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 期末数学复习专题讲义(知识归纳+典例讲解+同步测试)-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 (含详解)(苏教版)_第1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 期末数学复习专题讲义(知识归纳+典例讲解+同步测试)-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 (含详解)(苏教版)_第2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 期末数学复习专题讲义(知识归纳+典例讲解+同步测试)-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 (含详解)(苏教版)_第3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 期末数学复习专题讲义(知识归纳+典例讲解+同步测试)-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 (含详解)(苏教版)_第4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 期末数学复习专题讲义(知识归纳+典例讲解+同步测试)-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 (含详解)(苏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专题讲义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知识点归纳】一.简单的统计表1.统计表定义:是表现数字资料整理结果的最常用的一种表格.是由纵横交叉线条所绘制的表格来表现统计资料的一种形式.统计调查所得来的原始资料,经过整理,得到说明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过程的数据,把这些数据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在表格中,就形成“统计表”.2.统计表构成及格式:一般由表头、行标题、列标题和数字资料四个主要部分组成,必要时可以在统计表的下方加上表外附加.(1)表头应放在表的上方,它所说明的是统计表的主要内容.(2)行标题和列标题通常安排在统计表的第一列和第一行,它所表示的主要是所研究问题的类别名称和指标名称,通常也被称为“类”.(3)表外附加通常放在统计表的下方,主要包括资料来源、指标的注释、必要的说明等内容.统计表分类:统计表形式繁简不一,通常是按项目的多少,分为单式统计表与复式统计表两种.只对某一个项目数据进行统计的表格,称为单式统计表,也称之为简单统计表.统计项目在2个或2个以上的统计表格,称之为复式统计表.1.按作用不同:统计调查表、汇总表、分析表.2.按分组情况不同:简单表、简单分组表、复合分组表.(1)简单表:即不经任何分组,仅按时间或单位进行简单排列的表.(2)简单分组表:即仅按一个标志进行分组的表.(3)复合分组表:即按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进行层叠分组的表.【典例分析】例1:六一儿童节,学校进行歌咏比赛,7位评委给张华的打分如下:评委1234567打分92909588859790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张华的平均分是91分.分析:根据平均数的应用和求平均数的方法解答即可.解:去掉一个最高分97分,最低分85分;其他五位评委打的平均分是:(92+90+95+88+90)÷5=455÷5=91(分);答:张华的平均分是91分;故答案为:91.点评:此题属于简单的统计和求平均数问题,根据求平均数的方法,总数÷份数=平均数,列式计算即可.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步骤:1.标题:根据统计表所反映的内容,在正上方写上统计图的名称;2.画出横、纵轴:根据纸张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横轴跟纵轴(射线),并在交点处写上0,然后注明横、纵轴分别表示什么(还要写上单位);3.在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4.在纵轴上,根据数值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5.画图:按照数据大小,在与水平射线互相垂直的射线上找到相应的位置,然后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注明数量.【典例分析】例1:五名学生进行投篮比赛,编号依次是1号、2号…5号,投篮成绩如图.(1)2号投中最多,是14个;5号投中最少,是6个.(2)平均每人投中9个.(3)投中个数比平均数少的学生号码是:3号和5号.分析:观察条形统计图可知:一个长方形格代表一个球,那么1号投中9个球,2号投中14个球,3号投中7个球,4号投中9个球,5号投中6个球;(1)根据直条的长短,确定几号投中的最多或最少,进而确定投中的个数;(2)用5个人投进球的总个数,除以总人数5,即可求得平均每人投进的个数;(3)根据上题的结果,确定出投中个数比平均数少的学生号码.