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童年往事
+4+MF单元导格1+*++,+++++4*+14-^H'
童年如诗,澎湃着激情,洋溢着欢笑;童年如歌,飞旋着梦想,律动着趣味。
回味童年,几多愉悦,几多难忘:瞧,小小的的芦叶船正乘风破浪,驶向远方;
听,璀璨的星子正和月亮姐姐说着悄悄话;当然还有那自由自在的我们,肆意挥
洒着花样年华……。这游戏的童年,这快乐的童年,这难忘的童年,我为你欢呼,
我为你歌唱。
童年时,孩童们在田边学做农活,脱晓冰敲击,横牛背吹笛%于后园戏耍,
都有无穷的情趣。童年时,不得不远离故乡,远离亲人,那淡淡的回忆中充满的
是对故土的思念,对乡人的不舍。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珍贵的,童年更是让人
无比眷恋的。让我们在对童年往事的回忆中飞扬,飞向远方……
本单元围绕“童年往事”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每篇文章描写的童年
往事虽然各不相同,但都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之情。我们在学习课文时,
要仔细体会字里行间蕴蓄的情感,懂得珍惜美好的童年时光。
分类具体内容内容简说教学要点课时安排
这三首古诗或描
有感情地朗读
写农人及小孩劳动的
古诗,熟读成诵,理
情景,或描写孩童穿冰
解古诗的大意;想象
课作锌的场景,或描绘优
古诗三首三首古诗描绘的画2课时
文美的山村晚景,都极富
面,体会三首古诗在
画面感,表达了作者对
表现情趣、表达感情
乡村美景的赞美和对
方面的异同。
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祖父的园子课文体会作者在园
通过对祖父的园子里子里自由自在、快乐
的景物和“我”在其中无忧的童年生活,感
祖父的园子的活动的描述,写出了受作者对童年、对祖2课时
童年生活的自由与快父的怀念之情;领会
乐,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并学习文章寄情于
生活的留恋。物的写作方法。
月是故乡明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以“月”为抒情线索,把握行文线索;学会
通过对故乡和童年生品味语言,理解重点
月是故乡明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词句的含义,体会作1课时
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者对故乡永恒的思
发了作者对故乡永恒念与牵挂之情,感受
的思念与牵挂。作者的家国情怀。
课文通过描写一抓住文中对外
位身在异国他乡的老祖父的语言、动作、
华侨对梅花的挚爱,反神态等的描写,分析
梅花魂映了他对祖国的热爱、人物形象;深入感悟1课时
眷恋之情,表露了一位梅花精神及外祖父
华侨老人坚贞不渝的深厚的爱国情意,激
中国心。发爱国之情。
引导学生把故
事讲具体、清楚;通
讲述自己了解到
口语走进他们的过交流,感受童年的
的大人们小时候的故1课时
交际童年岁月美好、纯真,使学生
事。
珍惜童年,热爱生
活。
引导学生把事
情的经过写具体,还
选取成长过程中
那一刻,我要把感到自己长大
习作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1〜2课时
长大了的“那一刻”的情形
写下来。
写具体,记录当时的
真实感受。
交流体会课文表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体会
达的情感的方法。
课文表达情感的方
想象例句描写的
法;体会情景描写句
语文情景;体会运用对比手
词句段运用和对比手法的表达2课时
园地法的语句的表达特点;
效果,并进行仿写;
进行仿写。
积累描写母爱的古
朗读、背诵古诗
日积月累诗,提高文学修养。
《游子吟》
1古诗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是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的一首田园
诗,诗人抓住村庄男女劳动的场面进行描写,真实地再现了夏日乡村农
忙时的质朴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
扬。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
《稚子弄冰》是一首写童趣的七言绝句,全诗用老者的视角写稚子
文
的情趣。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趣:心态上,寒天“弄冰”,
本
童心炽热;色泽上,晓脱“金”盆,“彩”丝穿“银”冰;形态上,是
分
用“金盆”脱出的“银锌”,圆形;声音上,有“玉磬穿林响”的高亢,
析
忽又转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全诗形色兼具以感目,声意俱美以悦
耳赏心,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锌、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村晚》是一首描写乡村晚景的七言绝句,主角仍然是儿童。这首
诗展示的是一幅牧童骑牛晚归图,真正达到了''诗中有画”的境界:绿
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呢,几乎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衔着彤
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那牧童横坐在牛
背上,缓缓地把家还;他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曲调。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乡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
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疏通古诗大意的基础上,通过朗读,
看插图补画面,想象意境,使学生对童趣的理解更为深刻,对乡村生活
的感受更为真切,让学生产生热爱和向往之情。
1.会认4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供”,会写4个生字;结合注释理
解重点字词。
