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广东省广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0-2021学年广东省广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0-2021学年广东省广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0-2021学年广东省广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0-2021学年广东省广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广东省广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本试题共8页,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信息填写清楚、准确,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粘贴处。2.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3.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得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及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像《镜花缘》里所描写的君子国一般的社会。礼并不带有“文明”或是“慈善”,或是“见了人点个头”、不穷凶极恶的意思。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比如在缅甸有些地方,一个人成年时,定要去杀几个人头回来,才能完成为成年礼而举行的仪式。我们在旧小说里也常读到杀了人来祭旗,那是军礼。——礼的内容以现代标准去看,可能是很残酷的。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这一点来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就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网,逃得脱还可以骄傲、得意。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而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是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即使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不会不能自已。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礼治从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孔子一再地用“克”字,用“约”字来形容礼的养成,可见礼治并不是离开社会,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秩序了。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了这一前提,因之它的秩序可以用礼来维持。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不管一种生活的方法在过去是怎样有效,如果环境一改变,谁也不能再依着老法子去应付新的问题了。所应付的问题如果需要团体合作的时候,就得有个大家都接受都同意的办法,要保证大家在规定的办法下合作应付共同问题,就得有个力量来控制各个人了。这其实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谓“法治”。(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礼治秩序》)材料二:客观地讲,“礼治秩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环境下,对维持社会的稳定起过决定的作用,正如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所说,“旧日中国文明最使人惊异者,即是其社会秩序恒自尔维持,若无假乎强制之力”。而且,礼的作用不仅在于提供给人们一些行为规范以维持社会秩序,更在于通过这些外部的规范来起到教化的作用,启发和涵养人们内在的理性自觉,不断培育人们的道德心,从而提高人们的道德境界。当道德境界提升到一定高度后,人们的行为就会由礼的约束进为道德自觉,由他律进为自律,达此道德境界,人的内心高度自由,行为则于礼无不自然相合。在潜移默化中将人引向道德之途,于不知不觉中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培养人的道德自觉,这就是礼的教化之功,也是礼治所赖以运作的内在机制。正是这种代代相传的传统教化,使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得以历经数千年而依然完好地保存流传下来,这是与中国同时代的其他文明古国无法做到的。而且,“礼”中的很多优秀合理的成分,如尊老爱幼、孝敬父母、谦虚礼让等好的传统直到今天依然对我们富有教育意义。这些都是“礼治秩序”的积极作用。