明确物体个数相同时,可以用一个数表示,使学生初步感知抽象出数的过程。)三、拨一拨,写一写1.出示数珠。谈话:要想用数珠表示6,应该怎么拨珠子?先请学生上台示范拨,再请全体学生试着拨一拨,边拨边数数。明确:5添上1是6,6大于5。提问:你会继续拨珠,表示7、8、9吗? 学生合作拨珠后上台展示,教师引导学生体会:6添上1是7,7添上1是8,8添上1是9。 谈话:我们来写一写这几个数。教师示范在日字格中书写6、7、8、9。学生在课本上描6-9,写6-9。教师巡视指导。交流:写数时,要注意什么?教师展示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出示“数线”。谈话:“数线”是我们认数的好帮手,请你先填一填,再读一读。学生独立填数、读数,教师巡视指导。2.提问:仔细观察数的排列,你有什么发现?[预设]“数线”上从前往后数,数越来越大,从后往前数,数越来越小;6前面是5,后面是7;8大于6而小于9;从前往后数,6排在第7个等。教师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数线”,学生体会点与数的一一对应关系。(设计意图:教科书引导学生拨珠,再写一写6-9这几个数,在操作中明确“5添上1是6,6大于5,6添上1是7,7大6”从而感受6-9这几个数的内在联系和大小关系,体会这些数都是由这个基本计数单位连步累加的结果。指导学生写数时,注意引导学生由观察字形照样子描写,逐步过渡到独立写数。引学生先在直线上填填、再读一读0-9各数,帮助他们从抽象的层面体会0-9各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形成相应的认知结构。)四、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看图数数,把对应数量写在日字格里。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填写后交流填写时是怎样想的,体会物体位置的关系,区分几个与第几个的不同。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拿出直尺,先顺着读一读,再倒着读一读。提问:5离8近一些,还是离1近一些?学生借助直尺说清楚理由。引导学生在直尺图上画弧线箭头比较,初步感受往前数和往后数,为后续学习运算做好铺垫。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出示第一幅图,学生读懂题意。学生根据图形的数量填出相应的数,再进行大小比较。在学生交流过程中,说清楚如何比较数的大小。明确:数量只和物体的个数有关和大小、形状没有关系。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在日字格上练习写数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然后全班点评、反馈。五、课堂总结提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和幼儿园学习6、7、8、9相比,今天你有了哪些新收获?六、作业布置及设计:1.游戏活动:游戏尺。2.取出一把直尺,选择一个数作为起点,根据指令(如:从2开始,先往后跳5格,再往前跳3格)报出答案。一个数作为起点,根据指令(如:从2开始,先往后跳5格,再往前跳3格)报出答案。六、板书设计练习三课时教学设计:第2课时/总10课时课型:练习课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9页练习三的练习。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的练习,能熟练地数数、写数、读数;进一步认识9以内数的大小关系,掌握9以内数的分与合。2.进一步体会一一对应的思想,理解直线上点与数的对应关系;经历操作、比较等过程,感受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发展推理意识.3.体会生活中的数,培养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认真练习的习惯。教学重点:熟练掌握9以内数的含义,灵活应用9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难点:掌握9以内数的分与合。教学准备:课件教具学具作业单其他:(此项根据实际勾选)教学策略:通过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从而加深知识的复习。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从1数到9。(边数边用手指比出相应的数)二、基础练习1.完成练习三第1题学生数数、填空后,交流数数的方法。[预设]学生可能会2根2根地数筷子,3个3个地数苹果,4个4个地数蛋糕。追问:同样是筷子,填写的数量为什么不同?(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计量单位不同,数量也不同。让学生体会同样的数量可以有不同的表达,培养学生灵活掌握数数方法。)引导学生关注:计量单位不同,数量也不同。2.完成练习三第2题出示第1幅图。谈话:仔细观察,请你试着摆一摆、数一数红色方块和蓝色方块分别有多少个?再比一比哪种方块数量多?学生活动:(1)摆方块;(2)数个数;(3)说关系。引导学生用数与符号(8>6)表示红色方块的个数比蓝色方块多。教师相机板书。出示第2幅图,学生按照刚才步骤比较,教师板书:6>3。提问:红色方块的个数比绿色方块多吗?学生交流思考过程,可能会借助方块的个数直观地进行比较。(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式子8>6,6>3,推理出8>3。让学生在生活中初步感受大小关系的传递性。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式子8>6,6>3,推理出8>3。教师板书:→8>3。小结:因为8大于6,6大于3,所以8也大于3。要求:同桌一组,先摆一样多的小方块,比如5块,其中一人摆比5多的小方块,另一人摆比5少的小方块,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3.完成练习三第3题学生在书本上填一填,读一读。交流时,教师可以追问:为什么填这个数?[预设]5前面的数是4,5和7之间的数是6,7后面的数是8,等等。引导学生关注数的排列顺序与大小关系。4.完成练习三第4题学生看数接着画,交流:画的时候怎么想的?学生交流时,鼓励方法多样化。[预设]一个一个数,从4开始数到7;4往后数3个是7,所以画3个。如果学生第二种方法有困难,可以借助第2题的"数线"帮助理解。三、提升练习1.完成练习三第5题提问:把6颗糖果分给2人,可以怎样分?学生用学具分一分,说一说。全班交流时,引导学生有序、完整地说出6的分与合。追问:把7颗糖果分给2人,可以怎样分?学生先尝试有序的分一分,再结合学具,同桌一组互相说一说。2.完成练习三第6题谈话:挑战升级,观察图片,有序地将8、9的分与合写一写。学生独立完成,对于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学具支持。交流核对,有错误的学生修改答案。提问: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预设]8、9的分与合都是从1开始,左右两个数相邻,一直到几和1结束;8可以分成1和7,还可以分成7和1,1和7互换了位置。四、课堂总结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数有什么新的认识?