教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学3.通过看注释、查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古诗内容,体会古诗
目所表达的情趣和感情。
标4.赏析古诗语言,体会借景抒情、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写法的妙处以
及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好处,并学会运用。
5.能够根据古诗内容展开想象,并将古诗改写成短文。
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体会每首诗的思想
教教明诗意,悟诗境,引课
感情,体会诗中的童
学学导学生想象三首古诗所描时
趣。2课时
重难绘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语安
2.分析三首古诗在表
点点言表达出来。排
现情趣、表达感情方
面的异同。
一令"^3横’辞/第一课时《伞5令曲伞,—
/.f-I.'.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
在©J0标)
1.会认“昼、耘、稚”等3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供”,会写“昼、耘、
桑、晓"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将古诗改写成短文。
3.在诵读中感悟,感受诗歌美的意境,体会诗中的童趣和诗人所抒发的感情。
4^杀招婚I
1.理解诗句的意思,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古诗意境,获得审美愉悦。
2.通过诵读感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对古代儿童
生活的情趣体验,激发学生对美好儿童生活的热爱。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介绍乡村儿童的生活,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导语:美丽的乡村有那绮丽多姿的风光,游戏的童年更是趣味无穷。你看,
在广阔的原野上,乡村儿童追逐奔跑,尽情玩耍,多么欢乐!古往今来,无数文
人墨客用动人的笔触展现这种童真情趣,让人无限向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
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感受一下诗人笔下的
乡村风光和童真童趣。
2.教师出示《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引导学生理解诗题。
明确:“四时”即春、夏、秋、冬四季;“兴”在这里读第四声,“杂兴”
指有感而发、随事吟咏的诗。合起来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及劳
作场面而产生了很多的兴致、感想。作者范成大一共写了60首《四时田园杂兴》,
宛如勾画了一幅农村生活的长幅画卷。本课所选的是第三十一首,属于《夏日田
园杂兴》。
二、学习古诗,掌握方法
1.教师介绍《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
宋诗人。曾出使金国,坚强不屈。晚年退居石湖。他是一位爱国诗人,诗作大部
分描写农村风光和民生疾苦。其诗语言清新自然,风格温润委婉。他与尤袤、陆
游和杨万里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创作背景范成大早年游宦四方,57岁以后退职闲居苏州石湖,在江南乡
村度过了相当长的一段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在这段时间,他写了《四时田园杂
兴》。这是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共60首,宛如构画了一幅农村生活的长幅画卷。
组诗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和冬日共五个篇章,各12首。诗歌描写了农
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
以及生活的困苦。
2.初读古诗,明确节奏,疏通诗句。
(1)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学习生难字,读准字音,读懂句子,读出诗的
节奏和韵律。
过渡:同学们,请把这首诗认真地读上四遍,前两遍读准,后两遍读好。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教师检查朗读情况,教学生字,弄准易错字。
wtelwliIWW^rwiil
♦识字方法:“供”为多音字,可通过查字典来理解其音、义;“昼、桑”
可结合相关图片进行识记;“耘”可通过动画演示来识记。识记生字的方法有很
多,好的方法可以推广到全班。
♦易错提示:“昼”是上下结构,下部是“旦”,不是“日”;“耘”的左
边是“茅”,不是“味”。
(3)重点词语释义。
[耘田]在田间除草。[绩麻]把麻搓成线。[解]理解,懂得。
[供]从事。[傍]靠近。[阴]树荫。
3.再读古诗,整体理解诗意。
朗诵与交流:
(1)结合课文注释,利用工具书,理解词义、句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画上
记号。
(2)小组内讨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把疑难问题记下来。
(3)我们可以先弄清以下问题:诗歌写的是哪个季节的事?你是从哪里知
道的?诗中写了哪些人?他们分别做了哪些事?
(4)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理解整首诗的字面意思,说出诗的大意。
明确:(1)“桑阴”指桑树成荫。当桑树成荫时,那就是一一夏天。所以
这首诗写的是夏季的田园风光。
(2)这首诗写了“儿女”(大人)、“童孙”(小孩)等人。
(3)这首诗写的事有:大人们白天在田间除草,夜晚把麻搓成线。小孩子
们在桑树荫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过渡: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可不是简单地把词句的意思串起来。我们
可以在句子中加上时间、人物等,这样说起来就更生动、更流畅。谁再来试试?
