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语文系统复习资料
第一W课内古舐默写
一、《瞄》十寻
1、论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语句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述从师之道或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
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面
3、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
确态度,即论述个入修养的语句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如
斯夫,不舍虱。
6、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
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7、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谦虚求教.到处有老师〃的观点(表
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时常引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话:“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O
8、表明孔子非常重视学习过程中的复习环节的句子是三学而时习之,不
羽_说乎?
9、与今入“举一反三〃意思类似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0、孔子注重将“思考”和“学习”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
不学则殆
11、表明孔子向他人虚心学习的态度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2、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意思相近的句子是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
正善者而改之。
13、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贤哉,回也!一箪食,
兼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4、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饭疏食饮水,曲
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二、《观沧海》
15、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
烂,若出其里。
16、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
是:东11N祐,以观沧海。
17、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18s详细写诘人黜到的具象的句子是三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M畿,洪
波涌起。
19、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三、《次北固山下》
20、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或即景抒情
又蕴含自然理趣(表现时序变注、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这两句诗是: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1、次北固山下冲写时序更替,抒发思乡之情,蕴涵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业书何处达?归做阳边”。
22、在《次北固山下'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胤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
潮平两岸阔,风正帆悬。
四、《天净沙秋思》
23、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枯藤酬昏鸦。古道西醐
马。
24、明流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抒胸臆、道出特定时间天涯
流
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5、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一样写得波澜壮阔的句子是:潮平两岸国,
瓦正“帆景。
26、与“沉舟侧畔千机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样表达了新事物取代旧
事物这份哲理的句子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五、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27、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或直接描写动物(莺燕报春)(以小鸟的活动写出早春特色)(抓住早春特
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两句诗是:几处早毓暖树,啄匏o
28、体现花草茂盛(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优美诗句是: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29、叙写“早春禽事〃的句子是:几处早然暖树,啄静。
30、描绘早春气息渐行渐浓的句子是:乱花淅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六、课后古瀚背诵
31、教授已退休多年,仍在勤奋著书。如果要送他一幅书法作品,用曹操
的诗句“老骚伏杨,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作为内容很合
适。
32、曹操的《龟虽寿》:最能体现诗人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情感(用比
喻的手法表达诗人年老而壮志犹存)的诗句是:老骚物,辘千里。烈上屏,壮
心不已。
33、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诗中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蓼树
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34、《过故人庄》中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待到重阳
B>
35、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两句诗,与出
了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生的启示。
36、《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有两句诗各含有一个成语,这两句诗是:“曲
径通幽处“、也睡”。
37、大自然美丽的湖光山色涤荡了我们的心胸,让我们心清如水;愉悦了
目鸟的性情,使它们在山林‘可尽情歌唱。这真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填写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的诗句)
38、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把明月人格化,正面写诗
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诗句是:尤与明月,随
风直到夜艮陋。
39、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以月寄情。如唐代诗人李白在《闻王昌龄
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我寄愁尤'与明月,随风宜至J夜郎西”两句,把
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
40、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卫
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1、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会晤的欢愉衬托客居的寂寞,思念深情转
化为重聚希冀的名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2、诗人描绘秦淮河上一片朦胧景象的句子是:烟■水月笼沙,夜泊秦淮
癫家。
43、与“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商女
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4、杜牧的《泊秦淮》:渲染了一幅迷茫,清冷的水上夜景图的句子是:
碾部月笼沙,夜泊熟iffiS家。.表现诗人忧患意识,反映官僚纸醉金迷生活的
诗句是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5、浣溪沙》中最能抒发词人那一缕若有若无的淡淡闲愁的句子是:无
可奈何磁去,似曾相成归来。
46、《观书有感》中,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的是
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7、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对登山、下山这一日常生活现象中总结哲
理的句子是:难,赚祐入空喜欢。
48、李玉同学刖升入初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感觉学习没有什么
困难,于是学习有些松懈了。请为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的两句诗告诫他
豆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49、在《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写回舟迷路的句子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潍鸥鹭。
50、在《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追忆郊避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
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课外古髓背诵》填
-《龟虽寿》
①以高亢的语句,后人常用来
励志的名句是:①老骥伏杨,志在千里;烈
士暮年,壮心不已。
③表达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的句子是:②老骥伏樨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②最能体现诗人慷慨激昂,壮怀激烈情感的句子是:③老^伏杨,志在
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④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句是:④盈缩之
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⑤运用比喻表明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句子是:⑤神龟虽寿,
猷有竟时。腾蛇乘霎,终为土灰。
®比喻有志的人虽年老而仍有雄心壮志时,常用的成语是:⑥老骥伏杨
⑦表现了英雄人物老当益壮的胸怀的句子是:⑦“老骥伏物,志在千里,
烈_士暮年,壮心不己。
⑧配乐所加与内容无关的句子是:⑧幸苴至哉!歌以咏志。
⑨表现出人虽到暮年但雄心壮志尤存的诗句是:⑨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⑩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的诗句是:⑩神龟虽寿,猷有
竟时。腾蛇乘霎,终为土灰。
01)抒发诗人年老雄心在的诗句是:。1)老骥伏杨,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⑫最能体现曹操慷慨激昂,壮怀激烈情感的,采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
是:。德骏伏杨,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鳏现诗人越到晚年越思进取的诗句是:@老骚物,辘千里。烈士屏,壮心
不已。
的表现曹操要老当益壮,积极进取,完成统一大业的诗句是:的老骥伏杨,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己。
的流露出诗人要利用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的想法的句子是
境骏伏杨,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的我们比喻有志的人虽年老而仍有雄心壮志时,常用的句子是:
向老骚伏杨,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二《过故人庄》
①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gw边合,青山郭外斜。
②借树、山来表现夏景的诗句是:熨岫边合,青山郭外斜。
③描写乡村秀丽景色的诗句是:边合,青山郭外斜。
④写出农家劳动生活的句子是:边合,青山郭外斜。
⑤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重阳口,还来就菊花。
三《题破山寺后禅院》
①描绘山寺幽深清寂的景
色,意境深邃的诗句是:④曲径诵幽处,禅房花
木深。
②以动显静,因情生景、含蓄隽永的诗句是:②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③写禅院幽静的环
境,以及这幽景给人启示的句子是:③曲径通幽处,
禅房林鼠
④比喻探寻幽远盛景乐趣的句子:④曲径通幽处,禅房祐木鼠
⑤被誉为千古名联的句子:⑤山光悦鸟姓,潭鞋人心。
⑥写景的句子是:⑥曲径诵幽处,禅房花木深。
⑦表明入寺时间的句子:.晨入古寺'初日句高林。
四《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①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诗句是:①%寄愁」沽明月,随君直到夜官
陋。
②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诗句是:硼寄愁」以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艮陋。
③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的诗句是:③“我寄愁」沽明月,随
君一直到夜艮陋。
五《夜雨寄北》
①想象将来与亲友团聚、剪烛夜话的诗句是: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
巴山夜雨时。
②表达诗人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诗句是:②M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
山夜雨时。
®设想未来相逢景象,表达深沉离情的句子是:③巴山夜雨
6
④后来成为离情的代用语的词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⑤盼望有朝一日与友人相聚的欢快场景的语句是⑤何当共剪西窗烛
7
却话巴山夜雨时。
⑥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
巴山夜雨时。
⑦诗中蕴含宦途失意、羁旅他乡,思乡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并把愁苦
之情融入凄淙萧瑟的景色之中的诗句是:⑦君间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
池。
六《泊秦淮》
①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借古讽今)的诗句是:①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
犹唱《后庭花茏
②鞭打沉溺酒色,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告诉他们将重蹈南朝亡国覆辙
的诗句是:②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③讽刺上层人物不顾国家艰难,只顾吃喝玩乐的语句是:商女不知亡国
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茏
④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一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茏
⑤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句是:商女
不知
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茏
七《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①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无可奈去,似曾相
成归来。
②说明季节的变换,年华的交替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诗句
是:无可奈柯在,落去,似曾相遮囊归来。
③给人以哲理性启迪的名句是:无可奈何磁去,似首相成归来。
④构成“新”与“旧”“来”与“去”对比的词句是:无可奈何磁去,
似首相成归来。
⑤追忆难忘欢聚,感叹流光易逝的句子是三©-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
山亭台。
⑥表现诗人沉思形象的句子:⑥小园香朝徘徊、
⑦时光流逝,不能倒流,入们无力挽回,经常用晏殊的“”这两句诗表
示慨叹。无可奈柯在,落去,似曾相说囊归来。
八《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①登山、下山这一日常生活现象中总结哲理的句子是:①莫言下岭便无