【作业设计】戏活动:手指游戏。两人一组(可以和同学、老师或家人),一人用手指表示一个数,另一人根据提示猜数,猜对后快速报出这个数的所有分与合。板书设计:练习三8>66>38>3得数是6、7的加法课时教学设计:第3课时/总10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0~41页的例2、“试一试”和“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形象地体会并理解加法的含义,初步感受根据一幅图可以说三句话,认识一幅图一般可以写出两道有联系的加法算式,并能说明相应的加法算式表示的意思。2.借助“数线”这一直观工具,掌握加法计算的道理与方法,初步理解数数与加法运算的关系,并通过练习逐步优化方法,发展运算能力。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展观察、比较、抽象等思维能力,形成初步的用数和运算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加法的含义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一幅图根据“合起来”的数量关系可以写出两道加法算式。教学准备:教师准备6个小方块的图片,学生准备红花片、黄花片各6个。教学策略与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小朋友在公园练习轮滑的主题图以及标志桶图等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理解加法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2.直观演示法:利用小方块的图片、“数线”等直观工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加法的概念和计算过程,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可感。

3.操作实践法: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摆小方块、红花片和黄花片等,在实践中体会加法的含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合作学习法:在探索加法计算方法和理解“一图两式”等环节,安排学生同桌合作,通过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体会加法的含义1.看主题图,说图意谈话:周末,小朋友们在公园练习轮滑。看图,小朋友们被分成了几部分,分别有几人?[预设]小朋友们分成了两部分,有4个小朋友正在玩轮滑,2个小朋友坐在椅子上休息;4个女生,2个男生。提问:一共有几人在玩轮滑?指名回答。[预设]正在滑的有4人,休息的有2人,合起来就是6人;休息的2人和正在滑的4人,合起来是6人。(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主题图,让学生将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情境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描述图中的信息,为后续理解加法的含义做好铺垫。)2.操作小方块,初步体会加法的含义引导:拿出小方块,把我们刚才的思考过程表示出来。学生自主操作摆小方块。[预设]学生可能的摆法:左边摆4个小方块,右边摆2个小方块;左边摆2个小方块,右边摆4个小方块。提问:要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小方块,可以怎么办?指名回答。结合学生的回答,小结:要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小方块,就是把左边小方块的个数和右边小方块的个数合起来。(边说边用符号圈画)引导:你能列出算式表达我们的思考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把算式板书在相应的方块图下面。提问:为什么用加法算?结合学生的回答,用手势表达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方块,直观地感受两部分合起来的过程,从而初步体会加法的含义。不同的摆法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加法的交换律,为后面学习“一图两式”打下基础。)二、借助数轴,明确加法的计算方法1.结合情境,理解加法算式的意义指着4+2,提问: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同桌先互相说一说,再和全班分享。追问:又表示什么意思?小结:都表示把2和4这两个数合起来。(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让学生理解加法算式所表示的含义,即把两个数合起来。进一步巩固加法的概念,为后续计算方法的探索做好准备。)2.探索并交流加法的计算方法提问:4+2等于多少,我们可以怎么算?[预设]从4接着数数,4和2合起来是6,所以4+2=63.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数线”。谈话:我们可以借助“数线”把数数的方法进一步表达清楚。出示“数线”,边说边操作;先从0开始,画一条箭头指到4的弧线,表示第1个加数4,再继续数着画出另一个加数2,箭头最终指向的数就是算式的得数。提问:你能借助“数线”说清楚2+4的计算方法吗?同桌合作,在“数线”上画一画、数一数,明确2+4的计算方法。小结:借助“数线”,我们先画出第一个加数,再往后接着数,画出第二个加数,就能求得加法算式的得数。(设计意图:借助“数线”这一直观工具,让学生明确加法的计算方法是从第一个加数开始接着数第二个加数,使抽象的计算过程变得形象直观。同时,通过同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三、“一图两式”,深化对加法意义的认识1.观察“一图两式”,明确算式间的联系谈话:刚才,我们列算式解决了“一共有几人玩轮滑”的问题。提问:结合我们的思考过程,观察算式4+2=6,2+4=6,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呢?先和同桌说一说,再全班交流。[预设]两道算式的加数都是2和4;算式的意思都表示把2和4合起来,得数都是6;两个加数的位置互换了。说明:这两道算式是有联系的,它们可以解决同一个问题。小结:求图里一共有多少人玩轮滑,可以把正在玩的4人和休息的2人合起来(手势),列式4+2=6,也可以把休息的2人和正在玩的4人合起来(手势),列式2+4=6,它们的结果都表示玩轮滑的一共有6人。(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两道加法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深化对加法意义的理解,即不管加数的位置如何变化,它们的和都是相同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一图两式”可以解决同一个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2.完成“试一试”教师出示“试一试”的标志桶图,让学生看图,提问:你知道了什么?