(可指名,也可自告奋勇)
明确:整首诗的意思:白天,村子里的大人们都去田里除草,到了夜晚回来
搓麻绳,他们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孩子们不懂得耕田和织布,但他们也没闲
着,在桑树荫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过渡:同学们说得正确、全面,那么这首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呢?诗人通过
写夏日农村的田园风光、村民劳作、孩童种瓜,抒发了什么感情?接下来我们深
入探究。
4.进入意境,逐句赏析。
(1)品析“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过渡:农村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不论什么地点,大家都在
劳动。请大家再自由读读这两句,边读边想象,说说你的脑海里出现了哪些画面。
在想象画面的时候,你体会到了什么?这两句诗是以什么人的口吻写的?你从哪
儿看出来的?(生齐读)
预设:画面:白天除草图、夜晚搓麻图。
诗人不写成“男女”而写成“儿女”,说明这两句诗是以一位老人的口吻写
的,当然也是古诗平仄、韵律的需要。
体会示例:
生1:我体会到了农民们的辛苦、勤劳。他们从“昼”劳动到“夜”,一刻
也不停歇。
生2:我体会到了农民们的忙碌。他们“各当家”,男的女的各有各的活儿
干,白天要耕田、织布……,晚上还要补衣服、编草鞋……,总有那做不完的活
啊!就这样日夜忙碌着。
生3:我体会到了他们的和谐、幸福。他们各有各的本事,各干各的事,不
挑肥拣瘦,不推来推去。
生4:我体会到了他们分工合作,井然有序。你看,他们男耕女织,分工合
作,白天干什么,晚上干什么,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师总结:刚才大家的体会非常丰富,从短短的诗句里读出了这么多!他们的
劳动在我们眼里是辛苦的、劳碌的,但在当时这种男耕女织的生活却是令人向往
的。因为今天的辛苦,将换来收获与幸福!把这种感受带进诗句,再来读读。(齐
读)
(2)结合想象诵读,反复读:自由读、指读、评读、教师读、学生再读、
齐读。
朗读指导:读好“昼、夜、各当家”,“昼、夜”重读,“各当家”要上扬。
要读出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之情。
(3)品析“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过渡:大人们都到田里劳动去了,孩子们在干什么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这两
句,边读边想象,说说你的脑海里出现了哪些画面。在想象画面的时候,你体会
到了什么?这两句诗是以什么人的口吻写的?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这样写有什
么好处?(生齐读)
预设:画面:童孙学种瓜。
诗人不写成“孩童”而写成“童孙”,说明这两句诗是以一位老人的口吻写
的,这样写能更好地展示田园风貌,更好地展示村民们的劳作场面,更好地展示
孩童们在大人们忙碌时的表现。
体会示例:
生1:我体会到了孩子们的好学。“童孙未解供耕织”,暗示孩子们想了解、
懂得大人们“耕织”方面的事。
生2:我体会到了孩子们的懂事。父母的勤劳品质感染了孩子们,孩子们想
赶快学会耕种、纺织,以后好为父母分担一些劳动重担。
生3:我体会到了孩子们的可爱。孩子们学得有模有样,俨然大人,充满了
童真童趣,多么俏皮可爱啊。
师总结:刚才大家的感受真丰富!除了诗中描绘的画面,你们的脑海中还出
现了乡下孩子们的哪些画面?(生答:拔杂草、喂鸡鸭、放牛羊、做饭……)
过渡:通过赏析,我们对“童孙”有了清晰的认识。作为同龄人,我们对他
们产生了敬佩和喜爱之情,朗读时自然要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4)品诗眼。
思考:这两句诗中,哪两个字最为简洁、传神?
明确:“也”字,大人们能干的孩子们也能干,最能体现孩子们不怕苦、不
怕累的特点。“学”字,最能体现孩子们好学的品质。这两个字,特别是“学”
字,最能表现乡村儿童天真、好学、可爱、爱劳动、不怕苦、不怕累的特点。
(5)教师指导诵读,学生个别读、齐读。
朗读指导:“也、学”要重读,要读出感情色彩来一一带着诗人对乡村儿童
的喜爱之情来读,读出小孩子的调皮可爱,读出小孩子的聪明好学,读出你自己
的喜爱之情...