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②李玉同学刖升入初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感觉学习没有什么困
难,于是学习有些松懈了。请为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的两句诗告诫他:
②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九《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①写瞬间美的享受的句子是:
②表现对往事的回忆的句子是:砌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与回舟迷路的句子是:朝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④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③%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鲨。
⑤起承上启下的诗句是:映尽晚回舟。
十《观书有感》
①表现作者哲理性思考的句子是:问渠.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②借水之清澈是因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
书,时时补充新知的句子是:问渠.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③我们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时,常引用《观书有感》中
的句子是:问朝就如许?为有源头活瘀。
④成语"源头活水”的源出句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⑤运用比喻的方法作比书及书中内容的句子是:问朝屏如许?为有源头
活林。
⑥形象地描述了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的句子是: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_有源头活好。
⑦富有哲理的句子是:问朝就如许?为有源头活瘀。
⑧借景喻理,说明只有思想永远活跃,接受种种不同新思想、新知识,
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表现作者这种哲理性思考的句子是:问渠那得清
如诈?为有源头活好。
⑨蕴含“想要学问深,必须不断努力,常学才能常新新境界”的名句是:
回朝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⑩表达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的句子:问朝就如许?为有源头活水
第二部分课内文言文阅读
一、《略》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茏作者是南朝宋
(朝代)刘义庆,《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日:“白雪纷纷
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貌之妻也。
词语解释:
1、内集:家庭聚会2、讲论文义:讲解诗文3、俄而:不久、一会儿4、骤:
急速
5、欣然:高兴的样子6、何:什么7、似:像8、差:大致、差不多
9、才以:相比10、未若:不如、比不上11、即:就是12、因:凭借
13、儿女古义: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今义:专指子女(儿子、
女儿)
理解嗽写:
1、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咏雪的直接原因:俄九雪骤。
3、两个比喻句:撤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10
4、谢道福对雪的描述是:未若柳絮因风起。
5、补充点明谢道锦身份的句子(暗示谢太傅对谢道锦才气的赞赏):即公大
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翻译: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译: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
露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译:忽然间,雪下得紧了,
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3、兄子胡儿日:“撤盐空中差可拟。“译: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
撤在空中差不多。"
4、兄女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译:他哥哥的女儿道锦说:“不如比作风把
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5、公大笑乐。译: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6、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译:道”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
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问题盘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
的家庭气氛?答:和睦、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
2、对于谢太傅的出题,兄子和兄女分别给出什么答案?答:兄子:撤盐空中
差可拟,跟把盐撤在空中差不多。兄女: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把柳
絮吹得满天飞舞。
3、两个咏雪句“撤盐空中差可拟"与“未若柳絮因风起〃,哪一个更好?请
从文中找出根据,并谈谈你的看法。答:.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好。作者也没
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锦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
道锦的才气」
4、谢太傅为什么跟儿女们谈论诗文时.,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
题目?答:主讲人出题考听众时,天气发生了变化:早先也有雪,但不大,
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大雪。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就出了一个“白雪
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
5、”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答:因为柳絮团状,
与雪花相似,漫天飞舞给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而且还给人以
春天即将到来的温暖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6、你学过的古诗词中味雪佳句?请写出一两句来。答:忽如一夜春风来,千
树万数梨花开。(比喻)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比喻)燕山
II
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夸张)
7、你认为谢太傅究竟满意谁的答案?为什么?答:对兄女的答案满意。因为
文章最后一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表明了谢道编的身
份,暗示了谢太傅对道锦才气的赞赏。
8、文章最后一句有什么化用?答:补充点明了谢道镒的身份,暗示了谢太傅
用_道编才气的赞赏。
二、《陈好与趣》
陈好与测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
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M)”各白待君久不至,己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
中,日中不至,则新信;对子骂父,则新礼。“MWf,下车引之,元方入门
不顾。
字词翻译:
1、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日中,正午时分。2、乃至:(友人)才
到。乃,才。
3、尊君在不(f6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入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
“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可翻译为“吗”。
古今异义词:1、去古义:离开;今义:往、至2、委古义:丢下、舍
弃;今义:委屈、委托。3、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4、引古义:
拉;今义:引导,带领。
5、期古义:约定;今义:期望。
问题:1、这则故事写了陈太丘、友人和陈元方三个人的活动,重点写的是