但是,从整个历史发展、社会进化的角度来看,它的消极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它阻碍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尤其使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严重滞后。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代科学曾有过辉煌的成就,四大发明极大地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然而近四百年欧洲近代科学取得了辉煌成就,我们却远远落后了。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过于崇拜、依赖传统,因循守旧,躺在老祖宗的成果上睡大觉。其次,“礼治”往往被封建统治者利用,成为反对变革、维护封建制度的屏障。从汉武帝开始,历代的封建统治者都极力推崇儒学,提倡礼教,尤其是到了皇权专制空前强化的明清时代。再次,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在无形中扭曲了人格,压抑了人性,容易使人形成一种畸形心理。礼治社会的另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民主、法治意识的淡薄甚至可以说是缺失,人们只知道承担义务,不知道行使权利。(摘编自张璐《乡土中国“礼治秩序浅析”》)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并不带有“文明”“慈善”的意思,以现代标准去看,礼的内容是很残酷的。B.礼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礼是由社会舆论所维持的,不需要外在的机构来维持。C.一直以来,在乡土社会中,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所以乡土社会的秩序主要依靠“礼”来维持。D.如果我们不过于崇拜、依赖传统,不躺在已有的成果上睡大觉,我们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就不会严重滞后。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只要符合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就算是残酷的行为或做法,也是符合礼治秩序的。B.材料二认为“礼”中有诸如尊老爱幼、孝敬父母、谦虚礼让等优秀合理成分,这与材料一中的礼可能是残酷的观点矛盾。C.礼治秩序在特定的时期与环境下对维持社会的稳定和教化百姓有积极的作用,但在社会进步与科学发展方面也有一定的消极作用。D.鲁迅先生的小说《狂人日记》用“吃人”形象地表现出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对人的压抑与扭曲。3.下列各项中,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在印度某些偏远部族,丈夫死了之后,在丈夫的葬礼上要用火烧死他的妻子。B.封建社会,上到帝王将相,下到普通百姓,在家族祭祀中都有比较严格的程序和要求。C.没有做过大夫的曾子在弥留之际发现自己躺在大夫专用的席子上,就命儿子把席子换掉。D.过人行横道时,行人红灯停,绿灯行,行驶的机动车辆遇行人过斑马线时停车礼让。4.材料一中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5.在传统的结婚习俗中,男方准备彩礼,女方准备嫁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地方出现了“天价彩礼”的现象,很多情侣因为彩礼问题而结束感情。现在《民法典》明确规定“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请运用材料中“礼治”与“法治”的相关内容对上述现象进行简析。【答案】1.C2.B3.D4.①举例论证。以“缅甸有些地方通过杀人来完成成人礼”“旧小说中的杀人祭旗”等为例,论证“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也可以很野蛮”。

②对比论证。将“礼”与“法律”“道德”进行比较,指出礼是从教化中养成的使人主动服膺于传统的习惯。5.①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在过去的婚姻习俗中,男方准备彩礼,女方准备嫁妆。这种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嫁娶的生活问题。大家都遵循这一传统行事,这就是礼治。

②但是现在出现“天价彩礼”,传统的效力无法得到保障。《民法典》做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的规定,就是要通过法律控制不良习俗,这就是法治。【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曲解文意。“礼的内容是很残酷的”以偏概全。材料一第一段“礼的内容以现代标准去看,可能是很残酷的”。只是“可能”。B.“礼是由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张冠李戴。材料一第四段“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D.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材料二第二段“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过于崇拜、依赖传统,因循守旧,躺在老祖宗的成果上睡大觉”,这是我国近代科学发展严重滞后的原因之一。没有这个原因,并不一定没有这个结果。