5.熟读成诵,体悟诗情。
(1)学生一起诵读整首诗,要求读出诗韵,读出感情。
朗读指导:全诗的朗读基调是欢快的,在欢快中蕴含着赞赏与喜爱。
(2)讨论交流:说诗意,悟诗情。
说诗意:诗人描绘了乡村农人昼耕夜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的情
景,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热闹的劳动场面,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
象。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
悟诗情:
生1:村庄儿女日夜劳作虽然繁忙、辛劳,但他们没有怨言;孩子虽然不懂
耕织,却爱学做农活,他们聪明好学、勤劳朴实、调皮可爱、不怕苦累,小小年
纪就想为父母分担劳动任务。这样和谐、宁静的劳动场面感染了诗人,让他深深
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勤劳朴实的人们,更爱上了这温馨美好的田园生
活。
生2:诗人非常钦佩、敬重各自“当家”、各有本事的农人,非常喜爱、欣
赏那些传承父母的劳动本事和劳动精神的儿童。
生3:整首诗里,流露出诗人对劳动、对农民及其子女的赞美之情,对乡村
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6.课堂延伸,文化积累。
过渡:乡村是那么恬静,劳动是那么美好,农人是那么勤劳,乡村儿童是那
么懂事……古代有许多诗人就像范成大一样,以描写乡村生活、农民劳作、田园
风光为创作主体,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美的田园诗。你还知道哪些呢?课下找一
找,积累并背诵。
积累示例: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南宋]翁卷《乡村四月》
7.动情朗读,背诵积累。
(1)赛读整诗,背诵积累。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默写,并交流背诵、默写的方法。
(3)指名背诵,注意正确、流利、有感情、有韵律;自告奋勇默写,不写
错别字,不添字,不漏字。
三、运用方法,自主学习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过渡:刚才我们欣赏了夏天的乡村,品味了孩童学大人种瓜的情趣,感受到
了他们懂事、热爱劳动、不怕苦、不怕累的品质。现在让我们走向冬天,看看孩
童们是怎样弄冰取乐的。
2.理解诗题,并同步讲解。
明确:“稚子”指幼小的孩子;“弄冰”指玩弄冰块。诗歌以成人的视角描
绘了一个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
3.了解《稚子弄冰》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南
宋著名诗人。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
其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代表作有《小池》《舟过安仁》《过松
源晨炊漆公店》等。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年)春,杨万里当时在常州任上。
打春牛是古时的习俗,立春前一日,用土牛打春,以示迎春和劝农。这首诗写儿
童看到大人们鞭打春牛的场面后进行模仿的情景,这一场景引起诗人对丰收的联
想。
4.初读古诗,夯实基础。
(1)课件展示古诗,学生自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朗读,引导学生读好诗句的停顿和节奏。
明确朗读停顿: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锌。敲成/玉磬〃
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3)教师检查学生自主朗读情况,适时正音。
预设:“稚”读“zhi”,不读“zi”;“晓”读“xido”,不读“xido”;
“当”读“ddng",不读"dang";“作”读“zu。”,不读“zu。”。
(4)理解重点字词。
[锌]一种金属打击乐器,形状像钟,有长柄。
[磬]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
[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5.出示自学提示。
①自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②观察课本上的插图,再读诗句,想象画面。
③小组内交流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6.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引导赏析古诗。
(1)学生自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句表达的情感。
(2)展示交流,教师释疑解惑。
过渡:通过学习第一首诗,同学们基本掌握了理解诗意、体会情感的方法。
现在请大家一起来说说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交流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预设一: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锌。
诗意:清晨,孩童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凿下来,用彩丝穿起来当锌来敲。
交流疑问:①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刻画了儿童什么样的形象?