哪两个入的活动?这两个入各有什么特点?答:陈元方、友人;陈元方:
不卑不亢、倔强任性:友人:误时无礼、错而能改。
2、请按要求写出这则故事下述一些内容。答:故事的起因:陈太丘与友期
红;故事的发展:友人口中不至乃去:故事的高去:元方据理驳斥友人;故
事的结局:友人惭而致歉。
3、陈元方的言行有对有错,请谈谈你的看法。答:对:①耐心说明;②据
理反驳;错:入门不顾。
4、故事中友人听了陈元方的话后感到非常惭愧,可是陈元方仍然“入门不
顾",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
三、《论语》十二
11
孔子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障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
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
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己被誉为“天纵之圣”,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
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儒家文化圈及世界有深远的影响。其教育代
表思想着重有“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启发诱导”、“温故知新”等
等。
《论语》介绍:《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
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
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X
中庸》《孟子》(四书)《诗经》《尚书X礼记*:易经X春秋》(五经)并
称“四书五经”。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
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
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人不知而不愠,不
亦君子乎?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_不埴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
如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
语》中孔子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文中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文中的古今异义:
(1)有朋自远方来。朋,古义:志同道合的人;今义:朋松一
⑵不亦君子乎。君子,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义:对人幽
称。
16
(3)五日三省吾身。三,古义泛指次数:今义:二加一所得的数也
(4)择其善者而从之。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从前。
(5)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凭借某种条件去做;今义:允许。
T多义:
(1)时:学而时习之(时常、按时)元芳时年七岁(当时)
(2)志:吾十又五而志于学(立志)匹夫不可夺志也(志向)
文言虚词:
(1)而,择其善者而从之(表顺承)、入不知而不愠(表转折)
(2)为,为入谋而不忠乎(替)、可以为师矣(作为)
(3)其,回也不改其乐(代词,这)、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其中)
翻译: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入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
吗?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在一fe行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卜而不惑。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
三十岁做事情,四十岁刚达钮。
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与贵,对于腱讲就鲫天
上的浮亓一样。
5.为入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
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_________________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忠实地
记J主,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四、《虽有嘉肴》
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
秦汉以前各种1L仪论著的选集,共稣。《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
国
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宜学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
13
18
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
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虽有底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
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
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为节奏划分)
字词解释:
①虽有嘉肴即使②弗食丕一③不知其冒也苴美
④不知其善也好,妙⑤然后能自暮也自我勉励⑥虽有至道达到极
点
⑦教学相长促圭理解不⑧是故学然后知不足迪此⑨教然后知困丕通,
了
理然后能自联!反省自己01)然后能自隅勉励诩学半教
⑮县此之谓乎大概,表示推测
古今异义:
隼有佳肴古义:迎今义:
弗食,不知其冒也古义:si今义:主旨
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
学学半古义:教今义尝
翻译:(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BP
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
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己知道自己的
不足,教学以后才邰知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知道不是,然后才邰反省白己;女寸道自己有不理解的地方,然后才邰白我勉
励。
问题:1、细读文章,读出节奏,注意停顿。方法指导:要正确解答这类问
题,前提是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停顿为主,联系上下文,
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句子的语法结构和一些标志性的文言虚词。如;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
(I)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2)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
然后/能自强也。
2、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
(论证思路)
答:木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木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
不知其旨也”作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
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3、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答:设喻类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为引出下文教与学关系
隹L论述作铺垫。
4、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
谈谈你的看法。
答:(1)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
的地方。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2)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
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5、“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
关系?