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这与材料一中的礼可能是残酷的观点矛盾”表述错误。从材料一第一段“礼的内容以现代标准去看,可能是很残酷的。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可知,这两种观点不矛盾。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材料一主要讲“礼”的作用,“过人行横道时,行人红灯停,绿灯行,行驶的机动车辆遇行人过斑马线时停车礼让”属于“法”,不属于“礼”,不能用来支撑材料一观点。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第一段中“比如在缅甸有些地方,一个人成年时,一定要去杀几个人头回来,才能完成为成年礼而举行的仪式”,通过举出缅甸的一些地方风俗论证了“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的观点,同时,举出“我们在旧小说里也常读到杀了人来祭旗,那是军礼”例子,这里都是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第二自然段中“如果单从行为规范这一点来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第四段中“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这两部分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将法律与礼的运作机制进行了对比,来说明礼是从教化中养成的使人主动服膺于传统的习惯。同时,文中还运用了道理论证。第三段中“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就很重视服礼的主动生”,作者此处引用《论语•学而》中的“富而好礼”,论证“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人服礼是主动的。【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解答本题,要从“礼治”和“法治”两个角度分别加以分析,阐明题干中的内容哪一部分是属于“礼治”所规范的,哪一部分“法治”所要求的。同时必须指出,“礼治”和“法治”的效力的不同,特别是“礼治”所不能校正,所不能达到的地方,要用“法治”去规范治理。在传统的结婚习俗中,男方准备彩礼,女方准备嫁妆。这一种约定俗成,人们自觉按照这种俗约去做,没有外界的强制和督促,这就体现了“礼治”的作用。而“天价彩礼”的出现,虽有其原因,已经严重背离的正常社会常规,甚至危害到了社会的稳定,而此时传统礼治却无法纠正这种现象。就如材料一最后一段“所应付的问题如果需要团体合作的时候,就得有个大家都接受都同意的办法,要保证大家在规定的办法下合作应付共同问题,就得有个力量来控制各个人了。这其实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谓‘法治’”所说的那样,当传统礼治不规范纠正这种行为时,《民法典》适时出现,有效地解决了高价彩礼问题。这就是法治。(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高速公路上的森林[意大利]卡尔维诺寒冷有千百种形式、千百种方法在世界上移动:在海上像一群狂奔的马,在乡村一窝猛扑的蝗虫,在城市则像一把利刃截断道路,从缝里钻入没有暖气的家中。那天晚上,马可瓦多家用尽了最后的干柴,裹着大衣的全家人,看着暖炉中逐渐黯淡的小木炭,每一次呼吸,就从他们嘴里升起云雾,再没有人说话,云雾代替他们发言:太太吐出长长的云雾仿佛在叹气,小孩们好像专心一意地吹着肥皂泡泡,而马可瓦多则一停一顿地朝着空中喷着云雾,好像喷发转瞬即逝的智慧火花。最后马可瓦多决定了:“我去找柴火,说不定能找到。”他在夹克和衬衫间塞进了四五张报纸,以作为御寒的盔甲,在大衣下藏了一把齿锯,在家人充满希望的目光的跟随下,深夜走出门,每走一步就发出纸的响声,而锯子也不时从他大衣里冒出。到市区里找柴火,说得倒好!马可瓦多直向夹在两条马路中间的一小片公园走去。公园里空无一人,马可瓦多一面研究光秃秃的树干,一面想着家人正牙齿打颤地等着……小米开尔哆嗦着牙齿,读一本从学校图书室借回来的童话,书里头说的是一个木匠的小孩带着斧头去森林里砍柴。“这才是要去的地方,”小米开尔说,“森林!那里就会有木柴了!”他从一出生就住在城市里,从来没看过森林,连从远处看的经验也没有。说到做到,跟兄弟们组织起来:一个人带斧头,一个人带钩子,一个人带绳子。跟妈妈说再见后就开始寻找森林。走在路灯照得通亮的城市,除了房子以外看不到别的:什么森林,连影子也没有。也遇到过几个行人,但是不敢问哪儿有森林。他们走到最后,城里的房子都不见了,而马路变成了高速公路。小孩就在高速公路旁看到了森林:一片茂密而奇形怪状的树林淹没了一望无际的平原。它们有极细极细的树干,或直或斜;当汽车经过,车灯照亮时,发现这些扁平而宽阔的树叶有着最奇怪的样子和颜色。树枝的形状是牙膏、脸、乳酪、手、剃刀、瓶子、母牛和轮胎,遍布的树叶是字母。“万岁!”小米开尔说,“这就是森林!”弟弟们则着迷地看着从奇异轮廊中露头的月亮:“真美!”小米开尔赶紧提醒他们来这儿的目的:柴火。于是他们砍倒一株黄色迎春花外形的杨树,劈成碎片后带回家。当马可瓦多带着少得可怜的潮湿树枝回家时,发现暖炉是点燃的。“你们在哪里拿的?”他惊异地指着剩下的广告招牌。因为是胶合板,柴火烧得很快。“森林里!”小孩说。“什么森林?”“在高速公路上,密密麻麻的!”既然这么简单,何况柴火又用完了,效仿孩子们还是值得的。马可瓦多又带着锯子出门,朝高速公路走去。公路警察阿斯托弗有点近视,当他骑着摩托车做夜间巡逻时应该是要戴眼镜的:但他谁也没告诉,怕因此影响他的前途。那个晚上,阿斯托弗接到通知说高速公路上有一群野孩子在拆广告招牌,便骑车去巡查。高速公路旁怪模怪样地张牙舞爪的树木陪着他转动,大近视眼的阿斯托弗细细察看。