解:(1)2号投中最多,是14个,5号投中最少,是6个;(2)(9+14+7+9+6)÷5,=45÷5,=9(个);(3)因为平均每人投进9个,所以投中个数比平均数少的学生号码是3号和5号.故答案为:2,14,5,6,9,3号和5号.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统计图,能从统计图中获取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再根据基本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三.以一当五(或以上)的条形统计图制作:(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条,作为纵轴和横轴.(2)在水平射线(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3)在纵轴上确定单位长度,并标出数量的标记和计量单位.(4)根据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标上标题.(5)若条形太小可适当在条形内画上颜色等区分.作用:可以清楚的反映数量,便于比较.以一当五(或以上)的条形统计图:数据较大,这些数据中,变化的范围也较大,为了节省纸张,美观,选择单位长度较大.按照题目给出的数据,先确定间隔大小,尽可能多的使数据与我们分配的数据重合.【典例分析】例1:如图显示了四个同学的身高.图表中没有学生的名字,已知小刚最高,小丽最矮,小明比小红高,请问小红的身高是()A、150厘米

B、125厘米C、100厘米

D、75厘米分析:运用排除法,去掉最高和最矮,再由小明比小红高判断余下的两个.解:小刚最高,小丽最矮,那么小红就不是最高的150厘米和75厘米;还剩下125厘米和100厘米,由于小明比小红高,那么高的125厘米就是小明的身高,较矮的100厘米就是小红的身高.故选:C.点评:本题需要从统计图上找出四个升高数据,再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进行排除和推理.提高题:例2:如图是甲、乙、丙三个人单独完成某项工程所需天数统计图.请看图填空.①甲、乙合作这项工程,8天可以完成.②先由甲做3天,剩下的工程由丙做,还需要20天完成.分析:①设这项工程的工作量为单位1,所以可以写出甲的工作效率和乙的工作效率,然后用单位1除以甲与乙的工作效率之和;②先求出丙的工作效率,然后用总的工作量减去甲3天的工作量,用剩下的工作量除以丙的工作效率即可;解:①设这项工程的工作量为单位1,可知甲的工作效率:1÷15=,乙的工作效率:1÷20=,1÷(+),=1÷,=8(天);答:甲、乙合作这项工程,8天可以完成.②丙的工作效率:1÷25=,(1-×3)÷,=÷,=×25,=20(天);答:还需要20天完成.故答案为:8,20.点评:此题的关键点是设这项工程的工作量为单位1,然后根据工作量与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的关系来做题.四.两种不同形式的单式条形统计图1.条形图定义: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条形,条形的宽度必须保持一致,然后把这些条形排列起来,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条形统计图.它可以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量.

2.单式条形统计图只表示一种数据的变化情况,比较简单.【典例分析】例1:看图回答问题.

(1)哪个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多?多多少?(2)从统计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信息?分析:(1)先分别求出第一季度和第三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再比较哪个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多,进而求出多的具体的数量即可;(2)从统计图中我还能发现以下信息:一月销售120箱,二月销售110箱,三月销售130箱,七月销售195箱,八月销售190箱,九月销售185箱;其中二月销售的箱数最少,七月销售的箱数最多;等等.解:(1)第一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120+110+130)÷3,=360÷3,=120(箱),第三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195+190+185)÷3,=570÷3,=190(箱),190>120,190-120=70(箱);答:第三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多,多70箱.(2)从统计图中我还能发现以下信息:一月销售120箱,二月销售110箱,三月销售130箱,七月销售195箱,八月销售190箱,九月销售185箱;其中二月销售的箱数最少;七月销售的箱数最多;等等.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根据信息解决问题;也考查了求平均数的方法: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同步测试一.