[预设]左边有6个红色标志桶,右边有1个蓝色标志桶,一共有7个标志桶(或者语序颠倒)。提问:你能列式解答一共有多少个标志桶吗?学生自主思考并交流,教师板书;提问:为什么用加法算?这里的表示什么意思?呢?学生交流,要求结合手势说明。提问:你是怎么算的?1+6呢?学生交流计算方法。结合学生的回答,小结:要算图中一共有几个标志桶,可以把6个红色标志桶和1个蓝色标志桶合起来,列式6+1=7;也可以把1个蓝色标志桶和6个红色标志桶合起来,列式1+6=7。一幅图一般可以列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这两道算式可以解决同一个问题,得数也是一样的。(设计意图:通过标志桶图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一图两式”的方法,理解加法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同时,通过提问为什么用加法算以及算式的意义,强化学生对加法的认识。)四、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提问:看图,说说第一幅图里,你知道了什么?出示算式:5+3=口。提问:这道算式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算的?这道算式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追问:要知道一共有多少只蝴蝶还可以怎样列算式?小结:两道加法算式看起来不太相同,但都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解决的是一共有多少的问题。出示第二幅图,提问:你能看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吗?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提问:这两道加法算式解答的是什么问题?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看图,完成第一组算式。提问:这两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求得的结果是什么?学生根据第一组算式的经验,完成后两组算式。小结:根据一幅图,我们可以写出两道加法算式,求出花片的总数。追问:是不是所有的图都能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呢?什么时候不能写出两道加法算式?拿出花片摆一摆。交流学生的作品,明确:识有当两堆花片的个数不一样多时,一幅图才能写出两道加法算式。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根据算式,先把图画完整,并根据图写出加法算式的得数。追问:6+2=□,在“数线”上怎么画?小结:通过“数线”,我们可以知道加法计算的方法就是往后接着数。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出示图,提问:仔细观察图,你知道了什么?[预设]一棵树上有4只鸟,另一棵树上有3只鸟;树上有3只黑色的鸟,4只黄色的鸟。提问:要求树上一共有几只鸟,可以列怎样的算式?学生自主列式计算。提问:你能再讲一个用这道算式计算的故事吗?先独立思考,然后在4人小组里交流。每组选择讲得最好的一个故事在全班分享。四、课堂总结提问:这节课学习了加法,加法表示什么意思?加法可以怎样计算呢?五、作业设计1.创作一幅数学连环画,讲一个用两道加法算式解决的故事。2.游戏活动:比比谁的卡片多——加法,这是一个两人游戏,每人准备一套1~9的数卡,并打乱顺序。每次每人出一张数卡,谁的数大,谁具有优先计算权,算出两个数的和,算对了两张卡片都拿走,算错了卡片归对方。游戏结束时,谁的卡片多谁赢。六、板书设计得数是6、7的加法一图两式4+2=62+4=66+1=71+6=76~9减几课时教学设计:第4课时/总10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数学书第42-43页例1和“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能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减数和差相同的除外)。2.会正确计算6、7、8、9减几。3.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减法的意义,感悟减法计算的算理和算法,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和运算能力。教学重点: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正确计算6、7、8、9减几。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减法的意义,感悟减法计算的算理和算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具学具作业单其他:(此项根据实际勾选)教学策略:1.情境教学法:通过小朋友在公园练习轮滑的主题图以及标志桶图等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理解减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2.直观演示法:利用小方块的图片、“数线”等直观工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减法的概念和计算过程,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可感。

3.操作实践法: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摆小方块、红花片和黄花片等,在实践中体会加法的含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合作学习法:在探索加法计算方法和理解“一图两式”等环节,安排学生同桌合作,通过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1+2 1+3 3+2 1+43-1 4-1 5-3 5-4每组的两道题有什么关系?二、探究新知,素养形成(出示课件)说一说,写一写1.例题:情境解读:周末,小朋友们相约在公园里玩轮滑,有的小朋友正在滑,还有的小朋友在休息。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参与轮滑活动?提问:一共有6人参加轮滑活动,正在滑的有4人,休息的有几人?一共有6人,正在滑的有4人,休息的有()人。一共有6人,休息的有2人,正在滑的有()人。说一说分别要求什么。从6人中去掉4人,是2人。从6人中去掉2人,是4人。观察的角度不同,找到的已知条件和提出的问题也会不同。你能用图表示出题意吗?从图中可知,“一共有6人”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正在滑的4人”,另一部分是“休息的2人”。一共有6人,休息的有2人,正在滑的有()人。用1个表示1人,试着画一画。从6人(总数)中去掉休息的2人(一部分),可列出减法算式。6-2=()小结:“一共的数量”里去掉其中一部分的数量,用减法计算。怎样计算6减几的算式呢?方法一:接着倒数从6接着倒数,5,4,3,2。6–4=()。