在摩托车灯的照明下,撞见一个大野孩子攀爬在一块招牌上。阿斯托弗刹住车:“喂,你在上面干什么,马上给我跳下来!”那个人动也不动,向他吐舌头。阿斯托弗靠近一看,那是一块乳酪广告,画了一个胖小孩在舔舌头。“当然,当然。”阿斯托弗说,并快速离开。过了一会儿,在一块巨大招牌的阴影中,照到一张惊骇的脸。“站住!别想跑!”但没有人跑:那是一张痛苦的面像,因为有一只脚长满了鸡眼。“哦,对不起。”阿斯托弗说完后就一溜烟跑掉了。治偏头痛药片的广告画的是一个巨大的人头,因痛楚用手遮着眼睛。阿斯托弗经过,照到攀爬在,上方正想用锯子切下一块的马可瓦多。因强光而眼花,马可瓦多蜷缩着静止不动,抓住大头上的耳朵,锯子则已经切到额头中央。阿斯托弗好好研究过后说:“喔,对,斯达巴药片!这个广告做得好!新发现!那个带着锯子的倒霉鬼说明偏头痛会把人的脑袋切成两半!我一下就看懂了!”然后很满意地离开了。四周那么安静而寒冷。马可瓦多松了一口气,在不太舒适的支架上重新调整位置,继续他的工作。在月光清亮的天空中,锯子切割木头低沉的嘎嘎声远远传送开来。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米开尔从童话书中获得灵感,做出去森林里砍柴的决定,这一细节十分符合其儿童的身份,也使情节展开合理化。B.小孩们在高速公路旁看到了森林,并看到树叶的形状像牙膏、脸、乳酪等,遍布的树叶是字母,表明孩子们极富想象力和他们的天真可爱。C.“马可瓦多蜷缩着静止不动,抓住大头上的耳朵,锯子则已经切到额头中央”,这幅画面看似滑稽,但实则蕴含着作者对马可瓦多的同情。D.“马可瓦多松了一口气”“锯子切断木头低沉的嘎嘎声远远传开来”这两处描写,表现了马可瓦多躲过警察巡查后侥幸但依旧沉重的心情。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作者通过排比和一系列比喻,生动地表现了寒冷来势汹汹、无孔不入,给人以强大的压迫感。B.马可瓦多一家人在寒冷中呼出的气息像各种云雾,既表现了不同人物的形象特点,也是用诙谐幽默的方式反映沉重的生活,堪称“含泪的笑”。C.卡尔维诺十分注重小说细节的前后呼应,比如警察阿斯托弗是近视眼却不敢戴眼镜这一细节,对于后文情节的展开就是至关重要的。D.本文开篇从全知视角出发,单一叙事角度贯穿始终,为我们讲述了马可瓦多的一次“幸运”的经历。8.小说多次提到“寒冷”,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卡尔维诺的作品在荒诞中蕴藏着真实,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6.B7.D8.“寒冷”是对外部环境特征的强调:开头的环境描写,为马可瓦多一家设置了极度窘迫的生存环境;“寒冷”是情节发展的条件,为下文马可瓦多和小米开尔兄弟出门找柴取暖的情节做了铺垫;“寒冷”是对人物心境的烘托,结尾处通过描写环境的安静和清冷,衬托了马可瓦多内心的无奈、孤独和凄凉;“寒冷”是对小说主旨的揭示,寒冷的不仅仅是天气,更是以马可瓦多为代表的底层人窘迫的社会处境,表达了对他们艰辛生活和不幸命运的同情。9.荒诞的主要体现:情节荒诞。如小米开尔误把广告招牌当做森林(马可瓦多知道了小米开尔拆的是广告牌还要学习小米开尔的做法),警察阿斯托弗把广告牌上的假人当成真人、把锯广告牌的马可瓦多当成假人等情节,都是违背现实的,带有明显的荒诞性;笔法(设定)荒诞。小说情节是对现实生活的夸张变形。如现实生活中,城市里不可能没有树木,上学的小孩也不可能没有见过树木,而作品却把小米开尔写成连树和广告牌都分不清,是对现实生活进行夸张变形的荒诞笔法。真实的主要体现:塑造的人物真实。马可瓦多和家人的处境都是当时社会生活中底层人物的真实处境;情节发展符合逻辑。如马可瓦多为什么会出门找木柴、马可瓦多为什么会同意拆广告牌、正在拆广告牌的马可瓦多为什么没被发现等情节,都有前文的呼应与合理的解释;用荒诞的手法反映了真实的社会状况。底层百姓在极度严寒和窘迫中,往衣服里塞报纸御寒、砍柴取暖,马可瓦多和家人走投出路以至于要拆广告牌虽然荒诞,但也反映了穷苦百姓为了生计不顾一切寻找出路的悲惨真相,这些都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B.“表明孩子们极富想象力和他们的天真可爱”表述错误。根据文意可知,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照应上文“他从一出生就住在城市里,从来没有看见过森林”。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D.“全知视角……单一叙事角度贯穿始终”表述错误。比如小米开尔误把高速公路旁的广告牌当作森林,然后予以拆解的情节就属于有限视角,故称不上“单一叙事角(全知视角)度贯穿始终”。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根据文意,由“寒冷……在城市则像一把利刃截断道路,从缝里钻入没有暖气的家中……每一次呼吸,就从他们嘴里升起云雾,再没有人说话,云雾代替他们发言:太太吐出长长的云雾仿佛在叹气”可以得知,此处的环境描写在于展示严酷的自然环境及马可瓦多一家窘迫的生存环境。由“而马可瓦多则一停一顿地朝着空中喷着云雾,好像喷发转瞬即逝的智慧火花”“马可瓦多一面研究光秃秃的树干,一面想着家人正牙齿打颤地等着他”“小米开尔哆嗦着牙齿,读一本从学校图书室借回来的童话,书里头说的是一个木匠的小孩带着斧头去森林里砍柴”等可以得知,正是因为“寒冷”的逼迫,才会促使马可瓦多和小米开尔兄弟出去找柴,这样就推动了后面情节的发展。由“马可瓦多家用尽了最后的干柴,裹着大衣的全家人,看着暖炉中逐渐黯淡的小木炭,每一次呼吸,就从他们嘴里升起云雾,再没有人说话,云雾代替他们发言:太太吐出长长的云雾仿佛在叹气,小孩们好像专心一意地吹着肥皂泡泡,而马可瓦多则一停一顿地朝着空中喷着云雾”可知,马可瓦多家用尽了最后的干柴,陷入一片寒冷之中,马可瓦多一家人在寒冷中呼出的气息像各种云雾,既表现了不同人物的形象特点,这样写在于烘托马可瓦多一家在“寒冷”状态下的内心的无助、孤独和凄凉。