选择题(共8小题)1.如图是“北京一徐州”沿线各大站的火车里程表.里程/千米北京﹣天津西148北京﹣济南495北京﹣徐州814814﹣148求的是()之间的路线.A.北京到徐州 B.济南到徐州 C.天津西到徐州2.李明调查了五个同学的身高,数据如下表.姓名李明王芳赵兰刘玉李琴身高(cm)14113913814314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刘玉的身高最高 B.刘玉一定比其他同学吃的多 C.赵兰最矮3.如图是某班一些孩子上月的读书情况统计图.如果有4个孩子读了4本书,有5个孩子读了5本书.那么有()个孩子读了6本书.A.1 B.2 C.3 D.64.条形统计图可以通过条形的()看出数量的多和少.A.长短 B.宽窄 C.颜色5.如图是四位同学语、数成绩总分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语文成绩最高A.A、 B.B、 C.C、 D.D、6.根据统计结果,你认为a选项的数值大约是()比较合理.A.10 B.12 C.16 D.247.如图,()可以表示下面哪种情况的统计.A.4个学生期末数学考试成绩 B.四年级喜欢各项运动的男女生人数 C.小明1﹣﹣8岁的身高 D.蛋糕店的草莓蛋糕和芒果蛋糕最近5天的销售情况8.下面这三幅统计图都反映了去年12月的空气质量情况,要想清楚地表达出各种空气质量所占百分比的情况,应该选择统计图()A.第一幅 B.第二幅 C.第三幅 D.以上三幅都可以二.填空题(共8小题)9.在一幅条形统计图中,用0.8厘米表示200吨,要表示750吨的数量,直条应当画厘米.10.如图所示,条形图是去年某地10月的天气情况统计.(1)晴天天数比阴天和雨天天数的总和还要多天.(2)晴天天数比雨天的倍多天.11.看图回答问题.光明小学举行“爱我中华”书法、绘画作品展.下面是六年级各班上交作品情况统计图(1)六年级一共上交书法作品件.(2)六年一班上交的书法作品比绘画作品少件.(3)六年二班上交书法作品件数是绘画作品件数的倍.(4)六年三班上交书法作品和绘画作品件数的最简整数比是.12.如图显示了四个同学的数学比赛成绩:图表中没有学生的名字,大力说:我不是最后一名;小名说:我的名次在小芳的前面;小芳说:我的名次在大力的前面;小红说:我的名次在小芳的后面.请问小名的成绩是.13.下面是我们学校三年级植树情况统计表,根据下面的统计表制成统计图.班别1班2班3班4班树数量9478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1)统计图中1小格表示棵树.(2)三年级班的同学植树最多,达到棵;班的同学植树最少,只植了棵.(3)三年级同学植树总数共棵.(4)4班的植树总数是2班的倍.(5)4个班平均植树棵.14.看图填空.如图,甲、乙、丙三人各集邮票3张、5张和4张,乙给甲张时,三个人的邮票同样多.15.王叔叔元旦乘火车从郑州出里程千米发去旅行,途经徐州、南京,最后到达无锡.结合图、表回答问题:里程/千米郑州﹣﹣﹣徐州349徐州﹣﹣﹣南京348南京﹣﹣﹣无锡301①徐州到无锡的里程是千米.(先在图上画一画,再计算.)②火车从郑州出发,平均每时行驶95千米,行驶7时后,距离最近.16.小熊文具店为了了解钢笔、铅笔、橡皮和尺子的销售量,做了如表所示的记录.钢笔铅笔橡皮尺子卖的最多,卖的最少.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三.判断题(共5小题)17.复式统计表可以表示多组数据,单式统计表只能表示一组数据(判断对错)18.条形统计图一定比统计表好.(判断对错)19.在一幅条形统计图中,用2厘米表示90万吨,那么用4厘米表示180万吨.(判断对错)20.在生活中统计一组数据,可以制成条形统计图表示.(判断对错)21.在同一个条形统计图中,每小格表示的数量多少可以不相等.(判断对错)四.应用题(共5小题)22.期间,王老师要带领小红、小明、小军、小丽4名同学坐火车从青岛到济南参加文艺演出.成人火车票每张120元,请你算一算所有成员买单程票共需多少钱?姓名小红小明小军小丽身高(米)1.091.431.641.5623.下面是几种文具的价格.名称文具盒/个笔记本/本圆珠笔/支价格15元6元4元王老师带600元钱去买笔记本,最多可以买多少包?还剩多少元?24.如表是四(1)班同学回收废纸情况统计表.组别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人数35435回收废纸质量/kg1520131814(1)平均每组回收废纸多少千克?(2)平均每人回收废纸多少千克?(3)如果每千克废纸卖6角,一共可以卖多少钱?25.如图是光明小学三个年级学生向贫困山区捐书情况.(1)平均每个年级捐漫画书、故事书各多少本?(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26.表是某校五、六年级同学参加植树活动的有关千克.年级人数平均每人植树棵数六年级1356五年级854(1)两个年级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得数保留一位小数)(2)平均每个年级植树多少棵?五.操作题(共2小题)27.育英小学六(2)班同学开展回收易拉罐的活动,并制成了如下统计图.(1)月回收的易拉罐最少,月回收的易拉罐最多.(2)2月到8月一共回收易拉罐个.28.三(1)班同学选举阳光少年,每人投一票,选举记录如下:(×代表1票)(1)根据如图填一填.