明确:这两句诗通过对孩子们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刻画出聪明伶俐、天真活
泼的儿童形象,表现了孩童以冰作锌、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②你认为这两句诗中的哪个字用得好?说明理由。
明确:我认为“脱”字用得好。这个字生动传神,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小心
翼翼又兴奋不已地从盆里取出冰块的情态。(也可有其他答案,说明理由即可)
预设二: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诗意:敲出来的响声像玉磬一样穿过树林,突然听见一声清脆得像水玉落地
的响声,原来是孩子们把它敲碎了。
交流疑问:①这两句诗中的“穿”“忽”二字用得好,试品析。
明确:“穿”字将敲冰的声音比喻成玉磬声穿越树林。由于回响,让人仿佛
听到那声音时而高亢噫亮,时而低低切切;时而似在耳旁,时而像在天边。“忽”
字在这里是“忽然、突然”的意思,准确地写出了人们正在欣赏美妙如乐的敲冰
许的声音时,冰碎了,让大家猝不及防,惊愕不已。
②试着赏析这两句诗。
明确:这两句诗写敲击冰块如玉磬声穿透树林,以及摔碎发出清脆、悦耳的
声音,描写形象、生动,让我们如闻其声。“忽作”写出了冰碎得突然,我们仿
佛也看到了孩子们那失望的表情。
预设三:体会“弄冰”的场景。
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趣,诗人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
明确:心态上,寒天“弄冰”,童心炽热;色泽上,晓脱“金”盆,“彩”
丝穿“银”冰;形态上,是用“金盆”脱出的“银铳”,圆形;声音上,有“玉
磬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
四、课堂回顾,总结方法
教师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两首古诗,其中第二首诗以同学们自学为主。我们
一起理解了诗题,了解了作者及写作背景,在优美的旋律中朗诵了诗文,通过合
作交流明白了诗意,通过想象体会了诗中意境,感悟到了诗人的感情。解诗题,
读诗文,明诗意,想画面,悟诗情,这就是学习一首古诗的常规方法,希望同学
们掌握。下节课,我们将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另一首古诗。
五、延伸拓展,作业设计
1.演:将古诗改编成短剧本,邀请几个同学扮演角色演一演古诗,在演中体
会古代儿童的生活情趣。
2.找:另找一些描写儿童的古诗,感受这类古诗的情趣美。
3.学:搜集范成大或杨万里的相关故事和其他诗作,进一步了解诗人,体会
诗人的情怀。
4.练: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一学案应用“,)
母、/少,不L5第二讲时6徐
浮/-—却-----------is=-
《村晚》
速碟标I
1.会认“漪”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意,能借助图画,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意境。
4.了解古诗内容,领略如画的田园风光和儿童的乐趣,感受诗人热爱山村自
然风光,对闲适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的喜爱之情。
杀相婚]
1.通过赏析诗句,感受农村夏天的自然美、人情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人遣词造句的妙处,领略诗中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指名背诵两首古诗。
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首古诗,一首描写的是乡村农忙场面和
儿童学种瓜的场景,一首描写的是儿童“脱冰”游戏的趣事。下面,老师就请两
位同学分别背诵一下这两首古诗。
2.点评学生的背诵情况,并引入新课。
过渡:同学们背得很不错,从他们的背诵中我们似乎欣赏了一幅幅独特的画
面,感受到诗人蕴蓄其中的情感。你们还记得学习这两首古诗的方法吗?今天,
我们将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村晚》这首诗。(板书: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
想画面,悟诗情)
二、初读课文,把握文本
1.讲解课题,简介作者。
(1)指名解题:看了诗题,你想到了什么?
明确:“村晚”的意思是乡村的傍晚,由此可知这首诗是描绘乡村傍晚景色
的。
(2)作者简介。
雷震南宋诗人,生平不详。或以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
间进士。又说是南昌(今属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进士。其诗
见《宋诗纪事》卷七十四。
2.学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
(1)读准字音,认识生字。
漪(yl)
(2)齐读古诗,注意节奏、韵律。
村晚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3)理解词语。
[陂]池岸。[漪]水中的波纹。[腔]曲调。[信口]随口。
(4)结合注释及同学们的交流情况,初步弄懂诗句的意思。
诗的大意: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呢,几乎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
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清凉的水面上闪动着粼粼波光。牧童
横坐在牛背上,慢慢地回家,手里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不成调的曲子。
三、再读课文,品读欣赏
1.出示古诗的一、二句,引导探究。
过渡:同学们初步弄懂了诗的意思,读出了诗歌的节奏感,这有利于我们深
入品析这首诗,有利于我们体会诗的意境、把握诗中蕴蓄的情感。
(1)自读自悟,引导学生随着诗人的视角去欣赏乡村傍晚的美丽景色。
(2)小组交流,把握景物描写。
A.说说你看到的:青草、池塘、池水、池岸、远山、落日、倒影、波纹。
B.说说写景的顺序:由近及远。
C.写的是动景还是静景:静景。
D.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春末夏初,雨后放晴。
(3)品味字词,交流感受。
A.“满”字赏析:第一个“满”写出了青草生长茂盛的情景,第二个“满”
写出了池水满塘,几欲溢出池塘的情形,这两个字给人生机蓬勃的感受。
B.“衔”字赏析:“衔”字运用拟人手法描写日落景象,准确地写出了远山
和落日的关系,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落日将沉未沉、挂在半山腰仿佛远
山含着红彤彤的太阳的情态。
C.“浸”字赏析:一个“浸”字,写落日青山倒映在澄澈的水中的景象。诗
围绕池塘,以池塘中的绿草与澄净的池水,带出青山与落日,中间以一“浸”字
作维系,使池塘显得很热闹,色彩也十分绚丽。
(4)想象画面,自由描述。
示例:雨过天晴,池塘边的青草长得更茂盛了,池水涨得满满盈盈,快要溢
出来了。远远望去,青葱一片,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傍晚时分,太阳渐渐西沉,
欲落未落,挂在山腰,把西方染得火红一片。而逶迤的远山,仿佛张着大口,含
着一轮又圆又大的太阳,倒映在清凉、澄澈、平静的池水中。微风吹来,水面漾
起细细的波纹,波纹把“山衔落日”揉得碎碎的。
2.出示古诗的三、四句及配图,引导探究。
过渡:前两句写山村晚景,诗人把池塘、远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
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静美丽的图画,为后两句牧童的出场布置了背景。那么,在如
此宁静优美的背景中,牧童在干什么呢?大家一起读读这两句诗吧!