另外,小说极力描写“寒冷”的状态,首尾都描写了环境的寒冷,首尾照应,突出了以马可瓦多为代表的底层人的生存境况,并借以表达作者对这他们的同情,有暗示小说主题的作用。【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及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作者用荒诞的手法反映了真实的社会状况,反映了穷苦百姓为了生计不顾一切寻找出路的悲惨真相,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同情。题干中给出具体的答题方向,作答时提出“荒诞”和“真实”的表现然后列举文中的具体例子分析即可。结合“这就是森林”“他惊异地指着剩下广告招牌。因为是胶合板,柴火烧得很快”“既然这么简单,何况柴火又用完了,效仿孩子们还是值得的。马可瓦多又带着锯子出门,朝高速公路走去”“在摩托车灯的照明下,撞见一个大野孩子攀爬在一块招牌上……那个人动也不动,向他吐舌头……画了一个胖小孩在舔舌头”“过了一会儿,在一块巨大招牌的阴影中,照到一张惊骇的脸……阿斯托弗说完后就一溜烟跑掉了”等分析,可见情节的荒诞性。结合“他从一出生就住在城市里,从来没看过森林,连从远处看的经验也没有”“小孩就在高速公路旁看到了森林:一片茂密而奇形怪状的树林淹没了一望无际的平原”等分析,现实生活中,城市里不可能没有树木,上学的小孩也不可能没有见过树木,而作品却把小米开尔写成连树和广告牌都分不清,是对现实生活进行夸张变形的荒诞笔法。而“真实”主要表现在:①塑造人物的真实性,马可瓦多和家人都是当时社会生活中底层人物的代表,真实可信;②情节设计符合逻辑,具有艺术真实性,如介绍小米开尔“从一出生就住在城市里,从来没看过森林,连从远处看的经验也没有”,使后面他把广告牌当成树林的情节显得合理可信;叙述阿斯托弗的近视以及他不戴眼镜的原因,为下文阿斯托弗没看见蜷缩着的马可瓦多这一情节的展开埋下伏笔;③荒诞中蕴涵真实,用荒诞的手法反映了真实的社会状况。结合“他在夹克和衬杉间塞进了四五张报纸,以作为御寒的盔甲”“既然这么简单,何况柴火又用完了,效仿孩子们还是值得的。马可瓦多又带着锯子出门,朝高速公路走去”“在月光清亮的天空中,锯子切割木头低沉的嘎嘎声远远传送开来”等分析,底层百姓在极度严寒和窘迫中,往衣服里塞报纸御寒、砍柴取暖,都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行为虽然荒诞,但也反映了穷苦百姓为了生计不顾一切寻找出路的悲惨真相。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大师字君威,幼而爽悟。好学,无所不窥,善缀文。备知前代故事,若指诸掌:商较当世人物,皆得其精。弱冠,州将贺兰宽召补主簿。宽当时位望,又与大师年事不侔,初见。言未及终,便改容加敬,曰:“名下故无虚士。今者非以相劳,自望坐啸有托耳。”每于私室接遇,恒尽忘年之欢。俄而以资调补左翊卫率,寻除冀州司户参军。炀帝初,改州为郡,仍除信都司户书佐。及大业暮年,王涂弛紊,居官者率多侵渔,皆致润屋;大师独守清戒,无所营求,家产益致窘迫。郡丞鞠孝棱益相叹服,曰:“后于岁寒,此言于公得之。”十年,迁渤海郡主簿。及窦建德据有山东,被召为尚书礼部侍郎。武德三年,被遣使京师,因送同安公主,遂求和好。使毕,还至绛州,而建德违约,又助世充抗王师于武牢。高祖大怒,命所在拘留其使。世充、建德寻平,遂以谴徙配会州。大师既至会州及为《羁思赋》以见其事侍中杨恭仁时镇凉州见赋异之召至河西深相礼重日与游处大师少有著述之志,常以宋、齐、梁、陈、魏、齐、周、隋南北分隔,南书谓北为“索虏”,北书指南为“岛夷”。又各以其本国周悉,书别国并不能备,亦往往失实。常欲改正,将拟《吴越春秋》,编年以备南北。至是无事,而恭仁家富于书籍,得恣意披览。宋、齐、梁、魏四代有书,自余竟无所得。居二年,恭仁入为吏部尚书,大师复还会州。武德九年,会赦,归至京师。尚书右仆射封德彝、中书令房玄龄并与大师亲通,劝留不去,曰:“时属惟新,人思自效,方事屏退,恐失行藏之道。”大师曰:“昔唐尧在上,下有箕山之节,虽以不才,请慕其义。”于是俶装东归。家本多书,因编缉前所修书。贞观二年五月,终于郑州荥阳县野舍,时年五十九。既所撰未毕,以为没齿之恨焉。所制文笔诗赋,播迁及遭火,多致失落。(节选自《北史·李大师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大师既至会州/乃为《羁思赋》以见其事/侍中杨恭仁时镇凉州/见赋异之/召至河西/深相礼重/日与游处/B.大师既至会州/乃为《羁思赋》以见其事/侍中杨恭仁时镇凉州/见赋异之/召至河西/深相礼重日/与游处/C.大师既至会州/乃为《羁思赋》/以见其事侍中杨恭仁/时镇凉州/见赋异之/召至河西/深相礼重日/与游处/D.大师既至会州/乃为《羁思赋》/以见其事侍中杨恭仁/时镇凉州/见赋异之/召至河西/深相礼重/日与游处/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因此时身体尚未强壮,称弱冠。B.炀,隋朝第二个皇帝谥号,表达了对其生前德政的肯定褒扬。C.礼部,古代官署名,常举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等事。D.所在,文中指所在官员,现代指存在的地方,也指地方、处所。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大师才华出众,得人礼遇。李大师从小好学,无所不读,擅长写文章;州将贺兰宽颇有名望,与李大师交谈后改变容仪更加敬重,每每在内室里接待,当作忘年之交。B.李大师清康自持,为人称道。大业末年,政治腐败,当官的大多使吞百姓财产都成了留户,李大师独守清戒,不谋求私利,家产日益窘迫,受到了郡丞鞠年技的称颂。C.李大师身逢乱世,仕途困顿。李大师受爽建德派遭出使京城,而窦建德帮助王世充抵抗朝廷军队。李大师被高祖下令拘留,在平定王世充、窦建德后,被发配到会州。D.李大师隐归乡里,勤于著述。