答: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不
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二者是互相促进、共
同提高的。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二者关系:
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二者是主从关系。
五、《河中石兽》
《河中石兽》作者:纪的,字晓岚。乾隆十九年进士。清扁名学者,生性
诙谐风趣,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因获罪遣成乌鲁木齐。释
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
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阅微草堂笔记福纪的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全书主要记叙妖怪
鬼狐故事,其中也有不少关于考据的文字,另外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在书
中也有记述。
沧州南T临(靠近)河干(河边。河:指黄柯。干:河岸),山门(寺庙
的大门)圮(倒塌)于(在)树,二5兽并(-fe)沉毒(兼词,“于此勺。
闸(SH,过了)伟岁(年)一露(牌)^修,采(BSD石兽于(在)水中,
点(终于,到底)不可得。对(认为)顺流下矣,椁(名作动,划船)数小
舟,曳(拖着)帽(农具,用于除草、平土),寻十余里,无透(踪迹)。
T学家设帐(讲学,教书)寺中,闻(听说)之(代词,代顺流打捞石兽
这件事)笑曰:“尔辈(你们)不能窍(推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是(这)3畤神(削下的木片),言(怎么)即(被)暴涨携(带)之去(离
开)?n(是)石性尊(坚硬沉重),沙性松浮(松散轻浮),建(埋没)于
(在)沙下,淅沉淅深耳(罢了)。沿河求之(代石兽),不亦颠(通“癫”,
疯狂)乎?”娜(信盼为g)确论。
一老河兵(巡河、守河的士兵)闻之(代讲学家的话),又笑曰:“丹(大
凡,凡是)河中失石(麟入水中的石头),当(应当)求之(代石头)T(从)
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水)反激之(助词,的)力,
必于(在)石1曲zK处啮(侵蚀、冲刷)沙为(形成)炒,蒯淅深,至(等
到)石之(助词,的)半,石必例坷(摔倒)坎穴中。如是(像这样)再啮,
石又再转。牌(一再翻转)不目(停止),旌(于是)反椭(逆流)逆k矣。
求之(代石兽)下流,@(固然)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甚言(依照
他的话去做。如:依照),果詈(找到)于(在)数里外。然则(既然这样,
那么)天下之(助词,的)事,但(只)知其一,不知其2多矣,可据理膜断
(主观地判断)坟(吗)?
句和译:
1、二&兽并沉焉。(门旁)两只石兽也一起沉到河里了。焉,助词,无义。
2、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经历了十多年,和
尚募集到了一笔钱,(决定)重修(庙门),便到河中寻找那两只石兽,居然
没找到。一
3、沿河求之,不亦食反乎?”顺着河流往下游去寻找它,不是荒唐吗?〃沿,
顺流而下。
3、众人信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论断。
4、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凡是河中失落的石头,都应该到河的上游去
寻找。
5、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地
之二寻到了石兽。
6、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既然这样,
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还多着哩,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
21
道的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问题:1、在寻找石兽的向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
河兵提出了正确的办法?答:庙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学断的错
误。老河兵则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看法。
2、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客讲学家的“笑〃,
是自以为懂得‘'物理",笑别人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老河兵的''笑",则是
因为富于实际经验,笑讲学家主观臆断。
3、本文的观点: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4、本文的结构:本文围绕寻找河中石兽这一线索,展开戏剧性的情节,在前
三段通过寺僧、讲学家、老河兵对寻找石兽的不同见解的叙述,寓理于事,
作者在文末以议论的方式点明自己的观点: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
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5、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文中出现了哪几种观点?理由是什么?答:寺僧开
始认为石兽还在沉没之处,后来认为在下游;讲学家认为石兽在沉没之地的
深处;老河兵认为石兽在上游。理由一一寺僧:“以为顺流下矣。〃讲学家:
“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老河兵:“石性坚重,沙性
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
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
矣。”
6、为什么前三种方法是街的,只有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答:寺僧过高估计
了水流的推力而忽视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讲学家则只注意到“石性
坚重,沙性松浮”,却忽视了水流的运动规律。只有老河兵根据实际经验,
将石性、沙性、水流运动等全面地综合起来考虑,而做出了正确推断。(A、
僧:原地水中——不可得一一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B、僧:顺流
而下一一无迹一一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C、讲学家:原地沙下
———失败一一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D、老河兵:求之于上
流一一果得于数里外-----既有理论乂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
关系。)
7、文章主旨: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
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豹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主观作出判断。
8、课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答:不能片面地理解,
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谭循客观事物
的规律。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
的哲理。
22
六、《智子疑邻》
祎富人天雨聃。其子曰:“不苑泌有盗。”其邻人(老人)亦云。暮而
果大亡其财,其家其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老人)。
字词解释:
1,宋:宋国。2、雨:下雨3,四声名词作动词)。.3、坏:毁坏,损坏。4、
筑:修补。
5、盗:偷盗。动词活用作名词。6、富人;富裕的人。7、亦云:也这样说。
云:说。亦:也。8、暮:晚上。9、而:无义。表示承接关系。10、果:果然。
11、亡:丢失。
12、父:(疝,第3声,译为“老人”指邻居家的老人)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
称。
13、甚:很,非常。14、而(疑邻人之父):表示转折关系。15、家:家里的
人。
15、智:认为…聪明。
翻译:其家甚智其子:他家的人都认为他家的儿子很聪明。
问题本文的主旨,至少有两种角度的解释。请按要求填空:
①从消极方面来说,路文章的主旨:如果关系疏远,即便说的意见正
确,效果也不见得好。
②从积极方面来说,这篇文章的主旨: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
邕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七、《塞翁失马》一一塞翁失马毒明福
獐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读不
为福乎?”即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读不能为祸
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
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
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字词解释:
1、塞上:这里指长城一带。2、善术者:精通术数的人。术:术数,推测人事
吉凶祸福的术法,如看相、占卜等,这是迷信活动。3、马无故亡而入胡:亡,
23
逃跑;跑。而:连词,表顺承。4、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5、何遽[西]:
怎么就;表不反何。遽,就。
6、居:经过。7、将[jiang]:带领。8、贺:表示祝贺。9、富:形容词用作
动词,有许多,多。10、好:爱好,喜欢。11、堕:掉下来,摔下来。12、.