(1)学生自主感悟,自主交流。
(2)小组交流,把握景物描写。
A.说说你看到的、听到的:牧童、水牛、短笛;笛声。
B.写的是动景还是静景:动景。
(3)品味字词,交流感受。
A.“横”字赏析:“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
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自由自在。
B.“无腔”“信口”赏析:“无腔”指“没有曲调”,“信口吹”指“随口
吹、随便吹”。因为随口吹,自然就不成曲调,这最合乎孩子的特点,最能突出
孩子的天真活泼、自由自在。
(4)想象画面,自由描述。
示例:各家各户的屋顶升起袅袅炊烟,家长唤小孩回家的喊声此起彼伏,鸡
跳狗吠,羊峰猪叫,傍晚的乡村一片欢腾。牧童横坐在牛背上,驱赶着牛儿慢悠
悠地回家,手拿短笛,随口吹着,不成调的曲子在村子上空飘荡,听起来清脆噫
亮,悦耳动听。
(5)播放音乐,展示图片,齐读三、四句。
3.教师小结,引导学生再次从整体上把握古诗内容。
小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悠然超凡、世外桃源般的画面,无论是色彩的搭配,
还是背景与主角的布局,都非常协调。而画中之景、画外之声,又给人一种恬静
悠远的美好感觉。
四、朗诵悟情,总结积累
1.总结表现手法。
过渡:诗人为了传情达意,特别重视使用恰当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用得好,
可以提升诗歌的表现力、感染力,进而抒发诗人的情感。现在,我们来说说《村
晚》一诗运用的表现手法,并通过分析表现手法,更好地体会诗的意境、领悟诗
人的情感,进而在写作中学着运用,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同学们交流后,请
积极发言。
明确:示例一:借景抒情。通过描绘乡村傍晚恬静优美、富有生活情趣的景
色,抒发了诗人热爱山村自然风光,对闲适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的喜爱之
情。
示例二:动静结合。一、二句描写了“池塘”“落日”等静景,三、四句描
写了“牧童信口吹笛”的动景。
示例三: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前三句是视觉所见,第四句是听觉所闻。
示例四:拟人。“山衔落日浸寒漪”一句运用拟人手法描写日落景象,化静
为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
示例五:写景层次分明,思路清晰。整首诗由物到人,写景由近及远,写人
抓住了特写镜头。
2.领悟诗情。
过渡:这首诗摄取的画面不大,写景集中在池塘上,写人则集中在牧童上,
又都紧紧围绕着“村晚”二字落笔,把人引入了江南优美的乡村之中,使人对悠
然恬静的乡村生活充满着向往。现在,请同学们走进诗人的内心,想想诗人写《村
晚》这首诗的目的,即他要抒发的感情是什么。
明确:示例一:表达了诗人热爱山村自然风光,对闲适自在、无忧无虑的生
活状态的喜爱之情。
示例二: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赞美、向往。
示例三: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美景的赞美和热爱,对懂事能干、悠闲自在、无
忧无虑、天真无邪的农村孩童的赞赏和喜爱。
示例四: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乡村晚景图,抒发了诗
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朗诵古诗。
过渡:同学们,在理解了诗意、领悟了诗情后,将诗的意境、情感、韵味读
出来,更深入地感受诗的美妙境界。让我们再来读全诗,体会诗人眼中农村傍晚
的诗情画意,体会农村牧童把笛唱晚的无忧无虑。
预设:学生配乐朗诵比赛。展示,评价,最后全班齐诵收尾。
五、对比阅读,整体回顾
1.分析比较,群文阅读。
过渡:同学们,到此我们就学完了本课的三首古诗。这三首诗都描写了农村
美景,展现了儿童的生活趣事。美丽的画面激发了我们的想象力,优美的意境熏
陶了我们的情感,有趣的童事纯净了我们的心灵。现在,我们一起再把这三首古
诗朗诵一遍吧!