李大师对南人和北人记载本国历史不完备、不真实的状况不满。拒绝朋友们的挽留,回到家乡,仿效《吴越春秋》以编年体编辑南北历史。13.李大师为什么“俶装东归”?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14.请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荀子《劝学》)(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答案】10.A11.B12.D13.①准备完成少时著述(编修史书)之志;②仰慕箕山之节,归隐家乡。14.(1)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土壤里的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2)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超过学生,懂得道理有早有晚,学术技艺有专门学习或研究,如此罢了。【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子大意是:李大师到了会州后,就写了《羁思赋》来载录自己的事。侍中杨恭仁当时镇守凉州,看见赋文而感到惊异,召他到河西,用重礼相待,天天跟他一同游玩相处。“侍中杨恭仁”是“时镇凉州”的主语,应在“侍中杨恭仁”前面断开,排除C、D;“日”意思是“天天,整天”,作“与游处”的时间状语,意思是“天天跟他一同游玩相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褒扬”错误。古代谥法,去礼远众称“炀”,因此“炀”是“贬抑”。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D.“南人和北人记载本国历史不完备、不真实”错误。原文是“各以其本国周悉,书别国并不能备,亦往往失实”,是记本国历史完备,记别国历史不完备、不真实。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言文信息,归纳概括文言文相关内容要点的能力。结合“大师少有著述之志”“家本多书,因编缉前所修书”,可知是准备完成少时著述(编修史书)之志;再结合“昔唐尧在上,下有箕山之节,虽以不才,请慕其义”可知是仰慕箕山之节,归隐家乡。【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即“利爪牙,强筋骨”,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爪牙”,爪子和牙齿;“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黄泉”,地下泉水;“用”,因为,由于;“一”,专一。(2)“不必”,不一定;“贤”,超过;“术业”,学术技艺;“专攻”,专门学习或研究。参考译文:李大师字君威,从小就很有悟性。好学,无所不读,善于作文。详尽地知道前代先例,就像数着自己的手指;研究比较(品评)当世人物,都能得到精华。刚成年,州将贺兰宽召他,补任主簿。贺兰宽当时有名望,又与李大师的年资不相等,初次见面,话还没谈完,便改变容仪更加尊敬。说:“盛名之下没有虚士。现在不仅要辛苦你,还指望你能代我之劳,使我清闲。”每次在内室接待,常常尽情得到忘年之乐。不久以资历调补左翊卫率。不久改任冀州司户参军。炀帝初年,改州为郡,仍任信都司户书佐。到大业末年,政治松弛混乱,当官的大多侵吞百姓财产,都成了富户;李大师独守清戒,没有经营追求,家产日益窘迫。郡丞鞠孝棱更加叹服,说:“岁寒而知松柏,大师当之无愧。”十年,迁任渤海郡主簿。等到窦建德占据太行山以东,召李大师为尚书礼部侍郎。武德三年,被派遣出使京城,因送同安公主,就请求和好。出使完毕,回到绛州,窦建德违背和约,又帮助王世充在武牢抵抗朝廷的军队。高祖大怒,命所在官员拘留窦建德的使者。不久,平定王世充、窦建德,就把李大师谴责发配到会州。李大师到了会州后,就写了《羁思赋》来载录自己的事。侍中杨恭仁当时镇守凉洲,看见赋文而感到惊异,召他到河西,用重礼相待,天天跟他一同游玩相处。李大师从小就有志于著述,常认为宋、齐、梁、陈、魏、齐、周、隋是南北分隔时期,南人在书中称北人为“索虏”,北人在书中称南人为“岛夷”。又,各人的书都把本国记载得很详细,而对别国记得不完备,也往往不真实。他常想改正,将仿照《吴越毒秋》,以编年体叙述南北历史。当时没有事情,杨恭仁家有很多藏书,能够任意翻阅。宋、齐、梁、魏四代都有史书,其余的都无所得。过了两年。杨恭仁入京任吏部尚书,李大师又回到会州。武德九年,遇赦免,回到京城。尚书右仆射封德彝、中书令房玄龄都与李大师亲密往来,劝他留下不要离开,说:“此时正是更新时期,每个人都在想着为国效力,你在正当侍奉君王之际隐退,恐怕违背了出世入世之道。”李大师说:“古代唐尧在位时,下面仍有隐于箕山的气节之士。我虽然没有才能,但羡慕那种义行。”于是整理行装东归。家里本来就有许多书,于是编辑以前所编修的书。贞观二年五月,在郑州荥阳县乡间住宅去世,时年五十九岁。他所撰写的书没有完毕,死不瞑目。所写的文章诗赋转传或被焚,大多失落。(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②占断:占尽。蘋洲烟雨:指长满草、烟雨空蒙的风光。③镜湖: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15.下列对诗歌赏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华灯纵博”三句追忆往事,发表感慨。前两句重现了当年词人与同僚纵情博弈、策马射猎的场景。B.“酒徒”两句,把成为“渔父”的自己置于“封侯者”之中,对比鲜明,“独”字突显出词人归隐的释然自安和恬然自得。C.“占断”一句,极烟水迷离之致,尽逍遥容与之意,诗情画意,境界全出,充分体现了词人用笔蕴蓄的特点。D.词中“谁记”“独去”“占断”“元自”“何必”等词语,层层转折,步步蓄势,在表现感情方面起了重要作用。16.结合对全词的理解,赏析“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一句的妙处。【答案】15.B16.①这两句的意思是,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