髀[摄]:大腿。13、丁壮:壮年男子。14、引弦而战:拿起弓箭去打仗。弓
拉,拿起。
15、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16、跛:痛腿。17、.保:保全。
选择盘下列各句加点的“之”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C)
①、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②、友人惭,下车引之③、其邻人之父亦云④、
人皆吊之⑤、故时有物外之趣⑥、驱之别院A、①③⑥B、②④⑥C、
①③⑤D、②④⑤
问题:1、成语的来源之一是古人的著作,出自上文的一个成语是:塞翁失
马,焉知非福。
2、与出文章的寓意:祸福得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坏事可以变成好事,
玄」事也可以变成坏事。要辩证地看待事物。
八、觥下面这首元曲,回’问
癖沙畿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元曲的作者是。马致远(人名)。(1分)
2.下列各句中,与“断肠人在天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的一项是(2
分)…[c]
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B.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这。
24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3分)
答: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氛围;同时使全曲情景交融,
浑然一体。
25
4、这首小令就是一幅绝妙的图画,这幅图画最显著的表现手法是:(2分)
答:映衬,以景衬人(背景与王体相映衬)。或:寓情于景,以悲以写悲
情。一
5、这首小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在外游子孤颠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或:在外游子的客愁与乡思、。
6、作者为什么要用“古道西风瘦马七而不用“古道清风瘦马”呢?
答:伺写的是秋季景邑,应为西风。西风较寒,使人的心情极度伤感,用汶
种景物能很好地衬托作者此时的心情:清风给人的感觉是一种舒适的感竟,和
作者此时的心情明显不相吻合。
7、“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温慈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这样写
的作用。
答:①以乐景写哀情;反衬诗人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之情。②与沦落异乡的游
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8、下列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顶是:(D)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
景诗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9、对本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0
A、此曲语言明白而内涵丰富,景物的描写凝练,但情感尽在景中。
B、曲子用多种意象连缀,在萧瑟凄清的秋景中蕴含着绵绵乡愁。
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两句气韵流动、情感一致。
D、本曲描绘了天涯游子秋日黄昏行旅图,表现悲秋思乡的情感。
10、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B)
A、“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
思乡之情。
B、“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记喷的故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
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
C、“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推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诗人孤独、寂缪的形象。由
马的“瘦”可以联想到诗人的疲箭、困乏。
D、“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在前几句“景”的渲染下,
诗人的思乡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11、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C)
A、“下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恬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
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
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迫正所谓“一切景语皆请语〃,作品因此更感人。
D、这首小令仅28个字,生动地表下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
心情。
第三部分名著导读
_、《繁星X春水》:主题是“母爱、童真、自然”。
作者是冰心,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这两作品
是在受到了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包括三方面的内
容:
T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如丫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
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能躲到你的怀里。诗中的母爱往往有双重内涵:一是母
爱对诗人的浸润,二是诗人对母爱的深情颂赞。
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螫颂。作者认为:人类来自自然,归于自然,人与自然
应该是和谐一致的。如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孩,卧在宇宙的摇篮里.。
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称为'‘哲理诗'’.如: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
地便小了。
作品的艺术成就表现在:
一是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善于捕捉刹那间的灵感,以
三言两语抒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
二是语言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
2、《伊索寓言》:主题是“生活的智割题象的魅力
27
《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包括三方面
的内容:
当时的社会现实,揭露了当时统治者的残暴和蛮横.。如:《狼和小羊》
《猫和鸡茏
二是表现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与智慧。如:《农夫和蛇》,《狐狸和山
羊》
三是借动物形象嘲讽/摆缺点。如《蚯蚓和狐狸》,《蚂蚁和蝉》
作品的艺术特色是:一是往往简洁客观地叙述一个故事,最后以一句话画龙点
睛地揭示蕴含的道理。二是篇幅短小而寓意深刻,广泛采用拟人化手法。
第四部分说明文的有关常识
_、说明咽
1、逻辑研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
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等等一一介绍
说明。
2、时间顺序
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
3、空间顺序
空间顺序,即是按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说明,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
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
二、说明掘
1、举例子: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使比较抽象,复杂的事情或事物
变得通俗易懂,让人信服。
2、打比方:可以把抽象复杂的事物说得浅显易懂,具体生动。
3、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4、作比较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己经
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28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可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