(1)齐读三首古诗。
(2)填写表格,比较异同。(表格)
①小组合作填写表格,老师点拨后出示参考答案。
②将三首古诗进行对比,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交流后得出结论。
示例:
描写的景物或
诗名作者朝代时间诗人的情感
叙述的趣事
对劳动人
民的热爱、敬重
儿女“耘之情;对懂事好
《四时田园杂兴》从白天
范成大南宋田”“绩麻”;学、天真可爱、
(其三十一)到夜晚
童孙“学种瓜”热爱劳动的儿
童的喜爱和赞
赏
对自得其
脱晓冰、穿乐的稚子的欣
《稚子弄冰》杨万里南宋白天彩丝、当银锌、赏与喜爱之情,
如敲磬、碎晓冰对稚子天真的
尊重
对自然美
青草、池
景、乡村风光的
塘、池水、池岸、
喜爱和赞美,对
《村晚》雷震南宋傍晚远山、落日、波
悠闲、自由、宁
纹;牧童横骑牛
静生活的赞赏
背,随口吹短笛
和向往
相同点:都以年长者的视角写儿童趣事,表达了对儿童的赞赏和喜爱之情。
不同点:诗人所写的趣事不同,运用的表现手法和抒发的感情也不同。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
乡村生活气息,既写了农村大人们忙碌的劳作场面,表现了他们的辛苦;又写了
孩子们学大人种瓜的情形,表现了孩子们的懂事、热爱劳动、天真可爱。这首诗
属于田园诗,以叙事为主,表达了对田园主人的敬重。
《稚子弄冰》:全诗用老者的眼光写稚子的情趣,既描写了“脱冰”的动作
细节,又运用贴切的比喻描写了冰形、冰声。全诗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诗人
在欣赏之余不禁哑然失笑。
《村晚》:全诗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首先描绘了宁静的乡村暮色
图景,然后描绘了牧童骑牛信口吹笛的美景。诗人运用拟人、动静结合、视觉和
听觉相结合、近景和远景相结合、人和景相结合等手法,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喜
爱和赞美,表现出对儿童悠闲自在的生活的赞赏和向往之情。
2.拓展诗句,促进感悟。
过渡:我们学的这三首古诗具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了古时候的儿童游戏、
儿童趣事。古诗中还有许多这样的诗,我找来了几首,同学们读一读,然后充分
发挥联想和想象,身临其境,体会一下儿童生活的情趣。(古诗)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唐]白居易《池上》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槌。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清]袁枚《所见》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提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莺。
——[清]高鼎《村居》
六、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1.把这三首古诗改写成优美的短文。
2.办一期关于儿童生活的古诗词手抄报。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白天耘田]
村庄儿女晚上绩麻勤劳
各自当家.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I赞美、热爱
(不懂耕织]天真可爱
童孙傍树荫热爱劳动
I学种瓜J聪明能干
早晨脱冰]
彩丝穿取心思巧妙
穿冰敲响当作银铳,天真烂漫
稚子弄冰敲成玉磬自由快乐欣赏、赞美
响彻树林
意外破碎⑶晶稍稍失望
写景:青草、池塘、池水、池岸、远山、落日、波纹[无忧无虑
写人:牧童横牛背,随口吹短笛)悠闲自在
…冲教学重点-片段实录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进入诗的意境,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
师:请大家再自由读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读着读着,你的脑海里,除了
刚才读懂的画面,还出现了哪些画面?(生自由读诗,想象)
(出示:“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师:这两句诗写了农民们的哪些劳动?
生:耘田、绩麻。
师:大家想象一下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还要干些什么活?
生:插秧、收割、犁地、施肥....
师:是啊,这么多的农活,他们真的是很繁忙,很辛苦。那么村庄儿女这么
勤劳是为什么?
生:建设美好的家园,过上幸福的生活。
师: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
生:你们每天辛苦劳作,真勤劳;你耕田来我织布,各有各的本事
师:心里会有什么感受呢?