②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时,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而陆游在此表达不需要皇帝恩赐,自己也能享有镜湖山水。借用贺知章典故翻出新意,含蓄地表现了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自己内心的愤慨不平之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语言、技巧的能力。B.“‘独’字突显出词人归隐的释然自安和恬然自得”错误,从词中可知,“独”字应是突显出孤家寡人、顾影自怜之意。“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是说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封侯拜将,而自己只能做一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牢骚。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首先理解诗句的意思。“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意思是“镜湖本来就属于像我这样的闲适之人,又何必非要你‘官家’赐与不可呢”。结合注释三“镜湖……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可知,这里使用贺知章的典故,贺知章是告老还乡,皇帝赐予镜湖,而词人自己却是被迫做了“江边渔父”,这里一方面用贺知章告老还乡和诗人被迫隐逸做对比,表达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壮志难酬的愤慨,另一方面通过对皇帝“多此一举”的赏赐来暗示诗人不甘心作闲人,表达报效国家的理想愿望和对统治者的不满之情。(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两句通过写“木”“金”的变化,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2)韩愈在《师说》一文中提出,对于老师的选择,无关年龄长幼和身份贵贱,择师的标准应该是“______,_______”。(3)李白的诗歌中常以“梦”字入诗,或营造一种梦幻瑰丽的意境,或给人一种恍然若梦的感觉,抑或借梦境写现实的生活,凡此种种,都有一种如梦如幻的审美感受,比如他的诗句“_____,___”。【答案】①.木受绳则直②.金就砺则利③.道之所存④.师之所存也⑤.我欲因之梦吴越⑥.一夜飞度镜湖月【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容易写错的字:“直”“砺”“度”。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到了唐代,印章作为一种辅助艺术,便和书法、绘画紧密地就联系在一起了。当时的一些书画家在自己的书画作品上钤盖印章来增加艺术情趣。这种_________的艺术形式,经过历代不断探索、创造、补充、完善,到了今天,书画上的钤印,已成为整个书画艺术中_________的组成部分了。一般说来,同在书画作品上的印重,分“姓名章”和“闲章”两类。姓名章盖在作品_________的下边或左边,印章的大小,随落款字体的太小而不同,不论款字大小,印章都应小于款字。“闲章”的形式多样,内容多为名言警句,这些“闲章”与书画内容有着内在的联系,而且也体现出作者的思想情操、艺术修养、品格学识,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性,有助于观者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作品,起到了“闲章”不闲的作用。()。平板处加印可使其平正,空虚处添印可使其变化,失重处加印可使其充实。正如现代书画大师潘天寿所讲的那样:“中国印章的朱红色,沉着、鲜明、热闹而有刺激力,在画面题款下用一方或两方名号章,往往能使全幅的精神提起。”可谓___18___。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别具匠心弥足珍贵署名画龙点睛B.别具匠心不可或缺签名相得益彰C.十分独特不可或缺署名画龙点睛D.十分独特弥足珍贵签名相得益彰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书画上一方方印章,在不同的位置上,有不同的调节作用。B.书画上一方方印章,有不同的调节作用,可放在不同的位置上。C.正是书画上一方方印章,被放在不同的位置上,才会产生不同的调节作用。D.加盖了一方方印章的书画,在不同的位置上,有不同的调节作用。20.文中画横线处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平板处加印可使其充实,空虚处添印可使其变化,失重处加印可使其平正。B.平板处加印可使其变化,空虚处添印可使其充实,失重处加印可使其平正。C.空虚处添印可使其平正,平板处加印可使其变化,失重处加印可使其充实。D.先重处加印可使其充实,平板处加印可使其变化,空虚处添印可使其平正。【答案】18.C19.A20.B【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十分独特:非常特别,独一无二的,单独具有的,与众不同的。