方法二:根据加法来推导减法的结果根据一幅图中的信息,列出两道减法算式,这就是减法的“一图两式”。根据一幅图列出的两道减法算式,被减数相同,减数和差交换了位置,两道算式表示的含义不同。(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由与加法相同的情境图和相反的问题自然而然地引出减法算式,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实践等多种感官并用,把学习的过程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在理解减法含义的同时,逻辑思维水平也得到了提升。)2.教学“试一试”(出示课件)让学生看图,提问:你知道了什么?[预设]左边有6个红色标志桶,右边有1个蓝色标志桶,一共有7个标志桶。引导:这三句话我们还可以这样说,一共有7个标志桶,左边有6个红色标志桶,右边有1个蓝色标志桶。出示算式:7-1=□。提问: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算的?小结:根据这幅图我们也写出了有联系的两道算式。从7里去掉左边6个,就列成7—6=1,算出右边有1个;从7里去掉右边1个,就列成7-1=6,算出右边有6个。(设计意图:用过简单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并强化巩固一图两式。)二、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提问:看图,说说第一幅图里,你知道了什么?出示算式:8-5=口,8-3=□。提问:这两道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可以怎样算?出示第二幅图,提问:你能看图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吗?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看图,完成第一组算式。提问:这两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求得的结果是什么?学生根据第一组算式的经验,完成后两组算式。小结:根据一幅图,我们可以写出有联系的两道减法算式,解决“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的问题。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根据算式,先把图画完整,并根据图写出减法算式的得数。小结:通过“数线”,我们可以知道减法计算的方法就是接着倒数。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提问:仔细观察图,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表达三句话:一共有9只小兔,走了3只,还剩6只。根据图意,写出一道减法算式。[预设]9-3=6或者9-6=3。提问:你能再讲一个用这道算式计算的故事吗?(设计意图:通过看图列式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两个数相减,通过数线图这一直观工具,帮助学生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巩固用倒着数计算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通过编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算式与具体的生活情境相结合,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三、课堂总结提问:这节课学习了减法,减法表示什么意思?可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还知道了根据一幅图可以写出两道有联系的减法算式,在写减法算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四、作业布置:1.创作一幅数学连环画,讲一个用两道减法算式解决的故事;2.游戏活动:比比谁的卡片多——减法。板书设计:6—9减几6-4=6-2=7-1=7-6= 练习四课时教学设计(第5课时/总10课时)课型:练习课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4~45页的练习四。

教学目标:1.结合情境,借助"一图两式”,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熟练计算9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通过题组对比练习,体会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推理等思维能力,形成初步的数感。3.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体验加、减法计算的应用价值,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展合作交流能力,形成热爱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加、减法意义的深化理解,发展初步的运算能力。教学难点:体会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准备:师:课件0~9的数字卡片生:0~9的数字卡片教学策略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学生经历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而能熟练计算9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重点回顾:师:前段时间我们主要学习了那些内容?【预设】认识0到9的认数、读数、写数、0师:下面请小朋友们用小棒边摆边数,数到9,并用6~9之间的任意一个数字说一句话或讲一个小故事。师评价语:小朋友们真棒,不仅能用小棒边摆边数数,还能用所学的数字讲故事,太了不起了,老师必须要给你们点个赞!师: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和减法,你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说一说加法和减法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吗?学生自主思考后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回答,小结:加法表示把两个数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减法表示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谈话:今天我们就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加法和减法。检验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了解学生认知基础,巩固已学知识,将新旧知识系统地联系起来,便于教师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数学情感。