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登泰山记》导学案(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10/27/wKhkGWcoHROALoH7AAJmwKX19so695.jpg)
![2《登泰山记》导学案(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10/27/wKhkGWcoHROALoH7AAJmwKX19so6952.jpg)
![2《登泰山记》导学案(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10/27/wKhkGWcoHROALoH7AAJmwKX19so6953.jpg)
![2《登泰山记》导学案(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10/27/wKhkGWcoHROALoH7AAJmwKX19so6954.jpg)
![2《登泰山记》导学案(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10/27/wKhkGWcoHROALoH7AAJmwKX19so695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登泰山记》导学案(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登泰山记》导学案
课前自主预习
一、作者简介
姚鼐(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清代诗人、散文家,安徽桐城人。室名惜抱轩,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他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他的散文简洁精练,温润清新,有文采,形象性强。所著有《惜抱轩全集》,并选有《古文辞类纂》《五七言今体诗钞》。
二、背景介绍
乾隆三十九年(1774),姚鼐以养亲为名,告归田里,道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颍)于此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傍晚同上泰山山顶,第二天即除夕(当年十二月小),五更时分至日观峰的日观亭后,观赏日出,写下了这篇游记。
三、必备知识
1.桐城派
桐城派,是清代散文最大的一个流派,对于散文创作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和鲜明的主张,其创始人是方苞,刘大櫆和姚鼐继承并发展了他的理论,三人并称为“桐城三祖”(因为三人都是桐城人,又都以古文辞著名,世称“桐城派")。桐城派的文章,内容多是宣传儒家思想,尤其是程朱理学,语言力求简明达意,条理清晰,清真雅正。
2.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五鼓:五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
夜间时辰五更五鼓五夜现代时间
黄昏一更一鼓甲夜19~21点
人定二更二鼓乙夜21~23点
夜半三更三鼓丙夜23~1点
鸡鸣四更四鼓丁夜1~3点
平旦五更五鼓戊夜3~5点
3.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乾隆三十九年: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中“庆历四年”、《琵琶行并序》中“元和十年"、《石钟山记》中“元丰七年”等。
4.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四、文本对译
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时(齐国所筑)的长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处是日观峰,在长城以南十五里处。(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中的水。谷,两山(阳谷:指山南面谷)
现在通称山涧。(间流水的低道,)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都冒着风雪,经过齐河、(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
长清,穿过泰山的西北山谷,越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这个月的二十八日,我与泰安府知府朱子颍从南面山脚下(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
开始登山。山道长四十五里,都是用石头砌成的台阶,一共(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
有七千多级。泰山的正南面有三条山谷。中谷环绕泰安城下,(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
就是郦道元所说的环水。我开始顺着这条山谷进去,不到(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
一半路,越过中岭,又顺着西谷走,就到了山顶。古时候登(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
泰山,都是顺着东谷进去,道中有天门。东谷,古人叫它(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
天门溪水,我这次没有到。现在所经过的从中岭到山顶中(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
那些像门槛一样挡在路上的山崖,世人也都称它们为天门。(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山道上迷漫着雾气,非常光滑,那些台阶几乎不能攀登。(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等到达山顶,看到青翠的山峰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
的天空。远望夕阳照耀着泰安城,汶水和徂徕宛如一幅画,(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
半山上停留着云雾,就像飘带一样。(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级。循以入:顺着(中谷)进去。道少半:路不到一半。?限:(里指城墙。丁未:丁未日(十二月二十八日)。磴(dènɡ):)
lái):山名,在泰安东南。居:停留。(烛,照。城郭:这里指城。徂徕(cú)
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朱子颍一起坐(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
在日观亭上,等候日出。这时大风刮起积雪扑打着脸面。亭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
以东从脚下起,都被云雾弥漫。渐渐地看到云雾中仿佛立着数十(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
个白色的樗蒱,那是山呀。这时天边的云像一条条线似的呈现(立_者,山也。极天云一线)
出不同的颜色,霎时间变得五彩缤纷。太阳刚出来,像丹砂(异_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
一样赤红,下边有摇动着的红光承接,有人说,这就是东海呀。(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回过头来再看日观峰以西的那些山峰,有的受到日光照射,(回视日观以_西峰,或_得日)
有的没有被照射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一个个都像弯腰(或_否,绛皓驳色,而皆若)曲背的样子。(_偻。)最后一天。五鼓:五更。漫:弥漫。樗蒱(戊申晦:戊申这一天是月底。晦,农历每月)
或白,颜色错杂。绛,大红。皓,白色。驳,杂。若偻(lǚ):像(有的受到日光照射,有的没有被照射到。绛皓驳色:或红)
日观峰西面诸峰都比日观峰低,所以这样说。(脊背弯曲的样子。引申为鞠躬、致敬的样子。)
日观亭西边有岱祠,还有碧霞元君祠。皇帝的行宫在(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
碧霞元君祠的东边。这一天观看了道路两旁的石刻,自(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