姓名笑笑淘气张华李明王强票数(2)一共有人投票.(3)得票数最多的是.(4)淘气获得的票数占票数的.六.解答题(共2小题)29.四(1)班举行环境保护知识竞赛,成绩统计如下表.等级不及格及格中等良好优秀成绩/分60以下60~6970~7980~8990~100人数正正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下面问题.(1)本次竞赛得分在分数段的人数最多,比最少分数段的多人.(2)小红的成绩在班级中排第10位,她的成绩应该在分数段内.(3)估计一下,四(1)班的平均成绩大约是.A.60分左右B.80分左右C.90分左右30.下面是四年级一班为图书角购进的图书本数统计表:种类绘本故事书科技书漫画小说数量/本4530201426(1)请根据以上数据完成左边的条形图.(2)每格代表本.(3)书购买得最多.(4)购买的绘本比科技书多本.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1.【分析】通过观察统计表可知:北京到天津西的路程是148千米;北京到济南的路程的495千米;北京到徐州的路程是814千米;所以814﹣148求的是天津西到徐州的路程.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因为北京到天津西的路程是148千米,北京到济南的路程的495千米,北京到徐州的路程是814千米;所以814﹣148求的是天津西到徐州的路程.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统计表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表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2.【分析】根据统计表可知本题统计的是学生的身高,可把这几个同学的身高进行比较,可知谁最高,谁最低,据此解答.【解答】解:143>142>141>139>138,所以刘玉的身高最高,赵兰的身高最矮.所以刘玉一定比其他同学吃的多不一定.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统计图分析数量关系解答问题的能力.3.【分析】根据统计图可知:读4~6本的有10个孩子,其中有4个孩子读了4本书,有5个孩子读了5本书,那么读6本书的孩子就有10﹣4﹣5=1人,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10﹣4﹣5=1(人),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如何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然后再分析选择即可.4.【分析】首先要清楚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条形长的表示的数量就多,条形短的表示的数量就少,表示数量的多少和条形的宽窄、颜色没有关系,据此判断即可.【解答】解:据分析可知:条形统计图可以通过条形的长短看出数量的多和少.故选:A.【点评】此题应根据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进行解答.5.【分析】根据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把这四个同学的语文成绩进行比较即可.【解答】解:96>95>94>90,答:小杰的语文成绩最高.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6.【分析】根据已知的条形所标注的数据及它们之间的高度之比或差即可看出a选项的数值大约是多少.【解答】解:如图,选项a直条的高度是B的2倍少一点,大约是16比较合理.故选:C.【点评】根据A、B、C、D、E各直条的高度及它们之间的差或比即可确定选项a直条所表示的数据.7.【分析】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反映两种或两种以上数量的多少,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A,表示4个学生期末数学考试成绩,用单式条形统计图;B,表示四年级喜欢各项运动的男、女生人数,必须用复式条形统计图;C,表示小明1﹣﹣8岁的身高,用单式统计图;D,表示蛋糕店的草莓蛋糕和芒果蛋糕最近5天的销售千克,可以用复式条形统计图,但是统计图中只有4项,所以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8.【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由此根据情况选择即可.【解答】解:要想清楚地表达出各种空气质量所占百分比的情况,应该选择扇形统计图,也就是第一幅图.故选:A.【点评】此题应根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进行解答.二.填空题(共8小题)9.【分析】根据题意,可用750吨除以200吨计算出750里面有几个200,然后再乘0.8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750÷200×0.8=3.75×0.8,=3(厘米),答:直条应当画3厘米.故答案为:3.