引出课题,在“温故”的基础上“入题”,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加法和减法含义的理解师:瞧,体育课上小朋友正在老师的指导下,有序的分组进行跳绳比赛呢,你能用三句话说一说图意吗?生描述【预设】有5个人在跳绳,有2个人在甩绳,一共有7个人。师:你能根据这幅情境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吗?生描述师点评提问:算式5十2=7是什么意思?算式2十5=7呢?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这两道算式都表示把正在跳的5人和甩绳的2人合起来,求出的是一共有7人,根据一幅图我们可以写出有联系的两道加法算式。师:跳绳比赛结束后,他们又举行了乒乓球比赛,哪位小朋友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幅情境图呢?生描述【预设】一共有7个人打乒乓球,有2个人在打,有5个等。师:你能根据这幅情境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吗?生描述师点评提问:算式7—2=5是什么意思?算式7—5=2呢?这两道算式有什么关系?根据学生回答,小结:这两道算式都表示从总共的7人中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根据一幅图,我们可以写出两道有联系的减法算式。2.第2题。画一画,算一算。00123458679提问:你能根据右边的算式,在"数线”上画出计算的过程,写出算式的得数吗?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5+4=001234586799—5=师:说说可以怎样算?你能试着画一画,算一算吗?提问:比较两道算式"数线”上的画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小结:通过"数线”上的箭头方向,可以看出加法是往后接着数,减法是往前倒数。3.第3题。算一算,比一比。6+2=8-6=1+8=6+2=8-6=1+8=9-1=7+1=8-7=师:算一算,比一比,每组的两道题有什么关系?生描述师点评小结:看来加减法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呢,找到这些联系能帮助我们又好又快地计算。提问:每组算式中,你还能想到哪一道减法算式?补充在每组算式的下方。4.第4题师:老师知道小朋友的小手一定很痒痒了,很想动手做游戏吧!别急,先看图说说游戏规则。生描述并分组比赛,师点评。5.第5题。6+3=9-2=8-1=6-3=1+6=7-4=4+4=8-4=8+1=1+7=9-8=6-0=通过前面的练习,小朋友们对加减法的计算一定更加熟练了,你能用1分钟挑战完成这些口算题吗?1分钟计时口算,学生独立完成。师点评集体核对、统计,关注学生的错题6.第6题。看图说话并列式唱歌的有3人,跳舞的有4人,一共有()人。+=树上原来有8个桃,小猴摘了2人,树上还剩()个。-=生描述师点评提问:第一幅图为什么用加法算?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追问:如果求跳舞的有几人,又该怎样列式计算呢?第二幅图为什么用减法算?算式表示什么意思?7.第7题。先看图讲用加法或减法计算的故事,再写出算式。全班交流用加法计算的故事。提问:小朋友讲了许多用加法计算的故事,你能说一说怎样的故事用加法计算呢?生看图描述,如:玩旋转飞机的有4人,玩旋转木马的有4人,玩旋转飞机和旋转木马的一共有8人。4+4=8小结: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全班交流用减法计算的故事。提问:怎样的故事用减法计算呢?小结: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8.第8题。按照排列规律,袋子里各应放什么?[预设]有些小朋友可能描述不清楚,教师要加以引导。生描述,明确排列规律师点评9.思考题。想一想,填一填。把2根短绳连在一起,要打()个结。把3根短绳连在一起,要打()个结。照这样,把9根短绳连在一起,要打()个结。生描述,师点评提问:仔细观察,你发现绳子数和结的个数有怎样的关系明确:绳子数比结的个数多1(结的个数比绳子数少1)。追问:照这样,9根绳子连在一起,要打几个结?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设计意图:练习设计围绕前面学习的重点,形式多样,具有层次性。在重视基础训练的基础上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既巩固了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又加深了学生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并在练习中体会感悟简单的推理过程,其中第7题的练习教学还有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1、怎么样?玩游戏、做智力题开心吗?2、在这节课里你学到了哪些本领?你是怎么想的?作业设计与布置:作业布置:创作一幅包含数字6~9的情境图,和爸爸妈妈描述图中的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板书设计:练习四001234586796+2=7+1=1+8=8-6=8-7=9-1=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课时教学设计(第6课时/总10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数学书46页,47页例4,例5,及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知道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2.能比较熟练的口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算式。教学重点:通过联系实际情景,体会连加连减的意义和理解运算顺序。教学难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如何用语言表达数字的问题,同时学会倾听。教学策略方法: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材的特点,再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情境较好的进行切入,通过生活情境中连续发生的事情使学生明确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教学准备:课件教具学具作业单其他:(此项根据实际勾选)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想要拿到鲜花展的门票必须连闯以下关口。1.口算6十2=7十1=1十8=8一6=8一7=6十3=9一2=7一4=1十7=9一8=6一0=5十4=二、新授课(一)例4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算式。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来开始数学之旅吧!瞧,地上原来有4盆花,女同学运来3盆花,男同学运来2盆花。