别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修饰“艺术形式”,突出形式的特别,选用“十分独特”。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不能少一点。弥足珍贵:形容十分珍贵、非常珍贵。修饰“组成部分”,强调“书画上的钤印”不可缺少,选用“不可或缺”。署名:在书信、文件或文稿上签署姓名。签名:即自己写自己的名字,表示认可、承担责任或义务。语境讲在作品上签署姓名,选用“署名”。画龙点睛: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根据前面“在画面题款下用一方或两方名号章,往往能使全幅的精神提起”分析,这样用名号章,能使全幅的精神提起,使内容生动等,应用“画龙点睛”。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衔接连贯的能力。括号前标点句号,选择CD会导致句子缺少主语,排除CD。根据括号后面“平板处”“空虚处”“失重处”等分析可知,此处讲的是位置的不同。“可使其平正”“可使其变化”“可使其充实”是讲调节作用。也就是说在不同的位置,所起的作用不同。应该先说“位置”,再说“调节作用”,排除B。故选A。【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搭配不当,“平板处”“平正”,“空虚处”“变化”,“失重处”“充实”搭配不当,应改为“平板处”“变化”,“空虚处”“充实”,“失重处”“平正”:“平板处”是指单调,没有变化,此处加印,可以使其富有变化;“空虚处”是指空洞,空白之处,添印可以补充其内容,使其充实;“失重处”指布局失衡,加印可以帮助维持平衡,使其平正。只有B项修改正确

故选B。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法流畅。不超过35个字。近日,记者从中山大学获悉,人类病毒学研究所张辉团队关于新冠病毒新型纳米颗粒疫苗的科研成果最近已在国际顶级免疫学期刊《免疫》发表。病毒所团队在抗感染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长期致力于研究用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预防及治疗的纳米颗粒疫苗。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该团队先后尝试了161种不同组合的疫苗研发,最终筛选出两种强效疫苗设计方案。该研究得到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和中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等的支持。【答案】张辉团队关于新冠疫苗的成果已在《免疫》发表。该计划已经得到了国家的支持。【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主要信息在开头的导语部分,即“人类病毒学研究所张辉团队关于新冠病毒新型纳米颗粒疫苗的科研成果最近已在国际顶级免疫学期刊《免疫》发表”。以下具体介绍团队研制情况,压缩时忽略不计:“病毒所团队在抗感染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长期致力于研究用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预防及治疗的纳米颗粒疫苗。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该团队先后尝试了161种不同组合的疫苗研发,最终筛选出两种强效疫苗设计方案”。结尾“该研究得到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和中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等的支持”,说明研制的意义、影响和得到的支持,属于主要信息之一。结合以上分析,确定答案为:张辉团队关于新冠疫苗的成果已在《免疫》发表。该计划已经得到了国家的支持。22.阅读下面文字,并回答问题。空旷的天空下,一片同样空旷的田野上,一个瘦弱的男孩,漫无目的地走着。他穿过几块摇曳的稻田,穿过水边茂密的林子,路过柳条垂落的池塘,踏上一座细窄摇晃的小木桥,爬上高高的河堤,坐在大河旁,看着立满鱼鹰的小船如何在声韵水影中缔造五光十色的捕鱼盛宴,看着热闹的水面重新归于平静。白帆远去,夕阳如血,映照着袅娜缠绕的炊烟、稀疏矮小的草房子、纵横交错的河流。童年的生活虽然贫苦,但是充满了乐趣。那时的孩子每日在大千世界中领略自然光影声色的变幻,日升日落,月圆月缺,四季流转。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帆船远去,夕阳西下,映照着袅娜缠绕的炊烟、稀疏矮小的草房子,河流纵横交错。”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答案】①运用修辞手法,色彩对比鲜明,画面感更强烈。原句以“白帆”借代“帆船”,与“夕阳如血”构成强烈的对比,色彩鲜明;改句只交代了画面元素帆船及夕阳,但缺少色彩描写。

②运用整句,句式整齐,节奏和谐。原句“袅娜缠绕的炊烟、稀疏矮小的草房子、纵横交错的河流”均为偏正短语,句式整齐,朗朗上口;改句变作散句,不够紧凑,缺乏音韵美和节奏美。【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的能力。“白帆”用了借代的手法,借代“帆船”。“夕阳如血”,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本体是“夕阳”,喻体是“血”,形象生动地表现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