从唐高宗以来;那些远古的石刻大都模糊不清或缺失了。(唐显庆以来;其远古_刻尽漫失。)
那些偏僻不在路旁的,都来不及前往。(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行时居住的处所。(行宫:皇帝出外巡)
失:模糊或缺失。漫,磨灭。(显庆:唐高宗的年号。漫)
泰山多石头,少土。石头都是苍黑色,多是方方正正的,(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
很少是圆的。很少有杂树,多是松树,(松树)生长在石缝里,都(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_罅,皆)
是平顶的。到处是冰雪,没有瀑布,没有鸟兽的声音和(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
足迹。到日观峰几里内没有树,而雪深得与人的膝盖相齐。(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人姚鼐记。(桐城姚鼐记。)
课堂探究共享
学习任务一:语言构建与运用
一、读准字音
汶水(Wèn)蹬(dèng)徂徕(cú)(lái)
樗蒱(chū)(pú)圜(yuán)
二、辨识通假
(1)须臾成五采(“采"同“彩”,颜色)
(2)少圜(“圜"同“圆”,圆形的,指山石)
三、一词多义
(1)当僻不当道者(动词,面对)(崖限当道者(动词,挡住))
(2)以回视日观以西峰(介词,连接方位名词,表方位指向)(余始循以入(连词,表修饰))
(3)道道少半(动词,走,走路)(道皆砌石为磴(名词,路))
(4)及皆不及往(动词,赶得上)(及既上(介词,等到))
四、词类活用
(1)汶水西流(名词作状语,向西)
(2)济水东流(名词作状语,向东)
(3)崖限当道者(名词作状语,像门槛一样)
(4)道少半(名词作动词,走,走路)
(5)明烛天南(名词作动词,照)
(6)山多石,少土(形容词作动词,多有;少有)
五、古今异义
(1)至于泰安
古义: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
(2)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古义: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
(3)多平方
古义: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
【答案】(1)古义:到,到达。今义:表示另提一事。(2)古义:摇动。今义:不稳固、不坚定。(3)古义:方方整整的,指山石。今义:数学名词。
六、文言句式
(1)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译文:_________
(2)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译文:_________
(3)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
译文:_________
(4)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译文:_________
(5)生石罅。()
译文:_________
(6)余始循以入。()
译文:_________
【答案】(1)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代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
(2)判断句,用副词“皆”表示判断,“皆"相当于“都是”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
(3)定语后置句,“崖限当道者"中“限当道”为定语,放在“崖"的后面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
(4)省略句,“苍山”前面省略谓语“见”,后句省略主语“雪”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5)省略句,“生"前面省略主语“树”,“生"后面省略介词“于”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
(6)省略句,“循"后面省略宾语“之”我起初顺着中谷进去。
学习任务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活动1:下面是《登泰山记》的行文脉络图示。请通读文本,在①②两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壮美(神秀)
①②
【答案】①形、色、光②略写
活动2:既然作者是从第二段开始登山,那么文章第一自然段是否多余呢?
【答案】文章开篇介绍“泰山之阳"其阴”“古长城"日观峰”的位置,为下文描写登山所见营造氛围埋下伏笔;也正因为泰山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人文景观以及自然景观,才吸引着四方游客,吸引着作者顶风冒雪而来,作者对祖国河山的感情由此可见一斑。没有此段,后面的内容就显得突兀而模糊。
活动3:阅读第四、五两段,梳理作者介绍了泰山的哪些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自然景观
【答案】
人文景观自然景观
岱祠、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道中石刻。多石、少土;多松、少杂树;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学习任务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活动1:作者登上山顶,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泰山夕照图”,请你用现代散文的语言描述这种奇观。
【答案】登上山顶,极目远望,群山背负着白雪,苍茫圣洁;虬枝上挂满了银条,粉妆玉砌。山的连绵增添了雪的气势,雪的洁白增添了山的明净。雪光折射到西南天空,给暮色增添了明亮;晚霞映照着群峰,给白雪覆上了一层淡红的轻纱。红妆素裹,分外妖娆。半山的云雾丝丝缕缕,缠绕山间,像粉妆女子轻歌曼舞。山水雪雾相融合,日光城郭相交织,形成一幅壮丽优美的山水画。
活动2:五更时分,作者看到了泰山日出。请你根据作者描绘的“泰山日出图”,用现代散文语言描述日出奇观。
【答案】冬日清晨,天色刚泛出鱼肚白。一行人便搀扶着登上日观峰,脚下云雾漫漫,耳畔松涛阵阵,坐在日观亭上,有腾云驾雾之感。远方的山峦在雾气中隐现,似海市蜃楼,近处的山峰在云涛中出没,似博戏争赌。注目东方,海天之间浮出一条彩线,顷刻时,彩线扩大了它的范围,变为绚丽的彩带,彩带慢慢扩大为红色的海洋,红光汹涌着,摇荡着。太阳像是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地从海中升起。一刹那间,这深红的东西,便发出令人目眩的光亮,云彩被染红了,雪峰被染红了,日观峰上的游人也沐浴在红色的朝阳中。
学习任务四:文化理解与传承
活动1:泰山自然景观雄伟奇绝,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渲染和人文景观的烘托,被誉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缩影。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可以说泰山之上古迹随处可见,人文景观比比皆是。但是,文中写道:“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请从文化遗产保护这一角度,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答案】(观点一)我们的文化遗产曾经遭受过外国的掠夺和践踏,也曾经由于我们的无知被我们自己自觉不自觉地浪费和破坏过很多,而且时至今日这种现象在很多地方很多时候仍在发生着。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些宝贵财富,我们无权漠视和损害。
(观点二)让我们积极感受、走近文化,触摸文化真正的血脉,从而逐渐培养起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情感和素养,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判断力,从而真正杜绝以各种理由破坏文化遗产的短视举动。
(观点三)我们有义务和责任携起手来,“从我开始,从今天开始,一起走近文化遗产、亲近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宣传文化遗产,做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做精神家园的守望者!”为建设我们的和谐社会尽到自己的一分力量。
活动2:跟随作者的行踪游览泰山后,你能领略到作者的什么情怀?