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甲同学:地上原有4盆花,女运来3盆花,男同学运来2盆花,一共有多少盆花?可以怎么想?从图上看,发现了什么?甲同学:用4个正方体表示原来花的盆数,3个正方体表示女同学运来的盆数,2个正方体表示男同学运来的盆数,可以怎么想?生:4十3十2=师:4十3表示什么意思?4十3十2又表示什么意思?连着两个加号算式叫连加算式。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师:同学们,刚才甲同学用自的方法做出来了,其他同学还有想法吗?乙同学:用接着画一画,算一算的方法。乙同学:数轴上有9个点,0到4画了一条弧线,表示原来有4盆花,女同学运来3盆花,怎么画?男同学运来2盆花,又可以怎么画?我们画好之后,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说一说?算(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引导,课件演示等方式,把连加的探究过程生动地展示出来。使学生顺利地理解连加的意义和计算顺序,进而理解算理,理解本质。)(二)例5师:刚才我们学习了连加算式,现在请同学们观察摘向日蔡的这幅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能提什么问题?A同学:瓜架上原来有8朵向日蔡,第一次摘下3朵,第二次摘下1朵,提的问题是:还剩几朵?连起来说一说?把8朵向日葵分成几部分?要求还剩几朵?可以怎么想?从总数里先去掉一部分,再去掉另一部份。B同学:可以用8个正方体表示8朵向日蔡,笫一次去掉3朵,第二次去掉1朵。可以怎样列式?8一3一1=师:8一3一1叫连减算式,8一3一1可以怎样计算?你怎么想的?同学们还有其它的想法吗?C同学:还可以用接着画一画,算一算的方法。师:第一条弧线是从0-8,表示原来有8朵向日蔡,第一次摘下3朵,怎么画弧线,第二次摘了1朵,又可以怎么画弧线?后面画的两条弧线分別表示什么意思?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连加,连减算式,知道了有两个加号的算式叫连加算式,有两个减号的算式叫连减算式,连加算式的算法是从左边算起,连减算式的算法也是从左边算起。下面,让我们带着连加,连减的知识完成今天的练习吧。(设计意图:从实物直观操作逐步过渡到线上,将算理的理解进一步推进,利用已有经验和知识迁移,推出连减的计算方法,这样获得的知识印象更深刻。)(三)认识加减混合师:请观察想想做做的第一题,图1想一想,车上原来有4人,第一次准备上车3人,第二次准备上车1人,一共有多少人?生:4+3+1=8师:请同学观察第一题的图2,车上原来有7人,下车2人,又上车3人?可以怎样列式,怎样计算?生:7-2+3=师:从计算题中,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生:最后一道题既有加法又有减法……和(设计意图:在教学时,让学生描述主题图中的动作过程,并联系过程列式和运算,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算式及运算顺序。)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47页想想做做第2题。师:创建绿色校园的活动正在我们学校积极开展,植物既能绿化我们的家园,又能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你们看,又有一位小朋友来植树了,谁能说说这幅图的含义?怎么列式计算?生:原本有6棵树要种。又要增加2棵树,对应的加法算式是6+2=8。种了3棵树,还剩8-3=5。师强调每幅图右下角的小点表示的是事情发生的顺序。2.完成教材第47页,想想做做第4题。师:下面开始我们的挑战,看谁算的又对又快又准确。计时1分钟。(1)学生独立计算。(2)学生汇报结果,教师点评。(设计意图:题目的设置旨在加强学生对加减法算式的进一步理解,掌握计算顺序,再次巩固计算,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及运算能力。)三、作业布置:1.作业:47页的第2、3、4题。四、课堂小结和加减混合的内容,计算时要注意计算顺序,合起来用加法,去掉,用减法。板书设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连加:4+3+2=9,先算4+3=7,再用7+2=9连减:8-3-1=4,先算8-3=5,再算5-1=4加减混合:7-2+3=8,先算7-2=5,再算5+3=8练习五课时教学设计(第7课时/总10课时)课型:练习课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8页练习五第1-6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巩固9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能运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2.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语言表达,发展初步的观察、比较、推理能力。3.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初步感悟数学的模型价值。教学重点:9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口算。教学难点:感悟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广泛应用价值。教学准备:师:课件生:数字卡片、加号和减号教学策略与方法:通过具体算式,复习口算方法,利用编小故事,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谈话: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又是什么呢?可以举例说一说。学生举例3道算式,教师板书在黑板上。提问:这3道算式,你们都会算吗?独立思考,算一算。组织学生汇报口算过程,复习口算方法。小结:不管是哪一种算式,都是先算前面两个数,再将结果与第三个数进行计算。2.组织学生同桌“我来出题,你来答”游戏。要求:同桌两人,每人轮流用数卡及运算符号卡摆出9以内的口算题,对方读出算式并报出结果,共玩4轮。游戏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桌互评,说一说自己和同桌在游戏中的优秀表现和有待进步的地方。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练习来巩固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相关知识。(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引入,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学生的汇报口算过程以及游戏环节中,对9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进行巩固,并且趁机引入课题。)二、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五第1题提问:先不计算,仔细观察这三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发现:每一组的上下两道算式,三个数都是相同的,但是运算符号不同。