5、摹状貌: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
6、引资料:有力说明。
7、分类别:帮助读者掌握特征,头绪分明。
8、列数字/列数据: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准确化,以便读者理解。
三、说明文的结构。
事物说明文常用的结构形式:
(1)总一一分(先总体的概括,再分说。结尾没有总结性的语言)
(2)总-分一-总,如《看云识天气》
(3)分-总。
第五畛课内现戍阅制练
一、阅读《散步》第6—8段,做题。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
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
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
我的。-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
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
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
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
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
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区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
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母亲人老了,“要走大路〃因为“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
29
因为“小路有意思”,为什么意见发生分歧后,母亲又选择了走小路?
答:因为母亲有涵养,^让,而且相爱孙子,即使自己行走不便,也要宠着孙
子。这是老一辈人的奉献精神。
2.当母亲、孩子、妻子都等着“我”来选择走哪条路的时候,为什么“一霎
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答:因为无论是母亲、儿子还是妻子都依靠我,都依从我的选择和决定,
所以■我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
3.如何理解“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
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句话的含义?
答盘小路其实也很美,也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正像孙子说的“有意思”。这
也是母亲决定走小路的原因,展示了母亲热爱生命而且也充分理解孙子的内
心。
4.如何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
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义?
答盘“走屏仔细”表明“我”和券尊老吻怕因闪失给孩子和老人带来伤
害。“整个世界”可以这样理解:老人,代表着业已过去的时代和世界孩子,
代表着刖刖开始的时代和未来的世界。背着这个“世界”的“我”和妻子作
为中年人,起着顶梁柱的作用,从家庭到国家,都是如此。这带有象征性的
句子,深化了全文的中心思想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
二、阅读《秋天的怀念》做题。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
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
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志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
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
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A母亲喜欢花,可自
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
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其
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②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B后来妹妹告诉我,
30
她_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
进来了,指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
上现出央求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
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
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
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
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
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
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
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
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的诀别。
0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C别人告诉我
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
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
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答:①“看花〃是全文围绕
的中心事件。②“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③“看花〃是“我〃新生活的
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2.文中加点的“悄悄地”所要强调说明的是答①母亲十分体谅儿子的苦衷
②母亲周到细心,尽可能不去惊扰儿子。③母亲的心里更难受。
3.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
具体作用。答:第一处“母亲喜欢花……”。作用:①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
活的人。②母亲为儿子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第二处B:”后来妹妹告诉我,
她常常肝疼得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作用:①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
体到了哪步田地。②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第三处C:“别人告诉我”。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无息投资借款合同书示例3篇
- 2025版房地产项目土方挖填施工合同范本2篇
- 2025年度个人带车库带私人泳池房产交易合同
- 2025年全球及中国桡动脉止血器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多功能推车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液槽密封式高效送风口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流程行业无线自动化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并网型微型逆变器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4年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200题)
- 2025版智慧医疗项目共同垫资合作协议书3篇
-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重要原则
- 重症医学科健康宣教手册
- 2022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培训课件
- 科技进步类现代轨道交通综合体设计理论与关键技术公
- 五个带头方面谈心谈话范文三篇
- 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 初一英语英语阅读理解专项训练15篇
-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 广西贵港市2023年中考物理试题(原卷版)
- 外观质量评定报告
- 窒息的急救解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