【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确定750吨里面有几个200吨,有几个200吨就有几个0.8厘米.10.【分析】(1)要求晴天天数比阴天和雨天天数的总和还要多几天,从图中分别找出晴天天数、阴天和雨天天数,用晴天天数减去阴天和雨天天数之和,解决问题.(2)要求此题,用晴天天数除以雨天天数,余数要小于除数.【解答】解:(1)17﹣(9+5)=17﹣14=3(天)答:晴天天数比阴天和雨天天数的总和还要多3天.(2)17÷5=3…2答:晴天天数比雨天的3倍多2天.故答案为:3,3,2.【点评】此题先从问题出发,然后从条形统计图找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列式解答.11.【分析】(1)把六年级三个班上交的书法作品加起来;即可解答;(2)用六年级一班上交的绘画作品减去六年级一班上交的书法作品;即可解答;(3)用六年级二班上交的书法作品件数除以六年级一班上交的绘画作品件数;即可解答;(4)写出六年级三班上交的绘画作品和六年级三班上交的书法作品的比,再化简即可解答.【解答】解:(1)17+18+22=57(件);答:六年级一共上交书法作品57件.(2)20﹣17=3(件)答:六年一班上交的书法作品比绘画作品少3件.(3)18÷15=1.2(倍)答:六年二班上交书法作品件数是绘画作品件数的1.2倍.(4)22:11=2:1答:六年三班上交书法作品和绘画作品件数的最简整数比是2:1.【点评】本题需要从统计图上找出六年级三个班上交作品的数据,再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进行计算.12.【分析】根据“大力说:我不是最后一名”,可知大力可能是第一名、第二名或第三名,又根据“小芳说:我的名次在大力的前面”,可知小芳可能是第一名或第二名,小名说:我的名次在小芳的前面”,可知小名一定是第一名,而小芳一定是第二名,大力是第三名,小红是第四名.【解答】解:大力说:我不是最后一名;小名说:我的名次在小芳的前面;小芳说:我的名次在大力的前面;小红说:我的名次在小芳的后面,可断定小名一定是第一名.故答案为:第一名.【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重点分析他们说的话,进而确定小名的名次.13.【分析】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中的数据解答即可.【解答】解:(1)统计图中1小格表示1棵树.(2)三年级1班的同学植树最多,达到9棵;2班的同学植树最少,只植了4棵.(3)三年级同学植树总数是:9+4+7+8=28(棵)答:共28棵.(4)8÷4=2(倍)答:4班的植树总数是2班的2倍.(5)28÷4=7(棵)答:4个班平均植树7棵.故答案为:1,1,9,2,4,28,2,7.【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统计图给出的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14.【分析】根据平均数的意义及求法,求甲、乙、丙集邮的平均张数,比乙比平均张数多的张数给甲,三个人的邮票同样多.【解答】解:(3+5+4)÷3=12÷3=4(张)5﹣4=1(张)答:乙给甲1张时,三个人的邮票同样多.故答案为:1.【点评】由条形统计图可以直接看出,甲比乙多少2张,乙给甲1张,三人都是4张.15.【分析】根据图意,①徐州到无锡的里程=徐州南京的路程+南京无锡的路程,即348+301=649千米;②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求出7小时行驶的路程,再作比较即可完成填空.【解答】解:①348+301=649(千米)答:徐州到无锡的里程是469千米.②95×7=665(千米)665﹣349=316(千米)316<348答:火车从郑州出发,平均每时行驶95千米,行驶7时后经过徐州,距离南京最近.故答案为:649,南京.【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读懂图意,结合统计表完成填空即可.16.【分析】观察统计记录可知:卖出钢笔22枝,铅笔26枝,橡皮12块,尺子24把,根据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进行比较即可.【解答】解:卖出钢笔22枝,铅笔26枝,橡皮12块,尺子24把,26>24>22>12,答:铅笔卖的最多,橡皮卖的最少.故答案为:铅笔,橡皮.【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三.判断题(共5小题)17.【分析】根据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的区别:单式统计表用于表示一组数据,而复式统计表用于比较多组的数据;据此判断.【解答】解:根据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的特点,复式统计表可以表示多组数据,单式统计表只能表示一组数据.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统计表的特点及作用.18.【分析】虽然条形统计图更直观、形象,但是有的时候制作统计表更快捷方便,由此判断.【解答】解:条形统计图更直观、形象,制作统计表更快捷方便,没有具体的应用,不能说哪一个更好.