追问:三个数相同,运算符号不同,它们的结果会相同吗?先想一想,再计算出结果来验证自己的想法。组织学生小组汇报口算过程,并说一说为什么结果不同。在全班交流讨论中明白:虽然数相同,但是符号不同,结果也不相同。组织学生再次汇报口算过程,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复习口算方法。小结:不管是哪一种算式,都是先算前面两个数,再将结果与第三个数进行计算。2.完成练习五第2题学生独立答题,全班汇报、反馈。提问:这三道算式,你们能用简洁的语言分别编一个小故事吗?在四人小组内,每人任意选择一道算式,说给你的组员听。学生在小组内根据算式编故事后,教师组织学生汇报故事,学生边听同伴的故事边判断他编的故事符不符合要求。追问:同一道算式,为什么同学们编的故事各不相同呢?在交流讨论中,引导学生明白这些故事表面上不同,但数量之间的关系是一样的,都可以用同一道算式表示。3.完成练习五第3题提问:想一想,这道题是什么意思?教师组织学生思考、交流,弄懂题目的含义,每一步计算的结果都参与后续的运算。然后组织学生同桌口算比赛,第一轮结束交换题组再比一次,看看谁算的又快又准。比赛结束后需要对错误的原因进行反思,培养学生严谨的计算习惯。4.完成练习五第4题提问:左边的表格里有几个横行?几个竖行?右边的表格呢?和同桌指一指、说一说每个横行和竖行分别是哪三个数。学生在心里想连加算式并口算出答案,教师组织反馈,全班汇报并核对结果。追问:同学们刚刚都是按照从左往右或者从上往下的顺序将三个数连加的。以左边表格的横行为例,除了1+3+3=7,还可以有不同的列式方法吗?预设:算式是3+3+1=7。还可以从右往左将三个数相加,列出的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思考,发现:观察表格的角度不同,列出的连加算式也不同,但是运算时的顺序及运算结果是一样的。5.完成练习五第5题提问:图中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图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分组训练轮滑的?组织学生规范地表达清楚图意:一共有9个小朋友在学轮滑,第一批滑走了3个小朋友,第二批又滑走了3个小朋友,还剩下3个小朋友。学生独立列出算式9-3-3=3。追问:9-3-3=3,算式里有3个3,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对应图中的哪些小朋友呢?6.完成练习五第6题启发思考:右图中的三条彩带下面都对应着一些“拳头”,是什么意思?你能看明白吗?和你的小伙伴们说一说吧。预设:是用拳头来比一比、量一量它们分别有多长的。追问:真好,那彩带的长度分别可以用几来表示呢?预设:第一根彩带4,第二根是2,第三根是3。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准确表达:第一根彩带相当于有4个拳头那么宽,第二根有2个拳头那么宽,第三根有3个拳头那么宽。进一步明确:这里的拳头是一样大的,一样宽的。提问:所以,要求三条彩带一共有多长就怎么办?预设:把三条彩带的长度合在一起,也就是把拳头的数量加起来。学生完成算式填空后,追问:得数“9”表示什么意思呀?结合学生的回答,在此明确这里的“9”表示彩带总共有9个拳头那么宽。追问:生活中还可以用身体的那些部位量物体的长度呢?学生举例,老师适当评价。(设计意图:通过各题的练习,加强学生对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口算方法的巩固,并且在题目中让学生结合算式编故事、利用情景图写算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学生的读图能力。)三、课堂总结引导:在4人小组内和小伙伴们轮流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收获。总结:同学们,在本课的练习和游戏中,你们对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含义的理解一定更深入了,运算能力也有了进一步地提高,还体会到数学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今后继续保持对数学的热爱,合作研究,相信你们一定会探索出更多的数学知识。(设计意图:通过课堂总结以及回顾,使本节课所学知识系统化,加深学生印象。)【作业设计】游戏一:“你来出题,我来算”。课间和你的朋友,或者在家里和你的家人,一起玩一玩出题算题的游戏。一人用数卡、符号卡摆出算式,另一人口算报出结果,比一比谁答对的题数多。游戏二:“你来出题,我来编”。课间和你的朋友,或者在家里和你的家人,一起玩玩出题编故事的游戏。一人用数卡、符号卡摆出算式,另一人编出与算式对应的故事,比一比谁的故事更准确、贴合。游戏三:“你讲故事,我来摆”。游戏二还可以反过来玩,一人讲故事,另一人摆出对应的算式,并口算出结果。板书设计:练习五(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从左往右复习1:回顾与整理课时教学设计(第8课时/总10课时)课型:复习课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9~50页的复习。教学目标:1.在复习中进一步理解6~9个数的含义,并感受数的大小关系,为用数表示物体和事物的顺序,能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感受加减法内在联系。2.在探索加法表和减法表排列规律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发现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和推理能力。3.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口算。教学难点:发现加法表和减法表中蕴含的规律。教学准备:师:课件0~9的数字卡片生:0~9的数字卡片教学策略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计算理解6~9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过程:一、回顾与整理1.回顾单元学习内容师:同学们,回顾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哪些数?学会了哪些计算?先想一想,再和同桌交流。【预设】学习了6~9各数的含义、读写和大小比较;学会了计算9以内的加减法、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师评价语:看来大家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都有较深的印象。(设计意图:设置提问,师生互评,生生互评,落实多元评价。)师:今天,我们就回顾和整理我们学过的数与运算。2.梳理数的含义及大小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用数来说明什么有多少,你能用上我们学过的数说一句话吗?学生先互相说一说,再进行全班交流,鼓励学生尽可能说的和同伴不一样。师:非常好!数和我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出示“数线”)看,这条“数线”上排列着我们认识的数,请你先补充缺少的数。