生:敬重、佩服、赞美。
师:好,请你带着敬重的感情来读一读这两句诗。谁再来读?你的感受呢?
生:辛苦。
师:你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学生读)
师:你读出了时间很长,是从“昼”到“夜”。你把他们的劳动内容读出来
了。
生:忙碌。男男女女各有各的活儿干,除了耘田、绩麻,还有很多其他农活。
他们就这样日夜忙碌着。
师:多勤劳的人们呀,你能把这种感受带进朗读中去吗?(生读)
师:听你这么一读,我仿佛已经看到那繁忙的劳动场面了。
(自由读、指读、评读、教师读、学生再读、齐读)
师总结:刚才大家的感受真丰富,从短短的诗句中读出了那么多内容!这样
的劳动在我们眼里是辛苦的、劳碌的,但在当时这种男耕女织的生活却是令人向
往的。想到今天的辛苦,将换来一一(生答:幸福),男主人回到家,看到妻儿
各做着各的事情,那种温馨使劳动的疲倦、劳累一扫而光,这种快乐与满足就是
从劳动中得到的呀!把这种满足与快乐感受融进诗句中,再来一起读读吧!
师:这种发自内心的满足与快乐,真好!难怪诗人看到村子里繁忙而井然有
序的劳动场面时,不禁感叹一一“昼出……,村庄……。”(齐读)
(出示:“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师:你们喜欢诗中的“童孙”吗?为什么?
生:喜欢。因为他们天真、勤劳、好学、可爱、爱劳动。
师:不光村子里的男男女女各尽所能,做着分内的事,就连小孩子们也一一
(齐读古诗第三、四句),从他们学种瓜这个动作,你有什么感受?
生1:懂事一一父母勤劳的品质感染了孩子,孩子也喜欢上劳动了。
生2:快乐一一他们学种瓜,心里想的也是收瓜时丰收的场面呀!
生3:可爱一一瞧,他们的神情、动作,充满了童真童趣,多么俏皮的孩子
呀!
师:能做力所能及的事了,感到非常自豪;听出来了,劳动着也是快乐的。
我们都来当当爱劳动的孩子,一起快乐地读读吧!来,带着诗人对儿童的喜爱之
情来读,读出孩子的调皮可爱,读出孩子的聪明好学,读出你自己的喜爱之情……
(指名读)
师总结:村庄儿女日夜劳作虽然繁忙、辛劳,但是依然是快乐的;孩子虽然
不懂耕织,却爱学做农活,也是快乐的。这样和谐的劳动场面感染了诗人,让他
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勤劳朴实的人们,更爱上了这温馨美好的田
园生活。
赏析: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抓住以读促悟的方法,在读中理解词语,在
读中理解诗意,在读中想象劳动的情景,在读中感受劳动的美,在读中体会大人
的勤劳和孩子的天真好学、热爱劳动……。诗人对村庄男女老少、宁静和谐的田
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也是通过反复读、用心探讨体验出来的。因此,引导
学生学习通俗易懂的古诗,要让“读”这个法宝发挥最大的作用,让“读”贯彻
到教学中,使学生通过读更好地理解诗意、诗情。
古诗教学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学素养、人文底蕴,教师要把学生引入诗境,
自己必须披文入情,和作品对话,和诗人对话,明诗意,悟诗情,入诗境,用富
有感染力的语言点燃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本课的三首古诗时,
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我觉得,对学生而言,在古诗的学习过程中除了要解词理句明诗意以外,最
主要的是能够习得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迁移运用。于是,我大胆“放”手让学
生借助注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购房协议:房屋买卖双方权利与义务明确3篇
- 2025年精密车床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4年环保科技研发增资股权收购合同3篇
- 2024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协议
- 2024提供证券投资咨询服务协议书
- 二零二五年中草药市场调研与分析服务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光纤通信线路巡检维护合同3篇
- 2025版菜鸟驿站物流园区合作开发合同3篇
- 2024年版翻译服务居间合同3篇
- 课题申报书:大语言模型驱动的课堂生成性分析及其实现路径研究
- 农商银行、信用社面试常见题及答案
- 餐饮连锁公司新店选址可行性报告
- 2024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安全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
- 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课件
- 老年社会工作PPT全套教学课件
- ××市××学校巩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参考提纲
- 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实施计划方案
- 重力式码头工程完整施工组织设计
- 庙宇重建落成庆典范文(合集7篇)
- 道德与法治-《我也有责任》观课报告
- 大学英语四六级词汇汇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