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统计表、统计图各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要根据具体的情景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统计.19.【分析】先求出1厘米代表多少吨,用180吨除以4厘米代表的吨数就是180吨应画的长度.【解答】解:90÷2=45(万吨);180÷45=4(厘米);故答案为:√.【点评】本题先求出不变的单一量,然后再根据这个单一量求解.20.【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由此根据情况选择即可.【解答】解:在生活中统计一组数据,能够比较数量的多少;所以可以制成条形统计图表示,所以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应根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进行解答.21.【分析】在同一个条形统计图,表示数量的轴所分成的格数是相同的,每小格所表示的数量是相同的.【解答】解:在同一个条形统计图中,每小格表示的数量多少是相等的;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同样长的小格,不同的条形统计图中所代表的数量可以不同,但在同一个条形统计图中,每小格表示的数量多少一定相等.四.应用题(共5小题)22.【分析】根据火车票票价的规律,1.50米以上购买成人票,1.10﹣1.150米,购买半票,1.10米以下免票.由此可知:小红免票,小明半票,小军、小丽和王老师购买成人票,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120×3+120×=360+60=420(元),答:所有成员买单程票共需420元.【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统计表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表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23.【分析】首先根据单价×数量=总价,已知笔记本12本一包,每本单价是6元,据此求出每包笔记本多少元,然后根据“包含”除法的意义,用600元除以每包笔记本的钱数即可.【解答】解:600÷(6×12)=600÷72=8(包)…24(元),答:王老师带600元钱去买笔记本,最多可以买8包,还剩24元.【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在统计表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表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24.【分析】(1)根据平均数的方法,用这五个小组回收废纸的总量除以5即可.(2)根据平均数的方法,用这五个小组回收废纸的总量除以这5个小组的总人数即可.(3)根据单价×数量=总价,据此列式解答.【解答】解:(1)(15+20+13+18+14)÷5=80÷5=16(千克);答:平均每组回收废纸16千克.(2))(15+20+13+18+14)÷(3+5+4+3+5)=80÷20=4(千克);答:平均每人回收废纸4千克.(3))0.6×(15+20+13+18+14)=0.6×80=48(元);答:一共可以卖48元.【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平均数的意义,求平均数的方法及应用.25.【分析】(1)根据各年级捐的漫画书和故事书的本数,分别计算平均每个年级所捐本数即可;(2)问题:哪个年级捐的漫画书最多?根据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可以看出三年级捐的漫画书最多.(合理即可,无固定答案.)【解答】解:(1)(51+44+52)÷3=147÷3=49(本)(42+33+48)÷3=123÷3=41(本)答:平均每个年级捐漫画书49本;平均每个年级捐故事书41本.(2)哪个年级捐的漫画书最多?从统计图中可知,三年级捐的漫画书最多.(无固定答案,合理即可.)【点评】本体主要考查条形统计图的应用,关键根据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做题.26.【分析】(1)分别用五、六年级平均每人植树的棵数乘以各自年级的人数,得出五、六年级各自植树的棵数,相加,得出两个年级植树的总棵数,再除以两个年级的总人数即可;(2)用两个年级植树的总棵数除以2,即可得平均每个年级植树多少棵.【解答】解:(1)(6×135+4×85)÷(135+85)=(810+340)÷220=1150÷220≈5.2(棵),答:两个年级平均每人植树5.2棵;(2)(6×135+4×85)÷2=(810+340)÷2=1150÷2=575(棵)答:平均每个年级植树575棵.【点评】本题考查了简单的图表问题,关键是仔细看表,弄清数量关系.五.操作题(共2小题)27.【分析】(1)根据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发现:表示回收易拉罐个数的条形3月份最矮,所以3月份回收易拉罐个数最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