学生交流填写的数,再按顺序从小到大读一读、从大到小读一读。师:请你说说,“数线”上的数是如何排列的?【预设】在“数线”上,从左往右,数越来越大;从右往左,数越来越小;相邻两数相差1。师:在“数线”上,我们很容易看出数的大小关系。结合“数线”,5<口和8>口>口你觉得可以怎么填写?先自己填一填,再和同桌交流。【预设】在“数线”上,5右边的数都比它大,我们可以填6、7、8、9;同样的,8>口>口是三个数比较大小,要找到两个比8小的数,我们只要在“数线”上从8开始依次往前倒着数,就能有序地找到。小结:这是我们第一次碰到三个数比较大小,可以结合“数线”观察,将三个数甚至多个数进行排序,再比较。你能像这样再选择几个数进行大小比较吗?学生选数、排序,并汇报算式。3.整理加减运算的含义出示图片师:花灯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民俗工艺品。仔细观察图片,试着讲一个用加法解决的故事,并写出算式。【预设】小兔花灯有4个,小鱼花灯有3个,合起来一共有7个花灯。列出的算式是4+3=7和3+4=7。小结:加法表示的是把两个部分合起来。提问:根据这幅图我们还能讲出减法的故事,谁来试一试?【预设】一共有7个花灯,去掉4个小兔花灯,还有3个小鱼花灯,算式是7-4=3;还可以表示一共有7个花灯,去掉3个小鱼花灯,还有4个小兔花灯,算式是7-3=4。小结:从总数中去掉其中一部分,就能求出另一部分。一般情况下,根据一幅图我们都能写出两道有联系的加法算式和两道有联系的减法算式。4.整理加法和减法算式出示加法表(局部,教材30页练习二的第8题)。谈话:我们之前就梳理过加法表,并且从中发现了很多规律,谁来回顾。【预设】竖着都是按照1加几排列的,横着都是按照几加1排列的出示完整的表格。提问:同学们能够从竖着看、横着看、斜着看三种不同的视角来观察、发现加法表中含有的规律,这是我们观察表格的好方法。这个单元我们又学习了很多加法算式,想一想,你能不能接着整理学过的加法算式呢?和同桌说一说,并在表格中填一填。引导学生核对、交流。提问:在本单元,我们还学习了很多减法算式,先在表格中试着整理,并和同桌说说是怎样排列的。组织学生上台核对,并介绍自己排列的方法。与其他同学分享。【预设】减法表竖着是按照几减1、几减2、几减...这样排列的;横着都是按照2减几、3减几、4减儿...这样排列的,而且从减1起有序地排列。小结:同学们将我们学过的加减法算式整理成了两张非常清晰的表格,不仅有利于发现算式中蕴含的规律,也有利于我们又好又快地计算。师:同学们可以自己读一读两张表格中的算式,可以横着读一读,也可以竖着读一读,还可以斜着读一读。任意指一道算式,请学生说出得数。同桌互相指着算式说得数。任意指一道算式,请学生说说怎样计算、得数是多少?在说三道有联系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三、课堂总结师: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是如何复习的?你又有怎样收获?作业设计与布置:1.算式卡片,结合加减法,表自己制作一套算式卡片。2.手速大比拼,将打乱的算式卡片进行快速整理,比一比谁整理的又快又好。板书设计:复习11.理解6~9个数的含义2.感受数的大小关系3.为用数表示物体和事物的顺序4.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感受加减法内在联系复习2:练习与应用课时教学设计(第9课时/总10课时)课型:复习课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数学书第50-51页练习与应用1—7题教学目标:1.在练习中进一步理解数的含义与大小关系,体会加减法相关计算之间的关系,提高1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能力;感受加减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能根据要解决的问题说明自己的思考过程或想法,发展初步的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2.在层次分明的复习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整理复习的习惯,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模型意识。3.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初步养成认真书写的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学重点:1.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口算。教学难点:1.理解并正确解答加减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师:课件生:学具教学策略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前面的理解,在数轴上描述出各个数的位置,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算式的含义,熟练计算6—9的加减法。教学过程:导入交流回顾,引入课题用卡片出示加减法算式,让学生口算得数。结合口算题,选择相应的算式请学生说一说表示的含义。明确:把两个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谈话:上节课我们复习了6——9各数的含义、大小比较以及相关的计算,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二、练习与应用1.完成“练习与应用”第1题出示第1题图片。谈话:体育课上,老师正带领着几位同学玩老鹰捉小鸡游戏。请你数一数,做游戏的小朋友有几位?排在第1的是哪位小朋友,戴帽子的小朋友排在第几呢?(学生在图片上圈出两个男孩)提问:中间的女孩被“拐走”后,戴帽子的小男孩排第几呢?指出:同样是7,为什么表示的不一样呢。明确一个数可以表示数出的物体一共有几个,也可以表示一个物体排在第几个位置上。板书:一共几个,第几个。2.完成“练习与应用”第2题出示第2题图片。提问:数一数,中间的方框中有几个圆片。你能看懂这个问题的意思吗?试着自己想一想、画一画。要求:和同桌交流,你们的画法都正确吗?学生汇报,并补充不同的画法。指出:中间圆片的数量为7,用小于号连接,说明左边的圆片数量要比7少,右边的圆片数量要比7多。讨论: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你的画法吗?板书:□<7<口。强调: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不仅要关注数量也要关注符号。在这里,从左往右,三个数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3.完成“练习与应用”第3题出示第3题图片。谈话:“数线”不仅是我们认数的好朋友,也是我们计算的好朋友。你能看懂这两幅“数线”图的含义吗?看一看,想一想,写出算式并和同桌交流。学生完成后全部交流。提问:为什么第1题是加法,而第2题是减法?小结:通过“数线”上的箭头方向,可以看出加法是往后接着数,减法是往前倒数。4.完成“练习与应用”第4题出示第4题图片。要求:观察图片,填写括号中的数,并写出解决问题的算式。学生依次看图,结合填空的三句话说清图片含义。提问:说一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