【答案】观点一:赞美祖国河山的情怀。文中泰山那雄伟多姿的景色,美不胜言,使人心旷神怡。
观点二:乐观豪迈的情怀。在姚鼐笔下,隆冬时节风雪弥漫的泰山优美绚丽,毫无冷落萧条之感,游览者顶风冒雪,豪情满纸,胸襟开阔,既无孤芳自赏的清高寄托,也没有“独钓寒江雪"的凄楚孤寂情怀。
活动3:《赤壁赋》和《登泰山记》都是古代写景名篇,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如诗的画面,可谓画面美。《赤壁赋》描写了怎样的优美夜景?《登泰山记》又是如何精彩描绘泰山日出美景的?
【答案】《赤壁赋》描写夜游赤壁,展现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清风和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天地澄澈,玉宇明净。写清风,“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简淡清疏,描绘出一种静谧舒畅的艺术意境。写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月光皎洁,“徘徊”二字,多么富有人的情感,亲切而又迷人,传达出缓缓升起的月亮之动态。写大江,“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仅八个字,就轻松自如地写出了白雾蒙蒙、江面苍茫的景象。作者笔下的风平浪静、波澜不惊、清风徐徐、月色溶溶的夜晚,多么让人神往、让人陶醉。
《登泰山记》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描写了日将出、日正出、日已出的三个阶段,展现出一幅泰山日出迅速变化的画面。日将出——稍见山峦微露,转眼成五彩;日正出——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日已出——西峰“绛皓驳色”。有色彩的变幻,有红日升空的壮美气势,描写生动而全面。
活动4:在文人笔下,人与自然从来都是一体的。山水有多么高远,人的胸怀就有多么壮阔。《赤壁赋》和《登泰山记》所描绘的大自然美丽的画卷,使人与自然达到了和谐统一。就这一点对两篇文章简要分析。
【答案】《赤壁赋》一文开篇先叙述泛舟的时间、地点,接着对江上的清风、横江的白露,东山的明月、月光下的水光以及一望无际的江面进行了细致的描绘。这些自然景物与作者所泛之舟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使人与自然达到了和谐统一。
《登泰山记》叙述作者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文章以精练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写出了泰山的神秀壮丽。山巅之壮美景象令作者心旌摇动,同时作者与友人于寒冬凌晨冒风雪攀高峰的豪壮气概也与自然之壮美景象相契合,唯有有此豪壮气概的人才能欣赏此壮美景象,此壮美景象也令人心中生出更多豪壮气概。人与自然于此时达到了完美的和谐统一。
核心素养提升
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是本文写景的一大特色。如“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皑皑白雪,覆盖青山,银色雪光,映亮南天,本是一片静景,但作者用拟人化的“负”与用作动词的“烛”,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抗震支架安装合同范本
- 社交电商运营的核心技能与能力培养
- 场地租赁合作协议书范本
- 现代办公环境下的数字化容颜管理策略研究
- 湖北省部分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 社交网络对职场技能提升的促进作用
- 激光眼手术后的日常视觉保护技巧
- 知识产权在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中的应用
- 物流系统基础知识
- 2024-2025学年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电磁铁与自动控制16.4电磁继电器与自动控制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 孙权劝学教案全国一等奖教学设计
- 企业生产现场6S管理知识培训课件
-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第10课时 练习课 苏教版(共11张PPT)
- 电梯口包边施工方案正式
-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我是独特的
-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完整)
- 青年卒中 幻灯
- 典型倒闸操作票
- 第七章 化学物质与酶的相互作用
- 机械毕业设计论文钢筋自动折弯机的结构设计全套图纸
- 综采工作面顺槽顶板退锚安全技术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